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吕家大院修复能不能修复?

您当前的位置:&>&
参 加 民 盟 盛 会 && 认 真 履 职 尽 责
20121213537
常熟民盟&两会&竭诚尽智争献良策
201217& & & 5
1626&&&&&&&&&&&&& &
民盟常熟市委开展&迎新春 送春联&活动
&&&&&&&&&&&&&&&&&&&&&&&&&&&&&&&&&&&&&&&&&&&&&&&&&&&&&&&&&&&&&&&&&& &
民盟常熟市委围绕&四大重点&同心履职
&&&&&&&&&&&&&&&&&&&&&&&&&&&&&&&&&&
常熟民盟召开宣传工作会议
12220122013
2013&&&&&&&&&&&&&&&&&&&&&&&&&&&&&&&&&&&&&&&&&&&&&&&&&&&&&&&&&&&&& &
常熟市四位盟员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
民盟市委召开六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
22720132013
&&&&&&&&&&&&&&&&&&&& &
民盟市委建议得落实
江苏常熟整体启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 &&&&&&&&&
坚 持 政 府 主 导 抓 好 学 前 教 育
中国民主同盟常熟市委员会
6150110100504351103.011.951.063-6100
12554820132015242025112328
2 20075000
13520112013
58927921003000
丰 富 市 民 生 活  助 推 产 业 发 展
努 力 提 升 & 农 家 乐 & 管 理 服 务 水 平
中国民主同盟常熟市委员会
2090212008
311271 2012608.291.65
在更高起点上深入推进平安常熟建设
中国民主同盟常熟市委员会
[2012]22012
做大状元文化品牌& 丰富提升城市精神
中国民主同盟常熟市委员会
13001300800
191913162014460&&
对原有建设项目配建停车场车位情况进行梳理及整改
&&&&&&&&&&&&&&&&&&&&&&&&&&&&&&&&&&&&&&&&&&&&&&&&&&&&&&&&&&
关于整合食品安全检测机构的建议
奋 斗 在 教 育 战 线 的 & 带 头 人&
&&盟员马丙南、王月兰、谭静介绍
常熟市地理学科带头人--马丙南
197119935720012010201010
苏州市历史学科带头人--王月兰
1992201112
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谭静
19751997201020092010&&&&&&&&&&
认真学习十八大精神 积极为各项事业发展作贡献
70&&&&&&&&&&&&&&&&&&&&&&&&&
盟组织基层负责人要做好的四项工作
返璞归真、育才致用的教育新境界
2012324GACGAC
10095%50-70? 650
201115112162433189597740
201215191620122733224459829344123
11011101101100110011000
&&&&&&&&&&&&&&&&&&&&&&&&&&&&&&&&&&&&&&&&&&&
& 闲 人 & 与 & 忙 人 &
&&公开课《记承天寺夜游》教学笔记
&&&&&&&&&&&&&&&&&&&&&&&&&&&&&&&&
诗 人 和 学 者 : 闻 一 多 的 身 份 与 道 路
189911191219251928
1928192919345
&&&&&&&&&&&&&
浅 谈 公 共 绿 地 中 的 & 雷 峰 塔 效 应 &
&&&&&&&&&&&&&&&&&&&&&&&&&&& &&&&&&&&&&
