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厚迈克耳孙干涉仪思考题思考题 为什么不直接用r=

实验8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与使用 1. 迈克尔逊干涉形成条纹的条件、条纹的特点、条纹出现的位置和测量波长的公式。比较等倾干涉条纹和牛顿环(等厚干涉)异同。 答:等倾干涉条纹的产生通常需要面光源,且M1、M2’应严格平行;等厚干涉条纹的形成则需要M1、M2’不再平行,而是有微小夹角,且二者之间所加的空气膜较薄。 等倾干涉为圆条纹,等厚干涉为直条纹。 二者虽然都是圆条纹,但牛顿环属于等厚干涉的结果,并且等倾干涉条纹中心级次高,而牛顿环则是边缘的干涉级次高,所以当增大(或减小)空气层厚度时,等倾干涉条纹会向外涌出(或向中心缩进),而牛顿环则会向中心缩进(或向外涌出)。 2. 怎样准确读出可动反射镜M1的位置?
该读数由三部分组成:①标尺读数,只读出整毫米数即可,不需估读;②粗调大手轮读数,直接由窗口读出毫米的百分位,也不需估读;③微动鼓轮读数,由微动鼓轮旁刻度读出,需要估读一位,把读数(格数)乘10-4即毫米数。M1位置读数为上三读数之和。 3. 迈克尔逊干涉仪中的补偿板、分光板各起什么作用?用钠光或激光做光源时,没有补偿板P2能否产生干涉条纹?用白光做光源呢? 提示: (1) P1、P2作用,看P.73实验原理部分;分光板是后表面镀有半反射银膜的玻璃板,激光入射后经半反射膜能分解为两束强度近似相等光线。
补偿板是折射率和厚度与分光板完全相同的玻璃板,使分光板分解的两束光再次相遇时在玻璃板中通过相同的光程,这样两光束的光程差就和在玻璃中的光程无关了。 (2)从光的单色性和相干性(相干长度)好坏考虑。Na光和He―Ne激光单色性好,相干长度较大,没有补偿板P2,移动M1,加大M1和M2/间的距离仍能产生干涉,干涉条纹不会重叠,仍可观察。但白光单色性差,分出的两束光只有在δ≈0时,才能看到彩色干涉条纹,在δ稍大时,不同波长的干涉条纹会互相重叠,使光强趋于均匀,彩色干涉条纹会消失。 4. 在迈克尔逊干涉仪的一臂中,垂直插入折射率为1.45的透明薄膜,此时视场中观察到15个条纹移动,若所用照明光波长为500nm,求该薄膜的厚度。 提示:插入n1透明薄膜后,光程差改变了2d(n1-1),即Δδ=2d(n1-1),所以根据Δδ=Δkλ式和Δk=ΔN,可得 d??2??Nn1?1 把已知的有关量(λ=500nm,n1=1.45,ΔN=15)代入便可计算出d值。
实验16 用分光计研究光栅光谱 1. 光栅光谱和棱镜光谱有哪些不同之处?在上述两种光谱中,哪种颜色的光偏转最大?
提示: 光栅光谱――依据光栅衍射产生色散形成。同一级次K,λ↑→φ↑,所以可见光中的红光衍射角最大。
棱镜光谱――根据不同的光在玻璃中的折射率不同而产生色散。λ↑→n↓→偏向角δ↓,故紫光偏转最大。
2. 如果在望远镜中观察到的谱线是倾斜的,应如何调整?
