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泉乡格尔林嘎查十个全覆盖围墙展示,给村民围墙的砖和水泥钱是不是跟村民要?

库伦旗扎实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纪实
&&&&&&来源:
&&&&&&责任编辑:
大民生筑梦大幸福
近日,记者来到库伦镇哈图塔拉嘎查。站在村头一眼望去,白面灰顶的围墙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围墙下的彩砖路面与绿树交相辉映,排列整齐的房舍、平坦通畅的乡村路、宽敞的文化广场,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映入眼帘。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哈图塔拉嘎查一下成为全旗新农村建设的“明星村”,村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十个全覆盖”工程带来的实惠。如今,在库伦大地,像哈图塔拉嘎查这样的幸福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为确保“十个全覆盖”工程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该旗以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的工作力度、前所未有的实际效果强势推进。该旗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讨,成立了“十个全覆盖”工程领导小组,下设11个专项推进组,并责成旗直相关部门和各乡镇成立专门工作组;推行“五加二”“白加黑”工作机制,建立旗委常委包苏木乡镇、其他县处级领导干部包5个以上嘎查村、每个科局级单位包1—2个嘎查村、副科级干部包自然组、嘎查村干部包街巷的五级联动包联工作责任制,组织干部长期驻村蹲点带动群众干;按照点线面相结合和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原则,将去年和今年的150个项目村细化为示范村、重点村、达标村进行分类指导、梯次推进;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各项目村,按照注重本土特色、突出绿色生态的原则,根据村容村貌、产业布局和村民意愿,坚持“一村一个规划、一村一个方案”;积极调动广大群众的主动性,让群众全面参与到项目建设中来,使其真正成为群众性工程。如今已发动群众投资4600余万元、投劳37万人次,主动配合、自觉参与的良性互动格局已然形成。截至目前,该旗1100户危房改造、235.54公里街巷硬化、18处安全饮水、63所标准化卫生室、86个文化活动室、26家便民连锁超市等“十个全覆盖”规定项目工程已基本完工,265.4公里院墙新建改造、49处文化广场、48个村部、1958盏路灯、4.08万株绿化树木、8个苏木乡镇所在地街路立面改造和全部嘎查村的环境卫生整治、产业项目建设、地名标志牌设置、村规民约长效管理制度等“十个全覆盖”延伸工程也已大见成效。“这段时间,干部们没黑没白地与我们一起干,第一次觉得他们离我们这么近啊!”水泉乡格尔林嘎查党支部书记巴拉激动地告诉记者。通过“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凝聚了群众的向心力,激发了群众建设美丽家乡的热情和干劲,提升了农牧民群众的幸福感。
新变化引领新风尚
“快乐广场,乡村舞台,健身跳舞唱起来……”每到傍晚时分,茫汗苏木早布日根塔拉嘎查的文化广场上就热闹起来了。干完农活、吃完晚饭的村民聚在一起唱歌、跳舞、扭秧歌,过起了热热闹闹的“夜生活”。“现在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大家不愁吃不愁穿。虽然物质生活啥也不缺,可精神生活总感觉空荡荡的。以前吃了晚饭不是看电视就是打麻将,要不就是唠闲话。自从有了这个文化广场,咱们村民也可以跳广场舞了!”嘎查党支部书记海峰高兴地说。昔日闲时打麻将,今朝兴起广场舞, “十个全覆盖”工程不仅让农牧民的日子红火了,更带动了文明乡风的逐步形成,引领着健康生活新风尚。
该旗结合寻找“最美家庭”及“十美家庭”创建活动(即清洁卫生庭院美、物品整齐居室美、干净清爽厨厕美、衣装得体仪表美、诚信友善心灵美、谈吐文明语言美、举止端庄行为美、科技致富勤劳美、身心健康情趣美、尊老爱幼家风美)。同时,开展“文明农牧民”评选,并在村镇设立善行义举榜、“道德榜”等,用涌现出的标兵来引导村风民风,提升社会文明程度。该旗文化、科技、卫生等部门还不定期开展“三下乡”活动,满足不同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该旗还指导各村建立村规民约,从制度上约束村民的不良生活习惯,目前,全旗已安装村规民约宣传栏129个。 同时,为巩固“十个全覆盖”工程成果,该旗大力开展环境整治行动,定期组织嘎查村群众清理环境卫生,全力打造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管理民主、乡风文明的美丽村庄。村民房前屋后实行“门前三包”,公共区域按照“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落实专人管护,并且监督各户“门前三包”落实情况,形成了自始至终都有群众参与的管理新常态。目前,全旗各嘎查村环境卫生整治共投入资金761万元,出动人力42.3万人次、机车29518台次,清理各类垃圾30余万吨。如今,陈年垃圾得到彻底清理,农村“三堆”没了,苍蝇蚊子少了,雨天出门不沾泥,夜晚走路街道亮,村民身边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牧区处处洋溢着发展的喜悦。
