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照片模糊刷屏模糊照片是病毒吗?

如何看待《疫苗之殇》系列文章在朋友圈刷屏?
如题,可以对照“和菜头”那篇《每一个文盲都喜欢用“殇”字》。
按投票排序
作为一个孩子的父亲,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我想说几句:这件事中伤害我最深的不是疫苗的问题,而是监管部门的缺失和政府公信力以及媒体关注度的问题。我作为一个普通的孩子家长,如何才能鉴别疫苗是否失效呢?我只有相信政府,相信监管部门。很遗憾,这次事件中,监管部门的角色叫我失望了。其次如果政府在问题出现后就高度重视,每日公布调查进展甚至哪怕是普及疫苗知识,我们的人民不会只知道去相信朋友圈。很遗憾,这次事件中政府的行动叫我失望了。第三新闻媒体的聚焦度和职责问题,我去申请搞专题报道,被压下。我明白,在我大一的广电概论中就学过,媒体是党的喉舌,可我也记得媒体是沟通人民和政府间的桥梁!我们的媒体人都在干什么?!政治正确很重要,但我们是不是忘了什么?忘了我们记者的良知是什么?忘了我们的理想是什么?头条一次都没有,深度报道专题报道哪怕去采访疾控中心专家提醒家长注意什么还是没有!我是一个小城市的小记者,我们不能乱动乱报,我们没有资源没有资金没有平台搞更专业更被人民群众接受的疫苗之答疑解惑,央视呢?!新华社呢?!人民日报社呢?我的爸爸是一名基层干部,我的妈妈是一名小学教师,我的爱人是人民警察,我更知道平日里被网友一窝蜂喷的职业其实有很多苦衷。一直以来我都以自干五自居,但是这次,我真的感到深深的悲凉与绝望。今天的日志里我写到:“我所站的不再是一直深爱的祖国,而是超出我理解范围之外的荒诞之所”。从来没有这么绝望过,从来没有…
每次出个什么事吧,总有人把精力放在证明别人是傻逼身上。关于事情本身的问题一句话都没说。有些人的生活不值一提,所以总把精力放在评价别人的生活上面。网民素质参差不齐,什么时候不是啊。对于你这样的文章要少看,事情发生后他们总是制造一个体位,让你注意到他,所谓没有立场,制造立场也要上。目前我最关心的是问题疫苗流入了哪些医院,哪些地区,哪些人使用了。目前政府还没发声,挺恐怖的。十八号出来的事情了。
你转发了《疫苗之殇》,你觉得你是以一种宁可信其有的态度在善意科普,可是你知道么,接种可会有小概率的不良反应,不接种,比如狂犬病,一旦发病会有百分百的死亡率,转发一篇视觉冲击强,戳中G点的文章去恐吓别人不打疫苗,你觉得这是善意么?伪科普,片面科普的危害甚至大于愚昧。————以下为正文————今天,一篇“旧闻”在朋友圈被疯狂转发,这是2013年财新记者郭现中拍摄的一组图文报道《疫苗之殇》,里面罗列了许多因疫苗不良反应而导致的儿童致残、致死事件和照片,让人痛心。痛心之余,人们把这组照片和近日的违规经营疫苗事件联系起来,大声疾呼“疫苗有问题!不要给孩子接种疫苗!”这是非常可怕的言论,不给孩子接种疫苗,才是在害孩子。最近的疫苗事件和《疫苗之殇》无关近期爆出的疫苗违规经营事件让人们非常关注,很多妈妈直呼这批疫苗为“毒疫苗”。事实上,这批疫苗虽然违规、不应该给孩子打,但不能称为“毒疫苗”。首先,违规经营的疫苗本身是正规疫苗,只是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违规导致疫苗失效,失效的意思,简单说就是“打了跟没打一样”。其次,违规经营的疫苗全为二类疫苗,即自费自愿打的疫苗,免费的、规定接种的一类疫苗不在其内。而《疫苗之殇》中反映的孩子,即使正如记者所说,都是因疫苗不良反应而致残或致死(报道中并没有提供任何医学证明能够证实孩子的不幸与疫苗相关),他们注射的也应该是符合规定的、允许注射的疫苗,只是不幸遭遇了小概率的不良反应事件。疫苗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多大?