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专业可以考深圳大学的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吗?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_百度百科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创建于1920年,自1954年成为国家首批6所之一以来,一直得到国家的重点建设,1984年被国家列为重点建设的15所大学之一,1996年成为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院校之一,1999年被国家确定为“985”工程按照世界一流大学目标重点建设的9所大学之一。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以为基础,拓展本科生教育,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统一品牌、统一规划、统一学术标准的前提下,共同筹建秉承哈工大优秀传统,扎根深圳、服务国家、面向世界的国际化、高精特、研究型世界一流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1]
哈工大(深圳)是深圳市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成员和建设一流创新城市的生力军,是哈工大“一校三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力量,是哈工大高等教育改革的“试验田”、汇聚高端人才的“桥头堡”、国际化办学的“示范区”。哈工大(深圳)坚守学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哈工大规格”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努力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校区。哈工大(深圳)积极探索“高起点、国际化、创特色、求卓越、出精品”的办学之路,传承哈工大传统、发扬深圳精神,充分发挥哈工大的品牌优势、办学资源优势和深圳市的区位优势、创新优势,在与哈工大本部统一规格、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的前提下,实现统一质量、统一品牌。哈工大(深圳)的毕业生将获得与哈工大本部完全相同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1]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发展历程
2001年5月,深圳市政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
府与哈工大签订市校合作办学协议,建设“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2002年2月,教育部批准设立“”,和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一起进驻深圳大学城。
2014年5月,教育部批准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筹备举办本科教育。深圳市政府与哈工大签署新的合作办学协议,在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基础上,筹备共建本硕博教育体系完备的“”。
2014年市校签署办学协议共建哈工大(深圳)
2015年9月,哈工大(深圳)筹建办公室及临时党委相继设立,哈工大(深圳)筹建工作全面、快速推进。
2016年,哈工大(深圳)依托哈工大本部招收第一届本科生。
2017年,哈工大(深圳)将以独立招生代码招收本科生。[1]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师资力量
哈工大深圳校区的师资团队由全职教师、海外知名大学访问教授、港澳台高校特聘教授及校本部双基地教授组成。全职教师队伍目前有200余人,78%具有海外留学和工作经历,90%为深圳市政府认定的各级高层次人才,其中“”入选者4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3人、“万人才工程”入选者5人、“”入选者9人。非全职教师队伍由双基地教授、特聘教授、兼职教授及访问教授构成,包括了来自哈工大本部和世界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150余位高水平专家、学者,其中包括沈世钊、张乃通、欧进萍、任南琪、韩杰才、陈国良等十几位两院院士。[2]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办学规模
目前,哈工大(深圳)共有全职教师200余人、兼职教师150余人、在站博士后13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近3000人(主要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设有9个学院、22个国家一级学科及31个研究中心、31个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南山区创新机构。同时,依托校本部资源,以“一室两区”模式,在深圳校区拓展建设5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同时结合三个院士牵头重点建设的3个实验室,组成“重点实验室集群”。到2023年,校区教师将达到900人,在校生将达到9000人,其中本科生5500人、硕士及博士研究生3500人。[1]
“到2020年,哈工大将努力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哈工大规格的百年强校”,哈工大(深圳)将肩负新的历史使命“重规格,强优势,打造与世界一流大学水平相匹配的特色校区”,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国际化,坚守哈工大人才培养规格与特色,吸收世界一流大学先进经验,大力引进国际高端人才,深度融入深圳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进程,为探索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新路径贡献力量。[1]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扩建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扩建工程拟建于深
圳市南山区西丽深圳大学城内,基地西侧为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现状校园,北侧隔河与清华、北大深圳研究生院相望,东侧为现状山体,南侧为140米超高层住宅小区,总用地面积15.91公顷,总建筑面积25.35万平方米,规划建筑功能主要有办公、教学、实验、实训、综合、管理、学生活动中心、学生公寓与学生食堂等。
