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持续质量改进ppt技术考核持续改进

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持续质量改进在儿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儿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儿科从2010年1月开始,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办法对儿科护理质量进行管理,比较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及后1年的护理质量考核结果及接诊量变化,总结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在儿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方法后,在未增加床位及护理人员的前提下,儿科日均接诊量较实施前有显著增加;护理质量考核也较实施前有明显改善,上述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方法是一种有效提升护理质量的管理工具,长期实施该管理方法,可使儿科护理体系更具活力,和最新的护理理念、方法同步,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值得在儿科护理体系中推广应用.
作者单位:
金华市人民医院,浙江 金华,321000
年,卷(期):
机标分类号: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京公网安备号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您当前的位置:&>&
护理技术项目考核要点2
来源:&&作者:&&()
二十五、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术(一)目的以徒手操作来恢复猝死患者的自主循环、自主呼吸和意识,抢救发生突然、意外死亡的患者。(二)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1)判断患者意识:呼叫患者、轻拍患者肩部。确认患者意识丧失,立即呼救,寻求他人帮助。(2)判断患者呼吸:通过看、听、感觉(看:胸部有无起伏;听:有无呼吸音;感觉:有无气流逸出。)三步骤来完成,判断时间为10秒钟,无反应表示呼吸停止,应立即给予人工呼吸。(3)判断患者颈动脉搏动:术者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部(相当于喉结的部位),旁开两指,至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判断时间为10秒钟。如无颈动脉搏动,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2.操作要点:(1)开放气道:将床放平,如果是软床,胸下需垫胸外按压板,将患者放置于仰卧位。‚如有明确呼吸道分泌物,应当清理患者呼吸道,取下活动义齿。ƒ开放气道,采用仰头抬颏法。(2)人工呼吸:口对口人工呼吸:送气时捏住患者鼻子,呼气时松开,送气时间为1秒,见胸廓抬起即可。‚应用简易呼吸器:将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气,氧流量8-10升/分,一手固定面罩,另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毫升,频率10―12次/分。(3)胸外按压: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处。‚按压手法:一手掌根部放于按压部位,另一手平行重叠于此手背上,手指并拢,只以掌根部接触按压部位,双臂位于患者胸骨的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ƒ按压幅度:使胸骨下陷4-5厘米,而后迅速放松,反复进行。„按压时间:放松时间=1:1。…按压频率:100次/分。†胸外按压:人工呼吸=30:2。‡操作5个循环后再次判断颈动脉搏动及人工呼吸10秒钟,如已恢复,进行进一步生命支持;如颈动脉搏动及人工呼吸未恢复,继续上述操作5个循环后再次判断,直至高级生命支持人员及仪器设备的到达。(三)注意事项1.人工呼吸时送气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患者胃部胀气。2.胸外按压时要确保足够的频率及深度,尽可能不中断胸外按                        压,每次胸外按压后要让胸廓充分的回弹,以保证心脏得到充分的血液回流。3.胸外按压时肩、肘、腕在一条直线上,并与患者身体长轴垂直。按压时,手掌掌根不能离开胸壁。&二十六、经鼻/口腔吸痰法(一)目的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二)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1)了解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吸氧流量。(2)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量、粘稠度、部位。(3)对清醒患者应当进行解释,取得患者配合。2.操作要点:(1)做好准备,携物品至患者旁,核对患者,帮助患者取合适体位。(2)连接导管,接通电源,打开开关,检查吸引器性能,调节合适的负压。