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届江夏区范湖中学毕业生霍芬教育有人认识吗

有武汉市江夏区范湖中学校友网吗
有武汉市江夏区范湖中学校友网吗
09-10-25 &匿名提问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地理知识错误举要小说《三国演义》在文学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但书中却存在着数不胜数的地理知识错误。该书虽经多次校勘,但此类错误却没有引起重视,更没有得到订正。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地理知识错误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一、行政区域治所错误:最典型的是“荆州”。小说《三国演义》中有七十多回涉及到荆州,。作者并不知道当时荆州的治所即荆州城在何处。东汉末年刘表任荆州刺史时,将州治由汉寿(在今湖南常德东北)迁到了襄阳(今湖北襄樊市襄城区的襄阳古城)。赤壁之战后,孙权控制了荆州的核心区域——以江陵为中心的南郡南部地区及江夏郡的南部。孙权以周瑜为南郡太守,治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的荆州古城地区)。孙权表刘备为荆州牧,治公安(今湖北公安县西北)最终复归孙权。后刘备从孙权手中借得南郡及江夏郡,移治于江陵,关羽大意失荆州于吴,吴荆州亦治于江陵。而作者所写的刘表时期的荆州城并不是襄阳,而是江陵:第34回写刘备应邀到荆州与刘表相会,蔡瑁欲害之,不成。刘备逃回新野,蔡瑁又欲在襄阳加害刘备。其中第10段写道:“次日,瑁禀表曰:‘近年丰熟,合聚众官于襄阳,以示抚劝之意。请主公一行。’”后文又写道:“蔡氏宗族,分领荆州之兵;命治中邓义、别驾刘先守荆州;蔡夫人与刘琮前赴襄阳驻扎,以防刘琦、刘备(见第40回第5段)。”“(曹操)又恐水路被玄德夺了江陵,便星夜提兵赴江陵来。荆州治中邓义,别驾刘先,已备知襄阳之事,料不能敌曹操,遂引荆州军民出郭投降(见第42回第11段)”。赤壁之战后,孙,刘之荆州治于江陵,如我们熟知的刘备借荆州,关羽大意失荆州等故事中的荆州城均指江陵。而作者在写到这些史实的时候,却把荆州城,南郡城江陵(南郡治江陵)当作两座城市来写。如第51回写赵云趁周瑜与曹仁激战于南郡城外之机夺了南郡城,该回最末一段写道:“瑜命且回军商议,使甘宁引数千军马,径邓荆州;凌统引数千军马,径取襄阳;然后却再取南郡末迟。”又如第49回第11段中写道:“云曰:‘乌林有两条路,一条通南郡,一条取荆州。’”再如第56回讲周瑜欲用假道伐虢之计取刘备控制下的荆州,最末一段说:“战舰密密排在江上,依次而进,看看在公安,并无一只军船,又无一人远接。周瑜催船速行,离荆州十余里,只见江面上静荡荡的。”公安县在江陵古城东南约35公里,按作者所述,刘备之荆州在公安附近,且处公安上游,则应指江陵无疑。而也是在这一段与周瑜取荆州不成,在城下勒马便回,这时有人来报:“关某从江陵杀来”,这就表明作者笔下的刘备之荆州城并不是江陵。还有第75回倒数第2段写道:“权谓吕蒙曰:‘今荆州已得,但公安傅士仁、南郡糜芳,此二处如何收复?’”按史书记载,本回所讲吕蒙用白衣渡江之计所袭取的荆州城正是糜芳所守的荆州及其所辖南郡的治所——江陵。类似地书还将兖州城(兖州时治鄄城)与鄄城,徐州城(徐州时治下邳)与下邳分别当做两座城市来写。二、“赤壁”杂揉诸说关于赤壁在何处,千余年来学术界有蒲圻(今湖北省赤壁市)、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汉川(湖北省汉川市)、汉阳(指汉阳县,即今武汉市蔡甸区)、武昌(指武昌县,即今武汉市江夏区)等五种说法。历史小说当然不同于历史学专著,它对这个至今尚无定论的问题,取哪一种说法都无可厚非。关键是不能杂糅几种说法,弄得几不象。小说《三国演义》恰恰犯了这方面的错误。第45回写赤壁之战前,周瑜率军“依西山结营(见第1段)”,刘备带兵“至樊口屯扎(见第4段)。”其中樊口、西山(又称樊山)均在今湖北鄂州西郊,北与黄州赤壁隔江相望,这就证明作者采用的是“黄州赤壁说”。但在第48回第3段中写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在水寨内与诸将饮宴,其中有一句是:“操见南屏山色如画,东视柴桑之境,西观夏口之江,南望樊山,北觑乌林,”南屏山在蒲圻赤壁的南面,乌林则位于湖北洪湖市境内,南与蒲圻赤壁隔江相望。既然曹操在位于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夏口(在今湖北武汉市市区)之间,南望樊山(即西山)的黄州赤壁,那他又如何能看到直线距离约150公里以外的蒲圻赤壁附近才有的南屏山和乌林呢?还有第49回第8段写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兵力部署,第50回写曹操赤壁兵败后的西撤到南郡江陵的路线时又将彝陵(在今湖北省宜昌市东南)、宜都(在今湖北省宜都市)当作黄州赤壁附近的地点来写。殊不知,彝陵、宜都到五个赤壁中最西的蒲圻赤壁的直线距离就有240公里和220公里,二者到最东的黄州赤壁的直线距离更是达到了350公里和330公里,二者与“赤壁”可谓风马牛不相及也。并且作者所写的曹操从赤壁西撤南郡的路线更是“乱”得一塌糊涂。