哈尔滨工业大学设计院的规划设计方案在充分消化业主需求、利用基地条件、引导建筑功能、活化建筑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实现了“大学城格局的补白与提升、工大精神的传承与创新、异形边界的归纳与整理、两翼绿肺的借势与渗透、北侧住宅的释压与互让”等多处升华,标志性的方案成果得到了业主与专家的一致好评。[3]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学科建设
依托哈工大传统学科优势,哈工大深圳校区在进一步突出工学优势的同时,加强理学
学科建设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生能力建设。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与信息工程、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土木与环境工程、城市规划与管理、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科学与人文等7个二级学院,涉及理、工、管、经4个学科门类、22个一级学科以及15个专业学位授权点。
未来,哈工大(深圳)将在已发展的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力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数学、物理、化学、生命与健康科学、空间科学与航天工程、社会学、经济学、人文艺术、设计学等学科。[1]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人才培养
为了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精英人才和具有创新能力的创业型人才,深圳校区坚持英语授课和双语授课,英语教学比例超过30%,90%课程采用英语原版教材和英语课件;同时在国内率先实践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取得良好效果。建立以来,共招收培养全日制研究生近万名,毕业生主要就业于高新技术企业、大型科研机构及高等院校,广受用人单位赞誉。目前,深圳校区正重点开展本科生培养条件和培养能力建设,打造本科、硕士、博士全覆盖的高水平教育体系。[4]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本科生教育
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市校双方以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为基础,拓展本科生教育,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统一品牌、统一规划、统一学术标准的前提下,共同筹建秉承哈工大优秀传统,扎根深圳、服务国家、面向世界的国际化、高精特、研究型世界一流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作为哈工大一校三区办学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准的办学定位与区域、国家经济需求发展相匹配,独特的办学方式与深港创新圈共赢理念相契合,是互相选择下的必然产物。此外,深圳校区同哈工大本部统一规格、统一标准、统一要求,毕业生将获颁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5]
2016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计划招收机械类、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土木类、经济学专业(大类)本科生400人。[5]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全日制研究生教育
目前哈工大深圳校区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与信息工程、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土木与环境工程、城市规划与管理、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科学与人文七个二级学院,招收全日制学历教育硕士研究生,涉及了工学、理学、管理学三个学科门类的二十多个专业,同时招收全日制工程硕士和建筑学等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为了适应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工程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院进行了学术研究型和应用研究型的研究生分类培养,并率先开展了校企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成果显著。同时学校积极鼓励全英文教学,大部分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采用双语授课或全英文授课,课程使用国外一流原版教材,以实现国际化办学满足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需要。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留学生教育
深圳校区已为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尼日利亚和巴基斯坦等国家培养多名全日制留学生。培养类型包含高级进修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三类。
全日制留学生培养遵循“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办学传统,在培养过程当中,采用全英语授课结合多样化培养模式(实验室培养、校企合作培养、国际/港澳台合作培养等),在各环节严格把关,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凭借扎实的学术基础和实践能力,留学生毕业后或回到原工作单位受到重用和提拔,或被国际知名院校录取继续深造。国家留学基金委曾两次派团访问我院,对我院留学生教育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2004年起,我院积极开展短期语言培训和国际交流学生项目。截至目前,共接收来自加拿大、韩国、美国、法国、越南、印度、日本、荷兰等8个国家各类项目留学生共计372名。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