2-5181626& & & 5
2220122013
2720132013
上一篇:下面没有链接了 下一篇:千年老院子--张家界田家大院修复图彩绘
& & & & & &&应著名电视人王老师邀请,礼拜美术承担了张家界保存时间最久的土家风情大院--张家界老院子复原图的彩绘工程,始建于清初年,其建筑风格为四井封火墙式土家建筑,融土家园林.土家吊角楼于一体,是典型的毕兹卡(土家族)居民。是整个湘西乃至全国幸存下来,保存最为完好的土家古宅,堪称土家建筑的活化石,被誉为&土家地一宅&。前原国务院总理在这里读书。老院子是田氏族人的祖居,田氏先祖田承满在北宋年间,先后出任太保.太傅、太师之职,官居极品,曾以统抚街代朝廷官束湘西诸土司王。老院子末代之一的是新中国的著名地质学家,中科院院士。老院子世代书香,人杰地灵,谱写了一部历史罕见的家族传奇史。
& & & & 老院子自二零零六年六月面向市场开放以来,受到社会各界人士高度好评,专家学者赞誉它是&文化之魂&、&成功的人才摇篮&,对今天的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具有重大的借鉴作用,不少的游客领着子女前来求取教子经。旅游业人士则认为老院子是稀缺的文化旅游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同时具有高品位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教育价值。如果能全面恢复田氏家族五大槽门的原貌,形成规模,必将对张家界的自然景观形成强势互补。
& & & & &老院子复原图以复原田家大院繁荣兴盛时期为主题,礼拜美术通过手绘的方式将繁荣时期的田家大院绘画在现存的田家大院外墙,观光者根据彩绘就能了解田家大院的建造历史和文化,驻足于画前,仿佛就感受到了当年田家大院的兴盛,急切的主人希望在年前可以完整的将复原图手绘出来,因为年底天气原因,所以工期显得相当紧张,但是,无论如何,礼拜美术坚持所有业务都要达到客户的心意,在寒冷的天气里,礼拜工作室的十几位画师坚持加班,终于在春节前的5天将田家大院复原图的外墙彩绘全部完工,彩绘完工当日,王老师和田家大院业主对于礼拜美术的彩绘效果相当满意,也给予礼拜工作室的画师团队们高度的评价,又一个具有意义和特色的彩绘工程出自礼拜美术工作室团队之手,我们再次收获了得到认可的骄傲,礼拜彩绘,继续加油。
------分隔线----------------------------
下一篇:没有了
------分隔线----------------------------
[相关文章]常家大院_百度百科
常家大院位于山西省西南车辋村,距榆次17.5公里,是清代建筑风格的汉族民居建筑。由四个小自然村组成,四寨中心建一,与四寨相距各半华里,形成一个车辐状,故名&车辋&。常家大院古朴凝重的建筑风格,淳厚浓郁的民俗情调,显示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在建筑艺术上的智慧与才能。
常家大院实用信息
门票价格:60元/人
优惠政策:身高1.2米—1.4米半票,1.2米以下免票;老年人(70岁以上含70)、军官凭证免票;60-70岁老人、学生票半票。
常家大院交通指南
1、太原市游客
在火车站乘坐901公交车到终点晋中公交南场[1]
转乘12路公交车直达;自驾车沿太榆路、沿至右转:或沿、太茅路至常庄左转沿东清路行驶15公里即到。
2、大同、、五台山方向游客:
大运高速武宿立交桥晋中出口下,沿太榆路、108国道至右转;或太运高速至太原小店转入太长高速榆次出口下,沿108国道南行1公里至榆次东阳镇右转。
3、北京、石家庄、方向游客:
太旧(石太)高速太原武宿立交桥晋中出口下,沿太榆路、108国道至榆次东阳镇右转:或太旧(石太)高速至太原小店转入太长高速榆次出口下,沿南行1公里至右转。
4.、郑州、、长治方向游客:
晋焦高速-------长晋高速---------太长高速榆次出口下,沿108国道南行1公里至榆次东阳镇右转。
