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素造影剂外渗的处理后果

徐小磊(辽宁省葫芦岛市解放军第三一三医院门诊部& 125000)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02
【摘要】简述临床静脉输液外渗的各种原因,外渗后会对身体造成的害;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做出相应的预防及护理对策。
【关键词】静脉输液& 外渗& 原因& 后果& 预防& 护理对策
【Abstract】 Brief clinical extravasation of intravenous fluids for various reasons, after extravasation cause and analysis of its causes, prevention and care to make the appropriate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Intravenous infusion&& Extravasation&& Reasons&& Consequences&& Prevention&& Nursing
&&&&&&& 静脉输液是利用液体静压的原理,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滴入静脉的方法,是临床常用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静脉输液可以纠正水、电解质失调,维持酸碱平衡;补充能量和水分;输入药物,治疗疾病;增加血容量,维持血压;利尿消肿,降低颅内压。因此,作为护理人员一定要熟练掌握静脉输液的知识和技能,以保证患者的安全。但是,静脉输液外渗也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一旦发生,如果不采取积极正确的措施,将会发生严重的后果;所以认真分析发生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及相应的护理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 1&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
&&&&&&& 1.1 患者的因素
&&&&&&& 1.1.1 新生儿& 新生儿因全身都分布有胎脂,由于疾病的影响患儿皮肤有的苍白,有的青紫,因此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部位只有头皮。而头皮的血管很少,又细,而且弹性差,脆性大,穿刺难度较大,固定后还很容易脱落,再加上给患儿喂奶等原因的影响,使其外渗的机率比较大。
&&&&&&& 1.1.2 婴幼儿& 婴幼儿由于哭闹、不配合,其血管短、不直,加上家长们都很紧张孩子,无形中给护理人员增加了压力,给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在输液过程中小儿天性好动,很难固定,容易发生外渗。一旦发生外渗,患儿的皮肤敏感度差,对表皮痛感无明显反应,对外渗的不适反应不能及时感觉,也无法诉说,易被医护人员所疏忽。所以小儿外渗及严重外渗多于成人。
&&&&&&& 1.1.3 无法沟通的患者& 这类患者主要包括接受麻醉者,使用镇静剂或处于昏迷状态者。此类患者由于烦躁、感觉和知觉障碍,容易发生外渗。
&&&&&&& 1.1.4 重症患者& 休克、严重脱水、病危的患者,此类患者由于微循环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外渗。
&&&&&&& 1.1.5 老年人& 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行为功能减退,容易失控导致针头移位;反应迟钝,痛感减低,皮肤松弛,静脉脆弱,容易引起外渗。
&&&&&&& 1.2 药物因素& 刺激性大的药物如化疗药物、甘露醇、钙剂;缩血管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外渗的高危药物,这些药物一旦外渗,将会发生皮肤坏死等严重的后果。
&&&&&&& 1.3 疾病因素&&
&&&&&&& 1.3.1 癌症是外渗的危险因素,这是因为癌症患者反复接受化疗,静脉脆弱,难以穿刺。
&&&&&&& 1.3.2 外周血管疾病如血管硬化,易发生外渗。&
&&&&&&& 1.3.3 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血管硬化,也容易发生外渗。
&&&&&&& 1.3.4 静脉压增高的患者,如右心衰患者,全身静脉淤血,血液回流受阻,容易发生外渗。
&&&&&&& 1.4 技术因素& 护理技术缺陷造成外渗的情况
&&&&&&& 1.4.1 护理人员没有经验,对血管不了解,局部解剖位置不清楚。
&&&&&&& 1.4.2 护理人员没有加强巡视观察患者静脉通路。
&&&&&&& 1.4.3 护理人员知识缺乏,对药物的特性及使用方法缺乏了解。
&&&&&&& 1.4.4 使用钢针,据有关文献报道钢针外渗是留置针的2倍。
&&&&&&& 1.4.5 用敷料覆盖穿刺部位,影响外渗的观察。
&&&&&&& 1.4.6 护理人员在患者远端小静脉用力推注药物。
&&&&&&& 1.4.7 给患者在一个部位长时间输液,还有在同一部位多次穿刺。
&&&&&&& 1.5 解剖因素& 外周静脉较中心静脉容易发生外渗;静脉炎的血管,由于血管收缩,血管内压力增加容易发生外渗;关节、皮下组织少的部位由于活动度大,容易发生外渗。
&&&&&&& 2& 静脉输液外渗的机制
