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隆的母亲去世后,文中提到了多少人在关心他?你女朋友觉得不关心她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您(@)目前可用积分:2115395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转贴]傅一河:老师,你将不会再受人歌颂
75400 次点击
115 个回复
0:06:58 发布在
&20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公开表示,所有国家官员,包括他自己,必须公开每年的收入、私有资产的数额,其中包括房产;不申报者要开除。前几年,香港特首董建华就公开了自己的财产,当时我写一文《董建华之后接下来是谁?》。直到前不久,遥远的新疆一个小地方的官员公布财产了,那伟大首都的政府官员什么时候公布自己的财产呢?已经拖了十几年了啊。再拖下去,怎么说我一直相信,世界上有三种人应该尊敬,一是教师播撒阳光,二是医生救死扶伤;三是牧师引导人的灵魂向上。如果这三种人都堕落了,整个社会就没救了。中国无牧师,医生成了“白眼狼”,教师成了“眼镜蛇”。我现在才知道中国的官员,比这三种人厉害。20202008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延伸阅读|最新热帖
[明月水中有]
[风中叶子]
[我的选票在那]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0:08:17 &&
第 10943 楼
23:38:47 的原帖:傅一河:教师不想做校长来源: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日期:我对1个年轻教师说:“我看你根本不是做官的料,这辈子就别动那个心,动也枉然。”我发现1个新教师参加学校活动,2天行程,始终围着校长转,身上挎着、手上拧着的全是校长的东西。我宣称此人今后一定是校长。其其人,果果然。一些刚来的大学生满脸阳光,才华横溢,一年半载后,变了,不再有以天下为己任、视权力为鸿毛,视金钱如粪土的理想。我没有权利责怪他们,现在时光倒流,我也会去争取做官。“乌鸦嘴”“短颈子”,自以为特立独行,慷慨文字,结果误了终身。过去说书中有黄金屋、颜如玉,如今都没有了,只有权力中才有。在中国的机关单位,哪怕做个主任,芝麻绿豆,都有大象般的收益,月津贴、年终奖比下属员工多出若干倍。你说为什么要做官?因此,教师还没做上官,思想就死了;思想不死就做不上。出1个秘书,少1个诗人;多1个官员,少1个学校;少1所学校,多1座监狱。校长不是官,为官命不长。为校服丢了乌纱帽,吃基建回扣被双规,贪污10万元判了5年刑期,诸如此类,我能数出一大把。我以为不值。在办公室讲,窃窃私笑者笑我迂腐穷酸。官迷心窍者吃了鸡血,争强好胜。我实在看不下去的时候,起身而去。不到忍无可忍时,不会拍案而起。有人说,知识分子最好的日子在宋朝。宋朝没有1个皇帝杀知识分子,以致才有大文豪苏轼。有人说中国3大特色:一生太监,二产奴才,三出汉奸。奴才多少?满朝满野,满单位都是。中国有许多品行高尚、人格独立的人物,他们在哪里?在课本上;“哀民生之多艰”、“虽九死而未悔”、“出淤泥而不染”的句子,也是在书本上,而不在你我身上。有许多教师跟我一样,想坚持操守与做人的底线,但是领导一到面前,尤其是领导端着酒杯走到面前,气氛就完全变了,整个人也完全变了,平时的怨妇一下子春暖花开。1位女教师答谢领导:“希望领导给一点阳光雨露。”我在旁边差点喷饭。女教师能要求领导给雨露?校长拥有的资源,可以决定1个教师的荣辱进退、生杀予夺。但是在有组织部委任状的官员面前,在组织、宣传、财政、工商、税务等官员面前,立马变成了儿子甚至孙子。我有幸目睹过那一副副尊容,当时我就在想,我会比他们高尚一点点么?会不会欣逢其会受宠若惊觥筹交错把酒言欢,象吃了春药?以我的观察,没有1个老师是麻木的,他们清醒得很,时刻准备着,一有机会就堕落或者飞升。因此才会出现这样的情景:面对领导,一脸阳光,转眼便浑身阴霾。不管这辈子能不能做官,他们都知道怎么做。钱学森问:“我们的教育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我来回答,教师不想做校长,想做教育家,教育才有希望。想做官的教师越多,教育就越没有希望。再看看是谁在主刀教育?党化教育一直不改,更是不敢放权。一旦放了教育权,后果会怎样?那是要命的。出不出人才算什么?再落后又怕什么?政府今天有的是钱,好东西出大价钱买回来,人才也可以出高价买回来。既然允许中国加入“世贸”,就可能放松对中国高科技限制,世界上先进的东西都可以买到,我们还发展教育做什么呢?但是,先进的民主制度,用钱买得到吗? (本文“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0:16:14 &&
真诚的教书匠――读弗兰克?迈考特《教书匠》有感 &&&&& <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UploadSmall//3251071.jpg"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 &&&&& 作为一名教书匠不可能不知道弗兰克?迈考特,他的传奇经历足以引起人们的兴趣: 1930年生于纽约,4岁时举家迁往爱尔兰,在贫民窟度过悲惨的童年。13岁辍学,19岁重返美国,当过兵,做过码头工人……作为一名教书匠不应该不读《教书匠》: “自传体故事中最真诚的作品”、“教师的《圣经》”、“每个学生需要至少熟读10遍的温馨文字”……正是基于这些认识,我读了这本《教书匠》。今天,当我合拢书页时,发现这本书的卦面没有原来的光鲜了(买来后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把它当“圣经”样竖在书橱里充门面),上面有斑斑驳驳的浅浅的污渍――我在看这本书时所有吃的零食几乎都能在封页上找到。咖啡、爆米花、巧克力……书尤粮食,而这些是我读书时的佐食。可见,我对这本书是多么的用心、上心。