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不可燃物有哪些不包括

当前位置:
>>>下列哪一组中含有血浆中不应该有的物质()A.氧、尿素、磷脂B.维生..
下列哪一组中含有血浆中不应该有的物质(  )A.氧、尿素、磷脂B.维生素、葡萄糖、激素C.氨基酸、二氧化碳、血浆蛋白D.水、酶、无机盐、血小板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血浆的成分及含量如图所示: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约占90%,其次为血浆蛋白,约占7%,其余物质如:无机盐、氨基酸、葡萄糖及代谢废物尿素等约占3%.血小板属于血细胞,不是血浆的组成成分.故选:D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列哪一组中含有血浆中不应该有的物质()A.氧、尿素、磷脂B.维生..”主要考查你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尿的形成和排出&&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尿的形成和排出
流动的组织——血液新鲜的血液加入抗凝剂(柠檬酸钠),静置一段时间,会出现分层的现象。上面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是血浆,约占55%,下面暗红色不透明的是红细胞,约占45%。中间薄薄的一层白色物质是白细胞和血小板,不到1%。特别提示:不加抗凝剂的血液很快就会凝成血块,在凝血块周围出现的淡黄色的透明液体是血清。血清和血液的主要区别是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能使血液凝固的物质)。血浆:(1)成分:主要成分是水,占91%~92%。血浆中含有多种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另外血浆中还含有一些体内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2)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液的功能:运输氧气及少量的二氧化碳,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起防御保护作用,调节体温。静脉血和动脉血:主要根据血液中含氧量的多少来区分。当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时,血液中含氧量高,呈鲜红色,此时的血叫动脉血;当血红蛋白与氧气分离后,血液中含氧量低,呈暗红色,此时的血叫静脉血。动脉血和静脉血的主要区别是含氧量的多少和颜色的差别,与在什么血管中流动无关。三种血细胞的比较:
①红细胞里含有一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即血红蛋白(Hb),它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气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气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它在成年男子体内的含量是120~160克/升,成年女子体内的含量是110~150克/升。如果血红蛋白的数量过低,同样也会引起贫血,一般贫血的人可以注意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和铁丰富的食物 ②白细胞在血液中体积最大.但能变形。所以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细胞间隙,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后,自己也会死亡,如伤口流出的脓液主要是由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组成的。当人体内有炎症时,白细胞的数量会增加,临床上常以此作为判断体内是否有炎症的依据。 ③自然止血:皮肤划破后流血,但不久就会自然止血,这是因为皮肤的血管受损后,血液中的血小板在伤口处聚集,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形成凝血块堵塞伤口而止血。易错点:1. 误认为动脉瓣位于动脉中血液不能倒流的原因主要是在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除此之外,在四肢静脉中还有静脉瓣。其他血管内则没有瓣膜。 2. 误认为动脉里流的一定是动脉血,静脉里流的一定是静脉血 (1)动脉和静脉是血管名称,动脉血和静脉血是血液名称,与血管名称无关。 (2)动脉血和静脉血是以血液中含氧量的多少和颜色的深浅来划分的,含氧多、颜色鲜红的血叫动脉血,含氧少、颜色暗红的血叫静脉血。 (3)动脉血和静脉血与血液中所含养料或废物的多少无关。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知识梳理:尿的形成: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尿的排出:&& 肾脏形成的尿,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由输尿管流入膀胱。膀胱位于盆腔内,有暂时储尿的功能。它有一个出口,与尿道相通,出口处周围有环形的尿道括约肌。平时尿道括约肌收缩,出口呈关闭状态;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就要排尿。这时候,尿道括约肌舒张,出口开放,尿就从膀胱里流出,经过尿道排出体外。