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北京54坐标系转经纬度构建特点

北京54坐标系的介绍_百度知道
北京54坐标系的介绍
我有更好的答案
北京54坐标系为参心大地坐标系.com/zhidao/wh%3D450%2C600/sign=/zhidao/wh%3D600%2C800/sign=63b39dfa0a246fd3a76de27/eac4bc1d1bc68d82b://d.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img class="ikqb_img" src="http.baidu://d,其坐标详细定义可参见参考文献[朱华统 1990].baidu.baidu.hiphotos,大地上的一点可用经度L54.hiphotos,它是以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为基础://d.jpg" esrc="http.hiphotos北京54坐标系(BJZ54)、纬度M54和大地高H54定位,经局部平差后产生的坐标系.com/zhidao/pic/item/eac4bc1d1bc68d82b。<a href="http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北京54坐标系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关于坐标系的文章的&整理,来自网络
地球的形状是不规则,为了能够建立几何坐标系进行数学计算,就需要把不规则的形状抽象为规则的、可识别的、可计算的几何模型,于是就有了地球椭球体几何模型。地球椭球体,简称椭球体。要确定椭球体,只需要知道其形状参数(长半轴a,扁率)和物理参数(地心引力GM和旋转角度W)即可。
如果现在把地球椭球体作为地球来看待,依然不能表达我们现实中的地球。现实中地球的表面是起伏的,有高有低,而椭球体模型是规则的,表面平滑的计算模型。为了计算的需要,于是就把不规则的部分和规则的部分分别剥离出来。规则的部分,我们用大地水准面来表示,大地水准面解释为一个与处于流体静力平衡状态的海洋面重合,并延伸到大陆内部的水准面。我的理解是海水平静的表面沿着地球扩展开来所形成的面就是水平面,不规则的部分,也就是相对于水准面起伏的地形,局部我们可以通过局部高程值离散阵列来逼近模拟局部地形。这样就可以模拟我们的周边环境了。
理论上大地水准面就是地球椭球体的表面,是规则的、平滑的。而事实上大地水准面虽然忽略了地面上的凸凹不平,但由于地球内物质分布的不均匀,大地水准面仍是起伏不平,局部上合地球托球面在垂线上是有偏差的。经过局部对地球椭球体进行定位和定向(也就是旋转一下),使得地球椭球面和局部大地水准面最佳匹配,此时的地球椭球体成为参考椭球体(因为是局部符合,所以是参考嘛)。一定的参考椭球体和一定的大地原点上的大地起算数据,确定了一定的坐标系,通常就是用参考椭球参数和大地原点上的起算数据的确定作为一个参心大地坐标系建成的标志。参考椭球:
a) 一定的参考椭球确定了一定的大地坐标系(主要目的也就在此,有了坐标系,才可以将显示的东西就行抽象量化计算)。
它是地面点水平坐标(大地经纬度)的参考面,也是大地高的基准面(可以模拟整个地球,同时在局部可以最佳逼近地形的表示,那么整个地球的环境就有了)。
c) 它是描述大地水准面形状的参考面。
d) 他是地图投影的参考面。
e) 参考椭球面及其法线分别是测量(内业)计算的基本面和基本线。
4, 地图投影
地球椭球体表面是曲面,而地图通常要绘制在平面图上,所以需要把曲面绘制到平面上,如果直接展为平面,就会破裂或褶皱。所以必须采用特殊的方法将曲面展开,使其成为没有破裂和褶皱的平面。投影就是干这个滴。投影基本原理就是因为球面上一点的位置决定于他的经纬度,所以实际投影时是先将一些经纬线的交点展绘在平面上,再将相同的经纬度的点连成经线,
相同的维度的点连成纬线,构成经纬网。有了经纬网以后,就可以将球面上的点,按照经纬度展会在平面上相应的位置。所谓地图投影,其实就是把经纬度(λ,φ)转化为平面坐标(X,Y)的方法。
总结以上的过程,投影的整个流程应该是这样的:
地球----〉地球椭球体-----&大地参考系,确定中央经线-------〉经纬度坐标系---(通过各种投影方式)-----〉投影坐标系
地球最终通过一个椭球体(最佳的)来表示,为了计算方便,将椭球体构建为一个球面坐标系,地面的位置,统一用该点的经纬来表示,这就是地理坐标系了。现在很多三维用球表示,那么在具体的计算的时候往往还要建立一个直角坐标系,两者的关系应该是单位不同,其他都一样,也就是坐标轴都一样,原点一样,但是坐标轴上的计量单位是不一样的。一个是以经纬度来表示,一个是以米(千米)等单位来表示。两者的换算往往需要直角坐标系构建的规则球的半径信息。
事实上和投影相关的只有地理坐标系,上面提到的直角坐标系是三维构建图形显示的需要建立的。投影就是将地理坐标系中的经纬度转换为平面坐标系的方法。投影坐标系也就是平面坐标系,是地图的平面显示坐标系。
转自ESRI社区&来生缘版主
我这有2个不同坐标的shp要素,这2个要素是同一地理位置的,但是在arcmap中打开不能显示在同一范围内,所以我将其中一个要素的坐标转换成另一个要素的坐标,但是转换后,2个要素还是不能显示在同一范围内。怎么办?
