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考试技巧巧 演讲稿

高效课堂经验交流发言稿
发布时间: 17:16:00
敢问路在何方
物理组 廖邦生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很荣幸,我能被选中代表物理组在今天的经验交流会上发言。在开讲之前,请原谅我的出言不逊,我认为,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有“西天取经”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不管是班门弄斧也好,自我陶醉也罢,但我们的目的是分享教学心得,达到共同提高。下面就我在高三物理教学中的一些做法给大家作一下汇报,讲的不对的地方,敬请批评指正。
敢问路在何方
&“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这两年我有幸连续在高三担任教学工作,深知课堂就是主战场,课堂效率就是生命线。但长期以来,权威人士评价一堂课的质量高低,似乎通常是“讲得如何”,而不是“学生学得怎样”,因而我认为很容易在高三复习过程中走入两个误区:一是教师认为自己的水平高,不相信学生,每节课滔滔不绝,讲课时面面倶到。在高三物理复习阶段,常看到这样的现象:课堂上老师从来就没有闲过——嘴里不停地说,手在黑板上不停地写,一节课准备好几黑板的内容,灌输知识的密度大得惊人,常常是老师觉得津津有味,学生则是昏昏欲睡。二是为了弥补课内挤占学生自主学习和休息的时间,很多教师就在课外拼命地发练习和补课。不少教师认为,一节课讲这么多学生能接受吗?这好办,不能接受的学生,就等下课以后再给他们补。所以经常看到的是老师追着学生补课,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练习。上述两个误区都有同样的一个结果:基础差的学生会感到物理知识高深莫测,分不清主次,而被动地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久而久之,便逐渐丧失了学习物理的兴趣与信心;基础好的学生则由于失去了主动开动思维、进行自我开拓的锻炼,独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到头来是事倍功半,即使出了点“成绩”,也是以牺牲师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的。
路就在脚下
&“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提高高三复习效果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其实就在你我脚下。我认为,高三复习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在学生身上。所以,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总体复习计划和目标,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把学习内容分层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具体体会如下:
&一、立足课内,精讲精练。
&物理复习课中,我反对“只讲不练”、“不讲只练”和“多讲多练”等教学模式,我坚持讲与练结合的原则,精讲精练,使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种做法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考虑到知识的梯度。我认为,选编的练习学生能否按时完成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复习的目标能否实现,而教师的精力有限,所以我坚持精心选编练习题和测试题,同时坚持讲练结合,使每一单元的基本知识和思维方法落实到位。二是考虑到学生的层次。选编练习要有一定的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我采用自己抽查和学生互查的方式检查练习的完成情况,一旦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理解模糊的问题,我便对症下药,及时补救。三是考虑到学生的落实情况。每节课前,我都会针对上节课的内容原创两道题:第一道默写概念、定律、公式及其变形式;第二道是关于上节课所讲例题的改编题。这样,就可达到实实在在的把每堂课的内容都落实到位的目的。
&二、试卷讲评,追求高效。
&我一直认为,讲评课是高三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好讲评课对及时纠正错误、扬优补缺、巩固双基、规范解题、开阔思路、提高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在试卷讲评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自己攻克了四大难题:
&1、什么时候讲?
&我常常是在发下试卷后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更正,确实解决不了的我再去讲。因为学生做错了的题目并不一定不会,有的只是粗心大意,很可能学生看后就能迅速解决,有的甚至在刚刚交上试卷后就明白怎么回事了。像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领悟就弄明白了的题目,我就不讲,也没有必要讲。
&2、讲什么?
&我在调查中发现有些讲评课学生收获不大,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不分轻重,面面俱到。其实试卷上大多数题目学生可以自行解决,如果讲评时再眉毛胡子一把抓,学生自然会厌烦,觉得是浪费时间。因此,我备课前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对做错的题是怎么样思考的,多问几个“为什么学生会在这道题(这类问题)上出错?”找出学生在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上存在的问题,在思维方式上存在的缺陷,将课堂的主要精力、时间集中到学生答题出现失误的“关节”所在,透彻分析,击中要害,防止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使讲解更具有针对性。
&3、怎么讲?
&我认为,教师讲评应突出重点,重在指导,而不是重复、重演一遍,不能以题论题,不能只按题号顺序讲评,而是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试卷上涉及到的物理情景进行分析归类,让学生对试卷上的同一类问题有一个完整感,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总结提高。我通常的做法有如下3种归类方式:
&(1)按知识点归类。就是把试卷上同一知识点的题目归在一起进行分析讲评。这种归类方式可让学生在我的指导下进行,我再从其中选择重点知识、典型题目进行分析讲评。
&(2)按解题方法归类。就是把试卷中涉及同一解题方法、技巧的题归类到一起进行分析讲评。如把一份综合试卷分为整体法的应用、隔离法的应用、等效法的应用、函数图像在物理解题中的应用等类型。
&(3)按错误类别归类。就是按答卷中出现的错误类型进行归类。
按以上三种方法归好类后,我再进行讲评。讲评时,要透过题中物理情景的表面现象,抓住物理问题的本质特征进行开放、发散式讲解。我一般从3个方面进行发散引导:一是对物理解题思路发散——“一题多解”;二是对物理情景发散——“一题多联”;三是对物理问题发散——“一题多变”。
&4、讲后怎么办?讲评后,让学生更正试卷,并作好答错原因的分析和说明,或者是及时根据讲评情况,再精心设计一份针对性的练习题,我再重改试卷,并要求每一个学生第二次能拿满分,第二次改卷后,再与学生个别交流,帮助他们切实掌握知识。这一做法,我称之为“评后110分”。当然,由于学生在基础、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这“评后110分”并不真的能让每一个学生的卷面成绩都是110分,但它对我和学生都提供了一个努力的方向。即便是考试拿不到满分,若事后能获得满分,其收获是相同的。而对我来说,这也是一个反思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可以了解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
三、强化实验,紧扣特色。
物理是所有学科中最具有科学性的学科,每一个概念和规律、公式,都是通过物理实验得出的。但是由于高三学生对实验重视不够,再加上高考评卷中对实验作答要求较高,每年的高考实验题基本上成了考生失分的大户,随着现行的一小带一大实验命题的改革,此种状况稍有改观,但仍然很难解决这一困难户,实验题也成为制约考生的一个“瓶颈”,实验复习时我是这样来把握的:
1、亲手做一做。凡是带过高三的物理老师都有如此的经历:有关游标卡尺与螺旋侧微器的读数,老师在课堂上一而再,再而三,反反复复,一讲再讲,可效果呢?总是不尽人意,而高考中每年都会考到该内容,有位学生家长知道此事后,特意买了游标卡尺与螺旋测微器给他孩子练习读数,结果我相信不说大家都应知道,我的意思并不是每套仪器学生都得准备,只是想说实践的重要性。在复习的过程中,重要的演示实验和考纲要求的学生实验,我都亲手做一做,演示给学生看,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对于一些抽象的物理过程,我还自制一些教具,使抽象的过程具体化、生动化,例如:我们现在正在复习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我便自制了这样一个圆圈来教学,使带电粒子的轨迹生动化,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教学效果如何呢?要等到我们24、25号月考后才能知道。对于一些不易观察到的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我也利用flash动画课件展现给学生看,例如:电场中的等势面,天体的运动等都可以通过课件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动脑想一想。高考实验题来源于课本实验,但更多的是高于课本实验,只有真正理解实验原理,掌握操作方法,才能在实验技能与技巧方面有所提高与突破。在实验复习的过程中,我特别注意让学生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如实验仪器的选择、分压与限流、内接与外接,我会多问几个为什么,加强发散和求异思维的训练,做到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将实验的原理和方法运用到相同或相似的实验中去,设计出新实验,完成新实验,如正宗伏安法、另类伏安法。
3、结果算一算。物理实验的过程很重要,但最终的结果更加重要。对最终结果的处理,我是从三个方面来进行的:一是各仪器的读数必须符合高中物理实验读数规则,主要是有效数字方面,如刻度尺,秒表,电流表,电压表等的读数规则;二是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包括平均值法,图像法,处理结果,以及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偏差或误差;三是由实验结果推想改进方法,设计更科学的实验方案,如测电阻、测电源的电动势与内阻等都可创新出多种实验方案。可以说,大实验题是要边算边想的,不能一蹴而就。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多探寻学生学习的规律及影响学生学习的可变因素,主动让自己的教学去适应学生,以学法定教法,真正落实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教学成为提高高三物理复习效率的支点。只有提高高三物理课的复习效率,才能真正实现高三物理成绩的有效提升,今年高考我所教两个班理科综合都考的比较理想,特别是1015班高考理综200分以上的20人,位列全年级平行班第一。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教学质量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以一中人特有的豪情,一如既往的在教学路上披荆斩棘,不断探索。我坚信,只要有“敢问路在何方”的勇气,就会收获“路在脚下”的喜悦!
