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土弦牙牙婆是什么意思思

牙牙学语的意思_拼音是什么_怎么解释_组词_汉辞网
-& 在线查询牙牙学语的意思、拼音是什么,怎么解释、组词:
前一篇: 后一篇:
牙牙学语的意思:
【词语】: 牙牙学语
【解释】: 牙牙:象声词,摹拟婴儿学说话的声音。形容婴儿咿咿呀呀地学大人说话的神情。
◆查看更多:关于词语
的意思;含有
大家都在看:
&&&相关词语(牙组词、牙的组词、牙字组词、语组词、语的组词、语字组词):
《汉语大辞典》中华辞海(界面见下图),提供词首、词尾、词中、释义等查询方法,含有解释、拼音。
下载网址:
更多内容请查看【汉语大辞典】。关于牙牙学语是什么意思,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Copyright(C)2005 汉辞网?版权所有 可搜索:微信公众号 hydcd_com 加入我们 Email:QQ邮箱 QQ:7117780
软件著作权登记号: 备案号:沪ICP备号&&& 如果不写这篇日记,许多朋友可能这辈子都不会知道什么是“鳔胶”,先来看看我收集和整理的资料吧。使鳔技术的由来和木匠使用鳔胶的方法&&& 《周礼•考工记•弓人》:“鹿胶青白,马胶白,牛胶赤,鼠胶黑,鱼胶饵,犀胶黄。” 郑玄注:“皆谓煮用其皮或用角。” 孔颖达疏:“惟鹿用皮,亦用角,今人鹿犹用角,自N皆用皮。”唐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论画体工用拓写》:“云中之鹿胶,吴中之B胶,东阿之驴胶,煎并为重采,d而用之。” 明宋应星 《天工开物•过糊》:“凡糊,用Ib内小粉为质,纱罗所必用,c绸或用或不用。其染纱不存素质者,用牛胶水为之,名曰清胶纱。”&&& 传统木匠都要使鳔,据说使鳔的技术还是鲁班发明的,这里面还有一个过去口口相传师傅教育徒弟的故事。&&& 木匠祖师――鲁班,在终南山从师学艺。他不分酷署严寒,刮风下雨,在师傅的指点下,精心研究木工技艺,不到三年功夫,所学知识已炉火纯青。&&& 一天,鲁班出师下山,辞别师傅。师傅一直把他送到路口,二人挥泪拜别,正欲分开,师傅突然叫住了鲁班:“徒儿,且慢”!鲁班急忙转回身,师傅又道:“你把嘴张开,吾想看看你的牙齿”鲁班大惑不解,但又不敢违命,刚张开嘴,师傅将一口浓痰唾进他嘴里。鲁班一阵恶心难以抑制,但当着师傅的面,又不敢吐出来。师傅也未向他解释,喊到:“上马!”鲁班遵命跨上了大白马,师傅在马屁股上狠狠地打了一拳,只见那马似腾云驾雾一般,驮着鲁班飞奔而去。&&& 转眼之间,鲁班来到一条大河边,他一提缰,那马似懂人言一般,腾空跃过河对岸。鲁班下得马来,想起师傅唾在他嘴内的那口痰,粘糊糊的真让人反胃,想吐又吐不出来,不由得打了几个寒战!他急忙用手去掏,顿时一阵呕吐,眼泪鼻涕也随着流了出来。说也巧,那口痰刚好掉进河里,被两条鱼争食起来。&&& 鲁班捧了点河水,漱了漱口,心中顿觉清凉爽快,正欲上马赶路,突然发现那两条鱼的嘴粘在一起,怎么也拉不开。他急忙下河将鱼捞起来一看,两条鱼已死,但嘴与嘴粘了个结实。这突如其来之迷,也没顾细想,回家心切,把鱼扔进搭兜内,骑上马继续赶路。&&& 鲁班回家后,让妻子将鱼煮上,准备喝上几盅。谁料煮了一个时辰,打开锅一看,连鱼带骨全成了糊,用筷子试着想捞些鱼肉,结果两根筷子刚下锅就粘住怎么也掰不开,鲁班立刻茅塞顿开,这是师傅教给他的最后一技。从此,鲁班自熬此胶,用它来粘合各种建筑木料。因鳔是鱼腹内的器官,所以称此胶为鳔胶。&&& (讲述人:梁占武 70岁,南壕堑木匠。记录整理:谭宝,1985年于尚义。)&&& 使用鳔胶的最大好处,一是天然环保,二是随时拆卸。鳔胶以猪皮或鱼肚为原材料,手工土法熬制,无需添加剂,安全环保自不必说。在便于拆卸方面,对于硬木家具来说,鳔胶作为榫卯结构的辅助,可以拆卸、可以修理。需要拆开时,只要用热水烫一下,就能打开。不像现在使的化学胶(如大力胶),粘上就打不开,只有破坏了家具才能打开,所以老匠人管它叫“绝户胶”也不为过。现在家庭装修中经常使用的白乳胶,就是老木匠常说的“白鳔”,也以安全环保而广为人们所接受,有逐渐取代大力胶的趋势。但白乳胶是现代软木家具所用的东西,由于木性不同,用在硬木上并不适合。白乳胶被冷水泡上一阵子,就有失效的可能。拿鳔胶拼好缝,用冷水是泼不开的,只能用热水才能烫开。而我们日常生活中,家具不幸被水浸泡的情况,又多为冷水,少有热水。