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车骑行髂胫束 护膝柬疼带护膝有用吗

骑自行车 右腿膝盖内侧微痛 哪位有过类似经历 求助
本人男,身高178 体重80KG,30岁以上一个半月内,骑行15天,每天早晚各30Km,上周连续骑行两天后,感觉 左右腿膝盖内侧微痛怀疑骑行时双腿用力过猛所致是否应该暂停骑行活动望有相关经历者提供意见多谢拼途网友回复:每天早晚30km?我擦·····一天60km?大哥 你玩呢吧 我22岁每天40km我的腿就酸了 我还是骑了一年才逐渐的加大运动量的 大哥你悠着点·······拼途网友回复:去医院检查一下半月板,以后骑行中多用高踏频来提速吧拼途网友回复:还有是不是你的座位高度的问题 做为低的话 对膝盖不好发力也不顺畅 如果lz是新手建议看看正确的骑车姿势拼途网友回复:车座高低 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按照要求设置过了拼途网友回复:上周开始已经调低齿轮比了怀疑是最开始骑得那几次 没有调整好现在受到影响首先停驶吧看看这两天会不会恢复的好些拼途网友回复:腿部没有问题 就是膝盖。。。拼途网友回复:去年我骑川藏线,到瓦斯沟时膝盖外侧痛。后来分析,估计是座垫偏高,齿比大,坡度大,蹬踏时间过长,踏频时快时慢诸因素所致。拼途网友回复:我和LZ也是同样的身高,最近骑单车去铁岭时,调前大,后9或10,用力猛踏,数几小时左腿膝盖内侧出现微痛的现象。下午返回沈阳时,调回前中,后7或8,到家后完全恢复,次日没了微痛感,望LZ参考。拼途网友回复:和楼主一样的情况 同问。。
骑自行车很容易,却也让人因此忽略潜在的运动伤害,也产生了不少错误的骑乘观念,更加速伤害的形成,特别是看不见的内伤。其中膝盖是最容易因骑车而受伤的部位之一,膝关节接合了大腿骨及两只小腿骨,为了让关节接合处能顺利活动,中间垫有几块软骨和关节液作为润滑;膝关节伤害成因不一,大多表现在软骨的位移或是磨损,由于软骨不易再生修补,一旦损坏就很难复原。此外,肌腱发炎、韧带拉伤也是骑车常造成的膝盖伤害,倘若膝盖受伤了,轻则休养数周才能痊愈;重则可能再也无法骑车,这对挚爱自行车运动的车友无异是最残酷的结局,不可不慎!正确的骑乘观念和车辆调校有助于避免伤害的发生或恶化,让我们从医生的解说以及平时该注意的事项来了解如何保养你的膝盖。骑单车已渐渐蔚为风行,是一项除了慢跑以外相当好的低冲撞运动(lowimpact),虽然属于较温和的运动,但是因同一动作反复性很高,所以容易累积微小伤害而产生大伤害,尤其是膝盖。您可知道,骑一个小时的车,踏板大约要踩5000圈,等于膝关节在一小时内弯屈伸直5000次!所以在骑单车的族群里,膝盖疼痛(尤其前膝)是很常见的症状。骑车膝盖痛的主要因素骑单车造成膝痛最常见原因大多是过度使用(overuse),其它像是车辆调整不当、骑车技巧不好,以及训练方式错误等,都有可能造成膝痛。我们大致上可以分为人的问题及车的问题。人的问题:某些人的身体结构异常,会影响到膝盖,如长短脚、扁平足、骨盆太宽、两侧肌力不平衡、关节柔软度不好等,如果有这些问题,须事先评估是否需要矫正,或是订做特殊鞋子,否则很容易在骑车时伤到膝盖。此外,车友必须了解自己体能及骑乘技巧,突然过量的骑乘,像是平时没有固定骑车运动的习惯,却又一时兴起骑长距离或挑战高难度的路线,都是伤害的来源。而对于选手来说,过量的训练也容易造成伤害。车的问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车子的重要性不下于人的因素,并非价格昂贵就是好事,基本上要符合身材、经过适当调整,才是一台好车。倘若骑的是不适合自己的车,更容易造成运动的伤害。除了在买车的时候要先挑选符合身高的车辆尺寸,因为每个人的身材比例也有所不同,骑乘上路前也要再依据自身体型不同,对爱车作细部的调整,才能减少骑车时对膝盖的负担。膝盖受伤的预防治疗然而,就算是人与车的问题都注意了,伤害还是有可能发生,尤其是因过度使用而产生的慢性伤害。一旦受伤,初步处理可依PRICEMM原则—保护、休息、冰敷、压迫、抬高患肢、物理治疗、药物治疗(Protection,Rest,lce,Compression,Elevation,Modalities,MediCATions),等到发炎疼痛现象减缓后,再藉由复健慢慢回复正常功能,这过程勿操之过急,否则变成永久性伤害就划不来了。当然只要有疑虑,还是要找专业医师咨询,千万不要道听途说或轻信坊间偏方。如同其它运动,要降低运动伤害不外乎几项原则:养成定期运动习惯、运动前充分暖身拉筋、渐进式增加运动量、保持良好作息及精神等等。针对单车运动,我想给车友(特别是刚起步者)一些建议:1、10%原则—每周增加骑乘距离及强度10%。2、事先检测骨骼肌肉状态—包含结构异常、关节柔软度、肌肉弹性…。3、把爱车调整好,穿着适当之服装。4、运动前充分暖身拉筋,运动完也要拉拉筋,不要急着吃冰喝凉水。5、保持良好睡眠,带着愉快的心情出发。俗话说,预防胜于治疗,只要把握住以上所提之大原则,相信您可以成为快乐的单车族,即可以达到运动的目的,又不会伤到膝盖,届时您将是真正的勇脚铁马族。说到这儿,我想我也该去弄一台适合自己的车,不能再重蹈租车的恶果了。自行车如何预防膝盖损伤从事自行车运动而造成运动伤害的患者并不多,且绝大多数都是髌骨软骨发炎;如果你也曾经在运动过程中感到膝关节疼痛,那就很可能也是髌骨发炎了。髌骨位于膝盖前方,在脚伸直时呈现放松的状态,当脚弯曲得越多时,髌骨就会越来越紧,压力也跟着不断上升;所以骑自行车时,由于脚反复弯曲`伸直,让膝关节不断磨檫,髌骨软骨就容易发炎。骑自行车时膝盖越弯曲,压力就越大,所以一般人为求安全感,习惯将座垫调整在双脚可以同时着地的高度是不正确的。要预防髌骨软骨发炎的第一步就是将座垫调到适当的位置,一般座垫高度的计算公式为:《跨下长╳0.885=座垫高度(中轴中心至座垫)》,再依自己的骑乘感觉微调;由公式估算出的高度,约是踩踏到底时,大腿保持在80%伸直的状态。要预防膝关节的运动伤害,可以长期做伸展运动与重量训练来锻炼四头肌`大腿后侧的弯曲肌肉,如果四头肌有力,膝盖会较强壮,也就不容易受伤。此外,运动前一定要暖身伸展肌肉,尤其是在天冷的时候肌肉会比较僵硬,一定要花更多的时间去暖身。因为肌肉就像橡皮筋一样,如果很有弹性,怎么拉都不会断;如果僵硬,可能一拉就会断了。而温度越高,肌肉会越软,就易被拉松,所以在骑车时要注意保暖,否则冷空气会让肌肉变僵硬,就容易造成伤害。若想有效的预防,在平日就要勤做伸展运动,根据一项医学报告指出,每天做5~10分钟的伸展与肌力运动,比只在运动前做暖身,能更有效地降低发生运动伤害的机会。骑乘时别忘了变速许多人喜欢骑车越野或挑战陡坡,却不懂得善用变速器,常使用很重的齿比在爬坡,甚至有些车友把自行车当成重训器材,以为齿比踩得越重,就能训练肌力,其实是适得其反。如此不仅容易累,也会增加膝盖负担;所以在爬坡时,应变到较轻齿比,让回转速上升(约每分钟踏板转80圈),不仅能维持长时间骑乘,也能避免酸痛和运动伤害。因为变换档位需要有链条的带动,所以要在保持前进的状态下变速,特别是爬坡前或停下车前记得要先降低档位,以利之后骑乘的起步,也避免因变速不顺,让膝盖出力更大又伤链条。适当运用肌肉力量由于骑自行车是肢体末端固定的闭锁链运动,可以同时运用到的肌肉比较多,也比较不易产生伤害,所以常被列为适合膝盖复健的运动。但怎么又会有人因为骑自行车而让膝盖受伤呢?骑乘的施力不当也是原因之一。由于腿部在自行车的踩踏过程中反复进行圆周运动,容易造成膝关节中的半月软骨负重过大而损伤。当运动量过度或肌肉强度不足,就易造成股四头肌发炎;若大腿侧边肌肉过紧,则可能造成膝盖不平衡,而衍生髌骨外移与髌骨软化症等问题。所以自行车运动不是骑上车就好,平常的肌力训练才是治本方法,行前骑后也要做好暖身与舒缓,让肌肉能充分拉伸。针对骑乘姿势的肌肉运用,澄清医院复健科主任萧裕宗说明,骑乘时应以髋关节(大腿骨与骨盆的接点处)作动。人的下肢就像是连动的关节,将注意力放在髋关节上拉,自然就会运用到髂腰肌、股直肌、前胫肌跟伸趾肌的力量,让脚踝跟随上勾,比起以脚踝施力勾起踏板更为省力;而下踩的时候,,也是将注意力放在髋关节的伸展而非膝盖的下压,就能以臀大肌、股四头肌、腘腱肌驱动膝盖随之打直下踩。正确运用肌肉的力量踩踏,就能减轻膝关节的负担。每个人的体能状况都不同,跟朋友一同出游骑乘最忌讳看到别人往前飙就踩重档追上,如此一来不只心肺的负担大,对膝盖也只会造成伤害。骑乘的能力不是靠意志逼出来,而是渐进式的训练,将车辆调整到适合自己的状态则有助于以正确的方式骑乘,骑得快也要骑得长长久久。骑车时膝盖不适情况的改良建议1、骑车时车座的合适高度也很重要,矮了腿伸不直,身体难以运动开,而且容易消耗更多体力;车座过高也会导致你的韧带可能被拉伤,有过这样经验的人都知道那是什么滋味。2、正确的骑行姿势非常重要。首先是让你的身体能够得到一个比较合理的运动过程,适度的骑车对身体健康有好处这点事毋庸置疑的。如果你的姿势很诡异,第一你会损耗比别人更过的体力,第二个你因为运动姿势不当对身体的损害会比别人高,身体是自己的,你自己看着吧。另外就是说,骑行姿势正确了会显得很好看,拍照起来也比较有范儿~3、骑行时不要总保持一个相同的齿比。保持踏频但是不要总是让你的变速器成为摆设。下坡可以把齿比变重一些,防止你蹬空的同时也让你心里更有安全感。上坡视坡度大小调节齿比,一般是越陡的坡齿比越轻,但是要保持踏频哦(这一点新人或者喜欢偷懒的人要努力)~4、运动前的热身非常重要。热身是为了把身体的机能唤醒,通过热身运动告诉它,你接下来需要它帮你做什么。数不清的例子证明,有热身运动的人比没有热身运动的人在骑车过程中感觉更为舒适骑行效果更加明显。如果你来不及做热身运动,可以在骑行前(跑步等也同样适用)抹一些专业的热身膏(价格比较贵,国外这个用得比较普遍,中国还很少),热身膏通常会根据温度来调节你身体对外部环境的反应,比如骑车前抹在膝盖部位,可以增加膝盖部位的润滑液分泌,减少你因为没热身或者骑行姿势不正确而引起的膝盖疼痛。||沙发~~~~~||护膝有很大左右作用吧····{:5_134:}||不错,受教了。感谢!||好文章。||感觉跑步一小时比骑车一小时对膝盖的伤害更大。||恩,是啊,我的左膝盖在那次清明节5天的小长途中,有点疼痛,过了这么些时间,昨天又来了次2天的短途,还是有点疼呢。规劝大家要好生的保护好自己啊,毕竟运动还是为了健康!||学习啦!~||保护膝盖很关键||对新手很受用!谢谢啦!