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肾小球的结构类似过滤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比较原尿和血浆的化学成分,可以证明原尿中除了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其他成分几乎都与血浆相同。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综上所述,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一些成分被过滤到肾小囊腔而成为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球管时。其中一成分由肾小管重新吸收,最终形成了尿液。特别提醒:①尿的生成是连续的,尿的排出是间歇的,而且膀胱的储尿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一旦有了尿意,就应该及时排尿。如果膀胱积尿太多,会使膀胱过度膨胀而影响其功能。 ②一个正常的成年人一昼夜产生的原尿约有15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液量仅为1——1.5升这主要是由于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对人体有用的一些物质如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等被重新吸收进入血液。血浆,原尿和尿液成分的比较:
排尿的意义:&& 人体内产生的废物必须及时排出,否则会影响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甚至危及生命。人体排出尿,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含量,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提醒:①一个人尿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人体每天摄入的水量和由其他途径(如排汗)排出的水量,若其他因素不变,刚摄入的水量多时,尿量增加;若由其他途径排出的水量增,如环境温度升高或制烈运动大量出汗时,套使尿量减少, ②肾能够自动调节尿液的成分。例如,大量饮水后,排出的尿液中水的含量较高;饮水量少时,排出的尿液中尿素的浓度就会升高。当一个人一天排出的尿液少于500毫升时,体内产生的废物就不能及时排到体外,而积累在体内,伤害身体。因此,每天应喝足量的水。怎么看尿常规化验单:& 尿常规化验包括尿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比重、尿蛋白和尿糖以及尿中段沉渣试验等。&&&&&& &一些疾病可以使尿色改变。例如出现尿深黄如浓茶样,多见于急性黄疸型肝炎;尿浑浊、尿少淋漓,多见于急性尿路感染、蜜月性膀胱炎;尿色红呈血样,提示可能患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结石、肾结核、尿路或肾肿瘤和泌尿系外伤等。&&& &&&& 在一张尿化验单上,如果一些项目后面写了“+”号(或“++”“+++”,表明程度不同),这在医学上叫作阳性结果;相反,“~”号就叫阴性结果。阳性结果通常是泌尿系统疾病的标志。报告单上报告验出大量白细胞(WBC++…+++)和上皮细胞,多提示泌尿系统感染。尿中有大量红细胞(RBC+…+++)。说明患有肾脏结石、肿瘤、急性肾炎、膀胱炎和泌尿外伤。如果尿糖试验是阳性,那敕很可能是糖尿病,因为正常人尿中只有微量的糖,一般化验不出来。大量吃糖或滴注葡萄糖时,会有短暂的尿糖出现。糖尿病患者不但尿糖阳性,而且血糖明显增高。
血尿:&&& 尿液中混有血细胞时称为血尿。血尿多呈鲜红色、洗肉水样或茶水样,用显微镜检查尿液,可以观察到血细胞的存在。&&& 泌尿系统及其邻近器官发生病变或某些全身性疾病,都可以引起血尿。&&& 泌尿系统病变引起血尿:由于泌尿系统邻近器官(如精囊、子宫)的炎症、肿瘤等疾患波及尿道,使尿道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可以造成血尿。&&& 全身性疾病引起血尿:由于感染、血液病、心血管病等疾患,使有关部位的血管受损或血管通透性增加以及因血小板异常或凝血因子缺乏,可以造成血尿。&&&&如果发现血尿,患者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确定发生病变的部位,根据造成血尿的不同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哪一组中含有血浆中不应该有的物质()A.氧、尿素、磷脂B.维生..”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40719440941533247037215936135794不经消化就能被吸收的物质不包括(  )A. 水B. 无机盐C. 维生素D. 淀粉
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有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水、无机盐.其中维生素、水和无机盐不经过消化就可以被直接吸收;糖类、蛋白质、脂肪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但它们被消化的终产物葡萄糖、氨基酸、甘油 脂肪酸也可以直接被吸收.可见能被直接吸收的营养物质有维生素、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 脂肪酸.故选:D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考查的是各种营养物质及其特性.
