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台区的患者在吉林大学吉林省白求恩第一医院院的怎么报销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艾滋病与病毒研究所
当前位置: &
& 科研团队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艾滋病与病毒研究所
& &吉林大学艾滋病与病毒研究所前身为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科研中心。2010年在国家中组部千人计划引进回国的国际著名病毒学家于晓方教授的带领下,研究所在原基础上迅速组建了以病毒学研究为主,集基因组学、结构生物学等研究方向为一体的年轻的科研团队。在吉林大学、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的大力支持下,新建研究所总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拥有仪器和设备约370件。同时研究所又是国家中医药三级实验室、吉林省分子病毒学实验室、吉林省卫生厅重点实验室。截止到2014年总的文章数目达到145篇,总影响因子近800,被引用次数7926。本团队自2010年以来共发表文章29篇。截止2015年3月,以吉林大学作为第一单位发表论文22篇,总引用次数113.593,总影响因子103.749,其中影响因子大于5的论文7篇。与其他单位合作发表论文13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5的论文10篇。获得课题总数为25项,获得总经费5830万元,其中吉林大学获得总经费2718.56万元。& &研究所拥有一支以病毒学为主,集基因组学、结构生物学等研究方向为一体的中青年研究团队。目前团队固定科研人员14人,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2名,讲师6名,有留学经历的人员占40%。团队人员专业涉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子病毒学、免疫学、药学、生物工程等各个学科。& &团队十分注重青年人才的培养,分别在2012年派出周小红、韩雪,2013年派出杜娟、赵可、周小红、韩雪、魏伟, 2014年派出魏伟参加国际著名的Cold Spring Harbor会议并作报告;2013年派出赵可、魏伟参加CROI会议并作报告。博士生赵可和魏伟分别获得国家研究生奖学金。2014年博士毕业生魏伟获得吉林大学优秀博士毕业论文,正在参评吉林省优秀博士毕业论文。团队中博士生韩雪、赵可、魏伟、郭浩然等7人获得国家资助前往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进行联合培养学习。&团队领军人物介绍:于晓方,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批准的首个入I期和II期临床研究的艾滋病疫苗的研制领导者和技术拥有者,国家中组部千人计划吉林大学引进人才,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学术带头人,吉林省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吉林大学艾滋病与病毒研究所所长。& &1983年获得北京医科大学学士学位,1990年7月美国哈佛大学博士,2004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终身教授。研究领域:病毒学、分子生物学、肿瘤学。& &在国际重要学术会议或大学做学术报告共107次,在艾滋病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冷泉港、抗逆转录病毒和机会性感染会议(CROI)上做为特邀专家做大会发言(Keynote speaker或invited section chair)。具有代表性的原创性的重大科学发现如下:& &2011年在《Nature》发表文章,成为吉林大学生命医学史上首篇《Nature》文章。该文章揭示并完善了艾滋病病毒Vif蛋白克服宿主防御系统的作用机制。&&&2003年在国际上率先揭示了能帮助艾滋病病毒HIV-1 Vif基因抵抗人体细胞天然抗病毒蛋白A3G的分子作用机制。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 &年期间率先发现与鉴定了Vpx和Vpr为艾滋病病毒的功能性基因,它们对病毒的复制,尤其在巨噬细胞中的复制至关重要。系列论文发表在《Nature》,《PNAS》和《J. Virol》等国际著名杂志。& &截止2014年4月发表SCI论文&145余篇,被引用7926次。与Vif-A3G相关的36篇,被引用1537次。累计影响因子总和&&798。& &基金评审专家:&十二五&重大专项,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计划),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NCI, NIDA,美国国立变态反应与传染病研究所,美国艾滋病研究中心(AMFAR),美国健康和人类服务署生物技术计划项目,英国康基金会 (Wellcome),伊丽莎白格拉瑟儿童艾滋病基金会,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MRC),加拿大、俄罗斯、以色列等国家科学基金。& &主要学术任职:理事,美国华裔医学科学家协会 (NSMS-CAA)&,美国微生物协会,美国病毒协会,美国科学促进会,美国华人生物科学家协会,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艾滋病预防与临床治疗药物工作组等。&&&& &国际杂志编委:Journal of Virology,PloS ONE,Viruses,Journal of AIDS。