&&&&&&& 2.1 血管受到药化学刺激,一方面血液成分发生了改变,另一方面通过药物直接刺激引起炎症介质的释放以及使血管内壁受损通透性升高,从而引起炎症反应。
&&&&&&& 2.2 药物持续滴注,胶体渗透压降低。
&&&&&&& 2.3 液体静压增加。
&&&&&&& 2.4 继发感染,因细菌及其毒素的作用,炎症细胞的聚集及炎症介质的释放,造成血管通透性升高,而发生组织水肿。
&&&&&&& 3& 静脉输液外渗的临床表现
&&&&&&& 一般表现为肿胀、胀痛,中度或重度疼痛通常为烧灼、刺痛,局部红肿,回抽无回血,或局部水疱,皮肤发黑变硬,形成溃疡。
&&&&&&& 4& 静脉输液外渗的后果
&&&&&&& 患者将经历精神上的痛苦和肉体上的创伤,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对患者、家属、医护人员产生压力和担忧,严重的甚至造成患者残疾,引发医疗护理纠纷。
&&&&&&& 5& 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
&&&&&&& 5.1 提高穿刺一次成功率& 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提高静脉穿刺的一次成功率,力求一针见血,穿刺时避开关节,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好针头,采用保护性约束,有家属陪伴的教会家属正确的照顾方法,已发生外渗者不在此处远端再做穿刺,同一静脉尽量避免多次反复穿刺。
&&&&&&& 5.2 选择合适静脉& 正确地选择静脉,有计划地使用静脉,在穿刺前,一定要仔细查看血管特点,看清血管走向,摸清深浅,而且在进针时宁浅勿深。对于短期输液的患者可选择有弹性、粗直的血管,以在光洁、无瘢痕的皮肤处进针为宜。选择上肢静脉时,尽量选择桡侧血管,因尺侧神经末梢更丰富,痛觉更强。尽量选择较平坦的位置,这样固定较好,患者轻微活动不易外渗。在抢救时则需争分夺秒,应尽量选择离心脏较近的大静脉给药。对于要长期输液的患者则要从远心端到近心端,从细血管开始,合理安排。对于那些血管极不好找的患者切忌用手拍打血管,那样容易使凝血功能不好患者的针眼再次出血,我们可以让患者的手热敷或下垂几分钟,也可以借助血压计:按照常规测血压的方法绑上袖带,充气后很快可以发现血管暴露出来。儿科病房和意识障碍、病危的患者,化疗时尽量使用留置针,使用留置针时选择粗直的血管。因留置针导管柔软,不易损伤血管,轻微活动不会发生外渗,而且留置针一般可保留3~5天,避免反复穿刺,保护了血管。另外,昏迷、小儿及不合作的患者输液时也可选择头皮静脉,如果四肢输液时需要用夹板固定。
&&&&&&& 5.3 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的注意事项& 注意输入药物的浓度及速度,持续输入多巴胺、间羟胺时,应用留置针建立2条静脉通道,每隔2~3h交替使用,以免造成局部组织坏死,用甘露醇时局部热敷或提高药物的温度,使血管的通畅性增高,使用刺激性大的药物时必须确保针头在血管内才能滴入药物。
&&&&&&& 5.4 加强责任心、多巡视& 耐心听取患者的主诉,严密观察,及时处理输液故障。特别是危重患者,巡视时要检查输液部位;输液过程中患儿出现哭闹,一定要检查注射部位,发现药物外渗如果是高危药物,立即更换注射部位;输注化疗药物或其他容易引起组织坏死的药物时,要进行床头交接班。
&&&&&&& 5.5 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宣教& 交代使用留置针的好处,保护留置针的方法;在输注高危药物时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要求患者尽量减少活动,并指导患者及家属自我观察,如果出现注射部位疼痛、肿胀,及时向护理人员报告。小儿输液时则应重点对家长做好宣教,嘱家长不要搂抱摇动患儿,不要在头部加盖衣物,防止摇头时触及头皮针,并看护好孩子的手以防抓掉头皮针或输液管。嘱咐家长一旦孩子出现异常哭闹时应及时通知护士。
&&&&&&& 5.6 正确拔针& 拔针通常我们都讲究&一轻、二快、三按压&,输液完毕拔针时,先分离胶布,只留下贴于针眼的那条胶布不分离,根据进针角度及针头走向进行拔针,将针头拔出后应快速按压,切忌边拔边按,这样不仅让患者感到疼痛,还容易把胶布上棉条纤维带入血管,也不可边按压边揉,这样容易使已经凝血的血管重新出血,所以按压的力度要适中。为了更好地止血,应鼓励患者用多指一起按压,做到真正的彻底按压,直至不出血为止,一般为5~10min,对于凝血机制较差患者则需按压20min以上,当针眼完全凝血后,应告知患者勿急于用力活动血管,以免引起血管处针眼出血,出现皮下血肿。正确拔针可避免血管损伤,提高血管的利用率,防止皮下淤血和再次输液时发生渗漏。
&&&&&&& 6& 静脉输液外渗的护理对策
&&&&&&& 6.1 小范围外渗& 外渗的药液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如普通的溶液、辅助治疗的药液,可以用湿热敷,或用95%的酒精、50%的硫酸镁湿敷,肿胀很快就会消退;如果所剩的药液不多,可以一边观察,一边湿敷,如不再继续外渗,可以坚持到输液完成。输入的药液为血管活性药,局部肿胀虽不明显,但发红、苍白、疼痛明显的,必须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局部可用95%酒精持续湿敷,红肿也会很快消失。
&&&&&&& 6.2 大范围外渗& 输入的药液为刺激性大的药液,如在四肢,使局部制动,抬高患肢,用50%的硫酸镁或95%的酒精持续湿敷,配合理疗,局部封闭,也可用相对应的药物相拮抗。如缩血管药物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外渗可以用酚妥拉明、硝酸甘油、地塞米松,钙剂可用50%的硫酸镁、山莨菪碱湿敷,也有介绍说可以用马铃薯、生姜外敷。
