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火急,晚上哮喘的痰从哪来犯了,呼吸难受,一直咳嗽,咳痰,跪求各位:知道什么偏方么?求告知,小弟感激不尽,

您好,分享的企鹅
总是夜间咳嗽
小心支气管哮喘
腾讯大申健康洪铮敏
[摘要]在冬季,我们该如何预防呼吸道疾病?12月10日,腾讯大申网邀请到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张旻做客微访谈,就呼吸道疾病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在线交流。进入冬季后,人们的呼吸道不断遭受刺激,导致功能紊乱与失调,抵抗力下降,感冒、支气管炎和肺炎发病率明显上升。那么,如何预防这些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呢?12月10日,腾讯大申网邀请到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张旻做客微访谈,就呼吸道疾病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在线交流。“晚上睡觉会有憋气,一下子就醒了,这和鼻炎有关么?”网友李先生向专家提问。针对网友关心的如何预防过敏性鼻炎,怎么区分病毒性和细菌性导致的咳嗽等问题,张主任逐一给予解答。截至今日15时45分,此次微访谈话题的近500人参与互动讨论。夜间晨起咳嗽加重 支气管哮喘在作祟访谈中,很多网友向专家反映,天气变冷后经常会咳嗽,一到夜间和早晨,症状越发严重。对此,专家表示,秋冬季节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大家要加强预防。通常一些慢性的咳嗽咳痰被诊断为支气管炎,这存在诊断的误区。“如果咳嗽、咳痰经常发生在夜间或晨起,并呈发作性,伴有‘吼吼’的声音,有时还有胸闷感,这就可能患上了支气管哮喘,尤其是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肤疾病的患者。支气管哮喘的患者需要规律用药,控制症状。”张主任说。预防过敏性鼻炎 应注重及时通风此外,不少白领反应,进入冬季后,由于天气冷,整个办公室都是紧关窗户,相对比较封闭。自己明显感觉到鼻炎加重,除了呼吸不畅,有时还会头疼胸闷,非常痛苦。如何缓解、治疗过敏性鼻炎成了患者们关注的问题。专家指出,过敏性鼻炎主要由环境因素引起,如灰尘、花粉等。另外空气污染也会引起过敏性鼻炎。要预防该病,平时应尽量避免接触过敏源。此外还需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同时,大家可多买点吸附力比较强的植物,如绿萝、虎皮兰等。记得多通风,安装空气净化器。多到户外活动,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据张主任介绍,针对过敏性鼻炎,目前有缓解症状与预防发作的药物。缓解症状的药有一些减充血剂,这类药能够迅速改善症状,但是也会有些引起高血压等副作用;预防该病发作的药物有局部的糖皮质激素的喷剂,也有口服药物,比如白三烯受体的拮抗剂、顺尔宁。患者需长时间并连续服用药物才有效,特别是在一些容易发作的季节,如秋冬季节。如果症状不是很严重,建议口服用药。 专家:预防呼吸道疾病 饮食需注意慢性支气管炎是由于吸烟、大气污染等原因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一般患者会出现反复咳嗽并伴有喘息发作等症状。“每年发病至少持续3个月,并连续两年或以上者,可被确诊为慢性支气管炎。”张主任说。张主任建议广大市民,饮食上应该避免吃生冷、辛辣食物以及海鲜,多吃富含维生素和高蛋白的食物,多喝白开水,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预防呼吸道疾病。此外,有吸烟史的人最好戒烟。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wyyanxiangchen]
热门搜索:
休假就要吃!一起来享受这份休闲时光里的午餐吧。
在雷雨天,可以加油吗?你雷雨天去加过油吗?
