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钓周刊怎么定制,我不知道英文怎么定制,请问一下老师?

证券市场红周刊: 如何使用十倍股公司库?私人定制你的投资组合 嘉宾介绍:黄寒笑,管理学硕士,海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执行董事、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十倍股研究中心创始人。10年国内... - 雪球&来自雪球如何使用十倍股公司库?私人定制你的投资组合嘉宾介绍:黄寒笑,管理学硕士,海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执行董事、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十倍股研究中心创始人。10年国内外证券投资、基金管理经验,国内第一批投资境外美国证券市场专业机构投资人,历任华侨城投资控股康佳集团投资经理、晴川资本首席分析师、基金经理助理,长期从事资产管理。  《证券市场红周刊》编辑部张宇:这周俺比较凌乱了,越要写到十倍股公司库应用,心里愈发紧张,毕竟市场先生给予十倍股的买入机会太少了!街头溅血是最佳的买入时机,但是这其中也包括自己的血,有多少人能够承受反人性疯狂行为带来的孤寂?而且经过2013年大水漫灌,很多好公司已经没有了好估值,这也令十倍股纸上谈兵。  深圳十倍股研究中心黄寒笑:十倍股实践起来难度的确不小,其中有效的方法还有待完善。你说得对,与其说是投资十倍股还不如说是股灾投资,当市场满地鲜血的时候,那才是十倍股开工的时间点。从严格意义来讲,在年十年大概也只有3次买入机会。我们对于十倍股的选择本身具有巨大局限,就以目前我俩讨论了7期的投资方法,只能找到其中一部分的十倍股,比如百度、万科、云南白药,大概只占到所有十倍股的10%以上。  张宇:那么,就如同你此前所言,剩下这90%的十倍股公司事后也不知道为什么上涨,更别提事先潜伏了,而实际买入后能够长期持有的投资者更是寥若晨星。今天有位雪球网友问我买过几个十倍股,我回想了下,格力电器、网宿科技等都曾经暂时拥有过,但没有一个能够拿到十倍,这其中既有人性的问题,恐怕更多的还是对于企业长期前景的把握不够。  黄寒笑:这是很多投资者的通病,看得不够长远。俗话说,市场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不确定性是投资最大的风险,亦是最大的魅力所在。应对市场波动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到上市公司身上那些不会随着证券市场的投资群体眼光而发生变化的根本价值——什么东西是长期为社会所需要的,是不会被磨灭的价值,这是投资人可以依靠的根本基础,也是这个飘忽不定的市场中的定海神针。  张宇:这也正是我们十倍股公司库建立的初衷,即找到那些不可磨灭的企业价值,而这也是区分成长和伪成长的试金石。且闲话少叙,这期有请寒笑同学来演示下十倍股公司库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私人定制一个属于自己的投资组合。  十倍股公司库标准  重新复习一下我们的十倍股公式:巨大的市场+成长阶段早市值体量小+估值低+竞争优势+牛逼的管理团队=大概率的十倍股。OK,没有问题了,那么我们可以衍生出五个评判标准。  1,公司主业一句话总结;  2,未来行业发展空间巨大;  3,公司竞争优势突出;  4,公司管理层足够优秀;  5,估值有足够安全边际。  分拆这5个标准逐一详解:“公司主业一句话总结”,要求上市公司业务简单且易于了解。如果公司业务太过于多元化,不仅给公司带来估值困惑,比如复星医药、科大讯飞的估值,而且也不利于公司聚焦主业。这家公司的业务是否一句话就可以说明白呢?