5、西安、运城、临汾方向游客
大运高速出口下至东观,沿108国道向北行驶至榆次左转。
常家大院主要景点
从清康熙年间到末年,经过二百余年的修筑,常氏在整整建起了南北、东西两条大街。街两侧深宅大院,鳞次栉比,楼台亭阁,相映成辉,雕梁画栋,蔚为壮观。共占地一百余亩,楼房40余幢,房屋1500余间,使原先四个自然村连成了一片。有谚曰:"乔家一个院,常家二条街。"常氏宅院的建设规模当时称为三晋地区汉族民居建筑之首。
山西常家,以财取天下之抱负,逐利四海之气概,制茗于,扎庄于,拓开,经销蒙俄北欧,绵延二百余年,遂成富甲海内之晋商巨贾,中国对俄贸易之第一世家。常家事业长盛不衰之原委,就在于该族深谋远虑,居富思危、课子苦读、家学渊源,代代恪守“学而优则贾”的家训,源源将优秀的文化人才输送到商界,经商集团保证了持久精英,,将儒家思想与伦理道德完美地体现于经济意识与经营活动中,实现了经济理性与道德理性的合一,遂咸清代驰名中外之儒商望族。
常氏在商儒互长,商业日益兴起之际的明末清初,开始了在车辋故里的宅第修建。九世常万已、常万达兄
弟的事业如日中天,宅第建筑也随之进入了鼎盛时期,万圮由南向北,建成一条街,俗称西街;万达在村北购置土地,建起一条,俗称后街。遂有常家两条街之称。经之后近二百年的完善,这两条街,深宅大院百余处房屋四千余间,楼房五十余幢,占地六十万平方米。院内楼厅台阁,雕梁画栋,精致恢宏,蔚为壮观。另有七处园林,名花古木,高阁低亭,曲廊斋坊,水溪池潭,在千里堡墙八道堡门的环围下,实现了主人可、可耕读、可修身、可遐想、可观赏、可浏览、可悦心、可咏叹等”八可”追求的理想精神庄园。现已修复的四万平米宅第,八万平米园林,虽只占原规模的四分之一,但基本上保持了庄园风格,再现了昔日风采。
从布局上看,主体建筑以雄浑方正的北式庭院为主体,每个正院均分内外两进,外院南房一律临街,东侧辟各式门楼。前院有东西厢房各五间,正北则又一处倒座南房,正中设。里院则呈长方形,庭院宽敞,约为外院一倍,上房与南房相对称,东西各有厢房十、九、八间不等。如上房、南房各达八间时,便按正五偏三的模式,隔出偏院,从不越“方正”之规、“等级”之矩,充分显示了名门望族的气势。但其附属建筑却又充分显示了南国园林建筑的“灵秀”,使“方正”中浸透了“绮丽”。常家大院的绮丽,主要展示在三个方面,具有极高的建筑水平和艺术价值,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
首先是每所方正院落的里院正中都建有一座木结构的牌楼,飞檐斗拱小巧玲珑。牌楼两侧各有砖雕花墙,婉如镶嵌宝石的扎带,使方正雄浑的北方庭院增添了画龙点睛般的南国园林秀色。这牌楼花墙将正院隔为里五外五,里五外四,里五外三多种形式,具有独特风格。
其次是院落之间与院落之后,大多建有花园、菜园,有小门与正院相通。进园之后,有甬道贯通,曲折迂回其间点缀回廊、亭榭、小桥流水,或草石农舍,或奇花异葩,匠心独具,犹似南方园林。
第三是在每个院落中触目可见的砖雕、木雕、石雕和木构件上的彩绘艺术,别具风采。砖雕艺术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房脊的吻、兽和雕花护脊,造形优美,线条娴熟,刀法细腻,均为清代砖雕精品;二是照壁、花墙砖雕,既有传统的“”、“吉祥图”以及佛道故事,又有花卉鸟兽和干、鲜果品等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砖雕艺术;三是每排厢房“硬山墙”上端的“墀头”或花,或鸟,或兽,或字,两两成对,却很少雷同,造型又各具特色。四是现存的部分砖雕护栏,在贵和堂的楼层护栏上,全部由砖雕砌成,图案由福、寿、喜、禄、祯、祥团花和八卦炉、悬壶、文房四宝等组成,栏柱、栏板浑然一体,犹如天然而成,丝毫不见砌缝,无论雕刻艺术,还是垒砌艺术,堪称清代建筑中的上乘工艺。另一部分在,保存完好,但雕技艺术不及前者。
常家大院的石雕艺术有护栏、门兽、护墙等,大多用细砂石雕成,刻有各种图案。砂石的粗犷,雕工的细腻,相映得彰,别具一格。