本题考点: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考点点评:
各种营养物质及其特性,也是必考的内容.
扫描下载二维码有机化合物_百度百科
有机化合物
上的有机主要是由元素、元素组成,是一定含碳的,但是不包括碳的(、)、,、、、、金属碳化物、部分简单含碳化合物(如SiC)等物质。但有机化合物可以不含。有机物是生命产生的物质基础,所有的生命体都含有机。脂肪、、蛋白质、糖、、、酶、激素等。生物体内的新陈代谢和生物的,都涉及到有机化合物的转变。此外,许多与人类生活有密切相关的物质,如、、、、、、、和等,均与有机化合物有着密切。
有机化合物定义
是含碳化合物(、、、、、金属、、等氧化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有机物是生命产生的物质基础。无机化合物通常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少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等不具有有机物的性质,因此这类物质也属于无机物。
有机化合物除含碳元素外,还可能含有氢、氧、氮、氯、磷和硫等元素。
总之,有机化合物都是含碳化合物,但是含碳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是(CH4),在自然界的分布很广,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是天然气,沼气,坑气等的主要成分,俗称瓦斯。也是含碳量最小(含氢量最大)的,也是天然气、、及煤矿坑道气的主要成分。它可用来作为燃料及制造氢气、、一氧化碳、、及甲醛等物质的原料。[1]
有机化合物特点
除含碳元素外,绝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含有氢元素,有些还含、氮、、硫和磷等元素。已知的有机化合物近8000万种。早期,有机化合物系指由动植物有机体内取得的物质。自1828年人工合成尿素后,有机物和无机物之间的界线随之消失,但由于历史和习惯的原因,“有机”这个名词仍沿用。有机化合物对人类具有重要意义,地球上所有的生命,主要是由有机物组成的。有机物对人类的生命、生活、生产有极重要的意义。地球上所有的生命体中都含有大量有机物。
和无机物相比,有机物数目众多,可达几千万种。而无机物目却只发现数十万种,因为有机化合物的碳原子的结合能力非常强,可以互相结合成或碳环。碳数量可以是1、2个,也可以是几千、几万个,许多有机()甚至可以有几十万个碳原子。此外,有机化合物中非常普遍,这也是有机化合物数目繁多的原因之一。
有机化合物一般密度小于2,而正好相反。在部分,有机化合物一般可溶于汽油,难溶于水。无机化合物则易溶于水。[2]
有机化合物命名方法
早先,人们已知的都从等有机体中取得,所以把这类化合物叫做有机物。到19世纪20年代,科学家先后用无机物人工合成许多有机物,如尿素{CO(NH2)2}、()、等等,从而打破有机物只能从有机体中取得的观念。但是,由于历史和习惯的,人们仍然沿用有机物这个名称。
“有机”这历史性名词,可追溯至19世纪,当时者认为有机化合物只能以生物(life-force,vis vitalis )合成。此理论基于有机物与“无机”的基本分别,无机物是不会被生命力合成而来。但后来这理论被推翻,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Friedrich Wohler)首次用无机物合成了有机物 ---- 尿素{CO(NH2)2}。但这个重要发现并没有立即得到其他化学家的承认,因为氰酸铵尚未能用无机物制备出来。直到柯尔柏(H . Kolbe)在1844年合成了醋酸(CH3COOH),柏赛罗(M . Berthelot)在1854年合成了油脂等,有机化学才进入了合成时代,大量的有机物被用人工的方法合成出来。
使用有机物的历史很长,世界上几个很早就掌握了、造醋和制饴糖的技术。据记载中国古代曾制取到一些较纯的,如没食子酸(982--992)、(1522年以前)、()等;16世纪后期西欧制得了、、等。由于这些有机物都是直接或间接来自动植物体,因此,那时人们仅将从动植物体内得到的物质称为有机物。
人工合成有机物的发展,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在有机物与无机物之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但在它们的组成和性质方面确实存在着某些不同之处。从组成上讲,所有的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多数含氢,其次还含有氧、氮、、硫、磷等,因此,化学家们开始将有机物定义为含碳的。
俗名及缩写
有些化合物常根据它的来源而用俗名,要掌握一些常用俗名所代表的化合物的,如:木醇是甲醇的俗称,()、()、()、()、()、()、肉桂醛(β-苯基)、(2-丁烯醛)、()、()、(乙二酸)、()、(α-氨基乙酸)、(α-氨基丙酸)、(α-氨基)、D-葡萄糖、D-果糖(用费歇尔投影式表示糖的开链结构)等。还有一些化合物常用它的缩写及商品名称,如:()、()、()、煤酚皂或来苏儿(47%-53%的三种甲酚的肥皂)、(40%的)、扑热息痛(对羟基胺)、()等。
有机化合物有机物命名法
有机化合物普通命名法
普通命名法也称习惯命名法。
要求掌握“正、异、新”、“伯、仲、叔、季”等字头的含义及用法。
正:代表直链
异:指碳链一端具有结构的烷烃
新:一般指碳链一端具有结构的烷烃。
伯:只与一个碳相连的碳原子称伯碳原子。
仲:与两个碳相连的碳原子称仲碳原子。
叔:与三个碳相连的碳原子称叔碳原子。
季:与四个碳相连的碳原子称季碳原子。
如在下式中:
C1和C5都是伯碳原子,C3是仲碳原子,C4是叔碳原子,C2是季碳原子。
要掌握常见烃基的结构,如:烯丙基、丙烯基、正丙基、异丙基、异丁基、叔丁基、苄基等。
有机化合物系统命名法