在我们中国,所有的教师都被教育:要做学习型教师、科研型教师、专家型教师……就是不能做“教书匠”,一个“匠”字似乎就认定你干的只是技工活儿,可有谁知道,这“匠心”要是真诚,要是执着,那也是可以“独具”,可以创造一片天地的。而且,只有有了一颗真诚而执着的“匠心”,你才会是一个合格的教师,你才有资格谈什么学习型、科研型、专家型……这是《教书匠》给我最大的感受。&&迈考特真诚而投入。走上讲台的第一天,将学生掷落在地的三明治捡起,并在众目睽睽之下吃下。当学生好奇他被校长训斥时,他如实告知校长对他的训诫。我们迈考特来了一番真诚告白,全班学生马上为他鸣不平,因为校长确实冤枉了老师。那个扔三明治的皮特说:“我会对我妈说你喜欢他的三明治,我会告诉她你因为她的三明治遇到了不少麻烦。”看来,肇事者主动表示歉意并安慰迈考特。这个老师在这种情境下竟然幽默地对肇事者说:“好的,皮特,但不要告诉她你把三明治扔了。告诉她,这是我一生中吃过的最好的三明治。皮特。”他也曾有过如此般令人捧腹大笑的“豪言壮语”:如果校长说,这个班是你的,老师,做你想做的事,我会对我的学生说,把椅子推到一边,躺在地上,睡觉。如果在中国,你会怎么做?迈考特在学生面前从来不讲“师道尊严”,与学生平等相处真诚相待,因为他知道一旦成为这些孩子的敌人,那结果可想而知,谁都不会再跟他学习英语。他以自己悲惨的童年经历吸引学生;他让带各种乐器来伴奏,把菜谱唱出来;他带学生为各家食品店写评语……而其他老师却认为那是疯了,他们要跟那垮掉的一代,要跟那些所谓的小坏蛋划清界限。他尊重每一位学生,他能注意到每一个孩子的变化和表现,并且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有好的一面,鼓励他继续努力,哪怕他是位连父母都失去信心的孩子!走不到学生心里去,又怎能得到学生的尊重?现在也是一样,学生不仅想在老师这里学到知识,还想在老师这里得到关爱与尊重,并想从老师这里获得对自己成长有影响的东西,也许正是老师自己的一点经历甚至是挫折弯路会让学生受益匪浅,不再重蹈覆辙。&迈考特睿智而执着。他以风趣、幽默的语句诠释着自己对教育事业的衷心。“你正在开始你的教学事业,而这并不轻松。你最好辞职当个警察,那样至少你会有支枪或有根警棍保护自己,老师除了嘴巴外什么都没有。如果你不学着热爱它,你将在地狱的一角坐立不安。”他从不向学生灌输什么,而是在春风化雨间教会了他们唱自己的歌、跳自己的舞、讲自己的故事。任凭他们如何搞怪,麦考特先生每次都有出奇的做法,他奇怪的想法和做法正是他懂得换位思考,了解学生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他做的事情都是和学生有同感的事,学生便会接纳他,从而使他赢得了学生的信赖。不是让孩子死记硬背那些枯燥的拼写和规则,而是启发孩子学到知识,并锻炼其创新精神。例如,在迈考特教授创造性写作时,他居然让学生带菜谱来读,后来更是让学生发挥所长,不但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快乐,而且让他们扩大了词汇量,认识了很多先前都不知道的单词以及拼写,从而获得启发,去思考更多更深入的问题,写出发人深省的文章。这个本来似乎糟糕透顶的教书匠,终于赢得学生们发自内心的尊重,20年后,成为美国“优秀教师”。迈考特那辛辣诙谐、充满自嘲的文字却蕴含着他深刻的教育思想。他以此书鼓励所有为人师者要勇敢地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要带着正气、带着知识、带着吸引力、带着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走进教室。 佛说:自度度人,自觉觉他。说的是佛教教义的作用。我觉得教书这份职业算是个“度人”“觉他”的行业。但是只有自觉才能觉他,只有自度才能度人。须有入天堂之爱心和入地狱之恒心才能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和迈考特一样,走在教书这条路上冷暖自知,甘苦俱全,教书是让更多的人在“孤独的”道路上孜孜不倦。而度人觉他更需要爱心,更是对自己道德的坚守,一种良知的坚持。&& &迈考特教会了我在充满功利,在以牺牲孩子童年为代价换取几分可怜分数的中国教育中,以真诚、执着、智慧坚守为人师者的那份责任。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0:21:01 &&
过去说书中有黄金屋、颜如玉,如今都没有了,只有权力中才有。===========================================&& 精辟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0:22:06 &&
&&&&&&&&&&&&&&&&&&&&&&&&&&&&& &【教师声音】源于心灵的自由之境&&&&&&&&<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UploadSmall//5397937.jpg"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 河南濮阳市油田一中 张颖立&&&&&&&&&《教书匠》中最让我感到亲切的是弗兰克?迈考特在《序》中提到的英语老师史密斯小姐,她希望在自己40年教学生涯中能影响哪怕只是一个孩子,那样就可以开心地离开人世了。是的,我也常常这样想,有时是一种回望从前感到硕果累累的成就感使然,有时是前行中感到无力和茫然时的自我安慰。&&可是弗兰克?迈考特在《序》中说:“继续做梦吧老师,你将不会受人歌颂。”有好几天,我都感到不解:为什么,为什么他要对自己的老师这样说?一个致力于用心灵引导学生的教师怎么会得不到学生的肯定?从刚踏上讲台到如今,我曾经无数次收到学生的小诗、纸条、短信来表达对我的喜爱和不舍。我的信念和史密斯小姐是一样的,那些来自学生的回音不是肯定的吗?&&&&直到再一次读完《教书匠》,我才恍然大悟:弗兰克?迈考特不正在歌颂他的老师吗?他所发出的,难道不是许多像他一样被影响了的孩子的声音吗?迈考特先生以自己一贯的自嘲方式写出了教师的辛酸,也表达了对史密斯小姐一样的所有好教师的礼赞。&&&“教室是优秀剧本的演出场地。”迈考特说。许多成功教师的成功经验就在于,他们将心灵的光芒汇入角色,将本色与角色合一,也经由教学这一途径更清晰地照射出自己的灵魂,完成了从自己的卓越与伟大到自身的缺点与局限的自我认同,从而以一种深刻的方式将知识烙入学生心灵。