自行车骑行技术一、自行车基本骑行技巧(一)姿势正确的骑车姿势是:上体较低,头部稍倾斜前伸;双臂自然弯屈,便于腰部弓屈,降低身体重心,同时防止由于车子颠簸而产生的冲击力传到全身;双手轻而有力地握把,臀部坐稳车座。(二)踏蹬自行车运动的踏蹬方法有自由式、脚尖朝下和脚跟朝下式三种。1、自由式踏蹬方法:目前,一些优秀运动员大都采用自由式踏蹬方法。这种踏蹬方法,就是脚在旋转一周的过程中,根据部位不同,踝关节角度也随着发生变化。自由式踏蹬,符合力学原理,用力的方向与脚蹬旋转时所形成的圆周切线相一致,减少了膝关节和大腿动作幅度,有利于提高踏蹬频率,自然地通过临界区,减少死点。大腿肌肉也能得到相对的放松。但这种踏蹬方法较难掌握。2、脚尖朝下踏蹬法:其踏蹬特点是,在整个踏蹬旋转过程中脚尖始终是向下,这种方法踝关节活动范围较小,有利于提高频率,容易掌握,但腿部肌肉始终处于紧张状态,不利于自然通过临界区。3、脚跟朝下式踏蹬法:脚跟朝下式踏蹬方法是脚尖稍向上,脚跟向下8~15度,这种方法在正常骑行中很少使用,只是少数人在骑行过程中作过度性调剂用力时才使用脚跟朝下式踏蹬方法。它的特点是肌肉在短时间内改变用力状态,得到暂短休息,达到恢复肌肉疲劳的目的。二、转弯技巧(一)倾斜法:车体为一线,往弯内倾斜。1、身体重心基于车上往弯内倾斜,人车保持同样的倾斜角度。2、伸直外侧的膝盖并且下意识的加点力度,就好象你要把脚踏踩下来似的(不过如果你真地把它踩下来的话可别找我们)。3、用内侧的膝盖顶着横梁,这是一个调节你的轨迹的好方法,减少压力就可以缩小弯度。4、外侧的手稍稍拉起车把。运用倾斜的两个好时机:可以利用不太急的转弯处(少于45度)加速可以清楚看到前方但不熟悉的弯处湿沥青路上,倾斜的两个缺陷:在雨天,尽管这种转弯技巧能给你一个很好的牵引力,但是它的角度和重量的分配、安排不太利于湿滑路面;倾斜技巧没有相应的扭转来得灵敏。(二)把向法:车子保持直立些,身体往弯内倾斜。1、向前挪动,直至鼻子和刹车把成一行。2、保持车子直立,身体往弯内倾斜(足以让外侧的手臂伸直)3、把车把往弯内一侧歪。4、弯曲内侧手臂的手肘把车把拉回,同时外侧手臂把车把推出以转动车把方向。5、保持两边膝盖内扣,继续蹬踏。三、自行车上下坡骑行技术上、下坡骑行技术是公路自行车的一种重要的基本技术。(一)上坡骑行技术上坡骑行要保持正常的踏蹬动作,不可突然用力,一般情况下,不宜采用站立式骑行或提拉式骑行方法,否则会过多地消耗体力。遇到短距离坡路,应充分利用物体运动的惯性原理,轻松地踏蹬,快到坡顶时可采用站立式骑行,把速度尽可能提高,给下坡加速创造有利条件。遇到漫长的上坡,要根据自己的体力状况及时调整传动比,不要等到骑不动和速度完全降下来时才改变传动比,要坚决避免重新起动的现象出现。坡路较长或有陡坡时,可交替使用站立式骑行方法,调剂用力部位,让部分肌肉得到休息。上坡时跟车不要太近。由于上坡用力的原因,行车常常左右摆动,跟车过近,可能发生碰撞。再者,上坡时速度显着下降,跟车反而会使自己的骑行方法受到限制。(二)下坡骑行技术下坡骑行要达到理想效果,就要勇敢机智,胆大心细,精力集中,两眼密切注视前方路面,随时准备果断处理路面上出现的任何情况;不仅要充分利用车子运动惯性滑行,而且要敢于主动踏蹬,加大速度。转弯时,身体和车子要保持一致,向里倾斜,上体和车子保持一条直线,以克服离心力。倾斜角度根据速度和弯道大小而定,但一般不得超过28度,否则就有滑倒的危险。转弯前要控制车速。用点闸的方法逐渐减速,刹车时,尽可能前后闸同时使用,前闸可稍稍提前,使用前闸,要求前轮的方向和车子前进的方向相一致,否则,会因骑行者的体重和车子惯性受到限制而导致摔跤。进入弯道后将闸放开,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减速。弯道上使用后闸不要过猛。否则车子可能掉头或滑倒。四、刹车的技巧前刹车能提供你非常好的制动力,但是也可以让你变成空中飞人,下面我们告诉你如何刹车。(一)使用前刹车的时候将重心往后移当你使用前剎的时候,你的重心会因为惯性而自然前移,你必须练习当你开始剎车时,有意识地将你的重心向后移动(身体放低,屁股往后移)。重心往后移的越多,你就可以使用更多的剎车力量。你可以在沙地或有点湿滑的平地上练习,加快速度使用不同的力道压下你的前、后剎车,了解如何控制你的剎车。或在骑行的时候询问高手他是怎么使用剎车的。(二)转弯时减低前刹的力量和驾驶汽车一样,在转弯的时候你必须要降低速度。如果你在转弯的时候使劲地压下你的剎车,你将会产生侧滑而失去控制。在转弯的时候同时使用你的前、后剎车来降低你的速度。当剎车的时候你前轮的反应会降低,所以减少前剎车力你的转弯将会更完美。如果你在一个下坡的急转弯,需要使用到剎车时,尽量使用后剎车的力量。如在平地上,在最后一刻剎车时将重心往后降低以前面30%后面70%的剎车力量,来作剎车的动作。(三)不要过度的压下前刹惯性是你的朋友,你需要速度去通过岩石及障碍。不然轮子将会停止转动,将你拋过把手。过度的压下前剎会使你的重心前移,导至车头下倾。如果你在险峻下坡的转弯中使用前剎,这时你必须同时控制你的前后剎车,不可过度地用力一直的按着,这时你可将剎车作一放一按的动作,以防止剎车锁死的现象发生。五、山地车骑行技巧——简单的小技巧使你更像专业骑手骑着你的山地车上路,同家人与孩子一起沐浴在郊外的大自然中,享受郊游的快乐。有一两件事可能会围绕你:亦或在骑山地车行进中,你肚子饿了想要掏点东西吃,但是当你放开手单手骑车时却很容易摔倒;您想喝水时,你的水壶却好象离你远了些而难以拿到;当你要观察后方的情况时,不要担心,经由我们说明之后,这些小技巧只要稍加练习,你就会非常熟练,好象是生来便有的能力。1、口干吗?假如可能的话,先找一条平坦的,或者是稍稍下坡的道路,(凹凸不平的路可不是将一只手松开把手的好时机),不要停止踩踏板,而且保持向前看,而不是看着你的手,一只手肘微弯,握住把手。手肘微弯能够吸收石块路面带来的震动,同时能够稳定你在喝水时任何影响山地车方向的动作,另一只手伸下去拿水壶,这时,也不可以看下方而是保持直视正前方,这样不停地反复练习,直到很熟练为止。如果你的水壶是小号的,伸手下去时,要抓它的瓶盖部份,如果是大号的水壶,便握住瓶身凹下去的地方,在喝水的时候,水壶要向嘴角侧面,以免遮住视线。用牙齿拔开瓶盖,喝完水后,用你的身体来压住关上瓶盖,然后将水壶滑顺地放回架上,这时仍然不可往下看,保持直视前方。如果此招不行,那不如就带个奶瓶上路,或试试使用一种不用动手的饮水系统,只要将一支吸管放入嘴中便可以了。2、往后看的时候,你的手不能离开把手,同时要注意前方路面,当你从左肩扭头往后看时,将你的右手放松,手肘处微弯,这样虽然你的上身扭转了,却仍能保持山地车笔直的方向,假如你骑得非常快的时候,你也可以很快地从你的左臂下方低头很快地查看后方一下。如果你需要比较长时间去查看后方,那你就必须坐正上身,右手抓住*近竖管处的龙头,然后放开左手,身体在座垫上稍稍扭转向后看,一个职业化的小技巧:当你与另一个人同骑时,当你回头时,坐正并轻触你同骑者的肩膀,这样会帮助你骑直线。3、如果你打算乘骑山地车超过一个小时以上,那么就有必要在衣裤口袋中准备一些由天然食品制成可以增强体力的块状食品,当然你不可能用双手来吃一顿午餐,你只能够吃这种简单包装的食物。在行前,你就应当将包装的塑料纸撕开一些,这样当你取食的时候便不必要大费周折。同时放置这些食物的地方,最好是很轻易可拿到的口袋而不是与地图等混杂一起的深口袋,取起来极不方便。当你准备进餐的时候,将身体坐正,并将一只手握着竖管旁的龙头部份,手肘微弯来减少震动,然后再掏出食物,顺着你早些时撕开的部份往下撕去,然后便可以吃了。记住,吃完不可随地丢外皮,应当放在背包中。4、摇摆不定的骑手在团体的乘骑中是危险份子,就算是个人单骑,也会在拥挤时危及他人。假如你对自己骑车没有把握走直线,那么你就应该在路边的白色漆线上沿着线来练习。但如果你的手臂及上半身无法放松的话,这次简单的练习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一定要自然放松。将你的双手轻握把手,双肘微弯,眼光放在前方约30呎外,但不要集中注意力在直线上,只要知道你在顺着这条线,不久之后你就会发觉自己走得十分稳定。下坡的注意事项和动作要领下坡也称为放山,是大家每次出行最喜欢的事情,所以给大家说说在放山的时的一些注意事项:1,放山时,在前车没有允许的情况下,严禁超车,前车如果感到速度不如后车,*右行驶,让后车超前。2,在放山时入弯处前200米左右,一定要减速,*右行驶,作相应的手势入弯3。