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k摄像机是什么意思中的底片是什么?

涓轰涔瑕ㄨ剁
涓轰涔瑕ㄨ剁
浣:椹濂ャ绘榻濂
浣芥病娉ㄦ帮揪灏娌℃姝ュ跺涔璺ョ翠骇娣辨瀵规涓甯稿瓒崇:浜轰滑璐拱跺枫浜轰滑涔浠ヤ拱跺锋涓涓瓒崇:涓哄绠$ㄣ
ㄢ涓瀵规娓歌峰锋扮告轰跺风告虹崇郴杩寰变浠繁冲锛极娓镐澹娌婕瀵绘鹃垫撮璐靛杩哄X烘ョ俱
涓锛ㄥ浼杈剧24Pe涓浠涔辫瀵逛娇24P跺锛璁や负瀹瀵瑰瓒
浠寮濮锛浠氨涓撮杩h3/2涓规ㄧ佃涓24fps靛奖锛锛h〃轰腑灏辨涓烘澶锛杩崇瑕娴垂20%纾甯淇℃杈瀹归
浣跺蹇椤诲姝ゃ姣濡锛¤溅澶瀹斤澶х害8卞昂э锛浣琛涓杞澶х害涓14卞昂锛涔璁歌瀹界广杩棰澶撮骞朵板氨澶浣浜锛涓哄ぉラ涓よ¤溅浠ユ堕55遍琛椹跺ㄥ矾涓搁荤8卞昂杞涓轰涔浜涓浼轰锛e氨璋㈠ぉ璋㈠颁
变滑灏灏辩硅锛浠ぇ姒冲ㄦ朵唬村板骞达佃涓24fps褰辩澶澧灏变蜂瀵癸20%浣锛浣浣瀵瑰村涔戒负充娇浣戒24fps涓30锛瀹涔浼杩矾涓¤溅ヨ介f烽
跺虹浜板浣浜О缂╋朵腑璁稿瑰ㄨВ缂╁ㄤ腑甯уㄥㄣ瑕浣ㄨВ缂╁ㄤ腑瀛ㄥ璋杩浼璁ょ蹇涓骞婚㈠峰烘ュ灏娆★浠ヤ浠ュㄧ佃靛奖洪2/2锛骞朵ㄦ洪《澶3/2锛涓ㄧ佃靛奖洪杩琛3/2涓
eㄦ釜濂戒富浣寰20%姣硅ユ瑰惧川涓澶琛惧璋2/2涓绉锛涔瑕姣3/2琛ュ瀹规
ㄥ轰腑疯涔锛浣浼寰20%澶浣瀹归e烘扮杈璁惧涓浣灏变蹇蹇ㄧ杈杩绋涓绯3/2搴浜规借藉ㄩ琛翠腑瀹
瑕4%冲杞㈡25fps瑙棰澶чㄥ榛堕寸骞垮藉凡缁24fps剁涓借浣ソ娲绘ソ
浠ヤd硅瑷娌℃浠讳瑕瀵24P峰风涓瑗裤虫揪骞寸充负姝ゅ浜涓涓剧揪24P涓姣浜х┛瀛靛奖剁村鸿茬琛ㄧ锛涔璁告涓瀵规板浜猴浣ラ浠涔璁哄浣锛翠釜捐浣ソ锛褰辩锛杞24P锛ㄦ界涓绉3/2锛缁
璁哄浣锛杩绔ㄥ涓绔浜涔宸插
John Q. Sony锛堕靛涓浣锛璁ゅHDTV涓涓靛奖纭涓娌¢锛J.Q璁ゅ24P瑙棰涓姣30I村靛奖杩病锛姝Sony轰涓娆24P恒
ㄢf病浠涔煎澶ф灏Sony杩宸茬轰涓澶у绋濂恒
杩璁板褰浜哄Sony甯╁绾㈠垫害娑璐规哄浠モ琛f跺锛d(璇ュ浣蹇т璁锛)锛e涓虹瑰甯烘♀涓涓叉锋т朵风甯衡锛杩风甯轰璁镐灏(涓瀹涔╀富瀵肩琛e哄浜轰滑)
Sony宸茬浜涓浜杩琛90fps30Super Slo-Mo(瓒绾ф㈠ㄤ)恒宠荤甯烘渚哄凡缁骞村ご浜
浠ユ涓涓24P虹鸿瑕璐iSony浜哄+锛浠浠浠ョㄩi澶20%ユ瑰缂╂澧瀵搴共浜濡浠浠d锛涔娌¢浠浠ㄦ渚浜涓瑗匡涓甯哄濡浣澶缃舰浜
惧拌锛杩涓哄锛冲枫杩ヨ哄30I HD褰卞虹璧澶锛浠浠惧惧讹24P涓瑗夸ㄩ洪ㄥ锛骞镐Sony娣讳浜缈锛
换浣24P浜轰浠负浠涔24P锛浣浼寰拌风绛锛涓哄涓村靛奖璇达杩搴哥疆锛24P璧锋ョ纭姣30I村靛奖瀵规璋浼寮璁
浣涔锛浜涓瑗跨璧锋ユ24P村靛奖锛涓瀹宸茬ㄧ佃涓浣跨ㄥ骞翠锛
椹濂ワ瀹涔锛
瀹灏辨靛奖娌℃浠涔涓瑗挎靛奖璧锋ユ村靛奖浠ワ濡24P娇瑙棰涓奖锛杩涓靛奖宸茬24P涓村靛奖浜
扮锛Sidney Lumet浠100 Centre Street浣浜哄锛甯浜涓瑗跨璧锋ュ棰锛浠冲颁绉澶伴荤瀹杈圭锛锛浜涓瑗跨璧锋ュ奖(瀹缁绌舵佃)濂斤杩浠ヤ拱璐