另外,白乳胶在干燥中,有一个膨胀-收缩的过程,会导致填胶不严,也不是很好。&&& 过去匠人使的鳔胶都是自己制作的,要经过选、泡、砸、滤、熬、晾等好几道工序。首先要选择海鱼的鳔,因为河鱼鳔黏性不如海鱼,而且个头也小。接着泡鱼鳔,开始泡的时候先把鱼鳔浮头上脏的东西去掉,用温水泡一天半到两天,摸着原材料有点黏度,里面没有硬芯了,就泡透了。然后有一个砸鳔的过程,老话说:“好汉子砸不了三两鳔”,就是是说甭管你身体多棒,一天也砸不了二三两鳔。因为这不仅仅是力气活,更要讲技巧:用铁盔盛鳔,使铁杵砸,随砸随兑温水,砸到铁杵一提鳔浆能拉出线来才行。再上锅兑水熬,这锅是特制的,里外两层,中间空心。三十年前的木匠,工具箱里都装有“鳔锅”这种工具。要隔水加热,否则直接熬,胶很容易糊,一般熬得量少,至少也得熬十来个小时。然后,用铜纱过滤,倒出来,在容器里还没完全凝固呈冻状时,用小刀拉成小条,挂起来晾干。&&& 现在工厂制作仿古家具很少使用传统鳔胶,原因:一是真正会砸鳔、熬鳔和使鳔的师傅已经非常少了。二是鳔胶的制作过程又慢又复杂,而且还要配合鳔锅使用,不太方便。工厂做工追求的是速度和工期,不允许这样做。三是现在木匠的手艺,普遍达不到传统家具的工艺要求。木匠的工艺技术多少年来都是师徒口传心授,鲜有文字记载和著书立说。师父传给徒弟技术后都要留一手压箱底的绝活儿不教,以防止徒弟全部学会后不再尊敬自己。如此代代都有所保留,技艺水平也就一代不如一代了。日本人发明了“广阳胶”,这种胶也是从鱼鳔中提取出来的,再加入一些其它的化学辅料,其特点是强度高、耐高湿、膨胀小,需要时也能够打得开。它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鳔胶,但仍不失为当今制作仿古家具的上好粘合剂,国内已有一些硬木家具厂开始使用。我们的传统技术让小日本儿发扬光大,这样的发明不是出自中国人之手,确实让人感到遗憾。&&& 明清时期木匠通常使用的鳔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猪皮鳔,另一种是鱼肚鳔。这两种鳔均为动物胶,性质又各有特点。鱼肚鳔比较牢固,但若长时间置于潮湿环境中,容易失效变臭。猪皮鳔的粘合强度不如鱼肚鳔,但对潮湿环境的适应性比较强。由于二者的上述特点,古时匠人常将两种鳔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这样既不失强度,又增加了耐潮湿的能力。目前市场上很少有做好的鳔胶出售,因此只能搜集原料,自己按土法熬制。&&& 一、土法熬制猪皮鳔&&& 1、浸泡 将生猪皮用清水浸泡12-20小时,至猪皮松软有弹性即可。&&& 2、刮污 把浸泡好的生猪皮捞出,将浮水控净,放在案板上将猪毛、油脂、血迹、污物全部刮净。&&& 3、再泡 将刮干净的生猪皮,放入池内或缸内,用清水浸泡8-16小时,使生猪皮更柔软。&&& 4、锅蒸 柔软而干净的生猪皮,放入笼屉内用锅蒸。蒸时随时观察,注意火候,待猪皮呈现胶状时即可取出。&&& 5、打浆 把呈胶状的猪皮取出后,趁热放入打浆机内进行打浆,直到打成水状即可。&&& 6、过滤 将水状猪皮浆,用水瓢淘入铜丝箩内过滤,把过滤下来的胶水放入桶内。&&& 7、熬胶 把胶水从桶内倒入锅内用慢火隔水熬,待熬成浆糊状时即可。&&& 8、晾晒 把熬成浆糊状的胶水,趁热放在箔上推开晾晒干,即成鳔胶。&&& 二、土法熬制鱼肚鳔&&& 在生物胶里,鲟鱼的肚和唇的强度最大,可以跟一般的环氧树脂相比。选择15厘米长的鱼肚比较合适,买两块即可。回家用温水泡两天,用刀切成1厘米小块,垫布上笼屉蒸,发现胶块透明发粘即可取出。根据鱼肚的老嫩程度,时间大约20-40分钟。然后放在碓臼或菜板上用锤子砸,太粘可以加温水。砸到粘胶比较多的时候,铲到纱布里。锅里放水烧开,小火保持温度。再放上一个盛少量开水的铁杯,将包着鱼鳔的纱布拧紧,放到铁杯里的水里,看到胶水开始流到铁杯里,用筷子挤压纱布包,过滤剩下的鱼肚渣子可以再次蒸熟重复挤压。留在纱布上的粒状物,再用木杵捣。如果水多了,把水倒掉,沉淀在下面的鳔用小火开着锅熬。一般要隔水熬四个小时以上,等到一定火候之后,用鳔刷沾一下胶,沾在刷子上的胶,要是像一条不断的水丝线就行了。这样的鳔胶,就可以马上使用了。&&& 三、鳔胶的使用方法&&& 1、制鳔胶一年四季都可以,但是注意夏天容易臭,不过臭鱼鳔浇花是一绝。鱼鳔还能治病,俗话说“上疸轻,下疸重,得了中疸要了命。”