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社艾斯英语听力

(多图预警)最近很火的瑞士画家 Conrad Jon Godly(&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ONRAD JON GODLY&i class=&icon-external&&&/i&&/a&)的绘画作品&br&&img src=&/ba07ea6d063d712ab16aa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13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ba07ea6d063d712ab16aa_r.jpg&&看似随意的厚涂颜料,然而后退几步就能看到照片般的阿尔卑斯山~&br&&img src=&/c925bdb286cef3ac64de5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12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c925bdb286cef3ac64de5_r.jpg&&&img src=&/d8dff4cfffc6c83fd1da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12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d8dff4cfffc6c83fd1da_r.jpg&&&img src=&/9eb1c5ef5b1ab07da9f5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13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9eb1c5ef5b1ab07da9f5_r.jpg&&&img src=&/4bbccaedfc247e7daf59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135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4bbccaedfc247e7daf59_r.jpg&&&img src=&/bd80592acebc08c2dbd809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1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bd80592acebc08c2dbd809_r.jpg&&&img src=&/90f68be94e7fe06f72c8f30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12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90f68be94e7fe06f72c8f30_r.jpg&&Conrad Jon Godly 的作品,看似在“和稀泥”,实际上对光感和结构的把握非常到位。调色刀涂抹出的厚重质感将山脉的气势表现的淋漓尽致。&br&&img src=&/c7d253ef1ad6dc2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5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c7d253ef1ad6dc2_r.jpg&&&img src=&/8eb6ba09483e_b.jpg& data-rawwidth=&515&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5& data-original=&/8eb6ba09483e_r.jpg&&&img src=&/01a564ef49a6b3d238ff28f5d009faec_b.jpg& data-rawwidth=&525&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5& data-original=&/01a564ef49a6b3d238ff28f5d009faec_r.jpg&&&img src=&/bbdd52a1bd2b7c7b639700_b.jpg& data-rawwidth=&517&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7& data-original=&/bbdd52a1bd2b7c7b639700_r.jpg&&&img src=&/cf03077e5cea9a4f9f6a01ba7b4572b0_b.jpg& data-rawwidth=&512&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2& data-original=&/cf03077e5cea9a4f9f6a01ba7b4572b0_r.jpg&&&img src=&/db3c8bae57b1a_b.jpg& data-rawwidth=&541&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1& data-original=&/db3c8bae57b1a_r.jpg&&(据说,现在国内有一青年艺术家靠临摹Conrad Jon Godly 的作品作为原创作品引起关注,并利用“少女以身体换画”的噱头炒作,将画卖出高价。我只想说,这是国人艺术视野狭窄引发的尴尬悲剧。)&br&——&br&波兰画家 Justyna Kopania 的油画作品,忧郁的海景,调色刀厚涂的天空与颜料飞溅形成的海浪非常精彩!&br&&img src=&/339aebf2a6daec29c4f33ffc7d1483e3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9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339aebf2a6daec29c4f33ffc7d1483e3_r.jpg&&&img src=&/d36fd923b0acf7c207ce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8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d36fd923b0acf7c207ce_r.jpg&&&img src=&/d6a80e3e81f1b1e263c1ec560bcd716c_b.jpg& data-rawwidth=&950& data-rawheight=&9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0& data-original=&/d6a80e3e81f1b1e263c1ec560bcd716c_r.jpg&&&img src=&/b23aafaf77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1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b23aafaf77_r.jpg&&&img src=&/5a3ddeb990abc75e145decd5d42ad951_b.jpg& data-rawwidth=&934& data-rawheight=&11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34& data-original=&/5a3ddeb990abc75e145decd5d42ad951_r.jpg&&&img src=&/ef4cfeb210dcc27091bb74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7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ef4cfeb210dcc27091bb74_r.jpg&&&img src=&/9bb394aa34b0a4e0bc180d11ca200293_b.jpg& data-rawwidth=&930& data-rawheight=&8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30& data-original=&/9bb394aa34b0a4e0bc180d11ca200293_r.jpg&&&img src=&/d1e9cecf35a1caf3dddd3a6b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6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d1e9cecf35a1caf3dddd3a6b_r.jpg&&&img src=&/19e8c8a7537dcd3e4f64f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11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19e8c8a7537dcd3e4f64f_r.jpg&&——&br&艺术家 Erin Hanson 的油画作品,她八岁开始学习油画,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她创造性的厚重笔触和独特而又迷人的用色形成了她独特的绘画风格。(&a href=&///?target=https%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Erin Hanson - Purchase Modern Impressionism Original Oil Paintings&i class=&icon-external&&&/i&&/a&)&br&&img src=&/adb69ce0bf015_b.jpg& data-rawwidth=&721& data-rawheight=&5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1& data-original=&/adb69ce0bf015_r.jpg&&&img src=&/e82b9c4672ebd525bbd00_b.jpg& data-rawwidth=&721& data-rawheight=&5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1& data-original=&/e82b9c4672ebd525bbd00_r.jpg&&&img src=&/1bce8f6fdd7e_b.jpg& data-rawwidth=&721& data-rawheight=&8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1& data-original=&/1bce8f6fdd7e_r.jpg&&&img src=&/87b0a07af4f93dd9bb22_b.jpg& data-rawwidth=&721& data-rawheight=&5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1& data-original=&/87b0a07af4f93dd9bb22_r.jpg&&&img src=&/7bd8d2b93b2_b.jpg& data-rawwidth=&721& data-rawheight=&7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1& data-original=&/7bd8d2b93b2_r.jpg&&&img src=&/a20ad38e95f1feb0ee48340_b.jpg& data-rawwidth=&721& data-rawheight=&5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1& data-original=&/a20ad38e95f1feb0ee48340_r.jpg&&&img src=&/2a59b954f9cf1b988d4f_b.jpg& data-rawwidth=&721& data-rawheight=&5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1& data-original=&/2a59b954f9cf1b988d4f_r.jpg&&&img src=&/e029a79e64cefab0b9d376_b.jpg& data-rawwidth=&721& data-rawheight=&5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1& data-original=&/e029a79e64cefab0b9d376_r.jpg&&——&br&爱尔兰都柏林的艺术家 Cian McLoughlin (&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ian McLoughlin, Painter.&i class=&icon-external&&&/i&&/a&),他迷人的自然风格和对感性印象的顺畅表达让人惊艳。&br&&img src=&/b0c35f14cd2a80fcc1fdb1_b.png& data-rawwidth=&777& data-rawheight=&1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7& data-original=&/b0c35f14cd2a80fcc1fdb1_r.png&&&img src=&/22fec129a5b508a1cb6efcf67c097d89_b.png& data-rawwidth=&432& data-rawheight=&5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2& data-original=&/22fec129a5b508a1cb6efcf67c097d89_r.png&&&img src=&/992bcf39622_b.png& data-rawwidth=&432& data-rawheight=&5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2& data-original=&/992bcf39622_r.png&&&img src=&/cab0d64acb7a5_b.png& data-rawwidth=&432& data-rawheight=&52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2& data-original=&/cab0d64acb7a5_r.png&&&br&&img src=&/80f48a6d8a0af6_b.png& data-rawwidth=&775& data-rawheight=&1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5& data-original=&/80f48a6d8a0af6_r.png&&&br&&img src=&/b0cab63fce89830cadf080e616d30d7a_b.pn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5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b0cab63fce89830cadf080e616d30d7a_r.png&&&img src=&/effe35768db_b.png& data-rawwidth=&855& data-rawheight=&1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5& data-original=&/effe35768db_r.png&&&img src=&/c82ac7b8b170c_b.png& data-rawwidth=&590& data-rawheight=&4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0& data-original=&/c82ac7b8b170c_r.png&&&img src=&/435efaaddb8f8ca1e9ff0c9e_b.pn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435efaaddb8f8ca1e9ff0c9e_r.png&&&img src=&/f2c7f260bf60c3ee6c9511_b.png& data-rawwidth=&504& data-rawheight=&7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4& data-original=&/f2c7f260bf60c3ee6c9511_r.png&&&img src=&/fa4e07e53930acf556fdbc_b.png& data-rawwidth=&396& data-rawheight=&57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6&&&img src=&/2e903dc699abe4f7fa1a67d5c42f5522_b.png& data-rawwidth=&367& data-rawheight=&50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7&&&br&——&br&现居香港的德国艺术家 Martin Wehmer 的厚涂油画是对视觉语言的简化和对画面质感的强化,每一笔(铲)都恰到好处。