系统命名法是有机化合物命名的重点,必须熟练掌握各类化合物的命名原则。其中的命名是基础,、光学异构体和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是难点,应引起重视。要牢记命名中所遵循的“”。
1.烷烃的命名
烷烃的命名是所有开链命名的基础。
命名的步骤及原则:
(1)选主链 选择最长的碳链为主链,有几条相同的碳链时,应选择含多的碳链为主链。
(2)编号 给主链编号时,从离取代基最近的一端开始。若有几种可能的情况,应使各取代基都有尽可能小的编号或取代基位次数之和最小。
(3)书写名称 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取代基的位次,先写出取代基的位次及名称,再写烷烃的名称;有多个取代基时,简单的在前,复杂的在后,相同的取代基合并写出,用汉字数字表示相同取代基的个数;阿拉伯数字与汉字之间用半字线隔开。
记忆口诀为:选主链,称某烷。编碳位,定支链。
取代基:写在前,注位置,短线连。
不同基:简到繁,相同基,合并算。
2.几何异构体的命名
烯烃几何异构体的命名包括顺、反和Z、E两种方法。
简单的化合物可以用顺反表示,也可以用Z、E表示。用顺反表示时,相同的原子或基团在碳原子同侧的为顺式,反之为反式。
如果双键碳原子上所连四个基团都不相同时,不能用顺反表示,只能用Z、E表示。按照“”比较两对基团的优先顺序,两个在双键同侧的为Z型,反之为E型。必须注意,顺、反和Z、E是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不存在必然的内在联系。有的化合物可以用顺反表示,也可以用Z、E表示,顺式的不一定是Z型,反式的不一定是E型。例如:
也存在体,两个取代基在环平面的同侧为顺式,反之为反式。
3.光学异构体的命名
光学异构体的构型有两种表示方法D、L和R、S,D 、L标记法以为标准,有一定的局限性,有些化合物很难确定它与甘油醛结构的对应关系,因此,更多的是应用R、S标记法,它是根据原子所连四个不同原子或基团在空间的排列顺序标记的。光学异构体一般用投影式表示,要掌握的投影原则及构型的判断方法。
根据投影式判断构型,首先要明确,在投影式中,横线所连基团向前,竖线所连基团向后;再根据“次序规则”排列手性碳原子所连四个基团的优先顺序,在上式中:
-NH2 &-COOH &-CH2-CH3&-H ;将最小基团氢原子作为以碳原子为中心的正四面体顶端,其余三个基团为正四面体底部三角形的角顶,从四面体底部向顶端方向看三个基团,从大到小,顺时针为R,逆时针为S 。
4.双官能团和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
双官能团和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关键是确定母体。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 当卤素和硝基与其它官能团并存时,把卤素和硝基作为取代基,其它官能团为母体。
② 当双键与羟基、、羧基并存时,不以烯烃为母体,而是以醇、醛、酮、羧酸为母体。
③ 当羟基与羰基并存时,以醛、酮为母体。
④ 当羰基与羧基并存时,以羧酸为母体。
⑤ 当双键与三键并存时,应选择既含有双键又含有三键的最长碳链为主链,编号时给双键或三键以尽可能低的数字,如果双键与三键的位次数相同,则应给双键以最低编号。
有机化合物分类方法
有机物种类繁多,可分为烃和烃的两大类。根据有机物分子的碳架结构,还可分成开链化合物、碳环化合物和三类。根据有机物分子中所含的不同,又分为烷、烯、炔、和、醇、酚、醚、醛、酮、、酯等等。
有机化合物按碳的骨架
1.链状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状,因其最初是在脂肪中发现的,所以又叫。其结构特点是碳与碳间连接成不闭口的链。
环状化合物指分子中原子以环状排列的化合物。环状化合物又分为脂环化合物和。
(1)脂环化合物:不含(如苯环、稠环或某些具有苯环或稠环性质的杂环)的带有环状的化合物。如、、等。
(2)芳香化合物:含芳香环(如苯环、稠环或某些具有苯环或稠环性质的杂环)的带有环状的化合物。如苯、苯的同系物及衍生物,稠环芳烃及衍生物,吡咯、吡啶等。
有机化合物按组成元素
仅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总称为碳氢化合物,简称烃。如甲烷、乙烯、乙炔、苯等。
2.烃的衍生物
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者原子团所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称为烃的衍生物。如、醇、氨基酸、核酸等
有机化合物按官能团
官能团: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称为官能团或功能基。含有相同的化合物,其化学性质基本上是相同的。
: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一系列化合物称为同系列。同系列中的各个成员称为同系物。由于结构相似,同系物的化学性质相似;它们的物理性质,常随分子量的增大而有规律性的变化。
同系物:化学上,我们把结构相似,组成上相差1个或者若干个某种原子团的化合物互称为同系物。如烷烃系列中的甲烷、乙烷、丙烷、正丁烷等互称为同系物。
烃:由碳和氢两种元素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亦称“”。
有机化合物按结构和性质
:分子中碳原子彼此结合成链状,而无环状结构的烃,称为开链烃。根据分子中碳和氢的含量,链烃又可分为(烷烃)和不饱和链烃(烯烃、炔烃)。
:亦称“链烃”。因为脂肪是链,故链烃又称为脂肪烃。
:饱和烃可分为链状饱和烃即烷烃(亦称石蜡烃)和另一类含有碳碳单键而呈环状的饱和烃即环烷烃(参见闭链烃)。