能不能叠加的关键是各自的坐标系要正确,不一定要相同。检查数据的坐标系,错误的重新定义成正确的即可叠加到一起。
犯了个错误:有一个shape文件是54坐标系的,我不小心定义成80坐标系了,然后以之为标准对其它shape文件进行空间配准,今天弄分幅图的时候才发现错位了,请问有没有什么办法补救呢?
把那些数据都重新定义成54坐标系。
如何看出定义的坐标系是错误的?我听说是从extent能看出来,但是我怎么看不出来?
从extent看出坐标系是否正确要建立在对各种坐标系的坐标形式、坐标范围很了解的条件下。比如wgs84等地理坐标系的范围应满足-180≤X≤180,-90≤Y≤90,再比如Xian_1980_3_Degree_GK_Zone_38坐标系的坐标的形式是(38XXXXXX,YYYYYYY)等,如果你数据的坐标形式是(19XXXXXX,YYYYYYY)而你定义成Xian_1980_3_Degree_GK_Zone_38就错了。当然有些错误从extent是看不出来的,比如你的数据正确的坐标系是Xian_1980_3_Degree_GK_CM_111E而你定义成了Beijing_1954_3_Degree_GK_CM_111E,这个错误从extent是看不出来的。
我的数据是wgs84坐标系的,在dataframe的属性里将display
unit改成米后右下角显示的坐标就会变成以米为单位,我想问这个坐标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是根据赤道长度及经纬度计算出来的。地球长轴为6378137米,赤道长度为2&6378137&π≈米,则赤道上1°≈米。假设某点的经纬度坐标为(63..747445),则将display
unit换成meter后其坐标就是(427,127),自己验证一下。
有一个数据有坐标系,是错误的,想进行修改,那么使用哪个工具呢?
用define projection重新定义坐标系。
我的栅格是北京54投影坐标系下的tif格式文件,做裁切后为什么坐标系变成Krasovsky_1940_Transverse_Mercator了,我什么也没设置啊。
你存成grid格式了吧?北京54和西安80投影坐标系的栅格转存成grid格式后会自动改变。北京54坐标系会变成Krasovsky_1940_Transverse_Mercator,西安80坐标系会变成User_Defined_Transverse_Mercator,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不必理会它。
我用arcgis计算面积时,数据的坐标系为WGS_84,求出来的结果是平方度,如何将其转换为平方米?
地理坐标系不适合求面积,平方度也不是面积单位,不同纬度1°&1°范围的面积不相同。可将你的数据用project转成WGS 1984
UTM投影坐标系后再求面积。
有一个无坐标系统的shp层,我用define
projection给它定义坐标系统后,然后加到arcmap中来,提示Warning,inconsistent
extent!这是什么原因?怎么解决?
坐标系定义错误,比如有带号的坐标系数据定义成没带号的坐标系,或者把投影坐标系的数据定义成了地理坐标系等等。找出正确的坐标系并用define
projection或在arccatalog里重新定义。
我想计算中国各大港口之间的欧式距离,但用ArcGIS和google
earth两种方式计算的结果相差200多公里,我用ArcGIS计算的步骤如下:
a搜集天津港和深圳港的经纬度并制作成Excel表
b在ArcCatalog中创建port点图层(shapefile格式),选择GCS-WGS1984
c在ArcMap中添加port图层,使用Tool-&add XY data创建点图层中要素
d使用project转换port图层,投影坐标系选择PDC-WGS1984
e使用Point Distance计算点间距离
以上五步中,哪一步出错了?