&br&&img src=&/1f4b6b516afa44bdf2a36456fba643a1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14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1f4b6b516afa44bdf2a36456fba643a1_r.jpg&&&img src=&/e85c816baeb53d939c71aeb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14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e85c816baeb53d939c71aeb_r.jpg&&&img src=&/22bdb4e0b98b4279fdf388f257e8d084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22bdb4e0b98b4279fdf388f257e8d084_r.jpg&&&img src=&/acb16d715f149cf5e198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156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acb16d715f149cf5e198_r.jpg&&&img src=&/765e854174bcf7ea9ab71f8a02470afc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16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765e854174bcf7ea9ab71f8a02470afc_r.jpg&&&img src=&/85ccb537e4b1d600b6de72cc092c153e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85ccb537e4b1d600b6de72cc092c153e_r.jpg&&&img src=&/24b1c7afa7e5ded1afe32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1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24b1c7afa7e5ded1afe32_r.jpg&&&img src=&/c5e746ef5b9b00fb15bdd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13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c5e746ef5b9b00fb15bdd_r.jpg&&&img src=&/b350e30e9dc72bdb3ddca7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b350e30e9dc72bdb3ddca7_r.jpg&&——&br&现居美国波特兰的韩国艺术家 Hyunju Kim 的油画作品。Hyunju 的作品探索潜意识的无穷魅力,她经常从她的个人经历中获取灵感,梦境、童年记忆被具象的呈现在她光怪陆离的绘画作品中。&br&&img src=&/8bd8b799a876dca631f265ce1d804858_b.jpg& data-rawwidth=&770& data-rawheight=&9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0& data-original=&/8bd8b799a876dca631f265ce1d804858_r.jpg&&&img src=&/fee793bc8cb97e0eb0c33c7b_b.jpg& data-rawwidth=&770& data-rawheight=&10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0& data-original=&/fee793bc8cb97e0eb0c33c7b_r.jpg&&&img src=&/d3fd40db842cd6ae56a28b53f51a2ba0_b.jpg& data-rawwidth=&770& data-rawheight=&6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0& data-original=&/d3fd40db842cd6ae56a28b53f51a2ba0_r.jpg&&&img src=&/af9cccd97fbf_b.jpg& data-rawwidth=&770& data-rawheight=&99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0& data-original=&/af9cccd97fbf_r.jpg&&&img src=&/21ad3f0390124ceacac3ee6c72b815d0_b.jpg& data-rawwidth=&770& data-rawheight=&7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0& data-original=&/21ad3f0390124ceacac3ee6c72b815d0_r.jpg&&&img src=&/98fceee350c2bb564b246ea0e5cfb7af_b.jpg& data-rawwidth=&770& data-rawheight=&11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0& data-original=&/98fceee350c2bb564b246ea0e5cfb7af_r.jpg&&&img src=&/908de8ede2f5668bcabe4_b.jpg& data-rawwidth=&770& data-rawheight=&5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0& data-original=&/908de8ede2f5668bcabe4_r.jpg&&&br&——&br&&br&&br&深受喜爱的视觉文化自媒体“尖峰视界”期待您的关注。&br&&img src=&/5e3bfafa3829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5e3bfafa3829_r.jpg&&
(多图预警)最近很火的瑞士画家 Conrad Jon Godly()的绘画作品看似随意的厚涂颜料,然而后退几步就能看到照片般的阿尔卑斯山~Conrad Jon Godly 的作品,看似在“和稀泥”,实际上对光感和结构的把握非常到位。调色刀涂抹出的厚重质感将…
&i&「One of the luckiest things that can happen to you in life is to have a happy childhood.」Agatha Christie ()&/i&&br&&br&&b&一个家庭是否「适合」抚养孩子,主要取决于这个家庭是否能为孩子带来幸福健康的成长,而和其他一切无关,包括这个家庭是同性恋与否。&/b&也就是说,我认为:对于一个孩子来讲,家庭教育环境在育儿教育上的影响远大于家庭组成结构。&br&&br&因此武断地讨论同性恋家庭是否适合扶养孩子是不合适的,因为同性恋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个体和个体之间的教育方式也有极大的区别。在考察一个家庭是否符合收养标准时,双方的教育背景、经济状况、心理调查等硬性指标比性向重要得多。&br&&br&作为心理学学者,尤其面对我关注的儿童心智发展的题目,我希望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让数据说话,可能有助于我们放下偏见,更加清晰地看待这个问题。&br&&br&记得我在英国硏究过一份关于同性恋家庭和异性恋家庭的调查报告,通过当地的领养机构,团队选取了 130 个家庭进行调查。其中 41 对男同(gay)家庭,40 对女同(lesbian)家庭和 46 对普遍的异性(heterosexual)家庭。被领养的孩子里,最小的 3 岁,最大的 9 岁,必须是被领养了 12 个月以上才可以参加本次试验。虽然不同种类的家庭孩子的年龄分布没有区别,但是在性别比例方面,异性家庭领养男女比例差不多,男同家庭更多领养男孩,女同家庭则更多领养女孩。&br&&br&这个试验通过家长、孩子、老师三方,在具体家長育儿教育及孩子成长情况两方面进行了研究:&br&&br&&u& 1.家长育儿教育(parenting)&/u&&br&&br&使用问卷:1. The Trait Anxiety I 2. The Edinburgh Depression S 3. The Parentjng Stress Form. 三份问卷都是测量家长的心理状态,包括焦虑,抑郁,压力程度。分越高,问题越重。&br&&br&面试问答:测量育儿质量,父母如何回应和面对孩子的行为,主要关注父母的&b&温暖和自控(warmth and control)。&/b&&br&比如:在面试问答过程中,除了家长形容自己的孩子的内容,还有他们形容时的表情,声音,行为姿态,这些都包括在父母表达的&b&温情温暖(expressed warmth)&/b&,研究人员评分0-5,越高越好。&br&此外还有&b&及时敏锐的回应(sensitive responding)&/b&,&b&玩耍时的乐趣(enjoyment of play)&/b&等等。&br&&br&家长孩子互动观察:&br&The Etch-A-Sketch task:用于观察主要家长(primary parent,和孩子相处最多的那一位家长,在异性家庭里通常是母亲)和孩子的互动。这个任务主要是两人一起画一个房子,但一人只能画竖线,一人只能横线。&br&The Coconstruction Task:辅助家长(coparent,和孩子相处较少的家长)和孩子的互动。两人一起搭积木房子。&br&再通过这些任务进行评分1-7,越高越好。&br&&br&&u&2.孩子的适应成长情况(children's adjustment)&/u&&br&&br&使用问卷:1. 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 (SDQ):测量孩子心理适应情况,&b&外在和内在问题(externalising and internalising problems)&/b&给主要家长和老师填写,越高问题越多。2. The Preschool Activities Inventory (PSAI):测量孩子&b&性别特征行为(sex-typed behaviour)&/b&,分数越高,行为中就有越多的普遍意义上男性的行为举止。&br&&br&通过这份调查的结果,可以总结出如下结论:&br&&br&&ol&&li&同性家庭的家长在身心健康方面比异性家庭更正面,更少的抑郁和压力;&br&&/li&&li&同性家长在&b&亲子教育方面(parenting)&/b&表现出更多的温暖、互动,更及时的回应,更少在教育孩子上有&b&攻击性(disciplinary aggression)&/b&;&br&&/li&&li&同性家庭的孩子都更少的&b&外向型行为问题(externalising problems)&/b&,这类问题很大程度取决于家长的压力和心态,而非家庭组成结构;&br&&/li&&li&很多人会质疑说是不是本身孩子本质的问题,其实不管哪类家庭的孩子,在被领养之前都有过一些程度上的&b&早期的不幸(early adversity)&/b&,但数据显示同性家长反而面对这些挑战处理得更好。&br&&/li&&li&因为早期有很多研究都显示母亲在孩子成长和育儿教育方面重大和不可或缺得作用,这也是很多人怀疑 gay 家庭适合养育孩子的重要原因,但数据显示其实父亲很有可能也有能力抚养孩子;&br&&/li&&li&&b&家庭环境不同方面的因素(family processes)&/b&在育儿教育上的影响大于&b&家庭组成结构(family structure)&/b&。&br&&/li&&li&很多人担心同性家庭长大的孩子在性取向和&b&性别特征行为(sex-typed behaviour)&/b&上有一些问题隐患,但这个&b&研究发现孩子在同性或异性家庭成长过程中,性取向和性别特征行为並没有不同&/b&。这说明父母的性取向对孩子&b&性别认同和自我性别认知(gender development)&/b&并没有影响。&br&&/li&&li&以上的种种结论,很多其他类似研究也有相同的研究结果(Farr et al. ,2010a, 2010b;Golombok,等等)。&br&&/li&&/ol&&br&以上的研究结果,并不是想说明相比异性恋家庭,同性恋家庭更适合抚养孩子。而是旨在证明,&b&并没有任何一组数据显示,同性恋家庭教育下的孩子,比成长在异性恋家庭的孩子要差&/b&。同性恋不适合抚养孩子这个观点,大部分都来自于通过主观的猜测,没有具体的数据支持。&br&&br&我们要认清一点的是,这些被领养的孩子,很多在原生家庭都有过不幸的经历。有的母亲有酗酒问题,有的父亲有犯罪记录,有的则被&b&忽略(neglect)&/b&,经历过&b&心理虐待(emotional abuse)&/b&甚至&b&生理虐待(physical abuse)&/b&。可见这些原生的异性恋家庭,给予了自己的孩子更大的伤害。所以,我们应该像衡量任何家庭一样,衡量领养的家庭是否能帮助这些孩子走出阴影,是否有能力给他们更好的生活,更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更幸福健康的成长发展,而不是下意识地在一旁疑惑:他们会不会让孩子变成同性恋?&br&&br&从文化心理学角度出发,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份调查来源于英国,作为全世界对于同性恋最开放的国家之一,以英国背景作为研究的结果,可能在我們中国本土会有不同。当中的不同,很有机会是來自社会的偏见和对固有社会文化的思考,从而对孩子造成的影响。&br&&br&但这份调查依然对于我们来讲有很大的引申意义,起码证明了同性恋家庭在扶养孩子方面本身不存在问题,而其实很多父母的压力,是造成孩子问题的一个因素,而这个因素并不是来自于家庭结构,而只是来源于外界。如果是舆论压力导致了同性家庭的一些问题,而我们又理直气壮地说:「同性恋家庭天生就不适合领养孩子」,是社会文明的悲哀。&br&&br&在孩子的幸福健康成长(A happy childhood) 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是家长对于孩子的爱与教育,而不是性向。&br&&br&本研究的文献:&br&Golombok, S., Mellish, L., Jennings, S., Casey, P., Tasker, F., & Lamb, M. E. (2014). Adoptive Gay Father Families: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 and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i& Child Development, 85(2),&/i& 456-468.&br&&br&文中还提到的几处文献:&br&Farr, R., Forsell, S., & Patterson, C. (2010a). Parenting and child development in adoptive families: Does parental sexual orientation matter?&i& Applied Developmental Science,14,&/i& 164–178. &br&&br&Farr, R., Forsell, S., & Patterson, C. (2010b). Gay, lesbian,and heterosexual adoptive parents: Couple and relationship issues. &i&Journal of GLBT Family Studies, 6, &/i&199– 213.&br&&br&Golombok, S. (2000). &i&Parenting: What really counts? &/i&London: Routledge.&br&&br&Golombok, S. (2013). Families created by reproductive donation: Issues and research. &i&Child Development Perspectives, 7, &/i&61–65.