上疸就是脑后生疮,俗称砍头疮,疼得要命,将鱼鳔熬了,喝下可治。&&& 2、鳔胶在使用之前,先拿温水泡,然后再隔水熬,而且水温不能太高,保持在60-70度为佳,熬三个小时以上。&&& 3、不同季节使鳔的稀稠也不同,俗话说“冬使稀,夏使稠,春秋两季使将就。”冬天,天气凉容易凝固,使稀一点。夏天热,热不容易散出去,要使稠一点。春秋季节,使刚刚好。用鳔刷一提,能拉出线,这熬鳔用水的量全在于匠人的经验。&&& 4、使鳔的鳔刷也有讲究。鳔刷没有使毛笔或刷子的,要使藤子。把藤子尖用热水泡开,用锤砸成毛笔形,拿这个往卯眼里抹鳔,既均匀又不掉毛。&&& 四、匠人使鳔水平的验证方法&&& 传统使鳔家具榫卯之间的空隙,绝不是用胶“堵”严的,而是靠鳔“搓”严的!这就要求榫卯之间的空隙极小,榫头插入卯眼中既可活动又不能活动太大,榫子插入一半时,透过卯眼将将看榫头的缝隙,老话儿叫“似见亮似不见亮”,这时再使鳔粘合。好的匠人做家具既省鳔又严实,不像现在的木工“严不严、拿胶填”。据京作手艺高超的老匠人讲,一件使好了鳔的活儿,用锤砸,就是将木头砸折,使过鳔的榫卯也不能开,否则就不算出师。寻访传统鳔胶的艰苦过程&&& 为了找到传统工艺制作的鳔胶,颇费了一番周折。&&& 首先想到的是看沈阳市场上能否买到。于是,几乎逛遍了所有油漆涂料市场、化工商店、中药店,结果不是有和没有的问题,而是大部分人听都没听说过!又打听到目前家具市场上使用鳔胶的基本绝迹了,只有一个行当可能还有少量使用,就是乐器修理。又到三好街音乐学院附近的各大琴行,结果还是一样,知道这种胶的人微乎其微。最后从一个乐器行老板的口中得知(这个老板是音乐学院的老教师),他年轻时曾用这种胶修理过钢琴,现在早就没人用了,图省事都用白乳胶。据他讲,只有极少数的高档小提琴修理师傅手里还有少量的鳔胶。但他说,不用找了,根本不要指望他们能卖给你,因为那是他们吃饭的本钱,用没了他们也没地方淘换去!极度郁闷,怎么办尼?&&& 接下来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到淘宝网上查找。结果大吃一惊,好多人在卖,而且不贵!打开图片一看,大失所望!看那颜色和状态,分明是添加了化工成分的产物,郁闷好几天。&&& 忽然想起小时候在老家时,舅姥爷是木匠,给我家打家具时熬的就是一种黄颜色、粘糊糊的胶,他管这叫“牛皮胶”或“水胶”。赶紧给老家打电话,把从网上搜来的熬制方法讲给舅姥爷听。老人家快八十了,身体还算硬朗,在电话那边不停地笑,“你小子从哪儿打听来的方儿?差不多吧!为啥非要用这个,早就没人用了!”随后又在熬制火候和加水量等方面,对我进行了一番技术指导,心中一阵狂喜!立马决定自己动手DIY鳔胶。&&& 第二天大清早跑到北行大厅一楼水产市场。额滴个神呀!屡屡夯夯都是上货滴,我说买鲟鱼鳔根本没人儿搭理我。找到几家单独卖鱼鳔的,但只有淡水鱼的而没有海鱼的。后来才想明白,是不可能买到海鱼鳔的,因为深海鱼出水就死,需要马上冷冻起来保鲜。因此海鱼只有两种卖相,一种是养在水族箱里的浅水海鱼,另一种是冻在冰箱里的深水海鱼。那也不能白来呀,花7元买了1斤t鱼鳔,40元买了一条淡水鲟鱼,34元买了5斤小黄花。心想这钱也不会白花,做不成胶就吃鱼呗,反正比超市卖得便宜!&&& 崔师傅来电话了,让我准备一点竹钉,问干啥用,说怕我土法熬制的鳔胶不保险。我去~~,这分明是不相信本人的手艺啊!随即也对老崔提出要求:一是实在没听说哪有卖竹钉的,让他帮助解决,老崔爽快地答应了,说买不着他就自己动手做一些;二是让他在现在干活的房东家,先用木方做几套榫卯,试试我的胶,老崔说明天来取吧。讲究人儿啊!&&& 但说句实在话,我心里也没有底。放下电话,继续在网上疯狂搜索。苍天不负有心人,居然让我找到了一家:“北京旺福祥鳔胶厂”。前身是北京市制胶厂,曾是一家正规的国营企业。黄河以北地区,专门制作鳔胶的企业,可能仅此一家。其它一些小胶厂也有鳔胶,但厂址都在房山区这个村儿那个屯儿的,类似个人作坊,感觉严重不靠谱儿。电话打过去,一哥们儿接的,挺客气,详细介绍了他们的产品。但遗憾的是,从厂里拿货,最少10公斤发货,每公斤50元。又问他沈阳是否有代理商,说早些年有,但用这种胶的实在太少,利润不抵成本,撤了,东北地区只在营口钢琴厂附近设了一家经销点。又被告知,如果用的少,可以到前门化工商店或西四化工商店,那里有他们的经销商,80元每公斤。一阵窃喜,心中暗想,管你多少钱,只要有地方卖就行,迭迭说了七八遍谢谢。赶紧给北京的朋友打电话,让去买回寄过来。到此为止,通过将近一个月的折腾,传说中的鳔胶,终于让我给搞定了。心里那滋味就甭提了,那是相当地满足,相当地有成就感!!!鳔胶的实际使用效果,大家可以看图。1.北京旺福祥鳔胶厂的产品。厂里的同志告诉我,经销商在分装时,都故意将厂家商标隐去,目的是不让顾客知道货源!但表怕,在北京前门化工商店买的,绝对是正品。2.猪皮鳔的另一种造型3.自制鳔锅。就是用木方钉个框,将旧电饭锅和小奶锅做成“二锅头组合”,以便于隔水熬。4.泡鳔5.熬鳔6.火候到了,提鳔成线而不断!7.使鳔8.热水烫过,拆卸自如&