同样两地在不同坐标系下所求的距离有可能不相等。google
earth里求距离、面积等并不是用PDC-WGS1984坐标系算出的,用此坐标系算出的距离、面积和实际的数比有很大的误差。一般计算距离时用等距离投影,计算面积时用等面积投影。
按理说,计算距离等应该在投影坐标系下进行,书上也说经纬度坐标系不是一种平面坐标系,因为度不是标准的长度单位,不可用其量测面积长度。但是在地理坐标系下(比如WGS84)arcmap的measure工具是可以选择公里为单位进行测量的,请问这个是怎么计算长度的(比如以什么投影系统为基准)?
用测量学的方法根据两点的经纬度计算出的球面距离。
为什么我的数据做了clip后变形很大,原来不相连的地方都连在一起了?
tolerance的问题。一般原因是地理坐标系数据没有定义坐标系或定义成了投影坐标系。当地理坐标系数据没有定义坐标系或定义成了投影坐标系时系统默认的tolerance是0.001,这对投影坐标系的数据来说是合适的,这样的数据不会出错。当你的数据是地理坐标系时,0.001就显得太大了,相当于投影坐标系的100米左右,当两个节点距离小于这个值时就会合并成一个,所以就会出现处理后的数据不该合并的地方合并了,惨不忍睹。
在做Extract By Mask时出现错误:
An error was encountered while executing ExtractByMask.
("esriGeoAnalyst.GridEngine") Could not get a valid
Failed to execute (ExtractByMask_3).
请问是什么地方出错了?改如何解决呢?
检查是否都正确定义了坐标系。
创建点时出错提示“不能创建要素坐标或测量值超出范围”,这是什么原因?
这问题经常出现在空的图层中“随意画”时。一定坐标系的要素类或shapefile的extent是有范围的,超出范围就不能创建要素了。
我在用ArcGIS计算DEM坡度时,最低0度,最高89度,平均坡度也达到了87度,肯定是不对的,这是什么原因?
一般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你的数据是经纬度的坐标系。转换成投影坐标系后再做。
为什么地理坐标系dem求出的slope是错误的呢?
因为slope和距离、高程有关,你的数据中XY坐标是度,Z坐标是米,单位不一样,但数据中可能只有X、Y的单位信息,没有Z的单位信息,系统会认为它们单位都一样,所以计算会出错。比如说,在地理坐标系下,两个象元相距0.001度,高程相差1米,在地理坐标系下计算时这两点连线和水平面夹角的正切就是1000,也就是两点连线和水平面的夹角是89.943°
为什么我的栅格不能做配准,georeferencing工具条中不出现栅格图层名?
因为你的栅格的坐标系信息和data frame的坐标系不一致,把data
frame的坐标系设成栅格的坐标系后就能做了。
在arcmap中显示全国地图全图比例尺大概有1比几百万吧,也不知道被我执行了什么操作,地图好像被所缩小了一样,在整个中国全显示的情况下,比例尺竟然达到1:128,请问这是怎么回事?
错误的定义了坐标系,将地理坐标系数据定义成了投影坐标系,或者对无坐标系信息的地理坐标系数据在data frame里将map
unit设成了meter。
给shp格式的定义坐标系,用的是define projection,但是定义完后出现了"Datum conflict between
map and output"这句绿色字体的警告,什么原因?
提示Datum conflict between map and
output是因为你的数据的坐标系和dataframe的坐标系不一致,一般可不必理会。
先打开有地理坐标系的图层1,然后在这个图层上面叠加一个无坐标系统的图层2。图层2也和图层1一样都是地理坐标系,但图层2显示的地理位置却全部错了,飞到老远的地方去了,原来是可以叠加到一起的,这是为什么?
那是因为你当前的的dataframe的坐标系统和图层一的不一致,而图层一因为有坐标系统能正确动态投影,而图层二没有坐标系统不能正确投影。你试着打开arcmap后只加进这两个图层看看能否正确叠加。
我们需要提交shape成果,要求:“以度为单位的地理坐标系数据,大地坐标参照系为1954北京坐标系”,我的数据现在是北京54坐标系,显示的是六位七位的公里网格坐标,我转换了坐标系后还显示的六七位数,不是经纬度,我试了老半天了,开始把投影删了,直接定义投影为地理坐标系里的asia的beijing1954,但是单位还是错的,而且每次一加载还提示一个错误,哪里出问题了?