我院紧密把握人才培养需求动向,依托学校深厚的学术背景,凝聚国内外优质资源,以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硕士等在职硕博学位教育为基础、以干部培训和新技术前沿培训为特色,以国际合作培养、交流考察及对外汉语培训项目为延展,常年开展在职学位学历教育并提供各类短期培训服务,促进产学研深度结合,致力于打造成干部培训高校基地、重点产业发展紧缺人才培训基地、国际人才交流培养基地。此外,长期组织博士后创新论坛、新技术前沿课堂等公益性讲座,立足本土,践行创新,服务社会。已和珠三角地区大中型企业合作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约820人,与全国各地政府部门及亚洲、欧美等国高校合作举办各类国内外研修班,学员达2000余人,获得了各界广泛赞誉。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国际合作
深圳校区落实哈工大国际化建设指导思想,发挥深圳市改
革开放前沿阵地优势,努力营造吸引、汇聚国际顶尖科学家和优秀海外学生的良好环境。至今,深圳校区已与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深圳校区重点开拓了与香港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渠道,在两地研究生导师建立沟通和联系后,将研究生直接派往香港高校进行课程学习或课题研究,形成了研究生培养的境内外“双导师”模式。
深圳校区先后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凯斯西储大学、休斯顿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英国伦敦大学玛丽学院等高校签订了“3+2本硕联合培养”协议,形成了本、硕、博完整的国际联合培养体系,显著地提升了深圳校区的国际化办学水平。
国际联合教学是深圳校区重点发展的特色项目之一。自2006年起,深圳校区城市规划与管理学院先后与加拿大拉瓦尔大学、德国明斯特应用技术大学建筑学院、意大利威尼斯大学建筑学院等海外大学共同举办国际联合教学活动,先后就深圳市平山村改造、加拿大魁北克省七岛市新社区城市设计、深圳市保障性住房的可持续规划设计等项目进行合作研究,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国际教育与本土文化的对接和交融。同时还聘请境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教授、学者来校举办学术讲座400余次,讲授短期课程60余门,对深圳校区现有的英语及双语授课体系形成了有益的补充。
在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中,教师始终是主体之一。深圳校区支持鼓励教师开展国际联合科研工作,截至2015年12月,教师共参与国际联合科研项目40余项,合作伙伴来自19个国家地区的100多个教育科研机构,与境外学者联合发表科研论文398篇,累计派出近500人次的教师参与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
深圳校区继承和发扬哈工大对俄合作优秀传统,2011年3月,深圳校区成功承办了由哈工大、俄罗斯鲍曼莫斯科国立技术大学主办的“中俄工科大学联盟成立大会”,吸引了该联盟近30家成员学校参加。依托该联盟,中俄两国工科精英大学将整合优势资源,在教学、科研、文化教育和社会活动等领域开展互补性合作。
深圳校区自建立以来即着力开展留学生的招收与培养工作,累计已招收来自20余个国家的留学生近500名,培养类型涵盖了本、硕、博的全日制学位体系以及进修生、高级进修生和汉语语言生等短期项目。[6]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研概况
继承了哈工大强大的工科特色,深圳校区工理结合,一些重点
研究领域始终保持与国际学术前沿同步,包括:纳米器件设计、深空通信、高速光通信关键技术、航天技术、超高速超高清图像感知技术、先进电子制造、集成纳米科学与技术、纳米与新能源材料、微纳米智能生物材料、无机聚合胶凝材料、水污染控制及创新性废水处理、城市规划模拟仿真平台等。近年来,深圳校区科研经费持续快速增长,校企合作不断深入,已成为华南地区独具特色的学术与科研基地之一。[7]
科研经费逐年持续快速增长,2015年科研合同经费达1.57亿,历年累计经费已超过9亿;科研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项目逐渐形成优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为发展特色,2015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各1项。论文数量稳步提升,质量实现跨越式增长,2015年度SCI收录论文368篇,EI收录论文576篇,CPCI-S收录论文50篇;专利申请量及授权数持续增长,2015年申请专利143项,授权专利50项,为地方经济、社会转型与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截至2015年底,共获得国家级奖项4项,省/部级奖项22项,市级及其他级别奖项26项。
通过与企业合作,在学科建设不断适应国家经济建设需要和社会需求的同时,充分发挥出了高校的科研实力,为企业提供最新的科技信息和科研成果,促进了高校科研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协助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与管理问题,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力。目前累计与深圳500余家企业开展了实质性合作,为企业解决1000余个关键技术问题,项目经费达到近3亿元。
与微软、腾讯、施耐德、中兴通讯等知名公司共建近30个校企联合实验室,授牌西门子、华为、大族激光、美的等近60家企业为校企合作产学研基地。通过校企联合培养的硕士研究生约占研究生总数的四分之一,毕业后得到了学校、学生、企业、社会的高度评价。
创新载体培育成效显著,目前已建设31个创新研究中心,深圳市、区二级科研平台31个,其中深圳市重点实验室13个(3个以国家重点实验室标准筹建),深圳市工程实验室9个,深圳市公共服务平台6个,南山区创新机构3个,并与香港大学、航天科工、微软等国际著名大学、研究机构和国际级企业合作建立了近30所联合实验室。国际著名大学、研究机构和国际级企业合作建立了近30所联合实验室。[8]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重点实验室
国家级(筹)
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
国家级(筹)
新材料重点实验室
国家级(筹)
深圳市数字化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
深圳市城市与土木工程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深圳市风力发电新能源装备和智能电网重点实验室
深圳市先进运动控制技术与现代自动化重点实验室
深圳市物联网终端关键技术重点实验室
深圳市医学数字影像技术和远程医疗重点实验室
深圳风环境技术工程实验室
市级工程实验室
深圳互联网多媒体应用技术工程实验室
市级工程实验室
深圳无线泛在网络应用工程实验室
市级工程实验室
深圳市网络信息处理公共平台
市级公共服务平台
深圳市城市废弃物能源再生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市级公共服务平台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中心