如果可以,那么这家公司是可以在能力圈圈以内理解的。“投资人并不需要做对很多事情,重要的是要能不犯重大的过错。”所以最好是在你的竞争优势圈之内选股。人们对于非常复杂的事物天生无法具有判断能力,即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许多行业的产业发展可能远远没有人类所估计的那样乐观,比如风电、太阳能等,虽然这类公司在政策的阳光雨露下活得滋润,却是非市场化的公司,未来行业如何演绎也非投资人的常识所能判断。  因为A,所以B。这样的简单逻辑是人类认知常态化能力。而因为A,或者B或者C到X的变量,最后得出某种可能预想的结论,这种多个变量的公司研究,其结果的可靠性我认为已经超出人类分析的极限,比如说经济学家短期预测经常出现偏差,股评家每日点评也只能骑墙头。所以研究公司的发端必然是公司业务一定要简单,或者找到一个能够尽可能少变量的分析角度。  “未来行业发展空间巨大”,民国时期的纺织业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例证,当年女工每个月可以去看两场电影,每周都可以喝得起可口可乐,甚至可以吃一次荤。这并非说民国好,而是纺织技术在民国时代属于高科技企业,就像今天的IT公司,收入自然是当初最高的职业之一。由此可见发展阶段对于理解整个投资的重要程度,但恰恰这个因素被很多投资者所忽略。  什么是巨大的发展空间?对于公司目前销售来说,单个产品是百亿级别的产品,甚至千亿级别市场空间的产品,这样的大空间才有可能酝酿大公司。近期市场蓝筹板块集体反弹,这从根本上来说是市场长期估值的波动,这些公司再成长十倍的概率几乎是零。在中国股市上,许多公司基本上100亿市值就到头了,很多公司上市之后就是长不大,所以选股最好低于50亿,市值太大,空间有限。如果行业进入井喷阶段或者某一项技术渗透率不断提升,或者新模式刚刚被开发出来,那么市场具有广大的运行空间。  消费、医药、互联网,尤其医药处在长期上升的周期,我们没有理由错过,这是一个时代的浪潮。未来中国更大的浪潮在于互联网,这个领域是极少数中国能够相对同步于全球进步发展的领域,人的一生赶上这样的浪潮死而无憾。想要变得富有,或许仅仅依靠教科书式的研究,或者CFA远远不够。  “公司竞争优势突出”,竞争优势是一家公司的护城河,是上市公司利用各种经营资源形成经营壁垒后而产生的持续超额收益能力,可以是来自政府的特许牌照,可以是强大的客户粘性,可以是独特的资源禀赋,亦可以是品牌、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一般来说,拥有强大竞争优势的公司同时拥有较高的毛利润率。经济市场是由一小群有特许权的团体和一个较大的商品企业团体所组成。后者大多数是不值得投资的,值得我们投资的是提供特殊商品和服务的企业,这些商品和服务的特殊性是:有消费需求、无近似替代性产品和不受法律规范。  还记得可口可乐总裁那句话吗?——如果可口可乐在世界各地的厂房被一把大火烧光,只要可口可乐的品牌还在,一夜之间他会让所有的厂房在废墟上拔地而起。这是品牌的顶级层次,即已经控制了消费者的心灵,这在消费板块尤其如此,比如看到了榨菜就想到了乌江,拿起了手机就想到了苹果,想吃瓜子就买洽洽……这就是品牌的力量,同样洽洽薯片失败的原因也在于乐事、薯愿四大品牌阵地坚不可摧,或许坚果是洽洽更好的选择,三只松鼠就聪明多了。  而TMT科技类公司的竞争优势则生命周期更为短暂,因为科技产品迭代很快。美国2000年的科网泡沫时期,思科涨了1059倍,戴尔、微软涨了593倍、156倍。但是随着产品渗透率的提高,计算机成为大众的日常消费品之后,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原本的竞争优势丧失了,这也是泡沫破灭的深层原因。银河证券的一篇科技股的研报,认为高成长和快速下滑是科技类成长股的必然特性,30%~40%的市场渗透率是一个规律,也是科技类成长股的“渗透率魔咒”。  “公司管理层足够优秀。”先来做一道选择题:当一家公司的投资报酬率在市场平均水准甚至以下,却一再产生过多现金时,管理层有三个选择: & (1)忽视这个问题,以低于平均的报酬率继续做转投资; & (2)购买成长中的企业; & (3)把盈余发放给股东。  不理智的管理层会在这里犯错。巴菲特认为,惟一合理且负责任的做法只有将盈余回归给股东:提高股利,或买回股票。这是判断管理层是否理智的关键。另外,管理层还必须足够坦诚到“可以放心地把女儿嫁给他”,巴菲特主张,“无论是否属于一般公认会计原则的资料,或是超出一般公认会计原则要求的资料,只要它能帮助具有财务方面知识的投资者回答下列三个重要的问题就应该公布,其一是这间公司大概值多少钱?其二是它未来的发展潜力有多大?其三是从过去的表现来看,管理者是否能够充分掌握公司的营运状况。最后,管理层能否拒绝机构跟风的做法,这种做法通常使得理性大打折扣。  “估值有足够安全边际”,甚至可以说没有估值低就没有十倍股,估值是中国投资人、当然也包括美国等全世界的投资人的陷阱,得出这样的结论是来自于历次股灾中被毁灭的估值,每次鸡犬升天的牛市,催生了大批的股神,也造就大量的炮灰,这个问题刚才咱们就聊过,只有大熊市才可以提供十倍股的买入机会。  张宇:估值这块我依然持保留意见,寒笑同学,消费、医药行业估值还容易理解,低了就买。但是据我观察,TMT类成长股的估值往往在股价爆发之初便非常高,因为都是先有概念,后有业绩,等后面业绩有了,增长往往也快结束了。比如乐视网(300104)刚上市的时候99倍的市盈率,可是它上市之后一直在涨,因为它契合了互联网传媒的方向。就在它阶段涨幅最高的时候,今年1月份股价却提前于创业板指数下跌,无他,只是因为业绩增速下来了,2013年净利润同比增长只有31.32%,再看一季报和中报预告,同比增速均出现了明显滞涨。所以我觉得对于TMT类成长股,在估值方面是不是可以稍微放松一下要求?  黄寒笑:你说得也不无道理,但是有便宜的估值何乐而不为呢?而且十倍股成长过程中蕴藏着巨大的风险,如果能够便宜买入就能够睡个安稳觉,这也是我们刚才说到的,十倍股买入机会寥寥。  张宇:如果有低的估值当然更好啦!否则高估值,一旦低增速必然残酷双杀。从你上周说要讲十倍股公司库的应用以来,我一直在想,成长股究竟该怎么操作?它炒的是预期,更是预期差,你看A股很多成长股,股价都是春江水暖鸭先知,业绩还没有回落的时候,股价就先下跌了。而那些已经翱翔天际的成长股更是经不起一丁点儿的利空,哪怕是你EPS低于预期1毛钱,都把股价打得稀里哗啦的。更郁闷的是,中国的成长股持续性不够,特别是TMT类的成长股,搭上顺风车突然冒出一个高增长,可是业绩暴增之后却又是一地鸡毛,比如苹果概念股莱宝高科(002106),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触摸屏产品“增收不增利”局面继续恶化。而网宿科技(300017)在经历了去年业绩大爆发之后,不知道后面还有多少空间?  黄寒笑:相对来说,还是消费和医药领域的十倍股增长比较稳定,它们的护城河比较深,而且受景气周期波动影响相对较小,而且一般来说比较容易理解。那么投资者可以先筛选出十倍股公司库,然后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和预期收益私人定制一个投资组合。我们经过长期的摸着石头过河,探索了一个从数学上来说,成功概率较大的方法。  张宇:哦,什么交易方法?你的意思是跟价值投资不太一样,十倍股的成长投资应该适当分散,以回避高成长过程中的风险。  黄寒笑:主要是仓位的分配。从十倍股公司库里挑选稳健成长的个股进行总仓位50%的配置,并作为底仓长期持有,这部分资金合适投资十倍股及N倍股;拿出剩下30%的仓位投资于能够翻倍的个股,并以此来跟踪印证公司是否有十倍的潜力,这部分仓位适合1~3年操作一次;最后20%的仓位可以来点激进的进攻性品种,6~12个月操作一次,重点是一年翻倍的公司。交易中要注意,每个公司的仓位不能超过20%。  