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一个重物放在小腹上呼吸时在动这样的吸气方法受人之礼称笑纳对不对对

谁知道吸气的时候腹部应该鼓起来还是凹下去?哪个是正确的方法?_百度知道
谁知道吸气的时候腹部应该鼓起来还是凹下去?哪个是正确的方法?
提问者采纳
般呼吸腹部鼓起气体鼻腔进入经胸腔吸入腹部 现养身流行腹式呼吸----瑜伽养 瑜伽锻炼重要呼吸 式慢慢吸入腹部压气体停留胸腔胸部鼓起;呼气慢慢呼浊气挤压胸腔腹部放松
听教练说养能让平气并且美容~~~妨试哦 刚始能些习惯试几
游泳漂浮用种呼吸哦~~ 麻烦采纳谢谢!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呼吸部位:
基本言呼吸腹式呼吸胸式呼吸腹胸式完全呼吸
腹式呼吸——肺底部进行呼吸觉腹部鼓胸部相
胸式呼吸——肺部进行呼吸觉胸部张缩鼓腹部相
完全呼吸——肺、、三部都参与呼吸运腹部、胸部乃至觉全身都起伏张缩
如果是腹式呼吸吸气时腹部是鼓起来的,呼气时内收。正常呼吸的时候是胸部起伏,腹部起伏较小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唱歌问题,我现在刚开始练习用小腹呼吸唱歌,唱正歌的时候还能控制用小腹吸气,可到了副歌(就是高潮部分_百度知道
唱歌问题,我现在刚开始练习用小腹呼吸唱歌,唱正歌的时候还能控制用小腹吸气,可到了副歌(就是高潮部分
唱歌问题我现刚始练习用腹呼吸唱歌唱歌候能控制用腹吸气副歌(高潮部)突控制住腹呼吸高音候控制住腹吸气高音没钱音乐校习所我都网找练习唱歌自跟着练求各位师指点谢谢《希望复制网》(我喜欢唱歌喜欢用我喜欢歌曲表达我喜怒哀乐)
提问者采纳
找准歌曲节拍配合呼吸you will be sucess! Best wishes!
节拍找准了,我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小腹呼吸,有时候高音唱不上去
只能每天练习高音。
找不到技巧现在
这个没技巧 靠常年累月的练习。除非你天生好嗓子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副歌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呼吸之间》3&修道的二十六个细节
现在,我们把前面提到的二十六个修道秘诀详细说说,并且加以实践。这二十六个秘诀其实就是修道的二十六个细节,在过去,人们认为这就是秘诀,这也确实是修道开窍的秘诀。昨天我们讲过,修道要开人身九窍,不管你是佛门的、道门的,修行要得正果,都需要用这二十六个秘诀来开九窍,甚至练武术的人,也是一样。在公园里,有人在那里站桩.他站着干什么呢?实际上站桩在武学的真实目的,也不过是开九窍.但站桩如何开九窍,大多数老师是不会告诉你开窍的秘诀的。武术老师不会直说,就是叫你傻站着,说是看你能不能站出“东西”来——这个“东西”不过就是武术界所说的“内气”或“内功”。当然了。这样傻乎乎地站,偶尔也有人碰对了,站出点“东西”,这个相当于买彩票了,纯属巧合,瞎猫正好撞上死耗子了。过去的老师父一看你撞上了,站得有“东西”了,他才过来东比画一下,西比画一下,你才知道:哦,是这个架势才能产生效果,才会产生内气、内劲、内力、内功,才有内家功夫。
◎人之一身,三元四相具足,故谓之七宝林。——《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注》
◎古人修道,分外丹、内丹,内丹家认为人身本具道,自有秘诀可成道。因此,道由人修,修从身来,非常重视“炼形”,即身形架式的修炼。
至于现在,“武”只有“术”了,真正成了“武术”了,就是些花架子,跟小青年的街舞似的,看着好看,能演电影,但那个是“舞”不是“武”,更谈不上什么“以武入道”了。我相信现在绝大多数在公园里练站桩的,真的不是老师不告诉他,确实是因为老师自己都不知道。
我很早就学太极拳,是真正技击用的太极拳啊,不是公园里边的“太极舞”。中国的武术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内家拳,一类叫外家拳。内家拳只产生于东方,尤其是中国;在国外、在西方是没有的。内家拳是什么呢?是道门里炼内丹炼出来的“副产品”,上古天下不大太平,儒道也不分家,高明的人会修道炼内丹,而后产生外在的功用,这个就是内家拳了。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内家拳里有形意、八卦、太极,这都是中国的宝贝,外国人很难理解。太极拳出在河南温县的陈家沟,形意拳跟八卦掌都出在山西。历史上武术界很多人,他们是真懂得秘诀的,但他们轻易不会传。我年轻的时候就学过这个,所以我知道秘诀,后来,中国武术协会就聘请我为中国武协的常委。今天大家有缘在一起,我把这些秘诀公布出来,告诉大家,不管你练武术还是不练,你起码能知道中华武术真正的秘诀是什么,怎么用,这样至少中国内家拳不至于完全退化成“中国外家舞”。
◎紫阳翁云::“咽精纳气是人行,有药方能造化生;鼎中若无真种子,犹将水火煮空档。”噫!“金暇蟆,玉老鸦,认得真的是作家。”有为之道.岂易知哉!——《象言破疑》
◎清人刘一明的这段话表明,即使是“后天有为”的方法,没有名师真诀,也是“水火煮空档”,盲修瞎练而已。