你需要的是转换坐标系而不是重新定义坐标系。转换坐标系要用project(矢量)或 project
raster(栅格)来做而不是用define projection来做。
地理坐标系不是球面坐标系么,如果没有投影的话,为什么能在arcmap这个平面上显示呢?
地球表面是球面,但地图是平面的。绘制地图时在平面上建立一个直角坐标系,x轴代表经度,y轴代表纬度,坐标轴单位是度。地球上任意一点都有经纬度,按照这个经纬度在地图上找到对应坐标点即可将球面上的点转绘到平面地图上。
怎样得到某个投影坐标系的坐标范围?比如西安80,37°带坐标系,它的X、Y最大最小值分别是多少,怎么计算?&
x坐标范围:加减赤道1.5°的长度
y坐标范围:正负二分之一中央经线长度
UTM 的是“以中央经线投影为纵轴x,赤道投影为横轴y”,高斯克吕格
具体构成方法是“以中央经线为x轴,赤道为y轴”,而在描述投影坐标系统时说的是“中心水平线称为x轴,中心垂直线为y轴”----以上引号皆摘自清华大学出版的那套上下册的gis书,请问,这到底是为什么?我校正图像的时候都晕乎的,到底哪个是x,哪个是y?&
数学坐标系(也叫笛卡尔坐标系)水平的是x轴,垂直的是y轴,测量坐标系水平的是y轴垂直的是x轴。你说的那书是以测量坐标系叙述的,而
在gis软件里一般都用笛卡尔坐标系。入乡随俗,既然用gis软件就要按笛卡尔坐标系的规矩来做,不要被书上说的所左右。&
我看一本书上写的是,在使用十进制度的wgs_1984坐标系中,数据精度是1厘米,容限值为(0.01/(.943299))/10,约等于8.983e-9,当时看了之后不明白为什么要除以(.943299)这串数字,现在也不明白,我现在的数据的Projected
Coordinate
System是WGS_1984_UTM_Zone_49N,在按照此作拓扑时,拓扑容限值默认是0.001,而不是8.983e-9,不知为什么,我如果把0.001改成8.983e-9,在结束时就会出错,不知为什么,请大家指教。&
除以那个数是计算在赤道上1米相当于多少度的一段圆弧。360°=2π*赤道半径(≈6378137)米,则1米≈360°/(2π*6378137),而2π/360≈0.943299,也就是1米≈1/(.943299)°&&而一般设为容差为精度的10倍。根据上面的分析不难得出那个结果。
WGS_1984_UTM_Zone_49N的单位是米,所以该设成0.001,而不是设成8.983e-9,只有以度为单位的地理坐标系才能设成8.983e-9
我的shp数据文件是1980坐标系的,不过没有加大数的,请问如何加大数啊?就是x坐标前面都加一个40.
用project或project raster转换到相应有带号的坐标系。
原始数据为gtopo
1km的全球dem,地理坐标系为wgs84,但经过投影转换后,dem严重变形。我选择的是兰伯特双标准纬线等角圆锥投影,投影参数为:
Projection: Lambert_Conformal_Conic
False_Easting: 0.000000
False_Northing: 0.000000
Central_Meridian: 97.000000
Standard_Parallel_1: 30.000000
Standard_Parallel_2: 62.000000
Latitude_Of_Origin: 0.000000
Linear Unit: Meter (1.000000)
Geographic Coordinate System: GCS_WGS_1984
Angular Unit: Degree (0.943299)
Prime Meridian: Greenwich (0.000000)
Datum: D_WGS_1984
&&Spheroid: WGS_1984
& & Semimajor Axis:
& & Semiminor Axis:
Inverse Flattening: 298.030000
全球数据不适合用兰伯特双标准纬线等角圆锥投影,可改用Robinson投影坐标系。
投影信息中有几个参数不是太了解:首先Projection:
Gauss_Kruger这个是知道的,下面的Parameters:参数是指什么,通常取什么值呢?还有Angular Unit:
Degree(0.943299)
这个角度为什么取这个特定值,他是怎么计算出来的?还有一个我在程序里看到有个参数,取值是57.32,这个是代表什么?希望了解的帮忙解释一下
每种投影的Parameters个数不一定一样、值也不一定相等,一般有伪偏东false_east、伪偏北false_north、中央经线central_meridian、投影原点latitude_of_origin、线性单位linear
unit等。0.943299是一度等于多少弧度,57.32是一弧度等于多少度。
我有一个政区图矢量文件,坐标是(34567)这样的形式,视图属性里显示无坐标系。我就利用arctoolbox
定义一个地理坐标系,但是定义后显示的经纬度数值没任何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后来定义投影坐标系数值也是没变化。
定义坐标系不会改变坐标的数值。你的数据应该是投影坐标系的数据。先搞清楚正确的坐标系并定义之,需要经纬度的话用project转换到相应的地理坐标系。如果只是要显示经纬度的话,也可以正确定义坐标系后在dataframe的属性里将其坐标系设成相应的地理坐标系,并把display
unit设成度或度分秒。
为什么同一个区域两个坐标系完全一样的SHP文件却无重合?
