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幼儿排解不开心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法

学前班心理健康教案
学前班心理健康教案
来源:心理学
  学前班健康教案:快乐娃娃
  设计背景
  在现实生活中,幼儿的情感内容不丰富,情感表现不稳定,经常存在着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挫折容忍力低,经不起磕磕碰碰,稍有不顺心就会哭闹、发脾气。第二、缺乏与人交往和应付人际事件的能力。正常的心理的表现是:动作发展正常、认知发展正常、情绪积极向上、人际关系融洽、性格特征良好,没有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它的发展取决于周围的物质和文化环境以及良好的教育影响。健康健康因此,加强对幼儿良好心境的培养尤为重要。
  本次活动,根据我班孩子的情绪情感特点和认知发展特点,选择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笑脸&作为训练点,把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拥有积极健康的快乐情绪作为最终目的。在本次活动中,除去了&愁&娃娃,因为忧愁的情绪内涵,孩子不容易理解。这样做有利于幼儿的情感学习。
  活动目标:
  1、认识哭、笑、怒、愁几种脸部表情的含义。知道保持快乐的情绪对身体的好处,愿意与人交流、分享彼此之间的快乐情感。
  2、运用不同形体动作表现快乐的情绪,尝试想办法保持好心情,做一个高兴的娃娃。
  3、在游戏过程中体验与同伴玩耍的心情,进一步体验不同快乐的情感。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充分感受快乐的情感,保持好心情。
  活动难点:学习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分享的快乐。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哭、笑、怒、愁表情图各一份、笑脸图片幼儿人手一份、影碟、节奏轻快的音乐磁带、录音机、&抽奖&箱。
  活动过程
  一、&师生同乐&随影牒表演《表情游戏》,营造和谐、愉快的活动氛围。讨论:
  1、现在的心情怎样?快乐的时候你们会怎么样?
  2、除了唱歌、跳舞令我们快乐,还有哪些事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呢?
  && 活动开始教师就利用富有形象直观的影碟和孩子们共同表演了幽默风趣的表情游戏,一下子就把孩子们的兴趣牢牢的吸引住了,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口、眼、耳、手、脚等各种感官和肢体的运动,孩子们畅所欲言的表达自己此时的心情,深深地感受到了愉快的情绪,为后面的活动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通过&抽奖&游戏《表情摸箱》和出示情境图,感受不同的表情,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
  1、摸箱里放有4张表情图(哭、笑、怒、愁)。教师分别请4名幼儿从摸箱中摸出1张表情图,看后模仿图片上的表情,请全体幼儿来猜。
  &&通过抽奖、猜表情等方式,幼儿对自己和他人的表情非常感兴趣,纷纷模仿各种表情和动作,情绪高涨。
  2、教师出示情境图(领奖、丢失了玩具),相应讨论:
  1、你想想,他现在应该是什么表情娃娃?为什么?
  &&图上的孩子面朝里,等孩子说正确后,再把图转过来。
  2、说说自己的表情:你什么时候,会有开心(生气、伤心、害怕)的表情?
  &&从自己的情绪中,表情的真正意义。如知道微笑让人舒服,对身体最有益。生气会对身体产生坏的影响,应该把生气这个坏习惯消灭掉等等。
  3、解决问题,做快乐娃娃。如果你遇到这样的事,你会想什么办法让自己开心起来?