谢谢大家。
&&&&&&&&&&&&&&&&&&&&&&&&&
柳暗花明又一春
语文组& 酉世明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 大家好!
今天能坐在这里和大家交流,我感到十分荣幸。首先要感谢大家给了我这次机会。高效课堂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我也没有什么好的经验,只是把自己平时的一些体会讲出来,抛砖引玉。如有不妥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山穷水尽疑无路
&&& 打造高效课堂,无外乎就是教师精心备课、正确诱导、精选习题,学生课前预习、课堂认真、养成良好的习惯等等。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但我认为,目前的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还存在着以下四个重要误区,值得我们反思。
误区之一:课堂教学的随意性,主要表现为课堂上过分的追求活跃而忽视基础知识。新课程以来“课堂气氛活跃”成了评价一堂课的质量标准,为了避免课堂上出现冷场,我们许多教师在教学时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表面上看课堂十分活跃,但缺乏基础知识的传授,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的基石,没有基础知识的训练,语文教学的创新发展也就失去了意义。活跃的课堂气氛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最终目的是要怎样把静态的语言文字训练转化为动态的实践活动,这样才会使语文训练与人文精神的熏陶融为一体。
误区之二:课堂教学的庸俗性,主要表现为课堂上过分的强调个性而忽视合作学习。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提倡教师发扬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的表现。而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独特体验,对学生的回答加大表扬,没有否定之词,评价过于庸俗化,这样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对学习永远处于骄傲状态,过分满足于现状。
误区之三:课堂教学的狭窄性,主要表现为课堂上过分的重视讨论而忽视背诵积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过去有一阶段将背诵阅读,视为死读书,读死书,被课堂所抛出。学生根本就没有背读之实,没有积累就没有运用,没用大胆的读背,就没有语文素质的提高,学生的语感也得不到培养。
误区之四:课堂教学的低层性,主要表现为课堂上过分的规定模式而缺乏开拓创新。一篇课文从头到尾,按照既定模式完成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先边讲边读课文,然后分析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最后是教师分析写作特点。满堂灌,学生没有自学空间,久而久之,语文教学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全是“酱油”,没有“味精”。这种定势教学方式,必然会扼杀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柳暗花明又一春
新课程语文教学在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上述这些方面的盲点或误区。关键是要不断地发现问题,改进不足,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那么如何走出上述误区,使语文教学成为真正的高效课堂呢?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了如下几点体会:
第一,转变好角度,即教师应转变好教学角色。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课堂的引导者、合作者。例如,在讲《游褒禅山记》这课时,我先以一名学习者的身份,向学生提出这样的请求,大家都知道,学习文言文的前提就是先要理解重要字词的含义,我在看这篇文章的时候,恰好遇到了几个没有理解好的字,如“观”、“名”、“险”等,谁能解释一下?然后接着问,《游褒禅山记》跟《桃花源记》和《岳阳楼记》都是“记”。它们是否有什么不同呢?这样引导学生探讨游记这个问题。这样上课,就使自己由原来的控制者转向了“平等首席”,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就会得到有效的调动。
第二,激发好兴度,即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学好语文,兴趣最重要。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学语文很枯燥,没有兴趣。这里,我讲讲语文的趣之所在,举两个例子,请大家共同来揣摩。(1)发生在周总理身上的一件事。有外国记者讥讽到:真是对牛谈琴!周总理礼貌的回敬:对,牛弹琴!一字未改,标点一变,面目全非!(2)歧义之趣。叔叔亲了我妈妈也亲了我。语言文字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的细微变化都会幻化无穷的乐趣。我们教师的任务并不仅仅为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们新课改的目的!1326班学生杨一桐在作文中这样写到:“以前,我很讨厌语文,认为学好语文除了应付考试以外就没有其它用处了。然而,在听了酉老师的课后,我也对语文产生了一点兴趣,认为它不那么无聊了。而后,我又在老师的带领下,领悟到了语文的乐趣。现在,我已经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酉老师只用区区几节课的时间,就让我由一个讨厌语文的人,变为了一个热爱文学的人,实在令人震惊。”
第三,把握好精度,即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思维方法。一是打破定势,反向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要善于指导学生从习惯性思维模式中跳出来,打破思维定势,试着进行反向思维,引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事物,从中发现问题。二是曲设情境,发散思维,启发学生梳理问题。曲设情境,广开言路,多向思维,使学生在思维的发散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曲设情境时,一定要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拓宽思路。三是挖掘难点,探究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探究式学习中,教师要善于捉住疑难点,引导学生探究性思维,让学生去发现和探究疑难、突破疑难,然后陈述出来。比如诵读诗词,要满怀感情,抑扬顿挫,大声朗读,用自己的头脑和心灵的感悟获得文章的内涵。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如果以教师的分析讲解为主,学生听完过几天就忘了。如果我们给诗词配上音乐,与学生一起忘情地大声诵读,一起领略康桥的秀丽风光,感悟诗人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相信学生通过自己的头脑去获得的知识会让他思维更加活跃,记忆更加深刻。
&&& 第四,设计好难度,即教学评价中增加学生创新比重。教师评价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塑造有很大作用。在教学评价中,要突出学生探究性学习成果的独创性,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创新的比重。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品尝到探究性学习的甜头,重视这种学生方式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我在实践中尝试以上做法,在实践中做出了一点成绩,总的来说,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把课堂的某一部分交给学生,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这一方面主要表现在“三权”下放。①下放导语权。每一节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时间我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要求学生设计本课导入语。在学生激情的引导下,同学们已把目光聚焦到这篇课文上来,接着,我乘势上课。②下放教学字词权。上新课前,我布置学生认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词障碍。教学新课时,让一两个学生教学字词,着重理解多音字和形近字,实际上是组织一次对生字词的巩固练习,对难检字进行识记,再组织字词竞赛。③下放提问权。把提问权交给学生,是开启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条很好的途径。可以先让学生充分熟悉教材,再让学生提问,这样,他们提的问题往往会有针对性。二是把整个课堂交给学生,锻炼他们驾驭一节课的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让能力较强的有特长的学生主讲他们喜欢的课文。在这之前,要对上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让学生和我一起参与备课,查找资料,提供需要的教学参考书等,学生还可以向我询问与上课有关的问题。为了上好课,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意愿,大显身手,包括对教具的使用。最后,学生还要把自己所讲的内容,以提纲的形式整理下来,也就相当于我写教案。无比的热情、极强的自尊心和好胜心,使上课的学生全力以赴,因而,走上讲台时,教态自然,语言流畅,俨然一位“小老师”,教学气氛十分活跃,大家都认真倾听,也乐于表达,教学效果令人欣喜。一节课不仅调动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而且锻炼他们的各方面能力,真正在乐学中提升能力。三是要求学生重视阅读和积累,勤写作。建议学生们准备三个本子:知识本、摘记本和随笔本。知识本是用来记录语言和文学方面基本知识,可用于随堂笔记和个人整理。学生们可参照有关讲解,从字形、词语、标点到句法、修辞、文学常识、写作知识等方面注意搜集,可构建起自己语文知识的框架体系。摘记本用来摘抄,摘录妙辞佳句、精彩段落、警句俗语、名人名言、精彩语段。摘抄都是为写作服务的,储存丰富的素材才能对写作有帮助。随笔本用来写作。真正的写作不是被动地完成任务,而是主动地创作。贵在多练笔,常坚持,抒写自己的生活感悟和情怀。我们要准备一本专门用于练习写作的随笔本,通过平时多积累、多感触、多思索,勤于动笔,养成良好的笔力文风。
总之,高效课堂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要求学生既学语文,又学做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和引导学生有所创见,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进入从山穷水尽之时迎来柳暗花明的春天。谢谢大家!