张宇:也就是说,100万,每只股票买入不能超过20万,这有点分散了,我觉得100万,3只股票就可以了。不过,这仅是一家之言。说说止损,你们是怎么做的?  黄寒笑:有三种做法:1,如果回撤8%,直接斩仓不需要知会基金经理;2,暂时不做风控,只亏利润,除非公司发生根本性事件打击。比如10元建仓成本,涨幅80%到18元,只有股价回撤至成本价再做止损;3,公司上涨至目标价,但是无法判断股价是否见顶,而公司的估值、所处行业依然向好,那么此时卖出股票收回成本,留利润仓位继续持有。按照这种方法,既可以保持总体市值的稳定,也可以通过激进仓位来提升组合的业绩。  张宇:在止损上,杀猪杀尾巴,一个人一个杀法,每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同。我觉得各位投资朋友们可以参考这个方法,结合自己的情况再私人一下。另外,黄老师,十倍股选了,组合构建了,人也不能闲着,还得去追踪公司价值的变化。就像你前面讲的民国纺织女工的故事,人的需求总是会发生变化的,这也影响着公司价值的变化,公司存在就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所以如何把握社会大众对于本行业的需求以及需求被满足的程度需要花功夫去研究的。通常你们私募是怎么追踪公司的?  黄寒笑:我们一般关注这么几点:1,公司估值的变化;2,公司内在价值的提升,比如收购了现金奶牛业务,或者持续体现出强势洗脑广告;3,十倍股公司库的公司新闻更新;4,公司主业的变化是否有季度业绩支撑;5,公司发展方向是继续提升内在价值,还是在毁灭内在价值。  张宇:是啊,人人道“股价易变,价值不变”。但是随着时代发展,有些公司的价值也是会发生变化的,投资者不能买了十倍股就束之高阁,而是要不断地重新认识这家公司,判断这家公司。毕竟,成长的风险无处不在,即便是最优秀的公司也不能幸免,也会出现暂时的业绩回落,遭遇成长的烦恼。寒笑,下期咱们来谈谈十倍股成长的陷阱吧。  黄寒笑:好的,各位投资朋友们,下期再会!■已有1人赞助了这篇帖子1雪球币:1同时转发到我的首页发布分享到微信扫一扫那些不能被定制的文/谭山山<>第444期
你可以定制生活方式、定制人生,不过,有一些东西是无法定制的,比如世界观、独立、自信、品位、趣味、诗意、好奇心、个性。
&&& 在1987年发表的《顽主》中,王朔让人们第一次见识到什么叫&私人定制&:3T公司的几个不靠谱的青年给一个想拿奖想疯了的作家煞有介事地办了一个颁奖礼,奖品是咸菜坛子&&&我们公司的宗旨就是帮助像您这样素有大志却无计可施的人&。
&&& 当然,那时候还没有&私人定制&这个说法。&替人解难替人解闷替人受过&的3T公司只是几个社会边缘青年脑洞大开之下开办的社会服务公司,用杨重的说法就是&目的是在社会服务方面拾遗补缺&(请自行脑补葛优在电影《顽主》中说这句话时的腔调)。以今天的眼光来看,3T公司堪称良心企业,挂号费只收两角钱,不满意还可以退。
&&& 如今,&私人定制&已经成为主流,似乎什么都可以定制:
&&& 你可以穿&高定&,不过切记像范冰冰那样穿出气场,不然是衣服穿你而不是你穿衣服;
&&& 你可以定制自己的家,不过不要让它沦为样板间;
&&& 你可以定制旅游,极地游、热带雨林游,什么都好,不过请不要带着&到此一游&的心态去;
&&& 你可以定制&必读书清单&,不过就不要想着&5分钟读完一部经典小说&那种捷径了,正如作家杨照所说,它们值得你花50个小时来阅读;
&&& 你可以定制外语教学,请私教一对一地教,不过这也跟阅读一样,没有捷径哦;
&&& 你可以定制恋爱,不过不要像日剧《恋爱~约会究竟是什么呢》的女主一样,约会时间精确到分秒,约会地点精确到指定地点的半径1.5米以内&&会把人吓跑吧;
&&& 你可以定制含有自己DNA的专属墨水,不过前提是有用笔写字的机会;
&&& 你甚至可以定制婴儿&&性别和身体特征(比如金发碧眼)都可以选择,不过也有人会觉得&定制的人生有什么意义&?