瑕瀵兼蹇靛ご锛浠璐e氨╀澶у璺涓璧烽澶锛宸ョ甯涓哄婕宸ヤ宸ョ甯涓哄婕宸ヤ宸ョ甯涓哄婕宸ヤゆ涔澶娌℃鸿矾
濡浣剁舵烘浜锛澶磋浜锛瀵兼浼灏辨锛瑕剧灏辨锛瑕姝g‘浜灏辨锛寰楂存藉府蹇涓浣杩锛ら淇ソ琚澶达绠璁╀浜锛宸ョ甯涓哄婕宸ヤ
跺帮濡涓涓婕╁浣Leader娉㈠舰瑙浠㈡娉板娉㈠舰瑙浠璁╀ㄧ垫绾夸瑁涓瑙浠浼璁镐璁瀵兼韬涓ㄩ诲ヤ涓ュ甯虹汗iら纰板阀瀵兼甯告х诲浣ㄩㄧ濡瀹涓褰卞浜涓瑗跨澶瑙澹伴筹e氨涓冲婕浜
杩灏辨负浠涔浼Sidney Lumet靛奖/瑙棰煎缃杈癸灏辩剁24P娑楦浜24P涓骞朵靛奖靛奖涓靛奖濡涓婕甯寰靛奖㈣锛d灏卞璇ョㄨ剁
┈濂ワ瑙棰浠ョ涓卞璇达
璇姘灏变涓澶ワ
锛浜茬辩锛浠绘涓哥涓瑙崇郴锛缁璐ㄩ搴浠绘袱涓24P涓藉奖杩涓寸崇郴
浣┈濂ワ浣璇璁轰娌汇诲㈠℃互涔涓ㄨ剁璇
澶ф锛浣ㄩ澶ф锛涓ㄣ澶ф褰辩灏锛1浜跨锛朵腑剁娲版灏锛
┈濂ワ瀵兼ヨ藉杈规杈圭绱凤
浠涔锛浣涓ラㄦ褰辨轰瑁ㄥ凡缁璁稿骞翠锛
涓杩锛冲24P涓╂绯绯浜浜涓绉瀹棰瑷濡浣镐俊24P浼翠究瀹锛d浣灏变纭24P翠究瀹锛翠究瀹锛骞堕澶吹
垮寮寰枫诲鸿涔ㄨ剁靛奖佃靛奖撮浣涓芥姜娲剁
澶╋浠冲ㄤ佃剁靛奖锛骞堕浠娆㈠锛崇缁浼枫佃剁浣跨ㄤ蹇佃甯缃
濂斤ㄩ涓浜充涔浠娆浜瀹杩凤瀹灏辨浜Psycho浠杞板ㄧ浣涔涓朵腑涓瑕癸涓濡涓涓蹇靛奖剁涓烘惧璇锛浠浠寰戒
璇村板锛瀵逛锛渚垮24P褰浣剁究瀹锛浣涓缁
┈濂ワ24P哄璐靛锛
浜吹锛浣浜涓Sony24P洪句ㄧ24PVariCamㄧ1280720涓句姝eㄦ轰娆炬扮24P褰涓浣猴瀹绉瀹介姣涓4:3480绾跨MiniDV褰涓浣恒瀹存24P涓ラ棰璁$浠锋煎璇ユ灏锛浣瀹ユ涓烘绉颁涓烘璐电绉涓瑗匡瀹ㄤ板
椹濂ワ鹃VariCam娌℃渚㈡蹇藉锛
涓锛锛涓杩村姐濡浣瑕猴瀹浠ュ姝f瓒g舵锛妫锛濡浣冲颁涓4:3锛姣骞冲父ㄧ烘撮挎堕寸猴d宠24PMiniDV洪藉浠ユ涓哄涔┿
姝ed绌哄ㄧ涓绗舵椋琛璁涓娇ㄧ寤浠风锋寮轰凤24P MiniDV褰涓浣哄芥绉硅濡浣24P寤浠风濂芥规瀹涓60鸿棰涓濡璁や负ㄥ楠浣锛d灏辫璇24P烘浣瀹涓剁
d剁涔涓棰濡涓涓垫虹瀵兼冲板敖芥杩剁澶瑙锛充涓绉╋浣浠ュ浠1936骞村ゥ杩浼涓共f凤剁锛叉烘ワ杩佃靛奖鸿缁惧烘ャ浣涔浠ラㄥ父瑙娈垫锛跺ㄥ朵腑涓澶轰腑杩涓ㄩㄧ锛杩浜澶哄璇ヨ藉浣胯棰涓剁浣杩浠ユ24P
ㄨ绉典锛浠ヨ剁涔璁镐濂界娉涓ラ涓ょ规浼ㄥ绉濡瀹椤圭22轰杞澹浣叉璧锛浼ㄥ虹规锛涓烘涓ラ璋藉煎22轰24P杞溅ャ
涓涓ソ剧璁茶涓涓宠浜澶虹瓒g浜浜濂藉涓婕琚姹30fps35mm剁浠ヨ寰濂界璐ㄩ跺琚涔灏搴存杞㈡瑙棰浠ュ版濂界缁
浠ㄧ浜烘ョ涓瑗垮骇浜骞昏锛瀹涓棰浜鸿棰骞跺ㄥ朵腑涓澶轰腑杩浜涓锛娇涔涓村剁澶╋ㄨ剁涓瑗胯涓寰涓杩琛澶浠ヤ娇涔涓ㄨ剁锛
间濡缁瀵规‘板椤荤涓剁锛e氨ㄨ剁с&主题:★★★★★电影摄影机爱好者俱乐部★★★★★
&[ 主题管理员: xiaochao_135 ]
泡网分: 24.614
精华: 1帖子: 745
注册: 2002年07月
在这个论坛唯一的电影摄影机爱好者俱乐部,喜欢电影拍摄的烧友们可以畅所欲言,相互探讨世界上最原始和最先进的电影摄影机和镜头,电影拍摄所使用的胶片,以及所有与电影拍摄有关的话题......