浅谈高效课堂
数学组& 冯志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仁:&&&
&&& 晚上好!
首先在各位前辈面前谈高效课堂,确实有点班门弄斧。同时感到紧张,怕说不好,但也感到很高兴。因为可以得到你们的指点和批评,让我得到更大的进步。
今年高考我所教的两个班班的数学取得了比较优异的成绩,我感到很高兴。在这里,我想借此机会,就如何在数学课上取得比较高的效率谈谈个人的一些拙见。
新课改把 “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基本理念: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数学的方式。新课程更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解放自己的思想,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大胆地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多给学生发挥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数学规律、自己去推论数学结论,要善于创设数学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结论的探究过程,让学生成为
“跳起了摘桃子的人”,而不是“盛桃子的筐”。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长久的取得好的效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被学,厌学,不想学的局面。所以要想在新课改下的数学课上取得比较高的效果我认为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 1.& 设计好每一堂课的每一个环节:课堂是落实课程改革的场所,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素质的形成,影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因此探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格外重要。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用二分法来教学,效果还比较好,接下来我从三个面来阐述:(1)动静“二分法”:“动”即为:合作交流,共同探究,“静”即为:认真思考,对比分析。所以该动的时候要动的起来,该静的时候要静的下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设计好每一个环节,尤其在课题引入时巧设情景,激发兴趣,如我在执教“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时,可以这样创设情境:三个臭皮匠挑战诸葛亮,看到底谁是英雄。已知诸葛亮解出问题的概率为0.8,臭皮匠老大解出问题的概率为0.5,老二解出问题的概率为0.45,老三解出问题的概率为0.4,且每个人必须独立解题,那么三个臭皮匠中至少有一人解出的概率与诸葛亮解出的概率比较,谁大?问题一出,学生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互相讨论,互相交流,所以这种巧妙的谚语式的提问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讨论的过程中让他们感受到学数学的乐趣,另外,在我分析此题是更能静的下来听我评讲,认真对比自己的分析结果。所以巧妙的课题引入是一堂好课成功的一半,是动静“二分法”实施的一个重要保障。(2)时间“二分法”:新课改突出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突出双基,注重对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所以一节课不能满堂灌,时间要一分为二,一半留给老师讲解启发,一半留给学生自己分析对比,总结归纳。这样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知水平、思维策略和学习能力也大有帮助。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高涨,个性思维积极活跃,人格发展自然和谐。(3)难易“二分法”: 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是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之一,所以我们要结合实际,因材施教,一堂课下来好生和差生都要照顾到,用我们数学组程科长的话讲:一堂课的内容“起点要低,坡度要大,屁股要翘”。起点低是针对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坡度大是针对中等层次的学生。屁股翘是针对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这就需要我们精确把握难易程度,使基础差的学生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上有所收获,使基础好的学生在思维升华和能力提升上有所收获。
&& 2.注重思维和习惯的培养: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基本采用满堂灌的方法,长此以往,学生一旦习惯了这种被动的学习,学习的主动性就会渐渐丧失。所以在平时要注重启发他们的思维,要在“导”上想办法。因此,我们要适当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探究解决问题、自己归纳结论、自己摸索前进。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最大程度的开发学生的潜能。所以昌乐二中那种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的教法,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用一用,即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还能有效的启发他们的思维。另外,学习习惯的培养也至关重要。正所谓: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决定品格,品格决定命运。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在学习时期,乃至一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哪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1)自主学习的习惯:学生的学习能力一部分是靠老师教得到的,还有一部分是靠自己自学得到的。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2)专心听讲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采取各种措施,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课堂场面生动活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激情。(3)认真阅读的习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适当采取自主阅读学习法,让学生会看书,从书上间接获取新知,这不仅仅是一个学习习惯的培养问题,同时也是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4)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生会思考,首先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能创造条件并能激发学生思考。要让学生在对数学材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的过程中,掌握思考方法。所以思维的训练和习惯的培养对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很有帮助。
& 3. 用激情去感染学生,用责任心去打动学生:一位好的老师除了对知识的把握精确到位,对课堂的掌控就轻驾熟以外,热情和责任心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一位老师能用激情去感染学生,用爱心去温暖学生、用情感去沟通学生、用真诚去打动学生。那么学生就会被你所吸引,教学活动就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从而为提高教学质量作了良好的铺垫。所以这就需要我们优化师生关系。使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好朋友,使老师与学生是平等和民主的关系。因此我们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都关心他们,从而激起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其次,高度的责任感也能使我们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他们一起玩,一起学,互动互学,知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帮学生所忙。这样就可以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使课堂成为师生心灵交融、情感呼应的园地。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我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需要进步。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多找同事交流,多听一些专家的课如:程远忠科长,刘贤清主任,杨志勇组长,龚德慧老师等,多给自己找一面镜子,去发现自身的优缺点。从而扬长避短,查漏补缺,不断完善自我顺应时代的要求。最后我用32个字来总结我这次的发言:课前:精心准备,动静结合。& 课上:激情似火,灵活多样。
课中:精讲精练,有启有发。 课后:精心布置,负责到位。
高效课堂经验交流材料
英语组& 杨华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 大家晚上好!
&&& 今天,我很高兴能有机会和大家进行高效课堂教学经验交流,其实高效课堂是我们老师需要永远探索和追求的目标。在追求事业成功的漫漫长路上,我做出了不断努力和反思摸索。在最近的两年高考中,所教的高三0903班,0904班,1006班和1010班都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其中0903班和1010班都取得了高考英语理科第一名的好成绩。而且0903班的赵玉婷和1006班的龚德政在去年和今年的高考中分别以146分和143分的成绩取得了年级英语单科第一名。这些是我过去取得的小小的成就,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需进一步努力。今天面对如此多有经验的同行谈经验,就好比班门弄斧。在这里我只是把我个人在英语教学方面的体会和做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 一.有效的课前准备。
&&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凡事预而立,不预则废”也就是说,要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要预先有准备。所以上课前,我要求自己做好充分的准备。备教材,备教法更重要的是还要备学生,钻研教材,把握教学目标,确定重点难点,以及基本习题,时刻明确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认为课后的反思,也是一种经验的积累,自身理论的提升。所以每堂课后我都会自我反思为下堂课做准备。我们英语组四十多位老师在学科主任刘一心的带领下,在李征界校长的督促和指导下,我们备课采用了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集体备课,我们做到了资源共享,&博采众长,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以求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 二、趣味性的课堂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有所获。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谈到:“今后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自学和学了知识不会应用的人”。这让我明白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自主性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 1,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培养兴趣。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因此在课堂上我经常利用对话、讨论、演讲和duty report等活动为学生创造了说英语的机会从而激发他们对英语的兴趣。只有产生了学习兴趣,学生才会“乐学”,进而“会学”。
&& 2,根据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地设计多个问题,引发学生们进行思考。如在阅读课文教学中,fast reading这个阅读过程主要设置简单的问题。但careful-reading这一过程主要设置较深入的问题。我还注意了问题设计的技巧,因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他们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陶行知有诗句:“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我也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提出创新观点,如写作目的题,主旨题,在课堂上,我都会让他们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 3. 把英语学习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价值,也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学生们总认为学语法很枯燥乏味,因此,增加语法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就显得更有必要。有时用歌词、口诀、顺口溜和谚语的方式记忆语法规则,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我利用“让Mike看一看听一听有感觉”记住这个顺口溜帮助学生记住了哪些动词后可用省to不定式作宾补。当讲到whatever引导让步状语从句时,我联系了一首英文歌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的歌词:wherever you go, whatever you do, I
will be 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他们就这样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了这个句型。在上定语从句这一语法时,我曾设计了一个游戏:让一名学生来描述班里的一个同学或老师,其他学生猜出他所描述的人。我先做了一个示范:He
is a man teacher who is young and handsome. 同学们一下子猜了出来是酉老师。由于描述的人都是学生所熟悉的,所以大家积极性都很高,听得也很认真,都希望自己是第一个猜出来的。如果每一节课都能让学生感到新鲜有趣,回味无穷.让学生觉得自己是课堂的主人,那么,我们的学生就会喜欢上英语课了.