常家大院的木雕,主要是宅第中的窗户木雕、门框、、家具和隔扇木雕等,图案千变万化,造型手法各异,木质多种多样,恰似木雕展览,使游人眼花缘乱。可惜木质不易保存,破坏十分严重。常家大院是儒商建筑的代表,室内布置十分讲究,处处反映出书香门第的稳重古朴、匀称适宜。室内的琴棋书画、文房四宝、奇花异卉、,有别于其他晋商宅院。作为儒商宅院,有其独到之处,让人耳目一新。充分显示了古代汉族工匠精湛的工艺技巧和完美的艺术造型,作为凝聚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历经 300余年的沧桑变化,常家大院的破坏程度是很大的。鉴于开发晋中商业文化旅游的需要,政府正拟逐步恢复古建筑原貌,按照儒商的特色进行室内的陈列市置,为旅游增添一颗别具特色的璀璨明珠。
.百度地图[引用日期]兀“兀”是汉语中的一个使用不多的多音字,其读音有第四声wù和第一声wū。部首:尢造字法:会意结构:独体笔划:3五笔:GQV繁体:兀郑码:GRA笔顺编号:135四角号码:10212Unicode:CJK统一汉字U+5140读音一:wù【释义】①高而突起:突兀。②形容山秃的样子,泛指秃:山峰兀立∣兀鹫。③元曲中作发语词。⒈高而上面平坦的样子,秃:突~。蜀山~。~鹫(猛禽,头和颈上的羽毛退化而裸露)。⒉茫然无知的样子:~若无。⒊元曲里用作发语词。组词:兀傲 词义:倔强孤傲。组词:兀立 词义:直立。组词:兀兀 词义:用心的样子。组词: 兀自 词义:仍然,还。多见于早期白话。〖例句〗盘山的山顶上有一块大石凌空侧向兀立着。读音二:wū(兀突)也作乌涂。①既不凉也不热:兀突水。②不干脆:你怎么总是干兀突事?(兀秃)也作乌涂。①水不凉不热。②不爽利:不干脆。
关于“兀”字的更多的信息
古文中的兀兀,高而上平也。――《说文》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山兀。――唐·杜牧《阿房宫赋》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天。――柳宗元《读书》独立焉有翡翠横肩,援琴合膝,而能兀焉自立者也?现代文中的兀兀 (指事。从一,在人上。人头上一横,表示高平。本义:高耸特出的样子)又如:兀岸(直耸挺拔);兀嵝(险峻)光秃(如毛发)的又如:兀首(头发脱落)茫然无知又如:兀兀陶陶(醉酒);兀楞楞(痴呆)不够稳定
一《百家姓》中没有兀姓,20世纪80年代汇载了全国5600多个姓氏的《贵姓何来》一书也没有兀姓,《辞海》、《辞源》、《新华字典》中,也没有“兀”作为姓氏的词条。那么“兀”姓究竟来源何处?1936年版《陕州志》卷五《族姓》里有这样的记载:“原店村兀氏为北魏安乐王元鉴之后。”元鉴何许人也?他与陕县之“兀”姓到底有没有关系?其后人为何会姓“兀”呢?要揭开这一谜底,还得从北魏说起。北魏又称拓跋魏、元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中央王朝,其创立者是鲜卑拓跋部的拓跋 。鲜卑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拓跋鲜卑最初生活在蒙古草原东北部大兴安岭北段的嘎仙洞一带,后渐南迁至蒙古草原,以“射猎为业”,靠游牧为生。公元4世纪初,拓跋 的先人在今山西北部、内蒙古等地建立代国,后为前秦苻坚所灭。淝水之战后,拓跋 于公元386年重建代国称王,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拓跋 即道武帝。公元398年,拓跋 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经过拓跋 的“艰苦创业、进兵中原”,明元帝拓跋嗣的“隆基固本、内和外辑”和太武帝拓跋焘的“雄才大略、连年征战”,北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终统一了黄河流域。