第一期地址:
本帖最后由 xiaochao_135 于
07:44 编辑
作者相关热贴:
&浏览:26366&&回帖:312 &&
泡网分: 0.036
注册: 2007年10月
冯导 发表于
ARRI产品无论摄影机还是灯光和周边设备 都是切实为电影工业服务的,你能体现到这些,例如 可靠性,电影工业的效率,等等,无论胶片还是数字。 微信和 Q号 短信你, 谢谢您有何作品?能否展示一二?有机会合作
泡网分: 46.624
帖子: 3376
注册: 2001年04月
冒泡。冒泡。冒泡泡。
泡网分: 24.614
精华: 1帖子: 745
注册: 2002年07月
许久没来了,冒个泡。
泡网分: 0.545
注册: 2012年01月
泡网分: 0.545
注册: 2012年01月
snow1028 发表于
那您能说说用阿菜的感受吗?以及用其他数字摄影机的感受?还有您的微信号方便说吗?ARRI产品无论摄影机还是灯光和周边设备 都是切实为电影工业服务的,你能体现到这些,例如 可靠性,电影工业的效率,等等,无论胶片还是数字。 微信和 Q号 短信你, 谢谢
泡网分: 0.036
注册: 2007年10月
冯导 发表于
其实我也拍了10多年的数字 同时也做了14年后期制作 现在主要用的数字摄影机是ARRIALEXA RED EPIC BMD BMPC4K...那您能说说用阿菜的感受吗?以及用其他数字摄影机的感受?还有您的微信号方便说吗?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27.977
精华: 2帖子: 3611
注册: 2003年09月
泡网分: 24.614
精华: 1帖子: 745
注册: 2002年07月
wayyt 发表于
从哪开始算的10年?第一期地址: 本帖最后由 xiaochao_135 于
18:45 编辑
泡网分: 0.545
注册: 2012年01月
wayyt 发表于
广播级摄像机的镜头接口有统一标准吗?幅面呢?这个是安琴的 不是fujinon。广播级的日系摄影机幅面最大是2/3英寸,通常是3片 传感器(CMOS 或CCD)用分光菱镜来进行RGB分色
泡网分: 16.418
精华: 1帖子: 8450
注册: 2002年03月
照相快镜 发表于
富士侬的这个广播级的高清头体积确实大,但是其它品牌的的也不小。
广播级摄像机的镜头接口有统一标准吗?幅面呢?
泡网分: 16.418
精华: 1帖子: 8450
注册: 2002年03月
xiaochao_135 发表于
转眼间,10年就过去了,仿佛昨天呵......
感谢10年来大家的参与。从哪开始算的10年?
泡网分: 24.614
精华: 1帖子: 745
注册: 2002年07月
转眼间,10年就过去了,仿佛昨天呵......
感谢10年来大家的参与。
泡网分: 32.11
精华: 1帖子: 297
注册: 2001年08月
冯导 发表于
我问了珠影 是可以冲洗的 16mm ,1600尺起冲 每米5元。你直接和经营部李先生 联系吧
另外常规35mm 的电影负片无论 柯达富士 ,400/1000尺整盘 或者 分装135胶卷筒的都可以冲洗 ,每周1 3 5上午开机 通常第二天就可以取 量大的要稍迟一些非常非常感谢冯导!!
泡网分: 0.545
注册: 2012年01月
上2周在珠影冲的 5203,佳能24-105拍摄 地点黄山西海日落下的 松树
泡网分: 0.545
注册: 2012年01月
风之鸟 发表于
唉,好遗憾,个人的片子,十来盘的量,估计也不会为这几千尺换齿轮的。。。郁闷
回冯导的话,我在重庆,还无缘聆听冯导的课,这是另一个遗憾。。。我问了珠影 是可以冲洗的 16mm ,1600尺起冲 每米5元。你直接和经营部李先生 联系吧
另外常规35mm 的电影负片无论 柯达富士 ,400/1000尺整盘 或者 分装135胶卷筒的都可以冲洗 ,每周1 3 5上午开机 通常第二天就可以取 量大的要稍迟一些
泡网分: 0.545
注册: 2012年01月
风之鸟 发表于
唉,好遗憾,个人的片子,十来盘的量,估计也不会为这几千尺换齿轮的。。。郁闷
回冯导的话,我在重庆,还无缘聆听冯导的课,这是另一个遗憾。。。或者我问问珠影 ,你是VISON2的还是3 的 16MM,负片吗? 因为当天讲座有人也问我类似问题 以为是你 呵呵
泡网分: 32.11
精华: 1帖子: 297
注册: 2001年08月
冯导 发表于
16MM的 他们要换输片齿轮的 上年问过了 若你量大 可以考虑 若不大 估计他们不冲,您是 上周我在华师讲座 问我问题的那位?唉,好遗憾,个人的片子,十来盘的量,估计也不会为这几千尺换齿轮的。。。郁闷
回冯导的话,我在重庆,还无缘聆听冯导的课,这是另一个遗憾。。。
泡网分: 0.545
注册: 2012年01月
风之鸟 发表于
冯导,珠影真的可以冲洗外来的电影胶片?16毫米的他们接吗?能否多告知点这方面的消息?谢谢,您有微信吗?或者,有他们珠影哪位联系人的电话?求指导!16MM的 他们要换输片齿轮的 上年问过了 若你量大 可以考虑 若不大 估计他们不冲,您是 上周我在华师讲座 问我问题的那位?
泡网分: 1.48
帖子: 2777
注册: 2012年10月
还在延续的帖子,
慢慢欣赏!
泡网分: 32.11
精华: 1帖子: 297
注册: 2001年08月
冯导 发表于
其实我也拍了10多年的数字 同时也做了14年后期制作 现在主要用的数字摄影机是ARRIALEXA RED EPIC BMD BMPC4K 和立体支架拍摄系统,胶片现在多半是用来怀旧了。珠影冲洗 对送片单位没什么要求 ,直接送过去就是了 只是现在 为了节省成本 每周1 3 5上午才冲洗。至于冲洗中的 加 减冲 配光等工艺一般不建议了 ,所以 你在前期曝光的时候注意好了&&在数字后期里还是有一定再处理空间的(良好的扫描或TC),你有需要的直接过去洗印车间就是了 ,也可以找经营部的李先生。我发我微信号你短消息 我若在珠影可以带你过去也行。冯导,珠影真的可以冲洗外来的电影胶片?16毫米的他们接吗?能否多告知点这方面的消息?谢谢,您有微信吗?或者,有他们珠影哪位联系人的电话?求指导!
泡网分: 17.879
注册: 2006年02月
大侠们好!!
泡网分: 0.119
注册: 2012年05月
cutter 发表于
感谢感谢,哈哈朋友,你的电影摄影研究的怎样了,那个“求C-41,ECN-1,ECN-2,三种冲洗工艺的流程和各种药品的配方”的帖子已经被删除,无法回帖……我也对电影感兴趣,多交流。
泡网分: 17.879
注册: 2006年02月
罗罗细 发表于
中国电影界的土鳖土豪都数码了,但好莱坞胶片电影还占相当比例,象去年的奥斯卡最佳电影《为奴十二载》等好几部还是用胶片拍的。太久没有看到罗大侠的靓颖了&&收藏几张&&分享去!!
