数学活动找朋友找朋友:例如3+2=5,那么3,2,5,是好朋友,求相关教案

查看: 7714|回复: 3
2012年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5、4、3、2加几》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2012年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5、4、3、2加几》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第五课时&&5、4、3、2加几
授课时间:
总课时数:
& & 1使学生掌握5、4、3、2加几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和想大数加小数进行计算。
& & 2、培养学生用9、8、7、6加几技能学习5、4、3、2加几的计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
& &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5、4、3、2加几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和想大数加小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9、8、7、6加几技能学习5、4、3、2加几的计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 & 一、复习导入
& & 1、口算。
& & 9十5=&&9十3=&&8十5=&&8十3=&&9十4=
& & 9十2=&&8十4=&&7十5=&&6十5=&&8十6=
2、8十9=?
让学生口算并说思考过程。
& & 师:同学们用了不同方法进行计算。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些方法学习5、4、3、2加几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板书:5、4、3、2加几)
& &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 & 1、出示5十7=,同桌合作学习。
& & 问:5十7等于多少?怎样计算呢?
& & ①学生独立试做5十7。
& & ②同桌交流并探讨多种计算方法。
& & ③学生汇报各种算法,教师板书。
& && &④师:同学们在计算时喜欢哪种方法并能计算准确,就选择哪种方法。
& & 2、小组合作,探究5十8、4十8、3十9。
& & ①学生分析每道题的算法,把得数写在书上。
& & ②汇报不同的算法,师板书。
& & ③讨论:在20以内进位加法中除了例题中写出的,5加几、4加几、3加几、2加几的题还有哪些?
& & 师提示1:20以内是指得数从11到20。
& & 师提示2:进位加是指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 & 学生抢答汇报得数。
& & 3、看书质疑。
& & 4、做一做。
& & ①看图列式。(第1题)
& & 学生看图,说图意,列式计算。
& & ②第2题和第3题。
& & 学生自己做题,观察上下两道题有什么规律。通过观察,发现加数调换了位置,和不变。
& & 5、小结。
& & 这节课同学们运用了很多方法来计算5、4、3、2加几,有凑十法、还有调换加数位置,想大数加小数,只要计算准确,无论用哪种方法都可以。
& & 三、练习
& & 1、先说得数,再说算式。(练习二十二第l题)
& & 每个图形的角上都有一个数,用外面的数加里面的数。按照外面的数变化按顺序先说得数,再说算式。
& & 学生汇报。
& &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练习二十二第3题)
& & 时间一分半,答完之后,集体订正。
3、练习二十二第4、5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练习二十二第2题。
先让学生看懂这个表,让学生把得数填在书上表内。(教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鼓励他先说问题,再计算。)
四、课堂小结
第六课时 5、4、3、2加几的练习课
授课时间:
总课时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能力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熟练地计算5、4、3、2加几。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口算小转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看卡片开火车。
9+4=& & 8+5=& &&&7+6=& & 6+6=& & 8+7=& && &9+5=
6+7=& &7+5=& &&&7+9=& &&&5+6=& & 8+4=& && &3+9=
2、说说你是怎样计算8+4、9+5、7+8的。
3、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出示口算小转盘)
5+7=& & 10—7=& & 4+8=& &13—3=& &5+9=& &&&10—9=
2+9=& & 3+8=& && &4+7=& &4+9=& &&&3+9=& &&&5+8=
二、指导练习
1、先说得数,再写算式。(完成P96页第1题)
(1)学生说一说,怎样算得比较快?
(2)指导学生书写算式。
师:怎样写不漏掉也不重复?为什么?
2、出示练习。
在○里填上“&”“&”或“=”。
8+4○13&&7+9○16&&7+6○12&&5+7○14&&6+5○12&&3+8○11
(1)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3、引导学生完成P96页第2题。
(1)学生看表格,弄清题目的意思。
(2)分组讨论,并派代表说一说。
(3)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个别指导,然后集体订正。
4、学生自主完成P96页第3、4、5题。
三、数学游戏:找朋友
让学生出示数字卡片。
0& & 5& & 7& & 9& &&&3& &&&6& &&&8& &&&10& & 4& &&&2
从卡片中抽出两张,按游戏规则玩。
1、游戏规则:
(1)得数是10的两个数是好朋友。
(2)得数是12的两个数是好朋友。
(3)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等于15?
