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干活会觉得跟男朋友出门丢脸丢脸

创业失败后,回原来公司上班是不是很丢脸?
今年25,本身学土木工程的,大学毕业后做了一年多道路设计。上班待遇不好,房贷压力也比较大…经同学一番游说,辞职创业办了一个小学辅导班。折腾了大半年,失败告终。自己找了以前公司老板和总工说了自己回去上班的意愿,他们同意了。回原公司上班受到很多人的嫌弃,说好马不吃回头草…我知道自己的专业技能还太菜,找其他好单位可能性很小,现在回来只想好好学习专业技能,以后走自己的专业路线。不知道我重回原公司上班是不是很low
按时间排序
是很丢脸,也很low,也几乎不会有什么发展,所以呢?你是根本没有选择,还在乎丢脸不丢脸?
谢邀!创业失败很正常,如果你有信心,找到项目可以重又再来,短暂的调整(回你原单位上班)没啥大不了的。放宽心哈~
找到其它好单位的可能性很小,为什么这个单位会要你呢?只是好奇。
这个世界上,目前情况下,只有穷,才是真正丢人的事
不是,自己吃饱最重要,别人不对你人生负责
学成归来,加薪提级。当做是就好了。
low个屁,让别人的话见鬼去吧,自己活的开心最重要!这点压力和非议都承受不了,还创个毛业,说明自己毛都没长全,太嫩了!好好磨练自己的心智吧!
脸皮这么薄恐怕不能创业。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听《冬吴相对论》461~473期
------------------------
冬吴相对论第461讲:人以群分
某种程度上来说,社交网络发展出了一种社会沟通人格,这种沟通人格叫多点对多点。它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我个人认为,它同时也是一种心智模式。婚姻其实是一个一点对一点的双边垄断行为。双边排他性协议。
社交网络,因为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已经越来越普及了,它不仅仅是我们的一种沟通方式,你用一个东西用得多了之后,你会被它的本身的属性影响到你的心智模式。现在由于多点对多点,随时切换这种事情,从以前不适应现在变得越来越适应了,所以呢人们,倾向于越来越多的同时让自己的很多个角色当中切换,这样的一种心智模式和现有的婚姻中的单点对单点的双边垄断排他协议,其实是有冲突的。所以,我认为现在这种社会交换媒体颠覆了我们以前所习惯的婚姻的思维模式。还没有颠覆,但是起码造成冲击了。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生产力的变化一定导致生产关系的变化”。事实上,我们在社交网络里头看到的,它其实越来越多的,由于这种生产力,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它导致了生产关系的变化。比如说众筹就是一种生产关系。我们冠之以互联网的种种金融啊、教育啊甚至娱乐。
ChrisAnderson它建立了这么一个小小的社区,可能刚开始就十几个几十个热心的读者,但渐渐渐渐它就会聚集更多的人到这个地方来。那么他每写一章,他都会把这个提纲,自己的想法先在那上头发表,其他人就开始七嘴八舌提各种意见,就是反驳你的、证明你的,各种论点和论据。一方面他就变得比较轻松了,因为有些时候别人举手之劳给你提供了一个材料,可能要花你很长的时间去找,你还不一定能找到那么恰当的材料。他这种方式又没有成本,但效率很高,最重要的是他的写作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营销的过程。从最早的几十个读者参与其中,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对这个观点感兴趣,同类相吸嘛,在这个互联网上,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它会形成一个滚雪球的效应,把很多的读者都集中到社区里头来,客观上它既是个生产过程也是个营销过程。所以一直在参与这个书的写作的全过程的这些读者他有一种强烈的参与感,觉得这不是某作者的书,是我们的书。所以他借助于这种口碑,他们每一个人也都有圈子,所以他就形成了一个成本极低的一个集生产过程和营销过程于一体的方式。
一本书在日本非常畅销,印了好像一百多万册。后来有些读者们就觉得这本书是可以拍成电影的。读者之间互相串通,就用了一种今天我们称之为众筹的模式,很快的这部电影就被拍出来了。我看过这部电影,它是一种生产方式,这个电影而且还赚钱了。因为它有那么多的粉丝,它的融资过程就是这些粉丝们自己出钱,然后生产过程群策群力。电影很大的一个成本就是营销成本,它这个营销成本很低很低的,几乎是零成本的这样一种营销方式,导致这个电影很成功。我相信在以后,在中国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电影要采取这样一种方式,这就是一种社会关系网络,由于他们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就形成了一个群。
这个“群”呢,在荀子的著作里头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他说,这个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论力气呢不如牛,连跑的快它不如这个马,但是这牛马为用,那个牛马反而为人来用是因为人能群而彼不能群。牛群和马群它只是一个简单的物理性的聚在一起,而人是一个充分交往的,它形成了某种类似于组织的东西,所以他一个人征服不了牛的时候呢,他有一群人,他的体力他的智力就会形成一个集群优势,所以他认为这个群是一个很重要的,当然从群就推出礼了,克己复礼那个礼。就是群之所以形成,是因为有礼,也就各种的规则,规则决定了这个群生态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性,所以为了保持整个群落的生产力和延续性,我们必须要学会在这个群落当中收敛自己的天性和欲望。
群体行动的过程当中它有个问题,就是通讯怎么办,所以大象它发展出一种非常发达的能信手段。大象的4只脚啊,我过去以为就是因为它长的壮嘛,所以它的脚就是那个形状的,后来才知道大象的4只脚相当于4个耳鼓,相当于那个听诊器,当它接触这个地面的时候,它能够感觉到12到16公里以外的那个地的震动。比如说在十多公里以外,有一只大象在跺脚,它是相当于拍电报,它可能也有密码的嘛,它能认出来是它那个群里头的人啊。说找到吃的啦,或者我找到水了。如果是这样的话它就跺一下脚,你发现大象它经常爱跺脚,它跺脚它实际上是在发一个信号,这边的十几公里之外的大象就通过像听诊器一样的那个脚,它就能感受到,就过去了。还有大象也叫,低频的声音叫,也能传的更远。
现在在这个微信里头,我发现每天都有那么几个人来加你,它其实跟以前的那种随机性的像“摇一摇”那种是不一样的。我现在比较放心的一点,它要求跟你建立联系的话,它是有来头的,它一定是在别的群里头看到你了,或者从别人手里头拿到你的微信名片,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你想每天都在增加这样一种方式,群它是放大你的力量的,单个人做不到的事情整体就能办到,你在群里头喊一嗓子,说谁手里头有一部什么书我想看,马上就有人回应。还有的人说冬吴哪一期讲到了一个什么什么样的书,是什么讲创业的,后来失败的,我看到这样的一个啊。我刚要回答,结果就有人马上就把那个书封面都给贴出来了。你在过去那你得要雇多少个助理呀。所以传统是垄断性有边界的社会,你都是采取这种雇佣的方式,这个成本和收益其实都是很低的。但是由于这个群的出现,放大了人的个体的那种能力,也放大了个体的交往范围,当然也对个人的组织环境,从你的家庭、婚姻到你所属你的公司,你就经常会形成自由人与自由人的自由联合。
------------------------
冬吴相对论第462讲:无所不在的T型台
张小龙让那个,研发团队集体都要读《女性的诞生》这本书。你不了解女性,你是很难设计出一款社交媒体的。
当时有争论啦,要不要这种“摇一摇”这种功能啊?明显具有骚扰女性的特点嘛。要不要这样的功能?后来讨论来讨论去,他们凭着对女性的深入了解呢,坚定地保留了这个“摇一摇”这样一个功能。因为他们发现,女性在没有安全感的情况下,她们是很讨厌骚扰的。但是在有安全感的情况下,她们很希望被“骚扰”,打引号的骚扰,就是被搭讪。而且呢,被骚扰、被套磁的这个次数,这个指数,也等同于她们的魅力指数。所以它就成了一个引爆女性都来用这个微信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基本上是寻求点赞的,它的背后其实是一个逻辑,在安全感比较充分的情况下,想或者是并不拒绝,默默地隐隐地希望被搭讪和想要寻求点赞是一件事情,就是证明,我可爱。她要反复证明,我可爱,其实,我觉得这个社会词语里面,有某种的诅咒和暗示在里面的。
移动互联网的本质它是社交媒体。社交媒体跟传统媒体最大的不一样,它是多点对多点的。可以真正实现自由人的自由联合,可以随时的人以群分。你在网上在做布朗运动,但是随时有可能被纳入到一个群里头去。移动互联网的本质是社交媒体,而这个女性在社交媒体里头,她充当了一种什么样的角色,或者充当了一种什么样的要素,如果忽略了这个要素,它会导致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在动物界里面,比较爱展示的,长的比较漂亮的是雄性。只有人类社会这个事情稍微有点相反,在大部分的动物界里面,都不是这样的。那好了,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的互联网发展有几个大的特点,从工具时代到媒介时代,就是资讯时代,然后到社交时代,到娱乐时代,然后最后到生活时代。你看的这个轴里面,好像工具型的、媒介型的偏男性,社交媒体那个是一个中间分水岭。你到后来你看到,生活类和娱乐类啊,尤其生活娱乐这两点,在一起的时候呢,是偏女性的,或者说偏女性思维的。差别在哪里呢?女性思维呢,爱分享,她有更强的分享欲,爱打听,爱八卦,爱展现。而且呢,对视觉敏感,就是图片。
男性他注意的是比较干货的信息。而女性呢,注意的是一些很微妙的、很微小的信息。男人的购买行为,它常常是一种经济理性的行为,而女性的购买行为呢,它是一个娱乐行为。以前我们比较过京东和淘宝的差别。京东呢,从一开始,它的基因是带男性特点的,因为它是卖电器起家的。家里头买电器的时候,女性她不爱发言,尽管平时什么都爱管的那种,遇到电器的时候,她搞不大懂。但其实家庭的购买决策权,美国的调查数字是百分之八十三点几,就是在一个家庭里头,就只有那百分之十六点几那是男性的。我估计像这种电器那些是属于这百分之十六点几的。你买电器你是凭借什么?数字、指标、各种功能,都是很硬性的。它的挑选呢,是一种理性化的比较,尤其是早期的电器,都是这样的。而女性呢,它是一个娱乐行为,购买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简单地说,她购买行为有点像服务。好多女性买东西啊,买了以后她不用,你知道那是为什么吗?
