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没有中国自主研制的战斗机大型医疗设备

国产医疗设备突围之路-瞭望东方周刊
瞭望东方周刊 │
  “一台国外定价75万美元的设备在中国的同期售价竟会高达1200万元人民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对本刊记者表示。
  数十年来,中国的高端医疗设备市场一直是外资品牌的天下,被其牢牢掌握定价权。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的分析数据显示,中国高端医疗设备行业超过70%的市场份额都被通用电器(GE)、飞利浦(Philips)、西门子(Siemens)这三家被称为“GPS”的跨国企业所垄断。
  产品本身之外,外资品牌对设备售后服务的垄断也迫使中国医院每年向其支付高额的维保费用。
  高成本直接带来高价格,这成为中国百姓看病昂贵的重要原因。
  更加值得警惕的是,随着医疗信息化逐步进入大数据时代,人们的日常体检、影像诊断数据等也存在着流出国门的风险。
  于是,为加快发展高端医疗设备国产化过程,一系列鼓励政策密集出台,一大批追求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的中国企业也在不断发力。它们在中国本土大展拳脚的同时,还将目光投向了竞争更加激烈的国际擂台。
  2015年5月,东软集团旗下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软医疗”)在辽宁沈阳发布了中国首台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128层CT——NeuViz 128多层螺旋CT。
  东软医疗CEO武少杰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在产品发布至今这3个月的时间里,NeuViz128多层螺旋CT已经获得中国、美国和欧盟的上市认证,并已出口到欧洲、南亚、北非等多个国际市场。
  而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联影”)研发的世界首台超清高速96环光导PET-CT——联影uMI 510更是在经过长达16个月、覆盖百余项检测项目的认证过程后,于日正式拿到了日本医疗器械上市许可证。
  上海联影董事长兼CEO薛敏公开表示:“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中国尖端技术在世界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从无到有的中国制造
  回首国产CT这条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自主研发之路,中国创新者们已经走了27年。而最初激发他们挑战CT技术的原动力,竟是3台高价买入、却险些瘫痪的国外二手CT。
  1987年,包括沈阳市中心医院在内的三家医院进口了3台售价超过60万美元的二手CT,但买来之后却无法调试运营。
  “花费大量外汇引进的3台CT全部瘫痪,这则消息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甚至被媒体和公众称为‘CT事件’。”东软集团副总裁、东软医疗总裁江根苗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在提供售后服务的公司人去楼空之后,调试工作被迫中止。为了让这些机器重新运转,沈阳市卫生局决定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征集能人修复设备。
  1988年12月,来自当时的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的老师郑全禄和李甲递接下标书,于次年2月成功修复了沈阳市中心医院的二手CT,并奔赴重庆和天津帮助另外两台瘫痪CT恢复了运转。
  为免以后受制于人,两位老师大胆提出“制造中国人自己的CT”这一构想。
  在东北大学副校长杨佩祯的支持下,1989年6月,东北大学国产CT整机开发项目确立;1993年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台CT样机问世;1994年首台国产CT通过国家检测;1995年东软集团董事长、东北大学副校长刘积仁接下改进并将样机批量生产的重任;1997年8月,东软CT获得国家生产许可证书,国产CT自此进入产业化发展轨道,中国也因此成为继美日德后第四个能够生产全身CT的国家。
  “这个过程讲起来很快,当年真是‘压力山大’。”时任东软CT项目总工程师的江根苗向本刊记者回忆说,阵列处理机(AP)是当时全身CT的核心系统,而这一关键技术却被国外严密封锁。
  在经过了不断的尝试与创新之后,东软最终用PC(个人电脑)代替AP。除了实现重大技术攻关,这一技术还开创了国际CT技术的新变革,甚至引来不少国际老牌CT生产企业的效仿。