:即饱和链烃,亦称石蜡烃。通式为CnH2n+2(n≥1),烷烃中的含氢量已达到饱和。烷烃中最简单的是甲烷,是天然气和沼气的主要成分,烷烃主要来源是石油、天然气和沼气。可以发生取代反应,甲烷在光照的条件下可以与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物为CH3Cl-----CH2Cl2-----CHCl3-----CCl4。
:系分子中含有“C=C”或“C≡C”的烃。这类烃也可分为不饱和链烃和不饱和环烃。不饱和链烃所含氢原子数比对应的烷烃少,化学性质活动,易发生加成反应和聚合反应。不饱和链烃又可分为烯烃和炔烃。不饱和环烃可分为(如)和(如)。
:系分子中含“C=C”的烃。根据分子中含“C=C”的数目,可分为单烯烃和二烯烃。单烯烃分子中含一个“C=C”,通式为CnH2n,其中n≥2。最重要的单烯烃是乙烯H2C=CH2,次要的有丙烯CH3CH=CH2和1-丁烯CH3CH2CH=CH2。单烯烃简称为烯烃,烯烃的主要来源是石油及其产物。
:系含有两个“C=C”的链烃或环烃。如1,3-丁二烯。2-甲基-1,3-丁二烯、环戊二烯等。二烯烃中含体系的最为重要,如1,3-丁二烯、2-甲基-1,3-丁二烯等是合成橡胶的单体。
:系分子中含有“C≡C”的不饱和链烃。根据分子中碳碳叁键的数目,可分为单炔烃和多炔烃,单炔烃的为CnH2n-2,其中n≥2。炔烃和二烯烃是同分异构体。最简单、最重要的炔烃是HC≡CH,乙炔可由电石和水反应制得。
:亦称“环烃”。是具有环状结构的烃。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或称环烃)具有脂肪族类的性质,脂环烃又分为饱和其中n≥3。环烷烃和烯烃是同分异构体。环烷烃存在于某些石油中,环烯烃常存在于植物精油中。环烃的另一类是芳香烃,大多数芳香烃是有结构和的性质。
:在环烃分子中,碳原子间以单键相互结合的叫环烷烃,是饱和脂环烃。具有三环和四环的环烷烃,稳定性较差,在一定条件下容易。五环以上的环烷烃较稳定,其性质与烷烃相似。常见的环烷烃有环丙烷、环丁烷、环戊烷、环己烷等。
:一般是指分子中含有苯环结构的烃。根据分子中所含苯环的数目以及苯环间的联结方式,可分为单环芳香烃、、等。单环芳香烃的通式为CnH2n-6,其中n≥6,单环芳香烃中重要的有苯
:分子中含有两个或多个苯环,苯环间通过共用两个相。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和氧、氮、硫等其它原子形成环状结构的化合物叫杂环化合物。其中以五原子和六原子的较稳定。具有芳香性的称作芳杂环,烃分子中一个或多个被卤素原子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称为卤代烃。根据取代上去的不同卤素原子可分为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碘代烃等。根据分子中卤素原子的数目,可分为一和多卤代烃。根据烃基种类的不同,可分为饱和卤代烃即卤代烷烃、不饱和卤代烃即卤代烯烃和卤代炔烃、卤代芳香烃等,例如氯CH3-CHBr-CH2Br等。
:烃分子中的一个或几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的产物称为醇(若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的生成物属于酚类)。根据醇分子中的数目,可分为、、三元醇等,根据醇分子中烃基的不同,可分为饱和醇不饱和醇和芳香醇。由于跟羟基所连接的碳原子的位置,又可分为如(CH3)3COH。一般呈中性,低级醇易溶于水,多元醇带甜味。醇类的化学性质主要有、、、与氢卤酸反应、与活动金属反应等。
:系芳香烃分子中苯环的侧键上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而成的物质。如苯甲醇(亦称)。
:芳香烃分子中上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而成的化合物称作酚类。根据酚分子中所含的数目,可分为一元酚,二元酚和多元酚等,如溶液呈变色反应。酚具有较弱的酸性,能与碱反应生成酚盐。酚分子中的苯环受羟基的影响容易发生卤化、、磺化等。
:两个烃基通过一个氧原子连结而成的化合物称作醚。可用通式R-O-R'表示。若R与R'相同,叫简单醚,如甲醚CH3-O-CH3、乙醚C2H5-O-C2H5等;若R与R'不同,叫混和醚,如甲乙醚CH3-O-C2H5。若二元醇分子子中醛基的数目,可分为一元醛、二元醛等;根据分子中烃基的不同,可分相应的氧化制得。醛类中可发生加成反应,易被较弱的氧化剂如斐林试剂、氧化成相应的羧酸。重要的醛有甲醛、乙醛等。
:分子中醛基与苯环直接相连而形成的醛,称作芳香醛。如苯甲醛。
:烃基或氢原子与羧基连结而形成的化合物称为羧酸,根据羧酸分子中羧基的数目,可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多元酸等。如乙酸饱和酸如丙酸CH3CH2COOH、不饱和酸如丙烯酸CH2=CH-COOH等。羧酸还可以分为脂肪酸、脂环酸和芳香酸等。脂肪酸中,饱和的如硬脂酸C17H35COOH、等。
:羧酸分子中羧基里的羟基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叫羧酸衍生物。如酰卤、、等。
a.:系羧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羟基被卤素原子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等。
b.酰胺:系羧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羟基被氨基-NH2或者是被取代过的氨基所取代等。
c. 酸酐:两个分子的一元羧酸分子间失水或者二元羧酸分子内失水而形成的化合物,称作酸酐。如两个乙酸分子失去一个水分子形成(CH3-)
:羧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羟基被烷氧基-O-R'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