智能计算研究中心
计算机应用研究中心
网络计算研究中心
生物计算研究中心
先进设计与制造技术研究中心
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中心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研究中心
风力发电与自动化研究中心
流固声耦合及控制研究中心
桥梁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
城市与土木工程防灾减灾研究中心
结构与岩土工程研究中心
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
管理工程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
城市与景观设计研究中心
工商管理与服务创新研究中心
先进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中心
微电子封装材料与技术研究中心
工程力学研究中心
应用数学研究中心
北美研究中心
创新信息产业研究中心
通信工程研究中心
微电子技术研究中心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院系设置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涵盖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全职教师26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0人、助理教授5人,双基地教授和特聘教授30余人,其中包括国家“”2人,“”1人、“深圳市”3人、教育部“”1人、“深圳市高层次人才”13人。在校全日制学生400余人,非全日制工程硕士200余人。
学院设有六个研究中心,分别是:智能计算研究中心、计算机应用研究中心、网络计算研究中心、生物计算研究中心、创新信息产业研究中心、生物医学信息学与基因组科学研究中心。研究领域包括人工智能、多语言信息处理、信息安全、网络信息处理、数据挖掘与商务智能、普适计算技术、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基因组科学等。学院建有“哈工大-微软亚洲研究院教育部语言语音重点实验室(深圳)”、“哈工大-香港理工大学生物识别联合实验室”、 “哈工大-中兴互联网联合实验室”、“哈工大-腾讯联合实验室”、哈工大“机器人奥林匹克研究基地” 等科研平台,建有“网络环境智能计算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筹)”及深圳市“互联网信息协同技术及应用重点实验室”。
学院承担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总装备部项目、国家安全部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等纵向课题及来自企业的横向课题百余项,拥有国家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等二十余项。研究成果先后获得省部级一等奖、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黑龙江省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自然科学二等奖),深圳市科技创新奖,“香港工业奖”、“汉城国际发明展览会银奖”等国际大奖。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共涵盖和两个一级学科,工程硕士学科有、、三个二级学科。学院现有全职教师21人,包括教授5人、副教授13人、助理教授3人,双基地教授和特聘教授19人,其中“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中组部“”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1人、教育部“”2人。在校全日制学生300余人。每年信息与通信工程招收硕士90余名,博士10余名,电子科学与技术招收硕士50余名,博士10余名。
学院设两个研究中心,分别是:通信工程研究中心、微电子技术研究中心,建有“深圳市物联网终端关键技术重点实验室” “医学数字影象技术和远程医疗重点实验室” “网络环境智能计算重点实验室” “风力发电新能源装备和智能电网重点实验室”“风力发电新能源装备和智能电网重点实验室”“无线泛在网络应用平台工程实验室” 等科研平台,建有 “网络环境智能计算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筹)”重点实验室”。
学院承担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总装备部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等纵向课题及来自企业的横向课题百余项,拥有国家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等二十余项,研究成果先后获得省部级一等奖、二等奖等。学院主办了IEEE-EMB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medical and Health Informatics (BHI2012)、ISMRM 20th Annual Meeting and Exibition、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Osteoporosis and Bone Research (ICOBR 2012)、CSMRM & OCSMRM Joint Meeting 2012、Croucher ASI on New Materials and New Concepts for Controlling Light and Waves, Hong Kong Unvi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omsol Multiphysics香港生物医学工程、微流体专题研讨会等多个国际、国内会议。并与美国、加拿大、台湾、日本、比利时、瑞士、香港等二十多家著名大学、科研机构以及多家国际知名企业保持着密切合作关系。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涵盖、、、四个一级学科。现已建设了“数字化制造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两个市级重点实验室,新组建“风力发电装备及智能电网”和“先进运动控制技术与现代自动化装备”两个市级重点实验室。
学院目前有中组部“”特聘教授4人,“”1人,全职教师31名,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6人,助理教授3人,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多数具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的经历,师资来源的多样性、学缘结构的合理性有效促进了本学科的教学和学术交流。
