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碳硫仪惰性电极电解硫酸铜短了不燃烧长了爱烧惰性电极电解硫酸铜什么原因

硫酸双肼屈嗪在碳糊电极上的吸附伏安测定法的研究--《药物分析杂志》2001年06期
硫酸双肼屈嗪在碳糊电极上的吸附伏安测定法的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硫酸双肼屈嗪在碳糊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检测方法。方法:在0.1molL-1氢氧化钠底液中,通过富集用碳糊电极吸附伏安法测定硫酸双肼屈嗪。结果:阴极峰电位为-0.224 V(vs.SCE),峰电流与硫酸双肼屈嗪的浓度在2.8×10-7~39×10-5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的检出下限为5.7×10-8mol·L-1。对常压片中硫酸双肼屈嗪含量用本法进行了测定,获得了满意的结果。结论:本方法的优点是成本低,操作方便,重现性好及检测下限较低。本文对电极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硫酸双肼屈嗪的电极过程是一个两电子两质子的准可逆过程。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917【正文快照】:
硫酸双脐屈嗓为抗高血压药,现有的分析方法有电位滴定法【’」、分光光度法【’-‘」,另据报道双姘屈嚏的测定方法还有极谱法(’‘、HPLC法[‘」、气液色谱电子捕获测定法[’]、反相液相色谱法[幻等。目前未见有用碳糊电极以吸附伏安法研究硫酸双胁辐嗓的报道,用此方法测定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金根娣,胡效亚,冷宗周,姚成;[J];分析测试学报;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严怡芹,倪光明;[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4期
李南强,贺维军;[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2期
铁锋,王文清,潘爱华,茹炳根,李令媛;[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4期
张小华,周海晖,陈范才;[J];表面技术;2002年03期
令玉林;周建红;刘存海;;[J];表面技术;2006年03期
穆冬燕,崔莉凤;[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李红玫,赵仑;[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孙元喜;[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周谷珍,杨有谋,田政平,孙元喜;[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周谷珍,吴爱珍,张旭良,孙元喜;[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谢丹;[D];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蒋亚东;[D];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杨毅芸;[D];厦门大学;2000年
李宏煦;[D];中南大学;2001年
吴晓苹;[D];福州大学;2002年
陈昀;[D];浙江大学;2002年
郑行望;[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陈汉忠;[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朱民;[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徐继明;[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运良;[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陈建平;[D];暨南大学;2001年
李继革;[D];暨南大学;2001年
姚鑫;[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陈立群;[D];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2001年
史兴旺;[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洪吉;[D];浙江大学;2001年
黄福新;[D];福州大学;2002年
叶宏伟;[D];浙江大学;2002年
王琦;[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瞿万云;杨春海;李韶芬;刘方;;[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刘传银,李学强,陆光汉;[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5年04期
张淑琼;;[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银环;[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功俊,金利通,冷宗周;[J];药学学报;1998年07期
冷宗周,胡效亚,杨功俊,薛健;[J];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廖斌,丛欣;[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易兰花,黎拒难,高朋;[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5年02期
冀宛丽;赵家太;;[J];生命科学仪器;2007年12期
冀宛丽;赵家太;;[J];海峡药学;2008年01期
吴红英;范玉峰;;[J];中国当代医药;2009年16期
杨功俊,金利通,冷宗周;[J];药物分析杂志;1998年05期
朱明芳;陈慧;张正奇;;[J];药物分析杂志;2007年08期
郭利民;钟世华;李伟;黄叶菊;;[J];药学实践杂志;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陆兴毅;;[A];2008年《药物分析杂志》第三届普析通用杯论文集[C];2008年
田新娟;过玮;宋俊峰;;[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彭晏;[D];湘潭大学;2006年
丁永兰;[D];湘潭大学;2005年
魏瑞丽;[D];延安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锂离子电池CuO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博士论文