&&&&从FEAR(害怕)到FREEDOM(自由),是迈考特先生对自己从教的心路历程所做的精炼总结。刚刚踏上讲台的迈考特先生,内心充满了害怕。当学生把装着三明治的纸袋扔到地上时,他语言的制止实际上不可能对学生产生任何效力,他捡起三明治吃掉的行为充满了个人化色彩。迈考特的做法常会被人们归入“教学机智”一类,然而,这一做法是他长期饥寒交迫的成长岁月的馈赠,这种本能性反应使他赢得了学生的赞扬,而他吃完三明治顺手把包装纸搓成团投入废纸篓的动作才是个更接近“教学机智”的有意行为。就这样,他开始了自己始终与内心交会、把本色与角色交融的教学生涯,一点点完成自我认同,一点点从害怕走向自由。&&&&&与迈考特不同的是,我踏上讲台的心理起点是热爱而不是害怕,但在之后我常常会感受到害怕的魔性。从高中时起,我就认定从教是我毕生的职业选择,起因就是某年《新华文摘》上一篇关于任小艾老师的报道。我向往与任老师一样以一种更加开明鲜活的方式从事教育活动,所以我上师大、学中文、教高中……这里面没有任何被迫的成分,我就是这样带着“终于走上了讲台”的幸福感开始教学生涯的。从一开始,我就获得了许多认同,每一天都在实现着自己的理想。&&&&&那时,如果说害怕也在我的生活中存在,那也许是因为一点疏忽导致的不完美,或者是每个教师在每节课之前都会有一点点的不安,哪怕你为此已经进行了非常充分的准备。然而,当“教师要有服务意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等观念从天而降时,害怕就以另外一种形态出现了。&&&&我怕跪着教书,因为在服务意识左右下的教学双方连敌人间的平等都没有,更不会有敬佩,只会有满意与否这样的评价。我怕“教得好,考不好,一切都白搭”的论调,抹杀教育过程的长期性,抹杀教育的“教化、培育”的实质而直盯着考试成绩,其心理基础和“一切向钱看”并无二致。我怕任何形式的僵化、功利的教学观,怕自己必须把灵魂淹没在一种又一种原本很个人化却被戏剧性地大范围推广的教学法中。&&&&&“我热爱教育,但我讨厌这样的教育环境!”我怕我会在这样的声音中渐渐泯灭了激情。相比之下,迈考特先生的教学生涯虽然起自害怕阶段,并在很长时间里延续着这种感觉,虽然他也在意督学的目光,但他害怕的对象常常是形形色色的学生。他,实在是比我等教师幸福了许多,是真正苦尽甘来啊!&&&&&而如我一般的教师,在美好的开端之后就必须面对痛苦吗?这时,来自学生的认同就成了荒漠中的甘泉,它会让人在长久的窒息之后再次精神百倍,让你直面迈考特先生指出的教师困境:“只要你想当老师,就无路可逃。”“你可以被击倒或者被刺伤,而那就将为你的教学生涯画上句号。但是如果你坚持下来,你就能了解到其中的窍门。”窃以为,比起始终坚持教师这一职业选择,得到学生的各种形式认同要容易得多,而后者恰恰可以降低坚持的难度。&&&&&回到迈考特的“三明治事件”。学生们看到老师吃掉扔在地上的三明治之后,会因为“亲其人”而更加容易“近其事”。而这一结果,是迈考特以本能般地融入自己成长体验的方式达到的。事实证明,没有一个成功的教师是以彻底的知识传授者的面貌存在的,他们的经历、方法往往大相径庭,但他们往往都会将自我与所教授的知识融合,用亲近自己内心的方式引导学生。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中用一个绝妙的比喻描述师生关系:“师生是人类古老的共舞舞伴。”教师带着学生起舞不能仅仅靠技巧,更要靠心灵。唯此,才会在心灵交会时互放光亮。&&&&&电影《死亡诗社》里有个情节令我难忘:基廷老师给学生教授诗歌时告诉他们,人类之所以要写诗是因为人类有激情,而诗歌恰恰能够把生命的精华传递给人们,这样,才能够“把非生命的一切全都击溃”。这和《教书匠》里迈考特先生让学生写请假条、朗诵菜谱异曲同工,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课程鲜活,让学生的生命鲜活。而学生对教师的感念,往往正是这种心灵被激活之后的反应,就像被迫离职的基廷老师临走时,学生站在桌子上高喊“船长,我的船长”一样,就像在班上和迈考特顶嘴的塞丽娜离开学校后托同学转告他要选择教书作为自己的职业一样。&&&世界上最坚强也最脆弱的堡垒来自我们心灵,世界上最合用的教学法也应该是源自心灵的,只有这样才能与内心的恐惧和外界的破坏力对抗。像无数生活中与虚构中的好教师一样,自嘲为教书匠的弗兰克?迈考特以他从教30年的酸甜苦辣再次验证了这一点,也为挣扎于教育泥泞中的万千教师指明了从害怕到自由的出口。<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UploadSmall//7520083.jpg"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0:30:20 &&
&&&&&&&&&&&&&&&&&&&&&&&&&& 《教书匠》:一个人对几十个人的战争<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UploadSmall//8250400.jpg"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 &&&&&&&&&&&&&&&&&&&&&&&&&&&&&&&&&&&&&& 作者:黎遥&&&&&&&&& 作为将《教书匠》一书版权引进中国的编辑,引进这本书是我的责任。若是没有引进,或是不能让更多的人读到这本书,是我的罪过。&&&&&&&&&&&&&&&&&&&&&&&&&&& 教师节那天,我将《教书匠》送给在中学做教师的同学,觉得这是一本大可以作为教师节礼物的书,一本能够给人温暖和尊严的书。但是没有想到,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教书匠”换来的,竟是一个令人惆怅的故事:书被退了回来,包装纸已经被撕得破破烂烂,但书完好如初,从未被人读过。那位同学已经不再是教书匠,他3年前就已辞职!&&&&&   几年前,我在巴黎转飞机的时候,无意间看见一本书:《TeacherMan》。封面上,几个粗粗的粉笔字“印”在略有些发冷的水泥地板上,字迹上方,一个孩子坐在地上若有所思。孩子为什么会用粉笔涂鸦成这几个字?我也若有所思地翻开书,读第一页。