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平面镜成像原理大的物体,同样的在平面镜成像原理内形成完整的像这句话对吗?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这是视角的改变.视角是物理学的一个概念,为便于你理解,转为平面上的角来讲.以观察着的眼睛为角的顶点,镜子里的像的上下边缘引线到眼睛,所成的角,为视角.显然,人走...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小聪和小明对照镜子时所成像的大小有如下看法:小聪觉得平面镜成的像比自己小,小明觉得像和自己一样大,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下一步他们将( A)...
大家还关注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81942',
container: s,
size: '1000,60',
display: 'inlay-fix'当前位置:
>>>要想在光屏上得到一个与物体一样大小的像,应当用[]A.平面镜B.凸..
要想在光屏上得到一个与物体一样大小的像,应当用
A.平面镜B.凸透镜C.凹透镜D.凸面镜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江苏月考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要想在光屏上得到一个与物体一样大小的像,应当用[]A.平面镜B.凸..”主要考查你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成像时几个名词: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放大镜成像图说明:(1)凸透镜所成的实像必倒立,且物与像分居透镜的两侧,可以是放大的、等大的或缩小的;成虚像必正立,且物与像位于透镜的同侧,一定是放大的。(2)物体沿主光轴移动,像也沿主光轴移动。对于实像来说,物体向靠近镜的方向移,像向远离镜的方向移,且像越来越大。对虚像来说,物向镜移,像也向镜移,且像越来越小。(3)物体的物距一定,垂直主光轴向上、向下或向左、向右移动时,虚像的移动方向跟物体移动方向是一致的,但实像的移动方向跟物体移动方向恰好相反。即物向上移,像要向下移;物向左移,像要向右移。(4)透镜一部分被遮挡,这部分不透光,其余仍透光,仍生成完整的像,只不过像变暗些。透镜破裂后去掉一部分,就相当于遮挡了一部分,像大小、位置不变,只是变暗些。凸透镜成像的实验; ①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②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得不到像,可能的原因有:a.蜡烛在焦点以内,b.烛焰在焦点上c.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d.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凸透镜成像实验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应依次放置这是能在光屏上观察到像的前提。能在光屏上显示的像是实像,l而凸透镜成实像时,像与物体在透镜的异侧.因此必须使蜡烛和光屏分居凸透镜的两侧。(2)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应该在同一直线上这是像成在光屏上的前提。如果做这个实验时用的是光具座,在调节时只要按程序操作,很容易完成共线调节;但是如果你在做这个实验时没有用光具座就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 (3)实验中凸透镜的镜面、光屏面应大致平行这也是保证像成在光屏上的条件。因为若镜面和光屏面不平行,如镜面倾斜,根据凸透镜成像原因,像将成在光屏的一边而不会成在光屏上。(4)实验中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应该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是保证像成在光屏中央的条件。有些同学认为,只要这三者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就可以了。事实上,如果三者的高度不同,则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或在光屏的上方,或在光屏的下方,不利于像的观察。(5)实验中要注意凸透镜的定位由于物体在2倍焦距之外时像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而物体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像在2 倍焦距之外。所以实验时应给物距和像距留大致相同的调节空间。即凸透镜应该固定在光具座的中间。(6)要在像最清晰时观察一般情况下,凸透镜成像时,若光屏在一定的范围内移动,屏上都能够得到像,但是我们要找到最清晰的像.如果将光屏向任何一个方向移动,像都比你最先得到的像模糊,则那个位置的像就是最清晰的像了。(7)要注意物距适当在观察物距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的成像时,要注意物距适当,不能使物体靠近焦点,否则像离凸透镜太远,像也太大,可能光屏接收不到。透镜成像的作图方法&&& 透镜中有三条特殊光线:①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折射后过焦点(对凹透镜,它的焦点是虚焦点,是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的点);③过焦点的光线经过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对凹透镜来说是虚焦点,是入射光线的正向延长线经过的点)。 (1)物体处于2倍焦距以外时,如图所示。(2)物体处于2倍焦距和1倍焦距之间时,如图所示(3)物体处于焦点以内时,如图:&口诀法巧记凸透镜成像规律: (1)口诀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成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物近像近像变小口诀二:三物距、三界限,成像随着物距变;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远虚像大而远:口诀三: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物远实像近又小,物远虚像远又大, (2)口诀法的理解:“物近像远像变大,二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虚实”。我们可以结合图加深理解。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两个性质:①焦点分界:2f是成放大实像与缩小实像的分界点,厂是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②动态特性:物体沿主光轴移动时,物像关于凸透镜移动方向一致,即物距(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减小(增大),像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增大(减小),且像变大(小)。
发现相似题
与“要想在光屏上得到一个与物体一样大小的像,应当用[]A.平面镜B.凸..”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3555136882272278422512138084如图1所示,是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活动中所选用的器材和活动过程.(1)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2)选择蜡烛A和B的要求是:;在玻璃后面可以看到棋子A的像和棋子B.A的像是因为光通过玻璃射到人眼里形成的,看到B是因为光通过玻璃射到人眼里形成的.(3)如果在图a中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填写“有”或“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4)把蜡烛B放到A蜡烛像的位置上,将会看到图c所示的现象.这说明:_.(5)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6)图2是小军本人,他在进行实验时,从镜中也观察到了自己的像.那么他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应是图3中的(填序号).(7)而孙悦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是按如下实验步骤进行的:a.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竖直放置的玻璃板前,如图1所示b.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c.将另一支完全一样的蜡烛点燃放到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d.用直尺测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请你针对孙悦同学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①孙悦同学为什么选用玻璃板而不选用平面镜?②孙悦同学的实验操作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你指出来并说明正确做法. - 跟谁学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吉安