买饭盒?买学习桌?快来晒一晒吧!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京公网安备当前位置: >
  程某,女,8个月。日初诊。
  主诉:患儿咳嗽咳痰十余日加重三天。予西药消炎药并住院治疗一周无显效。现症咳嗽,喉中痰鸣似吼,时流清涕,大便近日稀软,指纹色紫过气关。西医诊为哮喘性支气管炎。听诊:双肺哮鸣音(+)。
  辨为寒邪犯肺,痰饮阻肺,治宜宣肺散寒,温肺化饮,方以小青龙汤加味治疗。
  处方:麻黄5克,桂枝8克,白芍8克,细辛3克,干姜5克,五味子3克,生石膏15克,法半夏8克,白果6克,炙紫苑8克,炙甘草5克。7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4次服。
  二诊:听诊:喉中偶有痰鸣音,余症已释。听诊双肺呼吸音清。予苓干五味姜辛汤五剂善后。后遇其母谓服药后咳止病愈。
  按&&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其病来去均急速,故当迅速截断病情,恢复常态,是为正治。小青龙汤为《伤寒论》方,治疗太阳伤寒兼水饮停。小儿肺虚脾弱,易受邪生湿而为水饮内蓄。方用小青龙汤散寒温肺化饮,白果、炙紫苑加强化痰止咳之力。因寒邪久郁易生内热,故用生石膏清肺热并发散阴邪,如《用药心法》谓石膏:&胃经大寒药,润肺除热,发散阴邪,缓脾益气。&若病未痊愈,或退后复发者,可予张锡纯从龙汤(生龙骨、生牡蛎、生杭芍、半夏、苏子、牛蒡子)加味以继之。
  二诊:小儿偶咳,为痰饮未尽,阻塞喉间,故以苓干五味姜辛汤健脾温肺化饮以善后。
哪位专家推荐几种化痰去痰良药!还需要注意别的什么以便辅助药物?1.治刻(新一代镇咳去痰良药)   [性状]白色片剂[药理毒理]【药名名称】 通用名:枸磺新啶片 汉语拼音:Juhuangxinding Pian 本品为复方制剂,其槌沙煞治?好科??前芳? 恶唑200mg、甲氧苄啶40mg、枸橼酸喷托维林 6.25mg、盐酸溴已新4mg。 [不良反应]过敏反应较为常见,可表现为药疹和皮炎等 [禁忌]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注意事项][规格]复方片12t/盒 300盒/件[包装]300盒/件[产品简介]镇咳、祛痰、消炎药。用于急、慢性上 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
联系方法公司:吉林敖东集团大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地址:辽宁.大连旅顺口区三涧堡镇邮编:116033电话:8传真:8E-mail:2.止咳化痰平喘药  半夏  《本经》  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半夏的地下块茎。  别名:闹狗蛋,三步跳,地八豆等。  处方用名:制半夏、法半夏、姜半夏、生半夏、半夏曲。  药用部分:块茎。  性味:辛、温、有毒。  归经:脾、胃、肺经。  功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主治与应用:  1.寒性湿痰咳喘之证。常伍用陈皮、茯苓、甘草等。  2.痰湿阻滞,停饮犯胃所致之呕逆。伍用生姜、茯苓;胃热呕吐,加黄连、竹茹;妊娠呕吐合灶心土、白术、茯苓。  3.痰热互结所致胸脘痞闷、结胸证。常合用黄连、黄芩、瓜萎、干姜。  用量:3-9克。  禁忌:阴虚血少,津液不足者不宜使用,孕妇慎用,反乌头。  参考资料:  半夏含β-谷甾醇及其葡萄糖甙、γ氨基丁酸、黑尿酸、生物碱等有效成分。尿黑酸为半夏刺激性物质,γ氨基丁酸有临时降压作用,半夏能抑制呕吐中枢,有止吐作用;还有祛痰、镇咳、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等作用。  生半夏毒性较大,炮制后仍有一定毒性。  瓜萎  《别录》  为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瓜萎的成熟果皮及种子。  