中国内家拳都是从桩法开始,也就是要站桩。站桩相当于我们修道炼内丹的“正身”,也就是调整姿势。站桩不单纯是站的,有坐桩,有卧桩,还有躺着的,这些都是桩法。我们修道炼内丹的人呢,要盘腿打坐,要降阴升阳,要采药炼丹;内家拳要站桩练气,道理大体差不多。为什么呢?内家拳的基础是内丹,内丹的外用是内家拳,就这么简单。内家拳和内丹的奥妙都是相通的,这些秘诀不但可用在我们的武术上,也可用在修道炼内丹上,因为它们的本源是相同的。所以,修道必习武,以武可人道,因为二者是父子关系,息息相通。佛家有少林,道家有武当,小说家也是根据中国文化这一特点来的。
自古至今,所有修道习武的人,都要“正身”,其要点有二十六个,我教给大家,也让大家来体会,这都是很宝贵的,恐怕现在知道的人是越来越少了。方法很简单,大家也可能听说过,但不一定会用。这二十六个要点一般分成四纲,就是四个纲要。四个纲要;其一是脚心;其二是头;其三是胳膊,古人叫肱;其四是颈。这四纲与我们修道所谓的盘腿打坐,是同样的历史悠久啊。
◎有为岂是弄皮囊.做作千般总受伤。怎晓心传真妙诀,鬼神莫测扭阴阳。——《象言破疑》&
那么,盘腿是怎么来的呢?传说7000年前,在喜马拉雅山上居住生活着一个人数不多的部落民族。这么高的山,冬天非常寒冷,并且缺衣少食,所以每年过冬,总得死几个人,而部落里人本身就少。那怎么办呢?部落的领袖就去观察动物,印度的学者甚至考证说这位民族领袖的名字叫阿达锡瓦,他观察到雪山上的白猴子,就是一种白猿能在室外安然度过冬季;他还到山洞里观察狗熊,发现狗熊可以冬眠安然过冬。人是万物之灵,人为什么就不能度过冬天呢?阿达锡瓦发现狗熊吃上一秋天,吃得胖胖的,然后就躲在一个山洞里面开始冬眠,蛇也冬眠,但是人类学不了啊,睡久了还头痛。因此他就观察雪山上的白猿,看看这些不冬眠的动物是如何过冬的,结果他就发现雪山的白猿都是盘着腿过冬的。然后他就有样学样,但是学得不像,还是浑身发冷,因此他就仔细观察,发现了雪山白猿盘腿打坐的七个要点。
这七个要点就是脚怎么办、手怎么办、腰怎么办、颈怎么办、肩怎么办、眼怎么办、嘴怎么办,共七个要点。这个方法我们现在管它叫“七支坐”,因为它有七个方面的要求,就是手、脚、肩、腰、颈、眼、口,所以叫“七支坐”。这个方法从喜马拉雅山传到印度,所以印度各个宗教都用这个方法。
不过它当时的名字叫“坦特罗”,后来变成“坦达”,后来变成“达”,再后来就变成“Chen”,这就是禅的音。这个“达”是意译,“Chen”是音译,其实就是禅定,这就是禅定的来历。我们打坐,是打禅定来的,目的也是为了“定”。这个演变过程,是印度的学者考证出来的,不是我们考证的。禅定跟禅宗不是一回事,是两码事,它只是打坐修行的方法;禅定是所有修道人都要了解和掌握的技术,佛陀也承认禅定是“共法”,公共的法,谁家都得用,只要你修行。后来在一千多年前,我国有一位著名的僧人,还被聘请去印度传“七支坐”。
◎念诵一唵声,制气至极止,如其力所能,平等持不已,正定念声逝。——《禅定点奥义书》
◎《奥义书》为古印度婆罗门教的典籍,远早于佛陀出世的时代。这段文字中已经明确地指出,因念诵禅定的方法.得定而后声自止,“正定念声逝”。
“七支坐”的七支,其实就是“七肢”,就是手一支,脚一支,肩一支,腰一支,颈一支,眼一支,口一支。后来这个方法发展了,发展到四纲二十六个要点,这就是通行于佛道儒各家的打坐修行的秘诀。这二十六个要点我在讲义里都印出来了,口诀都在上面。将来,你们打坐、禅定、修炼的时候可以慢慢地研究,慢慢地精通。&
◎真正要想证道得定,最后还是要这个姿势,这叫毗卢遮那佛的七支坐法。——《南禅七日》
◎盘腿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们身体什么气脉都容易打通.真正难通气脉的是双腿,由腰以下两个腿,那个气通了,才算通了。——《南禅七日》
现在,我们还是从“七支坐”开始吧。
先说“脚一支”。这个就是我们讲的盘腿了,7000年前阿达锡瓦发现雪山白猿能在冬天过冬,能适应寒冷的天气,就是因为它们盘腿。我以前在北京做过实验,按照正确的“七支坐”来盘腿,把人放进冰库里,零下二十多度,只穿短裤,光着身子,最长有一个人坐到了两小时4O分钟,这些人都是修行不久的人。所以,“七支坐”御寒的能力确实很强,修道的人可以起“暖”,还能保持身体的热量不散,确实不简单。像我们炼金丹大道的,“七支坐”还可以防漏,防止精气外漏,这很重要,不漏你才能生热安炉、降阴长阳,采药炼丹,漏掉的话,一切都是白扯。
除此以外,“七支坐”还有一个作用,什么作用?人体的气血往上走,往周身走比较困难,但当你盘腿以后,人体就形成了环路,就能够把气血运行到周身,这才能“通关展窍”,人体的气脉才容易练通。否则,气都不通,不管你修佛还是修道,都是“功夫不上身”,都不入流呢。所以“七支坐”盘腿的作用就像压力泵,让气血往我们全身运化。真要上了道,我们盘腿是越盘越紧.以后你们自己就会知道。盘腿你不用管它,它自己会越来越紧,自己就会通关展窍,打通全身的气脉.这是“七支坐”盘腿的第二个作用。
第三个作用,是我们盘腿的时候容易“入定”。入定以前要入静,入静的时候,我们已经需要有意地训练屏息。真入定以后,呼吸是“息停脉住”的,脑子不起什么后天的妄想,但会进入“色阴”、“受阴”的状态,那又是另一种境界,这在佛家的《楞严经》里边就有,道书里也有。最终,我们修金丹大道,要练到“灭息定”,佛门叫“灭尽定”。为什么一定要练到灭息定?跟佛门一样,修大道要证悟,也需要入“非想非非想处定”,佛门的“受想灭定”或者叫“灭尽定”,和道门的“灭息定”,名词不同,意思则一。