可有可无是吧,它是个娱乐行为,所以关键你要让她的整个购买过程这个体验要非常的好,她就会大量地购买,随机性购买,可能超过一半都是随机性购买。
就像过去的牧师,传统西方社会里头,女性她有遇到什么难题,遇到什么困惑,遇到什么焦虑,需要诉说的时候她就去找牧师嘛。因为牧师是对她最没有威胁的,最有安全感的。因为西方的法律规定牧师是有权不上堂做证的,就你可以把什么东西都告诉他,他不会外泄给别人。你想想,一个异性和一个可以说任何秘密的,不可示人的那些事情告诉他,那么你们之间是有一种亲近感的,同时它又有一种距离感。我们说了在有安全的情况,她实际上那个被骚扰其实不叫被骚扰,它其实就有某种亲昵和亲近的表示,姿态,就这样一种状态。这一些什么美甲师、美发师,我们看过很多这种电影里头,他都是妇女之友嘛。
有一本书它就在讲这个,七个男性当中,有一个的头脑是女性的。七个女性当中,有一个的头脑是男性的。简单地说,七个男性当中,有一个是看不懂地图的。七个女性当中,有一个看得懂地图的。
《不懂得流行文化就别谈创新》,在现在这个时候,你不知道那流行文化是什么,你很多的创新实际上是一个自娱自乐的创新。你不懂得以女性主导的这种流行文化,你的很多创新是一种很雷人的创新,或者是你没办法有人来给你买单的这种创新。
女性的思维是什么呢?在我看来,长时间以来啊,她们扮演的是这样的角色,这是因为历史的愿意导致的。所以女性思维有比较强烈的分享意愿,比较强烈的感性诉求,叫“心物一元”吧,这样说得比较高级一点是吧。
在微信时代的电商和淘宝时代的电商非常不一样。淘宝时代的电商呢,因为它有强大的比价系统。我们以前觉得淘宝已经是够女性的了比京东啊,你会发现,现在微信营销比淘宝更偏女性。它往往是一张图片,就引发了购买。由于朋友们在社交圈里面一张图,一个故事,而这个购买他又没有办法进行比价,很多这种商品你没有办法比价。所以在微信的那个微店里面卖的产品,往往单品更好卖。因为人们只是到那个店里面去完成一个下单的动作,关于这个商品的理解,他是在朋友圈里面的知识分享和图片分享里面完成的,它是无相无形的。那么,现在可以看出来说,如果微信的电商要向下一个阶段进步的话,它一定是和现在我们理解的淘宝类型的电商是不一样的。它是更社区化,更内容化,就每一篇文章、每一个图片就是一个入口,而不是一个网站是一个入口。
她就会变成就是以那个东西引爆的一个“整个世界”。她与那个,不叫商品啊,那件她所凝视的,她所膜拜的那个商品,她是活在当下,那一瞬间的那种膜拜、陶醉、沉浸在那个世界里头。所以男性的快乐,幸福,用一个叫舍勒的哲学家说,它都是掌控着的幸福和快乐。他必须很清楚,就像牵着一条小狗,男性是可以控制他的幸福的,可以抽身出来看着它的幸福的,他是以理性为核算工具,以数字为一个基本的标准的这样一种行为。
比如说,我挣了多少钱,他必须要是这个钱的数量;那个高楼大厦多少层,从这种规模和视觉上、数字上,能够给他一个宏大感的,往往这就是男性的幸福之所在,他是可以评估的。为什么幸福,他是说的出来的?女性是说不来的。
一个农户家里头,二十只羊,有一只羊没有了,丢了以后,男主人的反应是,有只羊丢了,女主人的反应是,那只羊丢了,那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从这两个差别里头,你都能看到,男性他在购买和女性在购买的过程当中,他完全是不一样的。
那么这样的一个情况之下,主要的成本来自于哪里呢,来自于那一些能够把一个商品转化成一种体验的编辑的能力。能够在众多的,就是看上去都一样的那些东西当中拎出来,然后给它一个独特的角度,一个平台,让这个看到它的女性尖叫。
在非常短的时间里面,形成那种尖叫感,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特性,令到未来的这种小众化的商品,极具设计感的商品,变成是在微信时代的主打。淘宝时代是因为有比价,所以呢,很多的东西就是你做得再好的东西,很快大概一两个月之后,就有跟你长得差不多东西,比你价格更便宜,长得一模一样的。
在哪儿卖这个时候显得不如怎么卖重要了。过去我们只要占据一个有利的一个位置,我就能……当然这个因素现在还存在,将会继续存在。但是怎么卖,真正讨人喜欢的,讨女人喜欢地卖东西,这是一个未来的竞争力。
在六、七年前吧,中国人很多已经比较有钱的人,他可以拿五万、十万块钱买一个包,上百万买个车,但是你叫他拿五、六万块钱去旅游一下,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他不愿意。原因是什么呢,我们经过深度分析之后呢,发现主要的原因是没法跟人家分享这个“秀”。那个时候,你说你去过北极玩儿一趟,有些人表达能力又不是很强,拍照又拍得很差,你也不可能逢人就把相机掏出来给人看,“你看,我去北极了”。所以呢,那个市场不蓬勃。但是,最近这个市场突然开始爆炸性增长了,去不丹这个事儿吧,最近呢,很多团去不丹。
你可以发现说,那种小众地区的旅游啊,突然变得很有价值了。你说你现在去欧洲,你顶多秀个米其林餐厅,那太丢脸了,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说,是吧?你去美国,你去美国怎么样呢?无非是去个华尔街什么的,那都没啥意思。你得去南美,以后呢,还可能去非洲,你必须旁边站个黑人,唉,这张照片很有价值。所以,旅游这个事情,它不是为体验而生的,它是为分享而生的。
随着这种开屏型人格、秀场型人格,慢慢变成一种主流价值人格,以前呢,是一小部分女性,后来是大部分女性,再扩展到许多有女性心理的男性,这个变成一个社会主流,于是呢,它催生出了很多的新的商业机会。
一个朋友圈里头,女性不多啊,就没有人气嘛,人气就是女人气。你要少了这一些东西的话,这个朋友圈是不成功的,你要显得有人气的话,必须要让她们来争奇斗艳。
一顿晚餐的投入,它的回报不在嘴,而在微信上。那我们刚才讲到了旅游业,因为这种点赞和社交媒体的介入呢,像奢侈旅游,尤其是小众地区的旅游有回归的趋势了。为什么呢,因为你有能力可以跟别人分享。
我们人特别多的时候,他就有那个“出其类,拔其萃”的那样一种冲动。人少的时候这个冲动是不强的。它因为这个高密度的城市,这种城市里头,你很容易就变成一个路人甲、路人乙。而且呢,我们跟陌生人打交道的机会、频次要比欧洲人多,首先它人口就少嘛。人在陌生人面前,他有一种冲动就是怕人低看自己。当然了,在熟人圈里头呢,由于我们竞争的激烈,我们也怕别人低看自己。但是要让别人高看,他用一种现实的办法是很难解决的,因为竞争很激烈嘛,除了经济上的优越感,文化上的优越感,他是很难一下子能够就以一种直通车、快速通道,能够达到这样一种优越感的。
其实随着社交分享媒体的扩展呢,变成一种较为普遍的人格。对很多的传统产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创新。同时呢,也让我们开始对人进行了重新的分类,人们在消费的时候,其实是把它当作是一种生产资料投资的呢,还是真正的消费的。或者是一种伪生产资料,他以为可以提高他的个人品牌啊,什么所谓的那种生产力。他是这么想的,这么想的。另外一种人呢,他其实是真正地把自己当成了一个消费者,他买这东西为了给自己用,不是为给别人秀。所以我认为前者型的人,他把自己当做了一个消费品,他用别的东西来提升这个消费品的价格,以至于有一天可以卖一个更好的价格。就是这个人啊,他不是个人,他是一个长得像人的一个商品袋。
一个九零后的一个创业的年轻人,他说了一句话,他说,你们六七十年代的人啊,没有什么信息,所以呢,你们觉得尽可能地沟通人们的信息是很重要的。他说,对于我们来说,我们这个八、九零后生长的一代啊,基本上没有太多的隐私的,所以呢,我们一开始的时候就觉得什么东西都可以秀。也许有一天会出现一种对我们隐私的保护的机制,比如说阅后即焚,这件事情很火。现在那些互联网大佬说,他都不理解为什么,那个阅后即焚那么火。其实呢,我们必须要了解到,新生代的年轻人,他们活在一个什么都可以秀的时代。所以有很多我们认为不能秀的东西,对他们来说是没有挑战的。但另外一方面,有一些东西,你如果能够保护它的隐私,也许你认为是个价值,但是这是后话了。重点是,在现代这个社会,有许许多多的人已经不像我们这样认为有些东西可以秀,有些东西不能秀,在他们认为,绝大部分东西都可以秀。
王尔德说过一句话,当一个东西被认为是邪恶的时候,它就永远有魅力。只有当这个东西被认为是庸俗的时候,它就不再流行。所以你要毁灭它呀,不是把它搞得有多邪恶,应该把它搞得多庸俗。它的这个商业模式是很难持续的。因为你今年秀这个什么牛腩呢,是一个很新潮的事情,是一个很时尚的事情,甚至有点奢侈的事情。但是,你明年再秀,你好意思吗?过度地秀的时候,就会变成一种很庸俗的事情。这个信号一旦传来的时候,它就不再流行。
什么叫几大俗,你知道吗,过去说北京几大俗。什么后海泡吧,它在形成几大俗共识之前,它曾经是一个非常新潮的、非常高大上的一种消费。过度的展示,过度的秀和晒,它一定会从无比流行到无比不流行,从很In到很Out。
也许突然有一天你会发现,什么都不秀,才能够真正展现出你的实力,但是关键是你有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让自己变成一个如此高傲的而默默无闻的人呢?这个背后又带来了一个什么样对于我们真正的价值的回归的体会呢?
但是,每一个在秀的人,你都一定在秀的时候,清晰地要意识到这一点,你所秀的都是你真正匮乏的东西!