公元471年,北魏献文帝长子拓跋宏即位,是为孝文帝。孝文帝是北魏历史上最有作为的一位皇帝,被史学家称为“中国历史上向着进步的勇敢的民族改革家”。孝文帝在位29年,他建设平城,倡明礼乐,督课农桑,修治大道,整治政风,广开言路。公元493年,为巩固对中原的统治,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6年,孝文帝提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遂下诏北魏皇族改姓元氏,其余所有鲜卑人也都改了姓氏。“迁都”、“改姓”两项重要改革措施不仅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也加快了北魏经济社会的发展。元鉴,字长文。其祖父拓跋长乐为文成帝次子,孝文帝时被封为安乐王,孝明帝时元鉴袭安乐王爵位,初为秘书监(掌图书经籍,从二品)。元鉴文韬武略,骁勇善战,曾为北魏王朝立下汗马功劳,但由于其对当政者心存不满,最终成为朝廷的叛臣。《资治通鉴》第一百五十一卷记载,公元526年9月,北魏宗室广阴王元深、章武王元融被河北起义军葛荣俘斩。公元527年7月,孝明帝元诩诏令元鉴任相州(治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刺史、北讨大都督,兼尚书左仆射和北道行台尚书令,与北道都督裴衍共赴信都(今河北冀州市)讨葛荣。元鉴“幸魏多故,阴有异志”,“潜图叛逆”,裴衍“觉其有异”,遂密表上奏朝廷。8月,元鉴部下别将嵇宗“驰驿告变”,元鉴“据邺反”。孝明帝即诏令裴衍与都督源子邕、李神轨等合围邺城。8月17日邺城破,元鉴被斩,首级被传送至洛阳。元鉴死后7年,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后又分别被北齐、北周代替。统治中国北方达一个半世纪的北魏王朝彻底走出了历史舞台。二唐《元和姓纂》载:“兀,后魏改安乐王为兀氏。”宋郑樵《通志》卷二十五《氏族略》载:“十三曰以凶德为氏,十四曰以吉德为氏。此不论官爵,唯以善恶显着者为之。后魏安乐王元鉴为同姓,故改元为兀。”这是史籍中有关改元姓为兀姓的确切记载。可见兀姓确实由元而来,而且是因为安乐王元鉴之故而改的。北魏立国以来,刑法严峻,被处以死刑者极多,特别是对于谋反者要实行族诛,甚至其子孙虽养于外族人家中,也要“追还就戳”。公元452年(北魏兴安元年),文成帝准大臣源贺上奏,“宽宥死囚”,改死刑为戍边,并不再诛杀族人。因此,元鉴被斩首,而其族人未被诛杀。但孝明帝元诩以为元为国姓,元鉴以谋反绝其借,不得姓元,乃“诏改其元氏”。于是,元鉴的家人只有从京城洛阳迁往附近州县避难,并改了元姓。据传元鉴被杀前嘱其长子元览:“吾死后汝即改姓兀氏,永不得复姓。”窃以为,元鉴之所以让其后人改元为兀,一方面是暗示元去头为兀,让后代铭记祖先杀头之恨;另一方面也在激励后人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以求东山再起。《辞海》中“兀”字有“兀鲁思”的词条,是蒙古语“领地”、“国家”的意思。作为北魏王朝掌管图书经籍的秘书监,元鉴选择“兀”字作为其后人的姓氏可谓煞费苦心。元览最终改名兀览,在金水河畔安家置业,几代人后遂为村落。因兀览后人在村中经商开店,同时也是为了纪念元氏祖宗,村名就取元之谐音“袁”,称为袁店村。宋代石佛龛“大宋国陕州陕县曲泉乡大成保袁店村”石刻,还较为完好地保存在陕县文化馆内,证明原店村原来名为袁店村。经过近1500年的风风雨雨,的兀氏族人已发展到7000多人。除了陕县原店镇原店村和大营镇兀家洼村的5000多兀姓人口外,另外还有两支比较重要的兀姓聚居地,一支在陕西省蓝田县 湖镇的兀家岩村,该村有家谱记载:明朝天顺三年,因黄河决口、蝗虫蔽日,民不聊生,原店村有名叫兀从益的与妻徐云翠担挑4个儿子从陕州逃荒到此,至今已有1000余口人;另外一支在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的西桥村,据载该村兀氏是明朝初年因躲避兵荒迁去的,现有70余户350余人。