&&&&&   那是1958年春天,教书匠教学生涯的第一天。讲台后面的教书匠怔住了:纽约大学的教育学教授教给他许多教育学的理念,但从未教过他怎么应付这个危机时刻――一块掉在地上的三明治……&&&&&   中国的教书匠会怎样应对一块地上的馒头?我心潮澎湃:如果不能将这本书引进中国,不能将这本书介绍给中国的孩子和老师,乃是一种罪过!&&&&&   教书匠弗兰克?迈考特的前一本书是《安琪拉的灰烬》,写他少年时即使贫穷得一无所有,却依然拥有灿烂的笑容。当他长大成人,当他从美国(真的是人的天堂吗?)的大学毕业之后,来到这个像放牛班一样的地方,他少年时灿烂的笑容在这里才真正绽放出无边光芒。&&&&&   书里不讲教学方法,不讲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也不讲教师的奉献和辛勤,更多是讲一个来自偏僻的爱尔兰的教书匠与学生大战的征程。教书匠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师,有些教学策略甚至是无师自通。任何一所师范大学都没有教过他具体的“作战”方法,任何一本教育理论图书上也都找不到一条类似的教学韬略,他似乎天生就明白:教书匠绝非天生就是率领学生的首领,不是学生征服教书匠,就是教书匠征服学生。&&&&&   于是,从征服地上的那块三明治开始,教书匠开始了一场长达30年的战争。他在同吹毛求疵的校长、教务主任,甚至教育局官员周旋进退的同时,最主要的是要打一场以1敌20、30、40个学生的战争。他们正青春年少、喜怒无常,最是让人不能省心的。他要面对一个由29个黑人女孩和两个波多黎各男孩组成的班级,面对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家都会感到头疼的重大话题;他给对手们讲他早年的故事,却并未博得同情;他要学生编请假妙招、配乐朗诵菜谱、分析《纽约时报》上的酒店评论……他始终孤身一人迎战。&&&&&   讲台仅仅是一张桌子、一个台子,三四尺长、一二尺宽。&&&&&   中国古人用一双颤抖的手刻下“天地君亲师”的时候,似乎从来就没有想过,区区5个字,会成为一个如此沉重的负担,让一个民族背负了2000年。这些字被一个一个请下牌位,用了差不多100年。然而,当我们意识到被请下牌位的字要重新刻到牌位上,却需要更加艰辛的努力的时候,历史必然已经给了这个民族足够多的苦痛。于是,才有了我前年经过一所乡间学校,见到一位不太会教体育的教师被一帮留守儿童“收拾”的场面,才会有本文开头朋友辞职而去的悲伤。&&&&&   迈考特知道,站在讲台后面,他是教书匠。当他走下讲台,来到“对手”中间,他依然是堂堂正正的教书匠。他跨出一步,迈过的不是一条无法跨越的鸿沟,更不是文化的隔阂;他也知道,学生绝非始终是他的死敌,即使他们对他常常恨得牙根发痒,即使他们有时甚至恨不得宰了他。他,永远是一个会给“兔崽子们”留下无限美好记忆以及带来惊喜、希望和灿烂笑容的教书匠。&&&&&   一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教书匠。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0:31:20 &&
有一个官员居然说“老百姓为什么不公布自己的财产”。就这个水平,不讲逻辑,不讲修辞,不讲羞耻。人一旦堕落到这个地步,再说什么呢?----@官赫姘壮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0:49:59 &&
&&&&&&&&&&&&&&&&&&&&& &谢云:像迈考特那样教书&――我读《教书匠》&&&&&&&&&&&&&&&&&&&&& <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UploadSmall//3986331.jpg"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 如果换个书名,或者在另外的时段遇见,恐怕很难想到读它DD中年以后,难得有大把闲情读小说,尤其是长篇。阿多诺说:“在奥斯威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读过一篇杂文,大意说:在今天的中国,写小说是一种耻辱。愤慨中不乏偏激,但偏激中又不无道理。因为,我们的生活,无论是情节的精采度,还是矛盾的冲突度,远远超出小说。作者说,只要看看《南方周末》,就不难知道。但是正好,在关注教育,尤其是教师教育,便捧起了它。一个略有些郁闷的孩子,歪戴着帽子,若有所思地坐在楼梯口。他的身边,是一摞码得不整齐的书。在他头顶上方,一行粗粗的粉笔字:Teacher Man。《教书匠》。[美]弗兰克?迈考特著。我若有所待地翻开,想看看这个爱尔兰裔美国作家笔下的教育生活。或者说,想看看迈考特在美国怎样教书,因为据说,这是自传体小说。感觉像在看电影。像梁家辉主演的那部《我的教师生涯》DD30年漫长的时光,在字里行间漫流。一个人的生活历程,生命史,教育史,苦涩与甘甜,辉煌与黯淡,随着轻松的叙事展开。刚走上讲台时的紧张与糟糕。漫长过程中的探索和实践。职业成熟时的荣耀与微笑……再艰苦的岁月过去,在记忆里重现,都会有美好的微光。当迈考特以他的睿智开始回望,有欣慰,有嘲讽,有温馨的笑,有苦涩的泪,自然也不乏历尽沧桑后的诙谐、幽默、辛辣。尽管书商的广告说,这是“教师的圣经”,“世界上最伟大的教书匠”,而迈考特,也确实得了“全美最佳教师”奖。但看得出,他并非上帝似的天才人物,更非天生的师表典范。他当过兵,做过码头工人,经过“通往教学的漫长道路”,直到28岁时,才开始教书,是典型的大器晚成。他有种种弱点:自卑,懦弱,胆怯,优柔寡断,喜欢胡思乱想,自嘲自谑。他一开始就被学生叫做“教书匠”,并不得不接受学生们的嘲笑。“我连鸡蛋壳般的自信也没有。”他说,“如果自我贬低是一场竞赛,那么我就是获胜者。即使在发令枪响之前,我就已经获胜了。”他甚至终其一生,也没能改掉让他备受嘲笑的爱尔兰口音。从FEAR(害怕)到FREEDOM(自由),是迈考特对自己的从教心路历程,所做的形象总结。刚上讲台时,他是非常糟糕的。第一天进教室,他将学生掷落在地的三明治捡起并吃下,被学生嘲笑不说,还令路过的校长大为光火;第二天,又因出言不慎,招致众多家长投诉,而面临极大危机。