&& 三.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关爱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 1.师生间若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不仅能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而且让学生充分表露灵性,展现个性。
&& 2.老师真诚的信任和鼓励,和蔼的态度和亲切的目光能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人格魅力,体会到人际交往的温暖,也能增加学好英语的信心,从而实现教学相长,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我和我的学生们有三个共同:共同感悟生活的情趣,共同感受学习的乐趣,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我不仅关注学生的成绩也关注他们的生活。我要求自己每节课都满怀热情地走进教室,哪怕有时候身体不适、满心烦恼,在站上讲台,面向学生的那一刻,我都会面带笑容,精神抖擞,讲课时也是充满激情。另外,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发现他们的优点,多找时间和他们沟通交流,鼓励他们,这样的做法会让那些所谓的“后进生”一鸣惊人,实践表明,后进生具有巨大的潜力。给我印象最深刻是0903班的陈宇中,刚上高三的时候,他的英语功底很薄弱,词汇量太少,开始每次月考都是70-80多分,但我没有一味的批评她,而是耐心多次和他交谈并热情指导,他感受到了我对他的关爱。上英语课也充满了浓厚的兴趣,经过高三一年的努力,他在语法和阅读方面有了突破,英语成绩进步很大,去年高考英语他取得了135分的好成绩。这样的例子其实枚不胜举。
&& 四.课堂知识的落实:
&& 我有时反思“我讲了多少遍,怎么还不会呢”。原来是讲完的知识学生不一定掌握了。因此课堂落实变得尤为重要。1.课本是复习之本,所以我指导学生要把握课本上的要点、重点、难点,梳理知识,形成每单元完整的知识体系。2. 抓好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三个环节。3. 我还采取了定期考查方式—听写,考试等。英语课文中的重点单词,短语,句型以及重要短文,都要求背诵默写并督促人人过关。我们每周一次考试,考试的目的一方面督促他们认真练习,另一方面可以检测他们学习的效果。学生学习固然不是为了考试,但考试的最终目的却是为了学习成功。考试是学生的压力也是他们学习的动力。
&& 五.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加强听力,完型,阅读和写作训练
&& 从最近几年的英语高考试卷分析,能力题占绝大多数。因此加强学生的能力训练就显得很有必要。我们具体做法是:1.争取每天都有听力练习,采取测试的形式,并及时批改,对听力高手还要提出表扬。2.每天至少一篇阅读练习,要求学生练习完后有反思,做学习笔记,尽可能达到练习效果也就是阅读能力的提高。采取“两遍阅读法”,即第一遍着重训练阅读速度和能力,第二遍着重扩大词汇量并培养语感,查出生词,做好笔记。另外,加强写作指导和训练,也是我的学生在高考取得良好成绩的重要保证。每周日早自习我要求学生背诵一篇优秀写作范文,学生每周写一篇作文
&& 总的来说,我认为老师课前精心的准备,趣味性的课堂,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是让学生学有所获的前提条件。构建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研究的课题,从而营造出一个轻松的教学环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只要我们心中有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少一点传统,多一些创新;少一点形式,多一些扎实,就可以把课堂真正变成师生共同学习的殿堂。让我们的英语教学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感到英语学习是阳光、是鲜花。就让我们在学习和实践中,创造一种有个人鲜明特色的、有效果的教学方式,相信我们的课堂教学会更加精彩!
&& 我的讲话完了,讲得不对的地方恳请大家多多指教。谢谢大家!
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的一点感想
生物组&& 文波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同仁们:
&&& 大家好!
第一次在全体老师们面前演讲,心里面非常紧张,而且还是谈经验,心里更是惶恐不安了。希望大家能给我一些鼓励,谢谢!
我今天交流的主题是“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的一点感想”。
首先,生物核心概念是什么?《新课程标准》指出“生物学中的核心概念不仅仅是教材中概念,还包含了生物学中的原理、规律、理论和模型”。第二,如何搞好生物核心概念的教学呢?个人有以下几点想法和做法与大家交流:
&&&&&&& 一、重视事实,让学生分析、归纳,自主生成概念。
传统的概念教学对事实的重视不够,往往脱离事实讲概念,老师讲,学生记。学生不了解概念的由来和发展,也就无法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外延。导致的结果往往是学生当时记住了,过后就忘记了,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
其实生物学中的概念是以事实作支撑的,事实来自于观察和实验所获得的的生物现象和实验结果。而概念则是在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推理、比较、归纳出来的定义、规律、原理、模型等。如果我们仔细对比新老教材,就会发现新教材的一个很大的变化是增加了大量的事实,如图片、实验、科学发展史等。这说明新教材对事实的重视,也说明了事实对概念生成的重要性。那么,在概念教学中老师应该做什么?我觉得老师要做的就是呈现事实,而让学生通过分析、推理、归纳,自主生成概念。老师问题引导---为主导;学生积极思考分析-----为主体。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教学实效。
二、重视科学探究过程,让学生成为概念的发现者。
在这里,我想以参加2011年湘鄂边教学比武的一堂课为例,谈谈我在准备这堂课时的一些想法和做法。这堂课的课题是《生长素的发现》,课题中有两个核心概念:一个是植物向光性的原因,另一个是包括生长素在内的植物激素的概念。接到这个任务后,我就开始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参与到我的教学活动中来?我的想法是设计探究活动,让学生转换角色从科学家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概念的发现者。【展示幻灯片】这个方向是正确的,但进行到这里遇到了问题: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达不到科学家的高度,而且当时试讲的时候,对象是高一的学生,他们没有教材可以参考,所以在面对这个问题时,根本找不到可行的解决办法。如果设计一个探究活动,学生都无从下手的话,那这个探究活动就没有意义。我的解决办法是引导学生分解问题,将植物向光性的原因分解成内因和外因,并提出了四个具体的子问题:1、胚芽鞘向光生长的外因是单侧光吗? 2、胚芽鞘的向光生长是否与尖端有关? 3、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哪里? 4、胚芽鞘弯曲生长的部位在哪里?这样的提问导向性很强,使得整个探究活动变得简单可行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让学生根据学案上提供的材料用具分组设计实验方案。结果发现同学们都能正确的设计出实验方案。然后我再用动画给他们演示过程,呈现结果,让学生自己得出了结论。这个探究活动结束后,我及时收回到主题上来。把学生得出的四个结论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分析综合,找到它们的联系,然后对“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做出一个合理的解释:胚芽鞘的尖端受单侧光照射后,就向尖端下部(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弯曲。这正是达尔文得出的实验结论。我接着又提问:达尔文的结论中有两个问题没有解决,即:1、某种“影响”到底是什么?2、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的原因是什么?由这两个问题引出另三位科学家的三个实验,这三个实验的探究过程我就不再赘述了,通过学生的阅读和讨论,老师的引导和分析获取事实和概念,再对植物向光性的原因做出补充和完善,最后归纳出“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植物激素”这两个核心概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新的知识,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综合,体验通过努力获取知识的喜悦。让学生不再是概念的接受者,而是成为概念发现者,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的热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构建概念图形,系统概念知识。
当学生建立起一系列相关的概念后,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概念图,概念图中的基础和主要节点就是重要的生物学概念。由概念所构建的知识网络是知识框架中的主干,一旦这个知识框架形成以后,学生就可以用它来排布、梳理知识,使得包括重要事实在内的细节知识都在这个框架中有合理的位置,便于记忆和检索。这样的知识结构的建立是需要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必要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形成。如果学生通过学习能正确理解或者能通过老师引导构建出概念图,那么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已经得到逐步深入和提高,生物概念图的绘制到一定阶段,学生已经轻车熟路了,完全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设计,每个学生的设计可能不同,可以通过张贴、幻灯展示等方式展示交流,互补完善,使学生的知识得以系统化。
高中生物的概念很多,教师要因情、因境采用不同策略使这些基本概念轻松、高效的被学生理解、接受并灵活应用。当然,除了课堂上教师正确引导、讲解之外,学生还需通过记忆、反复练习,增加实践的机会,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生物概念,进而形成科学的生物学体系。
以上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有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我的汇报完了,谢谢大家!