&&& 是啊,你可以定制生活方式、定制人生,不过,有一些东西是无法定制的:世界观、独立、自信、品位、趣味、诗意、好奇心、个性,等等。
成功、机遇、好奇心等都是无法定制的。
&&& 世界观听起来很玄,其实,有时候敢于说&不&就已经是一种世界观了&&比如40岁后的白岩松。
&&& 中年之后的白岩松会思考&那些大家都认为有用的事情&对自己产生了什么影响。他的结论是:当每个人都在拉扯你去做这些事情时,你已经没有时间活着了。你要维系这种&好好先生&的面孔,你不能发火、不能说&不&,好像没有得罪任何人,其实,你把自己&得罪&了。所以他要对这一切说&不&:不要权力&&2003年他就辞掉了所担任的三个节目的制片人之职;不要利益&&尽量不在商业、企业或演出的场合出现;不做&好好先生&&&也就是给自己腾出一些空间去做一些&无用&的事。&我不再愿意用时间去换利益,我拿出相当的时间去换取自己的舒服,换取生命该有的某种状态。&
&&& 有时候经历也造就世界观&&比如认为&人生的每一样东西都有可能是养分&的吴念真。吴念真16岁初中毕业出来打工,然后当兵、进电影公司、当导演,认识了各色人等,每个人的故事他都愿意聆听,对他来说就好像是&阅读一百本以上的报告文学&。知识分子讲的故事反而不及普通人讲的好听,因为他们没有生活。
&&& 在他看来,努力必有成就这种话都是骗人的,成功也没法复制,而且所谓成功人士有一样东西永远不会讲&&机运。长荣公司老板张荣发也许是唯一说真话的人,他曾跟吴念真说过,&刚开始做生意是机会好,不是我厉害&。也就是说,成功、机遇这些东西,都是没法预测更无法定制的。
&&& 有时候好奇心也塑造世界观。波德莱尔一生中不断地从一个地方跳到另一个地方:&任何地方!任何地方!只要它在我现在的世界之外!&德国探险家亚历山大&冯&洪堡说自己之所以去旅行,是被&一种不确定的欲望&所激励,而这种欲望就是&从一种令人厌倦的日常生活转到一个奇妙的世界&。类似的意思日本人石田裕辅说得更直接,那就是&不去会死&!石田裕辅出版的游记书名就叫&不去会死&,有意思的是,不止一个人把它误读成&不会去死&&&这恰恰反映了一种潜意识,那就是&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太奢侈,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失去了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人就容易陷入流水账一般的生活。
品位、趣味这些东西,是需要经过时间积淀,而不是通过阅读一两本所谓指南就能达成的。
&&& 多年之前,保罗&福塞尔在那本著名的《格调》中写到一个购买品位的例子&&如果你想展示中上阶层品位,你的起居室的书架上也还有空地方,不如考虑一下这家叫&庭院图书&的公司:&真皮封面书籍,十八九世纪小说、传记、传教文学、散文,莎士比亚、菲尔丁、卡莱尔、斯威夫特、蒲柏、约翰松、弥尔顿等大师力作,尊府室内装饰的极品。&
&&& 英国也有类似专门提供选书及打理书架服务的公司。他们的建议是,买书绝对不要买一整套,因为会显得很傻。比如莎士比亚全集是很有品没错,但不要买全集,买七八本就好;而这七八本里头,最好有两三本是重复的,属于不同版本,表示你对这套全集是有研究的。还有,为了表示你研读过它,专家会帮你&做旧&:在书页上划线、做笔记,书封上则弄出不经意的划痕。
&&& 其实这怎么看都是没品吧,因为提供这些服务的公司都会预设自己的顾客完全不会打开这些书&&不然就不会搞那些手脚了。书单可以定制,书本可以订购,阅读这些书所需要的见解和趣味却只能通过努力得到,没有捷径可走&&这正是导致作家杨照愤怒的原因。事情是这样的:台湾新北市府文化局为了推动经典图书的阅读,想找网络红人谷阿莫拍摄&5分钟看完一部经典小说&,于是请杨照帮忙开出书单。但杨照完全不能接受这种快餐式的做法,他说经典小说不能简化为两页就交代完情节的故事梗概,经典小说的价值正在于经得住时间反复挖掘,只要读进去,就会发现越读越细、越读越深,得到的收获就越多。而这些收获,是足以冲击人生、改变人生的。
