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分之3:3分之2如何求比值值写过程

求比值3分之2:4分之1要过程谢谢大家_百度知道
求比值3分之2:4分之1要过程谢谢大家
提问者采纳
解:(2/3):(1/4)=(2/3*12):(1/4*12)=8:3
提问者评价
太感谢了,真心有用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2/3:1/4=2/3*4=8/3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数学题:请你填上一个数,使之与4分之1、4分之3、8可以组成一个比例,写出几个符合要求的比例。, 数学题:请你填上一个数,使之与
数学题:请你填上一个数,使之与4分之1、4分之3、8可以组成一个比例,写出几个符合要求的比例。
魅力四溅123 数学题:请你填上一个数,使之与4分之1、4分之3、8可以组成一个比例,写出几个符合要求的比例。
8=3/4:1/4:83&#47:3/4=8:3&#47,谢谢:241/4=8&#47,有帮助请采纳;4;3;4 不懂可追问;96一共有3个 1&#47
8分之3,24,128分之3,96
组成比例是设么意思?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三单元(二)
《比 的 意 义》教 学 设 计
&&&&&&&&&&&&&&&&&&&&&&&&&&&&&&&&&&&&&&&&&&&&&&&&&&&&&&&&&&&&&&&&&&&&&&&&&&&&&&&&&
&&&&&&2&3=
宽与长的比是2比 3 = 2 && 3 =
师:在日常生活中,对两个量进行比较的例子有很多(投影出示)。一辆汽车2小时行100千米,这辆汽车的速度是多少千米?(口答)那么汽车的速度我们又可以说成什么和什么的比,是几比几?
板书:路程和时间的比是100比2。
(再一次引导学生口述,巩固记忆)
(投影出示)学校买来10个篮球,共花800元,每个篮球多少元?
师:你能按照上面说法说一说吗?
师:刚才我们将两个量进行比较,既可以用除法,也可以用比来表示,那么什么叫做比呢?
生1:两个数相除可以写成两个数的比。
生2:比也表示两个数相除。
生3、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师:你真聪明!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又叫做”是什么意思?
生1: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可以是相除关系,也可以是比的关系。
生2:具有相除关系的两个数,都可以用比来表示。
生3:同样具有比的关系的两个数,也可以用相除关系来表示。
师:大家的发言非常的好,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比也有符号,怎样来写比呢?
以“3比2”为例,引导学生说出比的各部分名称、读法和写法,以及怎样求比值。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逐一板书:
长与宽的比是3比2,写作 3& :
&&&&&&&&&&&&&&&&&&&&&
),像2 :3可以写成
,但还是读作2比3,而不能读作三分之二。
【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学生在已有的学习经验和基础上,通过自主探究、团结合作,交流探讨,并通过观察、归纳、类比、猜想等方法,在一种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去探索新知,理解新知,并能掌握新知,构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学习数学自信心,从中感受到学数学和做数学的乐趣。】
三、实践应用,解决问题。
活动一:算一算
0.80.4&&&&
学生独立完成后,看比值、找规律。
活动二:说一说
(投影出示)你能把它们分别组成比吗?
1、小刚9岁、小丽13岁&&
2、钢笔5支、铅笔8支
3、小林身高120厘米,小强身高130厘米。
4、六(1班)有60人,六(2)班有61人。
活动三:相信你
小强的身高是1米,他爸爸的身高是173厘米,小强说他和爸爸身高的比是1:173,对不对?你认为呢?
活动四:辨真假
师: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在今年世界锦标赛中,我国小将王皓以4:0的比分横扫德国名将波尔,勇获冠军。请问:这个比分与今天所学的比有何不同?
活动五:填一填
教学反思:通过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思考、观察等活动,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弄清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掌握了求比的方法,会求比值。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与交流,让学生知道比与除法、分数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向学生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45
、46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一的第4—7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2、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过程与方法:
1、利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领悟并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2、通过学生的自主探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并会化简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推倒化简比的方法,正确化简比。
教学难点:
正确化简比。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老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比的意义,知道比和分数、除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哪位同学愿意说说比和分数、除法之间有什么联系?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先完成下表。填表后再说一说比与分数、除法有怎样的关系。(多媒体课件展示)
2、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的性质。
老师:请大家回忆一下,分数有什么性质?除法又有什么性质?它们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指名回答)
二、新课讲授
老师: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相当密切,那么,在比中有没有类似的性质呢?如果有,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可能会是怎样的?
汇报时,让学生说说猜想的根据,老师也可引导学生在“分数的基本性质”上进行替换。
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述,比的前项相当于分数的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因此,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比值不变。或者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商不变。因此,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比值不变。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验证一下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
学生汇报。
经过同学们的验证,我们知道这个猜想是正确的,并且经过补充使它更完整了,在比中确实存在这种性质。
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4、化简比。
老师: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我们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的第(1)题。
(1)“神舟”五号搭载了两面联合国旗,一面长15cm,宽10cm,(前面展示过),另一面长180cm,宽120cm。这两面联合国旗长和宽的最简单的整数比分别是多少?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一小一大两面联合国旗长和宽的比,15:10和180:120
提问:你怎样理解最简单的整数比这个概念?