(3)检查患者口腔,取下活动义齿。(4)连接吸痰管,滑润冲洗吸痰管。(5)插管深度适宜,吸痰时轻轻左右旋转吸痰管上提吸痰。(6)如果经口腔吸痰,告诉患者张口。对昏迷患者可以使用压舌板或者口咽气道帮助其张口,吸痰方法同清醒患者,吸痰毕,取出压舌板或者口咽气道。(7)清洁患者的口鼻,帮助患者恢复舒适体位。3.指导患者:(1)如果患者清醒,安抚患者不要紧张,指导其自主咳嗽。(2)告知患者适当饮水,以利痰液排除。(三)注意事项1.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插管动作轻柔,敏捷。2.吸痰前后应当给予高流量吸氧,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应间隔 3-5 分钟,患者耐受后再进行。一根吸痰管只能使用一次。3.如患者痰稠,可以配合翻身扣背、雾化吸入;患者发生缺氧的症状如紫绀、心率下降等症状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休息后再吸。4.观察患者痰液性状、颜色、量。&&二十七、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一)目的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保证有效的通气。(二)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1)了解患者病情、意识状态。(2)了解呼吸机参数设置情况。(3)对清醒患者应当进行解释,取得患者配合。2.操作要点:(1)做好准备,携物品至患者旁,核对患者。(2)将呼吸机的氧浓度调至100%,给予患者纯氧2分钟,以防止吸痰造成的低氧血症。(3)接负压吸引器电源或者中心负压吸引装置,调节压力(成人为150―200mmHg)。  (4)打开冲洗水瓶。(5)撕开吸痰管外包装前端,一只手戴无菌手套,将吸痰管抽出并盘绕在手中,根部与负压管相连。(6)非无菌手断开呼吸机与气管导管,将呼吸机接头放在无菌纸巾上。用戴无菌手套的一只手迅速并轻轻地沿气管导管送入吸痰管,吸痰管遇阻力略上提后加负压,边上提边旋转边吸引,避免在气管内上下提插。(7)吸痰结束后立即接呼吸机通气,给予患者100%的纯氧2分钟,待血氧饱和度升至正常水平后再将氧浓度调至原来水平。(8)冲洗吸痰管和负压吸引管,如需再次吸痰应重新更换吸痰管。(9)吸痰过程中应当观察患者痰液情况、血氧饱和度、生命体征变化情况。(10)协助患者取安全、舒适体位。&(三)注意事项1.操作动作应轻柔、准确、快速,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连续吸痰不得超过3次,吸痰间隔予以纯氧吸入。2.注意吸痰管插入是否顺利,遇到阻力时应分析原因,不可粗暴盲插。3.吸痰管最大外径不能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1/2,负压不可过大,进吸痰管时不可给予负压,以免损伤患者气道。4.注意保持呼吸机接头不被污染,戴无菌手套持吸痰管的手不被污染。5.冲洗水瓶应分别注明吸引气管插管、口鼻腔之用,不能混用。6.吸痰过程中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有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的明显改变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立即接呼吸机通气并给予纯氧吸入。&二十八、心电监测技术(一)目的监测患者心率、心律变化。(二)实施要点1.评估要点:(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2)评估患者皮肤状况。(3)对清醒患者,告知监测目的及方法,取得患者合作。(4)评估患者周围环境、光照情况及有无电磁波干扰。2.操作要点:(1)检查监测仪功能及导线连接是否正常。(2)清洁患者皮肤,保证电极与皮肤表面接触良好。(3)将电极片连接至监测仪导联线上,按照监测仪标识要求贴于患者胸部正确位置,避开伤口,必要时应当避开除颤部位。(4)选择导联,保证监测波形清晰、无干扰,设置相应合理的报警界限。3.指导患者:(1)告知患者不要自行移动或者摘除电极片。(2)告知患者和家属避免在监测仪附近使用手机,以免干扰监测波形。(3)指导患者学会观察电极片周围皮肤情况,如有痒痛感及时告诉医护人员。(三)注意事项1.根据患者病情,协助患者取平卧位或者半卧位。2.密切观察心电图波形,及时处理干扰和电极脱落。3.每日定时回顾患者24小时心电监测情况,必要时记录。4.正确设定报警界限,不能关闭报警声音。5.定期观察患者粘贴电极片处的皮肤,定时更换电极片和电极片位置。6.对躁动患者,应当固定好电极和导线,避免电极脱位以及导线打折缠绕。7.停机时,先向患者说明,取得合作后关机,断开电源。&二十九、血氧饱和度监测技术(一)目的监测患者机体组织缺氧状况。(二)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1)了解患者身体状况、意识状态、吸氧流量。(2)向患者解释监测目的及方法,取得患者合作。(3)评估局部皮肤或者指(趾)甲情况。(4)评估周围环境光照条件,是否有电磁干扰。2.操作要点:(1)准备好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或者将监测模块及导线与多功能监护仪连接,检测仪器功能是否完好。(2)清洁患者局部皮肤及指(趾)甲。(3)将传感器正确安放于患者手指、足趾或者耳廓处,使其光源透过局部组织,保证接触良好。(4)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波幅及报警界限。3.指导患者:(1)告知患者不可随意摘取传感器。