& &国际杂志审稿:Nature,Nature Medicine,Nature Structure & Molecular Biology,Nature biotechnology,Cell Host & Microbe,PNAS,EMBO J,Plos Pathogen,Plos Medicine,Virology等。&学术骨干:张文艳,教授,博士生导师,理学博士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与吉林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病毒分子作用机制、宿主防御系统免疫应答的基础研究以及疫苗开发的应用性研究。至2014年发表SCI论文28篇,被引用次数超过590次,总影响因子累计约165。2012年1月以第一作者署名的《T细胞分化因子CBF-&调控艾滋病病毒Vif蛋白逃避宿主防御系统》文章,发表在国际著名杂志《Nature》上,是艾滋病基础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科学发现。主持科研项目:&&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T细胞调节因子在VIF形成的E3泛素复合物中作&&& 用机制&&5.12;2.&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计划)病毒与宿主蛋白相互作用及其蛋白质网络的功能与结构生物学项目 子课题 &5.12;3.&国家十二五重大专项&基于新思路的艾滋病疫苗的临床前研究 子课题&5.12。&青年研究骨干:周小红,副教授, 理学博士。主要从事人类重大疾病分子作用机制、病原体-宿主相互作用的基础研究。在 国际主流刊物发表SCI论文15篇,累计影响因子70,累计被引用次数130次。多年从事HIV-1病毒辅助蛋白和宿主因子相互作用的研究,具有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和病毒感染与复制研究的丰富经验和知识背景。学习、工作经历:3/07,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Research Associate2/01,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后0/07,美国西北大学,Feinberg医学院,访问学者0/07,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5/07,山东大学,生命科学院,本科主持科研项目:1. 973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病毒感染潜伏期、重激活和病毒出芽的关键宿主细胞因子中子课题负责人&6.8,项目编号:,260万元;2. 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 《基于HIV-1病毒感染必需因子Vif和其相互作用宿主蛋白的高通量小分子药物筛选体系》;编号: ,资助年限:2015年-2017年 资助金额25万元。&郑柏松,副教授,理学博士。主要从事重大疾病药物靶点复合物分子结构解析和药物开发研究。在国际主流杂志上发表SCI论文15篇,总影响因子32,累计引用达93次。曾主持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等项目。目前从事HIV-1病毒辅助蛋白和宿主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构基础研究,具有结构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酶学等领域丰富的经验和知识背景。学习、工作经历:3/12,美国贝勒医学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博士后8/12,吉林大学,分子酶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博士8/09,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合作研究2/06,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本科主持科研项目:1.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脂肪酶工程化技术子课题《脂肪酶分子进化及其在聚酯合成工程中的应用》。项目编号:;2.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脂肪酶界面反应机制的虚拟筛选技术的建立及其在嗜热酯酶功能进化中的应用。项目编号:。&杜娟,主要进行HIV病毒感染因子Vif蛋白功能研究。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访问学者,致力于HIV-1病毒辅助蛋白与宿主限制因子功能研究,已发表SCI文章影响因子累计73.093,已发表文章影响因子均大于3.0。代表性成果发表在2012年的《Nature》杂志上。&吕铭宇,理学博士,医学博士后。从事病毒学基础研究,是国内率先开展HIV宿主因子Tetherin领域的研究者之一,发表SCI论文8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医学部青年基金、吉大一院青年基金。2014年入选吉林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于静华,理学博士,日本名城大学博士后。主要研究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机制,以及中药单体化合物抗肿瘤作用。研究领域涉及细胞凋亡、细胞周期、自噬、病毒复制。多次参加国际会议,并作英文口头发表。发表SCI文章11篇,第一作者9篇,代表性研究成果发表在《cell&cycle&》(IF5.0)和《Plos&one》(IF&3.6)等杂志。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一项,吉林省科技厅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一项,国家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一项,中医药管理局项目一项。