提示:这是由于平行光管透光狭缝倾斜不竖直所致。 3. 如何测量光栅的衍射角?根据测量数据怎样计算谱线的衍射角和光栅常数? 如何测量光栅的衍射角:参阅教材?? 光栅常数:参阅教材P.118-119。d?ld14?1绿????1绿 [??1绿???1绿???k?sin?,其中??14?1绿????1绿,[??1绿???1绿???R?kN?k。
4. 用白光照射光栅时,形成什么样的光谱? 答:白光是复色光,不同波长的光经牛顿环装置各自发生干涉时,同级次的干涉条纹的半径不同,在重叠区域某些波长的光干涉相消,某些波长的光干涉相长,所以牛顿环将变成彩色的。
提示:白光是波长分布连续的复色光,可从光栅方程衍射角与波长关系来分析。 (除0级谱线为白光亮线外,各级是从紫光到红光排列的连续彩色光谱)
5.如果平行光并非垂直入射光栅片,而是斜入射,衍射图样会有何变化? 提示:这时光栅方程变为d(sin??sin?)?k?(?为入射角),显然衍射图样的0级亮线两边谱线位置分布不对称(±K级谱线的衍射角不相等)。我们实验要求??绿与??绿不超过几分(如3?)就是为了保证由平行光非垂直入射光栅片引起的误差足够小。 6. 如何测量和判断平行光是否垂直入射光栅面? 答: ①光栅正或反面反射回的小绿十字像均与黑叉丝上交点重合;②零级亮纹与黑叉丝竖直线重合且被园心O上下等分时(如图 4)光栅平面已与入射光垂直。 因为由条件②知平行光管光轴已与望远镜光轴在一条直线上,由条件①知望远镜已垂直于光栅平面, 所以得出结论光栅平面已与入射光方向垂直。
7.实验中当狭缝太宽或太窄时将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提示:狭缝太宽则分辨本领下降,如两条黄光线分辨不清(因为狭缝太宽,造成谱线过宽而重叠);太窄,透光量太少,光线亮度太弱,视场太暗不利于测量。 8.当用波长为589.3nm的钠黄光垂直照射到每毫米具有500条刻痕的平面透射光栅上时,最多能观察到第几级谱线?
由(a+b)sinφ=kλ 得 k={(a+b)/λ}sinφ
∵φ最大为90 所以 sinφ=1
又∵a+b=1/500mm=2*10-6m, λ=589.0nm=589.0*10-9m
∴k=2*10-6/589.0*10-9=3.4 最多只能看到三级光谱.
等厚干涉实验
1. 牛顿环形成的条件、条纹的特点、条纹出现的位置和测量波长的公式。比较等倾干涉条纹和牛顿环(等厚干涉)异同。比较牛顿环和劈尖的干涉条纹的异同点. 2. 何谓等厚干涉? 如何应用光的等厚干涉测量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掌握求曲率半径的数据处理方法)
等厚干涉:薄膜干涉中,若相互干涉的两束光的光程差仅随薄膜的厚度而变,这种薄膜干涉就叫等厚干涉(如牛顿环装置形成的空气薄膜干涉和劈尖薄膜干涉就属于等厚干涉) 3.用读数显微镜测量出来的牛顿环直径是真实大小的牛顿环直径吗?如何调节使视场变清晰?
提示:干涉条纹和镜筒(黑十字叉丝)移动的距离都放大同样的倍数。
4.从牛顿环装置的下方透射上来的光,能否形成干涉条纹?如果能的话,它和反射光形成的干涉条纹有何不同?
提示:画出光路分析。
牛顿环下方透射出来的光,也能产生干涉条纹。但由于透射光没有半波损失(薄膜上下表面两次反射都有半波损失,结果抵消了),中心点的光程差δ=2d=λ,所以形成的干涉条纹是中心为亮斑的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环,与反射光干涉条纹明暗互补(反射光干涉的量相干光的光程差??2d??2,中心d=0处,???2满足暗条纹条件;而透射光干涉的量相干光的光陈差??2d??),中心d=0处,???满足明条纹条件)。 5.假如在测量过程中,叉丝中心未与牛顿环中心重合,测得的是弦而不是直径,则对R的结果有无影响?为什么? dm 2
从右图A看能否证明(dm?dn?Dm?Dn222) m n dn rn rh
从右图,可有 2222mm???R?h??h???