在教学生涯的前十几年里,他就像一头“蓟丛中的驴”:一直在不同的学校里代课,好几次险些失业,直到40岁时,才真正走出蓟丛,探寻到教书的意义。“有些孩子属于动物园猴山,而不是学校。”在这样的牢骚里,我们很容易想象和感受到他曾经的焦头烂额。但他最终成功了。这个曾被别的老师戏称为“看上去活像一个被猫叼进来的东西”的“教书匠”,之所以能够赢得学生们发自内心的尊重,除了他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手段,更重要的,或许就是他的真诚和善良。他以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以自己的成长经验和几乎是本能的方式,应对危机,化解矛盾。他对“三明治事件”的处理,或会被视为“教学机智”,但我以为,其实是出自他的本能,是饱受饥饿的成长岁月的馈赠。这种本能反应,使他渐渐赢得了学生的认可和亲近。由此开始,他把自己的角色与本色融合,一点点完成职业认同,一点点从害怕走向自由。他以自己的人生故事为教材,在娓娓的述说中,引导学生“唱自己的歌、跳自己的舞、讲自己的故事”,并最终赢得了学生们的信赖和尊重。即使后来,他考上博士,在大学执教一年,但他的灵魂,仍渴望“在二O五教室复活”,所以他重新回到中学,而且做得很好。他教的一门选修课,教室里满员不说,连窗台上也挤满了学生。他不像我们很多老师,总是绷着面子,挺着身子,端着架子,在学生面前扮演全知全能、却超然物外的上帝。&迈考特教英语。但即使在美国,这碗饭也并不好吃。生源的问题,厌学的问题,各族歧视的问题,他都曾遇到过。天底下的教育,或许都是如此。天底下的教书匠,所要面对、要解决的问题,或许大多如此。“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相信这是所有教师的梦想。但教师永远不可能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学生。摊上调皮捣蛋的学生,为他们伤透脑筋,是教师无法逃脱的职业宿命。而迈考特所面临的麻烦与困难,比我们多得多:不同肤色的少年,永无休止的争吵,文化冲突、种族冲突、性别冲突,甚至对他这个“教书匠”也不屑一顾DD这就是他的职业生涯的大部。从“三明治事件”开始,在30年岁月里,他除了与吹毛求疵的校长、教务主任,甚至教育局官员周旋进退外,最重要的就是打一场以1敌20、30、40个学生的战争,真正的“持续一生的战争”。面对那个由29名黑人女孩和2名波多黎各男孩组成的班级,面对那一张张青春叛逆、躁动不安的面孔,迈考特也曾想过逃离,甚至放弃。但他最终坚持下来了。他说,我可以在加斯豪斯酒吧或狮头酒吧对着啤酒哭泣,但是在教室里,我得继续工作。他孤身迎战,以“教书匠”的身份。曾经,对教书匠三字,是贬义理解的。读管建刚的《不做教书匠》,在颌首赞同时,想起多年前自己写过的一篇文章:《不做园丁》,不禁会心微笑。所以跟同事交流时,也曾多次提醒他们,千万不能只思考教学,千万不能让自己成为只会教学的“教书匠”,因为我们知道,教育是艺术,而非技术。但是现在,我更愿意相信:教育首先是一门技术,教师首先应成为教书匠。世有匠人若干,木匠、铁匠、油漆匠、泥瓦匠,所谓“手艺人”,必是在其专业方面有所擅长,像擅长解牛的庖丁。不擅长而称匠的,多半是冒牌,或不合格,或笨拙不堪。因此可以说,而真要把某个专业做到“匠”的程度,做到能以此手艺来谋生的地步,也并非易事DD手艺,我更愿意理解为“手上的艺术”。看看那些艺术家:达芬奇从画蛋开始,莫泊桑从观察、写片断开始,再伟大的艺术家,在他成为艺术家前,都必须进行大量枯燥、乏味的技术性操练。教书,也是如此。通过传授知识,进而影响和改变学生。这是方式,也是过程。而“教书匠”,就是执行这个过程的人。教师作为一门职业,也必然涉及到许多技术性的活儿,比如备课、板书、提问、三笔字、简笔画、组织教学,即我们所谓的“职业技能”。要反复操练,要熟能生巧,然后才能举重若轻、驾轻就熟,进入“恢恢乎其于游刃而必有余地”的化境。“我通过反复试验才弄懂教书之道,并为此付出了代价。”迈考特说。反复试验,其实也正是反复操练。看看他的反思和琢磨,看看这些片断式的妙语,很多,其实都是“显而易见的”关于教育技术和经验的感悟与思考:●坐着或甚至站在讲台后的老师实质上缺乏自信,他们该换份工作。●坐在讲台边意味着你害怕了或者你很懒,所以把讲台作为屏障。最好的办法是离开讲台站着,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做个男子汉。●你正在开始你的教学事业,而这并不轻松。老师除了嘴巴外什么也没有。如果你不学着热爱它,你就将在地狱的一角坐立不安。●我不会将无知作为借口,也不会将自己所受教育的不足当成避难所。我会制定一个自我完善计划,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老师:训练有素、很传统、学问精深、足智多谋、总也难不倒。●在教室里你得走自己的路,你得发现自我,你得形成自己的风格和技巧,你得说真话否则就会被揭穿。●那些把你送到办公室或给你父母打电话的老师不会得到学生的尊敬,如果你不能自己应付一切,你就不应该当老师。你应该去扫大街或捡垃圾。●你可以被击倒或者被刺伤,而那就将为你的教学生涯画上句号。但是如果你坚持下来,你就能了解到其中的窍门。&在《序》中,迈考特以“宽恕”的方式,批评了很多人,但是他特别提到一位给他很大启发的英语老师,史密斯小姐。“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可爱的老史密斯小姐。她过去常说,如果她在四十年教学生涯中能影响一个孩子,那就不枉此生,她就能开心地离开人世。”通过自己的教育影响学生,这就是教师的价值。事实上,任何一个成功的教师,尽管他们的经验、方法可能大相径庭,但他们往往都会将自己与所教知识融合,然后以亲近自己内心的方式,去切近学生,引导学生,进而影响和改变学生。“师生是人类古老的共舞舞伴。”在《教学勇气》里,帕克?帕尔默如此描述师生关系。马克斯?范梅南在《教学机智》中甚至说:“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他实际上以一种个人的方式体现了他所教授的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就是他所教授的知识。”