泡网分: 0.545
注册: 2012年01月
注个马甲讲真话 发表于
珠影厂居然还在&&居然还能冲印,太意外了。多谢冯前辈。其实我也拍了10多年的数字 同时也做了14年后期制作 现在主要用的数字摄影机是ARRIALEXA RED EPIC BMD BMPC4K 和立体支架拍摄系统,胶片现在多半是用来怀旧了。珠影冲洗 对送片单位没什么要求 ,直接送过去就是了 只是现在 为了节省成本 每周1 3 5上午才冲洗。至于冲洗中的 加 减冲 配光等工艺一般不建议了 ,所以 你在前期曝光的时候注意好了&&在数字后期里还是有一定再处理空间的(良好的扫描或TC),你有需要的直接过去洗印车间就是了 ,也可以找经营部的李先生。我发我微信号你短消息 我若在珠影可以带你过去也行。
泡网分: 0.008
注册: 2012年12月
冯导 发表于
我在广州 所以都送 珠影洗印 冲洗 质量还算稳定,都是标准的ECN2 电影工业用冲洗机 超大 去炭黑是用刷子 当然会有前浴。严谨的胶片电影拍摄开戏前都要做胶片的实用性测试 得出某批电影底片的实用感光度等参数,配合主观评测,因为电影是连续的艺术,不像拍照是单张的基本,所以胶片的性能至关重要。胶片转视频(数字)的方式有2种 一种是TC (TELE--CINE)俗称胶转磁 是一种快速的胶片转视频的方法 通常配有数字色彩处理系统例如达芬奇 进行一些色彩处理 这在以前的CF 也就是胶片广告的流程里很常见。 最高级别的胶片转视频(数字)是 SCAN 利用电影级的底片扫描仪进行扫描成文件 通常是(DPX序列)扫描里有不少精度可以选择具体看扫描仪 例如有分辨率(HD 2K 3K 4K 5K 等)选择 和扫描模式(SINGEL FLASH DOUBLE FALSH) 以针对不同密度范围的底片 进行 类似HDR的获取。现在主流的胶片扫描仪有德国ARRISCAN等&&前阵子才又扫了一次 柯达5207 ,更多关于电影胶片前后期 欢迎提问 我知道的尽量回答珠影厂居然还在&&居然还能冲印,太意外了。多谢冯前辈。
想再问几个具体点的问题,希望得到您的建议。我在内地,拍了几年数字,一直想尝试用胶片拍点东西,因为学习的时候还经历过一段胶片,数字化以后就一直有这么个心结。想问一下,送珠影冲印厂,有什么必要条件吗?或者说它是正规的市场经营吗?是不是需要先预定,胶片是不是必须从它那里采购,另外,我理解高级的转磁应该主要针对大银幕的院线电影,所以,如果我只是普通的广告或网络短片,TC转磁处理是否就够了?但我也担心如果TC转磁处理损失过多,是不是就失去了胶片的意义,尤其这一点还想听听前辈的意见。
另外,在珠影冲印是不是同时提供这两类转磁服务。
最后,还想问一下,现在胶片转磁后的数字处理技术已经非常先进比如您说的达芬奇,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冲印时的一些配光调光处理就可以省略,因为以我现在的能力和水平,无法像传统摄影师一样在印厂配合处理,只能指望印厂以标准化流程出品即可,我们再通过数字后期加以调整或修复,我想知道这样对最后的品质是否有大的影响。您如果拍胶片的话,需要到印厂配合指导吗?如果不去会影响结果吗?胶片拍摄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所以您的回答对我会非常有帮助。如能提供珠影印厂的联系方式,更不胜感激。多谢冯前辈。
泡网分: 0.545
注册: 2012年01月
注个马甲讲真话 发表于
这帖子太好看了,一口气看下来,各种涨姿势,我觉得已经处在人生的巅峰了。
看几位老师傅的工作照也是醉了,想起哪个大师说的来着——摄影师一定要有激情的,能够与机器融为一体,就像呼吸一样,给它一点,摄影机就给你回应……好像是张黎说的
可是捉急为什么木有人讨论冲印呢,看几位老师傅现在还经常操作35毫米胶片机,能告知一下国内现在哪里可以冲印吗?请几位老师傅老前辈,还有罗老师能否详细介绍一下,你们拍完胶片都送哪里去冲印转磁啊
多谢了我在广州 所以都送 珠影洗印 冲洗 质量还算稳定,都是标准的ECN2 电影工业用冲洗机 超大 去炭黑是用刷子 当然会有前浴。严谨的胶片电影拍摄开戏前都要做胶片的实用性测试 得出某批电影底片的实用感光度等参数,配合主观评测,因为电影是连续的艺术,不像拍照是单张的基本,所以胶片的性能至关重要。胶片转视频(数字)的方式有2种 一种是TC (TELE--CINE)俗称胶转磁 是一种快速的胶片转视频的方法 通常配有数字色彩处理系统例如达芬奇 进行一些色彩处理 这在以前的CF 也就是胶片广告的流程里很常见。 最高级别的胶片转视频(数字)是 SCAN 利用电影级的底片扫描仪进行扫描成文件 通常是(DPX序列)扫描里有不少精度可以选择具体看扫描仪 例如有分辨率(HD 2K 3K 4K 5K 等)选择 和扫描模式(SINGEL FLASH DOUBLE FALSH) 以针对不同密度范围的底片 进行 类似HDR的获取。现在主流的胶片扫描仪有德国ARRISCAN等&&前阵子才又扫了一次 柯达5207 ,更多关于电影胶片前后期 欢迎提问 我知道的尽量回答
泡网分: 0.008
注册: 2012年12月
这帖子太好看了,一口气看下来,各种涨姿势,我觉得已经处在人生的巅峰了。
看几位老师傅的工作照也是醉了,想起哪个大师说的来着——摄影师一定要有激情的,能够与机器融为一体,就像呼吸一样,给它一点,摄影机就给你回应……好像是张黎说的
可是捉急为什么木有人讨论冲印呢,看几位老师傅现在还经常操作35毫米胶片机,能告知一下国内现在哪里可以冲印吗?请几位老师傅老前辈,还有罗老师能否详细介绍一下,你们拍完胶片都送哪里去冲印转磁啊
泡网分: 0.545
注册: 2012年01月
好!牛x!牛逼!高大上!为冯导鼓掌!
罗兄 言重了
泡网分: 48.853
帖子: 7612
注册: 2003年12月
冯导 发表于
近来还在用 呵呵好!牛x!牛逼!高大上!为冯导鼓掌!
泡网分: 0.545
注册: 2012年01月
近来还在用 呵呵
&版权所有:&&桂ICP备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不是的 只有卡西欧的是的 通病 无法修理
问卖照相机的。不信?你老师都不知道的。
大家还关注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81942',
container: s,
size: '1000,60',
display: 'inlay-fix'为什么电影拍摄要使用胶片?