这个扯远了。以大家现在的基础,我们还是转回来先说说“入定”,佛家说“非息停脉住者,而言得定,无有是处”。真要入定。修道的人当然进入先天的呼吸了,口鼻肯定不呼吸了。先天的呼吸在哪里?你看胎儿,他们主要通过脐带来吸收物质营养,所以入定以后的呼吸从横隔膜以上的肺部,移到了横隔膜以下的腹部。这个是不是“灭息定”呢?这个还不是,只能算是“胎息”。什么意思?胎息胎息,还是有息——当然,能胎息,这修道就有点意思了。过去的人,专门练这个,鼻孔前粘个鸡毛,口鼻不呼吸鸡毛就不动,这个时候,人的下丹田窍会“辟阖’,全身的毛孔在呼吸。有人就说了,毛孔能呼吸吗?过去有人做过实验,他把会胎息的修道的人,身体涂上树胶一样的涂料,让毛孔不开.过了四个小时,这个人就死了。事实上,人体不单能靠口鼻呼吸,还能靠全身呼吸;所以我们要常洗澡,常常让毛孔开着。最初修道的人,最怕两件事,一是惊功,二是吹风。因为修道的人,他的毛孔是张开的,所以不能坐在风口练功。如果天热开窗,我们要避开通风口,这时候最怕的一个是风,另一个是惊。我们练着练着,窗户咣当一下,这叫“惊功”了,我们最怕这个。这怎么办呢?我给大家教掐诀,一惊的时候马上就醒;掐诀还能保护中枢神经系统,所以修行要掐诀。
◎元为阳,为刚,为动;牝为阴,为柔,为静。元牝之门乃阴阳之窍,刚柔之门,动静之关.无方无所,无形无象,仿佛曲肖,虚悬一窍,在五行不到之处,四大不着之境,至无而含至有,至虚而含至实,乃阴阳相合之中一窍。愚人不知,以口鼻为元牝者。非也。夫口鼻是呼吸出入之门,非阴阳出入之门,阴阳相合,生仙生佛,口鼻呼吸之气岂能生仙生佛乎!《悟真》云“元牝之门世罕知,莫将口鼻妄施为”者是也。——《象言破疑》
掐诀还能离幻辟邪。我们修炼的时候,有可能出现幻觉,这个跟内景有关,也跟神经系统有关,还跟神经病、精神病有关。什么叫出幻?练着练着看到美女、看到亭台楼阁,狐狸精都会出现,掐着诀.一下就没了,所以掐诀能够镇惊、离幻、辟邪。
胎息的入定,还是一种浅入定,但这个时候修道的人口鼻是屏息的。平时我们就有屏息的经验,比如说你穿针的时候,你怎么办呢?你屏息不呼吸,因为怕手抖;士兵射击的时候,也要屏息,因为怕手抖;再比如,你端着一碗热汤走过来,你肯定憋口气屏息。佛家讲“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又说“定为百工共法”。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不管你是干什么的,总要集中注意力,不能分神,这个时候你自然要“定”,要定可以,屏住呼吸。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毛主席游长扛。他不是自由泳蛙泳什么的,他就是躺在水面上,然后这样划拉两下,就这样在长江上游了两个小时,其间他也要屏息的。我们也可以在家里试,把澡盆里放满水,躺在澡盆里面,神仙似的;然后一憋气,口鼻不呼吸,身体就自动漂起来了。憋气省力啊,可以游好长时间。等将来我们修炼到胎息,你们就会明白,屏息是非常有用的,治病、入定、出功、益智,都得打这儿开始。
◎静定之际,先行闭息之道。闭息者,夫人之一息,一息未际,而一息续之。今则一息既出,而又抑后息,后息受抑,故继之缓缓焉,久而息定。抑息千万不可动心,动心则逐于息,心未止而心已动矣。——《玉清金笥清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
“反者,道之动也。”修道要返,金丹大道更要返息,佛家叫“观息法门”。修道要上道,要炼成金丹,当然要能够胎息,所以先得学会屏息。这当中有什么道理呢?因为人只要一吸气,中枢神经就必定活动,意念就不能停止,当然也不能真正“入定”。
呼呢,只是影响我们的自律神经活动,修道初期关系不大,但也有用处,如果你心里很烦,或者你现在睡不着觉,心里乱,这时候你想着脚心,然后吐气,一会儿心就定下来了,很快就解决了。
所以,口鼻呼吸不止,不能进入胎息,中枢神经活动就停不下来,妄念纷飞——不管你是佛家的,道家的,还是什么家的,修行都还在思维里转圈圈,连入门都谈不上。我们明天后天讲呼吸吐纳的方法,就是让大家明白如何“返息”。佛教里练呼吸叫“安般”,道家叫“吐纳”。练呼吸的方法非常多,在印度来讲,有一百三十六种,在我们中国有多少种呢?我没有统计过。总之,呼吸方面的修行方法,在印度不只佛教,印度有很多种宗教都在用,我们道家也用这个方法,这是不谋而合的,因为这个方法可以帮我们入定,而“定为共法”,是所有修行的人都要掌握的.
“七支坐”盘腿打坐的第四个好处,是入定以后修行的人不倒。如果我们就这么坐着练功,难以入定不说,万一入定了,人咕咚一声就倒了,这个很糟糕;所以,盘腿以后,修行人入定可以不倒。
第五个作用,就像葡萄的藤到了冬天需要卷起来埋土里,怕的是它的养分丢失.盘腿也是防止我们精气等人身精华的东西丢失。这是养生最好的方法,我们只要能盘腿坐着,有心脏病、脑病的人,很少会在盘腿的时候出问题。
盘腿打坐如此重要,因此,各个宗教里修道,都在用这个方法,佛教密宗里,尤其是一派叫“大手印”的,把盘腿称为“身印”,可见它的重要。
“七支坐,最关键的东西是腰这一“支”,腰要挺起来,而不是腿盘起来。眼睛也要放松,因为眼不松,嘴就不松,嘴不松,身体就不会松。嘴的要求是不要紧闭,抿着个嘴。我们炼内丹,除去“升阳”的时候需要嘴紧闭,其他任何时候修行,都要微张。为什么?因为嘴微张才能松。如何证明你练的时候嘴是松的?就是口水都要出来了,证明我们的嘴松下来了。所以我们修道,一般的时候不要把嘴闭死,你可以自己试,嘴微张好像傻子似的,口水都快出来了。嘴松了,身体才能松,古人总结了这个经验。
◎眼为神之门,耳为精之门,口为气之门。视之不息,则神从眼漏;听之不息,则精从耳漏;言之不息,则气从口漏。——《阴符经注疏》