① m????22?????d?2?D?2Dn Dm 图A 2n?同样有
② ?2??D?21①-②得
4?d?2m2?dn?22?14?D22m?Dn22??dm?dn?Dm?Dn??? 表明,若测得的是弦,而不是直径,则对R计算无影响。
6. 为什么采用测量干涉圆环直径来求得牛顿环装置的曲率半径R?Dm?Dn224?m?n??,而不直接测量干涉环的半径,由rk2?kR?条件得到曲率半径R.,请说明具体的原因。 R?rm?rn22
提示:a)用公式?(m?n)代替公式r?kR?来测量,可以消除牛顿环装置因变形或尘埃而产生的误差;同时还可以消除k的起点确定误差 R?dm?dn22b)用直径测量代替不易测准的半径测量,即 4?(m?n). 7.如果待测透镜是平凹透镜,观察到的干涉条纹将是怎样的?
提示:画出光路图分析。仿照教材对待测为平凸透镜的推导方法来讨论分析
??2nd??2?2d??2
(1) 仍形成以平凹透镜的顶点为圆心的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环,但边缘处δ=2nd+λ/2=λ/2(d=0,n=1)为0级暗纹;中心处,当δ=(2k+1)λ/2时,为暗纹,当δ=kλ时,为亮纹,否则其明暗程度介于明纹最亮和暗纹最暗之间。 也可推出
Dm?DnR??4(m?n)R?22 r r d H 与本实验的测量公式仅差一符号,这是由于外环级次比内环级次小所致。 8观察牛顿环时将会发现,牛顿环中心不是一点,而是一个不甚清晰的暗或亮的圆斑,为什么?对透镜曲率半径R的测量有无影响? 为什么? 答:按理论计算,牛顿环中心应是一个暗点.实际上由于接触压力引起玻璃变形,使得牛顿环中心变成一个暗斑,如果在两玻璃之间存在灰尘,中心有可能是亮斑,从而引起附加光程差,这些都会给测量带来较大的系统误差.这些系统误差可以通过取距中心较远的,比较清晰的两个暗环的半径的平方差来消除
9. 牛顿环的干涉条纹各环间的间距是否相等? 为什么? 答:间距不相等,波长越长的光,干涉条纹间距越宽
实验22 光速测量 1. 能否对光的频率进行绝对测量,为什么?
2. 仪器中光源的波长为0.65微米,为什么还要测量波长?
提示: 因为仪器中有可能是通过光栅选择输出波长的,光栅是需要校准的,所以要测量、校准 3. 什么是位相法测定调制波的波长?在本实验中是如何实现的? 4. 红光的波长为,在空气中只走0.325微米就会产生相位差π。而我们在实验中却将棱镜小车移动了0.75米左右的距离,才能产生相位差π。这是为什么? 5. 本实验所测定的是100MHz调制波的波长和频率,能否把实验装置改成直接发射频率为100MHz的无线电波并对它的波长和频率进行绝对测量。为什么? 6. 针对“等距法”用作图法处理数据,过程包括正确的画图,如作D-φ直线或D-Δt直线,和相关计算,最后得到待测量c。
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测量 1. 什么是硬、软磁材料?为什么测磁化曲线先要退磁?
软磁材料的特点是:磁导率大,矫顽力小,磁滞损耗小,磁滞回线呈长条状;硬磁材料的特点是:剩磁大,矫顽力也大,磁滞特性显著,磁滞回线包围的面积肥大。
由于铁磁材料磁化过程的不可逆性即具有剩磁的特点,在测定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时,首先必须对铁磁材料预先进行退磁,以保证外加磁场H=0时B=0。 2. 为什么测量磁化曲线要进行磁锻炼?为什么动态法测量时不需要人为进行磁锻炼?
为了得到稳定闭合的磁滞回线,磁材料的每个磁化状态都要反复磁化,这种反复磁化的过程称为磁锻炼。由于动态法测量磁化曲线采用交变电流,每个状态都经过充分的磁锻炼,所以可随时测得稳定闭合的磁滞回线。 3. 什么是静、动态法?为什么动态磁滞回线的面积比静态磁滞回线大,损耗大?