「One of the luckiest things that can happen to you in life is to have a happy childhood.」Agatha Christie ()一个家庭是否「适合」抚养孩子,主要取决于这个家庭是否能为孩子带来幸福健康的成长,而和其他一切无关,包括这个家庭是同性恋与…
正好在 &a data-hash=&0a5fde020fac50fd70c4fafb& href=&///people/0a5fde020fac50fd70c4fafb&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郭家寶& data-tip=&p$b$0a5fde020fac50fd70c4fafb&&@郭家寶&/a& 个人网站上看到这个文章《表示民族的后缀》,这篇文章写得更全。&br&原文 &a href=&///?target=https%3A///blog/londoner-parisian-milanese-baghdadi&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Londoner、Parisian、Milanese和Baghdadi&i class=&icon-external&&&/i&&/a&&br&&blockquote&&p&在英文中,用來表示某類人或者某個民族的詞,大概有這幾類:&/p&&ol&&li&以-an和-ian結尾。例如:American, Australian, German, Italian, Korean, Russian, Tibetan.&/li&&li&以-ese結尾。例如:Chinese, Japanese, Lebanese, Portuguese, Vietnamese.&/li&&li&以-i結尾。例如:Azerbaijani, Iraqi, Israeli, Pakistani.&/li&&li&以-man結尾。例如:Englishman, Frenchman, Irishman, Scotsman.&/li&&li&非構成詞,只表示族羣。例如:Arab, Finn, Jew, Mongol, Scot, Swede, Turk.&/li&&li&非構成詞,既表示族羣又表示語言。例如:Basque, Czech, Greek, Thai.&/li&&/ol&&p&有心人容易發現,世界上那麼多不同的國家和民族的名稱的構詞並不是隨機的,而有一些相關性。譬如第一類詞大多是歐洲國家,第二類詞以東亞國家爲主,第三類則主要是中東國家,而第四類則是圍繞在英國週邊。有人據此推斷出如此命名是有褒貶之分的,大概結論是-an和-ian的國家比較高貴,-ese的國家低人一等,-i的國家則混亂不堪。這種推斷可以說完全是本末倒置,因爲英國人使用哪個詞綴命名並非是根據刻板印象,而是借入的詞來源不同所致。與其說英國人是根據刻板印象對民族命名,倒不如說是反映了如此推斷的人自身的刻板印象,就像&a href=&///?target=https%3A///blog/talk-about-cin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最初日本人並不覺得「支那」是對中國的貶低,反而中國人自己這麼覺得&i class=&icon-external&&&/i&&/a&。&/p&&br&&p&&b&-man&/b&&/p&&p&四類構成詞中,最容易懂的是第四類-man,因爲「man」在英語中就是「人」的意思。英語中「man」是一個日耳曼語來源的詞彙,對應了德語「Mann」、荷蘭語「man」、瑞典語「man」,它們的共同詞源是原始日耳曼語,甚至原始印歐語。用-man作爲後綴來表示民族是再直接不過了。但恰恰也就是太直接了,所以任何文盲都能理解,以至於英國上層不喜歡它。要知道英國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王室貴族的通用語言是法語。對於英國的普通人而言,世界僅僅是大不列顛島,最遠再加上愛爾蘭和法國,世界其餘的地方的人叫什麼跟我無關。&/p&&br&&b&-an和-ian&/b&&p&對於講法語的上流社會來說,世界可不僅僅是大不列顛。英語-an和-ian分別來自於法語-ain和-ien,兩者又分別來源於拉丁語-ānus和-iānus。-iānus是-ius和-ānus的縮合,所以本質都是-ānus。&/p&&p&-ānus在拉丁語中是最常見的表示「相關關係」的主格、單數、陽性後綴(拉丁語有形容詞六個格、兩個數、三個性,因此有36種形態)。譬如「rōmānus」的意思是「羅馬的」。順便一提,在許多古羅馬的遺蹟中經常可以看到「SPQR」的銘文。「SPQR」是「Senātus Populusque Rōmānus」(元老院和羅馬人民)的縮寫,即羅馬帝國的官方名稱。&/p&&p&由於上層英國人講法語,所以英國人對歐洲大陸的認知都來自於法國,借用法語的詞彙也就自然而然,於是-an和-ian成了英語最常用的用於對民族命名的後綴。有一個規律是,如果一個國家名稱是以-ia結尾,那麼其民族的名稱一般都是以-ian結尾。這是因爲-ia是一個非常常見的拉丁語後綴,幾乎拉丁語中所有國家名稱的後綴都是-ia,所以英語傾向於使用同一類後綴。&/p&&br&&b&-ese&/b&&p&英語後綴-ese來自於拉丁語-ēnsis,經由古法語-eis借入。拉丁語-ēnsis的意思是「屬於某地」,對應現代法語中的-ais,意大利語中的-ese,西班牙語中的-ês,葡萄牙語中的-ês。這個詞綴在羅曼語族的語言中用來表示族名很常見,譬如西班牙語「inglés」「francés」「holandés」,法語「Anglais」「Fran?ais」「Portugais」。&/p&&p&東亞民族爲什麼大多都是以-ese結尾呢?其原因是最早航行到達東亞的是葡萄牙人。首先葡萄牙人是先有的地理概念,後來纔接觸到當地族羣,於是葡萄牙人就對當地族羣根據其地理位置命名。葡萄牙語最常用的對民族命名的後綴是-ês,傳入英語後就被翻譯爲了-ese。&/p&&br&&b&-i&/b&&p&用-i這個詞綴命名的民族全部集中在中亞和中東,這是因爲-i來自於阿拉伯語後綴
?(-iyy),意思是「與之相關的」。英語中的這些詞彙大概是直接從阿拉伯語或受阿拉伯語影響的當地語言直接借入。但是並不是中東的所有民族都以-i結尾,譬如「Assyrian」「Arabian」「Armenian」「Persian」「Syrian」,這些民族的共同特徵是都是來自文明古國,因此可能在羅馬帝國時期就被命名了。而-i結尾的國家,則大多是新興的民族國家,譬如各種斯坦(-stan)。-stan來自於波斯語
?(-estān),用於表示某個族羣的土地,與日耳曼語中-land意義相似(England, Scotland, Deutschland, Nederland)。&/p&&br&&p&值得一提的是各個種斯坦國另外加上阿塞拜疆,民族名稱除了加-i以外,還可以逆構詞。&/p&國名-i逆構詞Azerbaijan (阿塞拜疆)AzerbaijaniAzeriAfghanistan (阿富汗斯坦)AfghanistaniAfghanKazakhstan (哈薩克斯坦)KazakhstaniKazakhKyrgyzstan (吉爾吉斯斯坦)KyrgyzstaniKyrgyzPakistan (巴基斯坦)PakistaniPakiTajikistan (塔吉克斯坦)TajikistaniTajikTurkmenistan (土庫曼斯坦)TurkmenistaniTurkmenUzbekistan (烏茲別克斯坦)UzbekistaniUzbek&p&這兩者是有微妙的差別的,譬如Tajik和Tajikistani,前者傾向於的是塔吉克族,後者傾向於來自塔吉克斯坦的人,並不一定是塔吉克族。另外,Kazakh(哈薩克人)和Cossack(哥薩克人)是同源詞,兩者並不是完全同一的民族。注意巴勒斯坦(Palestine)不是-stan,這個詞來自於拉丁語「Palaestīna」。&/p&&br&&b&非構成詞&/b&&p&前幾類構成詞的詞根都是國名或地名,在此基礎上構成了「在此居住的人」這樣的結構。另一種相反的結構式,先有了族羣名,然後根據族羣名構成了「某族人居住的地方」。但是在現代英語中,直接按照族名稱呼一個人是不常見的現象,已經算是老式用法了,甚至成爲了禁忌。例如一般在提及「蒙古人」的時候,不常用「Mongols」這個詞,而會用「Mongolian People」,提及「土耳其人」的時候,不常用「Turks」這個詞,而會用「Turkish People」。尤其是猶太人,「Jews」是一種不太友善的說法,更加政治正確的說法是「Jewish People」。這種貶低僅限於只表示族羣的詞(上述第五類),不包含既可以表示族羣又可以表示語言的詞(上述第六類)。&/p&&p&有意思的是,由於這種形式的存在,甚至出現了故意貶低的逆構詞,譬如對日本人的貶稱「Jap」,對英國人的貶稱「Brit」,對南亞人的貶稱「Paki」。&/p&&br&&b&-ish&/b&&p&除了上述後綴,英語還有一個只表示語言,而不表示族羣名稱的後綴-ish。譬如「Irish」「Polish」「Spanish」「Turkish」,用來稱呼族羣時,必須分別用「Irishmen」「Polish People」「Spaniards」「Turkish People」。&/p&&br&&b&表示城市居民&/b&&p&-an、-ian、-ese、-i都可以表示居於某個地方的居民。其中以-ese結尾的最多,譬如「Genovese」「Milanese」「Viennese」「Faroese」「Nepalese」,這些地區大多在羅馬帝國境內。以-an和-ian結尾的城市居民相對較少,譬如「Parisian」「Chicagoan」「Genevan」,大多也是深受羅馬帝國文化影響的地域。而以-i結尾的則不必懷疑在中東,譬如「Baghdadi」「Tehrani」。&/p&&br&&p&還有一個十分常見的後綴&b&-er&/b&,也表示某地的居民,譬如「New Yorker」「 Londoner」「 Dubliner」「Berliner」「Zuricher」。-er是一個日耳曼語後綴,在英語和德語中非常常見,所以這些城市都是在日耳曼文化的地區。&/p&&/blockquote&
个人网站上看到这个文章《表示民族的后缀》,这篇文章写得更全。原文 在英文中,用來表示某類人或者某個民族的詞,大概有這幾類:以-an和-ian結尾。例如:American, Australian, German, Italian, Ko…