新生活孕育新希望
近日,六家子镇杏树洼村农民刘玉林,迎来了今年的丰收季,他家的200亩西瓜正销售火爆,可为他带来70余万元纯收入,腰包眼瞅就鼓了起来。该村党支部书记毕俊豪告诉记者:“今年我们村发展膜下滴灌西瓜7000余亩,仅此一项就能让村民增收2000余万元!”库伦旗按照“集中连片、规模经营、注重效益”这一思路,发展膜下滴灌西瓜5万亩,为全旗瓜农带来1.6亿余元的纯收入。
“十个全覆盖”工程就是要把幸福覆盖到农牧民的心坎上,其最终的目的是增收致富。该旗在着力推进“十个全覆盖”建设的同时,充分考虑各苏木乡镇、嘎查村的自然条件、资源优势,转变传统生产方式,围绕荞麦、食用菌、肉驴、仁用杏等特色产业资源和三大寺、沙漠、生态、水库、沟壑等特色旅游资源,按照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同步发展的原则,着力建设美丽乡村和民族特色村,积极引导农牧民发展绿色有机农牧业和乡村游、水库游、采摘体验游、民族风情游等产业,着力建设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和特色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积极引进和壮大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深加工企业,加快构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和品牌化、特色化产业发展模式,进一步激活了农村发展活力,增加农民收入。今年以来,该旗改造和新建节水高产高效农田8万亩,新发展沙地衬膜水稻1万亩、设施农业1万亩、全覆膜玉米1.5万亩、膜下滴灌西瓜5万亩;建成万亩荞麦标准化核心示范基地1处,发展绿色有机食用菌300万棒;新增千头肉驴标准化养殖基地1处、养母牛超千头嘎查村3个,新增大小畜存栏近20万头只。同时发展新型生产经营组织180个,带动10个农畜产品、15个基地拿到了有机转换产品认证书和有机产品认证书。一项项特色产业把今日的农村牧区扮得格外耀眼,让农牧民脸上的笑容更甜了。
一幅幅火热的建设场景,一片片景色宜人的新村美景,一张张热情洋溢的幸福笑脸……每一个全民参与、全员参战的热烈画面都在诉说着:库伦旗正在全力以赴将“十个全覆盖”工程这件得民心、顺民意、惠民生的好事办好,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一组组数字的背后,凝聚的是全旗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的辛勤付出;一张张笑脸上,展示的是“十个全覆盖”工程为基层广大农牧民群众带来的幸福。翻开“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民生账单”,每一个细节、每一步实践都扎实有力,为全旗广大农牧民的幸福感加上了重重的砝码,为农村的快速发展勾勒出美好画卷。
文/图 特约记者 李海江 刘向美
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国通辽网官方微博微信
&&&&&&&竭尽全力为您呈现最新鲜、最本土的新闻热点,同时随时接受百姓提供的各类新闻线索、互动留言,搭建起交流互动的桥梁。
200?fdh:200)//code by Tencent.nokersang">
网站备案: 蒙网警号
通辽日报社 / 版权所有通辽市:全面推进“十个全覆盖” 为生活添彩 为幸福加码
10:21:01来源: 正北方网-内蒙古日报作者:郭洪申责任编辑:刘艳
  为生活添彩 为幸福加码
  &&市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纪实
如今,在通辽市农村牧区老百姓口中,&十个全覆盖&已然成为时髦的词汇。最初,一些老百姓还不太清楚,这&十个全覆盖&都包括啥?是咋回事?现在,他们能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只因为,&十个全覆盖&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温暖了他们的心窝。
为确保如期高质完成建设任务,通辽市委、政府将&十个全覆盖&工程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来谋划和推进,聚焦工作重心、聚集人员力量、聚合财力资源,打响&十个全覆盖&攻坚战。
干部引领,群众参与,资金保障,全力以赴推进工程建设
通辽市农村牧区人口多,嘎查村数量多、规模大,如何确保工程快速有序推进?