早在《疫苗之殇》发表之后,上海市疾控中心就曾于2014年在《生命与灾害》杂志发表论文《疫苗接种,打还是不打》,论述了疫苗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疫苗以极小的剂量作用于人体,其产生的不良反应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接种局部的红肿热痛以及发热等。发生率较高,一般为百分之几,但都比较轻微,基本无需治疗或只需对症治疗;第二类是与免疫机制有关的过敏反应。发生率在万分之几到十万分之几,绝大多数是轻微的过敏性皮疹,有些是比较严重的过敏性紫癜等,但通常也可以痊愈;第三类是减活疫苗中活细菌或病毒造成的感染。主要集中在卡介苗和脊髓灰质炎疫苗两种,卡介苗引起淋巴结炎的发生率在万分之几,引起全身感染的概率是百万分之一。脊髓灰质炎减毒疫苗引起小儿麻痹症大概率约为25万分之一。简单来说,注射疫苗后,一百名儿童里有几名会发生如低烧、红肿等轻微不良反应;几万名儿童里有几名会发生过敏性紫癜等严重不良反应,且大多数可以痊愈;几十万名儿童里有几名会因减毒疫苗而发生全身病毒感染。另外,许多疫苗后的不良反应,还可能只是单发疾病让疫苗背了“黑锅”。据卫生部公布的数据,我国0~4岁儿童的两周患病率为17%,也就是说:不管接种不接种疫苗,任意100个孩子,就有17个会在两周内生病。所以,《疫苗之殇》里的孩子,是否真的因疫苗不良反应致残致死,还有待进一步论证。即使真是如此,遭受疫苗不良反应的孩子,也是发生了非常不幸的小概率的意外,我们应该同情他们、帮助他们,但不应该因为这些意外,而拒绝接种正规疫苗。不接种疫苗会怎样?虽然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很低,但很多妈妈仍然担心。正如《疫苗之殇》最后写的:百万分之一的疫苗不良反应率在统计学上或许微不足道,但对于每一个受害家庭而言却是百分之百的灾难。所以,很多人选择不打疫苗。可是,为了避免百万分之一的风险而不打疫苗,那就是把孩子置于感染病毒更大的风险之下。让我们看看,在没有疫苗的年代,这些病毒有多么可怕:脊髓灰质炎(脊灰)脊灰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可在数小时内造成全面性瘫痪。在脊灰疫苗问世之前,几乎所有儿童都会感染脊灰病毒,每200例感染病例中会有一例出现不可逆转的瘫痪。在瘫痪病例中,5%-10%的患者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因为有了脊灰疫苗,脊灰病例自1988年以来减少了99%以上。(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儿童。图片来源:世界卫生组织)破伤风(百白破三联疫苗中的“破”)破伤风通常是致死性的感染性疾病,病死率在10%~70%之间;即使在具备最佳医疗条件的医院里,死亡率也有10%~20%。20世纪80年代全球有80万左右新生儿死于破伤风,2002年降到了18万人,2008年下降到5万人。麻疹麻疹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严重疾病。在没有疫苗的年代,超过90%的人在10岁前感染了麻疹病毒,其中多数可出现症状。1980年,在广泛开展疫苗接种之前,估计麻疹每年在全世界造成260万人死亡。百日咳(百白破三联疫苗中的“百”)百日咳是引起全球婴幼儿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2008年全球百日咳发病约1600万例(其中95%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约19.5万儿童因此死亡。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实施大规模疫苗接种后,发达国家的百日咳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了90%以上。