题库>&初中物理>&试题如图1所示,是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活动中所选用的器材和活动过程.(1)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2)选择蜡烛A和B的要求是:;在玻璃后面可以看到棋子A的像和棋子B.A的像是因为光通过玻璃射到人眼里形成的,看到B是因为光通过玻璃射到人眼里形成的.(3)如果在图a中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填写“有”或“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4)把蜡烛B放到A蜡烛像的位置上,将会看到图c所示的现象.这说明:_.(5)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6)图2是小军本人,他在进行实验时,从镜中也观察到了自己的像.那么他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应是图3中的(填序号).(7)而孙悦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是按如下实验步骤进行的:a.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竖直放置的玻璃板前,如图1所示b.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c.将另一支完全一样的蜡烛点燃放到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d.用直尺测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请你针对孙悦同学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①孙悦同学为什么选用玻璃板而不选用平面镜?②孙悦同学的实验操作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你指出来并说明正确做法.如图1所示,是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活动中所选用的器材和活动过程.(1)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2)选择蜡烛A和B的要求是:;在玻璃后面可以看到棋子A的像和棋子B.A的像是因为光通过玻璃射到人眼里形成的,看到B是因为光通过玻璃射到人眼里形成的.(3)如果在图a中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填写“有”或“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4)把蜡烛B放到A蜡烛像的位置上,将会看到图c所示的现象.这说明:_.(5)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6)图2是小军本人,他在进行实验时,从镜中也观察到了自己的像.那么他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应是图3中的(填序号).(7)而孙悦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是按如下实验步骤进行的:a.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竖直放置的玻璃板前,如图1所示b.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c.将另一支完全一样的蜡烛点燃放到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d.用直尺测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请你针对孙悦同学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①孙悦同学为什么选用玻璃板而不选用平面镜?②孙悦同学的实验操作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你指出来并说明正确做法.科目: 初中物理最佳答案解:(1)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或与水平面垂直,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2)实验时为了能验证物像的大小,必须预先准备好的两个蜡烛的大小相等,形状相同;在玻璃后面可以看到棋子A的像和棋子B.A的像是因为光通过玻璃折射到人眼里形成的,看到B是因为光通过玻璃反射到人眼里形成的(3)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白纸板上没有蜡烛的像;(4)因为像和物大小相等,所以,把蜡烛B放到A蜡烛像的位置上,就会看到像与物完全重合,如图c所示,从而验证了平面像成像的特点.(5)平面镜成像中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本身的大小,与距离平面镜的远近无关,所以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不会改变.(6)方法一:根据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物像大小相等,作出数字的实际情况,确定小军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方法二:把试卷翻过来,观察小军在平面镜中的像.最终可得,图象A是正确的.(7)①因为玻璃板既能让光透过也可以反射光,容易确定像的位置或大小,而平面镜是透明的,无法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所以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②如果将另一支完全一样的蜡烛点燃放到像的位置,那么该蜡烛也会通过玻璃板在原来的一侧成像,很难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所以这种做法错误,正确的做法是将另一支完全一样的蜡烛不点燃放到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故答案为:(1)竖直放置(与水平面垂直);(2)形状相同(大小相等);折;反;(3)没有;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4)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5)不变;(6)A;(7)①平面镜不透明,无法确定像的位置;②“将另一支完全一样的蜡烛点燃”错误,应改为“不点燃”.解析(1)在实验中必须将玻璃板竖直摆放,才能确保蜡烛与像完全重合,才能使实验达到效果;(2)在实验中要两根蜡烛同样大小,是为了验证像物的大小关系;(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是不会在屏上成像的;(4)把蜡烛B放到A蜡烛像的位置上,为了验证了平面像成像的特点.(5)平面镜成像中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本身的大小,与距离平面镜的远近无关.(6)根据平面镜中成像特点进行判断:①作图法: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的实际情况.②翻看法:由于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时,物像相对平面镜对称,根据这个特点把试卷翻过来观察,即可得出像的情况.(7)玻璃板是透明的,可以看到对面的物体,目的是为了确定物像的大小是否相同;将另一支完全一样的蜡烛点燃放到像的位置,很难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知识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相关试题大家都在看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B.不接触的两个物体间不会产生力的作用
C.投影仪是利用物距在1倍和2倍焦距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原理制成的
D.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A、物体靠近平面镜时,物体大小不变,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大小不变.不符合题意.B、磁体和铁钉不接触时,可以产生磁力作用.不符合题意.C、凸透镜成像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符合题意.D、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长度、材料、横截面积有关,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中的电流没有关系,更不能谈正反比关系.不符合题意.故选C.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量越大的物体密度越大
B.温度越高的物体比热容越大
C.运动越快的物体速度越大
D.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大
下列关于比热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它的比热容越大
B.物体的温度越高,它的比热容越大
C.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容越大
D.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
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B.物体的温度变化越大,比热容越大
C.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容越大
D.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
高考全年学习规划
该知识易错题
该知识点相似题
高考英语全年学习规划讲师:李辉
更多高考学习规划:
客服电话:400-676-2300
京ICP证050421号&京ICP备号 &京公安备110-1081940&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0531号
旗下成员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