6.& & & & 游戏方式:小组中进行。
7.& & & & 每个小组评出两位优胜学生。
第七课时 用数学(一)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力目标
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
3、情感目标
感受数学在日常工作中作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挂图,导入:一(1)班的小朋友参加了一次文艺汇演,瞧,他们来了!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画面的内容?
教师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人?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要求一共有多少人,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3、汇报: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板书。
4、学生评一评:哪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好,为什么?
三、应用拓展,解决问题
1、P97页“做一做”
(1)学生观察画面,说说从画面上得到哪些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一共有多少只天鹅?
(2)学生列式计算,说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2、完成P23页第1题。
8.& & & & 学生观察画面,说一说图意。
9.& & & & 独立填写算式,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板书:8+6=14(人)
10.& & & & 教师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还可以怎样解决“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
11.& & & & 学生评价这两种解法,说一说体会或感受。
(4)P100页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P100页第6题
学生观察画面,说说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6)完成课堂练习。(出示主题图)
(1)学生理解图意,独立解答。汇报交流:8+6=14(人)
(2)引导学生从不同的的角度思考问题。
要求一共有多少人,还可以怎样思考?
四、完成随堂练习。
学生独立填未知加数。
以8+( )=12为例,让学生交流想的过程。
5、数学游戏
引导学生做抢答游戏。
活动小结,评出优胜小组和优胜个人。
6、全课小结,质疑问难
这节课有什么体验或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第八课时 用数学(二)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力目标
使学生学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3、情感目标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教学难点:找准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中的条件,并确定解题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橡皮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游戏、情境引入
1、师生谈话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礼物,你们想要吗?(想要)
开动你的小脑筋回答对了老师的问题,你就能得到这些礼物。
2、师生活动(准备7块橡皮放在不透明的盒子里)。
师:谁知道盒子里有多少块橡皮吗?
教师请小小朋友在这个魔盒里抓礼物。根据学生抓出的橡皮数,教师告诉学生盒子还剩多少橡皮。
师:现在你知道魔盒里原来有多少块橡皮吗?能说出理由吗?
3、师边小结边演示:要求原来有多少块橡皮,就要把抓出来的和剩下的两部分合起来。(师将抓出的橡皮放回盒子里,再将所有的都拿出来,数橡皮的块数。)
4、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类实际问题。(板书: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出示情境图
1、猜一猜。
两只小猴来到山下采桃子,它们已经采了7个(出现情境中一部分,其中树上还剩的5个桃不出现,板书:7个)。请你猜一猜,树上原来可能有多少个桃?为什么?小组讨论交流。
2、说一说,算一算。
(1)提问:小猴没有采完桃子,树上还剩几个桃子?(板书:树上还剩5个)题目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板书: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
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该怎么算?为什么这样算?小组讨论交流。
(2)讨论后明确:树上原来的桃的个数是总数,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采下的7个,另一部分是还剩的5个。求原来有多少个桃,就是把两部分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
(3)列式计算。(板书:7+5=12或5+7=12)
问:7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12呢?
3、编一编,说一说。
像这样的数学问题,你在生活中也一定遇到过,你能自己编一个这样的问题吗?
4、小结:今天我们学的解决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就是要反过去想,用加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联系生活。
1、完成P98页的“做一做”。
问:你能看图说出题目中的两个已知条件吗?你是怎么找到的?题目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会列式计算吗?
2、P100页第8题。
学生自己看图,把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说给同桌听,再自己的列式计算。集体订正,指名口答。
3、教师小结。、
问:这几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所有文档均可在线免费浏览,需要的朋友请看好是否是自己需要的文档。所有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大家参考学习,版权归原作者。若有侵权,敬请及时告知,本人会及时删除侵权文档。 温馨提示: 如果是文档下载方面的问题,请联系QQ:,竭尽全力为您服务!!!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2、5、3的倍数特征的练习课教案
下载积分:600
内容提示:初中数学湘教版七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试题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50|
上传日期: 19:07:13|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2、5、3的倍数特征的练习课教案
官方公共微信十几减5、4、3、2教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十几减5、4、3、2教案
上传于||文档简介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0​以​内​的​退​位​减​法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5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一二三单元试卷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一二三单元试卷
||暂无简介
总评分4.2|
浏览量232542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你可能喜欢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周信..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周信息及一二三单元复习教案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学活动找朋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