:系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总称。在室温下呈液态的叫油,呈固态的叫作脂肪。可用通式表示:若R、R'、R″相同,称为单甘油酯;若R、R'、R″不同,称为混甘油酯。天然油脂大都是混甘油酯。
:系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硝基-NO2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可用通式R-NO2表示,R可以是烷基,也可以是苯环。如硝基乙烷CH3CH2NO2
:系氨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烃基取代后而形成的有机化合物。根据取根据烃基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如CH3NH2、CH3-NH-CH3和芳香胺如苯胺C6H5-NH2、(C6H5)2NH等。也可以根据的数目分为一元胺、二元胺、。一元胺如CH3CH2NH2,二元胺如乙二胺H2N—CH2—CH2—NH2,多元胺如(C6H2)6N4。胺类大都具有弱碱性,能与酸反应生成盐。苯胺是胺类中重要的物质,是合成染料,的原料。
:系烃基与氰基(-CN)相连而成的化合物。通式为R-CN,如乙腈CH3CN。
:大多是通式为R—N2—X的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含有是一种重氮化合物,其中以芳香族重氮盐最为重要。可用化学性质活动,是制取偶氮染料的中间体。
:分子中含有偶氮基(-N=N-)的有机化合物。用R-N=N-R表示,其中R是,都有颜色,有的可作染料。也可作色素。
:系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磺酸基-SO3H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可用RSO3H表示。磺酸的制备常用间接法,而芳香族磺酸可通过直接制得。磺酸是强酸,易溶于水,芳香族磺酸是合成染料、的重要中间体。
:系羧酸分子中烃基上的氢原子被氨基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根据取代的位置可分为、、γ-氨基酸等。α-氨基酸中的氨基在相邻的上。α-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蛋白质经水解可得到二十多种α-氨基酸,如、、等,大多是L-型a-氨基酸。在人体所需要的氨基酸中,由食物中的蛋白质供给的,如赖氨酸、、、苏氨酸等称为“”,象甘氨酸、、丙氨酸、谷氨酸等可以从其它有机物在人体中转化而得到,故称为“”。
:系一分子氨基酸中的氨基与另一分子氨基酸中的羧基缩合失去水分子后而形成的化合物。两个分子形成的肽叫二肽,如两个分子氨基
:由多个a-氨基酸分子缩合消去水分子而形成含有多个肽键,天然产物中得到一种有机物
:亦称朊。一般分子量大于10000。蛋白质是生物体的一种主要组成物质,是生命活动的基础。各种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组成、排列顺序、的都不相同。已有多种蛋白质的和立体结构搞清楚了。蛋白质按分子形状可分为纤维状蛋白和球状蛋白。纤维蛋白如丝、毛、发、皮、角、蹄等,球蛋白如酶、蛋白激素等。按溶解度的大小可分为白蛋白、球蛋白、和不溶性的硬蛋白等。按组成可分为简单蛋白和复合蛋白,简单蛋白是由组成,复合蛋白是由简单蛋白和其它物质结合而成的,如蛋白质和核酸结合生成核酸蛋白,蛋白质与糖结合生成,蛋白质与血红素结合生成血红蛋白等。
:亦称碳水化合物。多醛或多羟基酮以及经过水解可生成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的化合物的总称。糖可分为单糖、低聚糖、多糖等。一般糖类的氢原子数与数比为2:1,但如甲醛CH2O等不是糖类;而鼠李糖:C6H12O5属于糖类。
:系不能水解的最简单的糖,如葡萄糖(醛糖)
:在水解时能生成2~10个分子单糖的糖叫低聚糖。其中以最重要,如蔗糖、麦芽糖、乳糖等。
:亦称多糖。一个分子多聚糖水解时能生成10个分子以上单糖的糖叫多聚糖,如淀粉和纤维素,可用通式(C6H10O5)n表示。n可以是几百到几千。
:亦称“大分子化合物”或“高聚物”。分子量可高达数千乃至数百万以上。可分为和两大类。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质、核酸、淀粉、纤维素、天然橡胶等。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如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塑料等。按结构可分为链状的线型高分子化合物(如橡胶、纤维、)及网状的体型高分子化合物(如酚醛塑料、硫化橡胶)。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根据其合成时所经反应的不同,又可分为和。加聚物是经生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等。缩聚物是经生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如酚醛塑料、尼龙66等。[3]
有机化合物类别异构
有机物之间具有以下的类别异构关系:
1. 分子组成符合CnH2n(n≥3)的类别异构体: 烯烃和环;
2. 分子组成符合CnH2n-2(n≥4)的类别异构体: 炔烃和二烯烃;
3. 分子组成符合CnH2n+2O(n≥3)的类别异构体: 饱和一元醇和饱和醚;
4. 分子组成符合CnH2nO(n≥3)的类别异构体: 饱和一元醛和饱和一元酮;
5. 分子组成符合CnH2nO2(n≥2)的类别异构体: 饱和一元羧酸和饱和一元酯;
6. 分子组成符合CnH2n-6O(n≥7)的类别异构体: 苯酚的同系物,芳香醇及芳香醚;
如n=7,有以下五种: 邻甲苯酚,间甲苯酚,对甲苯酚;苯甲醇;苯甲醚.