高效课堂经验交流
化学组& 王先登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 很高兴能够有这次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这次上台发言,我不是来传授什么经验,因为我深深的知道,与在座的很多老师相比,无论是敬业精神、教学成绩还是教学经验我都自愧不如。经过了十多年的教与学,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在这里与大家交流,希望老师们批评指正,并提出宝贵意见。我认为,要提高课堂效率,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 一、激发学生兴趣
&&& 关于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性,专家和学者们讲得太多了,在此我不再赘述。下面我谈谈我在教学上是如何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的。
&&& 1、& 好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兴趣
&&& 有位名人曾经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精心设计知识的呈现形式,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如:在高中化学开学的第一堂课时,我问了学生一个问题“化学是什么?”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回答了这个问题:⑴引用了北大校长周其凤的“化学是你,化学是我”用来阐述化学的重要性;⑵引用了美国核物理学家西博格的“化学——人类进步的阶梯”用来阐述化学发展史;⑶“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用来说明生活中的化学知识,⑷“化学——chem is try”用来说明科学家背后的艰辛努力,也用此来说明要学好化学的方法。⑸最后我引用了百科百科中关于化学的解释,讲述了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这样的教学设计,是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让他们感到了学习的乐趣,拓展他们的课外知识。
&& 2、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化学做为一门自然学科。不仅研究生活中的物质与现象,也研究深邃、奥秘的微粒世界。不仅有前辈们的艰辛努力下的丰硕成果,也有现代人孜孜以求的新物质、新材料。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科学家的故事、奇妙的实验现象、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来吸引学生的注意。例如,在氯气的教学中,我首先通过课件展示了舍勒发现氯气的故事和氯气做为化学武器使用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学生也从故事中掌握了氯气的部分性质。在化学中,诸如此类的素材还有很多,如哈伯与NH3的合成,凯库勒与苯分子结构,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等等。
&&& 二、夯实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是各学科在教学中的重点。高中化学基础知识错综复杂,学生普遍反映“记不住,用不好”。怎样处理好这些问题呢?
&& 1、教会学生建构化学知识的方法
A、分类转化法
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内容繁多、头绪杂乱,而且教材将其集中安排在必修一模块中。因此在教学中,内容过于集中,同时也无法用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知识做教学指导,这导致知识规律性不强,学习后特别容易遗忘。为了克服困难,提高基础知识的学习效果,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分类转化法总结出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主线,从而使基础知识结构化、系统化、规律化,使基础知识的记忆变得较为容易,有效的夯实了基础知识。例如对金属和非金属的知识可让学生分别按如下的分类转化线索进行总结:金属元素:单质→氧化物→氧化物的水化物→盐。非金属元素:气态氢化物←单质→氧化物→氧化物的水化物→盐
&& B、组成性质法
对于元素化合物知识,虽然用上述分类转化法可以使学生将知识系统化、规律化从而形成知识迁移能力。但对于不同物质所体现出性质差异往往会掌握得不深、记忆不牢,这时如果再辅以“组成性质法”,使学生从物质组成和结构的本质角度理解物质的性质,则不但有利于元素化合物一般化学性质的掌握,更能对于物质的特性也会有较好的掌握。如对于碳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学生从分类转化的角度掌握共性知识后,还可再分析CO2、SO2的组成和化合价特点,进而很容易理解SO2易被氧化的特性,从而在由Na2O2与CO2的反应迁移到Na2O2与SO2的反应时,不至于生搬硬套。
&& 2、在训练学生记忆知识方面下功夫
高中学生,学业负担,需要记忆的东西太多,往往记不住所学的知识,我们常常抱怨学生记的东西太少。作为教师可经常探索记忆的规律,指导学生记忆的方法。在教学中,我十分倡导杜登高老师的歌诀记忆法和谐音联想记忆法。他把每章每节的重点知识编成了歌诀的形式来帮助学生记忆。
化学知识是一个纷繁复杂的体系,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可以用口诀或谐音记忆,也不是所有知识点都有内在联系。比如化学计量的物理量符号、公式、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结构简式、空间几何构型等。在中学生的知识范围内,只能是死记硬背,没有这些死记硬背的知识做基础,就无法提取和运用,更谈不上发挥和创造。在教学中,我往往将死记硬背的知识整理成专题,印给给学生,布置他们背诵,并默写检查。
&& 3、教会学生用实验的思维理解知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要研究手段的科学。因此学会运用实验的思维理解知识,非常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反过来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用所掌握的知识设计和创新实验,这也与高考考查的方向完全吻合。比如,在元素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的学习中,我经常有意识地以研究物质的一般实验方法为教学思路来组织教学,即按制备原理、分离提纯方法、元素分析、结构鉴定的思路进行教学,使学生像科学家进行实验研究一样学习,这样,学生的实验思维会得到很好的训练和发展。再如,我经常在化学解题中,让学生把题目中的文字表述转化成实验的流程图,这样既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清晰有序,更重要的是教学会了学生用实验的观点和思维来理解知识、看待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 三、注重探究能力的培养
现在高考越来的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挖掘。而思维能力的开发,又与探究能力培养密切相关。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着力通过各种途径,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 1.利用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往往是从直观、好看的表象开始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利用有趣的实验常常可以起到激趣的奇效。例如,我在上“钠的化合物”一节时,增加了“滴水生火”和“吹气生火”等化学实验,这些奇怪的实验现象,立即激起了学生蓬勃的求知欲望,学生的探究动机油然而生。
&& 2.理论联系实际,利用化学知识的实用性诱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化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化学技术的成果将服务社会,造福人类,具有现实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效益,教学中应该强调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联系,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化学教学可以综合:(1)环境保护知识:如水质分析、食品检验、温室效应、大气层空洞,酸雨、汽车尾气、金属腐蚀与防护,土壤改良、三废利用等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的现代意识。 (2)工农业生产知识:如三大合成材料、冶金、石油、煤、化工、电镀、化学电源、农药化肥、造纸、涂料、印染、粘合剂、食品工程、医药卫生、新物质、新能源、新技术的开发利用等问题。
如果理论能够联系实际,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让化学知识的实用性体现出来,就会极大的诱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例如,学习了《原电池》后,我让学生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物质设计出原电池,并证明有电流产生。结合同学们的设计,我提出了以下问题:①装置简单吗?②电能充足吗?③放电时间长吗?④是否具有实用性?⑤你们设计的电池与市场上的电池相比,有哪些优缺点?。因为电池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又是自己设计出来的,每位同学对它的探究都显得兴趣昂然。
&& 3.创设提问环境,营造探究氛围
&&& 学生的探究活动是在他们感到迫切需要解决新问题时开始,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设疑作用,使学生始终处于有效的积极思维状态。例如在学习《电解原理》这一节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①能导电的物质有哪些?②电解质溶液为什么能导电?③离子的定向移动能否实现电子的迁移?④电解质溶液导电过程中怎样实现电子的迁移?⑤如果有电子的得失,将会发生哪些反应?⑥怎样检验上述产物的生成?⑦在此过程中,能量发生了怎样的转化?然后再演示了相关的电解实验,验证了上面的理论推导。这样,通过提问,层层伸入,就使学生时时处在对问题的思索和解答之中,探究氛围十分浓郁。
经上这些,是我对教学的一些浅薄见解。所谓教无定法,我相信我们的老师,经过了多年的磨炼,都积累的丰富的教学经验。最后祝各位老师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政治课,让师生都来喜欢你