&石莹, 理学博士,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药物基因与蛋白筛选国家工程实验室。研究方向: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主持吉林省卫生厅科研项目一项,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青年基金项目一项。发表包括SCI文章在内论文共6篇。&王少华,理学博士,毕业于吉林大学,目前主要从事小RNA病毒科相关病毒的结构蛋白及非结构蛋白的结构生物学研究;另外,也对针对小RNA病毒科病毒引起的疾病相关的基因工程疫苗进行研究。截止目前,发表SCI论文3篇。&桓晨,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分子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主要从事人类遗传学、医学遗传学方面的基础研究。从群体遗传学角度研究人类重大疾病的发病机制,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的分子依据。&李景良,理学博士,主要从事新型病毒性疫苗研究开发。对病毒的致病机理、病毒基因进化关系、疫苗和研发及疫苗动物模型的构建和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新型疫苗的研究开发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高文英,&吉林大学硕士&&主要利用结构生物学手段研究病毒蛋白与宿主细胞因子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已在Nature&Communications上发表文章1篇。&代春妍,硕士,毕业于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从事EV71病毒研究相关工作及试剂管理等行政工作。&李园媛,硕士,毕业于长春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从事基因组相关实验及研究所综合行政事物管理及财务报销。&周国强,硕士,毕业于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从事仪器设备采购、维修及疫苗研发工作。&杨佳新,硕士,2012年毕业于长春理工大学,研究方向分子生物学,参与发表文章3篇,撰写并发表专利2个,主要从事疫苗研发工作。&彭言峰,本科,毕业于长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从事疫苗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及相关资料申报工作。&艾滋病与病毒研究所大事记:1. 获得了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的称号;项目号:IRT1016& 资助年限:2011年-2013年& 资助金额300万元,2010年;是吉林大学生命医学史上第一个获得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殊荣的团队;2. 获得了科技部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计划)的资助;于晓方教授为首席科学家,吉林大学为项目承担单位,项目号:& 资助年限:2012年-2016年& 资助金额3000万元;于晓方教授成为吉林大学生命医学史上第一位973首席科学家;3. 2012 年研究团队在《Nature》发表文章《T-cell differentiation factor CBF-& regulates HIV-1 Vif-mediated evasion of host restriction》,是继2003年在《Science》杂志上率先揭示艾滋病病毒Vif蛋白与宿主防御因子相互作用机制后,于晓方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在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领域的另一个重大科学发现,这也是吉林大学生命医学史上首篇《Nature》文章;4. 2013 年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基于新思路的艾滋病疫苗的临床前研究》 项目号:05& 项目负责人:于晓方 资助年限:2013年-2015年 资助金额:2386.51万元;5. 于晓方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完成的基于药物及疫苗开发的艾滋病病毒分子致病机制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成果,在2013年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6. 获得吉林省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2010年, 吉林省科学技术厅 项目号。&团队获奖情况:1.&获得2014年教育部自然科学等奖一等奖;2. 获得2014年吉林省青年科技奖一等奖;3. 获得2013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团队业绩-科研项目:1. 2011年 科技部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计划)1项;于晓方教授为首席科学家,吉林大学为项目承担单位,编号:& 资助年限:2012年-2016年& 资助金额3000万元;2. 2010年获得了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的称号;编号:IRT1016& 资助年限:2011年-2013年& 资助金额300万元;3. 