&&& 品位、趣味这些东西,是需要经过时间积淀,而不是通过阅读一两本所谓指南就能达成的。中国有俗谚云&为官三代,始知穿衣吃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当然,你也大可不必遵循这些所谓品位观,而是像保罗&福塞尔建议的那样,张扬个性,以另类的风格脱颖而出。另类就是你的个人logo&&独一份,无法定制。在家上学:一种定制教育
作者:杨璐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教育如果是一个产品,或许,学校教育是工业社会分工的产物,十几年的学习就是一条长长的流水线。选择流水线的是多数,但也有例外。
苏菲的家庭学校
洋人街的旅游票务中心里都辟出一半的空间挂着别墅准现房的卖房广告时,大理古镇已经远远不仅是一个旅游景区了,以古镇复兴路为中心向苍山和洱海方向扩散,到处是房产中介、待售或者待租的院落、住宅。复兴路上每日游人如织,沉淀下来常住的除了想远离城市喧嚣的归隐者,还有一个新人群,想让孩子在苍山洱海间的阳光里健康成长的家长们。徐雪金是家长群里的新加入者,刚刚到大理两个月,把家安在了古镇北门外一个幽静巷子的尽头。
徐雪金以1.3万元一年的价格租下了一个院子,二楼只有房东女儿住,白天不在家,徐家五口人几乎算是拥有完全独立的空间。一楼有4个房间,最南边的房间贴着苏菲书房的标签,是徐雪金为7岁半的大女儿苏菲布置的读书室和教室,里面靠墙并列放着两排书架,放着童话、名著、蒙台梭利教育法之类的教育书籍以及不少乐谱和歌谱,正中是两张很矮的长桌子,整齐地摆放着小板凳,平时徐雪金就坐在这里给女儿上课。中间一间房是客厅,另一间是徐雪金夫妇的卧室,放着两张双人床,夫妻俩分别带着儿子和徐雪金的外甥住在里面。最外面是苏菲的卧室。
周五下午是猫猫狗狗幼儿园的开放日,在家上学的孩子们欢快地到那里结交小伙伴,一起玩耍
吃过早饭之后,徐雪金就带着苏菲到教室里,小儿子和外甥因为年纪太小不用跟着姐姐听课,在院子里玩耍。苏菲跟爸爸要求,前几天一直在上数学课,有点烦了,希望今天可以上手工课。徐雪金一边答应着女儿,一边抱起吉他,按照惯例用歌声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他是基督教徒,教给女儿的歌曲也是以基督教歌曲为主,父女俩伴着吉他合唱,女儿节奏不对的地方,徐雪金就停下来给女儿示范。
唱完歌曲,苏菲提醒爸爸今天的主题是手工课,但是徐雪金显然认为有更重要的课程排在前面,他拿出古诗词选集,带着女儿朗读《诗经&硕鼠》。徐雪金告诉记者,他没有像学校一样要求女儿专门拿出时间背下来,而是连续几天听和读同样的内容,听熟了之后女儿自然可以背下部分段落。晦涩的古文超出苏菲的理解范围,每次读完原文之后,父女俩还要一起朗读后面的翻译文字。7岁的孩子即便对翻译文字也是懵懵懂懂,学到《东山》时候,徐雪金要专门解释一下什么叫做&厌仗&的情绪。小女孩突然对&打仗&感了兴趣,追问着爸爸,女孩子打不打仗,不想打仗可不可以跑掉或者躲起来。讲解清楚文章的内容之后,徐雪金用MP3播放器给女儿播放《东山》的配乐朗读。背景音乐比诗歌内容更吸引小姑娘,听着听着苏菲突然跟父亲说,这音乐很好听。徐雪金没有批评女儿不专心,而是启发着让女儿辨别音乐里都用了哪些乐器。
在家上学的孩子们很快就喜欢上了幼儿园的设施
语文课结束之后,才是苏菲盼望的手工课。徐雪金回到客厅里做自己的事情,苏菲在书房里自习。没有正规的教材和固定的内容,全凭她自己的想象力和兴趣,把想法变成现实。她前一天用雪糕棍拼成了一个&来&字,这一天用黄色的广告颜料涂满了一张方纸片。在成年人看来这些东西不但算不上艺术品,连手工成品都不是,可苏菲又热爱又兴致勃勃,她收集周围吃雪糕的人扔掉的木棍和塑料盒,准备她下一个作品的材料。