------------------------
冬吴相对论第464讲——本期主题:神一样的队友
Pixar这家公司,它为了能够做出伟大的电影,每个人都觉得尖叫的好的电影呢,是真的是有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就是为了追求极致的好,而不害怕伤害人的感情。
大家在谈苹果,在谈Pixar的时候,其实都忘记了一点,苹果和Pixar其实都是有一个特别强悍的团队。乔布斯在中间的作用力是什么呢,他能够形成某种团队的那种力场,就是叫现实扭曲力场的那个力场。他形成了这个,一个场了以后呢,所有的人能够按照一种节奏,就像划那个划艇的时候,它要步调非常的一致,它那个协调还有一个人要敲鼓嘛,乔布斯有点像那个敲鼓的人。他能够创造一种,就大家能够把力量最大化,就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乘数效应。
甚至是平方的、几何级数增长的,他有这样一个爆发机制的算法,这里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能够聚集到天才,找到天才,而且让天才之间互相发生作用,这一点是跟其它的所有公司不一样的。
我的判断就是说,他一方面对于天才有充分地使用的能力。首先是识别的能力。他就找天才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去掉白痴的过程。他说要用百分之四十的时间去找天才,他是一个黑白的世界,就是天才,要不就是笨蛋。
创意产业就是说,头脑当中的东西直接变成生产力,资本、土地、劳动力都不占关键的因素。过去啊,电影产业里头,很重要的就是明星的资源,它连明星资源都不需要,它是通过脑子里头出来,画出来就是一个演员。但是呢,正因为如此,这是一个高收益的,同时它一定也是一个高风险的。
不是说你创意出来就能够赚钱的,因为这创意出来是可以赚钱,但是你要能够赚钱的那种创意呢,又是非常非常难得的。这就一定依赖于一个什么呢,就这个公司有一套生产出这种伟大创意、绝佳创意的一种机制。其实说到底再往前推,它其实是一个团队的问题。
我们以前讲到过蜂王领导力啊,这个蜂王,首先它是人力资源的总监,所有的蜜蜂都是它生出来的。对于一个具有蜂王领导力的人,首先,就是你的公司的核心的人才,都一定是你发现,还能够把他留住的,这是你作为一个领导要做的。乔布斯后来他离开了,他也没有具体地去管这个皮克斯公司的日常的这个运营,他这里头有个很关键的人物叫艾德卡特姆。乔布斯是一个非常尖刻的人,大家都知道的啊。
他非常吝惜赞美的,但是他对卡特姆这个人啊,他用了好多词,比如说非常睿智啊,很有自知之明啊,体贴入微啊,极其聪明啊,而且还说他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这个人的的确确应该是比较神秘啦,其实他也不神秘,他有几个原则呢,说起来并不神奇,但做到是很难的。其实他做的事情都特别简单,他只是把那几个原则做到极致而已。他的最大的功劳呢,就是说在公司里头制定了要有几种平衡,比如说商业和艺术的平衡,这听起来好像很平庸的一件事情,但是对于像皮克斯这种公司来说,保持这个平衡那真的是很难很难的。一个片子,在多大程度上要让它特别有艺术感,又同时要保持它在商业上的成功,你在事前你是很难做判断的。
它始终意识到平衡对这样一个公司有多重要,这是这个行业的最根本的东西。第二呢,他就强调作品。皮克斯公司它这个作品啊,不是一个艺术作品。
动画片这种,它是产品,它不是艺术品。一定是很多很多人共同劳动的结果。你又要非常有创意,同时又是很多人要参与的,这个事情就难办了。你要一个天才的那么一个创意,去找嘛,找到天才。个人创造与集体劳动之间呢,在这个动画片里,这个本来有点水火不相容的东西啊,但它必须要时刻在这样一种工作状态下发生。你聚集一帮天才在一起,必须是多人劳动,但又不是多个人的简单劳动的时候,一个最重要的东西,一个氛围,或者一个听不见的乐曲,要在这里头弥漫,这就是什么,坦诚。低级平衡是很容易达到的。
最后那种低级平衡,就会形成一种集体的平庸。尽管每个人都不平庸,但是在这样一种氛围里,达到这种低级平衡的话,也就意味着你这个公司无所作为了嘛。
比如说一个皇帝,极其独裁的,他要真的想运行下去的话,他一定这个大臣啊,要非常的能干。能力是一回事,另一方面,他有一种对冲机制、一种缓冲机制,能够把这个人的负面的东西,能够减少到最低程度。与此同时,他能把这个人的天才的这些东西呀放大,执行,落实到位去。
乔布斯他可能有意无意地攻占了一个位置,就是生气的、裁人的,但是充满幻想的、Superstar的。他把一个暗物质的、宽容的、运营的、善良的,这些事情都交给另外一个人,这种组合总是出现。我们今天还在讨论卡特姆这个人,他扮演的角色,因为我们有些时候看一个公司啊,你不能仅看着乔布斯,你还得看乔布斯旁边的卡特姆。
卡特姆呢,他提出了一个原则,要实现卓越,摒弃平庸,最重要的是坦诚,在一个公司里头。他说的不是普通的公司,说的是一帮人精扎堆的公司里头,如何实现卓越,就是要让这些人坦诚相待。这人精之间互相博弈起来,那就是一个不是灾难,也至少是一个平庸的公司啊。坦诚的含义很简单,就是把聪明而富有激情的人聚在一起,让他们判断问题、解决问题,鼓励他们直言不讳。而不是什么呢,他让他们聚在一起互相攻击,那就刚才我们说的那种简单平衡,它其实那不叫团队了。
创造性不强的人往往还容易坦诚一点,文人相轻。
你拍一个片子,你的能力、你的产能、你的成效吧,它不具有稳定性,它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也许呢,我的确拍过一个,十亿美元票房的动画片,但是我拍出一个卖到几千万美元的,分分钟的事儿,对。但是我不会这么想的,我正在拍这部电影啊,除非是说我们能够时空穿越,我知道我这个片子只卖了三千万美金的票房的话,那我会心悦诚服啊。问题是我现在正在拍的还是一部十亿美元的片子,在我自己看来,那么你们提意见,你们很牛,但是不如我牛。在这种情况下对话起来,有点麻烦了。
这个总召集人他所营造的一种氛围,让那些曾经拍过十亿票房的导演,去如实地,既不增又不减,既不垢又不净地,去接受别人对他的意见和建议,这是一件很大的学问。他应该有一种什么样的方法,或者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法,令到这件事情朝着一个乘数效应的合力去前进呢,这个事情其实很值得慢慢讨论。开始的时候是聊为什么乔布斯这样的一个人的性格,他居然能够汇聚那么多优秀的人,是因为他占领了前道,所以呢,他空出了一大块空道的位置,给了一个中间这样的人,在苹果有库克,在Pixar呢,有卡特姆。
这个副手呢,默默地扮演了很多角色,他衔接了上面的那样一个光芒万丈的人,和下面一堆光芒万丈的人。其实,我们在分析很多伟大公司的时候啊,要看到它的整体性。你会发现说,一个家庭得以稳固,总是因为一个看似很跋扈的先生,和一个很具有执行力的太太,或者反过来也是如此。
每次推出一些片子的时候,或者说一个伟大的电影即将诞升之前,如何让这些伟大的导演,优秀的创意人,能够在一起,互相的提意见,分享最伟大的创意,并且把这些创意转换成真正的最后完美的呈现。这件事情,其实是一个创意,或者叫思想管理的过程。
不管你是多么有天才,我们都是有恐惧的,越是天才,恐惧越深重,我们恐惧自己,显得不像个天才。担心会说错话,担心被别人看出我们很平庸,担心批评别人的时候,别人反弹,反戈一击戳到我的最痛处。由于种种的恐惧,大家会形成,要不呢正面的,就是,我拍一部十亿美元票房的动画片,你要来指出我的任何不足,我都会毫不留情的进行反击。因为我恐惧,我的反击一定会导致你的反击,肯定的吗。挑错的话,那就一个映射益智游戏无穷的放大。还有一种路径就是,形成默契,简单的和谐,简单的平衡那样一种状态。整个团队限入到一种混沌了,创造性来自于什么呢?有一个专门的说法叫,在混沌和有序的边缘。没有有序性,纯粹的混沌,那肯定是不行的。纯粹的有序,那就是一种简单有序性。在混沌和有序的那个边缘处,真正的创意才发生。
像卡特姆这样的人,他说他每一次的会议,就是他们智囊团的每一次的会议,他都参加了。而,他认为他的使命,就是保护和维持会议得以顺利的开下去。说起来很简单,其实很难的一件事情。
对主创人员来说,我们知道,他刚开始的时候只能完成第一步,就是把这个龙画完,但是关于点晴这件事情,它往往是在碰撞,在其它的导演提意见,或者其它的创意人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点晴的过程。
点到一部片子从头到尾都是精,各种笑点,各种哇点,这跟框架已经没有太大的关系了。但是,这些东西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呢?显然,它是借由一种创意智囊的这种机制,由不同的人。因为每一个人在做自己的事情的时候呢,他其实是有他的局限性的。他只能看到他能看到的部分。但是,你是否能够形成一种氛围,能够让主创人员,兼容并蓄的让其它优秀的人来跟你提意见,其实来自于召集人,建立一种机制。这种机制就是帮助每一个人都开诚布公的,并且饱含激情地去提出创意。那个创意智囊,那个团,啊,从开始的5个人,到后来的越来越多的人。某种程度上,它像一个酱汤一样,它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讨论的氛围。
在有一次会上呢,有一个导演呢,向这部电影的导演安得鲁提出了一点,你没有让观众等到他们期待的那一刻。那就是伊娃不顾自己被植入的程序命令,竭尽全力的去挽救瓦力的生命,让他们看到这一幕吧。这一个导演,他说话很有艺术。他不是说,我认为你的这部片子,他不是以导演的那个身份说话,你应该是什么样什么样的,这样是很容易导致反弹的。
刘备请诸葛亮出山了,但是呢,诸葛亮是不可能是那么简单的就出山了的。你必须要有一个姿态,他将来说话才能管用啊。所以呢,他就拒绝。亮乃一耕夫,久乐耕锄,实难从命啊。但刘备这个时候,他就很有意思,他扒拉扒拉流眼泪之外啊,但是他很聪明,他不是说你要是不帮我,我怎么办啊?他不这么说,真这样说是没有太大力量的。他说的是,以天下苍生为念。他说的是,你要是不出,天下仓生怎么办哪?引入了一种宏大的力量,让你和这个宏大力量产生某种的适配性。从而让你产生一种宏大感。避免把这个事变成我们之间的事。
卡特姆,他说怎么样的人才能够进智囊团?他有两个标准的。第一个标准呢,就是说确保每个进到这个智囊团的人,都是对于情节是行家里手。彼此之间能够认可的,这一点很重要。如果是这个,水平参次不齐的话。要么就是劣币驱逐良币,要不然就是好人驱除坏人。
