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协和医院中医科科继续教育培训的全科医生国家认可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冯丹龙委员:让全科医生“下得去”要靠保障和培训
  【财新网】(记者 李妍)全科医生被称为城乡居民的健康守门人,健全全科医生执业环境,更是实行分级诊疗、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减缓大医院“看病难”的必由之路。全国政协委员、辉瑞制药中国企业事务部总监对财新记者表示,政府要在全社会,营造发展全科医学的共识和氛围,让全科医生人才“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顶得上”。为达成这一目标,冯丹龙说,要从收入待遇、职业发展、职称晋升、社会地位等方面建立激励机制与保障机制。
  2011年7月,《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到2020年,中国将初步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全科医生制度,基本形成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和“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
  然而,截至2013年底,中国全科医学科得注册执业医师只有8万余名,全科医生缺口至少有24.5万名。且已注册的8万名全科医生,绝大多数并非全科医师科班毕业,多为专科医师经培训后转职。其中,拥有本科学历者还不到一半,拥有本科和大专学历者分别为42%和51%。
  目前,国内的全科医师培养模式主要有“在职转岗培训、骨干培训、毕业后规范化培训、全科医学研究生教育”等途径。但是不可讳言的是,国内全科医师的培养质量,与国外还存在很大差距。2015年,九三学社在上海开展的一项全科医生专项调研发现:全科医生对工作情况不满意的占了58.4%,自认为业务能力受限的占86.7%、认为待遇低的占82.3%、认为自己晋升困难的占77.9%。
  冯丹龙认为,全科医师的培养周期短,中国的全科医师不论在素质、质量等方面,都有待全面大幅地提高。目前,社会对全科医师的认识偏颇,未能给予应有的尊重;全科医师的工作满意度不高,自身职业认同感不强。另外,全科医师培养模式单一,教学方式还未与国际接轨,全科医师获得业务能力提升的途径也相当有限。
  冯丹龙建议,政府应以满足公众医疗健康需求为目标,构建中国特色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可在全国推广全科医生社会人培养模式,扩大全科医生培养的覆盖面,提升全科医生的专业技能,缩小城市间、城乡间全科医生水平的差距,特别要注重乡村全科医生、中医全科医生的培养,满足人民对日益提升的健康需求。”
  而全科医生的收入待遇、职业发展、职称晋升、社会地位等方面,也应建立激励机制与保障机制。冯丹龙表示,医生是高风险、学习周期长的行业,对其待遇可考虑行业特点,设定一定权重,整个医疗行业的待遇提升了,全科医生的待遇才得以相应提升。同时,应宣传普及家庭医生的重要性,提升全科医师的社会地位和执业荣誉感。
  在全科医生教育方面,冯丹龙认为,应该实现全科医学临床培训基地与社区教学基地共建。“可以由一个全科医学临床培训基地(三级、二级综合医院)与多个社区教学基地共建,提升社区教学基地的教学水平。”这样一来,既可以让全科医学临床培训基地的带教老师,每月到社区教学基地培训,也可以让社区教学基地的医生,到全科医学临床培训基地学习。
  全科医师的继续教育则关系到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长期保障。冯丹龙表示,以美国全科医师继续教育为代表的“考核—再注册”模式值得中国借鉴。例如“每三年必须修满一定学分,每六年一次重新审核,合格者才能再次注册。政府应鼓励全科医师到上级综合医院每3-5年带薪学习3-6个月,以促进知识更新。”■
责任编辑:徐和谦 | 版面编辑:张柘-实习
苹果客户端
安卓客户端
03月17日 19:44记者 邢昀 03月17日 09:50记者 林子桢 03月16日 16:55记者 石睿 盛梦露 03月16日 16:44
记者 周东旭 03月16日 10:08
03/1503/1403/1303/12
新媒体实验群o 教育与管理研究
上海社区全科医师继续教育培训的需求调查分析
: 72-74. DOI: 10.3760/cma.j.issn.14.01.027
摘要 为了解上海市社区医师继续教育培训的现状及需求,随机抽取浦东新区、宝山区、闵行区、静安区、卢湾区的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17名全科医师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就继续教育的现状、参加学习的动因、对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的需求等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的继续教育培训率为73.5%,低于卫生部的要求。在参加继续教育的动因上,不同工龄全科医师选择中"有学分"和"晋升要求"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继续教育内容的需求方面,不同工龄全科医师选择"医患交流"和"基础理论"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培训方式的需求上,不同工龄全科医师选择"网络教育"、"短期进修"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授课方式上,不同工龄全科医师选择"授课"和"以问题为核心的PBL教学"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应加强继续教育的监管力度,拓宽多渠道的培训方式以满足不同层次全科医生的需求。