他说曹操赤壁战败后,“只得望彝陵而走”,经过“乌林之西,宜都之北”,再走南彝陵大路,又过华容道,抵达南郡城。如前所述彝陵、宜都与“赤壁”不相干,而作者不但把它们生拉硬扯到了一起,而且还把彝陵、宜都从南郡城、华容(县治在今湖北潜江市西南)的西面“搬”到了东面。另外,曹操西撤途中并未经过彝陵、宜都的辖境。史书中记载的曹操撤军路线为:自赤壁经华容道抵南郡城,然后留曹仁镇守南郡,自己率部回北方。不仅如此,作者还把赤壁之战写成了三江口之战,作者认为曹操的营寨在三江口附近,第50回第2段有“此正是:三江水战,赤壁鏖兵”一语,第49回的标题就叫“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显然他把三江口与黄州赤壁混为一谈。看来作者并不知道黄州赤壁就在他所写的周瑜、刘备屯兵的西山、樊口的斜对岸,这里到位于黄冈、鄂州两市交界的三江口已有三十里之遥。三、地理方位错误,例如:1、第6回第6段讲“(董卓)劫了天子并后妃等,竟望长安去了。”接下来第9段讲董卓行至荥阳,其部将徐荣、吕布与曹操发生激战,董卓取胜后,“自往长安”。荥阳在洛阳以东,董卓挟天子及后妃由洛阳西去长安,应经过新安、渑池,陕县等地,怎么可能走到洛阳东面的荥阳呢?史实是董卓当时并未与汉献帝一同去长安,而是留在了洛阳毕圭苑中。此后,董卓的军队与曹操,孙坚等反董势力先后在荥阳、梁县等地交战,董卓直至次年农历四月才到长安。并且本回第6段讲董卓焚烧洛阳宫室,“长东宫庭,尽为焦土”,长乐宫与未央宫齐名,均为西汉建在其首都长安的宫殿,而不在东汉的首都洛阳。故此句应改为“洛阳宫庭,尽为焦土”。2、第52回第4段讲刘备得荆州南郡后,欲南征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玄德大喜,遂问:‘四郡当先取何郡?’曰:‘湘江之西,零陵最近,可先取之;次取武陵。然后湘江之东取桂阳,长沙为后。’”事实上,由荆州城(南郡江陵)往南先为武陵郡(治今湖南常德市西),后为零陵郡(治今湖南永州市),长沙郡(治今湖南长沙市)、桂阳郡(治今湖南郴州市)一近一远,则在荆州城东南方向。并且零陵郡地跨湘江东西两岸,郡城也处在湘江之东,并非作者所谓“湘江之西。”故而可按逆时针方向的南征路线将此句改为:“荆州以南,武陵最近,可先取之,次取零陵;然后取桂阳,长沙为后。”3、第57回第9段写庞统到荆州城投靠刘备,刘备对他说:“荆楚稍定,苦无闲职,此去东北一百二十里,有一县名耒阳县”,耒阳时属桂阳郡,其地在今湖南衡阳市所辖的耒阳市,耒阳在荆州城(江陵)东南约九百里(指直线距离),而不是荆州城东北一百二十里,荆州城东北一百二十里则是在今湖北潜江、沙洋一带。4、第57回第1段,写周瑜取荆州不成,便率军与吴候之弟孙瑜一同去取西川,行至巴丘,人报上流有刘封、关平截住水路。此时又接孔明书信,周瑜被气死。巴丘即今湖南岳阳市,巴丘在荆州城江陵下游,周瑜由荆州城逆江而上去西川,怎么能走到荆州城下游的巴丘呢?史实是:刘备借得荆州之前,时任南郡太守的周瑜赴京(今江苏镇江)向孙权提出:他与奋威将军孙瑜一道去取益州(即作者所谓西川),夺汉中,然后留孙瑜镇守,并与凉州马超结盟,自己回师与孙权一同取襄阳,北图中原。此建议得到孙权的批准。周瑜于是返回江陵,欲将此计划付诸实施,不料途中染病,卒于巴丘。四、误解地名含义,例如:1、“浙江”。“孙策出马,谓王朗曰:‘吾兴仁义兵,来安浙江’”(见第15回倒数第5段)显然作者将“浙江”理解为浙江省,实际上“浙江”本为河流名,即今钱塘江的旧称。唐置浙江东、西道,“浙江”始用于政区名,明置浙江省,“浙江”才成为政区名称。浙江省之地在两汉及三国时分属吴郡和会稽郡。本回所讲孙策大战严白虎一事,《三国志.吴志.孙策传》中相应的记载有“遂引兵渡浙江,据会稽”一语,故此处当改为“来安会稽”。2、“陕西”。“张济统领大军,自陕西来到(见第13回第14段)。”这句话在《三国志.董卓传》中对应的记载是:“张济自陕和解之”,《后汉书.董卓传》也有“张济自陕来和解”的记载,这个“陕”字系指弘农郡陕县,即今河南省的陕县、三门峡市一带,而不是作者理解的陕西省。“陕”作为地名本来专指始设于秦的陕县及始设于北魏的陕州(二者治所均在今河南省陕县、三门峡市一带)。直至北宋置陕西路以后,元置陕西省,“陕”才逐渐成为今陕西省的简称。本回倒数第4段又出现“承、奉保驾(即董承、杨奉保汉献帝)走陕北”的叙述,这个“陕北”也不是指陕西北部延安、榆林地区,而是指陕县以北,当时董承、杨奉在此保汉献帝渡黄河进入河东郡(在今山西省境内)。3、“山东”。第12回写曹操打败吕布,夺得兖州,本回倒数第2段及第13回第6段分别写道:“山东一境,尽被曹操所得”,“却说曹操平了山东”。作者显然将兖州等同于后来的山东省,当时的兖州辖今山东省西南部和河南省东北部,州治在今山东鄄城。山东省的东北部当时设青州,且不是吕布的地盘。故而此两处的“山东”当改为“兖州”。还应指出的是山东最早并非行政区域的名称,而是地域名称。秦汉三国时期称崤山或华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通常是指崤山以东的黄河流域。春秋时的晋国、建都于平城时代的北魏、五代时的晋国,以地居太行山以西,故称太行山以东为山东。这与始设于元代的山东省的地域范围相去甚远。五、滥用后世地名写历史小说当用历史事件发生时的地名,而作者却采用了大量的三国以后才出现的地名,这正如写元朝时的作品,管“大都”叫“北京”一样叫人笑话,例如:1、“东川”、“西川”及简称“川”或称“两川”在书中出现的次数非常多,如第59、66、67回等等。