白喉(百白破三联疫苗中的“白”)历史上白喉一直是最令人恐怖的儿童期疾病之一,19世纪80年代在欧洲和美国发生的白喉大流行期间,一些地方的病死率高达50%。据估计在20世纪80年代大量使用白喉类毒素以前,在发展中国家每年约有100万病例,5万~6万例死亡。在年期间,白喉在全球的总报告病例数减少了90%以上。乙脑乙脑是一种由蚊类传播的疾病,发病后病死率较高(5%~50%),约有1/3的幸存者愈后留下终生的神经精神障碍。我国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大规模使用乙脑疫苗,发病率从之前的20.92/10万下降到如今的小于1/10万。(乙脑后遗症儿童。图片来源:)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是世界性流行病,因其发病率及病死率高而为人们所关注。全世界每年发生30万~35万流脑病例,总病死率在5%~10%。中国是流脑高发区,曾出现过5次大流行,发病率最高时达403/10万,病死率为5.5%。上世纪80年代后我国开始推广预防接种,流脑发病率开始逐年下降,至90年代,发病率维持在&1/10万的水平。为什么说《疫苗之殇》是在害人《疫苗之殇》这样的报道很有情怀,照片和文字技巧很高,让人震撼。但这不是一篇符合传播伦理的报道。因为它过分夸大了小概率的疫苗不良反应,却避而不谈疫苗为预防疾病做出的巨大贡献。被照片吓坏的妈妈们,很容易受到误导,而不给孩子接种疫苗。类似的事件不止发生在中国,世界各地都有过惨痛的教训。1974年,英国有报道称接种白百破疫苗后发生36起严重神经系统反应。电视新闻持续报道此事,公众丧失信心,导致接种工作中断,接种率从81%大幅下降到31%。但随着疫苗接种率的下滑,发病率由之前的1/10万上升至100/10万~200/10万,从而形成了百日咳的疫情。日本在同一时期也因为媒体报导白百破疫苗的不良反应而发生了与英国几乎完全相同的一幕:白百破疫苗接种率从1974年的80%下降至1976年的10%;1979年百日咳疫情流行,出现1.3万余病例,41人死亡的后果。正如火爸朱剑笛在文章中写过的:“我们现在享受的是疫苗之福,而不是疫苗之殇。”疫苗的发明,是人类疾病预防的福音,因为害怕不良反应的风险,而把孩子拖回那个没有疫苗保护的蒙昧社会,这真的是为孩子好吗?不良反应应该成为推动疾病预防事业的动力,而不是把人们拉回古代的反作用力。至于近期发生的疫苗违规经营事件,更不是什么“疫苗之殇”,而是“监管之殇”,我们希望能够严惩相关责任人,让疫苗的生产、流通、注射等环节更加安全。最后,春雨君想对各位妈妈们说:孩子没有决定是否打疫苗的能力,他们的健康掌握在你们手里。不要因为一则不符合传播伦理的报道、一篇消费悲情的文章、几条没有逻辑的流言,就罔顾疫苗的重要作用,不让孩子接种疫苗。最终为你们的不理性买单的,可能是孩子的生命。参考资料:《疫苗接种,打还是不打》,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陶黎纳,2014-1《生命与灾害》;《中国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水平变迁》,王晓军,卢永,张彦平,陈圆生,梁晓峰,中国计划免疫2004年10月第10卷第5期;《中国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病学分析》,李军宏,李艺星,尹遵栋,杨俊峰,邵祝军,宁夏,王旭霞,梁晓峰,中国计划免疫2007年10月第13卷第5期;《如果你不敢打疫苗 来了解一下没有疫苗的世界》,朱剑笛,微信公众号:现代育儿百科相关链接版权声明:本文为春雨医生原创稿件,版权归属春雨医生所有,欢迎转发原文到朋友圈。广告时间:最实用 有趣 靠谱的科普,欢迎关注