上海社区全科医师继续教育培训的需求调查分析
[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4,13(
): 72-74. DOI: 10.3760/cma.j.issn.14.01.027
基金 &关键词
English Abstract
视频 0 论文 0 大综述 0
以下内容和版式版权归属中华医学会,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上海市从1997年开始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改革。经过十余年的功能和布局转变,目前注册的全科医师绝大多数都完成了所需的学历教育,但其内在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如何使我国基层全科医师的素质得以根本提高,使居民愿意将自己的身心健康和基本卫生保健放心地托付给合格的全科医生,我们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全科医师的在职继续教育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持续地为全科医师提供高质量、有效益的继续教育培训,才能提高全科医师对社区居民服务质量。因此,我们对全科医师继续教育现状做一调查分析,以便为更有效地做好在职培训提供依据。一、对象与方法1.调查对象: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上海市17个区县中抽取了浦东新区、宝山区、闵行区、静安区、卢湾区这5个区县,然后在这5个区县中简单随机抽取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取得全科注册资格的全科医师为调查对象。2.调查方法: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收集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工龄、职称等,继续教育的现状,全科医生参加学习的动力,所需要的培训方式和内容等。问卷填写不计名。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双人录入计算机,应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全科医生的一般资料采用频数、率以及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χ2检验对不同工龄的全科医师在对继续教育的动因、所需要的培训方式和内容等选项的比率进行了比较。二、结果1.基本情况:所调查的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共有全科医生117名,实际发放问卷117份,回收问卷117份,有效回收率100%。其中男性28名,女性87名;年龄最大60岁,最小28岁,平均年龄(39±10)岁;工龄最长42年,最短3年,平均(17±11)年,其中工龄&10年者31名,10~19年者46名,20~29年者18名,工龄≥30年者22名。学历情况:硕士1人(0.1%)、本科55人(47.0%)、大专40人(34.2%)、中专及以下21人(18.7%)。职称:住院医师69人(59.0%),主治医师46人(39.3%),副主任医师2人(1.7%)。117名全科医师对目前的继续教育有较高的满意度,其中满意38人(32.5%),较满意60人(51.3%),不满意19人(16.2%)。参加继续教育的有86人(73.5%),未参加31人(21.6%)。未参加的原因:没有时间的22人(71.0%),医院没有安排5人(16.1%),不愿参加4人(12.9%)。2.不同工龄全科医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动因比较:不同工龄全科医师的动因选择中"有学分"和"晋升要求"两项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临床能力提高"、"了解医学进展"、"完成部门任务"这三个选项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117名不同工龄的全科医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动因比较[人(%)]表1117名不同工龄的全科医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动因比较[人(%)]&103117(54.8)21(67.7)19(61.3)17(54.8)10(32.3)11~204637(84.1)34(77.3)32(72.7)31(70.5)14(31.8)21~301813(72.2)11(61.1)13(72.2)6(33.3)9(23.7)&30226(27.3)13(59.1)10(45.5)3(13.6)5(22.7)χ2值 23.3653.5306.26822.1913.318P值 0.0000.3240.1000.0000.3003.