书中以四川为西川,以汉中为东川。而当时管辖今川、滇、黔、渝三省市大部及甘、陕、鄂三省各一部的是益州刺史部。“东川”、“西川”是唐肃宗时设东川、西川节度使于后才出现的地名。北宋初年,将东川路并入西川路,又另置峡西路;后又合西川路、峡西路为川峡路。至宋真宗时,又将川峡路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合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元代设四川行省后,“川”才成为四川省的简称。此前,多以“蜀”作为今四川省中东部地区、重庆市及西南地区大部的简称。还应注意的是这个治于成都益州刺史部的辖区内还设有一个益州郡,在今云南境内。蜀汉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平定了益州郡雍叛乱,将益州郡改为建宁郡。故第87回写诸葛亮平定了益州郡雍叛乱事。第二段“建兴三年,益州飞报:蛮王孟获,大起蛮兵十万,犯境侵掠。建宁太守雍闿,乃汉朝什方侯雍齿之后,今结连孟获造反。牂牁郡太守朱褒、越嶲郡太守高定,二人献了城。止有永昌太守王伉不肯反。”其中“益州”、“建宁”都应该改为“益州郡”。2、“彝陵”,这个地名出现的次数也非常的多,如第49、50、51、82回等等。“彝陵”本作“夷陵”,战国末,秦将白起拔郢,烧夷陵,即有此名。西汉置夷陵县,此后直至清初的一千八百余年间,除三国东吴统治时期有五十八年(222-280年)改称西陵外,“夷陵”之名一直未变。清顺治五年(1648年)改夷陵州为彝陵州,因古代汉族中原王朝常以“夷”蔑称少数民族,满清入主中原后忌讳“夷”字,故作此更名。我们现在印行的《三国演义》是以清康熙年间著名文学评论家毛宗岗的评刻本为底本,其中的“夷陵”当然都被改作“彝陵”。因此,我建议现在应将书中的“彝陵”全部还原为“夷陵”。3、“许都”、“许昌”这两个地名出现的频率也非常高,作者也知道“许都”、“许昌”实际上是指同一座城市,即今河南许昌市,但在书中一会儿是“许都”,一会儿是“许昌”,这都不正确。历史上并无“许都”这个地名,许昌在公元221年以前叫许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将汉献帝迁都于许县。公元221年即曹丕篡汉后的第二年,取“魏基昌于许”之义,才将许县改为许昌县,故而书中第80回“曹丕废帝篡炎刘、汉王正位续大统”及以前各回中“许都”,“许昌”均应改为“许县”。4、“南徐”书中第53、54、55回均提到“南徐”,南徐即今江苏镇江,也就是作者在53回倒数第2段中所说的“南徐润州”(润州亦为后世地名),当时称“京”,孙权曾以此为首府,这个“京”为地名专名,而不是首都的通称,按后世习惯用双名的惯例可称为“京邑”。孙权迁治建业城(今南京)后京改称京口,东晋初失淮北地,置徐州于此,后收复淮北,又以彭城(今江苏徐州)为北徐州。南朝时改徐州为南徐州,改北徐州为徐州,始有“南徐”之名。5、“黄州”(如第49、55回),黄州始置于隋,其了东汉时属江夏郡,建安十三年曹操入荆州分,江夏郡立蕲春郡辖之。六、行政区划等级概念错误,例如:1、“次日,人报九郡四十二州官员俱已到齐。”(见第34回第12段)“孔明变色曰:‘汝主… …占据六郡八十一州。”(见第54回第1段)东汉的行政区划实行州一郡(王国)一县(侯国)三级制,作者却在书中以郡领州,大错特错。2、“沛国谯郡”(见第1回第21段、第75回第2段),应为沛国谯县,沛国为王国,相当于郡,谯为其辖县,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为曹操、华佗的故乡。3、“青州太守”(见第1回第16段)、“外郡刺史”(见第3回第14段)、“徐州太守”(见第10回第9段),州的长官称为刺史或者牧,尊称使君;郡的长官称为太守,尊称府君。因此第11回中称徐州牧陶谦一会儿为“陶使君”(第11段),一会儿又是“陶府君”(第16段)是不正确的。七、两地点间的距离严重失实,例如:1、“小沛离徐州只有四五十里,上马便到。”(见第14回倒数第3段)小沛即今江苏沛县,徐州当时治于下邳(今江苏睢宁县西北),由小沛到徐州不是四五十里而是二百四五十里,自然不能上马便到。2、“却说先主从巫峡建平起,直接彝陵界分,七十余里,连结四十余寨。”(第82回最后一段)。“却说先主自猇亭布列军马,直至川口,接连七百里,前后四十营寨。”(见第83回倒数第4段)。巫峡建平(郡)治今重庆市巫山县(不过书中讲亭之战时尚未设建平郡,应称宜都郡巫县),该地正当川口,而猇亭则在彝陵(今宜昌市东南)东南方约20公里处,因此上面二处所述的距离应相差不大,怎么会是一个七十余里,一个七百余里,实际上沿长江从重庆市巫山县到宜昌市亭区的距离为200公里。虽然说是瑕不掩瑜,但一部优秀的历史小说出现这么多的地理知识错误,的确是件非常令人遗憾的事。诚然,我们无需用历史学专著的标准要求历史小说,但正如历史小说所反映的主要人物和基本事件必须符合历史事实一样,保证它所传达的地理信息的基本准确也绝对算不上什么苛求,而是进行历史小说创作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要求。尤其是对《三国演义》这样的经典名著,它对大多数人的影响远胜过史书《三国志》及其它任何一部历史小说,因此,我们必须对其中的谬误加以全面订正,否则将会弄得谬种流传,混淆视听。
版者之所为也,非罗公之过耳!虚构者,艺术也!世人之所好也,表现一点自己的梦耳!!何必太认真呢!!