(2)告知患者和家属避免在监测仪附近使用手机,以免干扰监测波形。(三)注意事项1.观察监测结果,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2.下列情况可以影响监测结果:患者发生休克、体温过低、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及贫血等。周围环境光照太强、电磁干扰及涂抹指甲油等也可以影响监测结果。3.注意为患者保暖,患者体温过低时,采取保暖措施。4.观察患者局部皮肤及指(趾)甲情况,定时更换传感器位置。&三十、输液泵/微量泵的使用技术(一)目的准确控制输液速度,使药物速度均匀、用量准确并安全地进入患者体内发生作用。(二)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1)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向患者解释,取得患者合作。(2)评估患者注射部位的皮肤及血管情况。2.操作要点:(1)核对医嘱,做好准备。(2)安全准确地放置输液泵。(3)正确安装管路于输液泵,并与患者输液器连接。(4)按照医嘱设定输液速度和输液量以及其他需要设置的参数。(5)使用微量输液泵应将配好药液的注射器连接微量输液泵泵管,注射器正确安装于微量输液泵。3.指导患者:(1)告知患者使用输液泵的目的, 输入药物的名称、输液速度。(2)告知患者输液肢体不要进行剧烈活动。(3)告知患者及家属不要随意搬动或者调节输液泵,以保证用药安全。(4)告知患者有不适感觉或者机器报警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三)注意事项1.正确设定输液速度及其他必需参数,防止设定错误延误治疗。2.护士随时查看输液泵的工作状态,及时排除报警、故障,防止液体输入失控。3.注意观察穿刺部位皮肤情况,防止发生液体外渗,出现外渗及时给予相应处理。&三十一、除颤技术(一)目的纠正患者心律失常。(二)实施要点1.评估要点:了解患者病情状况,评估患者意识、心电图状况以及是否有室颤波。2.操作要点:(1)迅速携除颤器及导电糊或者生理盐水纱布至患者旁。(2)监测患者心律。(3)在电极板上涂以适量导电糊或者生理盐水纱布,涂抹均匀。(4)确认电复律方式为非同步方式,能量选择正确。(5)电极板位置安放正确,电极板与皮肤紧密接触, 压力适当。(6)再次观察心电示波,确实需要除颤,充电后双手拇指同时按压放电按钮电击除颤。(三)注意事项1.除颤前确定患者除颤部位无潮湿、无敷料。如患者带有植入性起搏器,应注意避开起搏器部位至少10厘米。2.除颤前确定周围人员无直接或者间接与患者接触。3.操作者身体不能与患者接触,不能与金属类物品接触。4.动作迅速,准确。5.保持除颤器完好备用。&三十二、轴线翻身法(一)目的1.协助颅骨牵引、脊椎损伤、脊椎手术、髋关节术后的患者在床上翻身。2.预防脊椎再损伤及关节脱位。3预防压疮,增加患者舒适感。(二)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1)了解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及配合能力。(2)观察患者损伤部位、伤口情况和管路情况。2.操作要点:(1)核对患者,帮助患者移去枕头,松开被尾。(2)三位操作者站于患者同侧,将患者平移至操作者同侧床旁。(3)患者有颈椎损伤时,一操作者固定患者头部,沿纵轴向上略加牵引,使头、颈随躯干一起缓慢移动,第二操作者将双手分别置于肩部、腰部,第三操作者将双手分别置于腰部、臀部,使头、颈、肩、腰、髋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翻转至侧卧位。患者无颈椎损伤时,可由两位操作者完成轴线翻身。(4)将一软枕放于患者背部支持身体,另一软枕放于两膝之间并使双膝呈自然弯曲状。3.指导患者:告知患者翻身的目的和方法,以取得患者的配合。(三)注意事项1.翻转患者时,应注意保持脊椎平直,以维持脊柱的正确生理弯度,避免由于躯干扭曲,加重脊柱骨折、脊髓损伤和关节脱位。翻身角度不可超过60度,避免由于脊柱负重增大而引起关节突骨折。2.患者有颈椎损伤时,勿扭曲或者旋转患者的头部,以免加重神经损伤引起呼吸机麻痹而死亡。3.翻身时注意为患者保暖并防止坠床。4.准确记录翻身时间。&三十三、患者搬运法&协助患者移向床头法(一)目的帮助滑向床尾而自己不能移动的患者移向床头,使患者舒适。(二)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1)了解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肢体肌力、配合能力。(2)了解患者有无约束、各种管路情况。(3)对清醒地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取得患者合作。2.操作要点:(1)一人帮助患者移向床头法:视患者病情放平床头,将枕头横立于床头,避免撞伤患者;使患者仰卧屈膝,双手握住床头板,双脚蹬床面;护士用手稳住患者双脚,同时在臀部提供助力,使其上移;放回枕头,抬高床头,整理床单位。(2)两人帮助患者移向床头法:视患者病情放平床头,将枕头横立于床头,避免撞伤患者;护士两人分别站在床的两侧,交叉托住患者颈、肩及腰臀部,两人同时用力,协调地将患者抬起,移向床头;亦可两人同侧,一人托住颈、肩及腰部,另一人托住臀部及N窝,同时抬起患者移向床头;放回枕头,抬高床头,整理床单位。3.指导患者:(1)告知患者操作目的、方法,取得配合。(2)指导患者与护士同时用力。(三)注意事项1.注意遵循节力原则。2.护士动作轻稳,避免对患者的拉、拽等动作,防止关节脱位,使患者舒适、安全。&协助患者由床上移至平车法(一)目的运送不能下床的患者。