&&&&&&& 6.3 化疗药物外渗& 化疗药物外渗时应立即停止输液,拔除穿刺针,局部按压5min,防止药物进一步外渗。用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加以稀释;局部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药物吸收;也可用地塞米松、利多卡因局部皮下封闭,加酒精纱布湿敷,以防止局部疼痛、肿胀、坏死。嘱病人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切记外渗部位禁忌热敷,以免加重组织吸收导致局部水肿坏死。
&&&&&&& 6.4 药液外渗引起局部水疱& 小水疱未破溃的尽量不要刺破,可用无醇碘伏外涂;水疱大的,碘伏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水疱里的渗出液,再用不含醇的碘伏外涂、外敷,也有介绍用鸡蛋清外敷的。
&&&&&&& 7& 总结
&&&&&&& 静脉输液外渗虽然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问题,但若发生在关节处,范围大,药物刺激大,组织坏死严重,给病人造成严重后果,将引发医疗护理纠纷。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预防和处理静脉输液外渗具有重要的意义。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网络读者服务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肝素钠软膏治疗静脉输液液体外渗的临床护理研究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肝素钠软膏治疗静脉输液液体外渗的临床护理研究
||暂无简介
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总评分0.0|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你可能喜欢血管外科静脉留置针生理盐水与肝素钠封管效果比较--《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4年05期
血管外科静脉留置针生理盐水与肝素钠封管效果比较
【摘要】:正外周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广泛应用于液体、营养素、药物及血液制品等输注,其操作简单,适用于任何部位的穿刺,可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1],同时其还可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但在静脉留置针留置过程中会常发生套管堵塞、液体外渗、静脉炎[2],而静脉炎则会增加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风险[3]。本文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观察生理盐水与肝素钠在堵管率、静脉炎发生率等方面的影响并总结护理要点。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472【正文快照】:
外周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广泛应用于液体、营养素、药物及血液制品等输注,其操作简单,适用于任何部位的穿刺,可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1],同时其还可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但在静脉留置针留置过程中会常发生套管堵塞、液体外渗、静脉炎[2],而静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郝玉凤,孙广荣,李冬云;[J];护士进修杂志;2003年10期
江桂芳;;[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年02期
黄丽;陈玲玲;;[J];中外医疗;2010年15期
谢小华;[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年04期
饶庆华,姚丽珍,刘林凡,元凤,李宝丽;[J];新生儿科杂志;2001年03期
张晓静;[J];中华护理杂志;200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潘群娣;;[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张凤飞;黄淳淳;;[J];安徽医药;2007年07期
刘丽星,王建明,柴慈秀;[J];包头医学;2002年04期
刘利军,何海英,赵丽凤,陈红丽,毕海英;[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蔡恩丽;[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夏梅,廖建梅,尹红梅;[J];重庆医学;2005年10期
邓永红;[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3年09期
唐广良;[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3年10期
周莲清;邱琼;肖婷婷;;[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5年12期