诸葛亮不是智慧的最高化身,曹操是军事家,不是奸雄。像张飞长板桥虚多真少------太多了。文学作品和史实很多不符合,《三国》亦不例外,像金庸等的小说一样,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您当前的位置:&>&正文
武汉市江夏区范湖中学
&&&&来源:网络&&
地区: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电话:027-学段:初中&校址: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金水二村万家墩网址:http://性质:公办邮编:430209学校简介  武汉市江夏区范湖中学创办于1952年,学校位于江夏区金口街金水二村、美丽的金水河畔,学校先后经历过小学、高中、初中。2009年布局调整,与原范湖小学合并,现在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范湖中学现有教学班10个,在校学生250余人,学校现有教职工33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5人,中级职称教师20人,初级职称教师3人,工人3人。办学特色
  武汉市江夏区范湖中学创办于1952年,学校位于江夏区金口街金水二村、美丽的金水河畔,学校先后经历过小学、高中、初中。2009年布局调整,与原范湖小学合并,现在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范湖中学现有教学班10个,在校学生250余人,学校现有教职工33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5人,中级职称教师20人,初级职称教师3人,工人3人。--博才网
微信关注博才网微信号:hbrc-com
微信查看最新信息微信扫一扫或用微信搜索微信号:hbrc-com
安卓手机客户端更省流量手机扫描下载或者直接
猜您还喜欢的文章
热点文章排行榜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您还有150字可以输入
更多资讯请点击&&&&&&
热门关键字:,,,,,
【打印文章】
帮你治愈恐高症 美女纽约摩天大厦屋顶照
贝嫂维多利亚裸腿大劈叉 柔韧性惊人
组图:女星叶一云夏日写真 旗袍装性感大方
盘点那些被时间遗忘的无人之域
组图:太甜美!刘诗诗露肩秀腿尽显热带风情
画面太美不忍直视:外国摄影师眼中的高大上中国海军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江夏区_百度百科
本词条已参考进行整理;如果您有建议或想参与整理,欢迎您与一起交流。
江夏区,隶属于湖北省武汉市,东与鄂州、毗邻,南与咸宁交界,西与武汉经济开发区隔江相望,北与接壤。江夏区原属武昌县,是武汉市的南大门,素有“楚天首县”之美誉。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区,现为武汉市新型城区。截至2008年,总面积2018平方公里,人口63.03万人。 2011年,江夏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9.1%。江夏区2008年-2011年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县域经济第一名,综合经济指标已整体进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1-2]
江夏区历史沿革
公元前350年周显王十九年楚置沙羡于涂口(今金口)。
秦始皇元年(公元前246年),分天下为36郡,沙羡属南郡。
六年(公元前201年),始置沙羡县,为武昌县建县之始,治涂口(今金口)隶江夏郡。
建武元年(公元25年),因建立水军需要,在武昌白沙洲建立船坞,造船业兴起。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在武昌蛮王山,建立江夏蛮王的陵墓。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南征,孙刘联军拒曹兵于赤壁(今金口街赤矶山),火攻曹营,曹由乌林(今洪湖乌林镇)遁南郡。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献帝分江夏为两郡,南郡六县,治夏口(今武昌)属吴,以程普为太守。
江夏区城区图
三国魏晋南北时期(公元220~589年)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大动荡、大分裂时期。最盛名赤壁之战,战场就在金口赤矶山(存在争议),现有祭风台、诸葛城、士兵墓等遗址,出土了青铜剑等兵器。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孙权自公安迁鄂称吴王,将南江夏郡改名为武昌郡。
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2月,晋灭吴,以武昌郡隶江州。
南朝宋朝时期,永初三年(公元422年),以汝南置江夏郡隶郢洲。大通元年(公元527年),印度佛教禅师菩提达摩,由金陵溯江至涂口登槐山,后人建达摩亭(今留云亭)塑像立碑以祀之。
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改汝南县为江夏县,移江夏县治于鄂州城(武昌)。涂口属之。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鄂州为江夏郡治,隶山南道(全国十道)。江夏郡和江夏县同一治地。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尉迟恭督修武昌城,在金口青埠湾设砖窑群碑。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封李道宗为江夏王。至德元年(公元756年),恢复鄂州名,隶江南西道。乾符六年(公元879年),黄巢攻江夏城,破外廓。唐代江夏纸坊以造纸作坊著名而称纸坊,沿用至今,当时的造纸规模较大,很有名气。自唐代兴盛的灵泉古市,其交通要道就在纸坊。唐时灵泉古市在灵泉山,由于这里古代有四通八达的水路交通,东南北三面濒梁子湖,通樊口、鲇鱼口、金口,两头都可通长江。后梁龙德三年(公元923年),江夏县隶属鄂州武昌郡。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改鄂州为武昌郡。