(二)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1)了解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肢体肌力、配合能力。(2)了解患者有无约束、各种管路情况。(3)对清醒地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取得患者合作。2.操作要点:(1)挪动法:适用于能在床上配合动作者。具体方法是:移开床旁桌、椅,松开盖被,帮助患者移向床边;平车与床平行并紧靠床边,将盖被平铺于平车上;护士抵住平车,帮助患者按上身、臀部、下肢的顺序向平车挪动(从平车移回床上时,先助患者移动下肢、臀部,再移动上身),为患者盖好被,使患者舒适。(2)一人法:适用于儿科患者或者体重较轻的患者。具体方法是:将平车推至床尾,使平车头端与床尾成钝角,固定平车;松开盖被,协助患者穿衣;将盖被铺于平车上,患者移至床边;协助患者屈膝,一臂自患者腋下伸至肩部外侧,一臂伸入患者大腿下;将患者双臂交叉于搬运者颈后,托起患者移步转身,将患者轻放于平车上,为患者盖好被。(3)两人法:适用于不能自行活动或者体重较重者。具体方法是:将平车推至床尾,使平车头端与床尾成钝角,固定平车;松开盖被,协助患者穿衣,将盖被平铺于平车上;二人站于床同侧,将患者移至床边;一名护士一手托住患者颈肩部,另一手托住患者腰部,另一名护士一手托住患者臀部,另一手托住患者使患者身体稍向护士倾斜,两名护士同时合力抬起患者,移步转向平车,将患者轻放于平车上,为患者盖好被。(4)三人法:适用于不能自行活动或者体重较重者。具体方法是:将平车推至床尾,使平车头端与床尾成钝角,固定平车;松开盖被,协助患者穿衣,将盖被平铺于平车上;三人站于床同侧,将患者移至床边;一名护士托住患者头、肩胛部,另一名护士托住患者背部、臀部,第三名护士托住患者N窝、小腿部,三人同时抬起,使患者身体稍向护士倾斜,同时移步转向平车,将患者轻放于平车上,为患者盖好被。(5)四人法:适用于病情危重或者颈腰椎骨折患者。具体方法是:移开床旁桌、椅,推平车与床平行并紧靠床边;在患者腰、臀下铺中单;一名护士站于床头,托住患者头及颈肩部,第二名护士站于床尾,托住患者两腿,第三名护士和第四名护士分别站于床及平车两侧,紧握中单四角,四人合力同时抬起患者,轻放于平车上,为患者盖好被;患者从平车返回病床时,则反向移动。(6)“过床易”使用法:适用于不能自行活动的患者。具体方法是:移开床旁桌、椅,推平车与床平行并紧靠床边,平车与床的平面处于同一水平,固定平车;护士分别站于平车与床的两侧并抵住,站于床侧护士协助患者向床侧翻身,将“过床易”平放在患者身下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向斜上方45度轻推患者;站于车侧护士,向斜上方45度轻拉协助患者移向平车,待患者上平车后,协助患者向车侧翻身,将“过床易”从患者身下取出。3.指导患者:(1)告知患者操作的目的、方法,以取得配合。& (2)告知患者配合移动时的注意事项。(三)注意事项1.搬运患者时动作轻稳,协调一致,确保患者安全、舒适。2.尽量使患者靠近搬运者,已达到节力。3.将患者头部置于平车的大轮端,以减轻颠簸与不适。4.推车时车速适宜。护士站于患者头侧,以观察病情,下坡时应使患者头部在高处一端。5.对骨折患者,应在平车上垫木板,并固定好骨折部位再搬运。6.在搬运患者过程中保证输液和引流的通畅。&三十四、患者约束法(一)目的1.对自伤、可能伤及他人以及的患者限制其身体或者肢体活动,确保患者安全,保证治疗、护理顺利进行。2.防止患儿过度活动,以利于诊疗操作顺利进行或者防止损伤肢体。(二)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肢体活动度、约束部位皮肤色泽、温度及完整性等。(2)评估需要使用保护具的种类和时间。(3)向患者和家属解释约束的必要性,保护具作用及使用方法,取得配合。2.操作要点:(1)肢体约束法:暴露患者腕部或者踝部;用棉垫包裹腕部或者踝部;将保护带打成双套结套在棉垫外,稍拉紧,使之不松脱;将保护带系于两侧床缘;为患者盖好被整理床单位及用物。(2)肩部约束法: 暴露患者双肩;将患者双侧腋下垫棉垫;将保护带置于患者双肩下,双侧分别穿过患者腋下,在背部交叉后分别固定于床头;为患者盖好被,整理床单位及用物。(3)全身约束法:多用于患儿的约束。具体方法是:将大单折成自患儿肩部至踝部的长度,将患儿放于中间;用靠近护士一侧的大单紧紧包裹同侧患儿的手足至对侧,自患儿腋窝下掖于身下,再将大单的另一侧包裹手臂及身体后,紧掖于靠护士一侧身下;如患儿过分活动,可用绷带系好。3.指导患者:(1)告知患者及家属实施约束的目的、方法、持续时间,使患者和家属理解使用保护具的重要性、安全性,征得同意方可使用。(2)告知患者和家属实施约束中,护士将随时观察约束局部皮肤有无损伤、皮肤颜色、温度、约束肢体末梢循环状况,定时松解。(3)指导患者和家属在约束期间保证肢体处于功能位,保持适当的活动度。&(三)注意事项1.实施约束时,将患者肢体处于功能位,约束带松紧适宜,以能伸进一、二手指为原则。2.密切观察约束部位的皮肤状况。3.保护性约束属制动措施,使用时间不宜过长,病情稳定或者治疗结束后,应及时解除约束。需较长时间约束者,每2小时松解约束带1次并活动肢体,并协助患者翻身。4.准确记录并交接班,包括约束的原因、时间,约束带的数目,约束部位,约束部位皮肤状况,解除约束时间等。三十五、痰标本采集法(一)目的根据医嘱采集患者痰标本,进行临床检验,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二)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1)询问、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向患者解释,取得配合。(2)观察患者口腔黏膜有无异常和咽部情况。2.操作要点:(1)核对医嘱,做好准备。(2)指导或者帮助患者按要求排痰。