没有侯景,南北依然会统一。&br&&br&自北向南的统一,其根本原因,不在于统治阶级的意愿。而是对于各自领地的开发程度,物资与人力的动员潜力。中原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已开发土地面积较大,人口密度较高,州县分布密集,军事动员实力强大。因此,无论是古典时期还是中古时期,取得中原地区的势力,其最大优势就是在于:强大的人口基础,强大的赋税基础,与天下最强的军事动员实力。如果进而再能取得中原颍川地区的士族支持,基本是不败之地。即使在人口减量最大的汉末时期,豫州依然为天下人口赋税之最,成为曹操一统北方最重要的根基。&br&&br&南方的情形则大不相同,除了苏浙与蜀地之外,两湖两广地区在当时的开发程度与北方是完全不能比拟的。即使到了中古后期,岭南地依然是流放目的地之一,人口密集程度,乡县统治渗透程度都远远低于北方,军事动员能力自然大大不如。再加上南方少数民族,受汉族中心化影响程度依然不高,复杂的地缘环境加大了地方势力的割据可能,削弱了官方军队的动员有效性。在管理上,中央系统也无法对各地进行强而有效的行政与资源再分配。这一切,都导致&b&南朝军事动员成本比北朝要高出许多&/b&,因此军事行动也多以局部战争为主。大规模,多路进军的大型会战只为极少数。&br&&br&久而久之,“光复中原”也就成了一句口号,无论是统治者还是贵族阶层的利益都大量在地化,战略方针更偏向于守成与开发,而非激进北上。&b&一言概之,偏安江左也&/b&。&br&&br&所以,在南方得以被彻底开发之前(至少在南宋之前),动员机制与国力水平决定北统南是大趋势,这不是以君主意志而转移的。侯景叛乱,只是加快了这一进程而已。
没有侯景,南北依然会统一。自北向南的统一,其根本原因,不在于统治阶级的意愿。而是对于各自领地的开发程度,物资与人力的动员潜力。中原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已开发土地面积较大,人口密度较高,州县分布密集,军事动员实力强大。因此,无论是古典时…
写小说完全是扯淡,但是工作一定是要辞的,你听我讲讲我的经历,就知道劳务派遣,或者说临时工这种东西,对人性的摧残、对人的意志和能力的磨灭有多么强了。&br&&br&这事还得从头说,07年的时候,我辍学了,因为打架,和择校生打架,然后我就被开了。被学校开除以后,我跟我妈说,我要去学计算机,我妈说不行,学计算机花钱,就让我在家呆着。没错,纯粹在家呆着,什么事都不让做。更加神奇的是,他们还给我买了台电脑,让我玩游戏。对,没错,我有电脑的,可以玩游戏,但是不让学计算机,没有教科书,当时的在线教育也非常匮乏。&br&&br&唯一的教科书是我表姑给我的一本非常旧的C语言二级,我把那本书翻来覆去看了N遍(因为在家呆着实在无聊)。然后我去弄IDE,不会,完全不会,我把书上的代码一点点的敲进TXT,然后保存成.c文件,但是打不开,因为没有IDE。&br&&br&然后我就放弃了,我就说,我还是得去学校学,但是没有钱,怎么办?我在网上赚钱。那时候已经是08年底了,我就从头筛选各种网赚的方式,最后找到了盛大。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ebd1ad949d9ac4921dbcd6f85a7afd83& data-hash=&ebd1ad949d9ac4921dbcd6f85a7afd83& data-tip=&p$b$ebd1ad949d9ac4921dbcd6f85a7afd83&&@张亮-Leo♂&/a& 应该知道,那个时候盛大有个推广员系统。那个系统的规则是,你知道玩家账号,就能够将账号和你“推广员账号”建立绑定关系,然后他消费你就提成。然后我找遍了各种盛大的网站,还有游戏,挨个下下来,然后从头筛选,去寻找获取玩家账号的方式。最后我发现,我可以从功夫小子的用户名中找到玩家的“序列号”,然后把序列号输入到账号绑定页面的地址里面,替换掉我的“推广员号”。这样他会生成一个新的绑定页面,那个绑定页面上是有推广员号的(现在是我输入的那个玩家号),但是以*号显示。但是右键点击,网页的源代码中有这个账号。然后我就把他复制过来,然后再把推广员号改成我的,把复制来的号输入到玩家账号里面。这样完成绑定。&br&&br&总之,我找到了一种的大量获取盛大游戏账号的方法,然后准备大干一场。结果被我父母发现了,他们开始质问我,不让我碰电脑。没错,我在家玩了一年多游戏,啥事不干,没有被阻止。当我终于准备干点正事的时候,开始阻止我。坚称我这件事犯法(当时互联网领域法律一片空白),然后让我证明我不犯法。就是纯粹的有罪推定,不跟我说为什么犯法,就是犯法,没有理由,还得我去想犯法的理由,然后自己去驳倒。每天吵架,吵到半夜,没本没法碰电脑。那么白天呢?白天他们去下地,我在家对着电脑,强烈的负罪感,我玩游戏没有负罪感,但是我做事就有负罪感。这种负罪感一直缠绕着我。当时我的情况就属于用自己的全部意志力去压抑“绑定”的欲望(也就是绑定玩家账号)。所以说生产力完全没有释放出来。等到46天后,盛大发现了问题,然后把这个漏洞堵上了,改成了有密码才能绑定。又过了几年,推广系统也取消了。&br&&br&我讲这个故事是想说什么呢?就是说当时的我,即使面临那样的反对,我还是做了,我是有反抗意愿的。后面的事情才可怕了。&br&&br&长话短说,我赚了钱,但是没赚够,我就去想炒股,想让赚的钱翻十番,然后再用九成钱赎身,用剩下的一成去学计算机。结果可想而知,赔的血本无归。然后我就被父母安排了一个临时工的工作。&br&&br&&strong&好了,重点来了&/strong&,当临时工的过程有多受罪,有多挨欺负我就不说了。我就说后来,12年底,我机缘巧合卖了一本大众软件,8月下,那上面报道了比特币。当时24小时能够挖0.5个。完后我就照着教程去下载、去挖,你知道的,挖比特币得24小时挂机啊,然后我就挂着机,睡觉,我把推门进来了。问了一句:“挂机做什么呢?”没有表现出不悦的口气。但是就这一句话……&br&&br&纯粹就这一句话,我的整个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了。我就想到,当临时工才是现实,比特币只是虚拟。事实上呢?没有比比特币再现实的 东西了,也没有比临时工再虚拟的东西了。临时工完全是建立一个纯粹错误的观念上的,那就是所谓的“能转正”。我之前在问题评论里面就说了,能转正我就去吃屎。不可能的,我跟父母反复解释过,现在的公务员只能考试,你可以考试作弊,找关系,但是不可能转正。即使有临时工后来成了公务员,那也是人家考的,跟当临时工没关系,不当临时工的也能来考,当临时工的不考也当不了正式的。考公务员跟当临时工完全、彻底,一点关系也没有。&br&&br&&strong&劳务派遣工是这个世界上最不稳定、最没有保障的工作&/strong&。后来的事情就简单了,单位不需要临时工了,我被轰回家了。我来描述一下我现在的状态,你就知道当临时工是多么一件可怕的事情了,我26了,90年出生的,没谈过恋爱,最可怕的是,频繁手淫,而且再不硬的情况下手淫,而且没快感,但是我已经完全养成习惯了。因为当临时工的时候,睡不着家我就手淫。我现在任何技能都没有、没有学历、每天在家混吃等死,我都不敢去看我爷爷奶奶,因我到了他们就要问我找到工作了吗?可是我真的找不到,一点办法都没有。&br&&br&我买了全套的计算书,但是根本看不下去,每天就是刷知乎,不会出现任何新内容,就是纯粹刷得动作。那个能把一本破烂C语言二级翻N遍的我再也没有了。&br&&br&你想成为我这样的人吗?那就继续当临时工吧。&br&&br&我已经彻底没救了,但题主表妹还年轻。&br&&br&最后我要说的是,我曾经有过活头,但是我怂了。我曾经死机白咧的嚷嚷着去北京,呆了不到一年,但是我每周都要回家,每次回家折腾4个小时(到火车站2小时,到家2小时)。因为我父母担心别的工作是传销,所以我在北京找的依旧是一个劳务派遣的工作。但是大城市的劳务派遣和小县城不一样,有社保、而且工资是原来的两倍(1600,原来800),劳务公司提供八人宿舍。更重要的是,这工作是我找的,所以我自己赚钱自己花,工作以外的时间全是自己的。这种情况下,每周都要回家的情况下。我还在拿一年时间里,学完了高数、数据结构、重温C语言二级、以及各种二级。&br&&br&但是等到我再次回到家,我就啥也看不下去了。&br&&br&我现在反思我为什么怂了,还是因为离家太近,每周都回家。&br&&br&所以我就建议题主表妹,辞掉工作、离开父母、切断联系。现在不是什么探讨要不要写小说的事情了,现在最重要的是拜托父母。临时工会把人变成鬼,也不要听信什么女孩子就是和临时工的话,因为他们本身就把女孩子不当人,所以才会觉得女孩子适合当临时工。&br&&br&这就是我的建议,我可以为我的建议负责,如果我的建议造成了不良影响,我没有钱,可以自杀谢罪。因为我有这个自信,我的建议不会比题主表妹现在的状况下,因为世界上再没有比临时工更糟糕的事了。
写小说完全是扯淡,但是工作一定是要辞的,你听我讲讲我的经历,就知道劳务派遣,或者说临时工这种东西,对人性的摧残、对人的意志和能力的磨灭有多么强了。这事还得从头说,07年的时候,我辍学了,因为打架,和择校生打架,然后我就被开了。被学校开除以后…
谢很多人邀。。。大周五晚上不去看我的詹姆斯邦德,而是做完实验来填坑,呜呜呜,强烈心酸。。。刘看山来陪我!转载请一定注明原作者和出处。&br&&br&世界上最大的细菌(们)几乎全都是海洋里发现的,而且它们大多都是硫化细菌。以下全凭记忆来写(paper都在旧电脑里面,旧电脑拿去修了),有偏差还请大家指正。&br&&br&目前发现的最大的细菌叫Thiomargarita namibiensis. 这个名字的前半截Thio是指和硫相关的,margarita可不是大家熟悉的那种蘸着盐粒的酒,在拉丁语中margarita指『闪耀着柔和光泽的珍珠项链』,像这样的:&br&&img src=&/629ab2fdcf5308ecea5f3d351f44993e_b.pn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629ab2fdcf5308ecea5f3d351f44993e_r.png&&&br&而这个名字的后半截是指纳米比亚,这种细菌第一次被发现的地方。纳米比亚的海边淤泥富含有机物,这些有机物被厌氧生物降解后生成很多硫化氢。我们知道硫化氢对人和动物是有毒的,但是硫化细菌可喜欢硫化氢了,因为它们可以通过氧化硫化氢获得能量,这也是它们被叫做硫化细菌的原因。我们的主角Thiomargarita namibiensis也是其中一员。&br&&br&故事源自Heide N. Schulz去纳米比亚的一次海边采样。1997年,她和同事应邀去纳米比亚进行短期出海和岸边考察。纳米比亚的海边淤泥好臭,因为有很多硫化氢产生,可是这对于微生物学家可是洞天福地,大家忙着采样看各种各样的细菌。&br&&br&Heide注意到这些淤泥里经常会飘着一些带状的东西,里面有很多又大又圆的细胞。一开始像大家一样,大家觉得这可能是什么小鱼小虾的卵吧,因为它们的个头太大了,完全超出了当时对细菌大小的想象。&br&&br&当然了,微生物学家是来自于『不使用显微镜不舒服斯基』星球的神奇种族,不把任何手边能看的东西看一下显微镜,就会浑身不舒服。Heide就是其中之一。她夜以继日的观察了好几个月的细胞形态,又进行了对细菌特有基因的检查,终于确定这种巨大个头的细胞是细菌,属于Gamma Proteobacteria。