第二点呢,就是智囊团里头,一定不能有任何权威。首先大家都是行家里手。第二,谁都不是权威。他又引入了另外一个规则,就是说,我们现在是一群医生,这个电影是一个病人,我们是针对这个电影,大家从心态上当事人不要把这部电影跟我自己连的特别紧,而且他确立了一条规则。就是说,所有的电影都是Pixcr公司的电影,嗯,不是哪个导演的电影。长期这样强调的时候呢,当事人呢,他听到批评的时候,他也不会认为大家是针对我的,对事不对人的。
你的身份的带入,同样的话,不同的人说出来产生的效果那么不一样。其实好多那种心理医生说的话,并不一定比自己的丈夫说的话要高明多少。他创造了第三方立场。比如说,丈夫是一个心理学教授,他也不能够给自己的妻子做心理医生。可能那个人,那个心理医生整天在读丈夫的各种著作,因为你可以拥有很高深的知识,但是你没有那个稀缺资源,第三方立场。所以,他们就宁可去听第三方立场,他就能够听得进去。而,他丈夫的话他听不进去。
局外生慧啊。所以呢,有些时候要易子而教,说这个两口子吵架,哪怕其中的一个是心理学医生,也要停下来,我们去一个心理医生那里,让他变成一个裁判和第三方,来映射我们之间争吵的矛盾的焦点。其实很多时候啊,我们之所以在创作上,包括其它很多的判断上会做出一些不那么高级的判断,原因是因为我们个人的自我角色过多的投入到这件事情里,产生一种自我的连接。把自我的情绪和个人的尊严,与这件事情,应该怎么做,联系得太紧密。
而一个好的机制,就是把这个切割开来,它其实是一个什么呢?它实际上是一个情绪管理的模型,要让这一个提意见的机制变得越来越有效,不再是说,人和人之间谁在捍卫自己尊严的事情。他不能够变成一场内部批斗会。
如何让这个事情发生,让它变成是超越各人立场,变成是公司立场呢?其实很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心法。这种心法就是要把我们,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和这个事情是我的,这种个人的关系之间进行切割开来。我们对这件事情的判断,有意无意的,我们的情绪的升腾,是因为这个事情和我们自我的内在的那个尊严,建立了那种关联性。而我们如果想避免这种情绪的干扰,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意识到,我们的情绪,比如说你的愤怒,你的恐惧和这个事情是没有关系的。自己成为一个旁观者来观察自己,这个事情到底应该怎么做,而不是说我想它的情绪反应是怎么样做。
既然这都是一些天才的大导演,但是,让每一个导演意识到你提出来的这个方案只是一个非常非常初步的方案。最后的整个作品,是来自于公司而不是来自于你个人。我们现在坐在一起,没有任何权威,对这部电影的最有发言权的人,没有,包括这个导演自身。包括这个导演本人,他也抽身出来加入到一个会诊当中。如果你一旦加上这个前提的话,对这部电影提出各种批评、建议,跟他个人关联度不大。就让他自然产生了一种出离心。
避免那种文章是自己的好,孩子是自己的好,是吗?监护人的那种角色,使得他权力意识很浓的话,他一定是防卫意识就非常的强烈。这个时候呢,就变成了我们是制一部片子的共同的父亲。你呢,碰巧只是代表大家完成了第一道工序而已。
在Pixar公司里面,它出现了一部电影,啊,导演和编辑是作为它的亲身父母,可以这样说吧?但是呢,当它放出去给大家讨论的时候,这个亲身父母要拎得清自己的角色。你一定要知道,当大家在讨论这部电影的时候,它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了。你不要觉得说,人家对这个电影进行批评和建议的时候,是对你的否定和攻击。这个事情,其实除了电影以外,老吴,我觉得它实际上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一个心理建议的问题。我们对自己的孩子是不是能够做到这样一点。到一个阶段的时候,你能不能够让你的孩子,就像一个作品一样,你把它放到一个更开阔的社会里面,让别人来提出意见。否则的话,有些时候,很优秀的父母,往往成为这个孩子长大或者真正迈向卓越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阻碍,一切对这个孩子的批评,都是对我的批评。
要做到什么呢,叫觉察。知道真正让我生气的并不是你的那句话,而是我内在的那个情绪小孩儿被放出来了。就像说有人经过你们家门口,然后你们家那狗啊,比较凶,一下扑出去把人给咬了。不是你咬的人家,是你们家狗咬的。但是我们分不清楚我们的情绪和我们自己这个差别,就像我们分不清我们和我们家的狗。你并不想惹事,你老惹事。其实是你们家那小狗,经常在惹事。从不知不觉到后知后觉,到现知现觉,到先知先觉,就是说你得清楚的知道,那个东西和你之间是两回事。你每次情绪来的时候,你要把这个东西切割开来。
这件事情,就我们内在的那个情绪的那个小孩儿,到我们家里的小孩儿,到我们的作品,其实都是一样的事情。
说的更极端一点,他管理的不是这些大导演,而是他像个托儿所,他要管理这些大导演们的情绪小孩儿。
所以有时候,我们自己在给别人提意见的时候,很容易受这个情绪小孩儿的支配,就很容易不是就这个电影在提建议,而是为了显得自己的重要,高明,他不是最终是针对这个片子本身的。不控制好这个情绪的话,第一个你说不到点子上,当你这样来表述的时候,你的内在小孩儿开始发作的时候,你很容易引发别人的那种反弹。
------------------------
冬吴相对论第466讲:有限度的乐观
外向和内向的比较专业的解释就是,它是一个心理上的一个档位,就是挂档啊。外向的人始终是把自己挂到那个让外面适应自己这样一个档位;而内向的人,他总是挂在让自己适应外面。比如内向的人,他遇到一些变化的时候,他常常是从自己的角度在想问题、调整、解决。而外向的人,他总是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去影响外面的东西。
外向的人他的快乐来自于外在的人的肯定,内向的人他的快乐来自于内在自我的肯定。
欣快症也有点这种,就是什么样的坏状况都不能影响他的好心情。他不会因外界的任何危机性的东西,任何威胁性的信息和状况,任何危机都不能改变他的那种快乐的心情。我们都说要正能量、正能量,他是过度正能量了。你做人也好,做公司也好,你一定要面对好多坏消息,你要对它进行处理的,你要去应对的。他不,得了欣快症的人,他不认为任何东西是个坏的,他跟那个抑郁症正好是两个极端。
每一个人都有他的情绪浮力点。有些人浮力比较大,什么事都能够把情绪漂在上面。有些人浮力比较小,什么事都能把情绪沉下去。一个好的领导者和一个好的销售员,他的情绪浮力到底是多少才算好呢?
在外向人看来,内向人太磨叽;在内向人看来,外乡人太呱噪。那在企业内部也好,甚至在这个认知的观念来说,那一些外向的人就很难跟内向人完全达成共识和沟通,但其实这两种人各有各的用处。对我们个人来说,你应该调整好一个适当的情绪浮力的值,在面对你的工作,而不是朝两个极端。
这个世界上分三种人:一种情绪浮力很高的人;一种情绪浮力很低的人;还有一种,人家都以为他的情绪浮力很高,但其实自己觉得自己很低的人。我是第三种人。
总有悲观的理由,总有乐观的理由。这个甚至跟生理结构可能也有关系,就是天性,遗传都有关系。有的人他就高兴不起来,就浮力太低。通过心理学家研究以后发现,就是在很多领域,比如说做一个领导者,做一个优秀的销售员,他到底是需要一种什么样的配比呢?极高的情绪浮力是不是好的呢?不是这样的。
第一个就是说这个销售员最好的销售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像销售员。因为这些情绪浮力很高的人啊,一到客户面前,都是一种剑拔弩张的那种极其高昂的这种状态,你必须买我的东西,就这样一种感觉啊。就是让客户产生了非常大的压力和防范心理,最后他的销售业绩是非常差的。而且最要命的是什么?他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不改变,他不去想办法,他还是继续用这种,以为这种高昂的情绪就能解决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一个好的销售员,跟007是差不多的。遇到问题,你要冷静地去解决,别出心裁的方式在一种深陷绝境的状况下能够想出一个意想不到的解决方案出来,这样才是一个好的销售员。
打鸡血方式培养出来的销售员,被培养出了一种心智习惯,就是面对问题的时候,永远是提高情绪,提高情绪,我是最好的,我一定可以成功,我一定可以成功,他没有方案。最后他就用一种很可笑的,叫自大狂的、自恋的、白日梦的自我催眠,用的这种方式解决不了问题。
有一些销售人员,由于受到了过多的打鸡血式的培训,充满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热情,所以他们在销售的时候会有意无意地把他的过高的情绪浮力呈现在他的潜在消费者面前,所以很多的消费者会觉得说这个人过于强行推销反而不舒服。但是反过来,如果你今天碰到一个销售人员,本来你挺热情的,你要想买这个车,结果你发现他爱理不理你,你又会很生气,你觉得我一头热脸贴着冷屁股,给你钱你都不要。所以曾经有一个非常棒的销售人员,他跟我讲过一个秘诀。他说,“你知道吗?本质都不是你的情绪高还是低,而在于你是不是能够和你的消费者同频共振。”真正优秀的销售人员就跟顶级的演员一样,他自己在内心里面,已经可以控制自己的阀门,一档到五档。这个是很兴奋的要来买车的朋友,他呢,很热情地跟你分享对这个车的热爱,然后,酒逢知己千杯少;但是碰到那种比较冷静的消费者的时候,他也会控制住自己的热情,变得让自己调整到一个冷静的状态,跟他就讲,这个车有什么好,但是也有什么不好,表面上很理性的表述方式,把它的优点包装成好像是缺点的东西。
永远给自己打鸡血的这种销售员,他最大的问题是,他对对方是没有感知的,他始终是以不变应万变。
我们对自己的情绪是不是有一种随时随刻的觉察力呢?有很多人叫不知不觉,他从来就没有觉察过自己情绪是变化的。有些人在后知后觉,过一会儿他才意识到,“啊,刚才我过了”;有些人,就当知当觉,当下就知道了;更重要的是先知先觉。我们是不是能够很好的发现自己的情绪点,觉察到自己的情绪点,然后很好的控制自己情绪呢?这可能是一个幼稚的人和一个成熟的人之间很大的区别。
就像我们学骑自行车的时候,是很笨的啦。到一定时候人车一体,那样一种状态,就是作为提线人和这个木偶之间,他变成一体了,那是最好的啦。你的行为逐渐逐渐地就会练成一个很得体的。不作不死啊,他刚开始他作,作了以后,他过后都是明白的,但是他不能够在同一时间达到。能后知后觉就不错了,很多人是一辈子都不知不觉。
我们花了太多时间去训练自己开车,你有没有训练过自己去开自己情绪的车呢?