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课题& 《探索艾滋病患者用药个体化的可行性》; 项目编号:CSO-2012& 课题负责人:于晓方 资助年限:日-日 资助金额10万元;4. 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基于新思路的艾滋病疫苗的临床前研究》 编号:05& 首席科学家:于晓方 资助年限:2013年-2015年 资助金额:2386.51万元;5. 吉林省卫生厅项目《抗病毒因子Apobec3B与乙型肝炎发病关系研究》;编号:& 项目负责人:于晓方 资助年限:2011年1月-2012年12月& 资助金额1.5万元;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T细胞分化因子CBF-&在HIV-1 Vif形成的E3泛素化连接酶中的作用》;编号: 项目负责人:张文艳 资助年限: 2013年-2015年 资助金额78万元;7. 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 《Tetherin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抑制作用及病毒拮抗机制研究》;编号:
项目负责人:吕铭宇 资助年限: 2014年-2016年 资助金额23万元;8. 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医学科研支持计划 《NF-kB信号通路参与HIV-1 Vpu与Env协同拮抗BST-2的分子机制研究》;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青年科研基金(项目批准号:)项目负责人:吕铭宇 资助年限:5.12& 资助金额5万元;9.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一等资助)&项目批准号:&&Tetherin对乙肝病毒的抑制功能及分子机制研究&&8万元&负责人:吕铭宇&5.9 ;10.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第四届青年基金 《Tetherin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抑制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JDYY& 项目负责人:吕铭宇 资助金额:2万元&& 4.12;11. 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 《EV71 病毒劫持P53 蛋白诱导细胞周期阻滞来促进病毒复制的机制研究》;编号:
项目负责人:于静华 资助年限: 2014年-2016年 资助金额23万元;12. 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项目《土槿皮乙酸B(PAB)对鼠成纤维细胞瘤L929细胞周期的影响》;编号:2010-pt064 项目负责人:于静华 资助年限:2010年-2012年 资助金额1万元;13. 省科技厅项目《在体评价土槿皮乙酸抗肿瘤效果及其安全性》;编号:YY 项目负责人:于静华 资助年限:2014年-2016年 资助金额18万元;14. 吉林省卫生厅重点实验室项目 《乙肝病毒HBV感染致癌相关基因差异表达分析》;编号: 项目负责人:石莹 资助年限:2013年-2015年 资助金额2万元;15.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第四届青年基金 《乙肝病毒X蛋白与肝细胞Smads复合物之间相互作用研究》JDYY 项目负责人:石莹 资助年限:2013年-2014年 资助金额2万元;16. 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平台基地建设项目《肠道病毒71型非结构蛋白2C在病毒感染复制过程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课题编号:2014zkf04 项目负责人:王少华 资助年限: 2014年-2016年 资助金额5万元;17. 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 《基于HIV-1病毒感染必需因子Vif和其相互作用宿主蛋白的高通量小分子药物筛选体系》;编号:
项目负责人:周小红 资助年限:2015年-2017年 资助金额25万元;18. 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 《RUNX 参与HIV Vif-CBF&复合物形成及其对Vif 蛋白功能影响》;编号: 项目负责人:杜娟& 资助年限:2015年-2017年 资助金额23万元。19. 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博士研究生拔尖人才培育计划《AGS疾病相关蛋白抑制人体逆转录元件活性的相关研究》;编号:&项目负责人:赵可&资助年限:2014年1月-2015年6月&资助金额7万元;20.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七批特别资助《HBV激活自噬抑制多囊泡体中BST-2抗病毒功能的分子机制》;编号:& 项目负责人:吕铭宇& 资助年限:2014年9月-2016年9月& 资助金额15万元;21. 国家博士后基金 《DNA损伤反应对EV71病毒复制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编号: 项目负责人:于静华& 资助年限:2015年-2016年& 资助金额5万元。&代表性文章: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为第一作者单位1. Zhang W, Du J, Yu K, Wang T, Yong X, Yu XF. Association of potent human antiviral cytidine deaminases with 7SL RNA and viral RNP in HIV-1 virions. J Virol. ):12903-13. 