静态法是用直流来磁化材料, 动态法是用交变来磁化材料. 静态磁滞回线的面积是静态的磁滞损耗Pu(单位:J/m^3),动态磁滞回线的面积是总损耗Pt(单位:W/m^3),它包括三部分:磁滞损耗Pu*f,涡流损耗Ph,剩余损耗Pe。所以动态磁滞回线的面积总是大于静态磁滞回线的面积。
4. 什么是磁化曲线?什么是磁滞回线?HS、BS、Br、Hc各特征参数是什么含义?
提示:磁化曲线是表示物质中的磁场强度H与所感应的磁感应强度B或磁化强度M之间的关系。
如图2所示,当磁材料达到饱和磁化Bs后,如果将H减小,B也减小,但沿与OS不同的路径ab返回。当H=0时,B=Br,到达b点,Br称为剩磁。欲使B=0,必须加反向磁场,当H= -Hc,B=0(完全退磁),到达c点,bc段曲线称为退磁曲线,Hc称为矫顽力。如果反向磁场继续增大,磁性材料将反向磁化。当H=-HS时,磁化达到反向饱和,B=-Bs,到达d点。此 图2 磁滞回线 后若减小反向磁场使H=0,则B= -Br,到达e点;当H=Hc时,B=0,到达f点;再次当H=Hs时,B=Bs,回到正向饱和状态a点。经历这样一个循环后形成的闭合曲线abcdefa称为磁滞回线。
剩磁Br反映介质记忆能力的大小,矫顽力Hc反映铁磁材料是硬磁还 5 / 7等厚干涉实验报告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等厚干涉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高中物理实验预习题 三亿文库
高中物理实验预习题
实验十一、电位差计实验 [预习题] 1. 什么是补偿法?电位差计由哪几个回路组成?各有什么作用? 2. 电位差计为什么能有很高的测量准确度? 3. 什么是工作电流标准化?实现标准化后哪些量不能再改变? 4. 用箱式电位差计测Ux,先后需几次调节检流计指针指零?测试中要注意哪几点? [思考题] 1. 调节电位差计补偿时,检流计指针总偏向一边,可能有哪些原因? 2. 用100 mV量程的电位差计如何校正量程为1 V的电压表?画出电路图。
实验十二、用霍耳元件测量磁场 [预习题] 1. 霍耳效应是霍耳片中____在垂直____场的方向上作定向运动,受到
___力的作用发生偏转,在垂直于____和____的方向上产生一个____场,当达到____状态时,在两个横端面间形成一个稳定的____。 2. 在测霍耳片的VH 时,产生哪些副效应?怎样予以消除? 3. 实验时通过螺线管的励磁电流为___
_A,通过霍耳片的电流不得超过____。霍耳片的____引线连接工作电流回路,____引线连接测试回路,如果接反,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4.从调节到测试,电位差计指针需几次指零? [思考题] 1.如果工作电流在测试中发生变化,将对测量结果产生什么影响? 2.为什么测试回路要连接换向开关? 3.当霍耳片面的法线与被测磁场方向不重合时,对测量有什么影响? 4.如何测量霍耳元件的灵敏度?
实验十三、光的等厚干涉 [预习题] 1. 等厚干涉条纹的分布和形状由什么决定?为什么不用(4)式直接测环直径求R? 2. 本实验中,读数显微镜的调整需注意哪些问题?
6 3. 本实验对牛顿环直径的测量提出哪些要求? [思考题] 1. 在本实验中,如果平板玻璃上有一微小的凸起,试问在该处的牛顿环将局部内凹还是局部外凸?为什么?
2.投射光的牛顿环和反射光的牛顿环在明暗上有何区别?
实验十四、分光计的调整和折射率的测定 [预习题] 1.分光计调整的目的是什么? 2.熟悉图七的光路,说明为什么望远镜在调整后看到的是平行光。 3.什么是自准直状态? 4.什么是三棱镜的最小偏向角? [思考题] 1. 若双面镜反射的十字像,一个在上横叉丝上面距离a的位置,一个在下面距离5a的位置,应怎样调到自准直 态? 2.实验中使用的分光度值是多少?其读图十三 有效数字有几位? 3.在测量棱镜顶角时,常用自准直法,试简要说明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测量过程。
实验十五、光栅衍射法测波长 [预习题] 1. 若光栅中每毫米有400条刻痕,则光栅常数d=_________。 2. 汞的光谱线为什么会有不同颜色? 3. 使叉丝正确对准谱线,应该用什么旋钮?