我就呵呵了,知道有人跃跃欲试想要说,“你们看,这就是中国人,都是一帮傻逼,喜欢传谣言,这么蠢活该被毒死。”很搞笑,一件震怒的事情出来,总有人想要站出来当和事佬,站在智商制高点,摆出科普状,让大家稍安勿躁。我们很多人,以为疫苗是绝对安全的,看了那篇文章,至少知道合格的疫苗也有百万分之一的风险。二类疫苗谨慎选择,条件好点的接种疫苗要去大医院要选进口的。不知道哪里不对。中国人,你为什么不愤怒。不爱撕,看到评论里有人说,有家长看了那篇文章就不打疫苗害死万千孩子秀下限…哪里看出来人家说不能打疫苗的?你们这些人呀,住在大城市,虽然拯救不了中国,但是能耕耘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你们不喝三鹿,也不会去乡镇卫生院打疫苗,你们智商很高,你们懂道理,你们厉害,搞个大新闻出来,你们站在高处批评一下那些吵吵嚷嚷的贱民,你们高兴就好。再加一句:和菜头在这种事情面前那个优越秀的,吃相跟吃屎差不多吧。他前几天不是搞了个大新闻吗,攻击女权,长篇大论逻辑感人。
以下来自我的公众号1闲扯几句。关于今天刷爆朋友圈的“疫苗之殇”的事情。今天的朋友圈很热闹。上午的时候,被“疫苗之殇”刷屏,一个个都义愤填膺恨不得把制造和采购问题疫苗的人都搅碎了;下午的时候,又被和菜头的“文盲之殇”刷屏,一个个又都觉得自己不要轻信谣言,觉得自己成了制造恐惧的“文盲”。关键在于,那些转发两篇文章的,居然还是同一拨人。呵呵哒,从“为生命呐喊的公民”沦为“制造恐慌的文盲”,居然只是两篇文章的距离。下午的时候,我在好几个自媒体微信看到很多个公众号大V感叹:“这舆论变的也太特么快了吧!我们到底该写什么观点?”“正面的反面的观点都被写了,我们怎么样才能再写个10W+啊!”“这下蒙逼了,我这种墙头草,不知道写啥了。”“XXX老师写了啥?接我参考下呗!”“我写个骂和菜头没人性的吧,这样应该能火。”呵呵哒,你们知道你们今天看到的那些关于问题疫苗的文章,都是怎么来的了吧。2下班以后,我看了几集无聊的电视剧,然后看了一下后台。发现有粉丝问我:让我说说我对这件事情怎么看?事实上,我原先根本不想发表什么对这件事情的见解。原因很简单,我并不想去用自己的文字和影响力,在一个我不熟悉不专业的领域里乱涂瞎写,尤其是和国计民生有关的事情。我不是医学专家,我也不是政府高官,我不知道关于这次“疫苗事件”的任何真相,我只是一个小小的三十六线写手,我只会写写无伤大雅的心灵鸡汤和感情故事,我实在无力去写对于“疫苗事件”的直接看法。我不喜欢装逼,追不追热点也无所谓,我也很反感给人扣帽子。一个自媒体人,也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人在生活中,在很多地方都能获得满足感,为什么非要使用自己的所拥有的操控舆论的力量去获得满足感?有的大V高喊“拒绝疫苗,谁用谁死”,引来呼声一片;有的大V怒骂“拒绝疫苗的都是文盲”,又是引来呼声一片;可这真的有意义吗?这样的文章,除了让读者更迷糊更脑残更失去理性,毫无其他的作用。3我们所看到世界,都是媒体所构筑的;我们所自以为是的真相,都是经过媒体的筛除后强加给我们的。在这个微信时代,所谓的媒体发生了井喷,无数人向无数人传递着他们自己脑海中的真相。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似乎每天都在被重新刷新。但这是好事吗?看上去我们每天所获得信息无比的多,看上去我们那么的自由,看上去我们都可以独立的思考,但真的是这样吗?不不不,正是因为信息如此的繁杂,正是因为”真相“如此的丰富,我们的独立的理性的思考能力退化的厉害啊!在这几年的互联网环境中,每当一件争议性事件发生,我们便习惯于疯狂转发、人身攻击、乱扣帽子,我们反对专家、反对科学解释,我们看谁的文章写的好就相信谁,我们看谁的点赞多就相信谁,我们看谁的观点符合自己的利益就相信谁,我们每一个人根本就没有什么独立思考自由精神,我们只是随风摆动的野草而已——我们在社交媒体上的这一切,简直像极了文革时候的“大字报”、“扣帽子”。唉,一点都不温柔。4我承认,我写了那么多文章,最火的那几篇,都是有惊悚的标题,鲜明的立场的。