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改武昌郡伟为清郡,江夏县仍属鄂州。南宋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元将伯颜攻鄂州城,宋守将张晏然开门迎降。到了宋代,冶铁业、铸铜业、纺织业等比较发达,江夏龙泉山发掘古铜鼎重36斤,珠光霞彩、灿烂夺目。在宋朝,金口已成江南名镇,有”黄金口岸”之称。
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改鄂州路为武昌路。县城为武昌路及湖广行省行政中心。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陈友谅杀徐寿辉,建国武昌,号”大汉”。
明元年(公元1368年),江夏县属湖北武昌府。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封六子朱桢为楚昭王。楚昭王看中了龙泉山这块风水宝地,定”灵泉山”为仙壤,辟为”寝山”。自朱桢起,明代274年间,在这里相继建起了昭、庄、宪、康、靖、端、愍、恭、贺八代九王茔园。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修筑金口槐山石驳岸。万历三十九年至四十六年(公元年),大司马先后修筑张公渡堤、金口龙床矶至白沙洲六十里长堤、四邑公堤。
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李自成过武昌,改江夏县为瑞符县。六月,清军占领武昌,沿明制。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段灿(金口人)出资修葺槐山达摩亭,更名”留云亭”。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一月十二日,太平军东王杨秀清、督翼王石达开占领武昌城。
中华民国(公元1912年),为纪念辛亥革命改江夏县为县,寓”因武而昌”之意。初隶江汉道,1930年后隶湖北省第一专署。
日武昌县人民政府在武昌区成立,隶属于大冶专署。1952年5月大冶专署撤销,改属孝感专署。1959年11月划归武汉市郊县。1960年县治移于纸坊镇。1961年4月,复归孝感专署。1965年8月,改属咸宁专署。1975年11月划归武汉市至今。1995年3月,撤销武昌县,设立武汉市江夏区。[3]
江夏区行政区划
2013年江夏区域划分,共辖12个街道、5镇、1农场。其分别为:、、金口、、乌龙泉、五里界、安山、山坡、湖泗、、12个街道办事处及金水农场澥镇、湖泗镇、法泗镇、安山镇、舒安乡、山坡乡、金水农场。
区划简介面积纸坊街道办事处180.38平方千米流芳街道办事处194.22平方千米金口街道办事处230.68平方千米郑店街道办事处141.21平方千米乌龙泉街道办事处179.82平方千米五里界街道办事处221.3平方千米豹澥街道办事处88.63平方千米山坡街道 办事处323.9平方千米安山街道办事处127.06平方千米湖泗街道办事处81.85平方千米舒安街道 办事处151.28平方千米金水农场7平方千米法泗街道办事处87.25平方千米
江夏区地理位置
江夏区位置境域
江夏区坐落于中游南岸,地处东经114?01’~ 114?35’、北纬29?58’~ 30?32’。江夏区正北与武汉市毗连,东北与接壤,东南与相邻,正南与交界,西南与相靠,西北与和汉南区隔长江相望。区境南北长83.2公里,东西宽54.17公里。[4]
江夏区地形地貌
江夏区位于向鄂南丘陵过渡地段,中部高,西靠长江,东向湖区缓斜,以第四系红色粘土组成的网状平原为主,其两侧为平坦的冲积平原,东侧为底地。三种地貌形体基本平。丘陵地形主要分布在区境北部,呈东西向带状,横刻在网状平原和冲积平原之中。江夏区东部和西部为滨湖平原,地面高程约20~40米,中部和北部有成片海拔150米左右的岗丘。境内有大小山体118座,其中海拔在100米以上的有52座,八分山海拔272.3米,是区境内最高点。
地貌按成因类型可分为三大类。堆积地形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冲积平原,主要分布于区境的沿江沿湖地区。剥蚀堆积地形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冈状平原,主要分布于区境中部,即长江三级阶地,高程为30~40米,高差为15~25米,坡度6~7米,构造剥蚀地形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丘陵,分布于纸坊、金口、乌龙泉、凤凰山、黄龙山等地,质地由古生界页岩、石英砂岩、硅质岩、灰岩等组成,高程为100~272米,呈东西向长条状分布。[5]
江夏区气候
江夏区属中亚热带过渡的湿润季风气候,其年平均气温介于15.9~17.9℃之间,历年平均值为16.8℃,年总降水量为889.2~1 862.6毫米,历年平均降水量为1 347.7毫米,日照时数为1 450~2 050小时之间,温暖湿润、四季鲜明、热量丰富、降水充沛、光照充足,雨热同季。[6]
江夏区自然资源
江夏区水资源
江夏区境内有大小湖泊136处,主要湖泊有大沟湖、、、豹澥、、后石湖、斧头湖、、团墩湖、汤逊湖、等,水面约占总面积39%。区内主要河流有长江、金水河流经西部。
江夏区生物资源
江夏区内林地到20世纪80年代均被次生林、灌木、草本群落所取代。到2004年,在丘陵冈地和村落附近,尚保存少量残林或围林。 常绿阔叶乔木树种有苦槠、石栎、青冈栎、樟树和冬青等,落叶阔叶乔木有枫杨、小叶栎、黄檀、朴树、三角枫、合欢、黄连木、枫香、栓皮栎、山槐、粗糠树、厚壳桂、银杏、牛鼻栓等。还有映山红、算盘果、白檀、牡荆、长叶冻绿、鸟钦树、闹羊花和野桐等次生灌木丛,两者合计250多种。 经济林有桃、梨、李、山楂、柑橘、葡萄、板栗、枇杷、柿、枣、、油茶、、油橄榄、竹、茶叶、银杏、苎麻、藠头、生姜、黄花、烟草等。水生植物有、、茭白、、荸荠、蒲草及芦苇。江夏区 境内药用植物有332种,有虎杖、寻骨风、黑旱莲、菟丝子、马鞍草、附子、大莉、苍耳子、金樱子、苍术、女贞、扁竹、沙参等,比较名贵的有玄湖、、、、等。江滩、湖滩、堤防有耐水的池杉、水杉、枫杨、和柳树,地下水位较高的平湖地区植有意杨、水杉、和枫香。土层深厚、土壤湿润而排水条件良好的植有杉木、檫木、香椿等,较干燥的薄地和冈岭上部植有法桐、刺槐、侧柏等。属草丛类旱中生草场24个,计3800公顷。  区境动物有豹、、麂子、豺狼、、水獭、豹猫、松鼠、兔子、野猪、野鸽、斑鸠、布谷、八哥、鹭鸶、黄鹂(又名黄莺)、、、、、画眉、、鹦鹉等。区境鱼类有9目、21科、58属、68种。经济鱼类有鲢、鳙、青鱼、草鱼、鳊鱼、鲂、鲤、鲫、白鳡、鲶、、黄鳝等20余种。珍贵鱼类有团头鲂(武昌鱼),鳜、鲴、鳗鲡(白鳝)等。[7]