政治组 张上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今天发言的教师中我年龄最大,但我们政治组把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交给我,我还是感到很荣幸。自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现就自己在教学上的一些体会和做法向各位领导和同仁作一个汇报,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 政治课,让师生都来喜欢你,下面我讲五个意思:
1,让我们的观念“新”起来。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要上好政治课,必须改变对传统政治课的看法。传统政治课在大多数师生的心目中都是枯燥、说教的代名词,其实现在的高中政治课是一门有用、有味、有趣的课程,因为现在高中政治教材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四大模块,每一个内容都贴近生活,实用性强,它既有丰富的学科知识,更包含着无尽的哲理思想,无论是引导学生思考人生,还是对学生今后走上社会,都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下面我略举几个政治考题来让老师们欣赏:
& 《诗经》中有“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诗品》中讲“如将不尽,与古为新”。下列名句中与其所蕴含相同的哲理的是(&&& )
A、芳林侧畔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B、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C、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D、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 这是一个哲学题,它充满诗意,把哲学知识与语文知识巧妙结合,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 近年来,随着消费结构升级换代,消费者的消费需求逐步过渡到“精神消费阶段”,不再单纯地吃“风味”、吃“营养”,还要求吃“品位”、吃“文化”,要从中吃出艺术的美感、文化的内涵,享受多样的情趣。据此回答:消费结构升级换代的根本原因是( &  )
A.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 B.商品价格全面持续下跌
C.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 D.居民对未来收入的预期较为乐观
&& 这是一个经济生活题,它贴近生活,材料从生活中来,把生活与经济学知识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现象的能力。
&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妒嫉之中,他就学会了嫉妒;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感;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从文化对个人的影响角度,谈谈《如果……》中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 这是一个文化生活题,它用一段富有哲理的文章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包含着许多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这仅仅是政治众多有趣考题中一个缩影,它告诉我们现在的政治不枯燥,它贴近生活,实用性强。
高中政治准确地说应叫高中“思想政治”,“思想”这个容易被遗忘或被忽略的词语,恰恰是政治学科的核心和灵魂,也是政治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所具有的最大特色。……许多时候,我们的教学走到高考面前就停止了,实在是让人不安和悲伤。有良知的政治教师应该守住课堂的本分,不甘心于仅做应试教育的英雄,而更应做滋润学生快乐成长的甘泉,做学生精神世界的美食家,感悟生命的思想者,把课堂当作滋养学生性情、丰富学生心灵、充实学生思想的生命场。而这恰恰是学生所需要的,新课改所倡导的,也是高效课堂所追求的。
2,让学生的视野“宽”起来。要让学生的视野宽起来,必须先让老师的视野宽起来。政治课内容丰富,政治课与其它课紧密相连,这对政治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现代著名哲人冯友兰说过“一个教师讲一本教科书,最好的教师对这门课的知识定须比教科书多许多倍,才能讲得头头是道,津津有味,信手拈来,皆成妙趣;如果他的知识和教科书一样多,讲起来难免结结巴巴,看起来好像是不能畅所欲言,实际上他是没有什么可言;如果他的知识少于教科书,他只好照本宣科,在学生面前唱催眠曲了。”
作为一名合格的政治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知识储备,拥有广博的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所以我在每次上课时都会及时结合时政教学,补充时新观点,及时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新闻,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也要引导学生关心生活,认识身边各种鲜活案例,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理解各种社会现象的能力。使学生不要成为只会读书的“书呆子”,要使学生成为关心国家大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3,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高效课堂必须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政治课是理性思维的训练场,激活学生的思维是政治课成功的关键。为了激活学生的课堂思维,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下列做法:
(1)用巧妙的导入抓住学生。精彩的政治课堂应当充满着智慧,充满着灵性,充满着师生共鸣。精彩的思想政治课教学需要一个醒目的导入,更需要一个巧妙的切入,这个切入不应该是循规蹈矩的常规模式,而往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框,我用歌曲《春天的故事》导入,用歌词中“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引导学生思考原因,从而引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内容,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用合理的过渡吸引学生。政治课教学中的"过渡"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一堂精彩的思想政治课离不开精彩且巧妙的"过渡"。科学、合理、巧妙的过渡就像"黏合剂",让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天衣无缝、浑然一体;内容丰富多彩的过渡就像"催化剂",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形式多样的过渡就像"调色板",可以让课堂知识学习的形式多样化,让课堂变得色彩斑斓。
(3)用有趣的事例来启发学生。比如我在讲必修四《树立创新意识》时,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国王在大臣们的陪同下,来到御花园散步。国王瞧着面前的水池,忽然心血来潮,问身边的大臣:“这水池里共有多少桶水?”众大臣一听,面面相觑,全答不出来。国王发旨“给你们三天时间考虑,回答出来重赏,回答不出来重罚!”随后几天里,大臣们用桶量来量去,怎么也量不出一个确切的数据。眨眼三天时间到了,大臣们仍一筹莫展。就在此时一个少年走进宫殿,声称自己知道水池有多少桶水,国王命令那位战战兢兢的大臣带少年去看池塘,少年却笑道:“不用看了,这个问题太容易了!”国王乐了:“哦,那你说说吧。”少年眨了眨眼说:“这要看是怎样的水桶。如果和水池一样大,那水池里就是一桶水;如果桶只有水池的一半,那池里就是两桶水;如果桶只有水池的三分之一大,那池里就有三桶水;如果……”“行了,完全正确!”国王重赏了这个少年。通过这个例子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也把这堂课彻底激活了,使学生顺利掌握了树立创新意识的几个要求。
(4)用精妙的设问来激活学生。问题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把,巧妙地设问能激发学生思考的激情。我的做法是:一是用悬念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故设悬念”的技巧来吸引学生,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集中注意力,从而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二是抛砖引玉,启发思维。启而不发,只指明方向却不“带路”,只讲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讲问题的结果,只把线索、思路抛出去,然后启发学生自己思考,引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三是通过联想,启发心智。适当地引导学生们对已学的知识等进行合理的联想,在联想处提问能让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快,从而促进思维活动的进行并提高理解的效果。
4,让学生的嘴“动”起来。学会口头表述能让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能力,也是课堂高效的重要手段。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了下列做法:
(1)用讨论让学生明辨与睿智。“探究活动”是高中政治课课改的亮点之一,而探究活动的实施效果如何与问题的设计密切相关,教师问题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问题的设置要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为他们的自觉“补白”提供动力,防止出现问题太难无人答出或过于简单不屑回答的情况。学生在讨论时教师要走进学生中去,带着一颗包容和诚恳的心,同学生一起学习,允许他们犯错和质疑,分享他们的成功和喜悦,因为新课程下的高中政治教材更加注重生活体验,把课堂放手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老师,让他们感受成功。