别名;瓜萎皮、全瓜萎、瓜萎仁、括萎。  处方用名:瓜萎、全瓜萎、瓜萎仁、瓜萎皮。  药用部分:成熟果实。  性味:甘、寒。  归经:入肺、胃、大肠经。  功能;清热化痰、宽中散结、润肠通便。  主治及应用  1.肺热咳嗽,痰黄稠难咳出;肺痈咳吐脓血。常合知母、浙贝母、银花、鱼腥草。  2.胸痹胁痛。常合薤白、半夏、枳壳。  3.乳痈初起。常合蒲公英、连翘、陈皮。  4.肠燥便结。合火麻仁、桃仁。单用萎仁或合用杏仁治肺热痰郁之便秘。  用量:全瓜萎12-30克 瓜萎皮6-12克 瓜萎仁6-15克 瓜萎霜6-15克。  参考资料;成分:含三萜皂甙、有机酸、树指、糖类脂肪油等。萎仁含脂肪油。  药理研究;瓜萎及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醇提取物有抗癌作用。  附:天花粉  天花粉亦称花粉或瓜萎根。  性味:甘、酸、寒。  功能:清肺化痰,养胃生津。  主治及应用:  1.肺热咳嗽,肺虚咯血。合麦冬、生地、天冬等伍用。  2.热伤津液之口渴。常合山药、五味子、黄芪伍用。  贝母  《本经》  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地下鳞基。根据产地,性状不同,分为川母及浙贝母。  别名:川贝、浙贝,元宝吐,板贝。  处方用名:川贝母、浙贝母、象贝母。  药用部分;地下球形鳞茎。  性味:川贝母苦、甘、微寒;浙贝母苦、寒。  归经:入肺、心经。  功能:清热化痰,散结开郁。  主治及应用:  1.痰热咳嗽,合知母。川贝有甘凉润肺之性,故用于肺虚之咳,痰少咽燥,与沙参、天冬、麦冬合用。  2.瘰疬、疮痈肿毒、乳痈、肺痈。以浙贝为佳,合用玄参、牡蛎、夏枯草疗瘰疬;合连翘、蒲公英、天花粉治疮痈乳疾;伍苇茎、苡仁、冬瓜仁、鱼腥草疗肺痈。  用量:川贝1-15克,研末冲服,一日三次,浙贝3-9克,煎服,也可研末冲服,每次1克,一日三次。  禁忌:反乌头。寒痰、湿痰不宜用。  参考资料;成分:川贝和浙贝均含贝母碱、去氢贝母碱及多种生物碱。此外,浙贝母含浙贝母甲、乙生物碱。  药理研究:  浙贝碱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扩张作用,高浓度则显著收缩。且有兴奋子宫平滑肌及降压作用。川贝母碱降压作用较持久。  桔梗  《本经》  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桔梗的根。  别名;包袱花、梗草、白药。  处方用名:桔梗、苦桔梗、白桔梗、津桔梗。  药用部分:根。  性味:辛、苦、平。  归经:入肺经。  功能:宣肺祛痰、排脓。  主治及应用:  1.咳嗽痰多。风寒咳嗽合用荆芥、防风、苏叶;内热咳嗽合桑叶、菊花、牛蒡子、前胡。  2.咽痛音哑。桔梗能开提肺气,肺气得宣,则音自扬。常合牛蒡子、射干、蝉衣等。  3.癃闭、水肿。桔梗理肺而通诸气,肺气宣通,闭遏自畅。故常于利湿通淋、温阳化气剂中应用,以治癃闭、小便不畅、水肿诸证。  4.肺痈咳吐脓血,痰黄腥臭。桔梗祛痰又善排脓,与苇茎、苡仁、冬瓜仁、桃仁、鱼腥草同用,以奏祛痰排脓之效。  用量:3-10克。  禁忌:阴虚火旺、久咳、麻疹不发者不宜应用:胃溃汤,咳血者,以防刺激胃粘膜、升提太过而不宜用之。  参考资料:  成分:含桔梗皂甙、桔梗酸A、B、C、桔梗糖及微量生物碱。  药理研究:  有镇静、镇痛及解热作用,与桔梗皂甙抑制中枢有关,小剂量可刺激胃粘膜引起呕吐,并能反射地引起支气管分泌增多,使痰稀释易咳出。  苦杏仁  《本经》  为蔷薇科落叶乔木山杏之成熟种子。  别名:衡儿,北杏仁。  处方用名:苦杏仁,杏仁,光杏仁。  药用部分:种子。  性味;苦、微温,有小毒。  归经:入肺、大肠经。  功能: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主治与应用:1.风热咳嗽。伍用桑叶、薄荷 。  2.肺热咳嗽。合用桔梗、黄芩、芦根。  3.喘息多痰。风寒喘咳者合麻黄、甘草;风热咳喘者合桑叶、菊花;燥热喘热者伍桑草。  4.津枯血少便秘。配火麻仁、桃仁、当归。  用量:3-10。  禁忌:肺虚咳喘者忌用。  