7. 分子组成符合CnH2n+2O2N(n≥2)的类别异构体: 氨基酸和硝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结构特点
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数目庞大(已知有3000多万种、且还在以每年数百万种的速度增加)。
但组成元素少 有C、H、O、N 、P、 S、 X(卤素:F、Cl、Br、I )等。
1、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不易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或阴离子。碳原子通过共价键与氢、氧、氮、硫、磷等多种非金属形成共价化合物。
由于碳原子成键的特点,每个碳原子不仅能与氢原子或其他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而且碳原子之间也能以共价键相结合。碳原子间不仅可以形成稳定的单键,还可以形成稳定的双键或三键。多个碳原子可以相互结合成长短不一的碳链,碳链也可以带有支链,还可以结合成碳环,碳链和碳环也可以相互结合。因此,含有原子种类相同,每种原子数目也相同的分子,其原子可能有多种不同的结合方式,形成具有不同结构的分子。
2、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结构不同,因此产生了性质上的差异,这种现象叫同分异构现象。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在有机化合物中,当碳原子数目增加时,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也就越多。同分异构体现象在有机物中十分普遍,这也是有机化合物在自然界中数目非常庞大的一个原因。
有机化合物化学性质
(1)可燃性
(2)稳定性差(有机化合物常会因为温度、细菌、空气或光照的影响分解)
(3)比较慢
(4)反应产物复杂
总体来说,有机化合物除少数以外,一般都能燃烧。和无机物相比,它们的热稳定性比较差,受热容易分解。有机物的熔点较低,一般不超过400℃。有机物的很弱,因此大多不溶于水。有机物之间的反应,大多是分子间的反应,往往需要一定的,因此反应缓慢,往往需要加入催化剂等方法。而且有机物的反应比较复杂,在同样条件下,一个化合物往往可以同时进行几个不同的反应,生成不同的产物。
有机化合物物理性质
有机化合物状态
固态:饱和高级脂肪酸、脂肪、TNT、萘、苯酚、葡萄糖、、、淀粉、纤维素、醋酸(16.6℃以下)
气态:4个碳原子以下的、、、甲醛、一氯甲烷
液态:油状:、溴、、油酸
粘稠状:乙二醇、
有机化合物气味
无味:甲烷、(常因混有PH3、H2S和AsH3而带有臭味)
稍有气味:特殊气味;苯及同系物、萘、石油、苯酚
刺激性:甲醛、、乙酸、
甜味:乙二醇、丙三醇、蔗糖、葡萄糖
香味:乙醇、低级酯
苦杏仁味:硝基苯
有机化合物颜色
白色:葡萄糖、多糖
淡黄色:TNT
黑色或深棕色:石油
有机化合物密度
比水轻的:苯及苯的同系物、一氯代烃、乙醇、低级酯、汽油
比水重的:硝基苯、、乙二醇、丙三醇、CCl4、、溴代烃、碘代烃
有机化合物挥发性
乙醇、乙醛、乙酸等具有挥发性。大。
有机化合物熔沸点
熔点、沸点低(熔点一般不超过400℃)。
有机化合物升华性
有机化合物水溶性
水溶性差。大多不容或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如:酒精、汽油、四氯化碳、乙醚、苯。不溶:、、、、、、炔烃、及同系物、萘、蒽、石油、、TNT、氯仿、CCl4
能溶:苯酚(0℃时是微溶)
易溶:甲醛、乙酸、、
与水混溶:乙醇、(70℃以上) 、、、
有机化合物基本反应
能发生取代反应
1. 烷烃与卤素单质: 卤素单质蒸汽(如不能为溴水)。条件:光照。
2. 苯及苯的同系物与(1)卤素单质(不能为水溶液):条件-- Fe或三溴化铁作催化剂
(2)浓: 50℃-- 60℃水浴 (3)浓硫酸: 70℃--80℃水浴
3. 卤代烃的水解: NaOH的水溶液
4. 醇与氢卤酸的反应: 新制氢卤酸
5. 乙醇与在140℃时的脱水反应。
6.酸与醇的:浓硫酸、加热
7.酯类的水解: 无机酸或碱催化
8. 酚与(1)浓溴水(2)浓硝酸
能发生加成反应
1. 烯烃、炔烃、二烯烃、的加成: H2.卤化氢、水、单质
2.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加成: H2.Cl2
3. 不的衍生物的加成: (包括卤代烯烃、卤代炔烃、烯醇、烯醛、烯酸、烯酸酯、烯酸盐等)