我承认我为了阅读量我也会刻意激进一些,刻意编造很多东西——但我一直都在守着底线,我不会轻易去全盘否定某一个群体,我不会否认任何事情存在的意义,我不会上纲上线不会人身攻击,我不会再我不专业的领域里指手画脚,我尤其不会对涉及“国计民生”的主题瞎逼逼——比如这次疫苗的事情:疫苗是好的,但有些疫苗是坏的,如果我是医生或者是警察或者是其他相关的职业的专家,我会从科学和理性的角度去告诉大家如何避免受到伤害,去为大家普及疫苗的原理,去向大家征集打击假劣疫苗的线索,或者引导大家一起思考“疫苗事件”背后的的制度原因和人性——而不是为了“相信疫苗有毒的人是不是文盲”这种无聊的话题争论起来。神经病啊都!当然,我不是一个了解疫苗的专家,所以我不对这次事件作出任何直接的评价,我所做的,就是保持沉默,然后默默地向那些专家们虚心求教,然后把我所学到的,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和亲人。仅此而已。毕竟很多的时候,我们要守住沉默的底线。5最后,无论这次疫苗事件的真真假假,我还是要向那些在毒疫苗事件中受害的家庭表示慰问和同情,如果有可能,我愿意尽我之力帮助他们。是的,他们的死活和我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和我的人性有关系。什么是人性?就如同罗素说的:我之所以活着,是因为我有对爱的向往,对未知和理性的痴迷,和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某些人胡扯也是神奇,本身是疫苗或者医疗系统的问题,最后被牠们转变为不该打疫苗的问题,这种转移话题的本领真是炉火纯青,有这么高的本领怎么没见牠们去干点王记者那样于民有利的大事呢?
從最近的多篇文章報導中,我看到了幾個事實 :1. 六年前就有疫苗冷鏈失效的問題2. 疫苗之殤所描述的疫苗不良反應造成的傷害是真實發生的3. 六年前就已經曝出的冷鏈問題,直到今日仍未解決,反而規模更大了4. “和菜头”並未提出有效證據,證明《疫苗之殤》一文說謊,反倒是一個勁指責對手別有用心好了,問題來了:冷鏈問題是運輸和儲存方面監管不力造成的,這沒有疑問吧。那我們能否相信,生產的質量監管是完善的,沒有問題的?假設某種疫苗致病率是百萬分之一(例如脊髓灰質炎疫苗有25萬分之一概率),我們能否相信,實際用戶的致病率,是否保持在它應有的水平上。疫苗之殤一文的關鍵意見,根本不是疫苗該不該打,而是:1. 進口疫苗不良反應更少,但受限制無法進來。國內企業受保護利潤豐厚沒有動力研發改善2. 應該建立國家賠償(保險)制度,補償受害家庭但這次批判疫苗之殤一文的人們怎麼批他呢?把疫苗之殤中的案例拿出來,卻不提原文中那些疫苗缺乏研發改善,國家沒有保險和賠償制度的描述,然後義正辭嚴指責“你這是以偏概全”、“製造恐慌”!
我本人最讨厌朋友圈发的鸡汤和不转不是中国人之类的文章,基本看到就拉黑,无奈有答案把我和他们放到一起了。很多人都说朋友圈转的《疫苗之殇》只有照片无理无据,可能朋友圈转发的更多是照片和配字不是原文,我贴出原文有时间的看一下,一个记者3年走访,采访多方当事人,事件不是瞎编的,问题也说的很清楚,我觉得目的应该不是反对者说的误导民众吧。至于对我的逻辑错误的批判,抱歉,我是一个父亲,我没看到这个文章之前先看到的山东疫苗新闻,看到后我就对这个政府的监管体系深深的失望,我就已经开始认真考虑孩子接下来的疫苗怎么打,去哪打。今天先看了和菜头的文章才去看的疫苗之殇,我做的判断真的不需要这个文章的洗脑,山东疫苗的新闻还不够震撼和愤怒么?还不够引起恐慌么?还需要记者照个照片告诉我这个事实么?我们没有批评政府的权利,没有妄议政治权利,没有得到真相的权利,我们连他妈恐惧的权利都要被剥夺,都要被一群高高在上的自以为学历高三观正的人制止么?who the fxxk are you??原文链接疫苗之殇 | 南都感光度这是今天疫苗之殇作者接受采访面对质疑的链接下边这个链接是政府目前的动态,民间快炸锅了,看看主管部门的态度吧以下是原答案......用错一个殇字是死不了人的,打上了无效疫苗是有可能死人的。