教师科研工作成果丰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20项,主持或参与省部级、市区级以及各类横向科研课题百余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申请专利三十多项。学院协助哈工大校本部举办首届“亚洲精密工程和微/纳米技术学术会议”;2010年主办了第九届“全国气体润滑与干气密封学术交流会”;每年还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校举办讲座和进行学术交流活动约20人次。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学院涵盖和两个一级学科。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为国家重点一级学科,下设、、等三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下设“城市与土木工程防灾减灾研究中心”、“桥梁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结构与岩土工程研究中心”、“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等4个研究中心以及“城市与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深圳市重点实验室”和“水资源利用与环境污染控制深圳市重点实验室”(我院与深圳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联合共建)。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现有全职教师31名,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2人,助理教授4人,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其中国家“”1人,教育部“”5人。学院研究生教育密切结合深圳市地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引进香港和国外全英语教学和双语教学,吸收国际最新科技和教育理念,与国外及香港著名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培养创新性研究型和工程应用型人才。
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或子课题5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或子课题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主持1项,参加2项)、重点研究计划培育项目1项、面上项目22项、青年项目17项,国家863计划子课题1项,国家奥运工程科技开发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61项,深圳市双百计划2项,为深圳市交通局、水务局和住建局等地方政府机构服务项目20余项,其他横向课题6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12000余万元。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城市规划与管理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管理学院打破了传统的学科分类界限,在我国首次以城市为研究对象,整合、、、四个一级学科协同发展,探索新型的发展模式。学院现有全职教师23名,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3人,助理教授4人,双基地教授和特聘教授30余人。
学院以数字城市、决策仿真综合实验平台为技术支撑,面向中国城市发展需求,紧紧围绕珠江三角洲城市规划与管理的实际问题展开全方位研究,在、、、四个研究方向上进行跨学科团队合作,在学科群高端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城市政府决策咨询机构和高端管理人才继续教育培训基地。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一级学科培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为主,建有博士后流动站,并招收工程硕士研究生。学院现有全职教师23名,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9人,助理教授1人,其中国家中组部“”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1人、教育部“”4人,“深圳市”3人,双基地教授和特聘教授10余人。
学院科研领域一方面为新兴和交叉科学,具有前沿性;另一方面有紧密结合深圳市经济发展和各企业急需的研发项目,科研成果的应用与转化快,见效快。具体 研究方向包括金属材料、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及现代连接技术。 涉及的研究课题有先进陶瓷及陶瓷基复合材料、先进高分子基复合材料、生物医用材料、信息功能材料、 金属结构材料、 磁性材料 、微电子封装与组装、特种连接、高效焊接等。 学院对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借鉴国外先进的课程体系和经验,由全职教师和海外特聘教授一起完成,全部课程采用国外原版教材,特聘教授英语授课。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基础科学与人文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基础科学与人文学院以基础课教学和基础交叉研究为主要任务,侧重与物理的交叉以及理科与工程学科的交叉,打造国内外知名的基础科学教研基地,用基础科学的原创性优势推进工业工程领域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学院现有全职教师24名,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8人,助理教授11人,双基地教授和特聘教授等9人。
学院涵盖了两个一级学科专业:数学、力学。下设两个研究中心:应用数学研究中心、工程力学研究中心。学院拥有应用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力学4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基础数学、工程力学、固体力学三个博士学位授予点;力学和数学两个博士后流动站。在研究方向上,已经承担了20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等科研项目,发表SCI论文130多篇,SCI他引1100多次。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国际设计学院
日,深圳市政府与、、
加泰罗尼亚高等建筑研究院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四方将在深圳合作举办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国际设计学院(暂定名)。[9]