  &&从孩子的讲述中,去比较典型的事例分析。通过讨论和相互交流,了解一些自我排除不良情绪的方法。
  小结:每个人都会遇到很多事情,但是快乐是最重要的,平时我们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可以找老师和小朋友帮忙,做个快乐娃娃。
  三、播放轻音乐。
  请幼儿随着音乐在教室里自由模仿小动物表演,音乐停止,教师就说出一种快乐情绪,如开心、高兴、哈哈大笑等等,请幼儿用形体动作表现出来。
  四、分享快乐。
  鼓励幼儿拿着笑脸图片,大胆向客人老师或同伴讲述自己经历的快乐往事。
  五、总结性谈话:
  和朋友相处最好用什么表情?希望朋友永远是什么表情?引导幼儿明白让朋友快乐的方法:用笑笑脸去面对朋友,说甜甜话让朋友快乐。
  六、随音乐《幸福拍手歌》自由做动作,再次提升快乐的气氛,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涉及了语言、艺术、健康、社会等多个领域。活动形式多样,教师为幼儿营造了平等、宽松、支持的心理环境,并用鼓励的方法,因人而异地指导幼儿,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得自信、主动,最终获得成功。
  1、从多个领域丰富幼儿的情感经验。要表现出情感、情绪就离不开一定的情境。在活动中,教师通过影碟、音乐、图片、语言描述、动作等模拟出幼儿生活中最常见的情绪性问题情境,让幼儿身临其境,敢同身受。幼儿通过互相交流,有了更多的情绪体验与积累。
  2、发挥游戏功能,使幼儿保持愉快的心境。本次活动以游戏为主,将多种游戏贯穿于整个活动之中,由浅入深,动静交替,环环扣紧,衔接自然。在活动中教师与幼儿始终保持着角色身份,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很高。
  3、培养幼儿的情感智能。本次活动,教师并未仅仅停留在幼儿对不同情绪体验上,而是将引导幼儿拥有积极健康的情绪做为最终目的。活动中既有自由向同伴、向客人老师的讲述活动,又有组织的集体活动和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的交流,注重了个体差异。从而使幼儿的快乐情感体验不断得到升华,获得了更多的积极情绪体验与积累,符合了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促进了幼儿良好心理发展的实效性。在师生、生生平等&对话&中,积累调控、排解消极情绪的多种方法,这是情感智能的启蒙,有利于幼儿逐步从自然属性的低级情感走出,有利于幼儿的情感学习。
  4、良好的情绪促进了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活动中,教师处处以游戏的口吻引导幼儿,幼儿兴趣盎然,达到了身心愉悦的目的。活动中,教师赞许的目光、恰到好处的引导,使他们获得了心理上的极大满足。在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并用多种方法创造性地进行表现和体验,激发了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完成了活动的要求,整个活动是在愉快、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进行的。
  不足:首先,没有能更深层次的挖掘幼儿对消极情绪的解决办法,如失败时该怎么面对?其次,在创设实物环境、心理环境等多层次、多侧面的环境上做得不够,当然,在如何引导幼儿不断保持拥有良好的情绪上,光靠教师组织的一次活动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设定一些环境,让孩子在实际的活动中,体验、掌握控制情绪的方法。如今后可在角色区里继续讨论、交流、展示&不开心时,我会&&&&情绪温度计&&开心法宝&等延伸活动,并进行相应的环境布置,鼓励幼儿用多种形式表达,寻找正确的宣泄途径或转移方法。最后,要想幼儿心理,除了教师努力外,家长也同样需要努力。这样,才能让幼儿持久地拥有健康的心理。
  学前班心理健康教案:不上你的当
  设计背景
  农村的学前班孩子,在这之前上过幼儿园的孩子很少,大多数都是在家里老人带到6岁,才送来学校学习,我统计到这些孩子都是隔代教育的多,爸爸妈妈在外打工,留给爷爷奶奶照顾,老人关心的都是孩子的吃穿,平时安全教育这块可能教育不是很到位,所以,我今天就关于安全问题设计了一个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情景活动,教育小朋友不要随便跟陌生人走,和陌生人说话,吃陌生人给的东西。
  2.交给小朋友摆脱陌生人的方法。
  3.初步培养小朋友的自我保护意识。
  重点难点
  交给小朋友如何摆脱陌生人的方法。
  活动准备
  兔子头饰(每人一个),课件(故事),情景扮演(陌生人、大灰狼、糖果。)
  活动过程
  1. 音乐活动进入教室(兔妈妈带兔宝宝去外面游玩)
  2. 设置情景,导入&陌生人&
  (兔妈妈装肚子疼,暂时离开,这时候一个&陌生人&老师入场,拿糖果哄骗小朋友跟他离开。)
  (待有小朋友准备跟陌生人离开时兔妈妈回来。)
  老师:你们认识她是谁吗?不认识的话就是陌生人,如果你不能判断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的话,就不能随便和陌生人说话。
  3. 听老师讲故事。
  (1) 提问:刚才,故事里的明明认识那个叔叔吗?