&br&&br&Thiomargarita namibiensis到底有多大?请看下图&br&&img src=&/beb4dddcfef887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beb4dddcfef887_r.png&&白色箭头所指的那个白色茧型物体就是一个Thiomargarita的细胞,图上那个是一只果蝇。可以看到这个细胞大概有500微米的直径,比果蝇的眼睛还稍微大一点点,说明什么?这是我们能用肉眼看到的单个细菌!去年的一次调查中,这个记录被一个直径达900微米的Thiomargarita细胞刷新。&br&&br&而Thiomargarita通常是成链状存在的,有共同的外膜系统,在自然状态下是这个样子的&br&&img src=&/8a5b27cff1d19be3a2deba_b.png& data-rawwidth=&236& data-rawheight=&25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36&&&img src=&/8af5a6d042a_b.pn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3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8af5a6d042a_r.png&&&img src=&/d0c405acd3de67d6a069e0_b.pn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d0c405acd3de67d6a069e0_r.png&&&br&是不是很像珍珠项链?这个名字真是起的非常漂亮~&br&&br&近看这些美丽的细菌&br&&img src=&/78f2c1d6a0d18a9996b3_b.png& data-rawwidth=&1400& data-rawheight=&10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00& data-original=&/78f2c1d6a0d18a9996b3_r.png&&上面这些小颗粒都是硫颗粒,在光学显微镜下面会闪烁夺目的光彩,非常漂亮。&br&&br&Thiomargarita之所以长这么大,是因为细胞中间有个大的vacuo,里面充满了硝酸盐。在氧气缺乏的时候,Thiomargarita就可以利用储备的硝酸盐来把有毒的硫化氢『氧化』,一来获得能量,二来减少硫化氢毒害。&br&&br&话说纳米比亚还专门为这种美丽的细菌发型了邮票,实在是很讲义气呀&br&&img src=&/e0ee08067b0dad878a76_b.png& data-rawwidth=&591& data-rawheight=&11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1& data-original=&/e0ee08067b0dad878a76_r.png&&&br&哈哈哈哈哈哈,刚刚发现我国也可以自主造出Thiomargarita,不信你看&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img src=&/aaaefc616f38_b.png& data-rawwidth=&238& data-rawheight=&21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38&&&a data-hash=&96eddbdfa7ef39e00d42284f& href=&///people/96eddbdfa7ef39e00d42284f&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96eddbdfa7ef39e00d42284f&&@卢文芳&/a& ,这下你满意了吧?
谢很多人邀。。。大周五晚上不去看我的詹姆斯邦德,而是做完实验来填坑,呜呜呜,强烈心酸。。。刘看山来陪我!转载请一定注明原作者和出处。世界上最大的细菌(们)几乎全都是海洋里发现的,而且它们大多都是硫化细菌。以下全凭记忆来写(paper都在旧电脑…
&strong&First they ignore you, then they laugh at you, then they fight you, then you win.&/strong&&br&&strong&“他们先是忽略你,然后嘲笑你,然后攻击你,然后你就赢了。”&/strong&&strong& ——甘地&/strong&&br&&br&本回答旨在回应对各类平权运动是否过于高调的质疑。&br&&br&的确,一些平权运动激起了强烈的反对声音。但你以为那些反对声音原本是支持平权诉求的吗?那些反对声音以前只是不关心甚至不知道有这些诉求的存在而已。平权运动并没有改变他们的立场,只是把他们从“我不懂、我不关心、我懒得了解”的“深柜”里炸出来了而已。即使平权运动没有让他们说出自己真正的想法,他们也仍然会在现实中反对和阻碍平权,只不过会更低调、更无意识而已。美国女性获得选举权是20世纪初,那么再往前推100年时社会上有很多人反对女性获得选举权吗?当然没有,因为这还根本没成为一个问题啊,你要是问当年的男人“你觉得女人应不应该跟男人一样有权投票”,很多人可能连这个问题都听不懂啊:“女人?选举?哈哈,你这个人真幽默,你怎么不问我太阳上能不能有水呢?” 所以,让这些话题得到曝光,得到辩论,让所有人无法忽略和否认这些问题的存在,并逐步让其中的一些人至少开始去了解相关知识就是非常重要的一步。&br&&br&不了解、不关心并不是中立,且有时甚至比明确的反对更恐怖。&br&&br&保守的强势群体压制弱势群体的平权诉求最狠的一招是什么?就是什么也不做,躲在所谓“中立”的盾牌后面用无知和冷漠否定问题的存在,甚至否定整个弱势群体的存在。没有哪个男性会在每天回到家后反思一遍:“嗯,今天我没有被职场性骚扰呢,今天我没有被学校或单位性别歧视呢,今天没有人说我穿得太少不自重呢,今天爸妈没跟我说‘男孩子好好找个老婆才是最重要的’……”,这是因为这些问题对于男性而言全都不是问题啊!他可能从来都没遇到过这类问题,也永远不会为这些事而烦恼啊。但是对于大多数女性而言,这些都是生活中非常真实和迫切的问题,也许是她们的噩梦和伤疤,也许是她们长久以来一直忍耐着的不公,也许是她们随时会遇到的障碍。所以很多男人完全可以不关心、不理解这些性别不公现象,当它们不存在。从他们的视角看,那些追求平权的人自然是玻璃心了:“根本没什么问题啊,你看我不是好好的么,真是小题大做!” 对于强势群体,这些不公平自然都是“小题”,甚至连“题”都不是,但对于弱势群体,他们每天就活在这个“题”中,而在别人看来的“大做”其实只是长久的压抑之后的一点点爆发而已。弱势群体平时的忍耐和压抑强势群体是看不到也不会去看的,他们看到的仅仅是弱势群体偶尔的发声和爆发,这时他们自然会奇怪:“平时不是好好的么,突然这么高调干什么?!” 他们只看见了引线上的小火苗,却忽视了一直以来都被他们埋在地下的炸药。&br&&br&平权运动的导火索大多都是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但这些“小事”的背后都是沉重的历史。&br&&br&美国民权运动时,不少白人大概会想:“不就是一个黑鬼老太婆不愿意坐在公交车后排么,至于这么高调游行搞运动么?真是小题大做”。但黑人看到的却是贩奴、几百年的奴隶制、几十代黑人的悲惨遭遇、种族隔离和排斥、针对黑人的暴力、压迫、排挤,和在社会、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对黑人的不公。&br&&br&美国LGBT群体在争取同性婚姻合法时,一些反对者大概觉得:“不就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的一对老gay想结个婚么,至于闹到最高法院把整个婚姻的定义都改了么?” 但同性恋群体看到的却是千百年来对同性恋的迫害、屠杀、强制“矫正”,是社会对他们的妖魔化、污名化,是他们因为自己所爱之人的性别而失去的各种机会和权利。&br&&br&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女性就业率非常低,一般女性的理想人生轨迹就是嫁个中产的老公,在家做全职母亲,没有工作,没有事业,一切围绕着丈夫和孩子转。所以当后来成为了女权运动先锋的Betty Friedan在拥有了这一切后仍然感到自己的生活中缺了什么的时候,大家都觉得无法理解。因为在当时男权社会的叙事逻辑中,Friedan拥有的一切的确是女性最完美的结局了。她跟丈夫甚至心理医生都进行了交流,但他们都无法理解:“你作为一个女人,能成为丈夫的妻子和孩子的母亲不就是童话般完美了吗?你还想要什么?” Friedan自己也说不清她到底想要什么,就像盲人无法形容出颜色一样。慢慢地她才知道,她自己想要的是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对生活的掌控,是自己的兴趣、追求、事业、成就、理想,而非永远以丈夫和孩子为中心的人生。但当时绝大多数男人(包括很多女人)并不能理解这种空虚和渴望,对他们来说,现状完全没有问题呀。Friedan干脆就把家庭主妇们遇到的这种困惑和迷茫称为“没有名字的问题”,因为男权逻辑是如此强势和“自然”以至于根本没有现成可用的语言供她们思考和讨论这个话题。这就像亚马逊雨林里的部落无法讨论甚至想象“冰”这种东西。当一个问题连“名字”都没有,那就根本不会被承认、被重视、被改变。因此平权运动、社会变革的第一步就是打破这种完美童话的假象,让社会无法再忽略这个问题。&br&&br&其实要说高调的话,在同性恋看来,异性恋才最高调吧,大街上牵手、拥抱、接吻的都是异性恋,结婚的都是异性恋,电视、电影、书本上出现的都是异性恋。之所以社会不觉得异性恋高调只是因为数量多习惯了而已。而同性恋如果干同样的事,就是刺眼,如果还敢说几句,那就显然太高调了。&br&&br&同样,在女权主义者看来,各种无处不在、气焰嚣张、甚至不屑于掩饰的性别歧视才高调吧,只不过因为是常态,是传统才被默许了而已。&br&&br&所以,&br&&br&平权运动为什么要这么高调?因为歧视和不公更加高调而很多人却视而不见;&br&平权运动为什么要这么高调?因为低调的逆来顺受已经太久了,不高调就没人听见也没人关心;&br&平权运动为什么要这么高调?因为如果做不到振聋发聩,就会有许多人装聋、装睡;&br&平权运动为什么要这么高调?