而迈考特在小说临近结尾时,也说过一段很有意思的话:“教室是优秀剧本的演出场地。上百个人来了又去,你永远不会知道你对他们做了什么或者为什么这么做。你看到他们离开教室:幻想,没精打采,嘲笑,羡慕,微笑,困惑。你可以判定你什么时候影响了他们或者疏远了他们。那是化学,那是心理学,那是动物的本能。你了解孩子们。只要你想当老师,就无路可逃。不要期待已经逃离教室的人――那些头头们的帮助。他们忙于吃午饭,忙于想更重要的事。”正因如此,他用他的激情、智慧和机智,创造着他的课堂。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师,有些教学策略甚至是无师自通。他所创生的方法和韬略,是任何一所师范学校都不可能教过的,是任何一本教育理论书里都找不到的:某一天,他领着那群漂亮的情愫萌发的女孩子,乘地铁穿过半个城市,去看她们的偶像电影;某一天,他要他的学生们研究假条的艺术,并专门练习写假条,某一天,他的语法课突然成了“菜谱朗诵会”,缤纷的菜谱,各式的乐器,让孩子们热闹而开心。“创造性写作课”,他没有辜负这门课程。他鼓励教师要勇敢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要带着正气、带着吸引力、带着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走进教室。因为,他正是那样做的,而且获得了成功。他说:“我找到了自己的声音和教学风格。我学会在教室里心平气和。我得以形成自己的课堂氛围,在没有行政干涉的情况下做任何我喜欢做的事情。”他似乎明白:人与人之间,最坚强也最脆弱的堡垒来自心灵,最好的教师,最好的教学法,也当源自心灵、针对心灵。而学生对教师的感念,往往正是这种心灵被激活之后的反应。就像《死亡诗社》里,被迫离职的基廷老师临走时,学生站在桌子上高喊“船长,我的船长”一样,在《教书匠》里,那个曾经在班上和迈考特顶嘴的黑人女孩塞丽娜,在离开学校后,曾专门托同学转告他,她将选择教书作为自己的职业。迈考特说这是“美好时刻”。这让我再次确信,我们的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因为变化正在发生,美好正在出现。就像那个韩裔少年肯,那个对父亲一直仇恨的肯,因为迈考特的影响,在他高中毕业进大学后,开始回想父亲。在圣诞前,他专程来看望迈考特,他说要给父亲买一条领带,作为圣诞礼物。钱理群先生说:“中小学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成为学生童年和青少年记忆中美好而神圣的瞬间。”所以,让我们“继续做梦吧”,并且像迈考特那样,充满激情地教书,尽管我们“将不会受人歌颂”。原文载《教师博览》2010年第一期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0:55:55 &&
弗兰克?麦考特<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UploadSmall//917865.jpg"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 &&&& 以下这篇纪念弗兰克?麦考特的文章转载自《中华读书报》 日第四版。原文标题为“《安琪拉的灰烬》作者弗兰克&#8226;麦考特去世”,作者慷慨:&& 纽约著名中学教师、畅销回忆录《安琪拉的灰烬》(Angela’s Ashes)之作者、普利策奖得主弗兰克?麦考特(Frank McCourt)因癌症不治,7月19日在曼哈顿去世,享年78岁。  他教语文近30年,66岁之后才亲自动笔,写出对爱尔兰赤贫童年的回忆。赤贫的童年  “当我回首童年,我总奇怪自己竟然活了下来。”弗兰克?迈考特写道,“当然,那是一个悲惨的童年,幸福的童年是不值得在这儿浪费口水的。比一般的悲惨童年更不幸的,是爱尔兰人的悲惨童年;比爱尔兰人的悲惨童年更不幸的,是爱尔兰天主教徒的童年。”  日,麦考特生于纽约布鲁克林,是家中七子女的老大。他的酒鬼爸爸和绝望的妈妈原本是渴求脱离孤岛苦海的爱尔兰移民,在纽约相识成婚,赶上大萧条,小女儿病死,不得不带着剩下的两个儿子返回爱尔兰老家,栖息于寒冷潮湿的利默里克贫民窟,后来生下的三个儿子中,又有两个先后死于贫病。大战爆发后,丈夫去了英国打工,杳无音信。母亲安琪拉独自拉扯三个孩子,没钱,没食物,没柴火,只好去救济站讨要,甚至站在教士门口乞食剩饭。一家人终被房东赶出,安琪拉不得不以半卖身的方式寄人篱下,甚至为此挨了小弗兰克――她儿子给她的一记耳光。  弗兰克13岁辍学,当上了跑腿的电报童,内心的愿望却日益坚定――去美国。他终于在19岁成行,边打工边重拾学业,28岁那年谋得第一份中学教职。  1996年,《安琪拉的灰烬》出版,以无名作者的处女作亮相,竟迅速成为《纽约时报》畅销书榜的冠军,并在榜长逾两年,销出数百万册。中国内地出版过此书多个译本。麦考特亦因此书获颁1996年的美国全国书评人协会奖和1997年的普利策奖。不幽默,毋宁死  书中没有革命故事的狂野浪漫,没有揭竿而起的寻仇少年,甚至鲜见对赤贫生活的抱怨。相反,麦考特以一种不动声色的幽默复述自己的童年。在本书的后段,他写到自己的两种饥渴,对食物,以及对性。他曾舔食沾有薯条油渍的报纸,弄得满脸墨迹,日后又在床头拿着“新教徒的报纸”,一遍遍地舔上面的泳装女郎和内衣广告。他爱过的两个女孩,都在须臾间死去。一个是在传染病院隔墙诵诗的白喉少女,他从未见过她的容貌;另一个是肺结核重患,他冒着生命危险,在她死前,应邀与她大享云雨之欢。  这些偶尔现出的亮色,涂抹在死灰般的生活之上,和早晨的父爱(没有酒精作祟)、友谊,以及莎士比亚的诗文一起,支撑着他那颗幼小的心。他明白平凡即力量,生活需要忍耐。他的人生从未蹉跎,梦想和热情至今犹在。他用一生去感悟,时刻不让幽默缺席。  泪水中的笑声似乎浑然天成。麦考特有一次告诉记者:“我认为爱尔兰人的经验中是有些东西的――我们必须具备幽默感,不然就会死。这种东西撑着我们活下去――一种荒谬的感觉,甚于幽默。这真的很有用,因为有时候你会感到绝望。我养成了习惯,总是对自己说:‘噢,行了。’”  他接着说:“我要是很惨的时候,就对自己说:‘行了,总有一天你会觉得这也挺好玩的。’而我的另一半脑袋会说:‘不,你不会的――你永远也不会觉得这好玩。这是你这辈子最惨的经历。’可过后你再回头看,就会说:‘真好玩,真可笑啊。’”  