本帖于日23时43分被榆士闲修改
请登录后再进行发帖[转载]学习五运六气,管理好自己的体质
运气学说是中医里面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在《黄帝内经》素问中第六十六至七十一章详细论述运气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根据五运六气可以做到提前预防疾病的发生。遗憾的是,现在的中医院已把《黄帝内经》作为选修,其毕业生懂得五运六气的寥寥无几,故其只能是治疗已病,而根本不能做到治未病的水平。
我们知道,中华祖先的天人合一的哲理,可以在五行、五位、五气、五脏、五情等方面: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位:东西南北中
五气:寒暑燥湿风
五脏:肝心脾肺肾
五情:喜怒思忧恐。
阴阳为中华文化的根本,而五运可以与阴阳并列。五运的内容为:木运、火运、土运、金运、水运。五运三分为大运、主运、客运。
大运主管全年的气候,每一年由一运所主,按土、金、水、木、火五行相生的顺序排列,五年为一个周期。大运也称中运、岁运。
中运主管一年中每一季的气候,即春、夏、长夏、秋、冬五个季节,每一季的气候由一运所主:木运主春,火运主夏,土运主长夏,金运主秋,水运主冬。
客运,又名客气(切记此处之客气非与人寒暄之客套之意),是相对于主气(地气)而言的天气-在天之气。在天之气分为三阴三阳六气-厥阴、少阴、太阴与少阳、阳明、太阳。厥阴、少阴、太阴与少阳、阳明、太阳一年之内分主司天之气、在泉之气以及左右四间气,这就是六步之客气。一年平分为六,365.25/6=60.875天,六步之客气,每一步主时60天87.5刻,但对气候影响的主要是司天之气与在泉之气,司天之气主管上半年,在泉之气通主下半年。客气随十二地支变化,如客之往来一样川流不息,六年一个循环小周期。客气与主气相会,称之为客主加临。运用客主加临可以推测一年四季气候变化正常与否。
那么五运有周期吗?当然有,《黄帝内经》有‘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周天气者,六期为一备;终地纪者,五岁为一周’,即是三十年为一纪,六十年为一周(即一甲子)。
所以有天干记五运,地支记六气,如下表:
天干地支五行属性表(加号表太过,减号表不及)
五行 土 金 水 木 火
天干 甲+已- 乙-庚+ 丙+辛- 丁-壬+ 戊+癸-
地支 丑未 卯酉 辰戌 巳亥 子午寅申
五运与天干地融合规律为:“甲已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之”。即甲已年属土运,乙庚年属金运,丙辛年属水运,丁壬年属木运,戊癸年属火运。今年是2008年,为戊子年,那么通过上表我们就知道戊年的年运为火运,且火运太过。2009年为已丑年,年运为土运,且土运不及。
十二地支与六气对应表
十二地支 子午 丑未 寅申 卯酉 辰戌 巳亥
三阴三阳 少阴 太阴 少阳 阳明 太阳 厥阴
君火 湿土 相火燥金 寒水 风木
在2008年的地支是子年,其六气之起算日期为大寒起,故而上半年的年气为少阴君火司天,在加上其运气为火太过,五行里火克金,在人体金为肺,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如果肺气原本就弱的,那爆发手足口病的几率当然是很高了。2009年为已丑年,土云不及,而又太阴湿土司天,脾胃不好的人要千万注意了,还有一个病也需要防范,即就是霍乱。
三阴三阳司天各有特色,表现为:厥阴司天,以风气为主;少阴司天,以热气为主;太阴司天,以湿气为主;少阳司天,以相火为主;阳明司天,以燥气为主;太阳司天,以寒气为主。
我们通过五运六气相合交错表具体看看:
纪年之干支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主岁之五运 土 金 水 木 火 土 金 水 木 火 土 金 水
司天之六气 少阴热气 太阴湿气 少阳火气 阳明燥气 太阳寒气 厥阴风气 少阴热气 太阴湿气 少阳火气 阳明燥气 太阳寒气
厥阴风气少阴热气
故而在《黄帝内经》的《至真要大论》中道:“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谨候气宜,无失病机”。故而六气都可致人生病,其规律为:
木运之年风气流行,风气太过,直接会引起肝病,间接会引起脾病。
火运之年暑气流行,火气太过,直接会引起心病,间接会引起肺病。
土运之年湿气流行,湿气太过,直接会引起脾病,间接会引起肾病。
金运之年燥气流行,燥气太过,直接会引起肺病,间接会引起肝病。
水运之年寒气流行,寒气太过,直接会引起肾病,间接会引起心病。
直接引起的病与间接引起的病的之间关系是生克关系:如直接引起肝病,间接引起脾病,是肝邪上侵于脾,即肝(木)胜脾(土)。其他都可以仿照这个原理来进行推论。
那么运气不及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五运中的某运不及,其结果就是被此行原来相克的那一行所侮,类似于中医里面讲的“正气足,邪不可外干”,但是倘若正气不足,那么人体就要被病邪欺侮了。由于五运中的每一运从强到弱发生变化,就会引起本相克的那一行的欺侮,而只要该运受到欺侮,则会引起疾病,具体为:
木运不及,会受土侮,故而金燥之气流行,这样会引起如以下疾病:胠肋疼痛、少腹疼痛、肠鸣、大便稀溏、寒热、疮疡等等。木运不及时,天上的木星暗淡,而金、土两星明亮。
火运不及,会受金侮,故而寒气流行,从而导致如下疾病产生:两肋疼痛、胸中疼痛、声音忽然嘶哑、心痛、头目不清、背部疼痛、肩胛之间疼痛、胸腹部胀大、腰背能屈不能申等。火运不及之年,火星黯淡而水星明亮。
土运不及,会受水侮,故而风气流行,从而有如下症状的疾病产生:肌肉酸痛、易怒、食欲不佳、口中无味、泄泻、霍乱、身体沉重、腹部疼痛、筋骨强直等等。土运不及之年,天上的土星暗淡,水星、木星明亮。
金运不及,会受土侮,故而火气流行,从而引起如下症状之疾病:心痛、便血、流鼻涕、肩背沉重、严重下泻、口疮等等。金运不及之年,天上的金星黯淡,火星、水星明亮。
水运不及,会受火侮,故而湿气流行,会引起如下疾病:浮肿、腰痛、脚下疼痛、股疼、关节不利、风疹、腹部胀满、身重、水泻、阴疮流稀脓、烦闷、脚痿弱、风疹等等。水运不及之年,天上的水星黯淡,土星、火星明亮。
中医运气学的最大优点,就是在人与五运六气之间建立起了必然联系。五运六气位于人体之外,但是与人有着必然的、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是现代任何医学器械和工具所发现不了的,所以说真正的预防疾病技术还是在中医这里。用西方医学的仪器设备如显微镜和CT并不能是不能发现得了的。
既然知道了五运六气的道理,那么对于常人,是否可以早些判断和预防疾病的发生呢?我认为可以,是与其出生年的运气有关:比如1970年出生的人,1970年是庚戌年,那一年的运气是金运太过,那么将来得肺或肝病的几率比较高,所以养生上就要注意肺和肝方面,可以通过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的调整而使自己的身体处于健康状态。比如在司天之气为太阳寒水之年倮虫(人)的怀孕后出生的婴儿先天性疾病就比较多,这就是与当年的运气有关的。
日常我们自己对于如何计算本年或者历年的天干地支问题觉得非常头痛,其实很简单:天干为十,地支为十二,两两对应,故而六十年一重复,以甲子起,以癸亥止。比如我们知道1984年为甲子年,那么1924年也是甲子年。如果是1970年,那么=47,47除以10得余数为7(天干),47除以12得余数为11(地支)。天干里排在第七位的是庚,地支里排在第十一位的是戌,故而1970年为庚戌年。说到这里,我们经常说算命是迷信,其实算命也是按照五行,五运六气来推演的,其本质是按照你五脏六腑与运气的规律而进行推演的,比如说你是金气不及之年出生的,那么火气太过之年对你来说就要注意了,这哪里是什么迷信?我们祖先的伟大之处就是给后人留下了很多的推演方法,所以会算命的人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但是你自己不懂的事情就冠以‘迷信’而去打到,是不是很愚蠢的行为?