因为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br&&br&&a href=&/somethingabouteverything/& class=&internal&&LGBT相关问题分类整理 - Something about Everything - 知乎专栏&/a&&br&&a href=&/somethingabouteverything/& class=&internal&&性别平权收藏夹分类整理 - Something about Everything - 知乎专栏&/a&&br&&br&-----------------------------------------&br&&br&把评论里的一些讨论放上来吧。&br&&br&有一种观点认为,同性恋群体面临的问题并不是最迫切的,比如相比之下残疾人面临的问题似乎更多,所以同性恋的维权、宣传、呼吁立法其实是挤占了本应该属于诉求也许更为迫切的其他弱势群体的资源,是对有限的公共资源和精力的一种浪费。所以同性恋应该主动停止维权活动,把资源让给所有其他更需要的群体。具体请看评论。&br&&br&我的回应:&br&&br&1.1 强势群体在公共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首先想到的不是增加公共资源和更合理调配资源,而是各个弱势群体互相斗争,在一边看谁能最后杀出一条血路。也是蛮拼的。而且“你们不是最惨的”这句话可以对任何群体说,毕竟总是会找到更惨的,而弱势群体自然也说不出口“我们明明比他们惨”这种话,毕竟弱势群体相对而言更能体会到其他弱势群体的困境。你以为这是《权利的游戏》还是在做博弈论习题?&br&&br&1.2 退一步讲,就算从纯实用主义角度考虑,那也基本没有可能比较不同弱势群体之间到底谁更弱势:标准是什么?谁来做裁判?如何定量?这又不是NBA的无节操摆烂……你说LGBT、少数族裔、残疾人、女性、穷人、退伍军人谁最惨?退伍军人说我打完仗就残疾了,残疾人说我出生就这样了,黑人说我们都被歧视几百年了,女性说男权社会的压迫都存在几千年了,LGBT的话内部的各个群体就能比半天……你以为是真人秀啊?……&br&&br&1.3 再退一步讲,就算通过某种标准评出了美国“最惨的”的弱势群体,结果放到全世界一比,根本拿不出手好吧……放眼望去都是十几亿吃不饱饭喝不上干净水的人,都是婴儿死亡率是美国几千倍的国家,都是饱受战乱遍地人道主义灾难的地区。得,美国根本没有什么人有资格要求平权嘛,多清净……&br&&br&1.4 我其实很好奇持这种观点的人是否也觉得反同性恋阵营也“浪费公共资源”呢?那为什么不把矛头对准反对者:既然你们觉得同性恋不关你们的事,而事实上允许同性婚姻也完全不会干扰到你们的正常生活,那么你们为什么还要消耗这么多资源和精力进行反对呢?如果你们不花这么大力气反对,如果你们把资源放在更重要和迫切的事上,早早地让同性恋结他们的婚去,就不会造成浪费了嘛。所以说到底主要还是从心底里是否接纳和支持同性恋享有平等权利的问题。&br&&br&2. 这种观点背后的假设依然是(我说得夸张一些):「同性恋遇到的问题不就是别人觉得你奇怪你心里不高兴一点嘛,至于花这么大力气浪费这么多资源和时间吗?」那么我们来看一下同性恋到底会有哪些遭遇:在许多场合被剥夺缺乏安全感和自由(不能展示真实的自己,担心自己身份暴露等),缺乏最基本的权利(婚姻权和与之相关的许多权利和义务),相对有限的朋友圈子和紧张的家庭关系,在教育、工作、社交等方面遭到歧视甚至敌视,会有实际的人身和生命危险(被暴力攻击、被强行“矫正”、被强奸“治疗”、被霸凌(bully)、成为仇恨犯罪(hate crime)的受害人,以及巨大的社会压力导致的健康问题和高自杀率)……而其他群体比如跨性别人群还会有一些他们特有的困扰。&br&&br&更多信息可以参看 &a href=&/somethingabouteverything/& class=&internal&&LGBT相关问题分类整理 - Something about Everything - 知乎专栏&/a& 的第二部分,“LGBT群体的遭遇和不平等的现状”。&br&&br&3. 如果上一点中提到的遭遇还是无法让你觉得LGBT的平权诉求非常严肃和迫切,那么我们再来看一下LGBT的遭遇引发的负外部性对其他人群和社会整体的危害:&br&&br&3.1 家庭:LGBT大约占人口的5%,而他们的家人就差不多有10%,LGBT遇到的问题也很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家人。就算只有少部分LGBT出柜,只有少部分遭遇比较严重的问题,涉及到的范围也是很广的。在现在的大环境下如果所有LGBT都出柜,那么会有几百万个家庭有可能遭遇危机,导致家庭内部矛盾爆发,至少也是全家人生活质量暂时受到影响,严重的家破人亡也有可能。如果所有LGBT都不出柜,那么又会出现几百万个形婚家庭或同妻同夫。形婚在法律、经济等方面都是相对脆弱的,孩子问题也很复杂。而在不知情中与同性恋结婚的那些人,尤其是同妻,生活一般也会比较悲惨,孩子自然也会受到影响。&br&&br&3.2 歧视的成本:歧视是有成本的。歧视就是因为一些不合理的原因(诸如性别、性取向、种族、宗教等标签)而阻碍资源和才能的最优分配。举例:你要招工,有A人群和B人群各100人来应聘。如果你歧视A人群,只招B,那么最好的情况下你也只能招到B人群中最好的几个,而白白放过了A人群中的佼佼者。而如果我不看人群标签,而直接进行能力测试,不管哪个人群一律都要,那结果我就招到了这200个人里能力最强的那几个人,你说哪种策略效率更高更合理?如果由于性取向而歧视、排挤同性恋,不给他们应有的机会展示能力、发挥作用,那么最终不仅同性恋的利益受损,整个群体的效率也会降低。更多关于歧视的成本请看:&br&&br&&a href=&/somethingabouteverything/&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ome&/span&&span class=&invisible&&thingabouteverything/&/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2552&/span&&span class=&invisible&&0584/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br&3.3 同性恋的贡献率:既然同性恋和他们的家人在平时遇到这么多困难和压力,那么他们的精力很可能被分散,他们中的一部分也许会因此在精神和身体方面更容易遭遇挑战,导致他们无法尽全力工作和创造,从而降低社会整体的效率和产出。&br&&br&因此,即使你完全不关心LGBT,甚至厌恶他们,你也需要认识到社会对LGBT人群的不公所牵涉到的问题有很明显的外部性,对所有人都有潜在的影响。如果他们被落下了,全社会都需要共同买单的,即使你一点都不愿意。但如果能够让现状有所改变,那么还是很有可能共赢的。&br&&br&所以,LGBT的宣传、维权和推动立法的确会有各方面的成本,会消耗一部分公共资源,然而如果对相关问题视而不见,产生的社会问题和浪费的资源只会更多,而正视和解决问题会在长久的将来带来回报。
First they ignore you, then they laugh at you, then they fight you, then you win.“他们先是忽略你,然后嘲笑你,然后攻击你,然后你就赢了。” ——甘地本回答旨在回应对各类平权运动是否过于高调的质疑。的确,一些平权运动激起了强烈的反对声音。但…
&p&我来简单分析下为何当下中国的女性在制度型歧视方面不具备议价的能力。&/p&&br&&p&首先是诉求渠道的逼仄。先从政府体系谈起,其实从这次二胎开放的实例中就能看出,政府高层保有对政策的相对控制权,虽然女性可以通过非官方手段在社会领域进行抗争(比如打官司),但歧视问题的根治需要宏观政策的支持。&/p&&br&&p&先看政策制定的法理渠道,即人大。人大代表女性占比在省级层面平均是24.8%,高于全国层面的硬性要求,但最高省份(贵州)和最低省份(辽宁)之间的差距很大,这表明我国女性的参政议政能力并不能在全国层面得到统一,在代表团制度下的人大会议模式中,这些以省为单位的女性代表很容易被分散开来,且由于人大本身的选举政策原因,大多数女代表是否拥有“女性自觉”的意识也很难说,当然,从2013年的绿皮书看来,女代表比男代表更容易提出以女性为中心的提案,这值得肯定,但在“重大妇女提案权交予妇联”(类似《家暴法》)的潜规则中,类似全国范围的制度型就职歧视问题不太可能由民间或非妇联系统的女人大牵头。&/p&&p&于是问题就落实到了妇联在如今的政治体系中的博弈能力,这是一个不确定的未知数,因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妇联是不能作为组织进行提案的,而是通常由妇联最高权利人作为第一提案人(有时此人兼任人大副委员长),但当提案人是个人,且此个人在政治体系中(理论上)偏高层时,她的提案内容将受到自我审查或他人(即真正的权利人士)审查,于是问题又被分化到当今的决策团体是否愿意改善女性就职歧视,这个我们下面谈,先提醒一点,即面对其他人大提案时,女性提案的被稀释程度不能小视,这更导致了女性议政的声音在人大的薄弱。&/p&&br&&p&当局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近年来逐次提高全国层面的女人大占比,但显然当局对此的实行力度十分微弱,以至前两届人大跳票了两次占比规则,却没有任何人受到相应的警告或处罚。&/p&&br&&p&再来谈决策团体,即党系与政府系的权利高层。对此我们面临的是一个更加令人忧虑的现状。&/p&&br&&p&政府体系内,妇儿工委的定位其实十分有用,它主要负责将性别视角的政策态度渗透至国务院每一个部门,但问题在于妇儿工委的权利执行方式很有限——没错,只能开会——而国务院各个部门被派去参加会议的又往往是女干部,所以就导致了十分滑稽的场景,即性别视角、男女平等等议题只在女干部之间得到了注意,男干部们相对而言并不倾心,但妇儿工委没有究责的权限,只能凭着它仅仅8人操作的工作室,勉强维持表面的形象。这种窘态并非突然,因为妇儿工委是92年国家为了迎接95妇会而建立的,是一种政治手段,它在结构上的职能失败早已确定。依靠妇儿工委解决就职方面性别歧视问题,可能性不大。&/p&&br&&p&党系内的情况不太方便明着说,但纵观本届政治局候补,“女、少、民”的形式主义仍然兴盛。像CSM,SLP,HXL这样的技术型人才扳着指头能数过来,类似HLX,SCL,WY一般的有实权的女干部更加是凤毛麟角。归根结底,这是因为女干部升迁的“文卫教”路线的系统固化,大家的路线基本一样,按照“低级副手兼任高级闲散正职,转升高级无实权正职”。由于这些人本身的边缘化,依靠她们改善就职方面的歧视问题,目前看来不太可能。&/p&&p&针对党系内女干部晋升路线一说,二胎的开放有另一则令人失望的可能性,即对女干部的制度歧视的固化。习上任以来虽然打破了干部年龄储备界限的硬规则,但由于之前的条文的缓冲与惯性作用,目前以年龄分化来观测干部晋升仍然是可取的方法。