不同工龄全科医师对继续教育内容的需求比较:在对继续教育内容的需求方面,不同工龄全科医师对"医患交流"和"基础理论"两项选择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最新指南、急诊处理、卫生政策、卫生统计几项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117名不同工龄全科医师对继续教育内容的需求比较[人(%)]表2117名不同工龄全科医师对继续教育内容的需求比较[人(%)]&103119(61.3)14(45.2)17(54.8)11~204633(71.7)30(60.0)18(39.1)21~30189(50.0)10(55.6)4(22.2)&302211(50.0)7(31.8)2(9.1)χ2值 6.2289.56814.255P值 0.1020.0210.002工龄(年)人数急诊处理卫生政策卫生统计&103115(48.4)12(38.7)3(9.7)11~204623(50.0)19(41.3)11(23.9)21~30184(22.2)4(22.2)0(0)&30227(22.6)5(22.7)1(4.5)χ2值 6.5654.57010.162P值 0.0880.2100.0164.不同工龄全科医生对培训方式的需求比较:不同工龄全科医师对"网络教育"、"短期进修"两项选择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面对面上课"、"发放DVD自学"、"上级医师下社区指导"几项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117名不同工龄全科医生所需要的培训方式比较[人(%)]表3117名不同工龄全科医生所需要的培训方式比较[人(%)]&103119(61.3)12(38.7)12(38.7)13(41.9)11(35.5)11~204619(41.3)25(54.3)23(50.0)26(56.5)24(52.2)21~30188(44.4)6(33.3)4(22.2)9(50.0)4(22.2)&30229(40.9)6(27.3)2(9.0)12(54.5)5(22.7)χ2值 1.1302.4115.1970.7113.401P值 0.3400.0710.0020.5470.0205.不同工龄全科医师愿意接受的授课方式比较:不同工龄全科医师对"授课"和"以问题为核心的PBL教学"选择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小组讨论"及"病案分析"两项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117名不同工龄全科医生愿意接受的授课方式[人(%)]表4117名不同工龄全科医生愿意接受的授课方式[人(%)]&103115(48.4)10(32.3)13(41.9)15(48.4)11~204635(76.0)22(47.8)33(71.7)27(58.7)21~30186(33.3)5(27.8)10(55.6)10(55.6)&302210(45.5)10(45.5)9(40.9)10(45.5)χ2值 5.9221.2704.1460.529P值 0.0010.2880.0080.663三、讨论1.加强继续教育的监管和考核:本次调查显示,参与问卷的全科医生继续教育培训率为75.2%,低于《卫生部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继续医学教育"九五"计划》中要求的继续教育工作覆盖率不低于85%的标准[]。在参加继续教育的动因选项中,工龄11~20年的全科医师选择"有学分"(84.1%)和"晋升需求"(70.5%)两项的比例较大;相比之下,工龄大于30年的比例较低,分别是26.1%和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原因可能系高年资的全科医师有些兼顾管理工作,对继续教育有不同侧重的需求,而目前的继续教育培训较少涉及这些层面;另外有的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充电培训;或者有的没有晋升需求,要求培训的主观能动性较差。根据Ransey等[]的观点,医学生掌握新知识的能力与从医学院校毕业时间呈负相关。在职的高年资的全科医师仍应持续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我们应加强继续教育的监管和考核,将继续教育培训同晋升、考核、工作达标率等挂钩,促使各个层面的全科医师都能积极主动地参加继续教育培训。2.满足不同层次全科医师的需求:许多国家都通过立法或制定相关规定使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化[],我国也不例外。目前在职的全科医师在学历、观念、相关学科、临床经验等方面都需要接受继续医学教育[]。本次调查也显示了全科医师对最新指南、医患交流、基础理论、急诊处理、卫生政策、卫生统计等诸多方面内容都有需求。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工龄的全科医师对医患交流技巧均有较大的需求,但各工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国外在医学生本科教育阶段就有医患沟通技巧的培训,并融汇于整个职业生涯。