(2)用展示与点评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争强好胜是中学生的天性。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会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所以每堂课我都会适时地给学生创造展示、点评的机会,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在展示、点评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学会收集、改编资料,还能学会结合材料设计问题、联系教材分析问题,有的还能设计学案、自主命题。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分享自学成果,也能通过树立标杆促使他们互相借鉴、互相启迪,从而超越自己、超越别人,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成为学习的主人。
(3)用小结来提升的学生能力。授课阶段,注重对知识的解析,小结阶段主要是对知识的归纳,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通过小结获得鲜明准确的知识,在课后依据这个小结去复习知识,必然能做到“纲举目张”,一堂课的内容自然就尽收眼底了。同时在今后复习时也能借助课堂小结清晰明确的回忆起所学内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让学生的手“勤”起来。动手是多器官并用的最好体现,动手多练习、多记录、多收集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
(1)培养学生会作笔记、重写作的好习惯。政治课的最大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学生的思想认识也不能局限于课本。虽然新课程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但作业、考试环节侧重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迁移能力,老师在教学中应适当概括、拓展,因而要引导学生处理好听课与笔记的关系,引导学生在教材相应的地方做好笔记,必要时,还要对学生进行指导,鼓励他们编写知识树、写调查报告或小论文。实践证明,这样做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学习能力,促使其迸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2)在练习中体验时政与生活,学以致用。练习是巩固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通过练习,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知识,增强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使课堂知识消化、吸收并得到巩固,同时,练习可以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尤其是一些材料性练习,以及跟实际情境有密切联系的练习,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感受生活,了解时政,大大提高其解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多收集多归纳错题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好方法。收集错题,编辑错题本是很多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一条成功经验,“错误”的背后是杂乱无序、模糊不清的思维,是想当然不假思索的坏习惯。重视对“错误”的反思是优化学生思维、培养良好思考习惯的有效途径。无论是日常练习、考试,还是大考,学生所出现的错误是师生双方促进教学和学习的宝贵的资源,不能“一错而过”,而应细腻深入多方位地挖掘错误背后的原因,学生若能带着思考去总结,去归纳,坦然正视考试过程的不良表现及错题中的珍贵教训,积极寻找解决的措施,就能因错得福,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当代一名教育专家说过,教育需要“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理想的课堂应该有热烈的讨论,精彩的展示,独到的点评,犀利的质疑,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愿我们的政治教育能早日实现这一目标,从而有越来越多的人都来喜欢政治课。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
赢在起跑线上
音乐组& 傅光荣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们:
晚上好!工作以来,我一直从事音乐专业生的综合课和二胡课的教学。2011届毕业的专业生是我在一中所带的第三届高考专业生,总共16人,上二本线共14人,上线率达到88%,2011年整个湖南专业生的二本线上线率不到30%,其中所带的三个二胡学生卢洋、卢丹玲、方思缘,分别都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湖南师大、华南师大、南通大学,教学效果得到同仁的肯定和认可。下面,我就这届学生的教学经验和总结谈几点不成熟的体会,希望能与大家共勉。
&&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因素,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很大的个性差异。一律用同一模式、同一个进度进行教学,很难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实践证明,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实行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这个方面我把二胡教学、音乐综合教学、情感交流分开来谈谈自己的教法与体会。
&&&&&&&& 一、二胡教学
二胡演奏是对技术要求很高的表演艺术,拉奏二胡必须靠扎实过硬的技法来支撑,必须经过多年持之以恒的技法训练,才有可能表演出完美的二胡曲,高中两年半的二胡学习时间相对来说是非常短暂的,这就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再结合考试的要求,有系统的分阶段的进行教学。
高一第一学期,加强学生演奏姿势和基本功的训练;这三个二胡学生中,唯一一个有二胡基础的是卢洋,卢洋高三时是黄道洪年级主任班上的学生,记得第一次见她拉琴拉的是一首《山村变了样》,我听完之后说:“你要从头学,你以前走的路是不正规的,这样学下去一辈子也拉不好,一定要从基本功开始学起。”她当时是怎样一种演奏状态呢?左手持琴时,大臂抬很高,使左臂处于紧张而不自然的状态。右手运弓不平稳,弓子提老高,也很紧张,我让她右手拿弓子找拿筷子的感觉,左右运弓找左右送东西或推拉风箱的感觉,快分弓找用扇子扇风的感觉,左手持琴找抱东西的感觉,我让她把日常生活中的运动原理运用到二胡学习中,尽量追求自然、放松的演奏状态,为了使她的演奏姿势得到解决,高一第一学期拉了一学期的《月夜》。《月夜》这首作品的速度很慢,但对左右手基本功的要求很高,只有做到“强而不噪,弱而不飘”之后,才能把作品中江南月白风清的美丽夜景表现出来。学完《月夜》后,卢洋深有感触的说:“现在我才体会到什么才叫拉二胡。”以至她在后面的学习中都很重视基本功的训练,在稳中求进,所以,高考时她的二胡主专业打了83分的高分,湖南每年高考主专业最高控制分是85分,对于考生来说能上80分就不错了。
高一第二学期,主要进行情感培养,让学生学习具有不同地方音乐风格的乐曲和演奏技法,以及拉大量的经典民歌和优秀的创作歌曲,使学生逐步感受到音乐的美、旋律的美、二胡音色的美。对于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背谱演奏,从中背记大量的音乐语汇,这对学生把握音准、学会连贯歌唱的演奏大有好处;
高二第一学期至高三第一学期,主要学习高考作品和培养学生应付考试的能力。学生在高中阶段只有两年半的专业学习时间,在这两年半的时间里,除了学习文化和专业外,还要学习音乐表演的技术技巧。这三个二胡学生中,最怯场的就是方思缘,她来自农村,父母离异,长期跟外婆生活,可能受家庭环境影响,总是害怕考试和演出,记得在高二第一学期的专业期末考试中,平时拉的很好的一首曲子,结果考试时拉的乱七八糟,连谱子都忘记了,考完以后我问她怎么回事,她哭着说:“我一坐到前面,手就发抖,脑子里一片空白,好紧张。”我安慰着说:“没事,就一次考试,我们以后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就好了,艺高胆大,平时还要加强曲子的熟练程度和基本功的训练。”为了帮她加强舞台演奏的心理控制,让她尽可能的参加一些演出活动,比如,参加一中一年一度的艺术节、常德市的“三独”比赛、长沙市的“敦煌杯”二胡比赛等等一些活动,在不断磨练中使她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有几次我到文化班上音乐欣赏课时,让她在课前给学生演奏高考作品《秦腔主题随想曲》,学生的欢呼声和掌声增强了她得自信心,以至后来她都笑着对我说:“付老师,这首高考曲子我已经拉的倒背如流了,你让我倒着拉我都不怕。”
&&&&&&&&& 二、综合教学
&&综合教学分视唱、练耳、乐理三门课程的教学。作为一个年轻老师,我在加强自己专业学习的同时,还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取长补短,使自己能够快速成长。在综合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我感受到基础知识的重要性,知识的扩展必须是建立在基础知识之上,最差的学生能够把握住五、六十分的基础分,我觉得也是不错的,高考也不会失误。我把这三门课程分开来谈谈我的体会。
视唱教学:我强调学生应该多唱,多练习,要求学生必须运用科学的视唱方法,做到“五到”,即“眼到、心到、口到、耳到、手到。”一、眼到,让学生看一看曲谱的调号、拍号,以及出现的各种记号;二、心到,通过看,让学生想一想这首乐曲是什么调,应该用什么速度去唱,对旋律的起伏,力度的对比应该如何处理;三、口到,让学生把曲谱准确的,有表情的演唱出来;四、耳到,让学生唱的时候注意用耳朵听自己唱的音准、节奏、速度是否正确;五、手到,让学生边唱边打拍子,注意拍点的准确性,借助手的动作把握好速度的快慢和节拍的强弱。
练耳教学:我把练耳教学分三步进行。首先,加强模唱的训练,模唱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每堂课中我都先让学生用“啦啦”模唱单音、音程、和弦、节奏、旋律,一般来说,模唱旋律音程较容易,而模唱和声音程较难一些。所以我常对学生说:“唱的出,也就差不多等于听得出,如果你不能把音程的两个音模唱出来,那就先别急着考虑听辨其它的东西,而是先练习模唱。”其次,加强音程与和弦的听记,音程与和弦的训练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两者的训练可用同一方法。在听音程与和弦时,最重要的是抓住低音,把低音听准了以后再听性质,这时即使无法把其他音记下来,单凭低音和性质也可以轻松地将和弦和音程准确无误的写下来。所以音程与和弦的性质听辨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长期坚持这样训练,学生才能具备准确听辨、听记音程、和弦的能力。再次,加强学生节奏和旋律的交叉训练 ,在教学中,节奏和旋律的听记是学生难迈的又一门槛,其主要原因是对节奏型比较模糊,针对这一问题,我会先让学生用口念出节奏,再根据所念的用手打击节奏,对于有一定难度的节奏,我就进行慢速式的分解示范,学生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就可以掌握最基本、最常见的节奏型。熟练掌握了节奏型,旋律听记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就好像在节奏型上听记单音一样简单。通过节奏和旋律的交叉练习,不但能使学生的练耳水平飞速提高,而且对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也有很大帮助。