拿干部储备条例还未被完全打破的01年的山东省来说,当年一直以来25岁以下女干部对比男干部在事业安排与行政级别(副科、正科、副处级)的获取上大多时是拥有相对优势的地位的,但25-30岁这一育龄阶段中,女干部受到的负面影响完全抵消了之前积累的工作经验。我国女性平均生育年龄是29岁,在独生的政策下,对于已经有一个孩子的女干部来说,领导在管理层面有十分的确定性,但二胎开放后,“谁知道她会不会再生一个”的考量可能变成了女干部生(升)路的又一阻碍。另,在各类女性基层干部的调查报告中,职位分配、挂职锻炼、岗位调换等本已偏失纯工作性质的决定(例如十分常见的女干部下乡前须安排好家中孩子和丈夫的生活储备,甚至需要获得丈夫的同意),因为二胎带来的社会意见的改变会又怎样的相对变化,官方又是否会敏感到以性别视角来处理这些公务分配上的歧视,总体看来并不乐观。&/p&&p&简单说,二胎甚至有可能会阻碍官方党系内女性诉求渠道的拓展。&/p&&br&&p&此处我假设政协不具备实在地参政能力,暂不去深入讨论。&/p&&p&综上,可见官方体系内,女性在政策问题的议价能力不容乐观。&/p&&br&&p&那么非官方体系、即公民社会中,就职的歧视问题是否可以得到改善?&/p&&br&&p&这是当然的,目前民间的法律型NGO、能力培训型NGO等都可以通过间接的渠道帮助女性对抗就职歧视,但正如我最开始提到的,根治女性就职歧视问题,在当下的中国仍需要官方的牵头,如果在官方的政治体系内,女性的议政能力薄弱,那么此问题的解决就不那么容易。&/p&&br&&p&以上将官方和非官方的两个体系分开来说了,若我们将两者合二为一,看作是一种互动的形态,那么是否有可能,女性的诉求可以通过公民社会对政府施加压力从而被传至上层决策团体的计划蓝图中去呢?&/p&&br&&p&这是有可能的,也是目前看来(对比女性从官方政治体系内争取改善的方法)最优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在当下很不确定,不仅因为近年来的政治环境,也不仅因为即将颁发的NGO境外管理法。如今,中国急需重新审视其公民社会与政府之间的互动条件与状态,进行再一轮的定位,以防踩到雷区,不然将对性别平等事业产生深远的负面的影响。&/p&
我来简单分析下为何当下中国的女性在制度型歧视方面不具备议价的能力。首先是诉求渠道的逼仄。先从政府体系谈起,其实从这次二胎开放的实例中就能看出,政府高层保有对政策的相对控制权,虽然女性可以通过非官方手段在社会领域进行抗争(比如打官司),但歧…
&a href=&tel:7& class=& wrap external&&&/a&更新&br&早上起来再补充一些特殊漫画&br&比如签名漫画 有作者手绘的更佳!这样的漫画可以拿小架子支起来放在书柜上。&img data-rawwidth=&4032& data-rawheight=&3024& src=&/715f5ff6bbb5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032& data-original=&/715f5ff6bbb5_r.jpg&&&br&&img data-rawwidth=&4032& data-rawheight=&3024& src=&/798c355e3959acd9ccfa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032& data-original=&/798c355e3959acd9ccfa_r.jpg&&&br&&br&有特殊意义的漫画 比如刊载某漫画完结篇的漫画杂志&br&&img data-rawwidth=&3024& data-rawheight=&4032& src=&/8111fbf7ddcc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024& data-original=&/8111fbf7ddcc_r.jpg&&当然又有意义又有签名就更好了&br&山海师第一卷第一版的第一次签名 这次签名是抽选制的。&br&&im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src=&/7a309cc4d95b707bcdd79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7a309cc4d95b707bcdd79_r.jpg&&&br&&br&-------更新分割线--------&br&&br&值得收藏的漫画啊……且不说有特别喜欢的可以收藏来自己看,只是喜好人人有别 所以一本正经推荐自己喜欢的 人家也不一定买帐。 就来些能当《四书五经》《中国大百科全书》的漫画来收藏唬人吧!我就顺手一拍提供几种选择。&br&首先是很多人提过的一些有趣的书脊收藏&br&比如JoJo 书脊连起来是一长幅画的 还有龙珠也是如此&img data-rawwidth=&4032& data-rawheight=&3024& src=&/22f04cee29e09f6abbc526ed9d3f59f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032& data-original=&/22f04cee29e09f6abbc526ed9d3f59fd_r.jpg&&&br&&br&书脊是各个角色的我不是很喜欢 像JoJo第一二部 灌篮高手等 不过本着负责的态度来个爆漫王吧。&br&&img data-rawwidth=&4032& data-rawheight=&3024& src=&/d757ca8f30a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032& data-original=&/d757ca8f30a_r.jpg&&&br&书脊是各种颜色的摆起来也挺好看&br&像这个 而且作者也十分唬人 不二雄A 说不定你父母辈也会知道。&br&&im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1000& src=&/55e6b029fed25df1bc33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55e6b029fed25df1bc33_r.jpg&&&br&&br&顺便某章鱼把彩色书脊玩的更花了 摆起来绝对好看&br&&im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750& src=&/9343967daff379d900144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9343967daff379d900144f_r.jpg&&&br&&br&&br&再然后一些世界第一也值得拿来唬人 比如动画化后成为日本首部巨大机器人动画的铁人28号&br&&img data-rawwidth=&4032& data-rawheight=&3024& src=&/1ba42dbe03a57eddbbdded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032& data-original=&/1ba42dbe03a57eddbbddede_r.jpg&&&br&&br&再比如现代漫画的起点 同时也被重置多次。&br&&im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1000& src=&/741a1647ebed9db739d019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741a1647ebed9db739d019_r.jpg&&&br&&br&当然这些神漫画家的神作 书脊一般般也能唬人了&br&&img data-rawwidth=&962& data-rawheight=&720& src=&/b5a21d58b5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2& data-original=&/b5a21d58b5_r.jpg&&&br&&br& 不过名家名作配好看书脊就更好啦&br&&img data-rawwidth=&944& data-rawheight=&708& src=&/72071a5cae2f6bbdd3196146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44& data-original=&/72071a5cae2f6bbdd3196146_r.jpg&&&br&&br&最后 人家写着珍藏版 就别纠结了 快买下来唬人去吧!&br&&im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750& src=&/8d3ea6ef129fbfaa12e4e5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8d3ea6ef129fbfaa12e4e5_r.jpg&&&br&&im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1000& src=&/d6a273a501d586e2c56eab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d6a273a501d586e2c56eab_r.jpg&&&br&&img data-rawwidth=&3024& data-rawheight=&4032& src=&/2db51c9c0954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024& data-original=&/2db51c9c0954_r.jpg&&&img data-rawwidth=&4032& data-rawheight=&3024& src=&/3f716f1bc10b7d1c8e320ad615f036b7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032& data-original=&/3f716f1bc10b7d1c8e320ad615f036b7_r.jpg&&&im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1000& src=&/ddbb08a2970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ddbb08a2970d_r.jpg&&&br&&br&&br&就是这样 作为一个喜欢漫画的人 摆书架就不要用辞海辞林中英百科大词典啦!