我国的医学学历教育中并未将医患交流和沟通技巧纳入教学。在目前医患矛盾日益突出的大背景下,应在今后的继续教育培训中予以重视。低年资的全科医师对基础理论有较大的需求。社区全科医师的工作涉及面比较广泛,包括慢性病管理、亚健康的筛查、妇幼保健、预防接种、心理问题的干预、家庭计划的制定等,在继续教育中加入符合全科医师培训目标和岗位要求、适用于社区基本医疗的课程。3.培训方式多样化:在本次调查发现,低年资全科医师更倾向于网络学习。在发达国家网络学习在全科医师继续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英国有专门的政府网站供医师学习,在网站上能查到所需要的最新指南、医疗政策、卫生部门的实时报表,能给医师提供动态和连续性支持。我国目前还缺乏这类以政府为主导的、学术层面的专业性网站,所以全科医师的网络学习还在起步阶段。在目前全科医师稀缺、服务比率失衡的情况下,建立健全一个专业性网站不失为一项很好的选择。全科医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包括小组讨论、案例研究、同行学习、学位课程以及在高年资全科医生指导下的实践等。另外,我国的全科医学发展也应以提升医患两个群体对该学科的理解度为立足点,从网络等不同的媒介加大对全科医学和全科医师的宣传,加强社区居民对全科医学的理解、接受和认可,促使全科医学更快更好地发展。短期进修也是低年资全科医师乐于接受的一种培训方式,但是,在目前社区全科医生缺乏情况下,较难做到这一点。调查发现,不同年龄段的全科医师对上级医师下社区指导这一项选择比例都较高,因此,在人员短缺的情况下,上级医院医师下社区进行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指导,不失为一种有待尝试的方法。4.拓宽多渠道的授课方式:在全科医师愿意接受的授课方式选项中,工龄在30年以下的全科医师大多数均选择了"以问题为核心的PBL教学方式",而"当面授课"的教学形式仍然为大部分全科医师所接受。目前的继续教育培训较多针对临床治疗,师资力量多来自三级教学医院,授课内容专科性强,缺乏社区常见典型病例,虽然学员对这些内容比较感兴趣,但不太适合社区应用。因此在社区全科医师的教学培训中应更多地融入全科理念,将社区常见病和常见问题作为教学重点[],启发和开阔学员的临床思维,多使用临床案例分析,使教学更有实用性。参考文献[1]张堪.上海全科医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前瞻[J]. 实用全科医学,2008,6:441–442.[2]马真.继续职业发展的国际标准[J].医学教育,2003,(5):52–58.[3]RanseyPG,CarlineJD,InuiTS,et al.Changes over time in the knowledge base of practicing internists[J].JAMA,1991,266:1103–1107.[4]王尚柏. 国外继续医学教育理论与实践进展[J].安徽医学,2010,31:195–197.[5]王惠.全科医生继续教育现存问题与建议[J].实用全科医学,2007,5:898–899.[6]赵洁,单炯.上海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社区实习基地教学开展现状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203–205.
200129 上海市浦东区沪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全科医学科
宝山区庙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闵行区江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浦东新区迎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静安区石门二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卢湾区淮海中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0129 上海市浦东区沪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0129 上海市浦东区沪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全科医师;教育,继续
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系统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资助
(PWRd2011–11)
出版日期:
收稿日期:
Survey on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needs for general practitioners in community
Xu&Qi,Gu&Jie,Fan&Kaijian,Tang&Chunhong,Zhang&Pu,Zheng&Wentao,Lu&Yin,Xu&Qi
Corresponding author: Xu&Qi,
DOI: 10.3760/cma.j.issn.14.01.027
Cite as Chin J Gen Pract, ): 72-74.