1999年,大导演艾伦?帕克将《安琪拉的灰烬》搬上银幕。这是非常忠实于原作的改编,好演员罗伯特?卡莱尔和艾米莉?沃森分饰父母,亦有出色表现。麦老师  1999年和2005年,麦考特先生先后出版了两部续作:《然也》(Tis)和《教书匠》(Teacher Man),分别讲述自己在美国的奋斗经历和教学生涯,皆成畅销书。  在《教书匠》中,他回忆自己当上老师的头一个礼拜,就有个捣蛋学生将家里带来的三明治掼在教室地上,这一浪费粮食的无耻恶行让麦老师大为震惊,他以“艺术鉴赏家的目光”打量了一番地上的烂三明治,然后把它撮起来,吃了。  他教书很有一套,曾从学生写的各种检查中找到灵感,遂让他们以亚当或夏娃的口吻给上帝写检查,并阐述自己为什么不该因为偷吃苹果而受罚。  他的成功甚至带动了弟弟小马拉奇,后者于1998年和2000年出版了自己的两本回忆录《和尚游泳》(A Monk  Swimming)和《给他唱我的歌》(Singing Him My Song)。小马拉奇的儿子康纳?麦考特也制作了两部电视纪录片:《利默里克的麦考特一家》和《纽约的麦考特一家》。  然而在爱尔兰,《安琪拉的灰烬》引起的反响是复杂的。“这本书在爱尔兰出版时,山头、布道坛和酒吧高脚凳上的人都来埋汰我。”弗兰克?麦考特2007年告诉网络杂志《Slate》,“有些人说我玷污了利默里克的美名,说我攻击教会,说我让我妈蒙羞,还说要是我回利默里克,肯定得把我吊死在电线杆子上”。  他当然未被处以私刑,而是荣归故里。利默里克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该市亦常见好奇的游客,手持一卷《安琪拉的灰烬》在城中游荡。  弗兰克?麦考特的妈妈安琪拉死于1981年,爸爸老马拉奇1985年去世。麦老师有女儿麦琪,孙辈三人。他以前结过两次婚,都离了,1994年又娶爱琳?弗琳,遂欢度晚年。&
此贴已经被作者于
0:59:10 编辑过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03:34 &&
是哦&教师节快到了节日快乐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6:23 &&
<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UploadSmall//5065188.jpg"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9:18 &&
1:03:34 的原帖:是哦&教师节快到了节日快乐<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UploadSmall//849597.gif"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30:16 &&
<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UploadSmall//4394061.jpg"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师生情亦深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07:10 &&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08:26 &&
摘录《爱的教育》 <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UploadSmall//96499.jpg"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 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你分得清海跟天吗?我分不清海跟天,我也分不清好人跟坏人。”<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UploadSmall//15304.jpg"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夏丐尊先生《爱的教育》:一月二日 今日和昨日想的相反: 一、自己身体上最好的是什么? 二、自己有着什么高尚的精神? 三、自己最擅长什么? 这三件是自己知道的吧。人这东西,如果是自己的长处,立刻就会知道。无论是谁,对于自己的好处是要把它扩大成二倍乃至千倍来斟酌。 一月三日 一、昨日从兄弟(与我同年)的配港登那卡尔群诺山,一小时半就回来了。好,我今日也试试吧。 二、大昨日,乞食的辟耐诺向我讨一铜子,我那时正要到般托利别墅看戏去,觉得他讨厌,径自走了。今日他如果再向我讨要,给他两个铜子吧。 三、今日要暗记但丁《地狱篇》开始的句子。前日自省自己的缺点时,觉得我记忆力最坏,为练习记忆力起见,试着暗记大诗人的诗句。夏D尊说,我国办学校以来,老在制度上方法上变来变去,好像池塘,有人说方的好,有人说圆的好,不断地改来改去, 而池塘要成为池塘必须有水,这个关键问题反而没有人注意。他认为办好学校的关键是必须有感情,必须有爱;而当时的学校所短缺的正是感情和爱,因此都成了没有水的池塘,任凭是方的还是圆的,总免不了空虚之感&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 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卡隆附拢先生的耳,不知说些什么。先生突然向着四个犯罪者说:“我饶恕你们。”&啊!亲爱的先生!我怎能忘记你呢?我成了大人,一定还记得先生,会到校里来拜望你的。无论到了何处,只要一听到女教师的声音,就要如同听见你先生的声音一样,想起先生教我的两年间的事来。啊啊!那两年里,我因了先生学会了多少的事!那时先 生虽有病,身体不健,可是无论何时都热心地爱护我们,教导我们的。我们书法上有了 恶癖,她就很担心。试验委员考问我们的时候,她担心得几乎坐立不安。我们书写清楚的时候,她就真心欢喜。她一向像母亲一样地爱待我。这样的好先生,叫我怎么能忘记啊!&教导一年级的小孩,多少费力啊!