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做模具氮化处理价格的温度升到575会退火吗

H13做铝件 压铸模是不是要做氮化处理????我的一个客户 H13做的模具,模具里面放一个沙型,然后把铝水铸到模具里, 成型后敲掉沙型,成品就做好了!!! 问题是:用到一两千件后,铝水经过一孔铸到H13模具里接触到H13模具后一个圆点出现粘铝,就像是被腐蚀一样!!! 百思不得其解,后从另一个客户那里得知他用的时候对H13的模具做了氮化处理!!!! 求解: 是这个原因吗? 望各位大大指点一下!!!!!谢谢!!!
200马D君140
我接触的铝材挤压模,H13的都要做氮化处理
你所说的不是铝挤压模,而我所接触的H13铝挤压模是要氮化的
本身模具没有什么压力,只是把铝水倒进去!!!!!应该不是材料的问题!!!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H13模具钢气体硬氮化与气体软氮化对比分析
点击:743  添加时间:
要:本文通过对H13模具钢气体硬氮化与气体软氮化的原理、工艺参数、氮化层组织性能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气体硬氮化与气体软氮化各有优劣,应采用适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氮化方法。
关键词:气体硬氮化、气体软氮化、H13模具钢、铝型材挤压
  1、前言
  H13模具钢含有较高含量的碳和钒,耐磨性好,韧性相对有所减弱,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在较高温度时具有较好的强度和硬度,高的耐磨性的韧性,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和较高的抗回火稳定性,是目前应用最广泛和最具代表性的热作模具钢。H13模具钢在使用前经适当的淬火+回火等热处理,可获得优良的综合性能。
  挤压模具工作时直接与高温锭接触,同时承受高温、高压、剧烈摩擦等作用,工作条件极其恶劣,使模具极易因磨损和疲劳而失效,这将使模具的使用寿命明显下降。对H13钢模具进行表面改性处理,是综合改善模具寿命的关键。而采用表面渗氮技术来改善模具材料表面质量是常用的一种低成本、方便实用的处理方法。目前较为常用的氮化方式有气体渗氮、液体渗氮以及辉光离子渗氮。其中气体渗氮又有硬氮化与软氮化之分。
  2、气体硬氮化
  2.1、原理
  气体硬氮化,即气体渗氮,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介质中是氮原子渗入钢材表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为将其与气体软氮化区分开来,又称之为气体硬氮化。气体渗氮时,将工件置于炉内,将NH3气体直接输进500~560℃的氮化炉内, NH3气体在高于480℃时经热分解如下:2NH3 &2〔N〕+ 3 H2
  分解出的氮原子大部分生成为N2气体,小部分活性氮原子被工件表面吸收,然后往工件内部扩散。经过一段时间后,工件表面即获得了一定深度的氮化层。氮化层包括外层的化合层(又称白亮层)以及与之相邻的扩散层(又称暗黑层)。白亮层对磨损起决定作用。
  气体渗氮后,其组织主要为&相与&&相,处理不当时易产生&相,应尽量避免&相的产生。&相和&&相硬度高,组成的化合物层(白亮层)结构致密,有良好的耐磨性;&相具有较高的电极电位,抗腐蚀性能较好;因此提高了工件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基体内,铁和合金元素(Mo、V、Cr等)与氮有较强的亲和力,与氮原子形成许多合金氮化物,显著提高渗氮层的硬度;且形成的各种氮化物的比容大于铁,渗氮之后,材料表面形成较大的残余压应力,可抵消不分外加拉应力,这样就显著提高了钢的抗高周疲劳性能。
  2.2、氮化规律
  气体氮化的主要工艺参数是氮化温度,氮化时间和氨气分解率,它们对于渗氮速度,氮化层深度,氮化层硬度以及耐磨性,抗腐蚀性,韧性等有着极大的影响。
  当氮化时间和氨气分解率相同时,随温度增加,氮化层增厚,氮化弥散度减少。当温度升到580℃以上后,表面硬度下降。当氮化温度降低,氮原子扩散速度减慢,渗层浅,表面硬度较高,脆性较大。氮化温度一般控制在520-540℃。
  氨气分解率根据温度的不同,一般控制在20%-60%范围之内,通常为40%左右。氨气分解率大于60%,会降低氮化层的硬度和耐磨性;大于70%之后,氮化层深度会急剧下降。
  氮化保温时间则取决于氮化温度以及对氮化层的深度要求。保温时间越长,则氮化层越深,但会使渗层硬度下降。
  3、气体软氮化
  3.1、原理
  气体软氮化,即气体氮碳共渗,是指以气体渗氮为主,渗碳为辅的的低温氮碳共渗。常用介质有50%氨气+50%吸热式气体(Nitemper法);35%-50%氨气+50-60%放热式气体(Nitroc法)和通氨气时滴注乙醇或甲酰胺等数种。在软氮化时,由于碳原子在&相中的溶解度高,软氮化的表层是碳、氮共同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韧性好且耐磨。
  在气体软氮化过程中,由于碳原子的溶解度极低,所以很快达到饱和状态,析出许多超显微的渗碳体质点。这些渗碳体质点,作为氮化物结晶的核心,促使氮化物的形成。而当表层氮浓度达到一定时便形成&相,而&相的碳溶解能力很高,反过来又能加速碳的溶解。
  气体软氮化后,其组织由&相,&&相和含氮的渗碳体Fe3(C,N)所组成,碳会降低氮的扩散速度,所以热应力和组织应力较硬氮化大,渗层更薄。但同时,由于软氮化层不存在&相,故氮化层韧性比硬氮化后更佳。
  3.2、工艺参数
  气体软氮化的主要工艺参数为氮化温度,氮化时间,以及氮化气氛。
  气体软氮化温度常用560-570℃,因该温度下氮化层硬度最高。氮化时间通常为3-4小时,因为化合物层的硬度在共渗2-3小时达到最高,而随时间的延长,氮化层深度增加缓慢。氮化气氛由氨气分解率和含碳渗剂的滴量速度所决定。
  4、对比分析
  4.1、试验内容
  取同一批次H13模具钢共4件,其中2件做气体硬氮化处理,另外2件做气体软氮化处理。
  气体硬氮化采用氮化工艺如下:氮化温度530&10℃,氮化时间15小时,氨气分解率25%-30%。试样编号为1-2号。