放山时跟车的距离个人认为,两车相隔不小于10米4,放山时严禁打打闹闹,严禁听随身听!!!放山时的动作就记住一点即可,重心压后,用大腿内侧夹住车座,臀部至于车座之后,这样的动作,即使你在高速的时候,车轮暴死,你的车后轮摆动的幅度就能减小到最小,为咱们的骑行又增添了一些安全系数。切忌在遇到突发情况时重心前移,不然后果不堪设想!!车座的调整!为了充分发挥踏蹬技术,运动员的座骨结节需要支在车座上,所以,必须根据个人骨盆解剖构造来选用适合的车座。座骨结节间距离宽的可选用宽车座,坐骨结节间距离窄的可选用窄车座。如果坐骨间距离党选用了窄车座,车座就会嵌人坐骨之间,使座骨神经和肌肉过度紧张,破坏骑行姿势和正确的踏蹬动作,影响运动成绩的提高。车座的调整 车座前后的调整。先将车座固定在水平线上,然后再调整车座前后。根据运动员大腿长度,把座子前端调整到中轴垂直线后2~5公分处。大腿长,车座应多向后移动,大腿短,车座稍向前移动,但车座前端一般不超过中轴垂直线后2公分。 车座高低的调整。运动员坐稳车座后,用脚跟蹬住脚蹬,当脚蹬到最低点时,腿应正好伸直,既不感到过分伸脚,也不使膝关节有弯曲。 调整好的车座,应使运动员在踏蹬中,踏蹬到曲柄与地面平行的位置时,膝关节垂直线能正好通过脚蹬轴的中心。踏蹬到最低点时,膝关节能稍有弯屈。以利肌肉在紧张之后可得到暂时休息。经过几次骑行检验,如感到用力合适,就可固定下来。车座固定后,要把有关的测量数字记录下来,做为以后更换车座或车辆时的依据。车把的调整 车把的调整对调整骑行姿势很有意义。调整车把的宽度应与运动员的肩宽大体相同,一般为38~41公分。如果宽于肩,会增加风的阻力,窄于肩,胸腔会受到挤压,影响正常呼吸功能。车把的高度,应根据运动员上体尺寸和臂长来决定,并注意专项的特点。公路运动员用的车把可略高些,场地运动员用的车把可稍低一些。合理的车把高度是使公路运动员的上体角度(即通过髋关节的水平线和髋关节中心至颈椎中心连线)保持在35度~45度之间;场地运动员的上体角度保持在20~30度之间。 把立管的长度,最好是当运动员踏蹬到曲柄与地面平行的位置时,肘关节与膝关节能稍稍相碰。车于各部分间距离调好后,不要轻易改变,特别是在比赛前不宜变动,否则,会破坏已形成的动力定型,影响运动员在比赛史发挥正常水平。 正确骑行姿势的形成,要通过专门训练,每次训练课都要严格要求,不论高速骑行或是终点冲刺,都要保持正确的骑行姿势,万不可忽视。车手的洗车方法介绍作为自行车选手到观众面前时,应把车子清理得干干净净。比赛季节我每周都定期清洗车子月平均骑行800~1200km,平常则两星期一次清洗。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必需量之外,不要加太多油。尤其注意链条的上油,链条有没有小心地上过油,将大大影响踩踏,若上油适当踩起来非常轻快。上油的方法是:为了避免上油过多,在链的两侧的连接处滴油,一般的公路自行车的链有108个,也就是滴油216处。虽然使用DURA-ACE,但是链、变速器的滑轮部位没有很好地上油的话,整修得好的低等次的车子好过高等级的DURA-ACE。看到链条干净而上油适当的车子,我会想「这个人很懂得整修车子」。 清洗公路自行车手接触不到的部位,或者精密部件等都使用喷雾配件清洁剂-清洗。轮缘附近等*近轮胎的部位,以及shield(有遮挡的部位)的附近可能会损伤部件,不要喷雾,把清洁剂沾在布上进行清理。使用配件清洁剂清洗后,没有油因此必需上油。要懂得某些部件是不能够接触溶剂、滑润剂的,如刹车皮、轮缘侧边、轮胎绝不可沾上滑润剂的。若不小心沾上滑润剂,必需用清洁剂抹净。洗净并上油后检查所有的螺栓,不是用扭紧,而是检查有没有松弛的程度的力量,向扭的方向转一下就可以了。这种程度的检查也能够减少骑行中产生的不少故障。进一步的检查应该是:刹车杆的冲程的调整,前后变速。检查完高和低的冲程后,每一段都要检查。变速线有无变长,固定线的螺栓变松弛时,操作杆有时不会反应,因此必需检查。←用沾上配件清洁剂的布清洁轮缘或幅条,然后用橡皮擦般的软柔清洁擦如相片,擦刹车垫所接触的轮缘,经过擦净后由于油脂被抹去,变得发亮。提高刹车效果。该软柔清洁擦价格约16元。←相片是禧玛诺SPD-R脚踏。为了使磁夹板的抓住部位和断开部分操作顺利,因此要清洁该部位,然后上润滑脂。在脚踏的轴承部位封入有高性能的润滑脂,把它抹干净,涂上润滑脂的话洗车后1~2年不会有问题。←一般来说链条是用去油污剂来溶解油污,然后沾上溶有洗洁剂的水的刷子,拍打链条并洗清。若不用水的话,喷雾配件专用洗洁剂来清洗油污。若是晴天用润滑油。雨天就用含有吸水聚合物的润滑油。←禧玛诺的双控制杆的变速部位已含有润滑脂。引起故障的原因的泥土、尘埃等物,用快速干的配件用喷雾洗洁剂来洗净。清洗后变速部位及杆的支点要上油。抹去多余的油。 配件的调整不管是山地车还是公路车,假若注意到配件的保养,就能100%发挥该配件的机能。在此介绍调整的要点。←用六角板手扭紧曲柄的固定螺栓。发生杂音的原因可能是:有些小配件松了,或者固定齿板的钉松了,曲柄、脚踏的施转部、磁夹板松弛等。→把链条放在第2段,把后调整器按相片的箭头方向施转18,每旋转一次调整线的张力。链响咔的位置起,向后回转1及14。←检查刹车块的消耗程度←在公路自行车的车架上的,树脂制造的hanger下面的线导轨,遇到下雨或湿地时很容易弄脏。假若接触面变脏,或者润滑脂已消耗完时,与变速线之间会产生阻抗,变速反应恶化。因此每次骑行之后应清洗并上油。←消除花鼓的稳定性提起整个车子,把车轮向左右摇晃,检查花鼓旋转部位是否咯嗒咯嗒响。通常是使用花鼓板手进行调整。相片是mavik·kisilum,使用花鼓专用板手,把花鼓的cap向相片箭头所指的方向旋转时,能消除花鼓的咯嗒咯嗒响声,使它变得稳定。↑前变速器的pantograph的操作部位,容易沾上尘土、油污等,不单用洗车刷来清洗,还要用配件洗洁剂边移动前部机构边清洗。然后上润滑脂,除去多余的油。 ↑左开动刹车杆,把刹车块贴在轮缘面,然后上下移动,固定位置轮缘上的边缘下2mm处。把固定钮向上面的相片中的箭头方向扭紧。要小心不要让刹车块接触轮胎。↑右相片注意!在free本体和花鼓的转动部位不要直接喷配件洗洁剂。freebody和花鼓则可用清洁剂清洗。在旋转部位的shield或者空隙喷少量保养剂使它旋转顺畅。←中等等级的公路及山地车的曲柄,都有用8mm六角板手解开的机构。左右曲柄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可以扭紧。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时,放松fikising螺栓,继续旋转下去时,可以取下曲柄。↓这是国外出售的自行车维修工具。全套价格约1,300美元。←检查所有的螺栓不管是公路车还是山地车,对所有的螺栓都应检查。 ←刹车杆的冲程的设置各人各异,对于初学者来说不管是山地车还是公路车,设置时把手杆和刹车杆的间隔留下1cm以上为基本。由线的张力来进行调节。 更换配件←更换轮胎的要点解脱轮胎时应该用两个解脱轮胎用杆,小心不要损伤内胎。先在内胎里充填少量气体时,较易把内胎装在轮胎里。同时检查一下有无夹住内胎。←要防止破胎就要更换车圈挡带clincher车胎的车圈挡带,是防止破胎的重要配件,尤其是高压车胎的车圈挡带容易损坏,最好一年更换一次。更换时把螺丝批搜入车圈挡带阀门孔内,对准车圈的阀门孔来调节安装。←齿轮板是消耗品要确保变速性能的话要更换更换山地车的曲柄的inner齿轮,要取下曲柄后进行。固定outer和center齿轮,使用5mm的六角板手和防滑螺丝板子扭紧时,不容易松弛。←刹车块的沟剩下1mm时应该更换。把固定块的螺栓用2mm的六角板手,按相片所指的方向旋转时,只要滑下刹车块就可脱落。刹车块左右都有记号,把新的刹车块滑进沟后必需把它扭紧。←车头小件的更换车头小配件的损坏的原因可能是生锈,假若调整车头小配件也觉得handling重时,检查轴承的旋转状态,感觉重时应更换。←刹车块的沟己超越1mm时应该更换。在V型刹车的安装台座附近有调整return弹簧的螺栓,向相片箭头方向旋转时,return刹车向外扩大的力变强。←调整使得车圈边和刹车块之间的空隙相等。调整刹车块,使它成为前进方向为窄的八字形。●更换bar-tape(把带)从末端开始卷,边卷边重叠bar-tape。卷到最后是关键。用具只要bar-tape,同色的粘胶带及剪刀。●更换shiftwire穿innerwire时不要弯曲,因为将成为阻抗的原因。outer要剪成和原来一样的长度,在切口上套上咀注油。把inner穿过固定inne的沟,轻拉并扭紧螺栓。