参考资料;  成分:含苦杏仁甙、苦杏仁甙酶和脂肪油。苦杏仁甙经酶或酸水解产生氢氰酸等。  药理研究:  对呼吸中枢有镇静作用。过量易中毒,中毒时民间用杏树内皮60克水煎服以解毒。本品含有约50%脂肪油,故有通便作用。  百部  《别录》  为百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直立百部的块根。  别名:百部根。  处方用名:百部、炙百部、蒸百部。  药用部分:块根。  性味:甘、苦、平。                                                                                                                                                                                                                                                                                                                                                                                                                                                                                                                                                                                                                                                                                                                                                                                                                                                                                                            归经:入肺经。  功能:润肺止咳,灭虱杀虫。  主治与应用:  1.本品润而不燥,有较好的润肺止咳作用,对人型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故最宜用于肺痨咳嗽,常合黄芩、白芨、沙参、党参配用。  2.各型咳嗽。不论新咳、久咳、寒咳、热咳均中应用之。  3.灭虱杀虫。蛲虫病,以百部30-50克煎取浓30-50ml,每晚保留灌肠一次;头虱、体虱,20%百部醇浸液成50%水浸液涂摸。此外,对阴道滴虫也有杀灭作用。  用量:6-9克,结核病用量20-30克,外用适量。  禁忌:大便溏泻者慎用。  参考资料:  成分:主要含生物碱。  药理研究:  百部能减低呼吸中枢兴奋性,抑制咳嗽反射,而奏镇咳之效。对人型结核杜菌有完全抑制作用,对痢疾杆菌等多种杆菌有抑制作用,对体虱、头虱有毒杀作用。  紫苑  《本经》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紫苑的根茎及须根。  别名:青苑。  处方用名:紫苑、炙紫苑、紫苑茸。  药用部分;干燥根茎及须根。  性味:辛、苦、微温。  归经:入肺经。  功能:化痰止咳。  主治及应用:  紫苑温而不热,润而不燥,为止咳化痰要药,主治咳嗽,不论内伤、外感、寒热咳皆宜。咳嗽气逆,咯痰不爽者配桔梗、甘草、远志;治肺虚久咳、痰中带血者伍款冬花、百合、川贝、麦冬同用。  用量:3-10克。  参考资料:  成分:含紫苑皂甙、紫苑酮、槲皮素等。  药理研究:紫苑皂甙、槲皮素能显著增加呼吸道分泌,使痰液稀释,容易咯出。故有祛痰、镇咳作用,并能兴奋心肌,且有利尿作用。  