江夏区人口民族
截止到2008年末,江夏区总人口为63.03万,其中,乡村人口40.26万,城镇人口22.77万,总户数202800户。全区民族构成的绝大部分为汉族,新中国成立初,区境少数民族仅有回族、苗族、侗族、壮族等4个少数民族。到1985年,全县少数民族增至16个。到2008年,全区有回族、苗族、侗族、壮族、土家族、满族、布衣族、水族、彝族、蒙古族、白族、京族、朝鲜族、维吾尔族、藏族、黎族、瑶族、僳僳族、佤族、、、土族、羌族、毛南族、仡佬族25个少数民族,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8]
江夏区经济
江夏区综合
年,江夏区连续3年跻身全省县域经济先进县(区)行列,并在年连续5年获得湖北省县区级综合经济水平第一名。江夏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实施”1+8”城市圈战略,建设成为具有滨湖生态特色的武汉南部新区,形成”中国光谷”高新技术辐射基地,先进制造业转移基地,现代都市农业基地,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基地,力争到2011年,财政收入达到20亿元以上。
2008年完成江夏区生产总值162.2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49亿元,比上年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77.63亿元,比上年增长30.6%;第三产业增加值53.08亿元,比上年增长13.1%。三次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3.34∶40.70∶35.96,调整为19.41∶47.86∶32.73。全区年末全区从业人数28.68万人。[9]
江夏区第一产业
2008年,江夏区完成农业增加值31.49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全区实现农林牧副渔总产值53.99亿元,增长6.1%,其中,实现种植业产值27.73亿元,实现畜牧业产值17.14亿元,实现林业产值0.25亿元,实现渔业产值8.77亿元,实现农业服务业产值0.1亿元。全区全年粮食总产量25.9万吨,比上年减少18.3%;棉花总产量757吨,比上年增长79.8%;油料总产量4.77万吨,比上年增长10%;蔬菜总产量120.33万吨,比上年减少1.2%;生猪出栏80.07万头,比上年增长29.9%;家禽出笼1269.29万只,比上年增长7.8%;肉类总量89271吨,比上年增长4.8%;禽蛋产量10046吨,比上年减少53.8%;水产品产量82646万吨,比上年减少8.4%;水果总产量17.66万吨,比上年增长16.7%。全区年末全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18万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32.74万千瓦。[9]
江夏区现有籽莲种植面积10万亩,是我国子莲种植面积最大的区县之一,主要分布在法泗镇、乌龙泉街、金口街、安山镇、湖泗镇、郑店街等街镇乡滨湖地区。[10]
江夏区第二产业
2008年,江夏区完成工业增加值69.59亿元,比上年增长31.8%。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9家,共完成产值202.15亿元,其中,大型工业企业1家、中型企业15家、小型企业143家。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71.96亿元,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5.94亿元,工业企业全员人均劳动生产率为16.24万元。江夏区有建筑企业76个,从业人员2.67万人,全年完成总产值33.77亿元,比上年增长40.4%。全年建筑施工面积330.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4.5%;竣工面积192.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4.2%。2008年,江夏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57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04.47万平方米,房屋竣工率为12.9%。[9]
江夏区第三产业
2008年,江夏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16亿元,比上年的39.97亿元增长20.5%。其中,批发零售业完成零售额38.43亿元,比上年的31.60亿元增长21.6%;住宿餐饮业完成零售额5.19亿元,比上年的4.58亿元增长13.3%。在批发零售业完成的零售额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0.47亿元,比上年的0.97亿元下降51.2%;限额以下批发零售业(抽样数)36.12亿元,比上年的28.39亿元增长27.2%。全区重点市场完成1.83亿元,比上年的2.24亿元减少18.4%。在住宿餐饮业完成的零售额中,星级(限额)以上餐饮业为0.26亿元,比上年的0.06亿元增长325.2%;限额以下餐饮业(抽样数)4.93亿元,比上年的4.52亿元增长9.1%。全年外贸进口总额(海关口径)3266.1万美元,比上年的2371.4万美元增长37.7%。[9]
江夏区社会事业
江夏区交通
江夏区交通便利,京广铁路、107国道纵贯南北,京珠、在此交汇,七月底交付使用,各等级公路网络遍布全区。
2012年,江夏区公路里程累计达3069千米,其中高速公路116千米,一级公路163千米,二级公路304千米,三级公路112千米,四级公路2374千米。区内航道3条92.5千米。江夏区营运车辆拥有量达9442辆,比上年增长17.0%,其中,规模性货运企业23家,营运货车9120辆。全年完成货运量1.0亿吨,货运周转量35.6亿吨每千米,增长13.5%。客运企业4家,客运车辆322辆,6407客座,开通线路16条。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1.2亿人次,客运周转量3.3亿人每千米,增长11.0%。[11]