●更换刹车wire时outer和inner同时更换刹车wire不灵的原因:可能是inner生锈;inner和outer弯曲;在outer中的衬圈的消耗等有关。outer使用专用刀剪,切口要园。在outer中注油兜时操作较为顺畅。←把托架上的垫掀开,粘上剪成5cm的bar-tape。←在杆上穿innerwire。←从末端起粘上bar-tape重叠bar-tape的13。←在outerwire上注油时操作顺利。←卷完之后,如相片剪成斜面,然后用同一色的胶粘带固定。←使用5mm的六角板手,把固定wire的螺栓向相片的箭头方向转并扭紧。←更换链轮链轮是消耗品,变速机能下降,或者齿片有欠口等时应更换。相片是禧玛诺的链轮,使用专用工具和大的板手。向相片箭头所指的方向旋转。←链条的更换一般骑行km后进行不管是公路车还是山地车,尚未骑到5000km以前也要经常检查,每一节都要检查,若发现问题时应更换。禧玛诺的更换时需要专用工具。campanyyoro也需要专用工具。←更换dualcontrollever的垫块抽掉刹车器上的innerwire,用5mm六角板手取下刹车杆,然后抽去垫块。新的垫块用水浸下后装上去操作较为顺利,把垫块套在先端部位。 欧美日的各种润滑剂、清洁剂、去油污剂等价格只供作参考 ●化合物:1把铝锈抛光。150ml50元●清洁剂:21加伦400元3295ml40元●润滑脂:485ml约96元0g45元盎司80元元●除锈剂:150g90元●聚四氟乙烯系润滑剂:喷雾后不易沾上尘埃等。340g68元4盎司63元1555ml35元●去油污剂:1元17生物分解性12盎司65元1812盎司70元1912盎司97元●抛光剂:20抛光效果极佳200ml45元2112盎司65元22300ml55元●润滑剂:23尘埃不易沾上,在高负荷部位起化学变化,产生二硫化钼220ml125元2虽然量少,可大大减少阻抗15ml94元267ml68元27含氟350ml103元28 ●链条清洁剂:35粘度高能耐雨水2盎司45元34能在恶劣环境下维持顺畅75ml50元35晴天用2盎司45元36能形成强性膜,耐磨及润滑效果50ml35元●配件清洁剂:3中干性,溶解油性效果好,不要涂在塑料等物体上840ml103元41除去油污及泥,不含溶剂的分解型。500ml70元42速干性不容易伤到塑料、橡胶,少量短时间使用。650ml100元●腊及四氟乙烯润滑剂:43能使配件运转顺利59ml70元44不易沾上尘埃等4盎司55元452盎司45元46除去脏物机能和润滑机能成为一体。12盎司125元47喷氟剂7盎司90元50腊系干润滑剂4盎司70元 润滑剂、清洁剂、去油污剂的性能及使用部位●配件清洁剂合成物「溶剂」将油污溶解并清洗。不容易干的溶剂可能会损伤避震器的涂层或接触树脂,因此最好选择速干性的配件清洁剂。相片是wakozu牌的是中干性清洁剂。●抛光剂保护及抛光车架的涂装、金属或塑料制配件等。把该剂沾在布上,边除去脏物边涂上抛光剂,最后用干布磨光,变得光亮亮,也不易沾上尘埃等。 ●四氟乙烯系润滑剂车头组件、中轴、花鼓、后拨链器的旋转部位的润滑,加在shield上用在防止水或者脏物的侵入的部位。加有提高润滑性能的四氟乙烯相片是TRI-FLOW牌的四氟乙烯系润滑剂。●四氟乙烯系湿性润滑剂带有氟素和粘性的双重效果的湿式润滑剂。进入旋转部位、pantergraph部位、链条等活动部位,使操作变得顺利,同时耐两水相片是WHITELIGHTNING.RACEDAY价格4盎司63元。●去油污剂去油污剂的基本使用方法是,喷在油污上然后用水清洗。因为它将除去油,因此洗车后必需润滑以及加有防锈效果的润滑油。也有环保性能的生物分解性的去油污剂如相片BIODEGREASER12盎司65元●化合物在胶体状态的化合物中加有微粒研磨剂,除去金属部位的脏物、锈等的同时磨光成发亮相片为Bliston牌的RUSTClean价格150ml50元。●四氟乙烯系干性润滑剂被称为蜡系列润滑剂。加有氟素因此注油后溶剂很快干成为干的状态,也不易沾上尘埃等物。相片的是FINISHLINEKrytech价格4盎司70元●洗手用清洁剂除去进入到手的指纹、指甲里的脏物等的洗手用清洁剂。使用后要用水洗净的和用纸巾抹去的有两种类型相片是KURE牌子的清洁剂价格295ml40元。●链条润滑剂链条受到泥土、尘埃、齿轮板的金属碎、雨水等的侵害,链条润滑剂是用来润滑齿轮。有晴天用及雨天用粘性强。相片是SONAX牌的链条润滑剂价格75ml50元。●润滑剂有各种类型的品种,如防止沾上尘埃的、混入吸水性聚合物遇到水时粘度变高等。假若用水清洗的话,最好使用能排除水水置换性的类型相片是PEDROS牌的SYNLUBE-ROAD价格2盎司45元。●四氟乙烯系润滑剂为了提高润滑性而加入氟素的润滑剂。用在链条及线上从领万能性润滑剂相片是KURE牌的SUPER5-56价格340g68元●润滑脂膏一般的润滑脂膏是:把油和肥皂之类的物质混合的东西,用来润滑旋转部位、防锈、防止尘埃、水的进入等。也有为了提高润滑性能而混有钼丶锂的类型相片是SHIMANO牌的DURA-ACE用的润滑脂膏价格50g45元.变速器调校技巧 1.将前链条置於大齿盘上,后链条则拨入小齿轮。如下即可确定外部作业位置:先将上方小导轮精确地置於最小的小齿轮位置─如为Shimano系统为上方的小螺丝,ESP系统为下方螺丝,而Di.R.T的变速系统则为前方的调校螺丝。此项工作也可在链条及变速缆线组装之前进行。2.变速缆线最慢在此时即须卡上(之前应是将变速器及变速杆上的调螺丝转紧一圈)。而后以变速器调节螺丝将缆线轻调至紧绷的程度。如为Sram的组件─不论是i.R.T.或ESP系列─则可减省此手续。只须将缆线以右旋把上的调节螺丝调紧即可。3.至於内部作业机制方面,须将后方的链条拨入最大的小齿轮上,前方则置於小齿盘上。此时即可转动─依变速器型式不同而有异)─其他各颗调节螺丝至最紧,使上方的小导轮精确地在大齿轮下方进行变速动作,注意须达其极致点。如不然,在经历一段美好的自行车之旅后,即可能因链条小齿轮与轮辐之间的拉动而造成轮辐断裂。4.现在应利用所谓的B号起子,将后变速器调整至最大的小齿轮与上方小导轮之间,直到空出一个半链环的空间为止。如间隙过大,变速器的作动会不精准,但如间隙过小,链条要拨入大的小齿轮上便会有困难。要诀:在调校时,将踏板向后旋动,让後变速器可自由摆动。5.接下来进行微调:将踏板向前转动,并将链条下拨至第3个小齿轮(前方则置于中齿盘上为宜),后变速器调节螺丝(或是Di.R.T.及E.S.P.车款右握把上的调节螺丝)便可尽可能转松,到链条不和第4小齿轮磨擦为止。为了查验,应将所有段速都完全再变换一次;如在上下变速时仍有些卡阻的现象,可以再进行小幅度修正。6.在缆线各端都会有一个尾套。这不仅是为了美观,也可防止缆线出现叉散或缠卷情形。在紧急时也可以轮圈尾套代替,但须用万能钳夹固定。如要豪华些,专业作法便是以焊锡制成此尾套。自行车踏蹬技术踏蹬动作是自行车运动中关键的技术动作,也是最复杂、最难掌握的动作。良好的踏蹬技术可使运动员以最小的能量消耗得到尽可能大的功率,达到高速度。为此,自行车运动员一定要在改进踏雕技术上狠下功夫。一、踏蹬动作的用力分析踏蹬动作是周期性运动,即在一个固定范围内,以中轴为圆心,以曲柄为半径,重复地进行运动。每踏蹬一周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上临界区(上死点)。第二阶段:工作阶段(用力阶段)。第三阶段:下临界区(下死点)。第四阶段:回转阶段(放松阶段)。沿着圆周进行踏蹬的力量都是通过切线来传递的踏蹬到每个阶段时,肌肉用力各不相同,两只脚交替进行踏蹬,当一只脚处于回转阶段时,另一只脚已进入用力阶段。踏蹬到上下临界区时,应尽量使肌肉放松,并尽量缩短在临界区停留的时间。用力阶段是踏蹬主要阶段,运动员在这个阶段内使用的踏蹬力是自行车前进的主要动力。因此,要把力量充分、合理地运用在这个阶段。这个阶段内踏蹬力量愈大,车子前进速度就愈快。回转阶段叫放松阶段。这段时间里一只脚踏蹬作功,而另一条腿主动向上抬起,不能给脚蹬任何压力。并利用抬腿短暂的一瞬间让肌肉放松一下,以便把力量集中起来用于作功阶段。有时需要采用“提拉式”踏蹬,即利用抬腿动作给脚蹬以拉力,以加大另一只脚做功阶段的踏蹬力量,达到取得更高速度之目的。二、脚掌在脚蹬上的位置脚掌应平稳地踏在脚蹬上,脚蹬应在脚掌中部和脚趾之间,也就是脚掌正好踏在脚蹬轴上,脚掌的纵向与脚蹬轴保持垂直。鞋的前端可伸出脚蹬5一7公分左右(根据脚的大小决定)。鞋卡子的位置应正好卡在脚蹬框上。鞋卡子要钉正、钉牢,皮条系紧。