款冬花  《本经》  为菊科多年生草木植物款冬花的花蕾。  别名:冬花、款冬。  处方用名:款冬花、冬花。  药用部分;款冬花未开放时的花序。  性味:辛、温。  归经;入肺经。  功能;润肺下气,止咳化痰。  主治与应用:  1.肺寒痰多及肺虚久咳。冬花温润不燥,为止咳化痰、润肺下气之良药。有邪可散,散而不泄,无邪可润,润而不寒。伍紫苑。  2.外感咳嗽、不论寒咳或热均可用之。常合杏仁、桔梗、前胡及解表药。3.止咳化痰平喘方  二陈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半夏、橘红各自10克、白茯苓9克 炙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  功能: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肢体困倦,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润,脉滑。  方解:本方为祛痰基本方。方中半夏辛温而燥,最善燥湿化痰,且能降逆止呕,变主药;辅以橘红理气,燥湿化痰,使气顺痰消;佐以茯苓健脾渗湿,使湿无所聚;使以甘草和中健脾。诸药合用共奏燥湿和中,理气化痰之功。方中橘红、半夏以陈久者良,故有“二陈”之名。  临床运用:  1.临床以咳嗽,痰多色白,苔白润、脉滑为辩证要点。  2.治疗各种痰证:风痰者加制南星、白附子以祛风化痰;寒痰者加干姜、细辛以温化寒痰;热痰者加瓜萎、竹黄、黄芩以清热化痰;食痰者加莱菔子、枳壳以消食化痰;顽痰者加礞石、浮海石以攻逐陈积深伏之痰。  附:温胆汤《千金方》  即二陈汤加枳实10克,竹茹10克。水煎服,主治肝胃不和,痰多胆怯,虚烦不眠,眩晕,惊悸,苔腻之证。此方清而不燥,是与二陈汤区别之处。  止嗽散  《医学心悟》  组成:桔梗(炒) 荆芥 紫苑(蒸)百部 白前蒸各1000克 甘草(炒)375克 陈皮(去白)500克。  用法:上七味为末,做成散剂。每日三次,每次10克;作汤剂时,水煎服。用量按原方剂比例酌情增减。  功用:止咳化痰,疏表宣肺。  主治:风邪犯肺。咳嗽咽痒,或微有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  方解:本方用于外感咳嗽,经服解表宣肺药后咳仍不止者。方中紫苑、百部、白前止咳化痰,治咳嗽不分久新,皆可取效;桔梗、橘红(陈皮去白)宣肺止咳消痰;荆芥祛风解表,甘草调和诸药;二者与桔梗配合,更能清利咽喉。诸药合用,共奏止咳化痰,疏风解表之效。  临床应用:  1.以解表后咳仍不止者,痰多、咽痒、咳痰不畅为其辩证要点。  2.若头痛、鼻寒、恶寒者,加防风、苏叶、生姜以散寒解表,若痰多色白,苔白腻者,加半夏、茯芩以燥湿化痰。  桑杏汤  《温病条辩》  组成:桑叶6克、杏仁9克 沙参12克 象贝母6克 香豉6克 栀皮6克 梨皮6克  用法:水煎服。  功能;清宣温燥。  主治:外感温燥,邪在肺卫。身不甚热,干咳无痰,咽干口渴,右脉数大。  方解:本方治证是因温燥外袭,肺阴受灼所致身热头痛,口渴、干咳无痰,舌红、苔燥脉浮数之外感温燥之证候。方中桑叶轻宣燥热,杏仁苦辛温润、宣利肺气,共为主药;淡豆豉助桑叶轻宣解表,沙参、梨皮生津润肺,同为辅药;栀皮清泄肺热,象贝母止咳化痰,为佐使药。共奏“以辛凉甘润之方,气燥自平而愈”之效。  临床运用:  1.用于肺燥咳嗽。以干咳无痰、苔薄白而燥,脉浮数为辩证要点。  2.可用于秋季上呼吸道感染、麻疹收没期之干咳无痰。  定喘汤  《摄生众妙方》  组成:白果10克 麻黄6克 苏子12克 甘草3克 款冬花10克 杏仁6克 桑白皮10克 黄芩6克 半夏10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宣肺平喘,清热化痰。  主治:哮喘证。咳喘痰多,痰稠色黄,胸闷气促,喉中哮鸣;或有表证,苔黄,脉滑数。  方解:本方所治为风寒外束,痰热内蕴所致。方中麻黄宣降肺气以定喘,兼解表寒,白果敛肺止咳,化痰平喘,二药一收一散,共为主药;杏仁、苏子、半夏、款冬花降气化痰,加强平喘之功,为辅药;黄芩、桑白皮清泄肺热,以止咳平喘。  