江夏区文化建设
2012年,江夏区有10个文体社团组织,文体团队130个,业余文艺骨干5200余人。全年组织开展了十多次大型区级文体活动,全区各地组织文体活动达500余场。江夏区五里界锦绣村文化共享工程基层点被文化部评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示范点”;民俗舞蹈《龙凤呈祥》入选“第三届中国秧歌节”开幕式文艺晚会;江夏画派中国画研究院被列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舒安藠头制作工艺》、《五里界界豆制作工艺》被市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郑立国作品《长江万里图》、《黄河万里图》被湖北省博物馆、武汉市博物馆收藏。全区拥有文体产业及文体经营单位401家,从业人数3960人,资产8.6亿,年总收入约6.3亿元。[12]
江夏赤壁说,记载于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一书。此书是从长江上游往下游记载的。当记到江夏赤矶山附近江段时,书中云:“江水左经百人山南,右经赤壁山北,昔周瑜与黄盖诈魏武大军所起也。江水东经大军山南。”这段记载,断定了诈魏武火烧赤壁的地理位置。
江夏区体育
2008年,全区全年举办群众性体育比赛72次,参加体育比赛运动员3280人,获市以上体育比赛奖牌37枚,体育普及率为68%。[13]
2012年,江夏区体育馆拥有座位2449个,拥有全面健身体育场地总面积达60.8平方米,路径场地面积14.3万平方米,人平1.2平方米。全区成立有老年协会、棋类协会、信鸽协会、登山协会、钓鱼协会。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590人,国家一级运动员1人。全区拥有体彩71家,彩票年收入4417万元。[12]
江夏区卫生
2012年,江夏区医疗机构共有361家,其中,局属医疗卫生机构28家(医直医疗卫生机构9家、乡镇街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13家、分院6家)。全区在职职工2182人,在职职工中卫生技术人员1761人,按学历分类研究生19人、本科554人、专科742人、中专及高中371人、高中以下75人;按职称分类高级技术职称136人(正高职称14人、副高职称122人),中级技术职称786人,初级技术职称835人(师级职称537人)。全区其他医疗机构333家(村卫生室258家、个体医62家、厂矿医务室5家、学校医务室8家),共有医务人员615人,其中:村医492人、个体医98人、厂矿医17人、校医8人。全区医疗机构编制床位数1357张,实有床位数1473张,每千人口拥有的床位数是2.3张。全年传染病发病率为230.14人/10万,免疫接种率为99%,食品卫生监督覆盖率为100%。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8%。[13]
江夏区教育
江夏区有20余所高等院校(、、、等)云集,每年为社会提供万余名多领域专业人才。
2012年,江夏区拥有全日制学校168所,其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所,普通中学27所,其中含高级中学5所
(省级重点高中1所,市级重点高中1所),初级中学22所,小学5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学前教育86所。全区学校教学班1563个,在校学生总数6.5万人。其中中职生3197人,高中生8416人,初中生1.2万人,小学生2.7万人,特教72人,学前儿童1.5万人。全年招生数为1.9万人,毕业生数为2.1万人。全区教职工总数6876人。
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
其中职校专任教师226人,高级中学专任教师705人,初级中学专任教师1669人,小学专任教师2078人,特殊教育专任教师21人,学前教育专任教师670人。全区义务教育阶段6周岁—14周岁儿童入学率为100%。全区6周岁—14周岁三类残疾(盲、聋、弱智)少年儿童入学率为100%。小学年度辍学率为0,初中年度辍学率为0.4%。全区14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为100%。全区16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100%。全区中招改革在突破中取得圆满成功,高中阶段招生普职比率合理,升学比率达96.0%,超额完成预期目标。全区中考报名4124人,参考率达100%;中考一次性合格率达99.4%;普高上线率为52.8%;重点普高上线率为39.0%;初中升学人数3960人,总升学率为96.6%。高全区考报名4217人,上省线人数3813人;升学率为90.4%。全区圆满完成全年2.8万人的各类招生考试人数,实现安全、公平、和谐、满意招考的工作目标。全区教育系统全年共获市级荣誉117个,其中获市委市政府、省厅级集体荣誉15个,区委区政府、市局级集体荣誉102个。全区师生个人获市级及以上荣誉2075个,国家级59个,省级745个。[14]
江夏区旅游景点
中山舰旅游区
中山舰旅游区位于素有”小汉口”之称的金口古镇,规划面积3.3平方公里,主要包括中山舰核心景区、杜家海旅游区、民俗风貌区、军事游乐区、旅游产业区五大板块,其中核心区于日正式开工,其主体工程—中山舰博物馆已全面竣工,见证百年沧桑的中山舰于日迁至博物馆内并现已对外开放。中山舰是全国最大的可移动文物。中山舰旅游区是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白云洞位于江夏区纸坊街八分山南,是前后贯穿的天然大溶洞,俗称石洞。全长约300米,分前洞、中洞、天井(天窍、天窦)和后洞四部分。洞口朝南,呈圆形。洞口右上壁刻有“白云洞”三字,为明代兵部尚书、江夏(今武昌)人熊廷弼所书。洞口两旁原有一对武士石雕,是朱元璋驻兵于此攻打武昌后所建。[15]
龙泉山三龟九寝十二景