加强在用力时两脚的有机配合,帮助运动员正确地完成踏蹬动作。三、踏蹬方法自行车运动的踏蹬方法有自由式、脚尖朝下式和脚跟朝下式三种。自由式踏蹬方法:目前,一些优秀运动员大都采用自由式踏蹬方法。这种踏蹬方法,就是脚在旋转一周的过程中,根据部位不同,踝关节角度也随着发生变化。脚在最高点A时,脚跟稍下垂8~10度,踏蹬力量是朝前下方;用力逐渐加大到B点时,脚掌与地面成平行状成,踏蹬力量最大;再向下,用力逐渐减小,进入下临界区,肌肉开始放松,脚跟略向上抬起,到C点时,脚跟逐渐上提到15~20度;当脚回转到D点时又与地面平行,往上行,脚跟又向上提起。重新进入A点。自由式踏蹬,符合力学原理,用力的方向与脚蹬旋转时所形成的贺周切线相一致,减少了膝关节和大腿动作幅度,有利于提高踏蹬频率,自然地通过临界区,减少死点。大腿肌肉也能得到相对的放松。但这种踏蹬方法较难掌握。脚尖朝下式踏蹬方法:目前不少运动员,尤其是短距离运动员采用脚尖朝下式踏蹬方法。其踏蹬特点是,在整个踏蹬旋转过程中脚尖始终是向下。这种方法踝关节活动范围较小,有利于提高频率,容易掌握,但腿部肌肉始终处于紧张状态,不利于自然通过临界区。脚跟朝下式踏蹬方法:脚跟朝下式踏蹬方法是脚尖稍向上,脚跟向下8~15度。这种方法在正常骑行中很少使用,只是少数人在骑行过程中做过度性调剂用力时才使用脚跟朝下式踏蹬方法。它的特点是肌肉在短时间内改变用力状态,得到暂短休息,达到恢复肌肉疲劳的目的。四、踏蹬动作的训练踏蹬动作从现象上看很简单,但要准确掌握,达到动作协调完美,却十分困难,必须反复地进行训练。开始训练时,最好不要用皮条捆脚,传动比要小,速度不宜过快,让运动员用较多的注意力体会踏蹬动作,培养踏蹬“感觉”。经过一段训练,基本上能轻松自如,圆滑有力地进行踏蹬时,可逐渐加快速度,系上皮条进入正常系统训练。训练踏蹬动作,不论是新运动员还是有训练素养的运动员,都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要负担过重,更不宜在疲劳情况下训戏练。同时要注意发展髋、膝、踝关节的灵活性及力量,以助提高踏蹬技术。踏蹬技术训练,也可以在练习合上进行,其好处是能及时得到教练员和同伴们的指导,能使运动员集中注意力改进踏蹬技术。剎车方法及注意事项喜好追求速度的一伙聚在一起,最常热烈谈论的话题不外是…转弯处如何做出高危险度倾斜过弯、转弯速度如何的快速、下坡时速能飙达多少时速、有没有胆量再挑战自己的极限等…隐藏在这些高超技巧表像背后,需要的是高超的剎车技巧,常使用剎车或是紧急剎车也不代表是迟顿,正确来说,剎车应是如何在正确时机、最短时间、最短距离内降到您预期中的速度!为了正确的剎车,我们必需了解剎车到底会发生什么事;事实证明唯有前后轮同时全力剎车才能获得最短剎车距离,剎车距离取决于剎车功能剎车块与轮圈的搭配及轮胎与地面的摩擦程度,大部份剎车力道会经由前轮传达出来,前轮及后轮的制动力比例约为70%比30%,因为在剎车过程中,整个车身重心会往前移动,所以在剎车时臀部应离开座垫将身体重心往后移动。在练习剎车技巧前,必须先调效出适合个人骑乘风格且能有效发挥剎车功能的压点煞车块接触到轮圈,有二点需要注意:1.拉剎车把手的手指最前端第一节关节能有效弯曲扣住剎车把手,手指全力往内拉住把手时,第二节关节必需大于90角,且拉杆起码距离握把有一个半指头宽度裕度,避免长距离下坡剎车块的磨耗,造成剎车把手碰到握把上的手指,影响剎车功能。2.较高级的剎车把手可调整把手施力点的杠杆比,造成剎车力道手感上软硬的差异。全力剎车基本骑乘姿势:1.臀部迅速往后移离座垫同时,稳踩住踏板,手臂伸直,目光朝前。2.在确实将臀部往座垫后方移离才能做出接下来的动作…尽可能再降低身体,此意谓您的臀部会位于座垫的后下方,甚致您的胃像会碰触到座垫一般…其姿势和陡下坡的姿势一模一样。3.全力拉剎车把手,在前后轮不打滑且逐渐增加剎车力道的同时,随时调整重心位置,直到感受剎车到后轮刚好浮离地面的程度此时是最有效率的剎车。“前空翻”不是前剎车力道太强的原故,而是没能利用重心的转换及利用伸直手臂来支撑往前的加速力道,若是全剎车时前轮快打滑,迅速短暂释放前剎车把手可解除其窘境。但若前轮剎车力道低于后轮,意指后轮的减速力太大…就会产生大家耳熟能详的”甩尾”动作,只要短暂释放后剎车把手即可。全剎车技巧可运用到以底下二点之外的任何剎车条件上:1.湿滑或松软路面:地面和轮胎间摩擦力降低,若百分百使用全剎车,会加重前轮荷重,导致前轮打滑失控。2.颠簸路面:尤其OFF-ROAD高速行驶时,车身可能会跳离路面,若于前轮尚未落下的瞬间前剎车把手拉起…前轮死锁失控打滑。要是把爆胎或是剎车故障算下去的话…这四种状况就必需仰赖后剎车的有效运用,但其姿势是和全剎车的基本姿势是完全相同的。还有一种紧急状况是必需运用到后轮剎车的高级技巧…弯道后轮滑移过弯。进弯前必需完成剎车动作以安全的速度过弯是过弯基本的技巧,若必需于弯道中剎车,我们必需了解到此时轮胎不仅承受着剎车力道,更须承受侧向离心力,这导致后轮很容易侧滑;但若进弯的速度太快,就只能*后轮滑移来辅助过弯,这技巧是当您过弯失速时唯一的救命技巧。但若想以滑移代替紧急剎车,基本上只会拉长剎车距离,而且剎车最难掌握的就是后轮滑移剎车。滑移过弯姿势:1.放下过弯内侧脚。2.拉紧后轮剎车同时,以内侧腿为支柱撑住地面,维持身体重心。3.操控前轮过弯动作。4.前轮快出弯时,放开后剎车把手,使后轮恢复抓地力及拉正车身,将内侧腿放回踏板上加速离弯而去。常有人提到「后剎车力道太过软弱」或是「车架后三角刚性不够造成剎车力不足」…除非您是一位常将自己速度推向个人极限边缘、要求极准确的剎车点,且具有极佳剎控技巧的人,不然加装剎车补强板遭遇状况时,可能会造成后轮常失控的情形;反倒不如透过在不同路况之下,练习前后剎车力道的运用、熟悉轮胎和地面间摩擦力、了解车架特性应是更加来的重要。另外提醒…除非您是在专为单车开发出来可以练习后轮滑移的场地,不然尽量避免此一动作,我们除了要留给他人对单车骑士一个好印象,也该尊重其它任何用途使用者,更应要维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弯道的掌控心得和弯道转弯的技巧由南横大关山注:台湾高雄县山区风景非常优美随道直下梅山最后一个下坡桥上弯道,想利用地形来保持动能接续下一个来到的缓上坡,眼光放的够远...甚至扫到下一个弯道,结果...轮下一摊积水,眼光放太远没注意过弯路况...一阵痛楚。小关山林道回程一路下滑,一个弯角,拉住剎车时,眼光瞄到前方有个障碍,前轮转动太大前轮滑开,脊椎传来一阵凉意,车往东人往西...当然少不了好一阵子的痛楚挫折。您有过这种经验吗?如何快速而安全的过弯技巧是越野赛中成败的关键,中高速过弯很基本的技巧就是要「放低且伸直外侧腿并把体重置于踏板其上」...,只是要怎么去体验姿势呢?教您一个很简单的体验方法,找一个无车无人安全的水泥柏油路面「放手」过弯,您会感觉到您身体很自然把外侧脚打直并把体重置于踏板上甚至弯角角度大一些,就直接站在外侧踏板上,颈部保持与地面垂直目视行进路线,上半身倾斜角小于单车倾斜角,内侧大腿鼠蹊部自然*在座垫侧边控制单车倾斜角度,就是这么简单的方您就能体验这技巧的感觉。熟悉后再找个缓下坡试试吧!过弯打滑是最另人担心的一件事,但多数错误并不是因外在因素或技术的关系,而是太过注意滑倒才导致。转弯最常听到犯的三项错误:1.转弯时把头斜向弯道注意前轮地面。2.转弯时没将重心往前倾,导致前轮失去循迹性及稳定性。3.上半身过于僵硬,丧失路感,未能于第一时间作出适当反应。把过弯技巧拆成三部份来分析:行走路线、操控、姿势。行走路线:众所皆知的out-in-out就是过弯完美行走路线,但这条路线必需是一条圆滑顺畅的弧线,当您越过这条线范围时,也尽量避免不要用「一点」来改变方向也就是行走在线不可以产生锐角,这会加重前轮负荷可能导致前轮滑倒;但如何在己知的弯道中找到出弯顶点APEX己是一件难事,有些出弯顶点是在您认知的更里面,更何况是在开放道路对向车道随时会有来车,更是难上加难无法划出这条完美弧线;在不能完全使用道路的幅度下,建议不能超越道路中心线,纵使在自己的车线内,必须采用能不使用这技巧就能过弯的弧线,况且在路肩或中心线附近常有积砂或是车道分隔线。不同弯角进弯点解除剎车瞬间、改变重心、倾斜车身的点会有很大的差异,简单来说,道路弯角伏度越小,进弯点越早出弯顶点APEX比较早看到;弯角伏度越大,进弯点就必需设定在弯道的更里处出弯顶点APEX比较晚看到。弯道中速度最快、距离最短的路线只有一条,但若只是进弯OUT而无法顺畅的IN到出弯点,那接下来的OUT可能会手忙脚乱或以出轨收场!