根据协议,学院将先期选址在,纳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总体规划建设。学院以学历教育为主,先期开展研究生教育,全日制在校生1200人。结合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和深圳“设计之都”建设,先期在建筑设计、产品设计、空间设计和城市文化、通信与传媒等领域开设学科专业,逐步增设其他专业,形成世界一流的设计学科群。学院教师将由合作各方择优选派,部分面向全球招聘,其中国外高校选派的教师不少于教师总数的40%。[9]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学科专业
我院现有35个招生学科,涵盖一级学科16个,二级学科20个,全日制专业学位学科10个。
代码及名称
代码及名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按一级学科报名
全日制工学硕士
085211计算机技术
全日制工程硕士
电子与信息工程
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
080901物理电子学
全日制工学硕士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
按一级学科报名
085208电子与通信工程
全日制工程硕士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
0802 机械工程
080202机械电子工程
全日制工学硕士
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080704流体机械及工程
(按一级学科报名)
0808 电气工程
按一级学科报名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按一级学科报名
085201机械工程
全日制工程硕士
085210控制工程
085207电气工程
土木与环境工程
0814 土木工程
081401岩土工程
全日制工学硕士
081402结构工程
081403市政工程
081405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0830环境科学与工程
按一级学科报名
085229环境工程
全日制工程硕士
085213建筑与土木工程
城市规划与管理
0813 建筑学
081302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全日制工学硕士
081303城市规划与设计
0823 交通运输工程
082303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
1202 工商管理
120202企业管理
0851建筑学硕士
全日制专业学位
0953风景园林硕士
材料科学与工程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
全日制工学硕士
080502材料学
080503材料加工工程
085204材料工程
全日制工程硕士
基础科学与人文
070102计算数学
全日制工学硕士
07010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070104应用数学
080102固体力学
080104工程力学
注:1、二级学科名称为“ ★ ”的,表示该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学科、专业);
2、全日制专业学位不按一、二级学科分类。(信息源自学生发展处(部),统计截至日)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文化积淀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工大校徽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徽是由“展开的书、英文字母、数字、美丽的建筑和环绕的齿轮”所组成。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徽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工大校训
哈工大校训石
格严格,功夫到家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工大精神
铭记责任,竭诚奉献的爱国精神;
求真务实,崇尚科学的求是精神;
海纳百川,协作攻关的团结精神;
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奋进精神。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办学理念
坚持“国际化”的办学定位;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发展思路;
坚持“质量第一、品牌第一”的培养体系;
树立“缓进则退、不进则亡”的危机意识;
树立“快鱼吃慢鱼”而不是“大鱼吃小鱼”的发展理念。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办学思路
坚持“以特色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以贡献求支持”的发展思路;
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师资队伍“资源整合”战略;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学科建设原则。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园文化
历史为根,文化为源。
秉承哈工大传统:规格严格,功夫到家。
继承:淡泊名利,爱国奉献。
发扬深圳精神:开拓创新,团结奉献。
倡导“精于艺,严以实”的教风;“诚于信,知以行”的学风;“合于道,聚以德”的作风。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引用日期]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引用日期]
.全国勘察设计信息网.[引用日期]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引用日期]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引用日期]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引用日期]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引用日期]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引用日期]
.网易新闻.[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深圳大学研究生专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