------------------------
冬吴相对论第467讲:大有大的难处
当一个公司真的去到这么大的时候,它如何进行架构和管理的确为管理者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阿里巴巴就是这样,很多这样的,所谓的在公司里面是小弟的,其实在外面是几家公司的联合董事长,你知道吗?你怎么管好这些人,让这些人能够共生,这真的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一个组织超过150人,有一些人就会分离出去。哪怕是他还是在这个公司里头,他会形成那种……或者叫小集体,或者叫潜在的叛军,或者是一种持不同政见小团体。山高皇帝远,公司里头你超过150人的时候,你的权力的触角你就一定会有一些死角存在。
大量的跟公司经营无关的那种异质化的力量,不是同质化的,异质化的那种力量,这异质化的力量里头包括那些破坏性的力量,颠覆性的力量,干扰性的力量。就各种各样的病毒因素就会出现。这就不怕你的性能有多高,就怕你能染上了病毒。
巴菲特他之所以一直以来控制他的员工的数量,我相信他一定在思考一个问题,人多了之后事儿就多了,当这些事儿多了之后,就会让我们业务的焦点就会模糊掉。我们就会花很多的时间去处理业务以外的事情,于是你就不专注了,就杂,一杂可能就完蛋了。所以,哪怕是正确的商业模式,拥有良好的市场,还有足够的钱,但是你也不会继续往前进。
路径要选择对,但是路径并不是决定性的,因为路况也很重要。有的人他不顾路况蛮干。比如说这条路突然在这个地方它非常颠簸,甚至有很大的坑,还没有路灯,你晚上是不能走的,你非得要走,你不顾及这些东西,那你有可能就翻车,有可能车毁人亡的事情也能发生了。路径没有错,你不顾及这个路况的话,可能就有大问题,发生了塌方、洪水,这一段是不能走的,这个时候你甚至要从这个路径上走出来,走上一段很大的弯路再绕回这条路上来,就是我们要充分考虑到这个路况的问题。事实上就是说,好多公司商业模式、战略、市场,所有这些东西可能都没有问题。但是路况不一样了,车况也不一样了。
过去就人少的时候,大家就其实目标清楚,你使劲我使劲大家都使劲的时候,这个公司就好。公司好了,我们大家就好。公司大了不是这样的。你使劲他不使劲,你干的活越多,可能错误就越多啊。你不干活的时候,可能问题追查,责任也就追查不到你这儿来。最后就是说,它这种反向淘汰嘛,大家就学会了不作为是最好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它这是个映射游戏。这次我发现你不作为,你得到了好处比我多的时候,我下次我肯定会不作为,大家会互相比谁的作为小,这个游戏就开始了,那就很好玩的,我暗中给你使点小招让你更加不作为,它完全偏离最初的那个目标。管理说到底它是目标管理,就由目标驱动的管理。现在目标还是明白的,但是做着做着,就是像吵架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它是对那个大目标的遗忘,然后就抓住一个个细节就那么越吵越大,就是吵到完全偏离的,跑题嘛。你平时聊天还跑题,吵架了更是要翻旧帐。
很多公司我相信最终都会面临一个问题,比如说你用绩效考核的方式,或者是在内部斗争过程当中,总是那一些犯错误的人最后被洗出了这个组织。犯错误的人通常都是那些比较有创新精神的,比较有闯劲的人,于是这个公司而且他是为什么会犯错误,你知道吗?第一个,他爱干事儿。第二个,他不太会把精力花在防人。防不胜防,你最后心思都花在防御那些事情上头,那么你就没有精力去干活了。所以他第一个,爱干活儿;第二个,不去关注这些非工作的东西。那这两个东西导致你犯错几率就远远大于其他的人。
到了明年或者是后年,我们就可以看到很多公司在讨论一个问题,如何把一个公司变成一个重新充满活力的小公司。这个互联网行业里面就有个特别伟大的事,你看那些最优秀的产品总是那些小团队做出来的。总是一两个人为核心,三五个人为核心的,那个团队做出来的。《红楼梦》也不需要10个曹雪芹,甚至不需要2个曹雪芹。伟大的产品往往不是因为你人多干的出来,往往人多干不出来。
简单劳动里头往往是人多力量大,搬砖10个人搬的砖肯定不如100个人搬的砖的数量多。知识生产领域里头,创新的领域里头它根本不遵守这样一个规律。首创成本跟最终效用极不对称,最终效用非常大,但首创成本可能是很低的,可能是一个人干出来的事情。
谷歌最近几年真正有创意的东西,包括安卓这些,都不是它自己做的,都是它透过买的。苹果自己做的地图,连库克自己都向世界说道歉了。唯一我们可以看到内部研发做得好的,就是过去的腾讯的微信。这也是因为微信不在深圳,它在广州。换句话来说,基本上微信是一个独立运营的体系在长出来的。公司越大内部创新所收到的阻力会变得越来越大。
这个大公司,以它们已有的资金实力、技术实力、人才实力,做一个事情应该是很简单的一个事情,但是它就是做不好。多余的钱只能做多余的事儿,多余的人也只能做多余的事儿一样,当一个公司肥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多余的人就一定只能够让这个公司变得多余起来。
这种小公司,超过150人,不是说不能管了,它应该是另外一种形式来管了。大公司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两万人差不多是一个分界点。管理四万人公司的难度,绝对不只是管理两万人公司的难度的两倍,它是一个乘数效应。就是150的平方,两万二千五百,多于这个东西的时候,管理难度就倍增。所以不要担心说,面对着这样一帮大佬,我们丧失创业的勇力和决心,其实它大有大的难处。
------------------------
冬吴相对论第468讲:移动互联时代
当天涯若比邻的时候,一个自然的结果就是比邻若天涯。因为人,唯一不可交易的就是时间,是吧?比如一个做慈善的,他可以去捐几百亿的钱,但是你让他去捐多少时间,他不干。因为那个时间捐出去,他找不回来。那个捐出去的钱,他还可以再挣回来。你的注意力,你能注意这个就不能注意那个。所以当你的注意力都是在注意“天涯”,就“远在天边的爱就是近在眼前的恨,远在天边的热情就是近在眼前的冷漠”,那是很自然的。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和死的距离,而是我在你身边,你在玩手机”。这的确是人类历史上所不曾有过的一种情形。
十几年前我们就在说互联网将会深刻地改变社会结构,改变人们的心理的状态等等,今天是实实在在能够看到了。它就实施了一个切分,这个切分就是传统的社会组织,大到公司,小到家庭,都现在在经历一个被切分的一个过程。前一阵不是说,有那种盒子,电视盒子,能够重新让大家坐在客厅里一起来看电视嘛。
电视的功能相当于过去西方人的火炉,中国人的火塘,是吧?家里头不可能有很多火炉,你只能够在一个火炉烤火嘛。就围炉夜话。它是因为一个强性的资源共享。如果是有空调的话,他就可以各自待在各自的房间里头去。你现在有了手机,有了Pad,没有这种强制性,随时可以……就溢出的成本。人从群体,从一个组织里头溢出,逃逸的那个成本,特别低。除了时间的碎片化以外,人际关系的碎片化也出现了。
由于它的频次很高啊,就会上瘾。因为任何东西只要重复出现,在你的生活里面每天出现过两三次,超过二十一天它就会形成瘾。那么所以呢,据统计有23%的人觉得,生活的最重要的必需品就是手机,没有手机的时候呢,会有心慌、意烦等等,就是那种上瘾性的一样的情况。
我们说你人生充实不充实,用一个问题就可以回答了,你早晨醒来第一件事情是什么,晚上让你睡不着的事情是什么,这两个问题。
《指尖上的网民》。讲述了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网民的这个生活行为习惯调查。这个调查的报告里面呢,第一页讲到,就是说原来有34%的人,在起床之后的第一件事情是看微信。这叫沉浸状态。就是人生沉浸在什么里头,你沉浸的状态是什么,你最后就是什么样的状态。
以微信为代表的这种移动互联网的媒体啊,它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让你沉浸其中,但是它是一个平面分布的,而不是纵向延伸的一个注意。你好像是在沉浸在微信里头,但是你没有沉浸在哪一个信息里头。人的大脑跟电脑有一个相似的地方,我们用电脑的时候不是有那个cookie嘛。你访问了一个网站,它就会留下这个东西,下次你来访问的时候,它自动地它就加速,不必要重新再走一次,提高你的访问速度。大脑也是这样,就是说我们每天要接触很多东西,它都会留下一个cookie,第二次接触的时候,就是似曾相识,有种感觉啊。你就不会从头再来。如果再接触这个信息,反复地接触这个信息的时候,它就形成一种我们称之为习惯或者叫意识自动化的东西。
顿悟啊,其实是因为你平常老在思考这个问题。顿悟,其实是在此之前渐悟的突变。
在美国啊,不同政治立场的人,每一些人都在自己的圈子里面反复地强化,这个时候呢,他在自己的圈子里面就形成了非常强烈的这一个圈子的政治态度和意识。但是呢,由于这个群落他们彼此之间的交集,其实现在是在变得封闭起来,不像以前。所以呢,反而整个社会而言呢,是被割裂了,因为你每一个群落它不断强化了之后呢,他的态度变得非常的偏狭。所以当他们一旦需要碰撞的时候呢,就发现这个社会割裂得很严重。
第一,没有对话的这个语境;第二,没有对话的这种技能。你要学会跟一个跟你观点很不一样的人对话,它是需要很多技能的。你除了说那几句什么脑残呐,又什么……那几个字以外啊,你就不能够作正常的反应。除了骂人之外,不能够冷静、客观、严肃、公正地对话的这个能力,这个能力是很重要的。你发现一些真正有领导力的人,让你肃然起敬的人,往往是那种,他即使不同意你的观点,表现出来相当的优雅。最厉害的就是我们以前讲到的约翰逊疗法,美国总统约翰逊的那个本事,他是说,能够让一群向他扑过来的疯狗在最后一秒钟跟他摇尾巴,他具有这样一种能力,能够达到共识的这个能力,既是社会特别需要的,也是个人特别需要的,是一种稀缺的能力。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对于异己的观点、立场,很难有一个正当反应。