有个高票答案说"你转发了《疫苗之殇》,你觉得你是以一种宁可信其有的态度在善意科普,可是你知道么,接种可会有小概率的不良反应,不接种,比如狂犬病,一旦发病会有百分百的死亡率,转发一篇视觉冲击强,戳中G点的文章去恐吓别人不打疫苗,你觉得这是善意么?"这神一般的逻辑真是醉了,接种可能有小概率不良反应我当然知道,可前提是我得接种合格有效的吧!不接种就会死亡所以宁可接种这种无效的也不能报出来让大家害怕是么?大家害怕就不接种了所以先别管政府的监管职责,还是先让大家打疫苗吧。媒体发个某大米有毒你是不是不吃饭了?媒体发个车祸图片你是不是不开车了,媒体发个拐卖儿童你是不是就别让孩子上学了,其他的你怎么不骂单骂这个疫苗之殇?大家都是不能独立思考的人么?这个视觉冲击的目的是倒逼政府问责,不要再出现这种无效的疫苗。《每一个文盲都喜欢用“殇”字》文中说二类疫苗,不是一类疫苗,这是什么逻辑?这是发现二类疫苗出问题所以一类疫苗一定没有问题是么?二类疫苗无关痛痒是么?文中说是非法疫苗,不是有毒疫苗。都他妈的非法了,还指望着无毒无污染是么?文中又说问题出在疫苗没有冷链保藏,造成疫苗可能失效。失效不可怕是么?你去医院打吊瓶打完告诉你打了瓶水治不了病也打不死你,你能开心的走出医院不?你需要速效救心丸保命的时候失效了你还笑的出来么?你被携带病毒的狂犬咬了打个无效疫苗就会造成100%的死亡率知道么。欧美婴幼儿死亡率低就是因为疫苗的存在,按作者的逻辑这疫苗无效不是大事是么?给孩子接种无效疫苗在遇到这种病毒的时候就会加大死亡率。现在可怕的是流入的这些省份已经接种疫苗的孩子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接种无效的,完全无能为力,又不能再打一针。在这个逗比国家的逗比体制下,你只能指望运气好别摊上事,不然不管是化工品在你家门口爆炸还是你家里孩子扎上毒疫苗,你都只能无奈的接受,然后看一帮无良的2B洗地刷屏。编辑于 禁止转载创建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下班的路上看到了《疫苗之殇》的刷屏。随后又看到两篇文章,即《每一个文盲都喜欢用“殇”字》与《“疫苗之殇”是胡说八道》(以下简称两篇文章)。从来没有想在知乎上认认真真的回答一次问题,我愿意尝试给出我的一个不见得成熟的答案。
首先,感谢两篇文章的科普。心路历程可以说从看到《疫苗之殇》的极度愤怒,到两篇文章阅读完毕后心绪的缓和(以及对自己无知的悔意),最后再到对这两篇文章作者写作意图的些许疑惑。我相信一定有人和我有一样的感觉。文章值得认同的观点有很多,一定要列在我答案的最前面:《“疫苗之殇”》是胡说八道
1 接种不合格疫苗的影响:疫苗失效导致应有的作用无法起效;疫苗灭活不彻底可能会导致接种者患病;可能引发人体过敏。
2 疫苗以成熟工艺正规生产,本身属极低风险的生物制品。
3 中国疫苗生产技术可靠,某些领域甚至更加出色。
4 疫苗生产行业确实存在问题,问题在于可能存在的效价不足。
5 儿童疫苗接种十分必要,仅因偶发医疗事件的广泛传播而拒绝为适龄儿童接种更加危害儿童的身体健康。
我对本文没有太多的微词,唯一一点觉得题目所用词语可以再斟酌(也有可能是在朋友圈转发过程中被自媒体修改过以显得更加醒目),那将更容易让社交圈子中的参与者们接受。另外,我觉得媒体、社交人群天然的将两个存在共同关键词的事件联系在一起真的无可“厚”非,怕的是一家之言姑妄听之。有正反两方面的群体在互动的交锋中各抒己见,对于感性趋近于理性的引导是一大利好。
其次,第二篇文章《每一个文盲都喜欢用“殇”字》,就明显带有嘲讽的意味,当然也一定要把值得认同的观点列举出来: 1 非法方式储藏的疫苗不等于有毒疫苗。
2 失效疫苗不等于接种就会产生严重后果。
3 媒体确实存在操控大众传播的现象。