做完手工,徐雪金把女儿叫到客厅里来学英语。虽然徐雪金夫妇是做外贸生意的,能用英语跟外国人交流,可他们都没有亲自给女儿上课。英语课上,苏菲先跟着父亲囫囵着念了一段英文的《圣经》,然后徐雪金打开电脑,让女儿跟着一个软件学习。软件像一个发音老师,先把单词读一遍,然后苏菲对着话筒模仿,如果发音不标准,软件就不会进行到下一个单词,只有在苏菲多次努力都过不了关时,徐雪金才走过来帮女儿读一次过关。
下午的课程相对轻松,苏菲从4岁多开始学钢琴,几年来一直断断续续地弹着。搬到大理之后,徐雪金没给女儿买钢琴,他在附近琴行找了一位钢琴老师,每周给苏菲上两次课,还能以每小时5块钱的价格在琴行里练琴。苏菲自己骑自行车去上课和回家,徐雪金只在闲聊间问女儿上课的内容。
周末的活动很特别,周五下午徐雪金骑车带着儿子,7岁的苏菲骑车带着4岁的表弟一起去新开业的猫猫狗狗幼儿园参加开放日的活动。徐雪金很重视社交活动的机会,这是对孩子们缺失的校园交往的补充。平时徐家三个孩子互相做伴,开放日的活动上来了很多小朋友,苏菲和两个弟弟很快就找到了各自的玩伴,跳蹦床、爬树屋或者玩跷跷板。周六的上午徐雪金阖家到三月街附近的别墅区篮球场跟着美国人大卫上篮球课。大卫自己有三个孩子,还领养了一个中国女孩,每个周末都教自己的儿子和自愿来学习的孩子一小时的篮球。大卫的小孩没有在大理读书,只请了一个老师教中文,其他课程通过网络修读美国学校的学分。在徐雪金看来,这也是一种在家上学的方式。也许因为这个原因,来上篮球课的都是在家上学的另类小孩。孩子们在篮球场上打球,家长们就聚在阴凉处互相认识,他们很多人本来就在一个QQ群里,所以很快就熟悉起来,互相交流自己对孩子教育的想法、方式和搬到大理之后遇到的家常问题。一堂课下来,已经有好几个家庭约好了互相拜访的活动。
苏菲有过上学的经历。因为徐雪金和妻子都忙于工作,苏菲两岁之前一直在江西老家跟着奶奶生活。两岁的时候,徐雪金把女儿送进了义乌当地一家不错的幼儿园。&当时上的是小小班,可能是因为上幼儿园太早的缘故,菲菲一直很紧张,经常尿裤子,到了上学要带一包新衣服替换的程度。小孩子上幼儿园哭很正常,可是菲菲读到了中班还哭就不正常了。她还对老师的态度很敏感,告诉我,大朱老师不喜欢她。&徐雪金的妻子告诉记者。当时,夫妻两人的生意走上了正轨,有时间和精力思考女儿的教育问题。回想起自己的学习和创业经历,徐雪金觉得可以把女儿从学校里领出来自己教。
徐雪金生长在江西的农村。&我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学习不好,到了二年级之后我学习就一直很好了,因为我爱看书,那时候乡下也没什么书,我就到处找书看,把能找到的书都读了。&徐雪金告诉记者,自己的家乡很闭塞,上高中之前他连足球是什么都不知道,到了大学才接触到音乐,发现自己对音乐特别是摇滚乐很感兴趣。大学毕业之后,为了继续学习吉他和接近摇滚乐,徐雪金在北京找了一份软件工程师的工作。但是每天对着电脑的工作令他厌倦,4年之后他到义乌寻找机会,从软件工程师改行做外贸。&他白天到处找库存,晚上到宾馆联系外国人把库存卖出去。&徐雪金的妻子告诉记者,开始时候徐雪金跑业务,她负责维护客户,逐渐才雇佣了十几个工人开起了公司。
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本期杂志: |
版权声明:凡注明“三联生活周刊”、“爱乐”或“原创”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三联生活周刊或爱乐杂志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刊、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三联生活周刊”或“来源:爱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刊、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不知道我是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