调查了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的所谓的媒介到达率。互联网当然是一路攀升了,电视和报纸是一路下降。有一个数据挺有意思的,说在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和互联网这些媒介的到达率,移动互联网是一路攀升呐,这个都符合我们的常识,电视和报纸都是一路下降,不过,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数据,就是杂志和电台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就是说虽然移动互联网,大家都知道,用的越来越多了,但是大家在听广播和看杂志这件事情上,并没有特别明显地变少。
有时候你在飞机上,你被迫去看报纸看杂志的时候,你发现那里头的营养还是很多的。因为它不是迎合性地提供信息的,你没办法筛选它。过去我们认为没法筛选的东西是不好的。现在其实异质化的东西啊,多样化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生态性。一个好的生态,它一定生物多样性,吃东西也是这样。我们现在,我一个朋友他做食品的啊,他说现代人的病啊,主要是两种东西导致的:一个呢,是撑死的,因为过去没有撑这种可能啊,只有很少过年的时候,偶尔会撑一次。现在“撑”呢,你想撑你天天都可以撑。你只要稍不加控制,你天天都有吃饱了撑的这种可能性啊,导致人体它没有这种匮乏感,它就没有自我补偿机制,他的整个身体技能就开始衰减;还有一个呢,就是它是单一的,就是你喜欢……现代人的第一个,能吃饱,第二,想吃什么东西,我就可以老吃这个东西,这在古代是不可能。你打猎的时候,你今天能打着什么,你能摘到果子就吃果子,打到一个兔子就吃兔子。
除了这个膳食之外呢,其实在我们的信息膳食,也就是我们每天获取的信息和资讯,这个里面也伴随着同样一模一样的情形。我们每天都可以在信息上获得“肚儿歪”,同时呢,因为我们只看自己喜欢看的东西,所以呢,每天就在这个地方流连忘返。所以呢,最后我们的信息上面也是膳食不均衡的。幸好,还有一点广播,幸好还有一点杂志。
移动互联网,尤其是社区型的移动互联网,根本不会提供,因为那些朋友都是跟你一样的人,他给你看的都是你给他看的东西。他多多少少跟你有点相似的。你发现不相似,你立即就退出来。或者在一个群里头你发言说过几次,你发现有几个跟你意见总是相左的,很容易就拂袖而去,愤然退出这个群,被一种同质化信息给宠坏的孩子。顾城有一首诗“我是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们现在真的是被那种同质化信息宠坏的孩子。
在这个报告里面呢,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一个数据,使用社交媒体的主要目的,有57%的人是要获取新闻资讯,有45%的人是要分享自己的心情和生活中的点滴。这两个数字很有意思哦,一半多一点的人要获取信息,接近一半的人要分享自己的情感点滴。这很可怕哟。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对世界获取点什么的时候,就匆匆忙忙地向世界发表了我们的看法。
人破除三种东西,就在你顺利的时候,第一个要破除“甚”,第二呢,是要破“奢”;第三是要破“泰”,就泰山的泰。“泰”就是很稳的意思嘛。就是真正的生命的状态,叫远离平衡态的平衡态。人死了,他就是一个平衡了嘛,是吧?就是活着的时候,他都是要远离平衡态的平衡态,包括爱的关系啊,很多,友情啊,它都是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平衡态,它才有活力。
很稳的时候,这个“稳如泰山”啊,是一种很不好的状态。凯文·凯利说,我们要追求一种摇摇欲坠的平衡。一个公司经营也是这样,一个人当你觉得很稳的时候,你开始发福,你开始各种毛病其实都会来的。
就是我们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迫不及待地要向世界表达他自己,它其实是一种存在感的体现。但是他在表达的过程当中,其实不是那么知道自己是谁的,也不是那么知道自己想说什么的。也不知道世界到底怎么样。因为你的圈子,你构建的这个圈子,实际上是一个漫画画的。就是突出了好多东西,省略了好多东西,这叫漫画嘛。
有一个德国哲学家说,我们应该要区分世界观和世界评价。“观”是超然而看,叫“观”嘛。你站在旁边“观”,看到的是一个客观的一个真实的图像。现在呢,我们很多人是并不拥有这个世界观。
弹幕的老板叫熊晓舸。他是现在特别强调一切以90后为导向,90后喜欢什么,我们就投什么,不管我们懂不懂。这当然从投资者的角度,这是一种很好的一个投资理念。很多人投资,他是谈恋爱啊,他就是说“我喜欢我就投”,不应该是你喜欢你就投啊,应该是消费者喜欢什么就投什么,哪怕你看不懂。他那个脸萌也是IT巨头啊。我们觉得那个完全是儿戏啊,很荒谬的一件事情,就是让你组装自己的漫画图像。
“十大被最常启动的APP”,就是所谓的应用。排名第一的是微信;第二呢,居然是QQ。而且QQ相当于其它的总和,微信相当于QQ加其它的总和,差不多是这样的一个比例;第三是手机淘宝;然后是省钱助手、阅读星、天猫、酷秀、支付宝钱包、猎豹清理大师、UC浏览器。
中美两国的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很有意思。在美国呢,现在排名最靠前的是facebook,那么facebook基本上它是一个广告投放模式。它某种程度上是把博客和搜索进行了某种的结合。因为搜索呢,就google以前做的那个工作其实是更精准对消费者进行细分和定位,把它跟相关的广告进行匹配。那么facebook基本上是在这样一个思路上去走的。
而腾讯所代表的社交网络,包括亚洲的另外一家,像LINE这样的社交媒体,其实更多的是虚拟化产品和游戏这两者之间正在进行一个互相的交融。因为游戏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它占到了腾讯的多大比例的时候,它一定要发展基于精准定位的广告投放。而facebook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也一定会发展出它的虚拟经济和它的所谓的游戏的这一面的成长。这个过程其实特别有意思。所以我觉得说,其实某种程度上来说,腾讯将来在这个地球上的主要的竞争对手应该是facebook。
苹果呢,在这方面还是非常具有竞争力的。尽管我们之前也说苹果呢,因为它这个系统很封闭,会受到来自于安卓这个系统的冲击。但是安卓有安卓的问题,安卓现在比较混乱,而且安卓最大的问题还是不安全。就说安卓,它相当于是一个没有警察的,或者说警察很少的一个场所。这个IOS,首先它封闭。封闭的坏处不言而喻,封闭的好处就是有秩序,不能够乱来,在这个上头。它的稳定性很好。
最近半年使用不同终端上网时间增长的用户比例,发现其实因为手机的终端增加了之后,我们上网的时间是增加了的,并不是像以前那样调整了比例。换句话来说,存在了一个所谓的增量市场。就是说以前大家没有那么多工具,没有那么多的终端的时候,其实我们的沟通的需求没有那么多的,这些工具的增加反而增加了我们用来沟通的时间。
按道理说这是一个悖论。因为所有的工具发明出来的目的是为了节省你的时间,提高你的效率。但是由于我们的即时通讯工具,包括这个硬件和软件的增加,反而降低了我们的效率,因为增加了我们的时间。这个事情很有意思。
几乎所有的工具都是。比如说车,车刚开始就是代步工具嘛,但是有了车以后,你就开始产生别的愿望了。你去越野,你一下子从北京开到河北去钓鱼。你过去想都不会想这种事情。稍微三天长假就恨不得开到新疆去。在以前吧,没有那么神经病人,自从神经病医生多了以后,神经病人多了。你知道吗?哈哈哈,是吧?我认为当今中国的神经病人的数量是伴随着医生的数量增加而增加的,它变成了一个刚需。这个悖论很有意思。
帕森斯法则嘛。一个项目需要多少钱,关键取决于你给它多少钱。一个项目需要多少时间,关键取决于你给它多少时间。总是不够的。你说给一个星期不够,你说给两个星期,它也是最后那两天。
电影、电视剧和综艺是移动网民最喜欢的节目。比如说:体育比赛、新闻仍然不是。这可能跟他们那个电影、电视剧和综艺跟时效性不太有关由。必须要在第一时间了解结果的这一些节目是电视能够做的。体育比赛,正在发生的新闻等等,这个它还是有诉求的。
这个情况就说明多屏的互动啊,在未来的这个所谓的四屏战略当中呢,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争夺点。在产业上会引发一系列的变革,完全有可能洗牌。就是说,以前根本没做过电视的那些企业,它只是做手机的哦,或者说只是做盒子的,它一下子它后来居上,把这四个屏都占领了,甚至是四屏最后合一,这种可能性完全是有的。
这个产品时代啊,生命周期那么短,你只要有一点点体验上的缺陷,你基本上就出局了。
------------------------
冬吴相对论第470讲:中年企业
中年我觉得是一种感受、感觉或者态度。你纯粹按年龄来说,你很难说是中年还是青年,或者是老年,就苏东坡那个时候,那已经是老年了。但是,一个就是人类的平均寿命越来越增高的这个年代来说,很多国家都超过80岁了。中年化和老龄化,这个它不是一个绝对的数值,很多公司其实创立的年头并不长,很多人的岁数并不大,但是他没有了那种少年和青年该有的那种“恰同学少年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昂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就那样一种状态,那个才叫青年,才叫少年。如果你没有的话,钱钟书说“有的人一出生他其实已经老年心态”,你其实有些人他年龄已经人到中年,他还有一种青年的梦想啊、激情啊。公司也是这样,好多的公司创立的年头并不长,但是我观察已经中年化了。
余秋雨余大师他是这么形容:中年应该是一种高耸的但并不陡峭的山峰。香港的作家董乔是这么说的,他说的很文艺也有点放肆。但是还是挺有意思的。他说:中年是愿意吻女人的额头,不愿意吻女人的嘴唇的年龄。中年是就着咖啡吃胃药的年龄。人家说,早餐早已过去,午餐也已经过去,只是晚餐还没有来临,所以中年是下午茶,这是一种心态。李敖李大师那一听就非常地放肆一看知道是他说的,他说中年的定义:中年是可以和老情人的女儿谈恋爱的年龄。