久治不愈的人,学习五运六气,管理好自己的体质
地球在宇宙中,人在地球上,井水在夏天时凉得透心的舒服,冬天暖暖的。夏至一阴生,冬至一阳生。。。。。。人感应天时,地气,阴生阳长,实话实说:人即使是铁,也要被氧化。不懂中医的,更何况你又不是神。做病人的,你也不容易,一路走来,稀里糊涂。。今天吃个药丸,明天打个吊针,再不行拖到半废的才想起中医。恍悠悠,恍悠悠。。。病人啊!我真诚告诉你一句话,你不要去看医生了,自己学医吧!学习最高境界的五运六气,控制天地之力对你的影响,反击它,引导它。。。不然,你玩不起这生命的游戏啊!我们只是茫茫宇宙中一微尘,知己知彼,你就要知道天地是个什么东西,怎么影响你,你又怎么保护自己,不然啊!随便你了。实话实说:五运六气是个好东西呀!只有傻的才会傻到去手术啊!一个病例,督脉里长了瘤子,西医要切,可是寒性体质与热性体质都会长瘤。。。治瘤子也简单,看准五运六气原因,即使不用药,不扎针,光是根据体质用食物寒热来平衡就慢慢让它缩小了。高血压啊!其实都是调整五运六气后,血压就能慢慢降下来了。有人吃了几十年的田七粉,吃出了青春,皮肤细腻,没皱纹,七十岁还如四十岁的那个样子,田七活血,把瘀血都化净了。有的吃几十年阿胶,吃出了九十岁一头黑发,牙齿仍然坚固。青春不老,青春不老啊!于是别人看到就仿效吃田七粉,吃阿胶,他不知道,体质不同,田七性温,有火是不能吃的。阿胶腻胃,有湿脾虚更不能吃。所以,要返老还童,做到几十年来的调理,要从五运六气来辩证运用。知道哪种东西适合,哪种不适合,长期坚持下去,就能使身体的五运六气体质得到调整改变。就能做到青春不老,返老还童。五运六气不止是治病这样简单。很多食物,苦辛酸咸甘,都是与中药那五味一个味。神经病才不把这五味当回事。所以血压一直在升升升,再升,就砰了脑血管。此为否卦。与它相反的叫泰卦,地天泰,各位明白了天与地,地与天的顺序是怎么回事了吗?五运六气医易同源,你一身病的,找来找去,胡思乱猜病因病理,从最根本来说:你拔罐也好,艾灸也好,针药也好,气功也罢,只要你摆脱得了天地力量对你的制约纠缠,我就把你当神供着。。。最根本病因回到源头上来看,都要回到核心上来找答案,找解决办法。为什么孩子从小会有鼻炎,为什么会久治不愈,为什么这个病会纠缠你到死都?还不是摆脱不了天地之力的纠缠制约。饮食只是其中一个环节,是可以调整的。只是你不明白你是寒热虚实,看到羊肉就眼馋,看到西瓜就想咬,西瓜大寒,羊肉大热,你以为你是神呀!?!东南西北不分的乱入口?东南西北对着木火金水呢。。。大热对着南啊!你本来就是要离开南,趋吉避凶,可你偏偏要往南墙撞,怪谁?所以,不撞南墙心不死,就是指那一群命中逆反的人,老天要收伏他。羊肉大热,西瓜大寒,可不是因为冬日才要吃羊肉,不因为夏天才要西瓜,冬季属暖冬的,树木在冬季发芽的,你就不要吃羊肉,同理,夏行冬令你就不要吃西瓜了,为什么会这样说,只有学了五运六气才懂得这个道理。曾经有个张口本,让全国人民吃绿豆治百病,病人们,您吃了吗?。
如何运用中医“五运六气”理论对疾病进行辨证论治?
便是地之五行,分为金、木、水、火、土。
六气乃天之六气,分为寒、暑、燥、湿、风、火。
简单来说,打个比方,天之气为燥气,那么若病人有湿证,便会舒适,此时进行祛湿,可事半功倍。但若天之气为,那么有湿证的病人便会病情加重,并且调理起来会很慢。
而五运即为五行,五行对应五脏,根据其五行之间的关系便可来调理五脏。打个比方,病人咳嗽多为肺的问题,但久治不愈,原因有可能是导致的。因肺在五行中属金,肾在五行中属水。金生水。肺的传送与肾,肾才会好,但若是肾不养分,便会导致肺被憋住,就容易出现咳症。这种问题根源在于肾,所以若懂得五运,便可调理好此症。
以上都乃举例,但十分繁杂浩瀚,还需自行领悟。
以上便是我对您所提出的问题作出的回答,谢谢。
继续追问:&那是不是应该结合人的体质进行辨证呢?如人的生辰八字缺什么,体质属于什么,在用药的时候就该规避与其五行相克的药物?
补充回答:
生辰八字属于人之命格,又称先天体质。而五运六气中医调理属于后行药力,药力无法改变命格,只能改变后天体质。所以五运六气与生辰属性无法相结合,也所以用药时不必遵循八字属性。要注意的之是后天的体质变数即可。
以上便是我对您所提出的问题作出的回答,谢谢。
继续追问:&人一出生就注定了他(她)的体质类别,就像人的基因图谱一样,每个人的基因图谱都不一样,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有特殊性。如果离开体质谈治疗,那就陷入了形而上学的误区。
补充回答:
没错,中医理论便不是治病,而是调理平衡而已,而平衡便是人体质出现了偏差,以人力来弥补回来。您所致的性质是先天命格性质,而中医论证调理平衡的性质是后天所造成的,所以您若是用对应后天性质的调理方法来对先天性之进行调理,便无法起到效果,应以风水、姓名来应和为妙。
以上便是我对您所提出的问题作出的回答,谢谢。
继续追问:
1)、木不及---公历年尾数为“7”,该年出生之人均为木不及。
2)、木太过---公历年尾数为“2”,该年出生之人均为木太过。
3)、金太过---公历年尾数为“0”,该年出生之人均为金太过。
4)、土太过---公历年尾数为“4”,该年出生之人均为土太过。
5)、水不及---公历年尾数为“1”,该年出生之人均为水不及。
(2)“五运六气”体质分型说明:
1)、属相为:鼠、马、兔、鸡为燥热类体质。
2)、属相为:虎、猴、蛇、猪为风火类体质。
3)、属相为:龙、狗、牛、羊为寒湿类体质。
(3)“五运六气”相加计算:
如:木不及之人又有三种类型:木不及之风火体质、木不及之燥热体质、木不及之寒湿体质,由此类推可衍生出十五种分型。