录像技术应该早于第一部胶片电影的诞生吧?那么为什么要用胶片拍摄电影?现在还这样吗?
按投票排序
这个问题放了很久很久,一直没回答,是因为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说。想了想,再讲一堆技术细节也没有什么意义了,我就谈谈我的一次感受吧。要说这辈子到目前为止,看电影最爽的一次什么时候?不是在电影资料馆看《七宗罪》、《贝隆夫人》、《黑鹰坠落》……我承认,确实很爽,但是那不是最爽的。最爽的,还是我的电影初恋。十几年前,我还是一个在一个野鸡大专里面学习“企业会计”的学生,在武汉读书,国庆节的时候回家,回到我的家乡--长江边的一个小城市。那个时候,我是一个电影爱好者,不过还没打算考电影学院,其实根本就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学校。我只是喜欢看电影,并且还是幼稚地思考一个颇为严肃的问题:是不是去投身电影业?那是1994年九月底的一个炎热的下午,家乡电影院正在放映一部香港电影《东邪西毒》,很多人都去看,因为谁都看过金庸的武侠小说,我当时也好奇,就去看了。这是一次绝对的超级视觉洗礼,电影一开场我就被完完全全地吸引了,很多年以后,连我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我那个时候不知道杜可风,不知道王家卫,我几乎什么也不知道,我只认识银幕上的那些演员。电影胶片拷贝很新,很透。电影里面那些美轮美奂的画面,就好像一面通透无比的水晶,将我完全的吸引进去。我当时整个眼睛里面只有那些画面,记得一开始就是一片海,然后是字幕。当时我对银幕上的哪些演职员表都不认识,但是那画面的震撼力还是让我的嘴微张,一直没合上。画面很亮,很白,颜色都好像被洗掉一层一样。在画面里面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褪色”感,那种天空,那种水面,那种室内打光技巧,那种华丽的视觉风格,让年幼的我震惊不已。我完全没看清故事和人物关系,但是那电影画面直到现在还深深地映在脑海里面,我以后再也没这种通透的观感体验。当时我对电影摄影完全一窍不通。我当时回家后立刻给我在外地上大学的弟弟写信,大肆赞扬了一番整个电影的摄影,很遗憾,当时凭记忆说这个电影的摄影师叫程志谷,后来才知道,那是当时的合拍方--北影厂厂长。以后慢慢了解,我当时惊为天人的那种褪色,又有一层蛋清色彩的观感是杜可风用了爱克发胶片的原因(没有办法形容那是什么感觉)。从此之后,杜可风的每一部电影,我都捧场,只为爱克发电影胶片。后来我上bfa在军训的时候,看了一个电影叫《狼女》,装甲兵工程学院礼堂放映的,其实就是于仁泰的《白发魔女传》,那个时候我已经知道了鲍德熹这个人的名字,看的时候也是叹为观止,觉得这个人神奇得不得了。后来上学了,我在电影院里面看了他掌镜的《夜半歌声》,对他的外景摄影风格很有兴趣,听说北影厂在拍《五行战士》,就跑到摄影棚里去找他,当然他不识得我是谁了,我见到他本人,一个花和蔼可亲的白胡子的老头,我以为是外国人,面容很不像中国人,他腰里别着对讲机,英语广东话普通话都说。他还回答了我几个问题,告诉我他是怎么操控摄影遥控臂的。从那以后,我就爱上了电影摄影,一直想搞清楚这里面的门道,只是因为近视的原因,没有考摄影系。但是这不妨碍我对电影摄影的热爱。柯达公司的每次新胶片发布会,我几乎都到场了,从EXR胶片到Vison,每一次看测试片都是极品的享受啊。还记得当时不知道哪个摄影师拍摄的EXR 5287胶片测试片,美到极致。直到现在,我看电影是必须知道Director of Photography是谁的。从HKSC的杜可风、潘恒生、鲍德熹、钟志文、高兆林、黄永恒到ASC,BSC,CSC,AFC的大师们……说了这么多,我只是想说,顶尖胶片电影给我带来的那种观影体验,直到现在也没有被打破过。如果说很多人张口闭口谈数字的话,他是真的没有看过顶尖摄影师掌镜的胶片画面是什么样子。我不诋毁数字,但是我反对诋毁胶片。胶片所达到的画面高度,数字需要很久。
为什么电影拍摄要用胶片,站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来回答这个问题,和在一百多年前电影摄影术刚发明时回答,答案将是截然不同的。本问题下所有答案都是站在今天的角度,比较胶片摄影和数字摄影的区别,强调胶片的不可替代性,这当然很好,但我打算换一个角度,回到电影摄影术刚刚发明时的十九世纪语境下,说说为什么当时会选择胶片。 电影摄影术的成立,需要许多技术条件,它要求在若干个不同的领域都取得技术突破,而这些领域的技术发展是不同步的。人们在1880年代已经搞清楚活动影像(moving
picture)的基本原理,但电影摄影术还在等待感光材料技术的成熟。电影摄影的本质,是快速的间歇性曝光。在后来我们熟悉的柔性介质发明以前,人们运用玻璃干版作为成像的载体,它的缺点显而易见,又笨重,又易碎,但在1880年代之前,还没有别的东西能替代它。玻璃干版取代的是更早的湿版火棉法,它的光敏感性提高不少,使得在几分之一秒内曝光成像变得可能,这是活动摄影成立的前提。那时候的大发明家、大摄影家,像幕布里奇和马雷,都是用玻璃干版法开展自己的运动实验。幕布里奇把二十四台相机一溜排开,轮番曝光,而马雷只一台,但拍摄时用旋转的玻璃干版来曝光。为了创造运动的幻觉,拍摄完毕后还需要把这些单张照片印到连续的载体上,再用西洋镜一类的设备来观看。这在柔性介质发明之前,一直也没有很灵活的方案。也许有人不知道,胶片巨头伊斯曼柯达公司,最早也是从干版技术起家的。不过在1885年,他们发明了一种原始的「片卷」(roll film),向柔性介质技术迈出了关键一步。他们还想到,可以用纸来代替传统的干版。与此同时,在欧洲,也有发明家路易·勒·普林斯在从事「纸胶卷」的研究。纸胶卷的出现,使得玻璃干版在活动照相领域被迅速抛弃了,但在图片摄影领域,因为玻璃干版法不容易变形,保存时间久,在天文摄影、大地测绘、光谱分析等高精尖领域,它至今仍有用武之地,所以这提醒我们一点,没有百分之百被取代的技术。