更新早上起来再补充一些特殊漫画比如签名漫画 有作者手绘的更佳!这样的漫画可以拿小架子支起来放在书柜上。有特殊意义的漫画 比如刊载某漫画完结篇的漫画杂志当然又有意义又有签名就更好了山海师第一卷第一版的第一次签名 这次签名是抽选制的。--…
我并不是很喜欢「劫富济贫」这个说法,更好的说法是「调节收入分配」,单纯的「劫富济贫」可能带有「仇富心理」的倾向,因而下面我所说的「劫富济贫」就是「调节收入分配」的代名词。&br&&br&首先我们应该明确税收「劫富济贫」的原理是什么。根据福利经济学第一定律,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市场总是能够达到最有效率的配置,所以看起来,政府的税收、财政支出似乎并没有那么的重要。&br&&br&然而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却告诉我们,虽然市场总是可以达到最有效率的配置,但是却不能保证收入分配是合理的。&b&最终消费的不平等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每个人出生时「禀赋」的不同导致的&/b&,有些人生出来就含着金钥匙,有些人生出来就在山沟沟里。在第一定理里面,「效率」是帕累托意义上的,即在不损失别人的效用的前提下,没有人能够获得更高的效用。那么很简单的是,如果全社会的资源都集中在一个人手里,这种资源配置也是「帕累托最优」的,因为不可能在不损失这个人的利益的情况下,让别人变的更好。&br&&br&既然市场不能保证收入分配的公平,那么就可能需要政府对收入分配进行干预,而干预的手段,一般来说就是税收和转移支付。&br&&br&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对每个人的「禀赋」征税,否则任何的税收都有可能带来效率的损失。但是关键问题是,个人的「禀赋」是看不到的,所以现实情况是很多时候只能根据经济个体选择的「结果」进行征税,比如个人所得税、消费税等,特别是对商品价格有影响的税收,都非常有可能带来效率的损失。所以如何设计税收是一门很深的学问。&br&&br&此外,公共支出有很多种,需要满足不同的目标,比如最重要的作用在于提供公共产品(国防、教育、医疗、体育、基础设施),而调节收入分配当然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所以当我们看待税收时,不应该只从「劫富济贫」这个角度来看。&br&&br&而中国目前的情况是,财政体系仍然需要大量的根本性变革,比如每年的财政预算制度、各种不合理的税收结构、错误的激励导致的不合理的财政支出,都是非常大的问题。而具体到「劫富济贫」,也就是调节收入分配这个功能上来看,「劫富」和「济贫」两者做的并不是一样的好。&br&&br&首先来说「劫富」。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目前都面临着收入不平等加剧的问题,而其中收入不平等的一个主要体现是最富的一批人财富快速增长,远远超过了穷人的财富增长(这一点也是经典新古典的经济理论所不能解释的理论热点),所以从这一方面来讲,为了控制收入不平等,「劫富」可能是有必要的。&br&&br&然而相比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中国在这一方面制度改革缓慢。前面提到,理论上对「禀赋」征税是更好的征税方式,而比较接近于对「禀赋」征税的税收,比如「遗产税」,直到2016年才开始征收。而另外一类针对富人的税收,比如「奢侈品税」、「房产税」、「资本利得税」等进展仍然缓慢,房产税仍然处于试点阶段,而中国的「证券投资收益所得税」,对于个人不征收资本利得收益的税收。在税收这个问题上,对于广大知友最熟悉的莫过于「个人所得税」,然而全国每年纳税人口只有2400万,而这些人中包含了很多的正在崛起的「中产阶层」,因而与其说「劫富济贫」,不如说是「劫中济贫」。因而税收制度的不合理使得中国在「劫富」方面仍然有很大文章可作。不过,「劫富」做的越好,富人更可能将自己的资产转移到国外,究竟影响有多大,如何取舍,又是一个很大的问题。&br&&br&而在「济贫」方面,首先我们必须得识别出哪些是「穷人」。我们国家的收入不平等是多个层次的,首先是地区之间的收入不平等,比如东西部之间的收入不平等。其次是城乡之间的收入不平等,最后才是在城市内部的收入不平等。所以如果需要评判「济贫」方面的工作,也需要从这几个方面来看。&br&&br&首先是东西部之间的收入不平等,得益于中国目前的「分税制」,中央政府有非常强的财政自主权,抛开原因复杂的效果不谈,中央政府对于西部的支持不可谓不高。从地区层面上,中央政府的确存在着「劫东部富,济西部贫」。&br&&br&其次对于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中央政府取消了农业税,每年也会对农业进行各种各样的补贴,也就是说,国家财政很少能在农业领域获得税收收入,却在农村有大量的支出,你说这是不是在「劫富济贫」呢?&br&&br&而与前面的两部分相比,在同一城市内部的「济贫」就更像一个笑话了。失业保险拿到手的还不够吃饭,而由于地方政府不恰当的激励,针对低收入家庭的保障住房等在很多地区也流于形式。而真正需要这部分补偿的可能正是被征收个人所得税的那2400万「中产」家庭。我想这可能是很多人感觉我们国家税收不能「劫富济贫」的原因。&br&&br&此外,「济贫」不仅仅是通过转移支付,也可能体现在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方面。提供一个质量相对较好的基础教育、医疗环境,也是「劫富济贫」的一种方式。说到这里又要扯我们国家教育、医疗的弊端了,还是就此打住吧。&br&&img src=&/956ad1a41bb7cc4bb4977_b.png& data-rawwidth=&1482& data-rawheight=&9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82& data-original=&/956ad1a41bb7cc4bb4977_r.png&&&br&不过从数据上看,我们国家在各项公共事业、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并不少。上图是我从国家统计局找到的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数据,为了避免繁琐,有一些诸如「国防」、「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并没有列在图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教育、社会保障、农林水利方面的支出都高于交通运输的支出,所以你说政府税收收入高速增长是在「薅羊毛」吗?&br&&br&综合以上,税收的确有「劫富济贫」的功能,特别是在地区收入不平等、城乡收入不平等做出了大量工作。然而中国目前由于税收结构的不合理、支出结构的不合理,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仍然有很大空间。&br&&br&至于你如果自己感觉很穷,国家却没有接济你,可能更多的是因为你根本不知道谁是穷人。
我并不是很喜欢「劫富济贫」这个说法,更好的说法是「调节收入分配」,单纯的「劫富济贫」可能带有「仇富心理」的倾向,因而下面我所说的「劫富济贫」就是「调节收入分配」的代名词。首先我们应该明确税收「劫富济贫」的原理是什么。根据福利经济学第一定律…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789 人关注
2300 人关注
247 个回答
1723 人关注
7540 人关注
457 个回答
332 人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代教育出版社网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