嘴的要点,还有一个是牙齿,另一个是舌头。这两样该怎么办?牙齿联系到我们的肾经,中老年人牙齿松动,也就是性激素、荷尔蒙衰落下来了。可我们修道有一种本事,就是牙动摇到快要拔掉的时候,你只要咬紧牙,好好修,牙就能固住,把它恢复到不需要拔牙的强度。虽然我90岁了,我的牙只有四个是假的,其他的全是真的;但是我的牙磨短了,所以我不得不垫着个牙套吃东西。我修内丹,在“采药”的时候,需要咬住牙,常常一咬就是一个半小时。平时修炼的时候怎么办?平时牙碰牙别咬紧——只有“采药”的时候才咬紧,采药就是丹法中“性来了”以后“采药”,这个时候要咬紧牙,我们平时修炼的时候,牙齿轻轻挨着就行了。
牙的问题跟肾经有关,可以看你的肾水足不足。如果您是个青年人,您肾水足,牙齿可以提供一个很好的证明:你醒来的时候,你轻轻地咬牙,会发出吱吱的声音,这证明你肾水足,可是我们老年人多数做不到了。肾气足,表现在骨头和牙齿上,肾主固齿,固齿就是骨头和牙齿都好;所以肾亏的人,他走路骨松腿软。年岁大了,性荷尔蒙不足了,肾亏了,肾虚了,缺乏这个东西,牙齿就动摇了,腿就软,走楼梯的时候就好像爬不上去了。
我们修炼的时候,牙轻轻咬住,然后嘴要咧开,要眉开嘴笑——你看佛像,都是面带慈样、面带微笑,佛像的牙齿也是轻咬、轻叩的,嘴微张的,所以他们是笑口常开。
再一个就是舌头,舌头非常重要。有人常常说,我心乱,我修炼的时候就是静不下来,很多人常常说这个话。心里乱,就是心里不专一,一会儿想这个,一会儿想那个。怎么办呢?其实办法非常简单。是什么呢?中医里讲了,舌为心之苗。我们中医认为,思维、思想为“火”,并且分为“相火”与“君火”,相火就是意念活动,君火就是神,元神;因此舌头跟心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跟人的思维活动有很大的关系。
◎舌抵上腭,道书上又称“闭塞风关”,目的是为了调息和缓引精气至泥丸。
佛教里说“心,分为心性、心意、心神等,心意相当于人的第六识,也就是大脑的思维活动;心神是第七识,就是思量判断的根本;心性是第八识,是这一切功能的本体。我的讲义里面都有分析,这个说法不是咱们道家发现的,这是人家佛家几千年的体会,很不简单的。
舌头跟心有这么大的关系,那么有没有证明?有,我们古代人犯了心脏病,是通过舌头来抢救的,功效卓著。我们现代人心脏病犯了,当然立即给他吃硝酸甘油,或者上氧气;古人没有硝酸甘油啊,也没有氧气来抢救,那古时候的人怎么抢救呢?古人就用筷子把病人的牙齿撬开,用手把病人的舌头拉出来,人的舌头底下,不是有两根青筋吗?这个青筋里头的血有讲究,道家认为可不是一般的血,叫做“金津玉液”,负责抢救的人拿一根三棱针,对着这两根青筋轻轻一刺,它就出血,一出血,就把人给抢救过来了。
佛门里有人专门刺舌血写佛经供佛,刺的也是舌下血,不是舌尖血。我自己这30年来,从来都是“返舌”的,也就是卷舌的;除了吃饭说话,其余时间我的舌头都是卷着的,连睡觉舌头都是卷着的。我的心脏病有多厉害啊,30年前,我三根主动脉有两根是打结的,只能用一根,医生都很奇怪,照片子看得清楚极了,医生说你怎么靠一根主动脉就活下来了?我说我的方法就是卷舌头,这个方法道书上叫“卷舌塞喉”,在《道藏》里面可以找到这个方法。我这个身体条件,我都能修道,都健健康康活到了9O岁,走路年轻人都得跑着跟,你们比我年轻,身体条件也好,更没有问题了。我卷着舌头,就让心脏没犯事,你说“舌为心之苗”有没有道理?等我炼内丹、“采药”的时候,我能把我的舌头伸到我的小舌的位置,这儿叫“悬膺”,又叫“十二重楼”,这个时候自然“息停脉住”,入了定了。舌头就这么重要,佛家也好,道家也罢,舌头伸不到“十二重楼”,不“搭上鹊桥”,修行人就没办法止息入定。
◎喉气和取,出息时便闭气,令外不入,内不出。是拥塞喉关(卷舌塞喉)也。——《真气还原铭》
所以我们修炼的时候,舌头要卷着。最初,你们把舌头顶到上牙根这个位置,相当于拿舌尖舔上牙根,这叫上龈交。然后慢慢地,随着功夫的加深,舌头会自动往里舔。修道真对路的话,舌头都自动往里卷,而且不同的阶段,舌头卷的位置是不同的。卷舌上顶,这个在丹道里称“搭上鹊桥”。为什么叫“搭上鹊桥”呢?因为人体有任督二脉,督脉管着所有的阳经,任脉管着所有的阴经,那么人生下来以后,舌头平伸,任督二脉的连接就断了,所以修道返先天,就要搭上鹊桥,把任督二脉给联系上,所以要卷舌。
后面讲内丹“采药”的时候,也需要用这个卷舌。功夫深了以后,人的脖子和两腮这么动一下,舌头就能碰到小舌上,这个时候,修道的人全身都会产生震动,这就叫“六根震动”。“六根震动”是什么呢?是“丹田如火烧,两肾如汤煎”——两肾就好像热水烫着似的,肚子如火烧,眼睛冒金星,两耳灌风——左耳龙吟,右耳虎啸(左耳出现“吟吟”的声音,右耳出现“呼呼”的声音),脑后椎鸣——出现“咄咄”声,身体产生“轰轰”的感觉,这个就叫六根震动。
◎丹书上也有“六候”的说法:丹田火炽,两肾汤煎,眼吐金光,耳后生风,脑后鹫鸣,身涌鼻搐。这六种景象即表明修道已到“产大药”的时候了。
那么这个时候就很容易出现所谓的神通,神通是禅定的副产品,真入定以后,出现神通还是有可能的,所以舌头在修道当中有这么重要的功用。不修道的人,卷舌舔上颚也有很多好处啊,最大的好处就是专心。你试试看,比如你做事情,舌头卷着,你会专心,看书专心,做事专心,也能改善睡眠;很多人修行入静,说我入静不了,就因为没有卷舌。
我30年前有心绞痛,这个疼经历过的人都知道,是剧疼,从背后往前疼。怎么办?咬紧牙,嘬舌头,轻轻地吸气,不超过五分钟就不疼了。