我的理解是,中年是压力越来越大,机会和可能性越来越少,不是它本身少,而是你感觉到,就你怕麻烦,你的想像力越来越贫乏,压力呢,你感觉到后面涌上来了。
中年人的绝望是那种静静地,无所作为的绝望。
有一些人,因为他心里面觉得自己还要做到八九十岁的时候,他有一种还是很强烈的年轻人心态。另外一些人,尤其是在政府机关工作,然后在体制内工作,在央企工作,混到一半的那些人,有些身体也不好,也开始秃顶了,静静地绝望。
“老兵不死,他们只是慢慢地凋零。”这是麦克阿瑟说的。你突然有一天对着镜子或者突然有一天,自己的太太告诉你,你已经开始地中海了,你的白头发开始从星星之火,要全面燎原。
酒店大堂里头看见一个漂亮的女生,你给她点一杯饮料的时候,这个女生很客气地对你说一句:“谢谢叔叔。”这种绝望。
哈默尔,说,当新的产业趋势、新的竞争模式出来的时候,那些在位的企业,曾独领风骚的企业,由于它们对这种新规则、新格局的这种隔膜,它们即使不会马上消失,但是,逐渐地它们会在这个市场上变得无关紧要。
大部分女青年,如果没有结婚的话,她会比结婚的同龄的女青年显得年轻。男士也是一样。同样的情形,在公司里面,也有这样一个类似的关系。那些过早就上市的公司,很容易未老先衰。但是那些扛着一直不上市,但是运营还不错的公司,它反而在,它保持着这种生命的激情。
有人说,就是,结婚,它是造成人的中年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契机,或者是一个转折点吧。不仅是女生,男生就同一年龄的,结了婚和没结婚的,他的状态,他看上去,就没结婚的,他还是要年轻一些。
发福是中年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没结婚的人,发福的那个概率肯定要低于结婚的。
关键是上市公司也是这样。一个公司上完市以后,它的那个组织机构一下子就膨胀了。我观察到几乎所有的公司自从上完市以后,它就会膨胀。比如说它会多了很多的内控、内审、行政流程这种人员。再加上,它可能上了市之后,多少有点儿钱,于是,在招人方面,也手就松了。你知道,招一个总监,比如说,以前只要二十万、三十万年薪。现在你可以收到一百万年薪、两百万年薪去找一个总监的时候,他不是一个人,是其他所有的总监价格都要上来。所以,你会发现,那些体型一下子变得臃肿的公司,都是上完市以后出现的。体型突然变得臃肿的人都是结完婚以后出现的。
中年是什么概念呢?中年就是说,过早地、毫无提醒地,从一种青春勃发的、需要保持机警的、需要保持自己自我成长提炼的,甚至对自己有要求的这种状态,转换成一种放松了自己要求,感觉有安全感了。因为它有稳定的来源,有它的确定性,它的不确定性在降低。
这个乔布斯欣赏的那句话,stayhungry,stayfoolish。hungry就是饥饿,foolish就是粗心,它不是愚蠢,就是一张白纸。放空的,就是被一个杯子一样,饥饿感。
中年人就是没有饥饿感了,然后开始发福。中年公司就是没有创新精神了,然后开始发福的公司。这两者之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它和年龄其实没有关系。我觉得更大程度上,它是个心理年龄。
专注于把事情解决,还是专注于这个流程的完善,就是你专注于是这个结果,还是专注于整个过程。你说优雅也好,你说慵懒也好,它其实,它是注重过程。注重形式。那个青年,他是不太注重这个东西的,他要的是一个结果。就是说,这个事情能不能办成,他不太强调这个流程是否完善,姿态是否优雅,那种状态其实是一种就是青年的这种状态。少年、青年这种状态,其实就是我们说的那种企业家精神。
中年化,其实是一个企业家精神悄悄丧失的那样一种状态。实际上,这个世界的不确定性一直没有减少,甚至在增加。但是,很多公司,它是把自己努力地置入到一个确定的状态当中,尽量减少不确定性。比如说你面对客户的时候,需要不断地创新,但是你要在资本市场上那一套玩儿法的时候,其实他不需要太大的,他只要有几个关键的人和关键的关系,那样一笔挣来的钱,比你在市场上可能要花几年的时间挣来的钱还要多。没有了由于你的卑微,由于你的没有背景,没有资源的时候,那种主动性、那种活力、那种创造力,就会逐渐地消失。
你要问自己,你的公司是不是进入了中年危机状态?怎么样把危机转化为一种转机,其实我觉得就是一个标准:你心里面是否愿意成为一个百岁老人。你觉得说,自己公司将来是干一百岁了,你现在就会保持某种年轻态了。你如果觉得说,我是一个准备活一百岁的人,你现在四十岁,你就还算年轻。但是如果你没有这一个对未来长远的一个远大梦想的话,你现在你真的很容易就随波逐流,成为了一个再也不会有光芒,再也不会有饥饿感的人或者是公司。
------------------------
冬吴相对论第471讲:互联网的连环计
一个公司大概多大层面上它的商业模式的全方位的发展是安全的。同时可能将来颠覆你的,并不是一个比你做得更全的公司,而是突然出现了一种新的技术,这种根本就让你没得玩。你以前做的所有事情变得毫无意义。就像火烧连营啊,你把那个船全连在一起之后,你以为形成了一个大的陆地平台,陆军都可以在海上作战了,结果呢?
在iPhone、ipad里头,它还就像当年那个微软免费搭售了好多那种软件。比如说地图等等,那个架势让你感觉到苹果要一统天下的。这个事情就跟我们刚才讲到的这连环计,形成一个海军陆战队是一样的,大家连在一起。这个从逻辑上来说,它好像是可以节约成本,好像是可以提高效率,好像是满足了所有人的这种成就感,但其实你会发现在事实操作当中,当很多东西被连在一起的时候并不愉快。
这种虚幻的都是老子的感觉,它是不是真正的能够在效率上发挥到最大呢?是不是在新的技术变革面前能够带来价值呢?
沃尔玛有那么多的网点,沃尔玛要生产个什么东西,那应该是很好的,它用不着去建渠道,它马上就有就能够比其它的公司的产品有更好的生存的空间,其实你发现并不是那么简单啊。
最开始的时候,腾讯觉得自己是有流量的,也有技术研发能力,也有钱,也有人才,所以它是先模仿再超越。但是,事实证明,在搜索,在电商,在微博等等领域。
包括视频等等领域里面,并没有比它的竞争对手做得有好多少。所以你后来看到腾讯其实改变了它的策略,它由自己做的模式变成是贴嫁妆的模式,收购,然后,自己的微信流量入口,加上一部分以前的业务打包,再加上现金,来做并一个价格。在这个行业里面,比较好的比如说大众点评也好啊,京东也好啊,滴滴打车也好啊,就是垂直细分领域里面的合作伙伴,不超过20%的股票,然后来分享它们的进步。这个策略有两种态度,一种态度认为这是腾讯对过往自己的这种从模仿到超越这种思路的一个全面的反思,专注于做流量不蒸发。
就是说自身的内生似得的扩张,就由自己来建立一个企鹅帝国,就是找其它。都一直是在这么做的,碰壁以后,发现自己来把一个东西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培养起来,其实是非常非常困难的,它就改变了这种策略,采取这种资本的方式,去找女婿嘛,生不出儿子,就用嫁妆加女儿的方式绑定一个优秀的男年轻人,变成自己的女婿嘛。
1.0的模式是自己去学习,然后模仿,然后再超越。2.0的模式带着嫁妆由女儿去把女婿圈定回来。但是到了2.0的时候,发现其实女婿也未必将来在5年、10年之后成为这个市场上最优秀的年轻人,那怎么办?有些时候,有就是限制,没有才是真正的获得。你想,如果它一直就是有我有这个流量入口,谁做得最好我跟谁合作的话,和我现在就买定它了之后,然后如果它做得不好,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这两者相比起来,有可能第3.0的模式是不嫁,谁做得好,我在这个阶段性的年度,或者两三年之内有个合作模式,最后你会发现说它就回到了一个真正的一个原本。这个原本就是你是不是足够开放。
在新的规则里头,就像说做手机为例,像诺基亚它担心其它的业内的那些企业把它给超越啊。提出了永远要比第二名的竞争对手高出一倍的市场份额,这是写进他们公司的纲领的一句话啊。这个很霸气的,它也在相当程度上它已经做到了。但是即使你比第二名的高出了一倍的市场份额,真正来颠覆你的、打败你的,根本不是那个第二名,也不是第三名,是一个根本不在这个榜单里头的一个外来客,它就是苹果。现在的这种竞争已经越来越呈现这种超限竞争的那种格局了。
可能将来它如果不保持某种的真正的开放性的话,也许它今天迎娶的这个女婿会成为明天让它左右为难,吃又吃不下、扔又扔不掉的烫手山芋或者说是鸡肋。现在这个在技术变革的时代,其实商业模式的竞争似乎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因为技术会颠覆你的所有的商业逻辑,你在你的逻辑里面能自圆其说的一切突然就不那么重要了。就是一个商业模式之所以看上去有竞争力,是因为背后有一种技术。你只了解这种技术,你怎么知道会有新的技术有没有。所以当微信没出来的时候,你怎么想破脑袋,你都不可能想象一种东西能够超越这个短信的。
有些公司最开始的时候它是什么都要做,后来发现自己做不了。它做第二件事情,就是什么都要买,结果后来发现有可能带来某种的限制。因为你今天买了这一个,你就有意无意地你就要扶持你已经买的这一部分,但是万一它不争气呢,今天它争气不代表明天争气,而且这个争气不争气,有可能不是它努不努力的结果,而是技术变革的结果。
面对一个不确定的世界,这种努力是白努力,甚至是负努力,今天越努力,布局得越全,就可能将来它遇到的困难就越大,死得可能就越难看。
今天我们所获得的一切,有可能都会成为未来明天我们需要赶紧放手的一切。
我记得一零年的时候,就四年前,李彦宏在一次会议上还说,中国的企业还不够强大,原因是中国还没有出现像索尼这样的公司。你看这个四年,多可怕的事情。索尼的思路就是我们刚才说的全盘布局,上下游一体化,它从这个最终端的,就是产业链上的这边的最终端的,一直到产业链的最上游的,它全部涉足。比如说播放器,不管这个播放器是录音机的,还是录像机的,还是电视机的,反正这个播放器索尼它是全要做的,终端的。然后像你们这种电视系的人就知道电视台用的那些东西,基本上是索尼的,现在也是啊。你发现再往上延伸的话还是索尼的。什么呢?就是内容也是索尼的,索尼收购的那个唱片EMI,是吧?它是世界三大唱片公司之一。电影,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就好莱坞的,八大电影公司之一,就索尼,我们看的很多电影都是索尼的。《达芬奇密码》,好莱坞大片里头,很多人不知道,其实都是索尼的。