三从公元527年,兀姓族人已在陕县繁衍生息了1478个年头,其间也出现过几位载入典册的名人,均为原店村人。其中一个叫兀礼夫,清道光年间人,官至布政司(省部级官员)。据载,道光十二年,做了布政司的兀礼夫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建成了规模庞大的兀家寨。据传兀家寨之规模、奢华及精雅,可与山西的王家大院、乔家大院相媲美。至今在原店村仍保存一四合院,被当地人称作“兀家大院”。在一个深秋的阴雨天,我和几位朋友慕名来到原店村,沿着洒满黄叶的金水河向南,穿过一处陇海铁路桥再折向东几十米,便到了“兀家大院”。推开那扇厚重的木质大门往里看去,不得不承认,虽然这里的一切都已老旧,但宅院的建筑布局、结构以及砖雕、石雕、木雕、彩画等都有着相当的水准。现存的“兀家大院”分东、西两院,西院为主院,占地1000余平方米,如果俯视,其整体格局呈繁体“喜”字。东院现已废弃,西院还有一户兀姓人家和一户张姓人家居住。西院的建筑布局为典型的二进四合院,进门有影壁墙,前面是大门厅,穿过二门楼与门厅正对的是正房,东西两侧是厢房,厢房和门厅中间有相对的耳房。迎门的影壁墙上有一幅名曰“百鸟朝凤”的砖雕作品,“兀家大院”也因此又被称为“百鸟朝凤”院。历经百年的岁月沧桑,原来的青砖影壁已呈土黄色,但仍以其意趣盎然、繁复华丽的构图和细腻圆熟的刀工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影壁墙高约5米,由正中央一只被百花簇拥的凤鸟和周围花枝丛中数十只鸟儿组成。中间的凤鸟体态轻盈、高雅大度,做展翅欲飞状,只可惜鸟头已不知去向。周围的数十只鸟儿点缀在二十几个花枝缠绕的小方格内,这些鸟儿或栖或飞或鸣或两相取悦,无不栩栩如生,娇俏动人。传说由于砖雕图案上的花鸟形象太逼真,竟在影壁墙建好的当晚引来群鸟在院内叽叽喳喳叫个不停,使得主人和邻居无法入眠,主人一气之下命人把正中央那只凤鸟头打掉,大院才恢复了宁静。过影壁墙右拐可进入门厅,门厅建筑是整座四合院中最为考究的,采用框架式结构,即先立木质框架,后进行墙体修建,框架与墙体相互独立,亦即“墙倒屋不塌”的建筑风格。据的屋主、68岁的兀长茂老人介绍,原来的门厅共有相通的5间约150平方米,被他们用土墙分割,堆放家什杂物。站在一堆杂物中抬头看去,只见屋顶的椽、檩、梁等呈深红色,看上去稳重润泽。最吸引人目光的是横梁上的那些木雕彩绘,雕工的繁冗细腻自不必说,即便是那些莲花造型的彩绘,或粉或绿或黄或白,至今看上去依然艳丽夺目。门厅与正房南北相对,正房原为5间,现存3间,如今已废弃。正房前面是东西对称的厢房各4间,这就是西院的内院,外院与内院由一造型别致的小门楼隔开,为二门楼。二门楼也算是兀家大院建筑艺术的精彩之笔,上面的木雕作品极尽繁复精雅之能事,只是经多年风化,现已有些摇摇欲坠。西院的正房、厢房、耳房全部是两层阁楼式房屋,房内铺设的楼板至今仍能承载重物,屋前都有廊檐,屋的高度依次降低,屋顶及过廊的拐角处镶嵌有不同的木质彩色图案纹饰。站在兀家大院门口,兀长茂老人指着一路之隔的陇海铁路说,修铁路前,兀家寨的正院还在,为一处五进院,因为修铁路被扒掉了。现存的兀家大院,充其量只是当年兀家寨的一个“家眷院”。如今,大院还经常会迎来一批批前来参观的客人。是啊,即使繁华落尽,风流亦被雨打风吹去,那些一路走来的曾经鲜活生动的生命与艺术的气息,也会吸引许多如我一样的游客,在一个偶然的日子,在兀家大院作一次短暂的驻足。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9次
参与编辑人数:14位
最近更新时间: 22:00:18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鲁大师能不能修复硬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