再一个,因为我经常卷舌、嘬舌,我就不爱喝水,只是勉强喝点,我平时一天咽下的口水不少于半茶杯。卷舌就有口水,这个口水在道书里就叫“长生酒”,它不但帮助消化,还能治胃病。你们别看我现在9O岁了还能健步如飞,我身体条件并不好,可以说修道的基础比绝大多数人都要差。我17岁就有胃病,胃溃疡、胃下垂,因为我老卷舌,嘬舌头,结果比平常人咽的口水多,因此,我的胃病就好了。现在,我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凉的热的都一样,吃冰块也行,吃热的也行,根本不像90岁的胃口和适应能力。唾沫里有多种酶,有蛋白酶、脂肪酶这些好东西,它们是碱性的,可以中和胃酸,可以让食物很快地在胃里消化。消化好,营养好,面色也就会好。
◎《道法会元》上说,舌头主动,象征心,卷舌、嘬舌、舌抵上颚,能调肾水上升,灌溉泥丸,贯通全身关窍,象“金桥引神”、“鹊桥引情”一样,使情归性.阴复阳,益处极大。
还有一点,舌头还可以治疗男人的早泄,一对男女做爱,做爱时女的嘬紧男人的舌头,他就不会很快漏精,奥妙就在这儿。在丹道中,卷舌也是防止精气外漏的一种方法。
有时候,有的人因为有病,舌头肿了——舌肿,下身也一定肿,有些搞临床的大夫就有这个经验。舌头为心之苗,在丹道中还认为它与人体的生殖器官息息相关。所以卷舌可以防止漏精泄精,可见舌头在修行中是如此地重要。这个方法,在道家叫“卷舌塞喉”,实际上也是金丹大道三大秘诀之一。
以前我们讲过,金丹大道三大秘诀,一是“玄关一窍”,二是“抽坎添离”,三是“饮刀圭”。这个卷舌塞喉的方法,就叫“饮刀圭”,是修道三大秘诀之一。什么叫“刀圭”?圭就是过去大臣上朝见皇帝的时候手里拿的东西,这个叫圭;古代的兵器里有像这个圭的,叫刀圭,我们的舌头就像
这个刀圭。但大数人看到的书上解释是,“刀圭’是两个土字,这两个土在河图洛书里面就是戊己土,戊土和己土,戊土就是“情”,“性”叫己土,我们把口水咽下去以后,就是让戊土和己土“和合”。这时候,口水的作用非常重要,它可以把情跟性和合,所以丹书里把它叫“黄婆”,就是做媒的,它起个媒介作用,令我们的情与性结合。内丹修炼,必须要用“黄婆”,我们一咽口水才能把中丹田窍的“戊土”情带下去,和下丹田窍的“己土”性结合,“黄婆”的任务在丹书里非常保密,这种方法就叫“饮刀圭”。戊己二土以黄婆为媒,才能“还精补脑”,单纯的性(性激素)或者单纯的情(向性腺激素),都没法直接用来“还精补脑”,所以要用口水来媒介一下。有些人胡说八道,说“还精补脑”就是“用精液来补脑”,这个就太离谱了。精气化为精液的话,基本上跟修道没什么关系了,还能补脑?这种说法真是不可思议。
◎真汞原非尘世汞,真铅不是出山铅。一情一性先天药,锻炼归根了大还。——《象言破疑·破疑诗》
◎咽液服气为饮刀圭。——《元始天薄说得道发身经》
所以口水用处非常多,平时可以治胃病、心脏病,能使人心思专一;炼丹能当媒介,带领情跟性的结合,所以我们平时舌头尽量要卷着。
那么修道的时候“饮刀圭”,怎么知道戊土和己土已经结合了呢?我们修道的时候,二土结合有特定反应,就是我们的肚子里会出现声音,“咕噜咕噜”的,这不是胃蠕动或者肠蠕动的声音,而是二土结合以后,就会产生一个个小水泡泛起似的声音,而且你洱朵能听得见,如果你听到有五六声,那你这个功就算练成了——这个在丹书里边叫“交罢”,也叫“水火既济”,完成了.你出定醒来以后,全身非常轻松,舒服极了。
以上,我们算是把“七支坐”嘴的要求讲完了。
除去嘴以外,还有眼。谁都知道,眼是心灵的窗口,这个眼的要求,在“七支坐”里边叫“垂帘’——垂帘就是眼皮自然耷拉着,不要闭紧。任何修行的人,眼睛都不要闭死,自然地耷拉下来,就有一线白光在眼前;如果你闭眼的话,就把心火憋在里面了,就会充血,两个眼角甚至会出血。我的眼角也是出过血的,后来才眼皮一垂,垂帘以后就好了。另外,眼睛不能因为垂帘就俯视,要正视。正视就是不要往上往下往左往右看,平视,然后要想内里,就是返视敛神。到了高级阶段,修行的人会出现一种“白玉观音相”,就是眼珠子上翻,是观顶的。修行到了高级阶段的时候,人的眼珠自动就这样了;如果能这样顶视似地返观,再意守膏肓二穴,想走就走,生死自由。生死自在了没有?不见得,“坐脱立亡即不无,先师意未梦见在。”禅宗大德这话的意思是,虽然有这个本事,但是“先师意”——了生脱死、生死自在的能耐,梦都没有梦见呢,因为这个只是功夫,而不是正果;但即使是功夫,你们想用这个办法离开人世,还差得远。
◎临目,目欲闭而不闭,欲开而不开,令幽显相关,存注审谛。——《云笈七签》
也有人好表现,急着要“白玉观音”,就把眼睛愣翻上去,这也叫“白玉观音”,有高血压的“观音”——功夫不到,勉强做血压一下就上来了,受不了了,所以修道还是要道法自然。
“七支坐”里面,眼睛一垂帘、二平视、三返观、四敛神。返观,功夫深了,自然观得长久,道书中说“久视才能长生”。返观什么意思?我们想背后、观内在,神光内敛,这就叫返观敛神,这就是得长寿的不二法门。
《金刚经五十二家解》中有一句话:“自古千佛万佛无不是顶天立地,鼻拉直,眼拉横,两眼看两眼。”大家可以来体会一下:鼻拉直,就是下巴微收,鼻子不前翘,呈一条竖的线;眼拉横,就是眼睛平视,呈一条横的线,这个就是面部“十字架”。所以你看,基督教也好、佛教也好,都有这个,有个十字架,一进教堂就有十字架,所以哄鼻拉直,眼拉横。要轻柔地展开,不能太用力。
这好懂。那么修行界多年来争论的是什么呢?就最后一句“两眼看两眼”。能看的“两眼”是一双眼睛,这个好懂;但是眼睛看的“两眼”是什么?就有人出来忽悠了,说是肚脐眼啦、腰眼啦,这不对——相当于妈妈告诉孩子说“你是从我胳肢窝里边生出来的”。诸佛的眼睛看什么眼?这一点始终是保密的。真懂密宗的人就知道,诸佛看住的这两个眼,其实就是密处的两个,是“无漏”的;诸佛内视,返观内照,就是这么两眼看两眼的。
当然,大家听了哈哈大笑,觉得这怎么可能。大家笑,不过就是觉得上面两眼尊贵,下面两眼下贱。这谁规定的?这是自然本原吗?不过就是人的观念。人的这观念哪,最靠不住,佛家叫妄念,如果没有下面这两眼排泄,哪个人活得下去?