以干部为引领,通辽市建立完善&四级联动&机制,选派5000名干部包村联户,向每个旗县派驻1个工作组,实行市委常委包旗县、旗县领导干部包苏木镇、各级干部包村、嘎查村干部包具体项目,市级领导深入调研、靠前指挥,旗县领导亲力亲为、直接上手,包联干部驻村蹲点、合力推进。实行工作流程、规范管理、建设标准、竣工验收&四个统一&,质量监管和工程计量由村委会、施工企业、苏木乡镇干部、包村干部共同签字评审监督。广大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通过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将这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发展工程做实做好。
通辽市始终注重发动农牧民群众参与到&十个全覆盖&的建设过程中,坚持村民自治原则,做到思路由群众酝酿、办法由群众提出、建设以群众为主,鼓励群众通过自拆自建、投工投劳等多种形式参与&十个全覆盖&工程。科左中旗努日木镇协达木嘎查群众累计出动120台小四轮、铲车清理村屯垃圾,在街巷硬化、院墙改造两项投工投劳近150万元,占整个嘎查村投入的30%,8000延长米院墙改造全部为群众自建,人人动手,个个当家。该市加大项目整合和资金投入力度,确保上级下达资金第一时间下拨到旗县市区,市本级和旗县市区财政配套资金足额及时到位。同时,通过财政投入、银行贷款、社会融资、企业垫付、群众自筹等多种方式,千方百计筹措建设资金。今年以来共完成投资65.5亿元,其中上级投资13.1亿元、自治区地方政府债券支持15.3亿元、市旗两级投资20.7亿元、群众自筹和其他渠道筹资16.4亿元,为工程快速推进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以基层党组织为抓手,以产业发展为支撑,协调联动发展
库伦旗水泉乡格尔林嘎查多年来缺少村屯规划和治理,不少农民在自家房前屋后种上了庄稼、栽上了杨柳、砌上了砖墙,挤占了街路的空间,使原本就脏乱的土路变得更加拥挤。党支部书记巴拉带领&两委&班子成员,多次逐户走访群众,宣讲&十个全覆盖&的好处,劝导群众服从整体规划,放弃眼前的小利益。在基层干部的努力下,群众自觉清除了影响建设的院墙、青苗、垃圾等,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实施。
&十个全覆盖&涉及面广、关联度高、单兵突进难收全局之效。通辽市把加强嘎查村党组织建设作为&十个全覆盖&和各项事业发展的龙头来抓,结合嘎查村&两委&换届,进一步选优配强嘎查村党组织带头人,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完善嘎查村干部报酬保障机制,充分激发嘎查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的积极性。在通辽市,像格尔林嘎查&两委&班子这样,齐心推动&十个全覆盖&建设的事例还有很多。广大党员干部&下地头、上炕头&,与农牧民&面对面、心贴心&,工作能力、服务意识得到全面提升,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和谐。
通辽市还将&十个全覆盖&与培育特色产业相结合,将产业发展作为&十个全覆盖&的重要支撑。努古斯台镇道乃营嘎查是科左后旗有名的黄牛养殖村,在推进十个全覆盖过程中,该村投入800万元,完成了占地50亩的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推动生产区和生活区分离,18户养殖大户迁入养殖小区,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养殖户&的模式,与科尔沁牛业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人均收入达到6万元。
与道乃营嘎查发展黄牛养殖不同,辽河镇平安堡村在发展采摘园和农家乐上下起了功夫。&多亏了&十个全覆盖&,村里所有的街路都硬化了,环境也更美了,开车来我们家采摘葡萄的人特别多,还有一些村民瞅准时机建起了农家院和农家餐馆,好多城里人都说羡慕我们这田园的生活呢。&村民张艳辉兴奋地说。立足嘎查村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发展现状,通辽市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游则游。在南部山沙区,突出发展药材、林果、杂粮等绿色产业专业村;在北部牧区,重点发展畜草、规模化养殖等专业村;在主城区和旗县城关镇周边,扶持发展设施农业、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特色专业村,培育形成一批有特色、有市场、有前景的富民主导产业,拓宽了农牧民增收渠道。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公共服务提档升级,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农牧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扎鲁特旗巴彦塔拉苏木电报局村共有260户住户,改造前,全村危土房数目达121户,几乎占到总户数的一半,二十几户房屋因为年久失修摇摇欲坠,住房安全问题始终困扰着当地政府和百姓。&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该村投资550万元,对121户危土房进行了重建,并投入188万元,对原有的139户砖瓦房进行了维修,压在百姓心上最大的石头落了地。