(3)为人工辅助呼吸者吸痰时,要带无菌手套,将痰液收集器连接在负压吸引器上,正确留取标本。(4)注明标本留取时间,并按照要求送检。3.指导患者:(1)告知患者检查目的、采集方法、采集时间。(2)指导患者正确留取痰标本,告知患者留取痰液前要先漱口,然后深吸气,用力咳出第一口痰,留于容器中。(3)告知患者不可将唾液、漱口水、鼻涕等混入痰中。(三)注意事项1.护士在采集过程中要注意根据检查目的选择正确的容器。2.患者做痰培养及痰找瘤细胞检查时,应及时送检。3.留取24小时痰液时,要注明起止时间。&三十六、咽拭子标本采集法(一)目的&取患者咽部及扁桃体分泌物做细菌培养。(二)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1)了解患者病情、口腔黏膜和咽部感染情况。(2)向患者解释,取得配合。2.操作要点:(1)核对医嘱,做好准备。(2)让患者用清水漱口,然后让患者张口发“啊”音,必要时使用压舌板。(3)取出培养管中的拭子轻柔、迅速地擦拭两腭弓、咽及扁桃体。(4)试管口在酒精灯火焰上部消毒。(5)将拭子插入试管中,塞紧瓶塞。(6)注明标本留取时间,及时送检。3.指导患者:&告知患者检查目的、采集方法、采集时间。(三)注意事项    1.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瓶口消毒,保持容器无菌。    2.最好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采集标本。&&三十七、洗胃技术(一)目的1.通过实施洗胃抢救中毒患者,清除胃内容物,减少毒物吸收,利用不同的灌洗液中和解毒。2.减轻胃粘膜水肿,预防感染。(二)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1)了解患者病情,安抚患者,取得患者合作。(2)对中毒患者,了解患者服用毒物的名称、剂量及时间等。(3)评估患者口鼻腔皮肤及粘膜有无损伤、炎症或者其他情况。2.操作要点:(1)口服洗胃法: 患者取坐位,取下患者活动性义齿,将一次性围裙围至患者胸前,水桶放于患者面前;用压舌板刺激患者咽后壁或者舌根诱发呕吐,遵医嘱留取毒物标本送检;协助患者每次饮洗胃液300~500毫升,用压舌板刺激患者咽后壁或者舌根诱发呕吐,如此反复进行,直至洗出液水清、嗅之无味为止。    (2)自动洗胃机洗胃法:连接洗胃机并打开电源;患者取左侧卧位,昏迷者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取下患者活动性义齿,取一次性围裙围于胸前,置弯盘及纱布于口角旁;润滑胃管,据患者情况选择胃管插入的深度;确定胃管在胃内后,遵医嘱留取毒物标本送检;连接洗胃机管道,调节参数,每次注入洗胃液300~500毫升;洗胃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生命体征变化及洗胃情况,观察洗胃液出入量的平衡、洗出液的颜色、气味。(三)注意事项1.插管时动作要轻快,切勿损伤患者食管及误入气管。2.患者中毒物质不明时,及时抽取胃内容物送检,应用温开水或者生理盐水洗胃。3.患者洗胃过程中出现血性液体,立即停止洗胃。4.幽门梗阻患者,洗胃宜在饭后4-6小时或者空腹时进行,并记录胃内潴留量,以了解梗阻情况,供补液参考。5.吞服强酸、强碱等腐蚀性毒物患者,切忌洗胃,以免造成胃穿孔。6.及时准确记录灌注液名称、液量,洗出液量及其颜色、气味等洗胃过程。7.保证洗胃机性能处于备用状态。&三十八、“T”管引流护理(一)目的1.防止患者发生胆道逆行感染。2.通过日常护理保证引流的有效性。3.观察胆汁的量、颜色、性质。(二)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1)询问、了解患者病情。(2)评估患者“T”管引流情况。2.操作要点:(1)做好准备,协助患者摆好体位,暴露“T”管及右腹壁,注意遮挡患者。(2)将固定于腹壁外的“T”管,连接引流袋,引流袋应低于“T”管引流口平面。(3)维持有效引流,引流管勿打折、勿弯曲,嘱患者保持有效体位,即平卧时引流管应低于腋中线,站立或者活动时不可高于腹部引流口平面,防止引流液逆流。(4)观察胆汁颜色、性质、量,并记录。(5)根据患者情况每天或者隔日更换引流袋一次,具体方法是:铺垫巾于所换引流管口处的下方,用止血钳夹住引流管近端,将新引流袋检查后挂于床边,出口处拧紧;一手捏住引流管,一手捏住引流袋自接口处断开,将旧引流袋放于医用垃圾袋中;消毒引流管口周围,将新的引流袋与引流管连接牢固,观察有无引流液引出并妥善固定。(6)“T”管拔除后,局部伤口以凡士林纱布堵塞,1-2日会自行封闭,观察伤口渗出情况,体温变化、皮肤巩膜黄染、呕吐、腹痛、腹胀等情况。3.指导患者:(1)告知患者放置或者更换引流袋的注意事项;(2)指导患者在身体活动过程中保护“T”管。(三)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胆道引流管通畅。2.妥善固定好管路,操作时防止牵拉,以防“T”管脱落。3.保护患者引流口周围皮肤,局部涂氧化锌软膏,防止胆汁浸渍引起局部皮肤破溃和感染。&三十九、造口护理技术(一)目的1.保持造口周围皮肤的清洁。2.帮助患者掌握正确护理造口的方法。(二)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1)询问、了解患者对护理造口方法和知识掌握程度。(2)了解患者造口类型及造口情况。(3)评估患者造口的功能状况。(4)评估患者自理程度,以决定护理的方式。2.操作要点:(1)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必要时使用屏风遮挡。(2)由上向下撕离已用的造口袋,并观察内容物。(3)温水清洁造口及周围皮肤,并观察周围皮肤及造口的情况。(4)用造口量度表量度造口的大小、形状。(5)绘线,做记号。