(4)五运脏腑分型及治法:
1)木不及,金克之型---扶木为主,佐以平金之法
2)木太过,本脏自伤型---泻木为主,佐以燥土之法
金太过,而克木型---泻金为主,佐以扶木法
4)土太过,而反侮木型---泻土为主,佐以疏肝法
5)水不及,而木枯型---滋水为主,佐以疏木法
(5)六气体质分型及治法:
1)风火体质---降火熄风为法
2)燥热体质---润燥凉肝为法
3)寒湿体质---温肝燥脾为法
补充回答:
您所提出的属相与日历问题确实属于五运六气的范畴,但是您还是没有完全明白中医调理五运六气的原理与目标。
简单来说,五运六气所包含的范围极广,而中医所能调理的身体性质为后天性质。您所说的
(1)(2)条,那些属性、日份都乃先天性质,这种性质中医用药无法调整,需要用玄妙的方法来调整,就是所说的起名、风水布局来平衡。而您列举的后三条则须用中医中药来进行调理。可以这么说,您所说的那叫做先天性质,中医中药无法改变,而后面那三条则是中药才可解决。
可以说,您列举的这五条虽同为五运六气范畴,但不是一个层面的,需要渗透辩证理解才可。e
而您一开始的提问便是用中医方法调理,所以您就已经将五运六气完全看做后天性质了,这是搞混了的理解。中医调理只能运用五运六气将后天性质调理好,而对应先天性质却不行的。
以上便是我对您所提出的问题作出的回答,谢谢。
博主发表在《中医研究》2009年第二期的文章,现公布如下
摘要:五运六气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列举笔者临床中治疗暴聋、皮肤瘙痒的成功案例,对其病因病机、治则治法,选方用药等皆运用运气理论进行分析,认为临床上充分考虑当时的运气情况,在望、闻、问、切四诊的基础上增加天地自然运气情况这样一个重要参考系,对于病因、病机的分析和认识上就多了一面镜子,能够帮助医者更加精准的确定治则、治法,制定处方、用药,进而提高诊疗水平,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五运六气、暴聋、皮肤瘙痒
五运六气,简称运气,是我国古代研究天体运行、天时气候变化及其与生物、人体生理、病理、发病关系的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千年来,历代医学家对运气学说有不同程度的研究,从各自不同的角度用以预测疾病的流行,并指导临床用药。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运用五运六气理论,微有心得,兹举病例如下:
病例一:暴聋
王某,男,43岁,职业:某中等城市银行行长。日初诊。
患者因近来工作压力较大,加之家庭变故(儿子手术),心理负担过重,夜不能寐,三日前两耳听力骤降,以左耳为重,间有耳鸣。其人面色黄白微灰,形胖,声音浊重。素有吸烟嗜好,因工作缘故,每餐必饮酒食肉。大便稀溏。脉弦细,舌苔薄白。诊为胆经火郁所致,为疏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处方:
柴胡12g黄芩12g桂枝10g茯苓20g酒军8g清半夏10g生龙牡各30g石菖蒲10g&&生姜10片,红枣12枚。7剂。
二诊:日。患者服药后听力恢复大半,唯遇尖锐声音则感觉刺痛,伴有耳鸣。诊为兼有血瘀,为疏小柴胡汤佐以活血药物。拟方:
柴胡18g黄芩10g法半夏10g石菖蒲10g郁金10g胡黄连6g川芎10g磁石12g血竭8g苏木8g桃仁9g红花8g生姜10片红枣12枚,5剂。水煎服,一日三次,饭后一小时服用。另购苏合香丸两盒,服汤药时送服半丸。
之后未再联系,一月后追访,言其服药后诸证悉除,恢复如常人。
按:2008年为戊子年,戊癸化火,中运火运太过;子午少阴君火司天,全年火气较盛。3月10日在大寒后春分前,为戊子年初之气,主气厥阴风木,客气太阳寒水,本来初之气为木气生发之时,然则客气太阳寒水加临,寒水主封藏,将本欲借初之气生发的火气封藏,容易造成全年太过之火气在初之气时内郁的表现。生发为木,在人体为肝胆,对应到人体疾病,则体现为肝胆火气内郁的表现。耳为胆经所过之处,《灵枢·经脉》中说:“胆足少阳之脉……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胆气郁滞则会造成耳窍突然闭塞之病机,甚则导致暴聋。正如《素问·厥论篇》中说:“少阳之厥,则暴聋,颊肿面热”。胆为甲木,以条达畅疏为德,甲木之气生发不畅,郁于胆经则成内火,火性上炎,郁阻上窍则暴为耳聋。
结合该病人具体情况,此人形胖、面色黄白微灰,大便稀溏,判断素体其脾胃虚弱,加之喝酒吃肉为常事,体内必有湿热内留,此为内因;近来精神压力较大,家庭变故导致精神紧张,休息不良,此为诱发因素。在这种素体体质和诱发因素下,患者如在其他运气条件下,即使发病,或许不会如此急剧严重,而仅仅表现为听力下降或耳鸣等。然而正如前文所述,患者遇到精神刺激的诱发因素之时正逢天地火气内郁的运气环境,内外相合,主生发之甲木胆经火气内郁,外现则为耳窍骤然听力下降。
本病起手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药用柴胡疏肝利胆以解郁,黄芩清热,酒军清泄里热兼活血化瘀,半夏降气,茯苓安神健脾,桂枝温阳化气以舒展木气,龙骨牡蛎重镇安神,生姜、红枣调养脾胃,加石菖蒲开窍化湿,全方以疏利肝胆,清热泻火为立法,取得初步效果。二诊因其闻尖锐声音而感觉刺痛,虑其兼有血瘀,因此在原方基础上加入活血化瘀之品,继服五剂以收功。
病例二:皮肤瘙痒
王某,女,32岁,职业:北京某公司文员。日初诊。