也许降低些速度、进弯不要太OUT,会更加安全流畅的划出属于您自己风格的路线!操控:在进弯前必须完成剎车降到进弯安全速度,在解除剎车那一瞬间就是改变重心倾斜车身的进弯点;滑过APEX后,加速「厚以去啦」。在弯道中要避免剎车...因为不论直线或过弯的剎车动作都会破坏既有平衡,会导致前后轮的循迹及抓地力改变,必需藉由改变重心来修正平衡。在入弯后除了有状况发生需要修正路线外,唯一要作的事...「专注视线维持姿势不要发呆」,其它交给身体去做最正确的反应。姿势:人是以头部的位置及状态来判断出自己身体位于何种位置,包括收集信息的双眼及操控平衡的三半规管也位于头部。过弯要求头部保持「相对于真正水平的垂直状态」,除了判断路面倾斜度外,也可维持进弯视野。接下来「头部向上、下巴抬高朝向转弯方向,并将目光看向远方」,其原因是人会朝眼睛所见的方向前进,即使未意识到身体还是会自然作出反应,只要意志坚定,专注于视线,便可圆滑地统合所有技巧。总之...头部姿势、目光方向、想些什么影响您过弯的信心及反应。双肩放低内侧肩膀比较低、手臂放松手肘微弯内侧手肘比较弯而具弹性、放下伸直把重量放在外侧腿上甚至站在外侧踏板上,内侧膝盖向外朝向弯道、内侧手腕轻轻推入里侧把手控制倾斜程度外侧手腕及把手控制回复倾角程度、微微转动龙头角度单*倾斜单车不转动龙头无法转弯、以最舒适的姿势随地形角度随时改变重心保持单车的循迹性及平衡性、有节奏地深呼吸。整合上述动作:目光迅速扫描弯道找出行进轨迹,笔直朝进弯点前进,于进弯前完成剎车降至安全入弯速度,放开剎车杆后,倾斜车身改变重心开始朝APEX滑进,下巴朝向弯道目视正前远方保持头部垂直,上半身放松以不变应万变,通过APEX后,移动肩膀及膝盖改变重心回复正常状态,同时准备踏下内侧踏板加速前进,在您不自觉的情况之下,很自然的臀部坐在坐垫上车身倾角自动回正。转弯*胆量不如*技巧,记住上述三大要点,会大幅增强您的过弯速度、向心力及操控性,并当前后轮打滑时,身体会自动修正平衡恢后操控。||学习了!||骑车的同学好好看看。||学习了,一会去试试||支持下先!纯顶贴攒积分,如删贴别删分,呵~||呵呵,很详实的贴子。
网上转贴的资料:供同学们参考!! 1.骑行头盔:
就是戴在头上那顶大蘑菇哈,由于其能对脆弱的头部提供保护,所以是骑行者必备的装备。
【用处】防撞、防止树枝树叶击打、防止飞石击打、分流雨水、透气、提速。带有帽檐的头盔能够防晒,在头盔上贴上反光标志还能在夜间骑行时防止误撞。
判断头盔好坏的【标准】包括质地、重量、内衬、佩戴舒适性、透气性、风阻效果:
【质地】头盔一般使用发泡材料(普通或者高密度的,两者的区别在于其防撞效果)铸成,并有光滑的壳面;
【重量】压在头上的东西不可能太重,这也是骑行头盔没有采用合金材料的原因;
【内衬】就是头盔内侧与头部接触的部分,它可以在平时提升佩戴舒适感,在头部受到撞击时产生缓冲作用。做工精良的头盔其内衬覆盖面大,质地更好,和头盔内侧粘合得也更结实;
【佩戴舒适性】主要是因为重量、内衬、系带以及头围是否合适带来的个人感觉,佩戴舒适的头盔可以极大地减少骑行者头部及颈项受到的压迫并在遭受撞击时最大限度地提升保护效果;
【透气性】头部长期处于不透气状态会对头皮产生不良影响,也会让骑行者感觉不舒服。所以好的头盔或者是孔数比较多,或者是孔的面积比较大,这都是为了提升透气性;
【风阻效果】头盔将人的头发收于盔内,本身就已减小了头部的风阻,而对于热衷于提升速度的朋友来说,头盔造型对风阻的影响也是值得关注的。
【骑行头盔的种类】:半盔式骑行头盔分为公路专用(无帽檐)、公路山地两用(配可拆卸帽檐)等。也有朋友使用类似于棒球或轮滑用的头盔。全盔式骑行头盔造型类似于摩托车用头盔,一般是速降或攀爬车爱好者使用。
2.骑行眼镜:
非常酷的一类骑行装备:)和头盔配合使用效果尤其显著。
【特殊作用】骑行眼镜除了具备一般运动眼镜共有的作用外,其阻挡紫外线照射的作用值得特殊关注。大多数骑行者是在公路上骑行的,而在太阳天时,公路对阳光的反射效果比泥地或者草地要好。由于骑行姿势不同,骑行者比骑一般自行车的人有更多的时间直视路面,由此接受更多的紫外线反射??眼睛长期吸收紫外线是会引发白内障的!另外,骑车的朋友多半都有眼睛被风吹得流泪和眼睛里进异物的经历吧?骑行眼镜可以极大地保护你的眼睛不受这些伤害。
【选购】骑行眼镜也很讲究佩戴的舒适性,这与它的质地和大小有关。同时,对镜片的选择也有讲究??不同颜色和质地的镜片透光度和防紫外线效果是不同的,如果你要在骑行过程中面对不同的阳光照射效果,选择一款有不同颜色备用镜片的骑行眼镜是不错的选择。近视的朋友还可以选购可以加装近视镜片的骑行眼镜,不过价钱要贵一些。
【注意】普通太阳眼镜虽然也能阻挡紫外线和强光照射,但因其造型比较休闲,在阻挡风和异物入眼方面的效果不及骑行眼镜。
3.面罩及护耳:
这些东西是在面临风沙或者寒冷天气出行时使用的,选购时一般要注意是否透气以及边缘的密闭性。
4.骑行上衣:
颜色比较鲜艳,上身效果比较紧,很显线条的一款装备~
【作用】提速、排汗,背后有包包的骑行服能装东西,长袖骑行服能防止手臂被晒,加绒骑行服还能保暖。骑行上衣提速的效果非常显著,追求速度的朋友可以考虑购买。骑行上衣的排汗效果与透气性如何取决于面料的选择。
【如何选购】骑行上衣的价格一般在100元以上,选购时要注意面料(并非是越光滑越好)、走线以及上身效果,太紧或者太松的都不合适。
||5.骑行手套:这是一款一直在默默奉献的骑行装备:)【作用】吸汗,防滑,透气,保护手掌及腕关节。吸汗、透气和防滑三者相辅相成。自行车处于高速运动状态时,骑手对自行车的操控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手上功夫。做工精巧的骑行手套无不在防滑效果上下足了功夫。透气性取决于手套的用料及大小。而对手掌的保护则主要体现在翻车时,手经常会用手掌先接触地面以使身体缓慢着陆,如果没有手套进行减震,这样的动作容易使手掌被磨破并严重损害关节部位。之所以说骑行手套是在默默奉献,主要是因为认识到手套保护腕关节的朋友并不多。事实上,由于骑行者采用了不同于休闲骑车的坐姿和握把方式,这就让腕关节长期处于非正常的紧张状态,其对神经和肌腱的负面影响甚至是终身性的。骑行手套的特殊作用在于最大限度地缓解对腕关节的压迫,将其与普通手套背面朝下平铺后进行对比,你会发现它的正面不是平的而是上翘的,这恰恰与骑行者握把的姿势是吻合的。【选购】骑行手套分为半指和全指两种,选购时尽量选择缝合部分坚固、手掌部位厚的。有些手套还在大拇指处加有毛巾材料,方便骑手揩汗。6.骑行裤:骑行时不可避免要对会阴部位造成压迫,长期如此会埋下患上前列腺炎的隐患。同时,该部位如果长时间不透气,也会对个人卫生带来不利影响。所以,对于经常骑行的朋友来说,骑行裤是必备的。【构造】从外表看,骑行裤与跑步用的裤子没有太大区别,但前者在裆部加了一层座垫??其基本效果就是缓解会阴部受到的压力,采用特殊材料的座垫还能增强透气性和抑制病菌繁殖。另外,好的骑行裤其表面也用的是透气性很好的材料,可以避免腿部汗水淤积。骑行长裤的紧身效果也很明显,其在裤腿处还有类似于健美裤的设计,或者加装有束带以防止裤腿被卷进牙盘里面。7.骑行袜及骑行鞋:如果你使用的是普通运动袜和普通运动鞋,在长途骑行后是否感觉脚掌火辣辣地痛并觉得淤积了很多汗水呢?如果你热衷于速度,是否经常感到腿部有力而使不上呢?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可以考虑添置骑行袜和骑行鞋了。骑行袜的透气性和耐磨度比普通运动袜要高,可以减少不断蹬车对脚掌带来的副作用。骑行鞋分为自锁和非自锁两种,后者类似于普通运动鞋,只是其更强调紧固性,前者需配合自锁脚踏使用,两者同时使用时,自己的脚掌就被拴在脚踏上了(当然,要取下来也是非常容易的),这样可以免除你对脚掌打滑的担心,全神贯注地提升速度。不过,在路况不好的地段还是谨慎使用自锁功能,因为从摔倒到解开自锁需要大概10秒的时间,如果路面很颠簸、车很容易失控,或者你还是新手的话,建议还是不要使用为好。8.护膝和护肘:喜欢运动的朋友都知道这两者的用处咯,我就不赘述了,只是提醒一点,骑车时如果翻车,膝盖、肘部受到撞击的几率不小,在容易发生事故的地方骑行,戴上两者还是有必要的。9.运动水壶及水壶架:自行车运动水壶的特点在于可以单手开启(徒步及登山用水壶则需要双手开启),这对于喜欢边骑边喝水的朋友比较实用??不过这时要记得放慢速度并注意前后来车哦。水壶架通常安装在车架上,水壶置于其上可以减轻背负重量。【选购及安装】运动水壶有塑料和合金两种质地,选择时要注意壶内是否有异味、外表是否坚固等。