学生讨论,指名回答,达成共识,最简单的整数比必须是一个比,它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而且前项和后项应该是互质数。
让学生自己尝试把这两个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然后集体订正答案。
15:10=(15&5):(10&5)=3:2
180:120=(180&60):(120&60)=3:2
提醒学生注意两个比化简的结果,并让学生说说结果相同,说明了什么?(说明两面国旗大小不同,形状相同。)
出示例1的第(2)题。
(2)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6:2/9&&&&
让学生独立试做,教师巡视指导,请两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
师生共同讲评。
=(1/6&18):(2/9&18)=3:4
提问:为什么要乘18?可能会有学生想到不同方法,教师应给予肯定。
0.75:2=(0.75&100):(2&100)=75:200=3:8
或(0.75&4):(2&4)=3:8
老师强调:不管选择哪种方法,最后的结果都应该是一个最简单的整数比,而不是一个数。
5、反馈练习。
(1)完成教材第46页的“做一做”,集体订正。在校对、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化简比的方法进行小结。
(2)完成教材第48页练习十一的第4—6题。
三、当堂测试
1、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4:28&&&&&
1/4:2/3&&&&
4/5:4/7&&&&
0.4:0.5&&&&
(1)0.48:0.6化简后是0.8。
(2)21:12化简后是21:12。
(3)1:0.4化简后是2/5。
3、有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的比是2:3。十位上的数加上2,就和个位上的数相等。这个两位数是多少?&
四、课堂小结
学完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我们还能够根据比的基本性质,熟练地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希望同学们课后多加练习,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五、课后作业
1、化简下面各比.
16∶20&&
2∶2/3&&&
4.5∶6&&&&
5∶0.35
2、鞋厂生产的皮鞋,十月份生产双数与九月份生产双数的比是5∶4.十月份生产了2000双,九月份生产了多少双?
2、一项工程,甲单独做12天完成,乙单独做10天完成,甲乙所用时间比是(&&&&&&
),工效比是(&
&&&&&&&&)。
3、甲是乙的1.2倍,甲与乙的比是(&&&&
4、甲是乙的1又1/4倍,甲与乙的比是(&&&&
教学反思:
猜想验证,让学生感受探究过程,使学生在过程中完成知识的构建。整理归纳,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掌握主动获得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会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
一、教材分析:
《比的应用》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其训练重点是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能用比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按一定比来分配一个数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团结协作和开拓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按一定比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
2、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组织复习旧知
1、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是“比”,那么,如果我现在告诉你“数学兴趣小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5:4,从这组比中,你能推断出什么信息呢?”(课件出示题目)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这个比的意义,为新课做准备
学生自由发言。
2、追问:你还可以从中推断出这个兴趣小组的男生和女生可能各有多少人吗?
3、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出示书P
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问:题目中要分配什么?是按什么进行分配的?(分配500ml的稀释液;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按1:4进行分配。)
3、问:“浓缩液和水的体积1:
4”,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在500ml的稀释液,浓缩液占1份,水的体积占4份,一共是5份,浓缩液占稀释液的
,水的体积占稀释液的 。)
500毫升稀释液
4、你能求出两种各多少ml吗?怎样求?
&(引导学生进行解题)
① 稀释液平均分成的份数:1+4=5
②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内互助,继续解答。
5、展示学生做题方法:
方法一:①总份数:4+1=5
②每份是:500&5=100(ml)
③浓缩液有:100&1=100(ml)
④水有:100&4=400(ml)
答:浓缩液有100ml,水有400ml。
方法二:①总份数:4+1=5
②浓缩液有:500&
=100(ml)
③水有:500&
=400(ml)
答:浓缩液有100ml,水有400ml。
6、如何检验解答是否正确呢?(检验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相加,看是不是等于稀释液的总体积;二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写成比的形式,看化简后是不是等于1:4。)
7、归纳按比例分配的做题思路:
(1)①根据比先求出总份数。②求出每份是多少。③求出各部分的量。④答题并检验。
(2)①根据比先求出总份数。②求出各部分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③运用分数乘法列式计算,求出各部分的量。④答题并检验。
(三)学生试做:
书P做一做第1、2题
1、某妇产科医院上月新生婴儿303名,男女婴儿人数之比是51:50。上月新生男女婴儿各有多少人?
2、学校把栽7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46人,二班44人,三班50人。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问:题中要把70棵树按照什么进行分配?着重使学生明确要按照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数的比来分配,即按46:44:50来分配。)
(订正时说说解题时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四)巩固提高:
1、有一块试验田,周长200米,长与宽的比是3∶2。这块试验田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5:用120cm的铁丝做一个长方体的框架。长、宽、高的比是3:2:1.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五)小结:
说一说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还有疑惑吗?
五、布置作业:
书P练习十二第1、2、3、4题。
六、板书设计:
解决“按比分配应用题”
(1)①根据比先求出总份数。②求出每份是多少。③求出各部分的量。④答题并检验。
(2)①根据比先求出总份数。②求出各部分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③运用分数乘法列式计算,求出各部分的量。④答题并检验。
&作业:在普九达标活动中,教育局拨给南关小学2000本图书,学校决定把这批图书按照人数的多少分发给各班用于置办图书角,每班应该分多少本书呢?,请你展开调查,并且将你的分配方案写成书面材料交给江校长。
教学反思:
成功创设了问题的情境,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生活中的实际存在的比例分配的实例引入课堂,真正做到了学习生活中的数,将数学知识为生活所用!
比和比的应用复习教案(一)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
&3346_____,
532_______
62345_____
比和比的应用复习教案(二)
29107893/4
5AB100545AB
教学反思:
&进一步理解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意义。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解答:解:最简单的整数比是::=(×10):(×10)=15:8;比值是::===.故填:15:8,.点评:化简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求比值是求比值是求出比的值的大小,是根据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
浏览次数:1093次
编辑次数:1次
最近更新:
辛勤贡献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求比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