龙泉山三龟九寝十二景位于江夏区龙泉山风景区,三龟指楚藩王前三代昭、庄、宪三寝墓碑下三个雕成赑屃的石座。九寝指昭、庄、宪、康、靖、端、愍、恭、贺等九代藩王王寝及妃寝。十二景指灵泉寺、蓼萼堂、远眺亭、晴雨井、白云阿亭、含山楼、听松阁、万卷书楼、春露亭、秋风亭、紫萼园、珍珠塔。其中,灵泉寺原址位于龙泉山玉屏峰东麓,建于唐天宝八年(公元749年),曾是华中地区著名寺院,鼎盛时期弟子多达五百余人,明末清初毁于战火。民国期间,已拟计划仍以灵泉寺之名重建,但未实现。1986年,龙泉山风景区将灵泉寺列入重点修复计划。2002年重建,占地面积6.7公顷,已建成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日,灵泉寺寺院正式落成并成功举办了全堂佛像开光法会。[15]
青龙山森林公园
青龙山森林公园位于江夏区纸坊街城南,因山势绵延起伏似青龙盘踞而得名,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山旁建有熊廷弼公园。园内有明兵部尚书雕像和新四军副军长雕像,建有原国务院总理亲笔题名的江夏革命烈士纪念馆。[15]
龙泉山风景区
龙泉山风景区位于武汉市东南郊,距市区12公里,总面积7.6平方公里。龙泉山自古即被视为”世外
江夏区风景
桃源,诗乡福地”,尤其是明代楚昭王及其后裔的”九王陵”,颇负盛名,素有”三龟九寝十二陵”之称,与北京十三陵形成遥相呼应之势,号称”北有,南有九王寝”。此外,还有历代先贤古墓48座,形成庞大的古建筑群和古墓葬群。早在2001年,明楚昭王墓群被批准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泉山风景区作为武汉市规划发展的九大景区之一,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相继修复了楚昭园正门、神道、陵恩殿、龟碑亭等建筑,风景区进一步加大投资建设步伐,恢复重建灵泉古寺,整体修复景区入门广场、道路、停车场等旅游服务设施。[15]
是湖北省第二大淡水湖,有”天然绿宝石”之称,其2/3水面位于江夏区。[15]
江夏区有新石器时代遗址15处,均属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晚期早段为屈家岭文化,距今约5000年左右,有纸坊的棺山遗址、,五里界的遗址,金口的龙床矶遗址、遗址,山坡的铜留底遗址,郑店的锣鼓包遗址,豹澥的神墩遗址、枫墩遗址。晚期晚段为,距今4500年左右,有山坡的上屋岭遗址、路边高遗址,金口的聂家湾遗址、杨家湾遗址和纸坊的遗址。[16]
商周至汉代遗址 
江夏区有商周至汉代遗址17处:舒安的城上遗址、古寨遗址,湖泗的陈月基遗址、铜墩遗址、团墩遗址、顶遗址,安山的庙嘴遗址、庙山遗址、程子城遗址,山坡的,流芳的遗址,纸坊的遗址、遗址、大商家坝遗址,金口的黄龙潭遗址、斩龙台遗址,乌龙泉的五谷城遗址。[16]
赤壁古战场遗址
赤壁古战场遗址位于金口街社区赤矶山村赤矶山一带,紧临长江南岸。遗址南北长400米,东西宽500米。1996年,江夏区文管所在此发掘出4座六朝古墓葬。另在距此不远的金水闸洪家湾、火焰一带发现一批三国时期的古墓葬,出土有、铁剑、铜镜等。文献《》、《水经注》均记载东汉赤壁涂口(金口)赤矶。因村民开采石头,遗址破坏较严重,但南边山峰保存较好。1999年8月,江夏区人民政府将遗址命名为第二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除上述景点外。还有唐代纸坊八分山南麓白云洞,宋代湖泗浮山古窑群遗址,民国时期有贺胜桥北伐将士纪念亭,新中国时期建成的青龙山森林公园、、江夏革命烈士纪念馆,新世纪广场,江夏市民活动中心,谭鑫培生态地质公园等。[16]
江夏区特产
梁子湖大河蟹
武汉梁子湖大河蟹螃蟹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其中高于其他陆生及水生动物,维生素B2是肉类的5-6倍,比鱼类高出6-10倍,比蛋类高出2-3倍。[17]
汤孙湖鱼丸
汤孙湖鱼丸以汤孙湖出产的活鳙鱼(胖头鱼)为主要原料,汤孙湖鱼丸以汤孙湖出产的活鳙鱼(胖头鱼)为主要原料,汤孙湖鱼丸于二00一年元月取得商标注册权,“汤孙湖”牌商标于二00八年十二月被武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定为武汉市著名商标。[18]
五里界粉蒸肉
传说朱元璋带兵攻克武昌,曾用五里界粉蒸肉犒劳将士,众将士连称:“好肉!好肉!”后来,朱元璋称帝,建立了明朝政权。一次,朱元璋来到江夏龙泉山巡察,地方官员用五里界粉蒸肉招待他,因其油而不腻,嫩而香滑,大受朱元璋赞赏,便赐五里界粉蒸为“贡品”,一时间,五里界粉蒸肉声誉极高,以致相传至今。[19]
藠头又名薤在中国已有3700多年的历史,椐{农桑辑要}中记载,早在南宋时期,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舒安乡等地已开始大面积种植藠头,八百多年来,薪火相传从未间断。[20]
江夏区历史名人
():三次经略辽东的明朝(1621年)。
():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生行的谭派
的创始人。
魏宸组 ():中华民国外交家,曾任中华民国驻荷兰,比利时,德国,波兰公使,中华民国外交部次长。
():曾参加辛亥革命武昌起义,追随孙中山参加,曾担任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的革命功臣。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早期领导人之一,新四军的创建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任新四军副军长。
():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
江夏区友好城市
.新华网[引用日期]
.江夏区政府网[引用日期]
.江夏区政府网[引用日期]
.江夏区政府网[引用日期]
.江夏区政府网[引用日期]
.江夏区政府网[引用日期]
.江夏区政府网[引用日期]
.江夏区政府网[引用日期]
.武汉市江夏区统计局[引用日期]
.江夏区政府网[引用日期]
.江夏区政府网[引用日期]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
.江夏区政府网[引用日期]
.江夏区政府网[引用日期]
.江夏区政府网[引用日期]
.江夏政府网[引用日期]
.江夏区区志网[引用日期]
.江夏区区志网[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埃因霍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