引用次数12; 影响因子5.15.2. Zhao K, Han X, Wang G, Hu W, Zhang W, Yu XF. Circulating coxsackievirus A16 identified as recombinant type A human enterovirus, China. Emerg Infect Dis. ):1537-40. 引用次数13; 影响因子 6.859.3. Wenyan Zhang, Juan Du, Sean L. Evans, Yunkai Yu, Xiao-Fang Yu. T-cell differentiation factor CBF-&regulates HIV-1 Vif-mediated evasion of host restriction. Nature. 81):376-9. 引用次数64; 影响因子 36.101.4. Xiaohong Zhou, Sean L. Evans, Xue Han, Yayan Liu, Xiao-Fang Yu.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Interaction of Full-Length HIV-1 Vif Protein with its Key Regulator CBF& and CRL5 E3 Ubiquitin Ligase Components. PLoS ONE. ):e33495.引用次数20; 影响因子 4.411.5. Xiaomei Wang, Chunfeng Zhu, Wanguo Bao, Ke Zhao, Junqi Niu, Xiao-Fang Yu, Wenyan Zhang. Characterization of Full-Length Enterovirus 71 Strains from Severe and Mild Disease Patients in Northeastern China. PLoS ONE. ):e32405.& 引用次数17; 影响因子 4.411.6. Wei Wei, Haoran Guo, Xue Han, Xianjun Liu, Xiaohong Zhou, Wenyan Zhang, Xiao-Fang Yu. A novel DCAF1-binding motif required for Vpx-mediated degradation of nuclear SAMHD1 and Vpr-induced G2 arrest. Cellular Microbiology. ):. 引用次数: 20; 影响因子: 5.5.7. Juan Du, Ke Zhao, Yajuan Rui, Peng Li, Xiaohong Zhou, Wenyan Zhang, Xiao-Fang Yu. Differential Requirements for HIV-1 Vif-Mediated APOBEC3G Degradation and RUNX1-Mediated Transcription by Core Binding Factor Beta. Journal of Virology. ): . 引用次数: 8; 影响因子: 5.4.8. Jing hua Yu, Chun yu Liu, Gui bin Zheng, Li Ying Zhang, Ming hui Yan, Wen yan Zhang, Xian ying Meng, Xiao fang Yu. Pseudolaric Acid B Induced Cell Cycle Arrest, Au-tophagy and Senescence in Murine Fibrosarcoma L929 Cell Int. J. Med. Sci. ):707-718.& 引用次数: 2; 影响因子: 2.065.9. Kang Wang, Yuanyuan Li, Chunyan Dai, Kaishi Wang, Jinghua Yu, Yiran Tan, Wenyan Zhang, Xiao-Fang Yu.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POBEC3B Deletion and ACE Alu Insertion. PLoS ONE. ): e64809. 影响因子: 4.1.10. Jing-hua Yu, Gui-bin Zheng, Chun-yu Liu, Li-ying Zhang, Hong-mei Gao, Ya-hong Zhang, Chun-yan Dai, Lin Huang, Xian-ying Meng*, Wen-yan Zhang, Xiao-fang Yu. Dracorhodin Perchlorate Induced Human Breast Cancer MCF-7 Apoptosis through Mitochondrial Pathways. ):. 引用次数: 2;影响因子: 2.065.11. Haoran Guo, Wei Wei, Zhenhong Wei, Xianjun Liu, Sean L. Evans, Weiming Yang, Hong Wang, Ying Guo, Ke Zhao, Jian-Ying Zhou, Xiao-Fang Yu. Identification of Critical Regions in Human SAMHD1 Required for Nuclear Localization and Vpx-Mediated Degradation. PLoS ONE. ): e66201. 引用次数: 6; 影响因子: 4.1.12. Ke Zhao, Juan Du, Xue Han, John L. Goodier, Peng Li, Xiaohong Zhou, Wei Wei, Sean L. Evans, Linzhang Li, Wenyan Zhang, Ling E. Cheung, Guanjun Wang, Haig H. Kazazian, Jr., Xiao-Fang Yu. Modulation of LINE-1 and Alu/SVA Retrotransposition by Aicardi-Goutie`res Syndrome-Related SAMHD1. Cell Reports. ):1108-15.