《道德经》开篇是“道可道,非常道”,老子后来又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他什么意思呢?上等根器的人闻道,他就很认真地去学、去练;中等根器的人闻道,半信半疑、若存若亡,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下等根器的人闻道,一听就哈哈大笑。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层次的人不笑的话,那就不是“道”了。庄子讲“道在屎溺”,庄子是最了解老子的,这是庄子说的。
所以人们为什么一听(下面两眼)就要“大笑之”呢?当然,佛菩萨要看下面两眼,这能不“大笑之”吗?如果不笑了,这倒不是真道了,所以老子就点明这个。不过一定有人会站出来大骂我在胡说,侮蔑佛祖,罪过!罪过!
◎问曰:“道成之后,寿与天齐,何以颜子三十二岁即死乎?”答曰:“道成以后,身外有身,是云真身,又云阳神。阳神乃金刚不坏之真身。道至阳神出现,回视幻身如一堆粪土,何足恋之!圣贤暂存幻身者,不过为修真身耳。真身即成,幻身无用,不弃何为。”——《修真辨难》
在《庄子》里,还有这样一段记载;“它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这段是说,孔夫子一听他的徒弟颜回做到“坐忘”的程度了,这个不简单啊,似乎得道了啊,于是“蹴然”。古人都是跪着坐的,屁股落在脚跟上,这个时候孔子赶紧直起上半身问:“何谓坐忘?”坐忘就是打坐达到了“忘我的程度”。颜回用这个词形容自己的感受,孔子是过来人,一听这个有意思啊,赶紧问;颜回就说:“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孔子一听,真得道了啊,于是给颜回印证说:“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当老师的说:颜回啊,你“同于大通”了,天人合一了,无是非善恶的对立了,很清楚地了解造化的变化无常了,果真如此圣贤啊!颜回啊,这一回你是真得道了,我也只好跟在你的后面向你学习了。
这是庄子讲的孔子和颜回师徒俩修道的对话,庄子是得道的,老子是得道的,人家孔子和颜回也是得道的。所以,真要了解儒家,就得好好修道,因为古人是儒道不分的,真要把握儒家的“仁”悟通才行。“仁”不单是仁爱的意思,也是果仁的仁;仁是核心,人事的核心是什么,请大家悟。那么,颜回这个时候请教老师,事实上他已经在修“无为法”了,这个时候只能报告自己的心得,由老师来印证,没法抓着个具体的方法修了,所以孔子也只能给他印证,没办法具体教他了。真实身体力行实证修道的人,才有可能真正明白这些圣贤的真意啊,只是看看书本就能真懂?我看不是。内行就知道,看《道德经》之前最好先看《庄子》;看《论语》、《易传》之前,最好先看《孟子》。为什么呢7我们悟还不够啊,只好先从容易一点的地方下手。庄子这一段既说道也论儒,我们现在知道“坐忘”,就是我们修道的时候,要“堕肢体”,身体要松,要虚,真正炼精化气合格了,几乎没有身体的感觉。这是身体的,要放松,精神上要“黜聪明”,就是放逐那点小聪明,别在妄想里面打转,这样才能“离形去知”,而后“同于大通”,就能够跟宇宙大通合一,“同于大通”了,也就是得道了——这里的“大通”就是宇宙天地间能动的那个本体啊。
◎坐忘者,长生之基也。故招真以炼形,形清则合于气。含道以炼气,气清则合于神。——《道枢·坐忘篇下》
“黜聪明”,“离形去知”,讲得多精彩啊,不愧是“贤哉回也”,连老师孔圣人都很佩服。这说明,修道跟我们求学问不一样,求学问的人是“为学日益”,知道得越广博越好;而修道呢,“为道日损”,并且“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这是老子《道德经》里讲的。你要“坐忘”,修道的人得舍得把自我的东西一点点丢掉;甚至修功夫,功夫的高低也看你舍掉了多少,所以“为道日损”,它跟求学问是不一样的。这个人学问大,不等于得道了,这是两码事。修道是要讲功夫的,不是嘴巴讲讲,玩虚的,所以要真正“黜聪明”。我们常常自以为聪明,黜就是黜弃,我们那点小聪明还是靠边站吧,别以为自个儿很聪明。修道的人就要去掉聪明劲,要“离形去知”,把你的那些“知识”,让你那些自以为是的东西靠边站,别老记着自己了不起。你懂得多,那连功夫都练不成,更不用说得道。你是大官也好,将军也好,一介平民也好,只有“离形去知”,你才能修到与宇宙大地间的大道相同——“同于大通”。这是孔子给颜回印证“坐忘”。在《庄子》的《大宗师》里面,后世的儒家养气,修道修到“大宗师”的大儒,就能达到这个程度。
◎夫欲修道,先能舍事,外事都绝,无以忤心。然后安坐,内观心起,若觉一气起,即须除灭,勿令安静。虽非贪着,浮游乱想,亦尽灭除。唯灭动心,不灭照心,但凝空心,不依一法而心常住。行而久之,自然得道。——《洞玄灵宝定观经》
因为“为道日损”,要“离形去知”,所以修道的人要恬淡虚无,诸葛亮说:“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修道的人要淡泊宁静,不要把名利看得太重,更要舍掉自我的聪明啊,功利啊。自我的执著舍弃得越多的时候,也就是修道的功夫越高的时候,“损之又损,以至之无为”,那就是真正修大道了。
好,我们回过来继续讲“七支坐’。我们要学习“自古千佛万佛”,要“鼻拉直”,下巴这么微收,鼻子好像和肚脐有一根线,把它轻轻拉直。修道,鼻子有大用处,鼻子的鼻尖在修道的时候叫“鼻准”。这是什么意思呢?修道的时候,这是一个保险装置,鼻尖是一个保险器。为什么?因为我们一开始修道,许多人总是喜欢守上丹田,尤其是不少出家的和尚。和尚是一开始修行就练“性功”,也教人家守上丹田,甚至有人胡说这是什么“上玄关”。功夫不到,一守上丹田,血压就升高,除非你是低血压,否则这么修行要头晕胸闷的,会心烦练不下去。
那么正确的修法,是先从“海底”开始,当我们功夫已经到了“精满气足”、阴窍颤动的时候,心肾相交,水火既济,会产生“先天一气”,这时候才能补脑。这时候,才需要我们改守上丹田;但守上丹田之前,先守鼻准。为什么呢?你意守鼻准,鼻梁会自动产生一线的感觉,这种感觉会自动帮助我们用意,不需要我们有意。这么修为的是什么?就是为了防止高血压,防止脑充血,这时候鼻子是一个保护装置,叫“鼻准”,也是诸佛“鼻拉直”的目的。所以现在出家的师父要注意,这个时代高血压、心脑血管方面的毛病这么多,要传法指导众生,自己一定要用心修行,见地要高明,懂得人体的道理,才好传法度生。