至少有一个数据的坐标系是错误的。能否正确叠加不在于两个数据的坐标系是否一样,而在于是否正确。
有个投影坐标系的世界地图,中国在边上,出图时怎么能使中国位于中间呢?
投影坐标系参数里边有个中央经线(Central_Meridian),将data
frame的坐标系设成世界地图的坐标系,并把中央经线设置为105°。
两个数据坐标系不同,为啥加进arcmap中能够重合?
arcmap会自动将加进去的数据的坐标系在内存中转换到data
frame的坐标系来显示,即所谓的动态投影。它只是在内存中转换,并不改变数据本身的坐标系。
我原来有个数据里的图形是圆形的,现在怎么变成椭圆了,我保证数据没有动过。
frame的坐标系和数据的坐标系不一致造成的,比如你数据的坐标系是以地理坐标系,现在用了投影坐标系显示。
为什么我的全国地图显示出来比较扁,和挂图上的中国地图样子不一样呢?
不同坐标系下同一个图的样子可能会不一样,若你的全国数据是在地理坐标系下显示的就会看起来比较扁。
我的数据坐标系为:
China_Lambert_Conformal_Conic
Projection: Lambert_Conformal_Conic
False_Easting: 0.000000
False_Northing: 0.000000
Central_Meridian: 125.000000
Standard_Parallel_1: 42.000000
Standard_Parallel_2: 51.000000
Latitude_Of_Origin: 0.000000
Linear Unit: Meter
GCS_Beijing_1954
Datum: D_Beijing_1954
添加经纬度grid后经线和纬线不是直线,我想要直的经纬线该怎么做啊?
将data frame的坐标系设为相应的地理坐标系,即Beijing 1954地理坐标系。
原有的SHP图层是没有投影的,我用define projection
把投影转成albers,可是为什么中国地图还是扁的,查看图层投影已经是albers了
应该先用define
projection定义正确的地理坐标系,再用project转换到albers投影坐标系,而不是直接定义成albers投影坐标系。
我在arcmap里面加载了一副中国省界shp数据。右下角显示的坐标是:102.968&&5.936
Meters..单位是米,但是102.968&
&5.936分别代表的是经纬度啊,这里显示成米,不知道该怎么转换呢?
两种可能:
1、无坐标系信息的数据在data frame的特性里将map unit设成了meter
2、错误地将地理坐标系的数据定义了投影坐标系
地理坐标系数据想转成UTM投影坐标系,数据不在一个6°带范围内该怎么选坐标系?&
若数据东西跨度不超过6°,可修改已有的坐标系,建个非标准的坐标系,中央经线选你数据范围中间的经度。例如我的数据东西范围是东经105.5°到东经110°,跨WGS_1984_UTM_Zone_48N和WGS_1984_UTM_Zone_49N两条带,我可修改WGS_1984_UTM_Zone_48N坐标系的参数,中央经线设为108°,名称改为WGS_1984_UTM_Zone_48N_A。
若东西跨度超过了6°就不适合用utm坐标系了,用其他投影坐标系吧,例如lambert投影的坐标系。&
现有一批国内某地区的数据,跨带很广,要拼接到一起,那这些数据在投影上应该如何选择,尤其是大比例尺地图,还是用常规的分带投影吗?