患者自一年前(2006年7月)无明显诱因开始颜面、颈项、胸背、手足等部位起丘疹,严重时散布全身,片状如云,色淡红,瘙痒不已,且易感冒。西医诊断为过敏性荨麻疹。曾抗过敏治疗,服药不出,不服即发,反复发作,痛苦不堪。亦经中医治疗,效果不显。就诊时全身散在性丘疹,状如云片,色淡红,多处搔痕,剧痒难耐,夜不能眠,神情烦躁,体倦乏力,食少纳呆,面色白,手足凉,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查前医所用方药,为清热凉血、疏风润燥之品,患者自述服用后效果不显。参考其发病时间并结合患者体质,诊为太阳伤寒,兼有里虚,为疏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桂枝汤加味,处方:
麻黄8g黑附子9g(先煎1小时)细辛3g桂枝10g炒白芍10g干姜10g炙甘草10g党参10g焦三仙各6g生姜10片,红枣12枚,七剂,水煎服。
另嘱患者,此病从寒得之,其愈时可能走表而出现瘙痒症状加重,并伴随类似感冒症状:发热、恶寒、流涕等诸多表现,此为排病反应,切勿生怪,及时电话告知。
患者服药三剂后,电话告云:即日起全身畏寒,低热,鼻流清涕,浑身酸痛,请假在家不能上班,皮肤瘙痒剧烈,几不能耐。余告知云:“此为正邪交争关键,切勿服用抗过敏药或涂抹含有激素成分药膏,只需频频服用所开药方,日进两剂,服药后喝粥覆被发汗,汗出后病情必然大减。”患者遵从医嘱,频服中药,继而啜粥覆被而汗,果如所言,第二日瘙痒大减,服尽余剂后复诊。
二诊:日。患者皮肤瘙痒症状大减,唯余胸背略有瘙痒之处,微恶寒,时作喷嚏,流清涕。纳可,二便调。舌苔薄白,脉细。效不更方,原方不变,继服三剂。
三诊:日。患者皮肤瘙痒基本消除,恶寒、喷嚏等表证消失,身体较前体力增加,食欲增进,舌苔薄白,脉细。此寒邪已解,唯余体虚,予桂枝汤加味调和脾胃,益气扶阳以收功。处方:
桂枝10g炒白芍10g炙甘草8g党参10g生黄芪15g干姜10g生姜10片,红枣12枚,七剂,水煎服。
之后,患者未再复诊,一年后该患者介绍其他朋友就诊时晤面,言及服药后皮肤瘙痒至今未作,恢复如常人。
按:2006年为丙戌年,丙辛化水,中运水运太过;辰戌太阳寒水司天,全年寒水之气太盛。患者体质本为虚寒,正逢寒水太过之运气,该病夏月得之,夏季为里虚表开之时,最易为寒所中。因此诊为太阳伤寒,兼有里虚。该患者虽然得病一年有余,但其所伤为当年之寒气,该隐伏之寒邪不除,病必不愈。因而主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用以开太阳,温少阴,散寒气;合入桂枝汤以调和营卫,充养气血,佐以干姜、党参温煦中焦,全方内外合参,标本兼治。根据笔者个人临床用药经验,附子、干姜、桂枝、细辛等纯阳药品合用,从少阴直驱太阳,势同接力,扫荡寒邪最速。寒邪从表而出,极易病情加重,伴随出现表证,患者服药三剂后出现瘙痒加重,皮肤为表,寒气必然从皮而解,是以瘙痒加重;伴随恶寒、流涕、发热等表现,此等表证正应“脏邪还腑,阴病出阳”之候,恰恰是疾病转机之关键,务必除恶务尽,因进余剂以荡除寒邪。俟汗出后寒邪大泄,尚余体虚,乃予桂枝汤加党参、黄芪、干姜以充养气血、温煦脾胃以收功。
结语:《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于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天地为一大宇宙,人体为一小宇宙,大小宇宙息息相通,人与自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人体必须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以保持内外环境动态平衡。因此,天时、气象变化与人体生理、病理乃至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等都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对每年五运六气的分析,可了解天地自然的盛衰虚实,进而为医者辨证施治时提供重要参考。《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先立其年,以名其气,金木水火土,运行之数:寒暑躁湿风火,临御之化,则天道可见,民气可调。”意思是了解年之运气状况,就可明白此年病气之五行六气属性,据此治病即可得到调治。《素问·六节藏象论》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更强调了掌握五运六气对于医家的重要性。
金元四大家之一河间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序》中说:“识病之法,以其病气归于五运六气之化,明可见矣。”又说“不知运气而求医无失者,鲜矣!”认为五运六气理论对中医临床有非常切实的参考意义。临床上充分考虑当时的运气情况,在望、闻、问、切四诊的基础上增加天地自然运气情况这样一个重要参考系,对于病因、病机的分析和认识上就多了一面镜子,能够帮助医者更加精准的确定治则、治法,制定处方、用药,进而提高诊疗水平,取得满意疗效。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刷牙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