谈到鼻子,密宗里还有一种方法,叫做“九节佛风法”,也是通过鼻子来练呼吸。人的两只鼻孔是不一样的,男的是右边鼻孔构造精细,所以“九节佛风法”里用它来吸气;女的是左鼻孔精致,所以用左鼻吸气,右鼻吐气,这是密宗用的方法。
那么“七支坐”里,“手一支”手部的要求是什么呢?我们只知道“合十”,这是佛教显宗的手势。我们看有人合十是这样,这是不对的;要这么合十,肩松开,背圆了,正好通夹脊窍——所以你看,佛道两门的修行都是相通的。为什么?因为都是要人来修,人体都是一样。
佛教密宗里叫“结印”,这个最常用的手印,叫弥陀印,就是阿弥陀佛的手印。阿弥陀佛的手印有九品,我们练着练着就会自动变化。它最初用的手印就是这样,右手的中指对着左手的掌心,然后两大拇指形成一个圆,可以挨着,也可以分开,这个一看就知道,是弥陀印。电影里那个一休和尚,他结的就是弥陀印。第二品就是阿弥陀佛的定印了。当他入定的时候,他的手就变成一个方块样的,是这样的姿势,仍然是中指要对着掌心,然后这样。
观世音菩萨的手印有三品,一品是这样,右手在外面,形成花篮的形状,这个右指压着左指合起来,右小指再压,然后一个一个的这样形成一个花篮。这个叫“九品莲花印”,右手大拇指压住左手的大拇指,形成九个瓣,下面合住,这是观世音菩萨的第二个手印。
密宗里不同的佛菩萨,对应不同的修行状况,而手印则相当于他们的另一个名字,所以在佛教密宗里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手印。修行人要接他们的信息,就要先选定“本尊”,然后结相应的印,念相应的名号或者咒语。我们修道的人,把结手印叫“掐诀”,一般掐的诀叫“太极阴阳手”。为什么要这么掐诀呢?这样一来人是虚腋的,两肩撑开;不能这么放,这么放会影响呼吸。掐好“太极阴阳手”的诀,然后放在腿上开始修炼。
我们到白云观去看,那些得道的“真人”——供的真人像,比如三清——太清、上清、玉清,他们掐的诀都是“子午诀”。为什么叫“子午诀”?因为左手无名指的指根这个地方,叫子;中指尖这个是午,所以真人们用右手的食指和拇指掐住左手的子位,然后左手拇指掐右手中指尖,然后翻过来放在腿上,这个叫“子午诀”,道家真人“手一支”都是这个掐法。
◎左手大指(拇指),捏定(右手)中指。右手大指,进入左手内。右手在外,为阴抱阳,此名子午八卦连环诀。捏定后将手置于下丹田处。《经》云:手脚和合扣连环,四门紧闭守正中。等心气适和后,含眼光,凝耳韵,舌抵上颖,调鼻息。——《捏子诀》
“子午诀”的作用是什么呢?它的作用是“镇惊辟邪”。一旦修行人受惊,手就自动地掐紧了,这一掐紧,就能够保护我们人的中枢神经,所以这是一个保护装置。
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制幻”,掐住这个诀幻觉不容易出现。我们修道的时候,美女来了,亭台楼阁来了,什么狐狸精啊都来了,掐住这个地方能镇惊辟邪,幻觉就没那么容易出现了。修道是容易受惊受邪的,比如你在修炼,风一吹,楼上的马桶掉下来了,这叫“惊功”。这时候怎么办?你就用手指头梳头,拼命地梳头,同时呼气;如果惊吓得太厉害,单靠梳头还不解决问题,这个相当于小孩子“惊风”了,怎么办呢?洗热水澡,出一身汗——打开热水,慢慢洗,出一身大汗,这个可以缓解,这是防惊。
那么修炼的时候最好就掐诀,先不用掐紧,一受惊.它会自动掐紧;另外修炼的时候,屋里最好不要有猫呀狗呀的。你一打坐,猫狗都往你身上蹿,有时候也挺吓人,所以修炼的屋里头,不要放狗、放猫。要是住平房,等你打完坐一睁眼,你就会发现,玻璃窗外,或者屋顶上,准有猫在那儿趴着——这些动物都是有灵性的,因为它们感觉到你在这儿有好东西,气场好,结果都来了,比人还有诚意。但万一猫“哇”一声大叫,也很吓人,所以“手一支”的要求就是要掐诀或者结印。
那么,肘部的要求是什么呢?首先要“沉肩坠肘”。怎么坠肘?像修行中要“两手抱球”,但不能这么抱,要坠肘,这就有气场了。抱的这个球直径最好别超过三拳,不能这么抱,这么抱气就断了,要在三拳之内才好;要松肩,做抱球的姿势,先往下沉一下。沉肩坠肘两手抱球。
你们看钳工,他拿板锉锉一块方铁的时候,他左腿弓,右腿绷,得这么锉;锻工抡大锤打铁的时候,是坠肘的,不能这样,一这样气就断了,他肯定干不了几下,就得大喘气。所以,肘要坠,肩要沉。其次,腕要提。手部的手腕是提劲儿的,这个叫“坐腕”,坐腕指要扣,指根要塌,手心要空,虎口要圆。大家看过颐和园的狮子没有?颐和园门口的铜狮子,公狮子用爪子玩一个绣球,它要一用力,这个绣球就破了,它不用力,这个绣球就滚了;母狮子按着一个小狮子,它一用力,这个小狮子就受伤了,它不用力,这个小狮子就溜了。这个就是修道中所说的坐腕——就是指尖扣,指根塌,手心空,虎口圆。这都是秘诀,这是对“手一支”的要求。
那么“脚一支”、“腿一支”的要求是什么?修道要排病气,这时候对脚的要求是这样的:首先,要脚掌内扣。脚掌这么一内扣,自然会敛臀、提气裹档、臀胯自圆,同时会有一股气包围。所以脚要跟肩一样宽,然后脚内扣,这个很重要。脚内扣要有空的感觉,脚的中心空,人的病气才能不断地排出去。人体排病气有两个地方:一个是脚心,一个是腋窝。感觉脚入地三尺,病气就下沉了。另外,我们平常都站成八字,力量压在外侧,内侧通不过去,肾经走内侧,因而肾气不通。所以修道不能站八字,要平直站,与肩同宽;走路也不能往外撇着脚走,修道人走路要直走,别走八字,平时如看到有人走路八字脚,此人老年必孤独。
其次,是脚趾分开。这么一站,好像每一个脚趾是张开的,其实你穿着鞋怎么能完全张得开?但是感觉是张开的。站桩就这样站,最好盘坐时也一样,好像自己坐在高凳上,让膝盖与脚尖垂直,不能膝盖超过脚尖。还要想象有块白布,把你的档都包起来了,就是我刚才讲的,提气裹档。站的时候,微微前倾一点,提一下脚腕,脚腕就提起来了。这样久而久之,站出功夫以后,别人踢也踢不动,这就有些意思了。所以腿支的要求有四点:一、档要圆;二、坐不实,就要想着要站起来的样子;三、脚心内扣;四、脚平吸。
◎坎离莫向北南求,火性飞腾水下流。二物如能颠倒过,水升火降结丹头。——《象言破疑·破疑诗》
站着练的时候,如果老意想下面,会拉稀,这叫“肾水太过”,就是肾水下沉了;如果站得牙疼,或者长疮上火,眼睛有问题了,这叫“心火上头”,这是意守的位置太高了,所以修道要把握平衡,平衡最难.