临床运用:  1.本方治疗哮喘证。以哮喘,痰稠色黄,脉滑数为辩证要点。  2.本方加减:热盛痰多者加胆南星、瓜萎;胸膈闷甚者加枳壳、厚朴;肺热重者加生石膏、鱼腥草,重用黄芩。  百合固金汤  《医方集解》  组成;生地黄6克 熟地黄10克 麦冬6克 百合 白芍(炒)当归 贝母 生甘草玄参 桔梗各3克  用法:水煎服。  功能:养阴润肺,化痰止咳。  主治:肺肾阴虚。咳嗽带血,咽喉燥痛,手足心热,骨蒸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方解;方中以二地为君,滋阴补肾,生地黄又能凉血止血;以麦冬、百合、贝母为臣,润肺养阴,且能化痰止咳;佐以玄参滋阴凉血清虚火,当归养血润燥,白芍养血宜阴,桔梗宣利肺气而止咳化痰;使以甘草调和诸药,与桔梗合用,更利咽喉,合而用之,虚火自清,肺肾得养,诸症自消。  临床运用:  适用于肺阴不足,肾水亏虚,虚火上炎所致原咽干咳嗽,痰中带血诸症。  养阴清肺汤  《重楼玉钥》  组成:大生地6克 麦冬5克 生甘草5克 玄参5克 贝母3克 丹皮3克 薄荷3克炒白芍3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养阴清肺,解毒。  主治:白喉。症见喉润起白斑点如腐,不易拨去,咽喉肿痛发热,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呼吸有声,似喘非喘。  方解:方中生地、玄参养阴润燥清肺解毒为主药;辅以麦冬、白芍助生地、玄参养阴清肺润燥,丹皮助生地、玄参凉血解毒而消痈肿:佐以贝母润肺止咳,清化热痰,薄荷宣肺利咽,使以甘草泻火解毒,调和诸药。共奏养阴清肺解毒之功。  临床应用;  1.本方为治疗白喉的常用方。挟表证者适当加入轻扬宣散之品,如桑叶、葛根等;热毒重者,选加连翘、银花、土牛膝以清热解毒。  2.肾阴虚者,原方加大熟地或生熟地并用;热甚加连翘,去白芍;燥甚者加天冬。  3.扁桃腺炎、咽喉炎属阴虚者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参考资料:  药理研究证明,养阴清肺汤对白喉杆菌有较强的抑菌和杀菌能力,对其毒素也有较强的中和能力。  清燥救肺汤  《医疗法律》  组成:冬桑叶10克 石膏10克 阿胶10克(烊化) 麦冬10克 杏仁6克 枇杷叶10克 沙参10克 胡麻仁10克 甘草3克。  功用:清燥润肺。  主治:燥热伤肺,气促,干咳无痰或少痰,咽喉口鼻干燥,或痰带血丝,舌干苔少,脉小数。  方解:本方为治疗燥伤肺主要方剂,用桑叶、石膏清燥热,阿胶、麦冬、胡麻仁润肺养阴,佐以杏仁、枇杷叶化痰止咳,诸药合用共凑清燥热,养肺阴之功。  临床应用  1.本方适用于燥热伤肺所致之干咳无痰,咽干口燥,舌干少苔,甚或气促痰带血等证。  2.本方与桑杏汤均可治肺燥,但桑杏汤用桑叶、豆豉以疏风散热,有解表作用,适用于燥邪伤肺兼有表证者;清燥救肺汤用石膏、麦冬、阿胶能清热养阴止血,适用于燥热伤肺,证见阴虚内热或咯血者。养阴润肺以清燥救肺汤为强,疏散风热则以桑杏汤为佳。橘子:味甘酸,性凉。有理气润肺、醒酒止痢的功效。橘子可以化湿去痰、解毒止咳、治疗腰痛乳痈等症。但“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的人应少吃,以免“上焦火盛”。
声明:小鱼健康网所有内容均由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登载此文只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任何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中医中药、养生及医学具体治疗及选购等,请您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相关频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哮喘的痰从哪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