(6)沿记号修剪造口袋底盘,必要时可涂防漏膏、保护膜。(7)撕去粘贴面上的纸,按照造口位置由下而上将造口袋贴上,夹好便袋夹。3.指导患者:(1)向患者解释利用造口袋进行造口管理的重要性,强调患者学会操作的必要性。(2)向患者介绍造口特点以减轻恐惧感,引导其尽快接受造口的现实而主动参与造口自我管理。(三)注意事项1.护理过程中注意向患者详细讲解操作步骤。2.更换造口袋时应当防止袋内容物排出污染伤口。3.撕离造口袋时注意保护皮肤,防止皮肤损伤。4.注意造口与伤口距离,保护伤口,防止污染伤口。5.贴造口袋前应当保证造口周围皮肤干燥。6.造口袋裁剪时与实际造口方向相反,不规则造口要注意裁剪方向。7.造口袋底盘与造口粘膜之间保持适当空隙(1-2毫米),缝隙过大粪便刺激皮肤易引起皮炎,过小底盘边缘与粘膜摩擦将会导致不适甚至出血。8.如使用造口辅助用品应当在使用前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如使用防漏膏应当按压底盘15-20分钟。9.教会患者观察造口周围皮肤的血运情况,并定期手扩造口,防止造口狭窄。&四十、膀胱冲洗护理(一)目的1.使尿液引流通畅。2.治疗某些膀胱疾病。3.清除膀胱内的血凝块、粘液、细菌等异物,预防膀胱感染。4.前列腺及膀胱手术后预防血块形成。(二)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1)询问、了解患者病情,向患者解释,取得合作。(2)了解患者尿液的性状、有无尿频、尿急、尿痛、膀胱憋尿感,是否排尽尿液及尿管通畅情况。2.操作要点:(1)进行核对,做好准备。(2)洗手,戴口罩。(3)将膀胱冲洗液悬挂在输液架上,将冲洗管与冲洗液连接,Y形管一头连接冲洗管、另外两头分别连接导尿管和尿袋。连接前对各个连接部进行消毒。(4)打开冲洗管,夹闭尿袋,根据医嘱调节冲洗速度。(5)夹闭冲洗管,打开尿袋,排出冲洗液。如此反复进行。(6)在持续冲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反应及冲洗液的量及颜色。评估冲洗液入量和出量,膀胱有无憋胀感。(7)冲洗完毕,取下冲洗管,消毒导尿管口接尿袋,妥善固定,位置低于膀胱,以利引流尿液。(8)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三)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医源性感染。2.冲洗时若患者感觉不适,应当减缓冲洗速度及量,必要时停止冲洗,密切观察,若患者感到剧痛或者引流液中有鲜血时,应当停止冲洗,通知医师处理。3.冲洗时,冲洗液瓶内液面距床面约60厘米,以便产生一定的压力,利于液体流入,冲洗速度根据流出液的颜色进行调节,一般为80-100滴/分钟;如果滴入药液,须在膀胱内保留15-30分钟后再引流出体外,或者根据需要延长保留时间。4.寒冷气候,冲洗液应加温至35℃左右,以防冷水刺激膀胱,引起膀胱痉挛。5.冲洗过程中注意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四十一、脑室引流管的护理(一)目的1.保持引流通畅。2.防止逆行感染。3.便于观察脑室引流液性状、颜色、量。(二)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1)了解患者病情、生命体征,向患者解释、取得合作。(2)询问患者有无头痛等主观感受。2.操作要点:(1)进行核对,做好准备。(2)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3)严密观察脑脊液引流量、颜色、性质及引流速度。(4)保持引流通畅,穿刺部位干燥,引流系统的密闭性。(5)引流袋悬挂高度应当高于脑平面10-20厘米,以维持正常颅内压。(6)每日更换头部无菌治疗垫巾,并在无菌操作下更换引流袋。(7)保证患者体位舒适。3.指导患者:(1)指导患者取适合的卧位。(2)告诉患者不能随意移动引流袋位置。(3)告诉患者保持伤口敷料清洁,不可抓挠伤口。(三)注意事项1.应当让患者头枕无菌治疗巾。2.搬动患者时先夹毕引流管,待患者安置稳定后再打开引流管。3.帮助患者翻身时,避免引流管牵拉、滑脱、扭曲、受压。4.患者出现精神症状、意识障碍时,应当适当约束。5.患者发生引流不畅时,告知医师。&四十二、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一)目的  1.保持引流通畅,维持胸腔内压力。2.防止逆行感染。3.便于观察胸腔引流液的性状、颜色、量。(二)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1)了解患者病情、生命体征,向患者解释,取得合作。(2)观察胸腔引流情况。2.操作要点:(1)进行核对,做好准备。(注:水封瓶准备:要在瓶内注入外用盐水,注水量以水柱波动4-6厘米为宜,在引流瓶的水平线上注明日期及水量)。(2)用两把止血钳双重加闭引流管。(3)消毒引流管连接口,并与负压引流筒或者水封瓶连接。(4)观察引流是否通畅。(5)将引流瓶放于安全处,保持引流瓶低于胸腔60―100厘米。(6)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量及患者反应。3.指导患者:(1)嘱患者不要拔出引流管及保持密闭状态。(2)拔除引流管前嘱患者深吸气,然后摒住,以免拔出引流管时管端损伤肺脏或者疼痛及造成气胸。(三)注意事项1.术后患者若血压平稳,应取半卧位以利引流。2.水封瓶应位于胸部以下,不可倒转,维持引流系统密闭,接头牢固固定。3.保持引流管长度适宜,翻身活动时防止受压、打折、扭曲、脱出。4.保持引流管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并作好记录。如引流液量增多,及时通知医师。5.更换引流瓶时,应用止血钳夹闭引流管防止空气进入。