然后再说说我对这第二篇文章的看法。第一,标题中使用的“殇”字在文末被作者解释为:“幼年夭折”或为国战死者。简而言之,作者的意思是写这篇文章的人错用了“殇”字的含义。以我的角度来看的话,作者事先一定用心的翻了字典(如果不翻字典一旦自己译错很容易被拍砖,所以我真的相信作者用心的查阅资料之后才开始撰写这篇小文章)。我粗心的翻了翻字典,“文盲”是指不识字的成年人。好吧,一个不识字的文盲都喜欢用“殇”,总觉得这里面逻辑有那么一丢丢的问题,我都不识字了你还让我用这么复杂的汉字……标题换成“每一个文盲都容易被煽动”可能更具说服力。不过这是下面我要说的另外一点:
第二,不要因为自我感觉良好,就侮辱别人。
为了尊重第二篇文章的作者,在此不指名道姓。作者不仅用了“文盲”二字影射“殇”文的撰稿者,同时也间接地想讽刺那些不经大脑思考容易受人摆布的社交参与者。作者从某“博通李”看到了一张中国网民学历结构图,然后就添加进自己的文章中。就这样的数据,首先是可靠么。我最近刚刚收费帮忙找人在问卷星网站上做调查问卷(我错了),我个人揣测这里水分不小,用处大小存疑。
我顺着作者的思路来,基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具备小初高中学历者占网民的绝大多数,因而,由于学识和经验的不足,导致媒体通过文章操控大众传播时,容易被文章的观点所左右。
作者说:“强行在两种不同的事实拼接起来,是在试图操控公众的认知”。
我说:“强行拿学历结构图试图佐证社交媒体里面存在一批无知文盲”,卑鄙。
作者说:“媒体和自媒体利用网民的无知操控他们的认知,把流量洪峰转化为金钱。”
我说:“作者,你不也是自媒体么?”
就事论事和人身攻击是两码事。《疫苗之殇》是就事论事,事实有的对有的错,错的应当纠正。《文盲》一文就是人身攻击了,是在秀优越感,虽然我没想明白在秀哪门子的优越感。
第三、不要给媒体肆意的贴标签,尤其当贴完了发现自己浑身被贴满了的时候。
我绝对同意媒体存在操控大众认知的行为。这种行为有很不好的负面效果。不过,这种影响应当被综合的来看待。我所期待的是监管部门的强管控,对于全部问题疫苗一并销毁并公之于众;我所期待的是政府部门和相关监管部门自上而下的排查,对于未被曝光在舆论之下的其他疫苗问题尽快妥善解决;我所期待的是官媒、众媒、自媒体每天都将问题疫苗的进展及时向公众公开,并向大众征集相关线索。如果这些都能够多少实现一点,我们这些文盲的认知可能还会再提高一个层次。鄙人不才,属于中国网民学历结构里最右柱形图那一部分。但是呢,据我每天上班下班看到的内容而言,没感觉,没被重视。因而,当翻翻记事本,看到沸沸扬扬的事件都是经由媒体曝光-炒作-事态恶化-谣言四起-群众情绪不太稳定-监管部门介入-辟谣-要求不信谣不传谣-问题得到不完美的解决-群众情绪稳定的流程,我对《疫苗之殇》在社交圈的传播,真的说心里话,感性的,请多让大家看看这个社会还有这样一部分家庭在饱受磨难。
第四、情绪是需要宣泄的
这个里面同样包含了此文的作者,无论大家站在什么样的立场上,都应当允许每个人去自由表达自己的态度。我感谢作者部分行文对启迪民智所做的贡献,但不欣赏作者行文中的挖苦讽刺。(PS:还有人关注京港澳高速爆炸吗?哦,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有问题就去掩盖问题的问题)人的情绪会影响到别人,因此,真的不能要求一有这样的事情发生的时候,说大家冷静!冷静!冷静!因人而异,谁脱末也都得不冷静一会儿吧,这真的需要一个引导的过程,宣泄了,必然不会一直high下去,看看多家之言,每个人慢慢的都会产生对疫苗事件的新的思考。当然,宣泄情绪不等于人身攻击。如果作者是靠使用文盲来宣泄自己的情绪的话,可能招致更多人的人身攻击。
基本上说到此我对两篇文章的看法就结束了:简单总结我的观点就是:疫苗事件值得持续关注,适龄儿童接种疫苗刻不容缓,科学常识需要我们不断认知,以侮辱别人秀优越感者作死。------------------------------------------------脑洞的分割线---------------------------------------------------------------
有一个另外的问题我其实更加关注,那就是在我的朋友圈里分享两篇文章的都是什么样的人?