与电报局村的村民一样,2015年,通辽市2.88万户、近10万贫困农牧民告别了低矮简陋的危土房,住上了宽敞明亮、安全整洁的新居。65岁的丁以臣老人激动地说:&没想到我这一把年纪了还能住进宽敞明亮的砖瓦房,真是多亏了好政策啊!&
截至目前,通辽市今年确定的944个嘎查村&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已经进入收尾阶段,年底前可以全部完工。
立足既要建得好、也要用得好,通辽市还将后期管护作为一项常态化的重点工作,纳入村规民约,对环境卫生管理实行农户&三包&责任制,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维护。通过开展&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评比创建活动,引导农牧民转变思想观念和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农牧民素质,促进乡风文明。
据统计,两年来,通辽市共完成1644个嘎查村的&十个全覆盖&建设任务,48.8万户、156万农牧民受益。
欢迎加入"99街"微信报料,微信公众号:nmg_99jee
新闻热线:
今日内蒙古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如因转载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请于作品发布日期后30日内进行。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
电话:、 | E-mail: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通辽市全面推进“十个全覆盖” 为生活添彩为幸福加码
15-09-17 11:36
如今,在通辽市农村牧区老百姓口中,&十个全覆盖&已然成为时髦的词汇。最初,一些老百姓还不太清楚,这&十个全覆盖&都包括啥?是咋回事?现在,他们能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只因为,&十个全覆盖&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温暖了他们的心窝。
为确保如期高质完成建设任务,通辽市委、政府将&十个全覆盖&工程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来谋划和推进,聚焦工作重心、聚集人员力量、聚合财力资源,打响&十个全覆盖&攻坚战。
干部引领,群众参与,资金保障,全力以赴推进工程建设
通辽市农村牧区人口多,嘎查村数量多、规模大,如何确保工程快速有序推进?
以干部为引领,通辽市建立完善&四级联动&机制,选派5000名干部包村联户,向每个旗县派驻1个工作组,实行市委常委包旗县、旗县领导干部包苏木镇、各级干部包村、嘎查村干部包具体项目,市级领导深入调研、靠前指挥,旗县领导亲力亲为、直接上手,包联干部驻村蹲点、合力推进。实行工作流程、规范管理、建设标准、竣工验收&四个统一&,质量监管和工程计量由村委会、施工企业、苏木乡镇干部、包村干部共同签字评审监督。广大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通过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将这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发展工程做实做好。
通辽市始终注重发动农牧民群众参与到&十个全覆盖&的建设过程中,坚持村民自治原则,做到思路由群众酝酿、办法由群众提出、建设以群众为主,鼓励群众通过自拆自建、投工投劳等多种形式参与&十个全覆盖&工程。科左中旗努日木镇协达木嘎查群众累计出动120台小四轮、铲车清理村屯垃圾,在街巷硬化、院墙改造两项投工投劳近150万元,占整个嘎查村投入的30%,8000延长米院墙改造全部为群众自建,人人动手,个个当家。
该市加大项目整合和资金投入力度,确保上级下达资金第一时间下拨到旗县市区,市本级和旗县市区财政配套资金足额及时到位。同时,通过财政投入、银行贷款、社会融资、企业垫付、群众自筹等多种方式,千方百计筹措建设资金。今年以来共完成投资65.5亿元,其中上级投资13.1亿元、自治区地方政府债券支持15.3亿元、市旗两级投资20.7亿元、群众自筹和其他渠道筹资16.4亿元,为工程快速推进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以基层党组织为抓手,以产业发展为支撑,协调联动发展
库伦旗水泉乡格尔林嘎查多年来缺少村屯规划和治理,不少农民在自家房前屋后种上了庄稼、栽上了杨柳、砌上了砖墙,挤占了街路的空间,使原本就脏乱的土路变得更加拥挤。党支部书记巴拉带领&两委&班子成员,多次逐户走访群众,宣讲&十个全覆盖&的好处,劝导群众服从整体规划,放弃眼前的小利益。在基层干部的努力下,群众自觉清除了影响建设的院墙、青苗、垃圾等,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实施。
&十个全覆盖&涉及面广、关联度高、单兵突进难收全局之效。通辽市把加强嘎查村党组织建设作为&十个全覆盖&和各项事业发展的龙头来抓,结合嘎查村&两委&换届,进一步选优配强嘎查村党组织带头人,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完善嘎查村干部报酬保障机制,充分激发嘎查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的积极性。在通辽市,像格尔林嘎查&两委&班子这样,齐心推动&十个全覆盖&建设的事例还有很多。广大党员干部&下地头、上炕头&,与农牧民&面对面、心贴心&,工作能力、服务意识得到全面提升,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和谐。