注意保证引流管与引流瓶连接的牢固紧密,切勿漏气。操作时严格无菌操作。6.搬动患者时,应注意保持引流瓶低于胸膜腔。7.拔除引流管后24小时内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胸闷、憋气、呼吸困难、气胸、皮下气肿等。观察局部有无渗血、渗液,如有变化,要及时报告医师处理。&四十三、会阴消毒技术(一)目的为阴道操作、自然分娩、妇产科手术做准备。(二)实施要点1.评估要点:(1)了解患者身体情况,向患者解释,取得合作。(2)观察、了解患者会阴清洁度及外阴皮肤情况。(3)如是孕妇,了解其孕周及产程、阴道流血、流液情况。2.操作要点:(1)帮助患者取外展屈膝位或者膀胱截石位,卧位合适,并为患者遮挡。(2)用清水或者肥皂水依顺序冲洗/擦洗会阴。(3)进行消毒。第一遍消毒:用持物钳夹取浸有消毒液的纱球或者棉球擦洗小阴唇、大阴唇→阴阜→左右大腿内侧上1/3处→肛周→肛门。根据需要第二遍消毒:更换持物钳,同法擦洗,步骤同上。(4)消毒后,根据需要以生理盐水冲洗会阴,将无菌治疗巾置于臀下。3.指导要点:(1)告知患者操作过程中臀部不要抬起,以免冲洗水流入后背。(2)告诉孕妇如果宫缩来临时,身体不要左右翻动,以免影响消毒效果。(3)告知患者双手不能触碰消毒区域。(三)注意事项1.消毒原则应当是由内向外,自上而下。2.操作过程中注意遮挡患者,给予保暖,避免受凉。3.进行第二遍外阴消毒时,消毒范围不能超过第一遍范围。4.操作中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四十四、早产儿暖箱的应用(一)目的1.为患儿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保持体温稳定。2.提高早产儿的成活率。(二)操作要点1.评估患儿:了解患儿身体状况,告知家长应用暖箱治疗的必要性。2.操作要点:(1)暖箱应用前核对患儿姓名、床号。(2)患儿入箱前备好暖箱,检查各项仪表显示是否正常。暖箱湿度保持在55-65%之间。(3)根据患儿体重设定暖箱温度,一般体重在克者,暖箱温度在30-32℃;体重在克者,暖箱温度在32-34℃;体重1000克者,暖箱温度宜在34-36℃。监测患儿体温,一般在32-36℃之间。(4)每日清洁暖箱,更换水槽中蒸馏水,预防患儿的感染。(5)各项治疗、护理尽量在暖箱内集中进行,避免过多搬动刺激患儿,如须将患儿抱出暖箱做治疗护理时,应注意保暖。(6)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注意面色、呼吸、心率、体温等。密切观察箱温和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妥善处理。(三)注意事项1.暖箱应避免阳光直射,冬季避开热源及冷空气对流处。2.使用暖箱时室温不宜过低,以免暖箱大量散热。3.使用中注意观察暖箱各仪表显示是否正常,出现报警要及时查找原因并予处理,必要时切断电源,请专业人员进行维修。4.在使用暖箱过程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以保证安全。5.长期使用暖箱的患儿,每周更换一次暖箱并进行彻底消毒。使用过程中定期进行细菌学监测。&四十五、光照疗法(一)目的应用光照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二)实施要点1.评估患儿:了解患儿每日血清总胆红素数值、体温、出入量等状况,告知患儿家长实施光照疗法的目的及必要性。2.操作要点:(1)核对患儿姓名、床号。(2)备好光疗箱,检查各项仪表是否正常。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冬季温度保持在30℃,夏季保持在28℃。(3)患儿入箱前予裸露,清洁皮肤,剪指甲,戴眼罩,遮盖会阴,测体温、体重并记录,记录入箱时间及灯管开启时间。(4)患儿入箱后,单面疗法每2小时翻身一次,2-4小时测体温一次,观察患儿精神反应、呼吸、脉搏、皮肤完整性,四肢张力有无变化及黄疸进展程度并记录。(5)光照过程中患儿出现烦躁、嗜睡、高热、皮疹、呕吐、拒奶、腹泻及脱水等症状时,及时与医师联系,妥善处理。(6)患儿出箱后记录出箱时间及灯管使用时间。(三)注意事项1.患儿光疗时,应当随时观察患儿眼罩、会阴遮盖物有无脱落,注意皮肤有无破损。2.注意患儿洗浴后不要擦抹爽身粉,防止降低光疗效果。3.患儿光疗时,如体温高于37.8度或者低于35度,应暂时停止光疗。4.光疗不良反应有发热、腹泻、皮疹、维生素B2缺乏、低血钙、贫血、青铜症等,注意监护患儿在光疗中的不良反应。5.灯管使用300小时后光能量输出减弱20%,900小时后减弱35%,因此灯管使用1000小时必须更换。6.保持灯管及反射板的清洁,每日擦拭,防止灰尘影响光照强度。夏季为避免箱温过高,光疗箱最好放于空调病室内。&四十六、新生儿脐部护理技术(一)目的保持脐部清洁,预防新生儿脐炎的发生。(二)实施要点1.评估患儿:查看脐带有无红肿、有无渗血、渗液、异常气味。2.操作要点:(1)暴露脐部,环形消毒脐带根部。(2)一般情况不宜包裹,保持干燥使其易于脱落。(3)发现异常,遵医嘱给予处理。(三)注意事项1.为患儿进行脐部护理时,应当严密观察脐带有无特殊气味及脓性分泌物,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2.脐带未脱落前,勿强行剥落,结扎线如有脱落应当重新结扎。3.脐带应每日护理一次,直至脱落。&四十七、听诊胎心音技术(一)目的了解胎心音是否正常,了解胎儿在子宫内情况。(二)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1)观察、询问和了解孕妇孕周大小、胎方位、胎动情况。(2)向患者解释,请其放松配合(3)了解孕妇自理能力、合作程度及耐受力。(4)观察孕妇局部皮肤情况。2.