比如按惯例1:10w的数据是6度分带,现在假如有17-21带的数据,放大到一定程度以后如果还是6度分带并且统一到一个带,两边的地图肯定会变形很大;如果不统一到一个带,接缝的地方可以正常拼接吗?
这种情况下是大比例尺地图也使用WGS84的球面坐标呢?还是将这些数据都投影到一个带,即使变形也不管?
研究区域跨多条带拼接时应该用albers、lambert等投影坐标系来做。
全国数据是albers坐标系的,怎么将经纬网添加上去,线线都是直的呀?
检查data frame的坐标系是否是地理坐标系。data
frame设成数据的坐标系后应该就正确了。
我将地理坐标系的全国数据转换到了albers投影坐标系,但转换后最后出来的地图不是北朝上而朝左了,这是哪里出问题了呢?
检查中央经线设置是否正确,全国albers坐标系的中央经线通常用105°。中央经线决定了图形旋转的方向和角度,与中央经线为105度的图相比较,小于105度就会向左转,大于105度就会向右转。
DEM栅格图转成点图层,操作Add XY
Coordinate时,计算出来的点坐标是以米为单位的,请问我想得到经纬度值应如何操作呢?
将data frame设成地理坐标系,用calculate geometry按data
frame的坐标系计算点的经纬度坐标。
一个图层从WGS-1984-Albers到xian-1980-Albers,下面的Geographic
transformation怎么选择?
因WGS-1984-Albers到xian-1980-Albers是不同椭球体之间的坐标转换,精确转换需要用转换参数来定义Geographic
transformation。转换参数可去当地测绘部门索取或购买。如果精度要求不是很高的话可用arcgis的动态投影转换,即:将data
frame的坐标系设成xian-1980-Albers,按data frame的坐标系导出数据。
作为GIS工作者必须理解 地图投影
这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我国的大地参照系主要有两种:即1954 年北京坐标系和80 国家大地坐标系。
高斯——克吕格投影 指投影方式
是克拉索夫斯基1940 椭球体 指地球椭球体
投影的一个过程图:
真实地球----〉地球椭球体-----&大地参考系,确定中央经线-------〉经纬度坐标系---(通过各种投影方式)-----〉投影坐标系
下面是具体的文章介绍:
1为什么要使用投影
地球椭球体表面是曲面,而地图通常要绘制在平面图纸上,因此制图时首先要把曲面展为
平面。然而球面是个不可展的曲面,换句话说,就是把它直接展为平面时,不可能不发生破裂
或皱纹。若用这种具有破裂或褶皱的平面绘制地图,显然是不实用的,所以必须采用特殊的方
法将曲面展开,使其成为没有破裂或褶皱的平面,于是就出现了地图投影理论。其基本原理就
是:因为球面上一点的位置决定于它的经纬度,所以实际投影时是先将一些经纬线的交点展绘
在平面上,再将相同的经纬度的点连成经线,相同的纬度的点连成纬线,构成经纬网。有了经
纬网以后,就可以将球面上的点,按其经纬度展绘在平面上相应的位置处。
许多分析技术和空间数据都是针对二维坐标或平面坐标设计,以平面地图投影的方式来存
储空间坐标,因此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利用地图投影将三维的地理坐标转换为平面坐标。所谓
的地图投影就是通过特定的数学方程式将经纬坐标(λ,φ)转换为平面坐标(X,Y)。从三
维坐标转换为二维坐标时总会出现扭曲变形,地图投影就是用来减小这种变形的。
2如何进行投影
(1)地理坐标系
地理坐标系用来描述地球表面三维地物位置,地物的具体位置由它的经纬度坐标确定。经
纬线一般用度来表示(必要时也用度分秒表示),经纬度是从地心到地球表面相应的位置的角度
的大小表示的。在球形系统中,水平的平行线表示东西方向也称为纬线,垂直的平行线表示南
北方向称为经线,这些包围着地球的网格称为经纬格网。
两极之间的处于中间位置的水平轴称为赤道,也是零度纬线。竖直轴的零度经线也叫做本
初子午线。在大部分坐标系统中的本初子午线是指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威治的经线,其他一些国
家所用的本初子午线有:Bem, Bogota, Paris 等。以本初子午线与赤道的相交点作为起点(0,0)。
由此地球被划分为四个象限,本初子午线左右两边为东西半球,赤道上下两边为南北半球。
(2)平面坐标系