7 计的分数最大 [思考题] 1. 利用本实验装置怎样测量光栅常数? 2. 当用钠光(??5893?)垂直入射到每毫米有500条刻痕的光栅上时,最多可见几级光谱?请说明理由。 3. 如果光线不是垂直入射光栅面,对测量结果有什么影响?
实验十六、照相技术 [预习题] 1.说明照相机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2.什么是超焦距?为什么调焦距离大于超焦距时,成像将完全清晰? [思考题] 1.如果希望近景与远景都能在底片上清晰成像,则如何选择光圈与快门? 2.简述照相机使用注意事项。
实验十七、 迈克尔逊干涉仪及其应用 [预习题] 1. 简述实验主要注意事项。 2. 薄膜的等倾干涉与等厚干涉有何不同? 3. 简述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钠光波长的原理。 4. 什么是视见度为零?如果光源换用氦-氖激光器,能否观察到视见度为零的现象?为什么? [思考题] 1. 如果条纹非常细密,是什么原因?如何把条纹调得又粗又稀? ?2. 怎样判断和寻找d?0(即M1与M2重合)的位置? 3.观察视场中的同心圆环时,若视线左移,中心有条纹冒出;右移时,条纹收进,根据此现象,'对M1与M2的相对位置可作出什么判断?调整哪个部件可以获得严格的等倾条纹? 实验十八、夫兰克―赫兹实验 [预习题] 1.什么叫定态?什么叫能级?原子被激发后将出现什么现象?原子在什么情况下被激发,在什么情况下辐射能量?
8 2.夫兰克――赫兹实验用_________方法,测量汞原子的_________,证明了________的存在。 3.影响本实验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需要观测的有____、____。它们各从什么仪器上指示? 4*.(选作) 根据F―H管结构(图二),在VG2K为4V和15V两种情况下,说明电子的运动情况与发生的物理过程。 [思考题] 1. 汞原子第一激发态能量比基态能量高多少? 2. 电子最后一次与汞原子碰撞并使其激发是发生在夫兰克――赫兹管的哪一极附近? 3. IA的下降过程为什么是逐渐的而不是突变的? 4.如果原子内部的能级是连续分布的,我们将会测出什么样的IA?VG2K曲线?
实验十九、光电效应法测普朗克常数 [预习题] 1.什么是截止频率?什么叫截止电压?什么是光电管伏安特性曲线? 2.光电管为什么安装在暗盒中?平时为什么要用遮光罩盖住光电管窗口? 3.微电流测量放大器通电调零时,应注意什么?测试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思考题] 1. 为了减小测量截止电压的误差,在实验过程中应采取哪些措施? 2. 光电管的反向光电流是怎样产生的? 3. 微电流放大器倍率开关使用中出现换档误差,应如何修正?
实验二十、密立根油滴实验 [预习题] 1. 在不加电压时油滴受力为____和_____,加上电压还受_____。 2. 若一个油滴所需平衡电压太大或太小,各说明什么? [思考题] 1. 作为实验课我们做不到测定基本电荷,只能验证基本电荷,为什么? 2. 实验过程中,为什么油滴会消失? 3. 试计算你所选中的油滴的半径a和质量m。
9 实验二十一、全息照相技术 [预习题] 1. 为什么全息像的各个部分都可以各自显示整个原物的景像? 2. 应如何观察全息像的实像? [思考题] 1.为什么要求光路中物光和参考光的光程尽量相等? 2.为什么个别光学元件安置不牢靠将导致拍摄失败? 3.如何推算全息光栅的光栅常数? 10
联系客服:cand57il.com}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迈克尔逊干涉仪思考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