操作要点:(1)帮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注意遮挡,保护孕妇隐私。(2)合理暴露腹部,判断胎背的位置(用多普勒胎心仪或者用胎心听筒在其上方听诊)听到如钟表的“嘀嗒”双音后,计数1分钟。(3)选择宫缩后间歇期听诊。(4)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孕妇有无异常情况,及时处理。3.指导患者:(1)告知孕妇正常胎心率的范围120-160次/分。(2)告知孕妇听诊结果为实时监测结果。(3)指导孕妇掌握自我监测胎动的方法。(三)注意事项1.保持环境安静。2.听胎心音时,需与子宫杂音、腹主动脉音,胎动音及脐带杂音相鉴别。3.若孕妇的胎心音少于120次/分或者大于160次/分,应当立即触诊孕妇脉搏作对比鉴别,必要时吸氧,改变孕妇体位,进行胎心监护,通知医师。&四十八、患者入/出院护理&患者入院护理(一)观察要点1.了解患者入院原因,并观察患者目前的疾病情况。2.评估患者皮肤、意识状态、饮食、睡眠及大小便情况。3.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二)护理要点1.备好床单位,根据病情准备好急救物品和药品。2.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妥善安置患者于病床。3.填写患者入院相关资料。4.通知医师接诊。5.测量患者生命体征并记录。6.遵医嘱实施相关治疗及护理。7.完成患者清洁护理。8.完成入院护理评估。(三)指导要点1.向患者介绍主管医师、护士、病区护士长。2.介绍病区环境、作息时间及探视制度等。&&患者出院护理(一)观察要点评估患者疾病恢复状况,做好记录。(二)护理要点1.确认出院日期,完成出院护理记录。&  2.诚恳听取患者住院期间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改进工作。3.患者出院后终止各种治疗和护理,做好出院登记。4.整理出院病历。5.送患者出病房。&  6.对患者床单位进行常规处理。(三)指导要点&  1.完成出院健康指导。&  2.针对患者病情及康复程度制定康复计划,包括出院后注意事项、带药指导、饮食及功能锻炼等。&  3.告知患者复诊时间及地点。&四十九、患者跌倒的预防(一)观察要点1.掌握住院患者的基本情况:神志、自理能力、步态等。2.了解患者的病理状况:用药、既往病史、目前疾病状况等。3.评估环境因素:地面、各种标识、灯光照明、病房设施、患者衣着等。(二)护理要点1.评估患者易致跌倒的因素。2.定时巡视患者,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合理安排陪护。3.遵医嘱按时给患者服药,告知患者服药后注意事项,患者服药后,密切观察患者状况。4.将病床调至最低位置,并固定好床脚刹车,必要时加床档。5.搬运患者时将平车固定,防止滑动,就位后拉好护栏。6.患者下床前先放下床挡,切勿翻越。7.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沟通,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必要的生活帮助和护理。8.创造良好的病室安全环境,保持地面干净无水迹。走廊畅通、无障碍物、光线明亮。9.呼叫器、便器等常用物品放在患者易取处。(三)指导要点1.对患者进行安全事项的指导。2.对存在跌倒危险的患者,应当指导患者、家属注意防止跌倒的发生。&五十、压疮的预防及护理(一)观察要点1.根据患者不同的卧位观察骨突出和受压部位。2.了解患者皮肤营养状况:皮肤弹性、颜色、温度、感觉。3.了解患者受压皮肤状况:潮湿、压红,压红消退时间、水泡、破溃、感染。4.了解患者躯体活动能力:有无肢体活动障碍、意识状态。5.了解患者全身状态:高热、消瘦或者肥胖、昏迷或者躁动、疼痛、年老体弱、大小便失禁,水肿等高危因素。6.对患者的压疮分期进行判断:淤血红润期、炎症浸润期、溃疡期(Ⅰ0浅度溃疡期、Ⅱ0坏死溃疡期)。(二)护理要点1.评估患者:(1)了解患者营养状态。(2)了解局部皮肤状态。(3)了解压疮的危险因素。2.减少患者局部受压:(1)对活动能力受限的患者,定时被动变换体位,每两小时一次。(2)受压皮肤在解除压力30分钟后,压红不消退者,应该缩短翻身时间。(3)长期卧床患者可以使用充气气垫床或者采取局部减压措施。(4)骨突处皮肤使用透明贴或者减压贴保护。(5)躁动者有导致局部皮肤受伤的危险,可用透明贴膜予以局部保护。3.皮肤保护:(1)温水擦洗皮肤,使皮肤清洁无汗液。(2)肛周涂保护膜,防止大便刺激。(3)对大小便失禁患者及时局部清理,保持清洁干燥。4.对感觉障碍的患者慎用热水袋或者冰袋,防止烫伤或者冻伤。5.加强患者营养,根据患者情况,摄取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高矿物质饮食,必要时,少食多餐。6.压疮护理:(1)淤血红润期:防止局部继续受压;增加翻身次数;局部皮肤用透明贴或者减压贴保护。(2)炎症浸润期:水胶体敷料(透明贴、溃疡贴)覆盖;有水泡者,先覆盖透明贴再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水泡内的液体;避免局部继续受压;促进上皮组织修复。(3)溃疡期:有针对性地选择各种治疗护理措施,定时换药,清除坏死组织,增加营养摄入,促进创面愈合。(三)指导要点1.教会患者及家属预防压疮的措施。2.指导患者加强营养,增加皮肤抵抗力和创面愈合能力。3.指导功能障碍患者尽早开始功能锻炼。4.帮助患者选择适当的措施,预防压疮,促进愈合。
150?fdh:150)"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护理持续质量改进案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