有的牙齿未全,像个老人,发音发不好;有的要咳嗽;有的淌鼻血;有的因为靴子在椅子下面,哭着说“没有了”;有的因钢笔尖头触 痛了手叫了起来;有的把习字帖的第一册和第二册掉错了,吵个不休。要教会五十个手没有准的小孩写字,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他们的袋里藏着什么甘草、纽扣、瓶塞、碎 瓦片等等的东西,先生要去搜他们的时候,他们甚至会藏到鞋子里去。先生的话,他们 是毫不听的。有时窗口里飞进一个苍蝇来,他们就大吵。夏天呢,把草拿进来,有的捉了甲虫往里面放;甲虫在室中东西飞旋,有时落入墨水瓶中,墨水溅污了习字帖。先生代小孩们的母亲替他们整顿衣装;他们手指受了伤,替他们裹绷带;帽子落了,替他们抬起;留心不让他们拿错了外套;用尽了心叫他们不要吵闹。女先生真辛苦啊!可是, 学生的母亲们还要来诉说不平:什么“先生,我儿子的钢笔头为什么不见了?”什么 “我的儿子一些都不进步,究竟为什么?”什么“我的儿子成绩那样的好,为什么得不 到货牌?”什么“我们配罗的裤子被钉戳破了,你为什么不把那钉去了?” 据说:先生有时受不住小孩的气闹,不觉举起手来,终于用牙齿咬住了自己的指, 把气忍住了。她发了怒以后,非常后悔,就去拖慰方才骂过的小孩。也曾把顽皮的小孩赶出过教室,赶出以后,自己却咽着泪。有时听见家长责罚自己的小孩,不给食物,先生总是很不高兴,要去阻止。还有一位就是校长先生,高身秃头, 戴着金边的眼镜,半白的须,长长地垂在胸前;经常穿着黑色的衣服,纽扣一直扣到腮下。他是个很和善的先生。学生犯了规则被唤到校长室里去的时候总是战战兢兢的,先生并不责骂,只是携了小孩的手好好开导,叫他下次不要再有那种事,并且安慰他,叫 他以后做好孩子。他声气和善,言语亲切,小孩出来的时候总是红着眼睛,觉得比受罚 还要难过。&给予乞丐一个铜币,他就会真心感谢你,说“神必保信件和你家族的健康。”听着 这祝福时的快乐,是你所未曾尝到过的。受着那种言语时的快乐,我想,真是可以增加 我们的健康的。我每从乞丐那里听到这种话时,觉得反不能不感谢乞丐,觉得乞丐所报我的比我所给他的更多,常这样抱了满足回到家里来。你碰着无依的盲人,饥饿的母亲, 无父母的孤儿的时候,可从钱囊中把钱分给他们。单在学校附近看,不是就有不少贫民 吗?贫民所欢喜的,特别是小孩的施与,因为大人施与他们时,他们觉得比较低下,从小孩受物是不足耻的。大人的施与不过只是慈善的行为,小孩的施与于慈善外还有着亲 切,――你懂吗?用譬喻说,好像从你手里落下花和钱来的样子。你要想想:你什么都不缺乏,世间有缺乏着一切的;你在求奢侈,世间有但求不死就算满足的。你又要想想: 在充满了殿堂车马的都会之中,在穿着美丽服装的小孩们之中,竟有着无食的女人和小 孩,这是何等可寒。心的事啊!他们没有食物哪!不可怜吗?说这大都会之中,有许多素质也同样的好,也有才能的小孩,穷得没有食物,像荒野的兽一样!啊!安利柯啊! 从此以后,如逢有乞食的母亲,不要再不给一钱管自走开了!&安利柯啊!你去拭椅子的时候,我为什么阻止你,你不知道吗?因为如果在朋友面 前拭,那就无异于骂他说:“你为什么把这弄龌龊了?”他并不是有意弄污,并且他衣 服上所沾着的东西,是从他父亲工作时拈来的。凡是从工作上带来的,决不是龌龊的东西,不管他是石灰、是油漆或是尘埃,决不龌龊。劳动不会生出龌龊来,见了劳动者的 人,决不应该说“啊!龌龊啊!”应该说“他身上有着劳动的痕迹。”你不要把这忘了!你应该爱“小石匠”,一则他是你的同学,二则,他是个劳动者的儿子。&这位女先生平时总穿黑的罩服, 是个白皮肤、头发光滑、炯眼、细声的人,无论何时,好像总在那里祈祷。她性格很柔 和,用那种丝一样的细声说话,听去几乎不能清楚,发大声和动怒那样的事是决没有的。虽然如此,只要略微举起手指训诫,无论如何顽皮的小孩也立刻不敢不低了头肃静就范, 霎时间教室中就全然像个寺院了,所以大家都称她作“修女”。此外还有一位女先生,也是我所喜欢的。那是一年级三号教室里的年轻的女教师。 她脸色好像蔷薇,颊上有着两个笑涡,小小的帽子上插着长而大的红羽,项上悬着黄色的小十字架。她自己很快活,学生也被他教得很快活。她说话的声音像银球转滚,听去 和唱歌一样。有时小孩喧扰,她常用教鞭击桌或用拍手来使他们镇静。小孩从学校回去 的时候,她也小孩似的跳着出来,替他们整顿行列,帮他们戴好帽子,外套的扣子不扣的代他们扣好,使他们不至于伤风;还怕他们路上争吵,一直送他们出了街道。见了小 孩的父亲,教他们在家里不要打小孩;见小孩咳嗽,就把药送他们,伤风了,把手套借 给他们。年幼的小孩们缠牢了她,或要她接吻,或去抓她的面罩,拉她的外套,吵得她很苦。她永不禁止,总是微笑着一一地去吻他们。她回家去的时候,身上不论衣服或别 的什么,都被小孩们弄得乱七八糟,她仍是快快活活的。&
共 75400 次点击,115 个回复& 1
本版块主题总数:95232 / 帖子总数:1444409
今日论坛共发帖:2640 / 昨日发帖:34588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律师之窗&&├股市泛舟&&├会员阅读&&├史海钩沉&&├舆情观察╋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旅游时尚&&├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猫兄鼠妹&&├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海口会馆&&├凯迪广州&&├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苏州会馆&&├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重庆会馆&&├猫眼观渝&&├山城拍客&&├重庆教育&&├巴渝情缘&&├猫人游记&&├健康养生&&├重庆车友&&├两江房产&&├渝民新婚&&├麻辣吃货&&├渝财有道&&├时尚渝女&&├公益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转贴]傅一河:老师,你将不会再受人歌颂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布里卡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