通辽市还将&十个全覆盖&与培育特色产业相结合,将产业发展作为&十个全覆盖&的重要支撑。努古斯台镇道乃营嘎查是科左后旗有名的黄牛养殖村,在推进十个全覆盖过程中,该村投入800万元,完成了占地50亩的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推动生产区和生活区分离,18户养殖大户迁入养殖小区,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养殖户&的模式,与科尔沁牛业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人均收入达到6万元。
与道乃营嘎查发展黄牛养殖不同,辽河镇平安堡村在发展采摘园和农家乐上下起了功夫。&多亏了&十个全覆盖&,村里所有的街路都硬化了,环境也更美了,开车来我们家采摘葡萄的人特别多,还有一些村民瞅准时机建起了农家院和农家餐馆,好多城里人都说羡慕我们这田园的生活呢。&村民张艳辉兴奋地说。立足嘎查村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发展现状,通辽市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游则游。在南部山沙区,突出发展药材、林果、杂粮等绿色产业专业村;在北部牧区,重点发展畜草、规模化养殖等专业村;在主城区和旗县城关镇周边,扶持发展设施农业、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特色专业村,培育形成一批有特色、有市场、有前景的富民主导产业,拓宽了农牧民增收渠道。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公共服务提档升级,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农牧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扎鲁特旗巴彦塔拉苏木电报局村共有260户住户,改造前,全村危土房数目达121户,几乎占到总户数的一半,二十几户房屋因为年久失修摇摇欲坠,住房安全问题始终困扰着当地政府和百姓。&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该村投资550万元,对121户危土房进行了重建,并投入188万元,对原有的139户砖瓦房进行了维修,压在百姓心上最大的石头落了地。
与电报局村的村民一样,2015年,通辽市2.88万户、近10万贫困农牧民告别了低矮简陋的危土房,住上了宽敞明亮、安全整洁的新居。65岁的丁以臣老人激动地说:&没想到我这一把年纪了还能住进宽敞明亮的砖瓦房,真是多亏了好政策啊!&
截至目前,通辽市今年确定的944个嘎查村&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已经进入收尾阶段,年底前可以全部完工。
立足既要建得好、也要用得好,通辽市还将后期管护作为一项常态化的重点工作,纳入村规民约,对环境卫生管理实行农户&三包&责任制,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维护。通过开展&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评比创建活动,引导农牧民转变思想观念和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农牧民素质,促进乡风文明。
据统计,两年来,通辽市共完成1644个嘎查村的&十个全覆盖&建设任务,48.8万户、156万农牧民受益。
记者 郭洪申十个全覆盖让图日根嘎查村民回村种地
您现在的位置:&>&
11:25:42 来源:
在巴润别立镇图日根嘎查多年来干旱缺水道路不通,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村里人也选择外出打工。自从实施十个全覆盖水和路通了生活便捷了,现在回村种地人多了。
  聚焦科尔沁:在巴润别立镇图日根嘎查多年来干旱缺水道路不通,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村里人也选择外出打工。自从实施十个全覆盖水和路通了生活便捷了,现在回村种地人多了。
  据了解杨飞就住在图日根嘎查,今年他种了200多亩小米,是嘎查里种粮最多的一户。这几天就有好几家粮食收购企业找到他谈收购。十多年前杨飞选择了外出打工,记忆中图日根嘎查就全是破旧的土房泥泞的巷道。最近几年村里外出打工人越来越多,小村庄显得冷清。今年春节杨飞回家探亲没想到出现在眼前的,确实完成不同的景象。
  村子自从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以政府补贴加农户自筹的方式投资1430万元。对全村205户危房进行翻新改造,完成了安全饮水工程。嘎查里还先后建起了240平米的文化活动室和80平米的卫生室,全村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8%、医疗保险100%覆盖。过去图日根嘎查没有商店,村民买东西待去镇上,如今接二连三开了三家便民超市,让村民生活更方便了。
相关热词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个全覆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