平面坐标系是与地理坐标系相对的一个概念,是将椭球面上的点通过地图投影的方式投影
到(地图)平面上,分为平面极坐标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按照直角坐标原理
确定一点的平面位置,由原点及通过原点的两个垂直相交轴组成,这种坐标也叫笛卡尔坐标或
直角坐标。测绘中的直角坐标系与数学中的不同点是,X 轴和Y 轴互换。
(3)投影坐标系统
SuperMap Objects 中投影坐标系统由地图投影方式、投影参数、坐标单位和地理坐标系组
成。每一种投影坐标系统都对应于一种坐标转换方式。SuperMap Objects 中提供了很多预定义
的投影坐标系统,用户可以根据需要直接选择使用,此外,用户还可以定制自己的投影系统。
(4)椭球体和球体
人们通常用球体或椭球体来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有时为了计算方便,可以将地球看作
一个球体,但更多的时候是把它看作椭球体。一般情况下在地图比例尺小于1:1,000,000 时,假
设地球形状为一球体,因为在这种比例尺下球体和椭球体的差别几乎无法分辨;而在1:1,000,000
甚至更高精度要求的大比例尺时,则需用椭球体逼近地球。椭球体是以椭圆为基础的,所以用
两个轴来表述地球球体的大小,即长轴(赤道半径)和短轴(极地半径)。通常情况下,人们习
惯用地球的长轴和地球的扁率来描述地球椭球体。地球的扁率描述地球的圆扁程度,其值为地
球的长轴与短轴之差与长轴的比,值越大,地球越扁,值越小,地球越圆。
由于地球形状的不规则性,不同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地球进行过无数次测量,导致出
现了大量的椭球体,但是由于没有一个椭球体能够准确的描述地球的整体形状,所以在应用时
应该根据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地球椭球体。北美大陆较常用克拉克1866 椭
球体(Clarke 1866: 长半轴为6,378,206.4 米,短半轴为6,356,583.8
米),而中国常用的椭球体
却是克拉索夫斯基1940 椭球体(Krasovsky 1940: 长半轴为
米,扁率为0.)。
(5)大地参照系
地球椭球体仅仅是描述了地球的大小及形状,为了更准确地描述地球上的地物的具体位置,
需要引入大地参照系。大地参照系确定了地球椭球体相对于地球球心的位置,为地表地物的测
量提供了一个参照框架,确定了地表经纬网线的原点和方向。
大地参照系把地球椭球体的球心当作原点。一个地区的大地参照系的地球椭球体或多或少
地偏移了真正的地心,尽可能好的描述表现该地区的地表状况,地表上的地物坐标都是相对于
该椭球体的球心的。目前被广泛采用的大地参照系是WGS84,它被当着大地测量的基本框架。
不同的大地参照系适用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一个大地参照系并不适合于所有的地区,正如
AD27 适用于北美大地, ED50 适用于欧洲大陆。
3 地图投影的定义
简单地讲,地图投影的实质是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纬线网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转移到平面。
具体来说,由于球面上一点的位置是用地理坐标(纬度. ,经度λ )表示,而平面上点的位置是
用直角坐标(纵坐标X,横坐标Y)或极坐标(极径ρ ,极角δ )表示,所以要想将地球表面
上的点转移到平面上,必须采用一定的数学方法来确定地理坐标与平面直角坐标或极坐标之间
的关系。这种在球面和平面之间建立点与点之间函数关系的数学方法,称为地图投影。
4怎样选用投影
地图投影选择得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地图的精度和实用价值。用不同投影方法建立的经纬
线网形式不同,它们的变形性质和变形分布规律也各不相同。在实际应用中,应尽可能的使地
图投影的变形最小,目前没有哪一个投影转换方式可以完整、无变形地表达地球表面现实。选
择地图投影时应考虑制图区域的范围、形状和地理位置以及地图的用途等几个因素。
经纬度坐标系也叫球面坐标系,由经纬网构成,坐标系的原点由零度经线的位置确定。经度范围在
± 180°之间,纬度范围在± 90°之间。在经纬度坐标系下的数据,不能超过这个坐标范围。确定经纬度坐