  “东软CT是1998年正式进入市场的,当时市场上的竞争机型售价400余万元,而我们凭借绝对的性价比优势在这一年内就卖出50多台。”江根苗告诉本刊记者,在东软CT问世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进口设备的中国售价下降超过100万元,幅度接近30%。
  1999年,东软CT登录国际展会;2000年,东软CT出口海外,实现中国大型医疗设备出口零的突破;2003年,东软螺旋CT出口美国,开创了中国大型高科技医疗设备出口美国的新纪元。
  站在“负起点”出发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前秘书长白知鹏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高端医疗设备产业之所以会形成如今的局面,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中国行业发展时间短的影响。
  “欧美国家早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在CT、MR等装备的技术研发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而中国是在改革开放后才开始引进这些先进机器的。”白知鹏说。
  然而在薛敏看来,除客观原因之外,国产医疗设备在高端产品领域长期失语,根本原因还是自身产品质量不过关、核心技术缺失、经营理念有问题。
  “整体而言,国内医疗设备行业的发展还存在较为严重的滞后,大多数企业的规模很小,且各自分散。加之在技术、质量、设计等方面全方位落后,导致很多中国企业长期陷于‘有产品、没品牌’的尴尬局面。”薛敏指出,要想彻底打破外资品牌的技术封锁与市场垄断,大家必须转变观念,持续创新。
  “不少国内医疗设备企业都抱着‘只求分一杯羹’的短期利益导向,并未打算在外资品牌一统天下的中国市场真正求胜,这在无形当中就放弃了对最初自主创新的坚持。”薛敏告诉本刊记者,几乎每个国际医疗巨头企业都是经过数十年的积累,逐步通过收购、兼并小型企业才形成现有完备生产线的,而中国企业没能全面杀出重围的根本原因还是自身实力不强。
  在薛敏看来,中国在高端医疗设备行业不是从零开始,而是从“负起点”开始。
  “一说到国产医疗设备,很多人都会产生各种负面联想。比如,质量不好、不稳定、外观不佳、使用起来不方便,等等。因此我们在开拓市场时,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薛敏说,当联影PET-CT第一次进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时,一些医院领导也曾对这第一台国产PET-CT的图像质量、设备性能心存疑虑,直至经过多次试行验证,确认图像优异后,才正式投入临床应用。
  多位行业专家都曾对本刊记者表示,国产品牌实现突围的重要一步就是进入大型三甲医院。这就要求国产设备不但要在性能上优于进口设备,还必须做到价格低廉。“只有当你的性能和成本都较进口设备具有明显优势,且能稳定保持这一水准时,大家才会愿意尝试。”白知朋说。
  以上海联影为例,其设备价格和国际同类型、同档次、同技术水准、同质量标准的国外产品相比,大概要便宜30%左右,而且后期维修服务费用只是国外公司的一半。
  “人无我有”才能赢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其实我们也能理解各家医院在引进设备时的各种顾虑与担忧。”薛敏表示。
  在他看来,尽管国家现在对国产医疗设备有很多扶持和鼓励政策,但若想真正发展,绝不能只依赖政策。“高端医疗设备行业作为知识、创新密集型行业,要想坚持自主研发全线产品就需要有高端的人才队伍,投入巨额资金,克服极高的管理与技术难关,不断创新。”
  薛敏告诉记者,为中国高端医疗设备行业赢得首个工业设计“奥斯卡”——iF工业设计大奖的联影DR(即数字化直接成像系统)也曾有一个因创新不足而“被扼杀在襁褓中的前身”。
  4年前,刚组建的上海联影X射线事业部曾尝试过一条“短平快”路线:在购买了机电系统、整套外观和内部结构设计后,研发人员以此为基础修改并优化出系统集成。
瞭望东方周刊 总第 681 期
Copyright (C) 2008 -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号北京市自主研发的国产口腔影像设备首次进入国内高端医疗机构
当前位置:
&&&&&&&&&&&&
北京市自主研发的国产口腔影像设备首次进入国内高端医疗机构
日期:日&&&&&
北京市科委
&&& 近日,由北京市科委支持的北京朗视仪器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国产口腔锥束CT系统正式进入国内高端医疗机构,即将在国内公认的最高水准的口腔医院—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开展临床应用,成功打破国产优质医疗器械产品很难进入国内高端市场的局面。  口腔锥束CT系统(Oral ConeBeam CT,简称CBCT),是本世纪初从欧美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专用于口腔的新型、高端X射线影像设备。它能在十几秒时间内完成患者口腔扫描,进而生成高精度的三维影像,彻底解决了口内牙片机、牙科全景机等传统口腔X射线设备影像重叠、畸变的问题,广泛应用于牙齿种植、阻生牙拔除、疑难牙体牙周疾病诊断、颞下颌关节检查、气道检查等各类临床应用,极大地提升了口腔疾病诊疗水平。  北京朗视仪器有限公司依托清华大学和威视股份研发产品化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口腔锥束CT系统(HiRes3D),其关键技术指标及临床应用功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国产医疗设备不受待见原因有“四”