& 引用次数: 5; 影响因子: 7.207.13. Jingliang Li, Junliang Chang, Xin Liu, Jiaxin Yang, Haoran Guo, Wei Wei, Wenyan Zhang, Xiao-Fang Yu. Protection from Lethal Challenge in a Neonatal Mouse Model by Circulating Recombinant Form Coxsackievirus A16 Vaccine Candidates. Journal of Gerneral Virology. 2014; 95(Pt 5):. 影响因子3.127.&14. Wei Wei, Haoran Guo, Jingliang Li,Sangsang Reng, Zhenghong Wei, Xiaoming Hu, Ke Zhao, Wenyan Zhang, Yulai Zhou, Fei Sun, Richard Markham, Xiao-Fang Yu. Circulating HFMD-associated coxsackievirus A16 is genetically and phenotypically distinct from the prototype CV-A16. Plos One.):e94746. 影响因子3.534.15. Hong Wang, Bin Liu, Xin Liu, Zhaolong Li, Xiao-Fang Yu, Wenyan Zhang. Identification of HIV-1 Vif Regions Required for CBF-&Interaction and APOBEC3 Suppression. PLoS ONE.): e95738. 影响因子3.534.16. Ming Yan, Ke Zhao, Juan Du, Linzhang Li, Donglin Wu, Shengming Xu, Xiangchao Zeng, Guanjun Wang, Xiao-Fang Yu. HIV-1 Diversity and Drug-Resistant Mutations in Infected Individuals in Changchun, China. PLoS ONE.): e100540. 影响因子3.534.17. ,&,&,&,&,&,&. Cellular Requirements for Bovine Immunodeficiency Virus Vif-Mediated Inactivation of Bovine APOBEC3 Proteins. &):12528-40. 影响因子4.648.18. Zhaolong Li, Jinghua Yu, Li Liu, Zhenhong Wei, Elana S. Ehrlich, Guanchen Liu, Jingliang Li, Xin Liu, Hong Wang, Xiao-fang Yu, Wenyan Zhang. Coxsackievirus A16 Infection Induces Neural Cell and Non-Neural Cell Apoptosis In Vitro. PLoS ONE. ): e111174. 影响因子3.534.19. Hong Wang, Guoyue Lv, Xiaohong Zhou, Zhaolong Li,Xin Liu, Xiao-Fang Yu, Wenyan Zhang. Requirement of HIV-1 Vif C-terminus for Vif-CBF-& interaction and assembly of CUL5-containing E3 ligase. BMC&microbiology, 2014, Accepted. 影响因子2.976.20. Jinghua Yu, liying zhang, peiyou ren, ting zhong, zhaolong li, zengyan wang, jingliang li, xin liu, ke zhao, wenyan zhang, xiaofang Yu. Enterovirus 71 mediates cell cycle arrest in S phase through non-structural protein 3D. Cell Cycle, 2014, Accepted. 影响因子5.006.21. Lin Huang, Xin Liu, Jingliang Li, Junliang Chang,Guanchen Liu, Xiao-Fang Yu, Wenyan Zhang .Comparative pathogenicity study of circulating Coxsackievirus A16 Changchun strains and non-circulating SHZH05 strain in vitro and in a neonatal mouse model. Brazilian&Journal&of&Medical&and&Biological&Research, 2014, Accepted. 影响因子1.034.22. ZhaoKe,&Juan&Du,&Yajuan&Rui,&Wenwen&Zheng,&Jian&Kang, Jingwei&Hou,&Kang&Wang,&Viviana&Simon,&Xiao-Fang&Yu. Evolutionarily&conserved&pressure&for&the&existence&of&distinct&G2/M&cell&cycle&arrest&and&A3H&inactivation&functions&in&HIV-1&Vif. Cell&Cycle,&2015, Accepted. 影响因子5.006.&
24小时服务热线:
点击右侧按钮关注
吉大一院官方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地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