千万不能图便宜购买使用有毒涂层的合金水壶或者使用不符合饮水标准的材料制作的塑料水壶。选购水壶架时要注意大小是否与水壶相符,结构是否坚固,还要注意是否可能对水壶造成刮花等伤害。安装时要注意是否牢固,左晃右倒、叮当作响的水壶架和水壶轻则影响心情和速度,重则会对骑手的操控产生阻碍。【其它饮水系统】常见的是水袋和吸水管。水袋放置于专用背包内(也有人将水壶加装吸水管后置于水壶架上),吸水管一头接在水袋上,一头接在骑行者嘴边,喝水时只需偏过头来咬住吸水管即可。10.骑行背包:这是一款方便实用的装备【构造】骑行背包的容积不大,但里面的分隔层及小包包较多且各有用途,如底部分隔层用来装水袋,旁边有小洞以方便布设吸水管;工具包内使用了大量的松紧带以防止各种工具互相碰撞;头盔一般可挂在背包外面,但也有隔离层保护其免遭刮花。骑行背包的背负系统讲究轻巧透气,并配有胸锁和腰锁。11.其它包具:主要有前后托包、座垫包和车架包等。为减轻背负压力,长途骑行时背包里面不能放置重物,前后托包由此承担了主要的载重任务,其讲究的是结实和防水。车架包通常置于车架前端??即把立后面那个位置,容积不大。座垫包置于座垫下方,容积很小,常用以放置小物品,适合于不用背包短途骑行以及比赛场合使用。12.码表:用以计算里程及速度的电子产品。由安装于前车圈钢条上的感应磁铁、前*上的感应器、顺着前*蜿蜒而上的连接线、置于握把上面的码表座和座上面的码表。码表的工作原理是:车圈旋转时感应器捕捉到感应磁铁带来的信息,通过连接线传输至码表,码表对此进行处理后计算出时速、里程等信息并显示给骑手看。【选购】码表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种,后者价钱更贵,骑行者一般使用有线码表即可。另外,相似的电子产品还有飞行甲板,除能显示码表显示的信息外,还能显示诸如变速档等更丰富的骑行信息,但是价格更高。13.工具:包括单车专用养护油、便携式打气筒、补胎套件、拆胎工具、组合工具等。长途骑行过程中会遇上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但车车又发生故障的情况,这时有套工具就很能救急了。一般而言,一支骑行队伍只需要带一套工具即可(易消耗品可以多带些,如补胎材料)。平时为了养护爱车,买上一瓶专用养护油,骑行回来为链条、飞轮、变速器等部位进行养护也很有必要,这样能提升车车性能并延长部件使用寿命。注意:光有瑞士军刀是不足以应付单车故障的,不过瑞士维氏军刀生产厂商曾经生产了一款单车套件(包括军刀和单车专用拆卸工具),如能买到也是个不错的选择。14.反光及照明系统:反光系统包括车圈上的反光片、前后被动式车灯、背包、头盔及骑行服上面的反光贴片。照明系统主要是电池或者自发电的前后灯。这些物品在夜间骑行时有助于标示自己的位置,方便队友及路人识别!||找了些PP发上来呵呵!||嘿嘿。。。资料教育片啊。。。。搬凳凳。。。慢慢看。。。。||学习了谢谢||很好的学习了,谢谢!!!||猛兽推荐的6L背包我要买一个,同时买一个3L的水袋,自行车运动饮用水消耗比较大,多带水是必须的。||版主好细心!提醒了我们新手应该注意的事项!||学习如果能分类来个品牌介绍最好。||严重呼吁成立越野E族单车店保养,维修,配车,洗车)免得往广州跑。
刚买了公爵500第一次骑了大概有60公里,最后一点路程右腿的膝盖里面特别痛(只要有弯曲动作就痛,保持腿姿势不动就不痛),具体也说不清楚是什么部位。休息了两三天后,走路、爬楼梯都很正常,没有什么疼痛的感觉。可是从那以后再骑自行车,刚骑两三公里膝盖里面又开始痛了。现在已经过去近3个月了,总里程也有1000公里了,可是每次骑到20公里以后膝盖里面还是会痛。现在我都不敢再骑单车了。(我从小到大一直都是骑自行车上学的,每天都将近有20公里,连续骑了9年,最近几年上大学,工作没怎么骑了,刚买了辆自行车想在周末出去逛逛,没想到第一次就把自己给弄伤了)为什么我一骑自行车膝盖就痛呢?有什么方法治疗吗?深圳这边哪个医院看这个比较专业?||多骑几次就不痛啦,不过还是是建议去医院看看.||去求助医生吧||半月板损伤,根据损伤程度可分为三种治疗方案:轻度不影响功能的一般保守治疗(主要就是好好养,少剧烈运动)另外的可能,增生,也就是骨刺,最好去检查一下。||感谢!感觉深圳这边的医疗行业挺乱的,什么样医院都有,哪个医院好些?||市人民医院,或平乐骨科。如仍有疼痛,建议暂不骑车,休息一段时间,以免带来更大损伤||跑步试试。。。||第二人民医院运动医学科陆伟!深圳运动创伤第一人。我的十字韧带断裂就是他做的手术。||是应该去医院....我怀疑你的骨胶是一件受到磨损了||建议去医院吧。检查下保险一点。||感谢,周末去医院检查下||只要能走路就必须骑车,只是。。。。慢点。。。。慢点。。。。慢点。。。。慢点。。。。慢点。。。。再慢点。。。。||肯定是座包高度调的不合式造成的损伤。有点类似疲劳损伤。有老车友建议上自锁可以保护膝盖。我的折叠车坐杆往下滑以后就会出现你这样的情况,调到合式的高度就没有问题。骑车也轻松很多。||认同!!!!||过来人。骑自行车很容易出现这种情况。我以前也这样。休息一段时间开始骑不痛。骑几公里又痛。平时走路爬楼梯也没事。后面严重点的时候开始有些痛。休息几天又不痛了!。厉害的时候走路突然好像发力位置错位一样。支撑不了要跪下去一样。反复这样。到现在膝盖的位置经常都是凉的这应该是膝盖劳损。专业一点我不会说。造成这种情况有很多方面的可能。比如说剧烈运动损伤。没有热身。关节没有活动开来。受寒我就是这种情况膝盖的保暖对户外运动非常重要。骑行的姿势。自行车的角度。坐垫的高低等都会造成运动损伤。等等。最好的办法就是安心的修养一段时间。不要剧烈运动。避免重力活。时间最好半年。一定要忍住。不然越来越严重。然后再慢慢运动。这段时间要注意膝盖的保暖。祝你早日康复。||去医院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不过可以去看看中医。针灸什么的!||禁止骑车、跑步、足球、篮球、网球等对膝关节损伤大的活动,热敷、微波等相关理疗每天半小时,一周以上根据情况再逐渐恢复运动,仅供参考。||感谢||车子放在那里不能骑,那个郁闷那,看来只能去散散步了。||建议刚刚开始骑车要循序渐进,多关注自己的膝盖,每次骑车回都做一下半蹲练习感受一下膝盖疲劳程度。在一个就是天冷了,注意膝盖保暖。||1、休息10天左右;2、用“黄道益”用力擦伤痛处;3、10天后骑车时用脚跟踩踏,坐垫比正常情况下矮点,尽量不要骑长坡、骑行距离慢慢的增加,然后用脚掌中央踩踏,能骑行100公里左右不痛时,再用脚前掌正常踩踏。以上是我亲身体验的经验。||感谢大家,昨天去平乐骨科医院检查了,拍了个片子(拍片费:135元,挂号费:7.5元),没什么大问题。医生建议运动时带着护膝,可以保护膝关节不错位什么的。数字化诊断报告单——检查所见(Exam.Find)右膝诸骨骨质完整,骨皮质光滑、连续,骨小梁清晰,关节关系正常。余无发现明显异常。意见(Impression)右膝诸骨与关节未见明显异常,建议必要时复查。||没事就好,那就是座包高度的问题的。呵呵。。||平乐拍个片这么贵啊,上次我摔跤拍锁骨才花了二十块钱。||带个护膝?我现在骑车都带护膝,昨天骑了200公里膝盖都没有什么感觉,就是大腿有些酸痛