产品目录Product Catalog
-----产品快速导航------
--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
--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
--台式快速蒸汽灭菌器
--不锈钢电热蒸馏水器
--卧式圆形压力蒸汽灭菌器
--紫外线杀菌灯车
--智能鼓风干燥箱
--脉动真空灭菌器
--等离子体灭菌器
--专用耗材
新闻中心>>国产医疗设备不受待见原因有“四”您现在的位置:>>新闻中心
国产医疗设备不受待见原因有“四”
  “中外有别”   
  近年来,国内陆续涌现出一批创新能力较强的医疗器械企业,他们自主研制的血管造影、血液透析、数字超声等现代医疗设备不仅整体质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而且价格低廉,相关耗材和维护费用也远远低于进口产品。   
  国产高端医疗设备企业在技术上虽不断创新,但高端医疗设备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长期以来,西门子、飞利浦、美敦力、强生等大品牌外资医疗器械产品占据中国三甲医院市场,中高端医疗器械主要依靠进口,CT机、超声波仪器、磁共振设备等大部分被外国品牌占据。这些企业的医疗设备售价不菲,平均为国产设备的二三倍,甚至更高。   
  江苏省徐州市一家二甲医院的血液净化科室中,科室内30台血液透析机全部来自日本进口,每台价格在13万元左右。而与进口设备相比,价格在8万元左右的国产设备则受到了冷落。   
  该医院血液净化科室常护士长此前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设备虽然价格稍贵,但和国产设备相比,它们功能更加齐全,配液、测量、报警等功能全部实现自动化。不但方便医务人员使用,也能保障病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对待质优价廉的国产医疗设备,一些医院特别是大型三甲医院则“中外有别”:一些医疗机构在招标文件中特别注明“只采购进口设备”,有的甚至按某进口设备的技术参数量身定制招标文件;更有甚者,一听说“国产”两个字就大摇其头,连“免费试用”的机会都不给。   
  不受待见,原因有四   
  “国产医疗设备之所以不受待见,原因有四:一是产品线不丰富,一些品种只有一二款产品;二是国内缺乏医疗器械行业的专业人才;三是公司规模小,资金不雄厚导致研发能力不足;最重要的一点,是缺少对国有品牌的政策支持,很难进入国内三甲医院。”上海联影董事长俞晔向记者透露。   
  业内人士指出,如果先进的国产医疗设备进不了大医院、缺少用武之地,将带来一些弊端。一方面,医疗设备研发周期长、投资大、风险高,如果国内企业辛辛苦苦研制出来的先进产品卖不出去,不但会严重挫伤他们的创新积极性,还会使企业因为无法及时回笼资金而举步维艰,影响持续创新;另一方面,如果国产设备始终受到大型医院冷落和排斥,将不利于国产医疗设备的技术进步和质量提升,进口产品的价格垄断也难以打破,既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支出,又让广大患者的医疗费用居高不下。
上一条:&&下一条:
【 】【 】【 浏览次数:501 】【 发布日期: 】
江阴滨江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江阴滨江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电话/传真:2;021-&联系人:朱正伟 手机:联系人:朱永福 手机:安徽办地址:合肥市包河区徽州大道1052号浙江办地址:杭州市西湖区古墩路吉鸿村张家洋口4号上海办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惠南布鲁斯小镇48号门厂址: 江苏省江阴市长寿云顾路38号关键词:,,,,,,,,,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国内医院如何引进大型医疗设备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国内医院如何引进大型医疗设备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国自主研制的蛟龙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