  气体软氮化采用氨气和甲酰胺为共渗介质,氮化工艺如下:氮化温度570&10℃,保温期氨气分解率控制在25%-30%,甲酰胺滴量为70-80滴/分,保温时间3-4小时;净化期氨气分解率为65-80%,时间1小时。试样编号为3-4号。
  4.2、试验数据及分析
  图1为所得试样渗氮层硬度梯度对比。从中可以看出,4件试样表面硬度以及硬度梯度曲线都较为相近,说明H13模具钢经气体硬氮化和气体软氮化后渗氮层硬度相差不大。表层硬度达到了HV,均能满足铝型材热挤压的需要。气体软氮化硬度曲线更陡的特性未表现出来,可能是测量的渗层深度还不够的原因。
  图2至图5依次为1-4号试样氮化后白亮层的金相显微图,可以发现,4件试样的白亮层厚度差距很小。
  5、结论
  H13模具钢气体硬氮化和气体软氮化后,其硬度和白亮层的差距很小,都能较好地适应铝型材热挤压的工作环境。相较而言,气体软氮化的效率更高,但工艺相对复杂,对操作人员的要求也更高。铝型材生产企业应根据自身需要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公司的氮化方式。
版权所有(C)美航金属(上海)有限公司 & & 主要关键字:,,,,,,,,& & &
电话:400-820-8239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模具气体氮化产生的缺陷及对策--《机械工人(热加工)》2007年07期
模具气体氮化产生的缺陷及对策
【摘要】:正目前,气体氮化已在模具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它可显著提高模具的表面硬度、耐磨性、抗咬合性、抗腐蚀性能和疲劳性能。一般热作模具钢(凡回火温度在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TG156.82;TG76【正文快照】:
目前,气体氮化已在模具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它可显著提高模具的表面硬度、耐磨性、抗咬合性、抗腐蚀性能和疲劳性能。一般热作模具钢(凡回火温度在!!"!#!"$的合金工具钢)都可在淬火、回火后在低于回火温度的温度区内进行渗氮;一般碳钢和低合金钢在制作塑料模具时可以在调质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林高用;郑小燕;冯迪;杨伟;张胜华;;[J];钢铁;2008年12期
鞠慧;李落星;王群;周佳;;[J];机械工程材料;2011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程义远;[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鞠慧;[D];湖南大学;2011年
郑小燕;[D];中南大学;2008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家浚;[J];中国表面工程;1998年01期
刘刚,雍兴平,卢柯;[J];中国表面工程;2001年03期
王建升,王华昆,钟毅,张玉新,李勇;[J];中国表面工程;2003年06期
彭文屹,吴晓春,闵永安,许珞萍;[J];表面技术;2002年03期
隗功益;;[J];表面技术;2007年06期
马芙蓉,张通和,梁宏,张荟星,张孝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易仲珍,张旭,张通和,李永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谢飞,马宝钿,何家文;[J];材料导报;1998年05期
孔德军;张永康;冯爱新;;[J];材料导报;2005年08期
许晓磊;黑祖昆;孙俊才;刘世永;杨烈宇;;[J];金属科学与工艺;1990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郑小燕;[D];中南大学;2008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鞠慧;李落星;王群;刁金鹏;;[J];功能材料;2011年S3期
鞠慧;李落星;王群;周佳;;[J];机械工程材料;2011年04期
冯迪;林高用;邹艳明;刘健;彭大暑;;[J];钢铁研究学报;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振峰;张理罡;谢水生;;[A];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十四届材料科学与合金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岩;[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瑞华;[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罗淞;[D];中南大学;2011年
刘健;[D];中南大学;2011年
鞠慧;[D];湖南大学;2011年
韦芙丹;[D];广西大学;2012年
白小波;[D];南昌大学;2012年
邵增宝;[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程东;高原;唐光辉;;[J];机械工程材料;2009年07期
叶为德;;[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1986年04期
续维;[J];特殊钢;1993年06期
江锋;周小平;胡心彬;;[J];热处理;2009年02期
鞠慧;李落星;王群;周佳;;[J];机械工程材料;2011年04期
宋武林;林颜盛;刘树德;;[J];金属热处理;1989年07期
周梅阁;[J];特殊钢;1993年03期
于波;邓卫国;;[J];模具工业;2011年07期
王文学,尚晶;[J];特殊钢;1992年03期
任婕;杨道合;;[J];模具制造;2007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薛厂;汪宏斌;吴晓春;宋雯雯;;[A];第九届全国固体内耗与力学谱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顾彩香;黄峥;魏馥铭;朱雅年;;[A];199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下)[C];1999年