真正的骑行一族,必须要有一套像样的装备,这不仅能从外表上让你有型有款,更能为你的户外骑行提供有利的保障。单车骑行一族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骑得好不如装备好。可见,骑行者装备的重要性。1、头盔:骑自行车也会有风险,而且通常都是遇到头部的撞击,有可能致命。头盔可防撞、防止树枝树叶击打、防止飞石击打、分流雨水、透气、提速。带有帽檐的头盔能够防晒,在头盔上贴上反光标志还能在夜间骑行时防止误撞。头盔选择主要考虑质地、重量、内衬、佩戴舒适性、透气性、风阻效果:头盔一般使用发泡材料铸成,并有光滑的壳面;头盔不能太重;做工精良的头盔其内衬覆盖面大,质地更好,和头盔内侧粘合得也更结实;头盔的孔数比较多,或者是孔的面积较大,透气性相对好;对于热衷于提升速度的朋友来说,头盔造型对风阻的影响也是值得关注的。头盔有发泡材料,复合材料和碳纤维材料。发泡材料的头盔GUB98、240元左右,23孔,约255克,非常轻巧,戴到头上几乎感觉不到头盔的存在,颜色鲜艳漂亮。一体成型头盔,比非一体成型头盔的抗撞击性能更好。Spakct|思帕客F1、200左右,全盔整体一性成型结构,可靠的安全保障。头盔自重仅有218g。复合材料CORIGINALS|中原创一般300多左右,ACACIA,ESSEN,GUB,Spakct|思帕客,RANKING|锐竞一般的价格也都在200多左右。碳纤维材料的CORIGINALS,价格一般三百多,也有九百多的,头盔特性不同价格也不同。2、眼镜:骑行眼镜除了具备一般运动眼镜共有的作用外,其阻挡紫外线照射的作用值得特殊关注。眼睛长期吸收紫外线是会引发白内障的!另外,骑车的朋友多半都有眼睛被风吹得流泪和眼睛里进异物的经历吧?骑行眼镜可以极大地保护你的眼睛不受这些伤害。骑行眼镜很讲究佩戴的舒适性,这与它的质地和大小有关。同时,对镜片的选择也有讲究。不同颜色和质地的镜片透光度和防紫外线效果是不同的,如果你要在骑行过程中面对不同的阳光照射效果,选择一款有不同颜色备用镜片的骑行眼镜是不错的选择。TOPEAK(拓步)TSR902价格200元左右。用目前国际最流行的超轻镜框材料TR-90(塑胶钛),具有超韧性,xxx度,耐撞耐磨。Tifosi(帝福斯)性价比比较高的一个品牌,鼻托可调,镜腿可调,镜片有通风孔。价格在300—600元左右不等。ReadyRun雷帝朗一般的200多左右,鼻垫柔软舒适,具有的防滑功能。镜框采用TR90材料,具有超韧性、高强度、耐撞耐磨,镜片采用PC材质,做了拨水和防雾处理。RUDYPROJECT(璐迪)比较高档的一款眼镜,一般都上千元。3、骑行服:上衣有提速、排汗,背后有包包的骑行服能装东西,长袖骑行服能防止手臂被晒,加绒骑行服还能保暖。骑行上衣提速的效果也非常显著,骑行上衣的排汗效果与透气性如何取决于面料的选择。选购时要注意面料、走线以及上身效果,太紧或者太松的都不合适。骑行裤不用说也是必备的。骑行时不可避免要对会阴部位造成压迫,长期如此会埋下患上前列腺炎的隐患。同时,该部位如果长时间不透气,也会对个人卫生带来不利影响。所以,对于经常骑行的朋友来说,骑行裤是必备的。在裆部加了一层座垫,用来缓解会阴部受到的压力,采用特殊材料的座垫还能增强透气性和抑制病菌繁殖。另外,好的骑行裤其表面也用的是透气性很好的材料,可以避免腿部汗水淤积。SOBIKE|速盟和Spakct|思帕客是很不错的选择,上衣和裤子一般的价格都在100多到200多左右,性价比高。SOBIKE|速盟男士34骑行裤200元左右,高弹性的透气面料,臀部烫有反光标识,3D抗菌坐垫,内充高弹海绵。Spakct思帕客英狮长袖骑行服200元左右,特殊的TLC涤纶快干面料,可将骑行中产生的汗水迅速排出体外,同时保持面料的干爽透亮。4、手套:吸汗,防滑,透气,保护手掌及腕关节。吸汗、透气和防滑三者相辅相成。做工精巧的骑行手套无不在防滑效果上下足了功夫。透气性取决于手套的用料及大小。而对手掌的保护则主要体现在翻车时。骑行手套的特殊作用在于最大限度地缓解对腕关节的压迫。骑行手套分为半指和全指两种,选购时尽量选择缝合部分坚固、手掌部位厚的。有些手套还在大拇指处加有毛巾材料,方便骑手揩汗。LYCCO|烈克、goodhand、SOBIKE|速盟、Spakct|思帕客的品牌都很不错的。Spakct加厚硅胶掌垫银河手套100元左右,面料用特殊的TLC涤纶快干面料,能迅速将汗水排出体外,还可以保持面料的干爽透亮。台湾goodhand女款长指骑行手套180元左右,大面积止滑胶印和环保无害人体素材。||5、骑行包:骑行背包的容积不大,但里面的分隔层及小包包较多且各有用途,如底部分隔层用来装水袋,旁边有小洞以方便布设吸水管;工具包内使用了大量的松紧带以防止各种工具互相碰撞;骑行背包的背负系统讲究轻巧透气,并配有胸锁和腰锁。另外有前后托包、座垫包和车架包等。前后托包由此承担了主要的载重任务,其讲究的是结实和防水。车架包通常置于车架前端,即把立后面那个位置,容积不大。座垫包置于座垫下方,容积很小,常用以放置小物品,适合于不用背包短途骑行以及比赛场合使用。背包本人觉得VAUDE|沃德是最佳选择,世界排名第三。包的设计让人背着很舒服,不直接与背部接触,超轻弹簧钢支架也确保了背负的支撑,并提供Aeroflex的三维透气系统。价格在500多到800多不等。车架包台湾CONIFER,一般的价格100多元,产品超轻化,在超低温(零下40度)与高温(80度以内)的严酷条件下不影响日常使用。防撞、防刺、防水。6、鞋袜:骑行袜的透气性和耐磨度比普通运动袜要高,可以减少不断蹬车对脚掌带来的副作用。骑行鞋分为自锁和非自锁两种,后者类似于普通运动鞋,只是其更强调紧固性,前者需配合自锁脚踏使用,两者同时使用时,自己的脚掌就被拴在脚踏上了,这样可以免除你对脚掌打滑的担心,全神贯注地提升速度。鞋子推荐NORTHWAVE|诺斯威,EXUSTAR|浩捍等品牌。NORTHWAVE|诺斯威一般价格是七百多到一千多不等,是自行车配件最知名的全球性品牌。意大利的CyclingDNA全球车友们喜欢简称Northwave为NW,很受车友的喜欢。EXUSTAR(浩捍)SM333K山地骑行锁鞋1000左右,鞋面用轻量化超细纤维材质,包覆性佳,结合透气网布。碳纤维射出大底结合防滑TPU设计,鞋垫是杜邦透气舒适EVA,可清洗,重量680克双。7、护膝和护肘:喜欢运动的朋友都知道这两者的用处咯,我就不赘述了,只是提醒一点,骑车时如果翻车,膝盖、肘部受到撞击的几率不小,在容易发生事故的地方骑行,戴上两者还是有必要的。8、水壶:自行车运动水壶的特点在于可以单手开启,这对于喜欢边骑边喝水的朋友比较实用。水壶架通常安装在车架上,水壶置于其上可以减轻背负重量。水壶有塑料和合金两种质地,选择时要注意壶内是否有异味、外表是否坚固等。千万不能图便宜购买使用有毒涂层的合金水壶或者使用不符合饮水标准的材料制作的塑料水壶。Polar北极熊水壶590ml,网售价格60多左右,Polar北极熊水壶(710ml,轻量化设计90元左右。它是真正的绝缘隔热塑胶水壶,PolarBottle的斷熱設計比起一般運動水壺,在酷熱的天氣裡讓飲料的溫度保持最少2倍以上的時間。9、码表:用以计算里程及速度的电子产品。车圈旋转时感应器捕捉到感应磁铁带来的信息,通过连接线传输至码表,码表对此进行处理后计算出时速、里程等信息并显示给骑手看。码表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种,后者价钱更贵,骑行者一般使用有线码表即可。另外,相似的电子产品还有飞行甲板,除能显示码表显示的信息外,还能显示诸如变速档等更丰富的骑行信息,但是价格更高。台湾HOLUX,运动型GPS触屏,导航仪,很实用的骑行宝贝。价格两千多,HOLUXFunTrek130Pro的功能有很多,但是对于车友来说,最常用的要算是GPS导航、训练和轨迹管理功能了。除了机子本身的功能外,还可联机软件ezTourPlus(带路线规划的加强版)的功能。10、反光及照明系统:反光系统包括车圈上的反光片、前后被动式车灯、背包、头盔及骑行服上面的反光贴片。照明系统主要是电池或者自发电的前后灯。这些物品在夜间骑行时有助于标示自己的位置,方便队友及路上的行人和其它车辆进行避让。灯具可选择ROXIM和XTAR|爱克斯达,RoximRX5-R系列的超广角照明车灯500多左右,可180度超广角反射。11、工具:包括单车专用养护油、便携式打气筒、补胎套件、拆胎工具、组合工具等。平时为了养护爱车,买上一瓶专用养护油,骑行回来为链条、飞轮、变速器等部位进行养护也很有必要,这样能提升车车性能并延长部件使用寿命。工具推荐品牌有Cylion|赛领,KranGear|开朗,SUPER-B及UNIOR,除平时必备的工具外,旅行工具可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购。如果是团队出行,一套工具基本就够了。以上推荐的品牌,大多数是我用过的,有的是朋友用过后感觉很不错的,推荐给大家,有谁知道更多好的装备,可以跟帖更新哦。||购齐一半的装备我都能买辆车了||我就买了必须的几样:头盔、手套、照明和尾灯(晚上骑行)、骑行眼镜、面巾、码表||有钱哪个都不便宜,都是顶级货物||学习了。||学习了,但好像有点贵,有没有便宜一点的装备推荐?||还有没别的头盔介绍?还有手套||RANKING(锐竞)骑行头盔TAI(适合头围:55-61CM) 顶部极大的透气孔,让你在山林之间,快速地热气交换,采用two-in-mould成型技术,在四面形成强大的保护,适合爱好大自然的您。||不错,学习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摩托车护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