锂离子电池CuO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摘要】:近年来,相当多的电化学研究都集中在开发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及其相关工作,用以应用便携式电子设备、新能源汽车以及电站调峰存储装置等方面。然而,现在常用的碳基负极材料已经不能很好满足未来对锂离子电池的要求。作为下一代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最有希望备选之一,过渡金属氧化物以其优秀的电化学储锂性能备受关注。而作为典型代表的氧化铜由于其高的理论容量、广泛的资源储量、价格的适度性以及环境友好性等优点脱颖而出。然而,氧化铜电极由于其低的导电性无疑将影响电荷在电极中的传输,进而影响电化学储锂性能。另外氧化铜电极材料由于在充放电过程中将经受比较大体积膨胀而造成明显的结构破损粉化,继而导致循环容量快速下降。为克服以上提到的缺点,科研工作大量投入到提高氧化铜电极性能方面的尝试。在本文中,对氧化铜电极采取多种制备方法制备氧化铜、氧化铜形貌结构控制、氧化铜复合材料电极制备等的多种办法改善其电化学性能。为制造出相似类型的负极材料,特别是通过形貌控制电极材料电化学储锂性能等方面做出了指导。在使用固相法制备氧化铜粉末过程中,重点比较了两种固相制备法得到的氧化铜粉末的储锂性能的区别。考察了温度因素对煅烧法制备氧化铜成分的影响、反应物比例对研磨法制备氧化铜成分的影响。该方法可以快速制备大量氧化铜粉末,适合工业化生产。利用溶液沉淀法制备得到了叶状氧化铜、麦片状氧化铜、微米球状氧化铜和豆状氧化铜,形貌均一完整,分散良好。其中微米球直径5.5~7.0μm之间,并且由长度1~2μm宽0.1~0.2μm氧化铜纳米棒组成。利用XPS表征手段验证了首次电化学过程中不同极化电位下电极表面的成分变化,研究了氧化铜嵌锂过程行为。通过对制备的四种氧化铜形貌与可逆容量之间的关系的比较,得出具有三维球形稳定结构、次级单元多孔结构,将有利于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保持循环稳定、较好的循环容量及倍率性能。微米球状氧化铜在50次可逆循环之后其容量保持在429.0 m Ah g-1并有较好的倍率性能。在使用水热合成法利用不同铜盐作为原料、与尿素水热反应得到空心球状氧化铜、花状氧化铜、荆棘状氧化铜和球形氧化铜电极材料。其中空心球状氧化铜直径4~10μm,由无数氧化铜纳米棒组成。在制备过程中,重点研究了铜盐中的阴离子对最终产物的微观形貌结构的影响,另外也研究了混合阴离子对形貌的影响,反应温度与反应物浓度对形貌的控制。通过使用XPS测试手段,研究了煅烧过程对储锂性能的影响。利用对材料形貌结构的表征、循环性能、倍率性能及EIS的测试、计算锂离子扩散系数的方法,证实制备的空心球状氧化铜具有最好的循环性能、循环寿命和倍率性能,50次可逆循环之后其容量保持在574.6 m Ah g-1。最后利用水热制备法制备了氧化铜/石墨烯和氧化铜/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用以改进氧化铜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在制备过程中发现,热膨胀还原法制备的石墨烯片层较薄、团聚较少,适合作为复合材料的原料。经过循环性能的比较,氧化铜/石墨烯复合材料电极,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经过50次循环测试后,Cu O/r GO的循环容量在648.5 m Ah g-1,高于单纯氧化铜电极的容量。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15【分类号】:TM912【目录】:
摘要4-6ABSTRACT6-14第1章 绪论14-26 1.1 引言14-15 1.2 锂离子电池的组成与原理15-16 1.3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基本要求16-17 1.4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发展17-23
1.4.1 碳基负极材料17-18
1.4.2 硅基负极材料18-19
1.4.3 锡基负极材料19-21
1.4.4 过渡金属氧化物材料21-22
1.4.5 其他类型的负极材料22-23 1.5 电极材料的形貌与电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23 1.6 氧化铜电极材料的常见制备方法23-25
1.6.1 固相法制备氧化铜电极材料24
1.6.2 液相法制备氧化铜电极材料24-25
1.6.3 其他方法制备氧化铜电极材料25 1.7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25-26第2章 实验材料及研究方法26-33 2.1 实验材料及使用设备26-28
2.1.1 实验中使用的材料26-27
2.1.2 实验中使用的设备27-28 2.2 电极材料的制备28-30
2.2.1 固相法制备氧化铜28
2.2.2 化学沉淀法制备氧化铜28-29
2.2.3 水热合成法制备氧化铜29
2.2.4 氧化铜/碳复合材料29-30 2.3 测试电池的制作及其电化学性能测试30-31
2.3.1 测试电池的制作30
2.3.2 测试电池充放电的测试30-31
2.3.3 测试电池的循环伏安(CV)的测试31
2.3.4 测试电池的交流阻抗谱(EIS)的测试31 2.4 材料物理性质的表征31-33
2.4.1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的测试31
2.4.2 扫描电子显微(SEM)的测试31-32
2.4.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的测试32
2.4.4 X射线衍射(XRD)的测试32
2.4.5 热重-差热(TG-DSC)的测试32-33第3章 固相法制备氧化铜材料及其电化学储锂性能的研究33-47 3.1 引言33 3.2 固相法制备氧化铜粉末33-34 3.3 制备氧化铜材料的物性表征34-41 3.4 制备氧化铜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41-46 3.5 本章小结46-47第4章 化学沉淀法制备多形貌氧化铜材料及其电化学储锂性能的研究47-75 4.1 引言47-48 4.2 络合沉淀法制备氧化铜样品48 4.3 沉淀-煅烧法制备氧化铜样品48-49 4.4 制备氧化铜材料的物性表征49-61 4.5 制备氧化铜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61-74 4.6 本章小结74-75第5章 水热合成法制备多形貌氧化铜材料及电化学储锂性能的研究75-113 5.1 引言75-76 5.2 水热合成法制备多种形貌氧化铜粉末76 5.3 制备氧化铜材料的物性表征76-86 5.4 氧化铜水热合成生长机理与形貌影响因素86-100 5.5 制备氧化铜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100-111 5.6 本章小结111-113第6章 氧化铜/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储锂性的研究113-126 6.1 引言113 6.2 氧化铜/碳复合材料的制备113-114
6.2.1 氧化铜/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113-114