比起玻璃来,纸卷有很多优点,灵活柔软,但它太脆弱,透明度低,给冲印和放映都带来难题,所以纸并不是理想的结果,人们还在继续寻找它的替代品。这时候有人开始尝试一种新的塑料制品,叫做赛璐珞。人们先是想用赛璐珞薄片代替玻璃干版,但一直都失败。直到英国发明家John Carbutt在1888年率先发明了涂覆了明胶乳剂的赛璐珞薄片底版,但它的柔韧度仍然不够,无法裹成卷筒的形式。和Carbutt同时的一个美国业余化学家、摄影师Hannibal Goodwin提出了一个专利,他同样是基于硝酸纤维-赛璐珞制成了一种优良的透明感光薄片材料,并且可以用于卷片式相机。然而Goodwin的专利野心太大,涵盖了很多领域,致使他没有在第一时间通过审核,又花了两年时间修订。在他等待专利批复的时候,伊斯曼柯达公司进入了这个领域。伊斯曼柯达公司在1888年发明了最早的柯达相机,正在寻找理想的透明柔性感光材料。第二年,他们宣布找到了,并迅速推向市场。这种材料很薄,像纸一样轻,像玻璃一样透明,它仍然是用到硝酸纤维素-赛璐珞为片基。为此,Goodwin还和伊斯曼柯达打了几十年的官司。电影摄影术的最关键一步至此完成。同时,摄影和放映设备方面的研究从未停止,爱迪生公司、卢米埃尔兄弟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而他们也都离不开伊斯曼柯达发明的赛璐珞胶片。几年后,我们今天所说的「电影」正式诞生。总结一下,为什么是赛璐珞胶片?因为它光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都很好,符合电影摄影的需求,是十九世纪末人们能找到的最理想材料。当然它不完美,因为硝化纤维最大的缺陷是易燃易爆,不安全,所以后来人们用醋酸片基、聚酯片基替代了硝酸片基,但本质上「胶片电影」的工作原理并未变化。
通篇的各种情怀,却自己都没搞懂为什么胶片逐渐离开这个市场。通篇的各种胶片的分辨率高于数码,却不知道柯达上个世纪就出过胶片的最佳放映/打印尺寸表。还有说胶片宽容度高的……拿了一堆例子出来说了半天35毫米胶片却不知道那些电影很多不是35毫米的胶片拍的。糊弄下没玩过胶片的或者刚接触这个的还可以。就说个比较现实的常识吧,35毫米清晰度还有其他参数真的那么好的话,那个年代发明的中幅和大幅都是摆设吗?
我必須聲明,是的!!膠片已經離開這個市場了,但是這個題目是為什麼電影用膠片,所以我也只是回答 對比起數碼,為什麼電影用膠片,而不是說膠片100%比數碼好。這是行業裡面大家認為 “為什麼還是用膠片” 的理由。至於為甚麼膠片會作為拍電影的一種媒介,這個是科學發展的一個神奇結果,這個牽扯到科學,歷史,以及人類藝術文化的表達和傳承的欲望和本能,略複雜,我就不延伸。這裡主要是講述,相對數碼這種新一代方便快捷的媒介,現在電影拍攝為甚麼還選擇用膠片作為電影媒介的小部份原因。順便先看看紀錄片 “side by side” :)link:他們說話會比較有信服力,而且比看我的回答更心平氣和。==========================================這個是最近一直都在討論的問題。數碼作為一種新媒介,一開始幾乎都是抱著完全替代膠片的態度,但是我依然覺得,數碼還不夠成熟,作為一種新的媒介,其相關的理論學說,其所持有的態度和價值,以及其社會意義,與其說數碼不足以完全替代膠片,更不如說這就是兩種媒介!數碼拍攝現在出到7K,但是沒有鏡頭能配上6K那麼大的傳感器(sensor);而4K的拍攝和放映在即HD後,在平民化,這不是壞事兒,只是指出其發展的根源更傾向商業化。儘管數碼張牙舞爪地在發展,數碼製作的片子也越來越多,但是昇華電影藝術的作品的比例在減少,所以我相信這個是好萊塢一堆大導演在這樣一個非常商業化的時代,還拼命擁護膠片製作和膠片的尊嚴的最主要原因。電影用膠片主要有 三 個原因,拍攝原因,放映原因,和數據庫保存原因。直到《阿凡達》等3D/IMAX等,必須用特效的片子的出現才算是完全顯示出數碼的優勢,所以從那以後,北美市場的3D電影和數碼放映幾乎在4年間侵占了全部市場。加上現在各種錄像設備的視覺媲美膠片的感覺,導致一直沒有在改變的膠片行業接近死亡。順便一提,先是聲音在《星球大戰》中率先數碼化,隨後是《英國病人》的數碼剪輯。90mins主流劇情片放棄膠片拍攝是很後面的事情。接下來是正題。為什麼要用膠片。關於拍攝-用膠片拍攝都能夠保證工作的流程和畫面質量(35mm)。"Be able of doing film doesn't mean that you are good at doing films." -現在變化很多,但是用膠片拍攝會有種莊嚴感,因為在導演action後就燒的是錢了,演員必須演好,錄音必須也做好,所有都要到位。所有東西都要正確,有理由,正當。你用數碼,這裡也拍拍,那裡也拍拍,演員也會鬆散一些,還有些演員因為能馬上回放,而會要求觀看自己的表演,但是這樣其實會跳出角色,來評判自己的表演,這樣會讓演員的自我意識過強。而且,剪輯師在後期看到這大量的數據,他們會哭。目前喜歡用膠片的人,大部份人還是喜歡膠片那種質感,和膠片給人帶來的那種職業感。用膠卷拍攝,對拍攝現場的要求更嚴格,攝像導演一定要知道技術上面所要面對的,還要同時創造藝術和電影的魔法奇蹟。一旦換成了數碼,整個工業流程,以及權力分配就都變了,然而現在的數碼拍攝還是在延用膠片拍攝工業秩序,是無法把利益最大化的。膠片的秩序在離開,但是新的數碼的秩序還沒有建立。比如,以前都是攝影導演決定畫面的效果,因為只有攝影導演能看到畫面,於是給予攝影導演很多光環。後來出現數碼,就有了數碼調色,本來是攝像導演是決定視覺效果的,然後現在確由一個調色師來決定你畫面的效果;甚至現在還會評論攝影導演的畫面,攝像導演的光環就消失了,意見越來越多,導演的主見也越來越多,完全打破的片廠的權利制衡。甚至,CGI的出現,讓攝像導演的角色失去了藝術性,更像只是保證素材的人,畫面的藝術性更依賴後期,同時也更依賴數碼的數據。變成數碼後,整個行業都變得很匆促,沒有休息,不停拍,不停發行,但是沒有一個能利益最大化的秩序。Christopher Nolan(諾兰?)評判了數碼攝像馬上能看到數據的功能,他說:“馬上能看到素材是自欺欺人,因為觀眾會在35英吋的屏幕上面看,一個還是剪輯過的,電影,而不是一個顯示屏上面看電影。”