唱片部门那是索尼非常赚钱的部门,在他们眼里头看来,这个完全是在捣乱嘛,你要颠覆他们的商业模式,在公司里头就要把它给掐死。索尼的最终搞了半天,临到来推出这个产品的时候,还是被掐掉了。它的袖珍模式,这个MP3播放的,本来可以做出最好的MP3的这个产品的公司没有做,而哪家公司做了呢?苹果做了。苹果的发迹就在于它的iPod的嘛。
你会发现说这种结果就是,哪怕你想说不自己做,透过收购的方式来建立一个所谓的全产业链,最后这些你曾经收购的公司也会成为阻碍你更开放、更多元、更能够向市场寻找更优秀的机会的一个阻力。
------------------------
冬吴相对论第472讲:从人口红利到机器人红利
英国的那个经济学人杂志,它唱衰中国。说中国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来临,劳动力成本占整个生产成本的那个比例在缩小。因为大量的都可以用机器来代替嘛。中国制造的劳动力优势呢,就逐渐地在减少,价格也在上升,所以它认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末期,凭着劳动力价格的优势而突然崛起的中国的制造业,将会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来临,将处于一个很弱势的一个位置上头。
我的观点是摒弃这种悲观的论调,保持一种谨慎的乐观。我的乐观的理由有几条,第一个,机器人、3D打印这些很高科技的东西,它的的确确呢,是让我们人工,人肉的劳动力的重要性在降低,但是我们也能够使用这些工业机器人。
我们就说起点那么低的情况下,我们就在20多年的时间里头也出现了这种世界级的公司。华为它现在在这个行业里头就是世界级的公司,甚至可以说是这个行业里的老大了,所以不要以为中国制造都是这个都是一些低端的消费品了,在高科技行业也是有所作为的,包括设备里,你比如说三一重工啊,这样的,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很高,机器人啊或者是3D打印这样的技术,欧洲人美国人不要低估了中国人的这个创造力和它那个成长性。高端的制造呢,我们也能做,是吧?我说你们手里头拿的Iphone,都是我们中国生产的,应该算是很精密的个人设备了吧,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就是说在中国的这种创新的力量,是由于他的人口众多会导致一个,就欧洲人不能理解的一个创新逻辑。比如说,一个点子,在欧洲的一个企业里头你来出一个创意的话很可能这个企业受各种各样的条件限制。
干不成,但是呢,在中国呢,它就不一样了,第一个就是中国的人口非常的多,那个需求啊,它就是,任何一个特别小的新兴的一个产品,或者一个服务由于他人口总量很大,尽管它在占的这个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占整个的比例里头是很小的,但是它的量,一算起来也是很大的。所以,一个新出现的东西能够在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它能够把它给托起来,比如说电子商务。
因为在欧洲物流是很差的,尤其是在法国那个物流很有意思,就是,说的是一个星期到的那个货啊,它有时候一个月才到,而且当你去催他的时候,法国人以他们特有的浪漫主义还教育你,这干嘛一定要那么快啊,那么匆匆忙忙的有什么用啊?
它一个是人口总量很少,送快递啊,这样的事情啊,就是说,他从那个地方送过来,可能这个快递费要比这个商品的价格还要贵。由于它的物流不发达,整个电子商务不管你设备技术这方面有多先进,实际上你是很难,到最后一公里,很难解决这个电子商务的问题,所以在法国的这个地面零售根本没有受到这个线上的冲击。
但是在中国呢,就是阿里巴巴它刚开始做这个东西的时候,最初,就在线上购物的人是很少的,那个比例是很低的,可能把百分之一都不到。但是,百分之一那是中国人口的百分之一啊,那个总量足以能够把一个刚刚创立的一个公司能够养活,至少是能够让它快速成长起来。也就是说这种长尾市场,能够让那些新兴的产业,它的成长的机会要大的多,而在欧洲,它整个的人口总量是小的,所以很多新兴的产业它是很难起步的,
在中国就不一样。所以我说我跟他们讲这个阿里巴巴十五年的时间它能够做这销售额,近两万亿的这样一个销售额,那能够创造最高的全球融资额最大的,他们都知道,这个欧洲人都知道,阿里巴巴。我去的那段时间他们也都在谈论这个事情,他们觉得有点不可理解。就是说十五年的公司,能够做到它的市值两千多亿美金,我说这就是中国奇迹,你们不能理解中国奇迹,就是因为你们没有在那块,人头攒动的这个国度里头生活过。什么样的创意点子,什么样的新兴产业都有可能起来。在欧洲水至清则无鱼啊,你们这个很干净,好像是很规范的一个市场,但是它的新的东西往往是起不来的,所以呢,在中国只要有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营养在那,什么样的创新都可以起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同样是3D打印,同样是这个机器人,在欧洲发展的速度它就不如在中国发展的速度。
这是一个非常肥沃的创新的土壤,所以一个有前景的技术,一个有前景的,一个创新的思路,在欧洲可能就不了了之,但在中国呢就可能就做起来,所以他们就,我说你们不能够理解,一款通信产品,微信,这样的产品,三年之内就能做到三亿用户。那个对他们来说如果三亿,那就是全欧洲都在用这个东西啊,不可能的事情,是吧?所以呢,这是一种新的人口红利,当然也是一个创新红利。
有一段很长的一段时间呢,就是在言语里面觉得,这么多的人得消耗多少的社会资源,得消耗多少的这个大气污染,是吧?其实任何事情,它都是利弊相呈的。就是,你看你从哪个角度去看它,对不对?我们今天讲到的这个话题呢,其实呢,老吴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到了中国人的人口红利。有些时候也许我们的劳动力成本在上升,也许我们的人口在老化,但是呢,在消费者端口,在研发端口,在整个的人的聚合效应,它所呈现出来的指数效应里面,其实人口红利仍然有可能是我们中国在未来的一个新的一个竞争力。
------------------------
冬吴相对论第473讲:灵长类机器
第一代机器,作为人的体力延伸的机器,它是人类的帮手。第二代机器呢,它既是人类的帮手,比如说电脑,智能手机、机器人。高智能的这种同声传译的这种,未来的这种机器,它是人类的帮手,也可能是人类的对手。因为它具有认知能力,同时它还有学习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它,如果你不加以遏制的话,它有它的自己的做判断的能力。
一切事物在从开始做的那一刹那,它就开始在走向它开始的那个反面。比如说你拥有一个奴隶,这个机器啊。经过它的进化的时间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现,异化成了它变成你的主人了,这种事情常常发生。
汽车,它是你的帮手,延伸了你的腿嘛,是腿的延伸。延伸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摧残的过程,毁灭的过程。以前我们讲到过,就麦克卢汉说,一切延伸同时也是一个无痛截肢嘛。就是把你的手延伸了,但是,你本来的手的力量和腿的力量就逐渐地会萎缩,这是哲学意义上的。现在是什么,这个就技术意义上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那个输入法,它只是一个工具,就你就打字的嘛。它自己它有个自我学习的过程,比如说有些那种新的词儿。新的词儿,你输入法上生成新的词的速度,最快的一天就可以了。你过去更新的周期要很快的嘛,因为这个输入法它是一个跟搜索引擎结合了,简单地说就是大脑,人类的集体大脑,云,云计算这个云,它在里头呢,它化合成什么东西,它在悄悄地工作。完全不受你的影响,你跟你最初的那个创作的那个人,初衷和他的设想。
这个机器它的智力的提升,你不要瞧不起它,它现在是不行,但是它的速度,可怕的就是它的这个指数的这种指数的速度,这个基点,奇怪的奇这个字,临近那个基点,就是那个,平衡点了以后,再过了那个点以后,那就完全就倒过来了。
单个的它恰恰是,时间是它的敌人,一旦那个机器做出来,它就很快的贬值。但是,整个的机器人,就灵长类机器,它是与时间做朋友的。这个物种的快速进化,所以总有一天,把我们和它的关系变得非常的微妙,当然也可以说非常的紧张。
今天我们往前看十年,和往后十年那是不一样的。这就像28天的前5天和28天的后5天,怎么一样呢?
如果对一个老中医,或者一批老中医,对他们的药方进行这个。进化式的采集,然后研发。大数据的这种研究以后,它能很快的把你这个人的开方的特点,连你自己都不知道的那些东西,它能够抽出来。如果这个量足够的大,研究的时间的跨度足够的长,不仅是一个人,它还研究很多的人。最后它得出来的那个东西,也是一种隐性知识啊。比如说大数据,它也包含一种隐性知识。为什么这么讲呢?就是说,比如在你的服务器里头,一个做搜索业务的公司,它是不懂医学的,更不懂什么流行病学。但是,由于这个它的大量的,每天有大量的那种搜索行为,它就能够从某些词的搜索里头,就能发现某种流行病的这个预兆。他能准确的预测两周以后有可能是一个流感包要爆发,它从这些。这就是一个,也是一种隐性知识啊。隐到他知道都不知道,他是从这个里头,不知道怎么就发酵出来的一种知识。
这个新机器既是人类的帮手,也是人类的对手。人类将日益面临与新机器的残酷竞争,凭借劳动力成本优势,而赢得比较优势的国家,比如说像中国和印度,可能会陷入到相对的劣势当中。个人和国家或许竞争优势的唯一途径是如何以四两拔千斤的太极手法赢得竞争,做只有人能做的事,干机器自叹力不胜任的活,找到最不易被机器夺掉饭碗的职业,这是这个美丽新世界里头的国家、企业、个人竞争战略的基点。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相亲很丢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