6.2.2 氧化铜/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114 6.3 制备氧化铜/碳复合材料的物性表征114-122 6.4 制备氧化铜/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122-125 6.5 本章小结125-126结论126-128论文创新点128展望128-129参考文献129-144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144-147致谢147-148个人简历148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林;[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肖宁;[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万军;[D];兰州大学;2014年
龚成师;[D];兰州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康会敏;[D];燕山大学;2014年
张笑旗;[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赵志祥;[J];材料保护;2001年11期
步华,杭东良;[J];材料保护;2004年10期
刘烈炜;张艳清;杨志强;;[J];材料保护;2006年06期
余德超;谈定生;;[J];电镀与涂饰;2007年02期
高泉涌;赵国鹏;胡耀红;;[J];电镀与涂饰;2010年01期
邓文,刘昭林,郭鹤桐;[J];电镀与精饰;1995年04期
李亚冰;王双元;王为;;[J];电镀与精饰;2007年01期
朱凤鹃;李宁;黎德育;;[J];电镀与精饰;2008年08期
李亚冰;王为;李永磊;;[J];无机化学学报;2008年04期
沈卫岗;[J];印制电路信息;2002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荣道;[J];机床;1993年07期
吴川眉;陈自江;范桂芳;;[J];世界有色金属;2012年09期
王洪敏,魏雨,张岩峰,曹永朝;[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蔡美霞;;[J];昆明工学院学报;1984年03期
王有明;;[J];机械工人.冷加工;1982年09期
李冬梅,夏熙;[J];无机材料学报;2001年06期
洪伟良,赵凤起,刘剑洪,田德余,罗仲宽;[J];火炸药学报;2000年03期
陈曙光;廖红卫;;[J];湖南有色金属;2008年01期
刘菲菲;王宝和;夏良志;于才渊;;[J];干燥技术与设备;2013年02期
符飞燕;王克军;黄革;周仲承;高四;刘荣胜;;[J];电镀与涂饰;2012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冬梅;;[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陶导先;李壮;许积礼;李文军;金毅;;[A];北京粘接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胶黏剂论文集[C];199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贵州安顺平坝县十字中学
甘合林;[N];学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方刚;[D];兰州大学;2015年
涂昀;[D];重庆大学;2002年
程琼;[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宋振伟;[D];中南大学;2012年
李晓明;[D];深圳大学;2015年
张琳琳;[D];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黄剑;[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仝芳;[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马建业;[D];中南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碳硫分析仪的铜电极老是烧短是怎么回事_百度知道
碳硫分析仪的铜电极老是烧短是怎么回事
南京华欣分析仪器售后服务告诉您铜电极是一个易耗品,是需要一段时间后更换一次的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碳硫分析仪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磁性电极(玻碳电极、金电极、铂电极、 银电极、石墨电极)-北京仪电科技有限公司
扫一扫访问手机站
<img id="zhantai_logo" src=/1/815492.jpg alt=北京仪电科技有限公司 onload="120<=this.width?this.width=120:this.90
北京仪电科技有限公司
主营产品: 密封池,铂片电极,铂网电极,玻碳电极,澄明度仪,电镜电极,溴化钾窗片
您现在的位置: &>>>&&&&磁性电极(玻碳电极、金电极、铂电极、 银电极、石墨电极)
北京仪电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海淀清河文苑1号
磁性电极(玻碳电极、金电极、铂电极、 银电极、石墨电极)
产品型号:
产品价格:
厂商性质:
所 在 地:
更新时间:
浏览次数:
【简单介绍】内置直径6mm高强磁铁,电极头直径2mm、3mm、4mm、5mm、6,mm 电极外套:PTFE封装外径10mm。绝不渗液
【详细说明】
产品名称: 磁性电极(包括:玻碳电极、金电极、铂电极、银电极、石墨电极、热解石墨电极、同性碳石墨电极、碳糊电极、钯电极、铜电极、锌电极、铝电极、铁电极、镍电极、钛电极、钨电极、钼电极、钽电极、不锈钢电极、碳钢电极等)英文名称: Magnetic electrode &型号规格: 2mm、3mm、4mm、5mm、6mm&电极头长度为5mm。产品简介: 内置直径6mm高强磁铁,电极头直径2mm、3mm、4mm、5mm、6,mm&电极外套:PTFE封装外径10mm。绝不渗液
该公司的其它相关产品
*留言内容:
您的采购意向或是对我们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已经是会员?点击这里
直接获取联系方式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吡啶-4-甲醛缩甲硫氨酸席夫碱铜(Ⅱ)配合物修饰玻碳电极对谷胱甘肽的电催化作用的研究
作者单位: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广西桂林541004
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广西桂林541004
母体文献:
第十一届全国生物无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会议名称:
第十一届全国生物无机化学学术会议
会议时间:
会议地点:
主办单位:
中国化学会
在线出版日期: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硫酸铜参比电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