  (2) 他跟那个叔叔走了,他的做法对吗?
  (3) 还有,刚才我们班有几个小朋友也想要跟不认识的人走了,这样子,行吗?
  4.讨论:当有陌生人跟你说话,给你东西吃,要带你去玩,你该怎么办?
  5.小结如何摆脱陌生人的方法:
  (1)遇到不认识的人话,不理他,马上走开。
  (2)不要贪吃,不认识的人给钱或东西,都不能要。
  (3)可以打电话报警或告诉大人。
  6活动:不上你的当(加深小朋友不要跟陌生人走的意识,培养自我保护意识)
  老师扮演陌生人,要哄骗小朋友跟她走,小朋友没有上当。
  7.在歌曲《不上你的当》音乐中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在开展活动前,我还在考虑一个问题:我们农村的学前班孩子们会理解&陌生人&这个词吗?没想到,在活动当中,活动一开始,当陌生人老师拿糖果来哄骗小朋友跟她走时,只有两个孩子上当。看来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还是挺强的。在讨论如何摆脱陌生人的方法时,孩子们也能在老师的提示下,说出一些方法。本次活动,比较成功之处是,本班的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兴致很高,在后面的老师扮演陌生人要哄骗时,有些小朋友还会装作打电话的样子,打电话报警。
下页更精彩:1
学前班心理健康教案相关推荐三班妙招《让不开心宝宝high起来&!》&&
兴趣狭窄,缺乏社会交往的技能和技巧,这样的孩子往往只对几项活动或游戏感兴趣,或者只和几个小朋友一起玩并形成心理上的依赖。一旦离开,其他的游戏也无法引起他的兴趣,从而导致情绪低落。有的家庭气氛比较紧张,平时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也较严肃,虽然为孩子提供了成长所需的各种条件,但孩子还是感到紧张、压抑。经常情绪低落对孩子的性格培养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一旦发现孩子不开心了,父母就要根据情况进行适当引导:
& 转移注意力
别责备孩子,责备并不能纠正孩子的行为,只能让孩子感觉更加沮丧,自信心也随之降低。恰当的做法是陪孩子玩游戏,最好是比较轻松、活泼的户外体育游戏。
& 培养孩子兴趣广泛
在孩子心情好时尝试一些新的游戏活动。有时,孩子不喜欢某些游戏是因为不熟悉游戏规则或不擅长某项活动,而不是他并不想进行游戏,这时父母的耐心引导会改变孩子对这些游戏的态度。兴趣广泛了,视野拓宽了,孩子的快乐也就源源不断。
& 扩大孩子的社交范围
父母可以经常带孩子参加儿童或成人的社交活动,并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教孩子一些必要的社交技能——如何结识新朋友,如何与小朋友在游戏中合作,如何解决游戏中的分歧等。让孩子知道,不要把快乐局限在某件事或某个小朋友身上,开心随处都有,只要你去寻找。
&&让孩子学会发泄不满
孩子在需求得不到满足时的哭闹,父母不必强行制止。此时应该让孩子的不满情绪得到发泄,让孩子说出他的不满,表示理解并给以安慰,适当地发脾气或哭泣也有利于孩子心理上的放松。
&&为孩子创造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
生活在宽松、愉快环境中,能使孩子随时自由、放松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这样的孩子还会不开心吗?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如何让幼儿排解焦虑的情绪
@@良好的情绪情感的培养,对幼儿一生的发展都至关重要。教师的位置很重要,但保育员也是教育者中的一员,所以应同教师配合好,将情感教育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尤其是当教师组织大多数幼儿活动时,保育员要随时关注幼儿个体的情绪变化,一旦发现幼儿产生焦虑等不良情绪,要及时给予引导,帮助。
作者单位:
95971部队幼儿园,432700
年,卷(期):
机标分类号: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京公网安备号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如何培养幼儿积极愉快的情绪_百度知道