标系的要素有两个:一是大地参照系的确定,一是中央经线的确定。大地参照系确定是在地球椭球体的基
础上确定的,由于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椭球体,各个地区为了更好地拟合该地区的地面起伏状况,在进行
投影参照系设置时,可以选择不同的地球椭球体和坐标参考系统,地球椭球体确定了地球的长半轴、短半
轴、地球的扁率等参数,通过确定中央经线的位置就可以确定坐标原点的位置。
在超图中:
普通平面坐标系:适合于不需要投影和坐标变换的地图,如CAD 图形等;
经纬坐标系:以实际经纬度来表示地球表面的地理位置;
投影坐标系:适合于需要在平面坐标系统中进行显示和操作的地图,也可以对具有不同投
影的多种数据源进行投影系统的相互转换。
椭球体、基准面及地图投影
GIS中的坐标系定义是GIS系统的基础,正确定义GIS系统的坐标系非常重要。GIS中的坐标系定义由基准面和地图投影两组参数确定,而基准面的定义则由特定椭球体及其对应的转换参数确定,因此欲正确定义GIS系统坐标系,首先必须弄清地球椭球体(Ellipsoid)、大地基准面(Datum)及地图投影(Projection)三者的基本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基准面是利用特定椭球体对特定地区地球表面的逼近,因此每个国家或地区均有各自的基准面,我们通常称谓的北京54坐标系、西安80坐标系实际上指的是我国的两个大地基准面。我国参照前苏联从1953年起采用克拉索夫斯基(Krassovsky)椭球体建立了我国的北京54坐标系,1978年采用国际大地测量协会推荐的1975地球椭球体建立了我国新的大地坐标系--西安80坐标系,目前大地测量基本上仍以北京54坐标系作为参照,北京54与西安80坐标之间的转换可查阅国家测绘局公布的对照表。
WGS1984基准面采用WGS84椭球体,它是一地心坐标系,即以地心作为椭球体中心,目前GPS测量数据多以WGS1984为基准。
椭球体与基准面之间的关系是一对多的关系,也就是基准面是在椭球体基础上建立的,但椭球体不能代表基准面,同样的椭球体能定义不同的基准面,如前苏联的Pulkovo
1942、非洲索马里的Afgooye基准面都采用了Krassovsky椭球体,但它们的基准面显然是不同的。
地图投影是将地图从球面转换到平面的数学变换,如果有人说:该点北京54坐标值为X=4231898,Y=,实际上指的是北京54基准面下的投影坐标,也就是北京54基准面下的经纬度坐标在直角平面坐标上的投影结果。
GIS中基准面的定义与转换
虽然现有GIS平台中都预定义有上百个基准面供用户选用,但均没有我们国家的基准面定义。假如精度要求不高,可利用前苏联的Pulkovo
1942基准面(Mapinfo中代号为1001)代替北京54坐标系;假如精度要求较高,如土地利用、海域使用、城市基建等GIS系统,则需要自定义基准面。
GIS系统中的基准面通过当地基准面向WGS1984的转换7参数来定义,转换通过相似变换方法实现,具体算法可参考科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标准化指南》第76至86页。假设Xg、Yg、Zg表示WGS84地心坐标系的三坐标轴,Xt、Yt、Zt表示当地坐标系的三坐标轴,那么自定义基准面的7参数分别为:三个平移参数ΔX、ΔY、ΔZ表示两坐标原点的平移值;三个旋转参数εx、εy、εz表示当地坐标系旋转至与地心坐标系平行时,分别绕Xt、Yt、Zt的旋转角;最后是比例校正因子,用于调整椭球大小。&
(Ellipsoid)
地图坐标系由大地基准面和地图投影确定,
大地基准面是利用特定椭球体对特定地区地
球表面的逼近,因此每个国家或地区均有各自的大地基准面,我们通常称谓的北京
坐标系实际上指的是我国的两个大地基准面。
我国参照前苏联从
年起采用克拉索夫
(Krassovsky)
椭球体建立了我国的北京
年采用国际大地测量协会推荐的
地球椭球体建立了我国新的大地坐标系
定位所得出的结果都
坐标系统,
基准面采用
椭球体,它是一地心坐标系,即以地心作为椭球
体中心的坐标系。
因此相对同一地理位置,
不同的大地基准面,
它们的经纬度坐标是有差异的。
个椭球体参数如下(源自“全球定位系统测量规范
Krassovsky&&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54坐标系转经纬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