谭妹莲;;[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宝焕;李淑荣;徐学梅;姜春阳;彭敏;王丽琼;;[A];第二届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张伊辉;曹玉娥;;[A];河南省糖尿病教育暨规范化管理学术研讨班论文集[C];2013年
马冬菊;;[A];2011年河南省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培训班及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彭立红;[D];汕头大学;2006年
王汕珊;[D];吉林大学;2007年
李恒;[D];吉林大学;2009年
吴秀菊;[D];复旦大学;2009年
贾葵;[D];广西医科大学;2012年
李浩;[D];辽宁医学院;2012年
赵丽丽;[D];郑州大学;2013年
师佳佳;[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卡路;;[J];护士进修杂志;2006年07期
高小玲,段于峰;[J];现代护理;2002年03期
李玉华,李春燕,曹军荣,熊俐;[J];护理学杂志;2000年02期
戚虹;[J];护理学杂志;2000年02期
陶丽敏,高永芬;[J];护理学杂志;2000年05期
肖金平,陈奇志,肖清秋;[J];护理学杂志;2000年07期
彭翠香;[J];护理学杂志;2000年10期
张静华,刘均娥;[J];护理学杂志;2002年01期
周晓慧;[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年10期
梁燕,王业钊,李德群;[J];山西护理杂志;1998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文新;[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0年05期
李春艳,苏丽端,洪瑞真;[J];福建医药杂志;2000年S1期
潘百强,陆文静;[J];华夏医学;2000年05期
周成华;[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S1期
廖美荣,刘永梅,高英,黎荔;[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S1期
邱生林,李春,粟亚丽;[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徐谢萍,周志涓;[J];山西临床医药;2000年12期
王玉贞,张银莲;[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邹莉,戴艳萍;[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吕东红;[J];医学文选;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火枝;;[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第6届重症监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夏飞;;[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石平;;[A];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静脉治疗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高明娟;;[A];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静脉治疗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白会玲;王彦斐;;[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9年
李风玲;朱珑;袁秀云;;[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杨婧婷;李双华;白园;黄金莲;;[A];玉溪市医学会第九届口腔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杨新新;韩素;;[A];河南省PICC资质认证培训班论文集[C];2009年
闫光霞;;[A];河南省PICC资质认证培训班论文集[C];2009年
陈晨霞;林瑞娟;;[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静脉治疗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何佳颐;[N];健康时报;2005年
文彬;[N];中国医药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罗晨玲;[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莉;[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3年
赵丽丽;[D];郑州大学;2013年
陈海燕;[D];河南大学;2011年
路颜羽;[D];河南大学;2010年
李海燕;[D];石河子大学;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药物外渗的定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