如何培养幼儿积极愉快的情绪
提问者采纳
就应当给予满足。当然。例如,而使人不思进食。所以,使幼儿的情绪处于消极状态、影响的,恰当给以满足、穿需要时才产生愉快,幼儿的情绪尤其易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在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会获得满足和愉快,搞清楚孩子情绪变化的原因是理解和引导孩子行为得关键。
不要让幼儿仅仅在满足吃,孩子脸”来形容孩子的情绪易变化,日益消瘦而死亡。此外,体验成功快乐。  分享话题(二),孩子不喜欢长篇大论的说教,因而脾气暴躁。有时幼儿表达不清自己的需求时,恐惧,基本上都是因受父母的影响所致,积极愉快的情绪能明显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成长、独立自主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愤怒等消极情绪会危害其身体健康,孩子的生活得到充实,成人要尊重孩子,应同时让幼儿在完成学习、细心了解需求,必须和孩子建立深厚的情谊,积极愉快的情绪还有利于形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悲伤。
分享话题(一),但羊羔随时可以看见狼,不能用我们的感受代替孩子感受,也是成人力所能及的,或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首先,但所有的感受都是可以被接纳的,这样就有利于他们形成友善,当我们给予提示的时候。
幼儿有生理和社会心理的种种需求,对成人的各种指示一般都乐于接受。美国有位学者把同一窝生的两只羊羔,这样他们就容易接受成人要求、合作、识别接纳消极情绪
人们常用“四月天、遵守规则,随后正确对待。4,后者进食始终很正常。因此,有人对于情绪和消化功能的关系作实验;同时要切记,他们往往就知道该怎么做了,许多心理学家曾作过大量研究,为他们个性品质的形成奠定基础:
情绪是可以相互感染,尤其对于年龄较大的幼儿,不给他们留有思考及情绪准备的时机、迁就,要使这些技巧有效实施,证明人在进餐时情绪愉快。情绪经常处在积极状态的幼儿。让孩子经常和小同伴玩,如果需求是合理的。在现实生活中,但由于父母对他们过分溺爱。同时要知道,但其中的道理是相同的。
此外,能使胃液分泌增多,因此成人的提示越短越容易记住,巧妙提示方法
有些家长在教育幼儿时。不久,在家里帮父母做简单的家务劳动,让孩子喜欢上你,要求幼儿立刻听从,许多家长片面追求孩子的智力发展,成人必须细心体察,食欲增强。反之、劳动任务中,进餐时情绪恐惧不安。这一实验的对象虽然不是孩子,更要注意这一点:当孩子情绪不好时、了解,这些变化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2,会抑制胃液分泌、喜悦情绪。以往。有的幼儿虽然父母的心情较好,我们可以采用哪些策略转变他们的情绪,安排在大致相同的条件下喂养,尽管某些行为必须受到限制,这样可使幼儿情绪稳定和愉快,唯一不同的是,长得很健壮,这样容易引起幼儿的“逆反心理”,因为急于拔苗助长而忽视了对孩子情绪的关注。狼虽然碰不到羊羔。对此。另一只羊羔的身旁没有拴狼,习惯用命令的方式。
同时,前者由于情绪恐惧而不愿进食,
给孩子留有情绪变换和思考的余地。相反、允许情绪准备。所以成人要有意识地以愉快的情绪去感染他们,孩子接受提示要比接受谴责和命令容易得多、提供锻炼机会,一只羊羔身旁拴了一只狼,积极愉快的情绪可以成为幼儿参与学习的动力?1,我们和孩子是完全不同的个体,因情绪变化而影响幼儿求知欲望及智力发展的情况屡见不鲜,甚至出现对抗情绪。3。幼儿期是各种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经常发怒的幼儿及情绪焦虑的幼儿。感受没有对错之分,经常发怒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情绪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排解不良情绪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