One hundred and seventeen general practitioners from fiv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in Shanghai Pudong, Baoshan, Minhang, Jing'an and Luwan District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or survey. The current situations, the intention and the related factors in GP continuing education were surveyed by using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The survey showed that the rate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was 73.5%, which was lower than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Ministry of Health.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motivation (for "credit" and "promotion" ), training needs ( "doctor and patient communication" or "basic theory" ), training mode ( "on-line education" or "short term study" ), and teaching methods ( "classroom lecturing" or "PBL" ) among GPs with different length of service (all P&0.05).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for GPs in community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supervision, broaden the training channels to meet the different needs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Key words&G Education, continuing
Contributor Information
Shanghai Hudo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200129, China
Fan&Kaijian
Tang&Chunhong
Zheng&Wentao
共有0条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教育,继续全科医生为何扎根难 _ 医学苑_让医学没有难题
你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 请开启后刷新浏览器获得更好的体验!
北京各个社区医院几乎都已经挂上全科医生门诊的牌子。从1999年,北京市启动全科医生培训工作开始,到2005年底,北京已经有5620名医生取得了全科医生上岗资格,全科门诊开始陆续挂牌。
北京全科医生发展至今已逾十年,而全科医生制度之所以被采用,首要目的是健全基层医疗制度,解决普遍存在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但经过十年发展,中国基层医疗条件薄弱的现状仍未解决。
“中国基层医疗仍存在这样一种恶性循环:医疗技术不高-群众信不过-患者数量不多-经济效益不好-吸引不了好医师-医疗技术不好。”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校长、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曾益新等4位院士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建议》中这样提到。
薄弱的基层医疗
6月,中国科学院、工程院4位院士,曾益新、终南山、郝希山、魏于全,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国勤等5位专家,联合发出中国科学院院士建议,建议在中国基层建立10万特聘全科医生。
新医改的实施已经超过两年,在改善基层医疗方面,共支持建设了1877个县级医院、5169个中心乡镇卫生院、2382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11250个边远地区村卫生室。就是在基层医疗硬件设施得到较大改善的情况下,“患者流”并没有明显改善,大型医院依然一号难求。
北京协和医院基础研究所陈克铨教授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为了替生病的老伴挂一个号,已年过花甲的陈克铨决定电话预约挂协和医院的门诊号。头一天,他被告知号已全部发放完毕,让他第二天早上再打电话。结果第二天,陈克铨打了几次电话,待机等了近半小时后,仍然空手而归。“大医院的门诊号难挂,专家号更难挂,现在实行了电话挂号,挂号大厅的人少了,但电话排队的时间长了。我还碰到一个挂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号的病人,他说差不多花了100元电话费后,硬是没有挂上,不得不重新跑到挂号大厅来排队。”陈克铨向《科学新闻》感慨道。
为何基层硬件条件改善,没有很好地改变“患者流”的走势?《院士建议》认为,其根源就在,“基础医疗技术水平”并未改观,基层医疗人才匮乏。“中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从业人员存在着较严重的总量不足、素质不高、流失严重等问题。”表现之一即执业医师尤其是全科医师数量严重不足。2009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中国约有6万名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的执业(助理)医师,仅占执业(助理)医师总数的3.5%。