(當然這個也在變,現在很多人在手機上面看電影,但是大家去電影院也都還是為了感受那大屏幕的現場感。)總而言之,數碼讓電影變得平易近人,確實是更便宜,更方便,更容易發行了。但是儘管很多人都在拍,但是質量並沒有變好,爛片越來越多。用膠片拍攝都能夠保證工作的流程和畫面質量。最近也還是有很多電影是用膠片拍的。關於 film projector (膠片放映?)但是說來可笑,儘管現在不管數碼怎麼進步,數碼在一開始的時候都還是在追求一點,就是膠片的感覺,所以不管怎樣,經管現在數碼也有數碼拍攝和放映的流程,獨立的審美特質,和數碼自己的一套理論系統/學說,(總體而言就是數碼也形成了自己的一種獨立的性格)但是作為一種媒介同樣服務電影的情況下,就勢必會拿來和膠片比較,甚至會上綱上線到比較它們各自的性格。所謂膠片的感覺很抽象,但是看完一部用膠卷放映機,放映的35mm膠片電影的感覺,就是感動那種質感的視覺,非常人性,自然,隨性,舒暢。因為膠片放映機裡面出來的只是一張張的照片,但是膠片放映機24fps地放映連貫地畫面,你的腦子就會開始合成這些畫面,所以我們看到的電影,一直都只是我們腦內製造的幻覺,這個是令我們自己舒服的感受。(Quote 自崑丁的interview)所以膠片的感覺就是一種人體自然而然產生的幻覺,是保留這種讓人舒服自在的幻覺體驗。但是依據每部片子自身想達到的效果,說不定為了達到某種酷炫的觀影效果,會有人專門選擇數碼放映,畢竟數碼放映也是播放一楨楨的在播放。不管怎樣,膠片和數碼各自都是一種媒介,是不同的表現手段,它們都有著作為媒介而有的一系列符號和內涵。儘管老一代的電影人很執著於用膠片,但是畢竟現在數碼的拍攝放映也獨立了起來,所以,應該考慮的不是應該用膠片還是數碼拍攝,而是這一部電影更適合哪種表現手段。比如《sin city》的拍攝就是在膠片時代所不能想像的。關於 archive (數據庫保存與管理) 是關於轉換格式和備份的問題,必須不停得去保存原格式和複製新的;而原格式是film 本身。電影的數據庫一直是個問題。而且不只是電影的數據管理不夠完善。一部90mins的劇情片電影剪輯完畢,要用15T至120T。1T是1024G,可想而知,一部電影有多大。而數據保存,這些都要轉換格式。但是膠片本身不存在這個問題,只要有一點光,就可以看到畫面了,膠片本身是拍攝格式,也是儲存格式,一餅35mm膠片可以正常情況下保存100年。但是隨著各種格式的各種出現,每年都在各種轉換格式,先是film變成SD,再轉成HD,現在有把數據轉換成2K,4K,blue ray,mp4,avi,mkv 等等。但是每年都有新片,每年都有舊片子要數碼化,每年也還有新的數碼格式出現,這個也給數據庫的文件管理提高了難度。每次換主流格式,就會選擇片子去換格式,於是這個換格式的過程中就有很多電影被扔掉。於是這就造成數據庫的流失。如果理想化,全部膠片的片子都轉換成數碼,這個估計遠遠不止幾萬T,而且每次出現新的儲存格式,就都要進行大型的轉格式工程,這個也會耗資很大的勞動力和時間。真事。前兩天去 panavision canada 借相機,和技術人員聊天,他們說 MGM 把 Wizard of Oz 數碼化後,就扔掉了原來的print,然後他們想重新做成3D的時候,那份文件損失了20%,幸好UCLA保存了原本的負片,他們才能重新掃描並且製作3D。還有就是pixar,他們store and ignore,把 toy story I,放在SSD後就不理了,然後很久後才打開,10%的文件丟失。所以要人經常去給這些SSD 或者 HHD 通電,這個也是個很大的勞動力。這就是為什麼現在的趨勢是數碼,但是就數據保存和管理的方面,膠片無法完全被代替的原因。保存film 是保存了電影的那份靈魂。好萊塢關於用數碼還是用膠片的爭議很大,大家都知道趨勢是數碼,但是大家都還是很喜歡film的質感。推薦去看 《Side By Side》()。這部紀錄片,是講 analog vs. digital, 膠片和數碼的爭執。導演是《駭客帝國》裡面的男主。人人字幕有全片翻譯且下載的資源。總結:大家都還是抱著數碼是趨勢,還會進步的態度。而柯達,唯一的35mm電影膠片供應商,合併了以後,聲明會讓膠片起死回生,但是全世界能洗35mm電影膠片的地方卻越來越少。而我自己在這段學生期間,用膠片拍過短片,自己去洗,自己真的用剪刀去剪輯,放到膠片放映機裡面放映是我覺得拍短片以來最實在的一段時間,有種作為匠人同時也是藝術家的集合體,電影人,的一種自豪感。這是一種親手,真的是親手完成作品的感覺,電影就是在我手中慢慢成型的感覺真的很棒。希望這些資料,多少回答了你,為什麼要用膠片。:)但是我更建議大家視數碼或者是膠片為一種工具,各有各的好。適合用膠片拍就用,適合數碼就數碼;不用因為數碼的出現就一定要用數碼,“It is there, but it doesn't mean that you have to use it.”。個人經歷,僅供參考。========================================謝謝大家的意見,我有很多想說的,但是我已經盡力精簡了。
在我看来,这个问题与“写字为什么要用毛笔”、“耕地为什么要用牲畜”、“做饭为什么要烧柴”如出一辙。一种工具或行为的出现,与当时的历史、政治、社会、科技、文化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电影摄影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将光的变化记录下来。在当时的条件下,感光乳剂与赛璐璐片基的结合是可行方案中最佳的一种。一卷塑料片就解决了一台数字摄影机的传感器、电路、软件、存储器等等复杂的软硬件协同工作才能解决的问题,不可谓不巧妙。另外,胶片拍摄电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而电视(磁带)录像是20世纪中叶才诞生的,其先后关系显然与题主的假设不符。