其中一个好友分享了《文盲》一文,他评论道:“一国两智嘛,正常。写抗战正面战场的《国殇》倒是被河蟹了好几年,哈哈。”
我不太明白,一个还在英国读书的博士,写出这样的话。可能大家觉得我这话是什么意思,因为我觉得这个问题不太容易写明白,主要是,我朋友圈里几个博士,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口吻,不是说冷静,而是给人一种与《文盲》作者一样高高在上的优越感。
优越感这个东西不是说我说你有就有,我说你没有就没有的。全凭字里行间的感觉。
我在脑补他们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心态一:事件波及全国,影响还是不小的,但是其实大家不用恐慌,这个疫苗储藏问题大部分情况下不影响接种者的健康,需要加强监管(这心态我觉得挺好)
心态二:一有事儿大家就上真以为自己懂什么似的,一群无知文盲在秀智商下限。
于是,我猜大概就是这种心态造就了那个好友“一国两智”的评价(我也是猜的,没有根据)
很多时候国家一旦出现这样的负面消息,这样一帮在我朋友圈里出现的博士及高级知识分子们都来为国洗地(我真的想不出更温和的词了,欢迎提出建议)。中国有很多值得自豪的国家成绩,也存在很多问题,这与我们辽阔的疆域,超额的人口,制度等等存在纷繁复杂的联系。我个人看来,目前在中国,烂尾新闻盛行,想要靠媒体持续监督一个公众事件的设想其实不现实。因此,疫苗事件很有可能就这样又不了了之(因为疫苗的问题在于非法储藏而非毒性成分)。你们再看看那些“好,威武,有希望了”之类的网评之后,我还真的不太在乎媒体操纵之是非了。反正我之智看不懂谁说的是真心的,科学的,有希望的。
再说说优越感,这个国家里哪些人有优越感呢,我指出这些人:高干、军人、富人,这些都是既得利益者,这些人的孩子们也享受着与他人同等努力所获取的更优质的资源。因此,一个在北京的宝贝接种疫苗的风险概率跟一个县城宝宝接种疫苗的风险概率是存在各种客观因素影响下所导致的差距的(理论上)。你叫一个从小军区大院长大,上最好的学校,去最好的城市,享受优质医疗,衣食无忧的我辈人去体会其他人的苦难,不太容易(当然将心比心,每个人都有自己不顺心不顺意的问题)。因此,与其说我们是文盲,倒不如说这样的人不懂得替他人着想,不会感同身受。举例来说:个体A-单亲-多兄妹-县城生活-双亲患病-一线城市租房压力;个体B-拥车-双亲康健-海外置业-月薪上万。形形色色的人面对疫苗事件的感受绝对是不一样的,以不同的背景要求大家得出一致的结论这样也很困难。
脑补这部分逻辑其实挺乱的,但我想说的是,那些有着莫名优越感的人(与博士无关),力量越大,责任越大,知识越渊博,经历的事情越多,越希望你们能够以更加包容、宽容的心态去接纳社会的异见。用更有力的观点去积极地影响他人。
忧优智者之智。
有的人饮鸩止渴有的人因噎废食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信朋友圈发照片模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