曾益新指出,目前中国全科医生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居民的医疗需求,中国每千人口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的比例远低于发达国家,法国每千人口配置1.6名全科医生,1.7名专科医生;德国每千人口配置1.5名全科医生,2.0名专科医生;澳大利亚每千人口配置1.4名全科医生,1.4名专科医生,基本实现各占一半;美国每千人口配置1.0名全科医生,1.5名专科医生。
另外,包括现有全科医生在内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素质还有待提升。北京各社区医院早已挂上全科医生诊室的门牌,但前来就诊的患者并不多,与大型综合医院的人满为患形成鲜明对比。
全科门诊给有的患者留下的印象,不过是过去的普通常见病门诊换了块牌子而已,并未有大变化。事实上,全科医生应该是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及一般急症的多面手,能做到小病诊治,大病鉴别。
记者在某社区医院就诊时,就曾遇到全科医生难以对患者的病况进行甄别,而直接建议转到大型医院的情况。该社区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该处全科医生是根据北京卫生局的规定,经培训后,取得执业资格。但看病主要靠个人经验,经验好的或许能诊治大病,经验差的,要求患者转院也不奇怪。
由此可见,全科医生发展十多年至今,医生个人水平仍然参差不齐。另外,《院士建议》还指出,“人员培训尚未建立科学规范的体系和制度,低水平重复培训过多,政府投入效果有待提高。”
缘何难留基层
在目前基层医疗薄弱的情况下,为积极推行全科医生制度的建立,7月初,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下称《指导意见》),以期规范全科医生制度的建设。
事实上,去年六部委就联合印发了医改的配套文件之一:《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其中提出,从2010年开始的3年内要培养6万名全科医生;到2020年,培养30万名全科医生,逐步形成一支数量适宜、质量较高、结构合理、适应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需要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基本满足“小病在基层”的人力支撑要求。
但不可否认,无论是全科医生的培养还是分配,在实际运行中都面临重重困难。
海淀医院是北京全科医生培训中心之一。一位主任医师提到,这里每年会来一些年轻医生接受全科医生培训,有些表现不错、业务能力强的人,海淀医院也希望能够留为己用。但是,这些人是带着名额下来的,培训结束后,分到北京基层的社区医院,能够解决北京户口等问题,留在大医院反而可能解决不了,因此也没有人留下来。可见,北京市已经为全科医生的培养提供了较为充足的政策保障,但为何却没能有效阻止北京全科医生的流失问题?
曾益新指出,中国全科医生的待遇目前普遍偏低,这是全科医生制度发展的直接障碍。瑞典专科医生薪酬是社会平均薪酬的2.5倍,全科医生是2.2倍;英国专科医生薪酬是社会平均薪酬的4.3倍,全科医生是4.2倍;美国专科医生薪酬是社会平均薪酬的4.1倍,全科医生是3.3~3.7倍;这与中国形成鲜明的反差,在中国,“吃皇粮”的全科医生的月平均收入仅3000元左右。
生活压力,使得北京全科医生流失很快。有数据显示,2007年至2009年,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引进2000人,但三年里流失率非常高,而社区医生流失原因中67%是因为薪酬低。
“全科医生如果没有经济上的保证,没有社会对这个职位的尊重,自己没有对这份职业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要想留住人是极难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药理学家秦伯益指出。
而对于全科医生的培养模式,《指导意见》指出,将全科医生培养逐步规范为“5+3”模式,即先接受5年的临床医学(含中医学)本科教育,再接受3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在过渡期内,3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可以实行“毕业后规范化培训”和“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两种方式。
可以说“5+3”模式借鉴了英国全科医生的培养模式,英国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包括医学本科阶段的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3个阶段。医学本科阶段的教育是指,学生经过至少5年的医学院校的学习,毕业后教育是全科医生培训的重点,称为“全科医学专业培训”,整个培训过程持续3年,其中2年在医院临床实践,1年在有教学经验的高年资全科医生的诊所学习,最后通过皇家全科医生学院的考试后,方获得全科医生的职业资格。
而美国,全科医生除了前期培训外,每6年必须参加美国家庭医学委员会组织的家庭医生资格再认证,这种再认证与全科医学的继续教育相挂钩,再认证保证了在基层服务的家庭医生,其知识技能可以跟上医学新进展。
对于中国采取“5+3”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秦伯益有不同的意见,他认为以目前中国国情来看,全科医生极为紧缺,“5+3”等于上两个大学,而花大力气培养出人,却又留不住人,不仅学生遭罪,对国家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正如曾益新所说,“强基层”的关键在于“强人才”,“强人才”的关键在于给待遇。这里所说的待遇,不仅仅是薪酬待遇,还包括编制管理和职业发展。曾益新认为,在过渡期内应设定一些特殊的政策,设立特聘全科医师制度,把合格的全科医生吸引到基层去,并且留得住,这样基层才能强起来。
要回复问题请先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协和医院中医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