曾经我们还用胶片拍照,听黑胶,看印刷的书,听模拟电台,打铜缆电话,听walkman。但是技术革新会带来体验的全面改变,你可以去怀念那些老的经典,但是你不能拒绝新技术,某些程度上说新技术总是更好,或者终会更好!(不谈感受)70年代的人或许会很热衷 印刷书籍80年代的人,就是我这样的或许会喜欢曾经的walkman90年代的也许更热衷电子书或iPod00年代的兴许全部适应了第一名所说的60fps 或者进一步 48fps 3D 4K。Ta们以后或许会 会怀念这些东西写出 相比 8K+200fps+4D 更怀念曾经的 2D 2k ,但是一样不能阻止技术的前进,体验的改变!或许新兴的一波电影制作者,就不会迷恋胶片质感,而给我们带来更加前卫的电影感受了。 也许
看到这个问题,我首先感到奇怪,就好像有人问:吃饭为什么要用嘴?当然进食有很多种途径,比如说输液等,甚至可以直接那管子插到胃里面。但是用嘴吃饭是一开始物种起源决定的。那么本来电影一开始就是使用胶片拍摄,没有数字一说,当然也不存在“为什么”一说。数字技术用于电影才刚刚不到十年的时间,怎么可能去质疑一百多年前的历史呢?所以我虽然不理解这样的问题问之所在,但是我大概可以估计到提问者一定不是一个经历过胶片时代人吧?我是一个使用胶片的人,经历了电影摄影从胶片到数字的转化过程。如果现在某个导演提出使用胶片拍摄,我一定非常开心。这并不是说我厌恶数字技术,而是对我来说,使用胶片至少是一种更大的挑战和刺激。这个问题的核心还是一个被业界讨论烂了的问题:胶片和数字影像的优劣对比问题。我不讨论这个话题,而是想说一下胶片影像给电影摄影带来了什么的问题。罗登的回答,让我感到一种启蒙运动式的愉悦。我当然最早的观影经历也是从胶片开始的。柯达油溶性胶片(分为负片和正片,中间片三种)特有的还原质感,影响了我十几年的求学经历。可以说,到目前前为止,胶片时代构成美学基础,美学模式,审美判断,依然决定着摄影师和观众的创作和观影方式。关于反差,色彩还原,清晰度等等概念和过去一百多年来几乎没有什么本质的变化。甚至很多摄影师,即便是使用数字技术拍摄,都不愿让别人判断出来。“如何看起来和胶片拍摄几乎一样”成为很多摄影师和电影爱好者的共同基点。经典电影(几乎都是胶片拍摄的)构成的影像模式还在决定着创作者的审美。可以说胶片技术,奠定了电影百年美学的基础。有时候我在想:如果电影最早是用数字技术拍摄,只是到了现代胶片技术诞生了,才该用胶片拍摄,电影摄影的美学特征是什么呢?不过这个假设是没有意义的,甚至是有违历史规律的。胶片无论从显影模式,观影方式都是古典的,不可能现代科学技术从现代倒退到古典,除非是为了“忘却的纪念”。电影没有为什么用胶片拍摄,而是胶片诞生之后为什么被用于电影?在一百多年前。
首先第一部胶片电影诞生于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的《工厂大门》而所说的录像术如果是指磁带式录像机的话,能出来的时间绝对更晚,具体时间我记不太清楚了,而在胶片电影诞生之前人们能够观看的记录影像只有照片。其实电影也是在照相术的基础上发明的。胶片电影至今一百余年,从诞生之初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电影的胶片规格和技术指标也一直在进步,16mm到35mm,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电影的发展其实就是一部技术的发展史。但胶片是化学感光成像,35mm的胶片成像分辨率大概与4K的数字放映机相当,数字技术的发展在分辨率、清晰度上早已超过了胶片,但在宽容度和色彩饱和度上却依然无法与胶片抗衡。但胶片被取代却是必然的事情。为什么?首先,早期电影的剪辑特效都是在胶片上进行的,但现在无论是胶片还是数字都是通过电脑平台进行剪辑和后期特效制作的,即使是胶片也需要进行数字中间片的转制。因此使用胶片拍摄就毫无疑问的会增加工作成本,数字摄影机拍摄后就能直接剪辑。再次,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大荧幕的观影享受更多的突出华丽的画面、特效等,为了能够更好的利用数字化影像甚至需要导演在拍摄时能实时看见电影中完成后的粗略特效效果,如《阿凡达》拍摄的虚拟成像系统,胶片电影已经完全无法做到这一点。最后,放映终端的全面数字化已经是大势所趋,长期以来的胶片放映也带来了诸多的问题,首先单个胶片拷贝成本大约在8000左右,并且使用次数有限。而且运输颇为不便,一盘35mm胶片时长大约在10分钟,一个拷贝甚至需要10盘左右的胶片,而数字放映只需要一块硬盘。胶片电影会不会被取代,至少在大环境上是会的,就像现在的照相机一样,但依然会有一批爱好者支持它成为一种特殊的爱好,直到数字技术在所有指标上超越胶片。PS.福岛地震成为了视频行业全面数字化转变的契机,索尼生产的一款用以存储胶转数的磁带,占据了世界的主要份额,却因为地震将工厂毁了,恢复生产需要1-2年时间,而世界上的存活只够使用几个月的时间,所以绝大多数的都转到数字拍摄上面去了。
因为胶片电影的画面质量、色彩饱和度、分辨率、颗粒质感、宽容度等非常之高,技术也相当成熟。数字电影画质早期根本无法与胶片画质相提并论,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技术每年都快速革新,并且已经有追赶上35mm胶片画质的可能性,甚至接近(比如红遍全球的Red One数字摄像机或更先进的摄像机)。但是,距离imax大幅70mm胶片的画质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 目前,好莱坞已经逐步放弃35mm胶片,全球电影院都在大量建立数字影厅而淘汰胶片影厅,柯达公司已濒临破产,胶片电影正在飞速死亡的路上。但是,由于两者感光原理(化学与电子)根本不同,数字无法在短时间内100%超越胶片画质,而胶片也不可能短时间内100%灭亡。
胶片机器上亿的,数码低不少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婚纱照底片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