陈建亭;吴晓春;闵永安;汪宏斌;;[A];第九次全国热处理大会论文集(二)[C];2007年
刘静安;;[A];重庆汽车摩托车、焊接、涂装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0年
王淼辉;;[A];2006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首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王和平;朱振林;金杰;;[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闵娜;薛厂;佟倩;汪宏斌;吴晓春;;[A];第九届全国固体内耗与力学谱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闵永安;吴晓春;陈玉华;王荣;;[A];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首届青年表面工程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6年
闵永安;吴晓春;陈玉华;王荣;;[A];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胡心彬;李麟;吴晓春;;[A];中国特殊钢年会2005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林传仁 肖祥玉
林九珍;[N];闽北日报;2010年
高宏适;[N];世界金属导报;2011年
李勇;[N];中国冶金报;2010年
吴晓春;[N];世界金属导报;2004年
陈鹰;[N];世界金属导报;2004年
宋洪锁;[N];中国包装报;2006年
莫刚;[N];中国工业报;2003年
易文;[N];中国建材报;2007年
李明辉;[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6年
范增军;[N];中国汽车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程义远;[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杨剑群;[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闵永安;[D];上海大学;2005年
周青春;[D];上海大学;2012年
李杨;[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曹丽琴;[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刘志权;[D];大连海事大学;2000年
潘成刚;[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车延岗;[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金明生;[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单志公;[D];山东大学;2012年
张婧;[D];东北大学;2011年
王海波;[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1年
张丹利;[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王中一;[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赵俊达;[D];吉林大学;2010年
鞠慧;[D];湖南大学;2011年
金康;[D];机械科学研究总院;2009年
付现桥;[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章凡勇;[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skd11模具钢退火温度是多少?_百度知道
skd11模具钢退火温度是多少?
电炉退火或保温材料中缓冷、后快速升温至1050℃: 此钢在机加工中极易产生应力。具体加热时间视材料截面尺寸大小定,25 0,100℃为一级: 800-850℃;对模块先镦后拔,80 0、比例:即缓慢升温:1050℃ 终锻温度:始锻温度:(平均值%)C Si Mn Cr Mo V1,25锻 造;电渣锭料坯500℃左右进炉预热:软化退火,55 0:最大250HB,热处理时会引起变形和开裂,35 11,随炉慢冷,意在消除因广泛加工或者复杂形状所引起的应力。 应力消除,在热处理前先在600-700℃进行去应力退火,50 0。锻造中应注意组织走向和变形量:850℃.5,3小时后采用四段加热法。 热处理,这将严重影响下道工序,以10-20℃/小时随炉慢冷至大约500℃,保温10分钟,在相变的温度下保温至850℃,锻造比≥2。退火后硬度,继续空冷,因此对切削量大和形状复杂的工件。中性气体中保持1-2小时化学成份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skd11模具钢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1200 公差50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铝合金模具表面一般做什么处理,氮化与镀钛的异同是什么?_百度知道
铝合金模具表面一般做什么处理,氮化与镀钛的异同是什么?
提问者采纳
容易产生热龟裂!镀钛处理适合于比较大的受高热型芯(冷却效果不是很理想!效果比较好!但是价格比较贵(在其他办法还不能解决咬模的情况下使用)!个别小的型芯才进行软氮化的,增加斜度有困难容易咬模的情况下]!因为氮化以后模具的表面太硬了,影响模具的寿命!所以现在的模具只要正常的淬火回火就可以使用了一般现在的铝压铸模具的型腔是不采用氮化的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镀钛的相关知识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铝型材模具氮化工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