乐理教学:基本乐理是音乐学科的一门基础理论课,也是各大院校音乐招生考试中的一门必考科目,就基本乐理的高考教学谈一谈个人的见解。首先,教师要在全面系统备课的同时研究高考,有所侧重。俗话说的好,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要成为一名能够胜任高考教学的音乐教师,就必须进行全面、系统的备课。例如,不同院校乐理考核内容的深浅程度也不一样,专业音乐学院的乐理考试肯定要比普通师范院校的难许多。拿湖南省高考来说,音乐中常用的记号和术语,这一知识点是每年必考的,考题基本不会重复,而且都是在器乐演奏和声音作品演唱时常见的一些问题,但往往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另外,音程、和弦、调式调性分析和写调式音阶这些内容每年也都是必考的,而且题目越出越活。其次,教学活动要理论联系实际,要善于积累题目。乐理中的很多概念比较抽象,例如“调式”的概念:“以其中一个音为主音的若干音按照一定的关系构成的组织形态。”单看这句话,学生是很难理解的,我所采用的方法是先让学生背熟这个概念,然后再通过对音乐作品调式调性的分析来理解这句话。所以说,理论的学习要和做题同步进行,学习乐理知识不是为了单纯的考试,而是为了应用。通过做题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延伸,更重要的是能够看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找到学习中的不足和欠缺之处。再次,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培养学生课后复习巩固、独立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学生只有课后认真复习,才能有效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另外,独立完成作业不仅是让学生杜绝抄袭,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抛开书本,切实掌握例题中的方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 三、情感交流
我有三点体会:一是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虽然由于每个学生在家庭环境、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及性格特征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但教师在尊重学生的这些差异的同时,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因此,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做到了平等地了解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我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对症下药”,因势利导。二是要注意批评学生的语气。我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给予充分肯定,同时有计划地指出他们演奏中的错误,且用非常温和的语气讲:此处如能唱的更流畅一些就好了。学生们很乐于接受这种语气,很快就能纠正错误。三是重视与家长和班主任的沟通。有的家长认为小孩子学习专业耽误文化学习,动不动就提出不搞专业,在这种情况下,我常常与家长沟通,给他们讲小孩子本身学习的情况和我们老师平时管理的情况,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要求他们与我一道共同教育孩子在学习中保持良好的心境。专业教师还要加强与班主任沟通,及时了解专业学生在班级表现和学习情况,不让专业生给班级管理带来麻烦。我常强调学生要做到两点,一是,强调学生要有自觉性,不能给班级扣分。二是,强调学生不能影响整个班集体的成绩和荣誉,在学校的前后20名评价中,不能老当班级后20名。专业生的管理和教学,还需我们专业老师与班主任一起齐抓共管,建立一套有利于专业生的评价制度和管理制度,让艺术得到更好的发展。
总之,对专业生的音乐教学,应当作为一种情感教育,更应注意“让艺术教育化、让教育艺术化”这一理念的延伸和渗透。只有不拘泥于技术范畴的教学,才会有利于学生音乐思维,以及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的良性发展。从而赢在起跑线上,收获丰硕的果实,谢谢大家!
和谐吹出高效风
地理组& 徐雪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和谐吹出高效风》。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一、营造课堂的情感氛围,让“师与生”和谐起来
人非草木,谁能无情?地理教学也是一样,情感氛围的塑造,是高效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它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我深深懂得,只有好心情,才有好气氛。所以哪怕自己心情多么糟糕,在课堂上,我都会尽量轻松起来,尽情保持微笑,让微笑成为课堂的主旋律,从而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情境。如目前高二20班有一位学生陈僚,特点,不爱学习,管不住自己,上课总爱拉邪风,故意制造声响,干扰课堂秩序,但我发现他的本质不坏,听其他老师说,当着全班同学大发雷霆批评他,挖苦他,他只是暂时收敛,下次还是一个样,所以当他在课堂内暴露以上问题时,我采取的做法是冷处理,微笑着不经意的走到他的身边,轻轻敲下他的课桌,继续上课,然后找合适的时机和他交流思想,当他有了一点点进步时,我会很巧妙的表扬他,经过反复多次后,现在他课堂上安静了很多,也能认真做笔记了。所以,作为科任教师的我,现在无论教室的状况有多么不令人满意,我也不会轻泄一时的烦恼,因为这样会使整节课陷入不和谐状态。我深深感到课堂上师生的和谐,有利于后进生慢慢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从而给全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全班成绩整体提高。二是幽默风趣的教学表达。幽默风趣是一种智慧,它常常给人带来欢乐,并给人以启迪。面对学生的差错,幽默风趣地纠错,更能让学生印象深刻。如:在学习地球自转和公转时,两个学生思想开了小差,低声在下面讨论:“杨利伟真厉害,围绕着地球已经飞了14 圈……”,我紧接着说:“这有什么了不起,看我,已经围绕着太阳飞了30 多圈了。”学生愕然,接着大笑起来。通过这样的幽默,既轻松解决课堂小插曲,又让学生记住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联系。以下语句也可用于地理教学,这些幽默夸张的表达犹如“味精”,使学生回味无穷,也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了。
  二、营造课堂的质疑氛围,让“问与思”和谐起来
  有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种种。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尽量打开学生思路,让课堂充满质疑的生命力。
  案例:《大气的受热过程》视频展示《闯关东》中朱开山对其大儿子说:“最近两天就要降温,地里的作物恐怕得冻坏,得抓紧时间备足柴草,天一傍黑,你就去点上火,熏一熏……”。
利用朱开山对其大儿子的话,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要点上火,熏一熏?”“点火熏烟就能防冻吗?”“防冻的原理是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等方法释疑,这样,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引向最终目标(大气的保温作用的原理),实现了问与思的和谐。
  又如练习中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问题:“我国北方沙尘天气为何春季较冬季更多?”,学生大都只写“多大风天气”。若仔细分析题目,会发现是一个比较题。引导学生质疑:“春季多大风,难道冬季就不多吗?那么冬季多大风,沙尘天气为何又没有春季严重?”由此通过质疑构建以下答题模式。
通过这些年的教学,我发现在课堂中教师有意讲错知识点,有不少好处,特别是能培养学生主动质疑的能力,所以我在教学中偶尔有意讲错,让学生发现问题。
  案例:下图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20世纪50年代,在L湖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这对土地产生哪些影响?
  答案:该地区气候干旱,垦荒会使地表疏松,导致土地沙漠化(荒漠化、土地退化)。
 通过质疑,让学生感觉学习是讲理的心智活动而不是硬“灌”,轻易就达到了问与思的和谐,这样,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要学,学习的效果比较好。
  三、营造课堂的体验氛围,让“悟与答”和谐起来
智慧在感悟中生成,和谐在体验中产生。我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以珠三角来谈谈怎样营造体验氛围的:
案例1:工业化和城市化——以珠三角为例
将全班分为五组,每个小组扮演不同的团队---市政府领导,侨胞投资客,外国投资客,外来民工和当地市民,通过角色体验,让学生体会当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同群体的所思所为,从而更加深刻的领悟到不同群体在经济发展中的责任和作用,通过这种换位思考,也就能轻松的完成以下问题,通过体验,也就实现“悟与答”的和谐,从而真正体会生活就是地理,地理就是生活的道理。
  通过这些年来的教学实践与反思,让我深刻的感悟到节约、高效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概念,教学同样需要。本人在地理教学中,深感许多教学环节没能做到位,值得反思的地方还有很多,但是,创设和谐的地理课堂,是我的追求。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中物理考试技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