4. 含醛基的化合物(包括葡萄糖)的加成: HCN、H2等
5. 酮类、油酸、油酸盐、油酸某酯、油(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加成物质的加成: H2
注意:凡是有机物与H2的加成反应条件均为:催化剂(Ni)、加热
能发生银镜反应
1. 所有的醛(RCHO)
2. 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
3. 葡萄糖、麦芽糖、葡萄糖酯、 (果糖)
能和新制Cu(OH)2反应的除以上物质外,还有酸性较强的酸(如甲酸、乙酸、、盐酸、硫酸等),发生中和反应。
羟基的有机反应
1. 取代(水解)反应: 卤代烃、酯、酚钠、醇钠、羧酸钠
2. 加成反应: 烯烃水化、醛+ H2
3. 氧化: 醛氧化
4. 还原: 醛+ H2
有机化合物鉴别方法
在药品的生产、研究及检验等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和鉴别等问题。有机化合物的鉴别、分离和提纯是三个既有关联而又不相同的概念。
分离和提纯的目的都是由混合物得到,但要求不同,处理方法也不同。分离是将混合物中的各个组分一一分开。在分离过程中常常将混合物中的某一组分通过化学反应转变成新的化合物,分离后还要将其还原为原来的化合物。提纯有两种情况,一是设法将杂质转化为所需的化合物,另一种情况是把杂质通过适当的化学反应转变为另外一种化合物将其分离(分离后的化合物不必再还原)。
鉴别是根据化合物的不同性质来确定其含有什么官能团,是哪种化合物。如鉴别一组化合物,就是分别确定各是哪种化合物即可。
有机化合物具备条件
在做鉴别题时要注意,并不是化合物的所有化学性质都可以用于鉴别,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1)化学反应中有颜色变化;
(2)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明显的温度变化(放热或吸热);
(3)反应产物有气体产生;
(4)反应产物有沉淀生成或反应过程中沉淀溶解、产物分层等。
有机化合物具体方法
1.烯烃、二烯、炔烃:
(1)溴的溶液,红色褪去
(2)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去。
2.含有炔氢的炔烃:
(1),生成炔化银白色沉淀
(2)氯化亚铜的氨溶液,生成炔化亚铜红色沉淀。
三、四元脂环烃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腿色
4.卤代烃:
硝酸银的醇溶液,生成卤化银沉淀;不同结构的卤代烃生成沉淀的速度不同,叔卤代烃和烯丙式卤代烃最快,仲卤代烃次之,伯卤代烃需加热才出现沉淀。
(1)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鉴别6个碳原子以下的醇)
(2)用鉴别伯、仲、叔醇,叔醇立刻变浑浊,仲醇放置后变浑浊,伯醇放置后也无变化。
6.酚或烯醇类化合物:
(1)用三溶液产生颜色(苯酚产生蓝紫色)。
(2)苯酚与溴水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
7.羰基化合物:
(1)鉴别所有的醛酮:2,4-二硝基,产生黄色或橙红色沉淀
(2)区别醛与酮用,醛能生成银镜,而酮不能
(3)区别芳香醛与脂肪醛或酮与脂肪醛,用斐林试剂,脂肪醛生成砖红色沉淀,而酮和芳香醛不能
(4)鉴别甲基酮和具有结构的醇,用碘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黄色的碘仿沉淀。
用托伦试剂,甲酸能生成银镜,而其他酸不能。
区别伯、仲、有两种方法
(1)用苯磺酰氯或对甲苯磺酰氯,在NaOH溶液中反应,生成的产物溶于NaOH;仲胺生成的产物不溶于NaOH溶液;叔胺不发生反应。
(2)用NaNO2+HCl:
脂肪胺:伯胺放出,仲胺生成黄色油状物,叔胺不反应。
芳香胺:伯胺生成重氮盐,仲胺生成黄色油状物,叔胺生成橘黄色(酸性条件)或绿色固体(碱性条件)。
(1)单糖都能与托伦试剂和斐林试剂作用,产生银镜或砖红色沉淀。
(2)葡萄糖与果糖:用溴水可区别葡萄糖与果糖,葡萄糖能使溴水褪色,而果糖不能。
(3)麦芽糖与蔗糖:用托伦试剂或斐林试剂,麦芽糖可生成银镜或砖红色沉淀,而蔗糖不能。
道尔顿,李家玉,盛根玉.化学哲学新体系:,2006
.必应.[引用日期]
.有道词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