我们讲“七支坐”,已经讲完了眼一支、口一支、手一支、脚一支、腰一支,大家现在知道了,腰要挺直起来,任何时候腰要保持正直,身正为养生第一法。现在比较难的,就是颈与肩,颈一支、肩一支最难。
有一年,我到加拿大给人讲课,我就告诉他们“七支坐”的做法,现场有好多中国的师父也都来了。在加拿大温哥华,有很多“中国师父”,他们是靠教我们的传统文化,教功夫吃饭的。我讲“七支坐”,两个半小时连讲带示范就完了。我一出会场,他们拉我过去说:李老啊,你知道吗?我们在加拿大讲“七支坐”,要讲两年半啊!你讲了两个半小时秘诀就全抖出来了,我们还有饭吃吗?我当时非常后悔啊,所以我以后到国外,就不敢讲了——别砸了人家的饭碗啊。
还有一年,我到瑞士讲课,讲到肩一支、颈一支的时候,当时在座的全是外国人,都是西方人,他们说我们听过。我问谁给你们讲过?说是有一个澳大利亚的歌剧演员讲的。这位歌剧演员怎么修起道来了呢?原来这位歌剧演员名字叫亚历山大,1899年他32岁,有一天唱歌的时候他忽然唱不出声来了,他很痛苦,这是他的职业啊!
他唱不了了,于是回家对着镜子研究,他发现:每当他收颈,藏喉、头一顶,就唱出来了,他很惊奇。此后,他就不唱歌剧了,就用这方法给人治疑难病。他在欧洲、美洲行医达4O年之久,他一般见病人讲三句话:第一句话就是你脖子要放松。比如病人来了,有一种病,尿床,亚历山大自己也尿床,三十多岁了还尿床。病人来了以后,躺着或者坐着、站着都可以,亚历山大第一句话就是,你脖子一定要放松,不能绷着。这不行,因为一绷紧了,气就不通了,所以脖子要放松。第二句话是下巴内收,头轻轻地向上顶,向前一点一点地顶,别使劲,不要让脖子僵。“脖子不能僵”这一点非常重要,脖子要松,要能够转动,头向上、向前轻轻顶,一点一点地顶,这是第二句话。第三句话是感觉你的背慢慢地长宽了,腰和头要拉直,就像是一个十字架,身长高了,背长宽了,就这么三句话。
他就用这三句话,用这套办法治好了无数疑难杂病。他的影响还不小,欧洲人很多人都知道他,知道脖子要松,下巴要内收,头要顶。为什么下巴要内收呢?为什么脖子要松?因为下巴一内收,我们脑后的玉枕窍就开了。玉枕窍是我们的上丹田窍相对的地方,在脑后叫玉枕窍,它实际上是人的延髓所在地,它平时是关着的。玉枕窍是特别窄的,所以又称之为“关”。那么开它的方法是什么?就是让它平展。我们平常人颈一紧、头一仰,脑后玉枕就关闭了,现在我们一收下巴,头轻顶,脑后就平展了,这个叫“开玉枕”。玉枕窍又叫“神窍”,它是“出神”的地方,所以在夜里,你要这么一开玉枕,有眼通的人就能看见你放光了。庙里头、教堂里头我们看佛像、神像,它们的脑后有个光圈,基督教叫“圣光”,佛教叫“觉明”。开玉枕窍要收下巴,可是你一收下巴,脖子紧了,这不行,脖子还不许紧,这就是“颈一支”的难处。
另外,我们人体有任督二脉。前面的脉就是任脉,“任”就是生孩子的“妊”的意思,督脉就是总督阳脉,任脉是总任所有阴脉,这是两条非常重要的气脉。相比较而言,督脉不好打通,任脉好打通,尤其是女人容易打通。那么通的方法是什么?就是收颔藏额,而且脖子不能僵,轻轻地、一点一点地动,好像夹着一个乒乓球在脖子下;有这个动作以后,你就有一种似尿非尿的感觉,这就是任脉打通了。
◎人身任督二脉.为精气之源。督脉起于小腹,贯脊而上行,又络脑自脊而下。脑为髓海,命门为精海,实皆督脉司之。——《庄子集释》
&&&&脑后这个位置叫玉枕,是最难通的关。修道的人知道.人背后有三关:尾闾、夹脊、玉枕。尾闾是最好通的,所以形容它为鹿车,跑得快;形容夹脊为羊车,比较慢,比鹿车慢一点;最难通过的就是玉枕关,就是这个地方,这里面是延髓,非常狭窄,不容易通过,于是古人就叫它“牛车”,意思是最慢、最难、最负重。《六祖坛经》里面,六祖说“常驭白牛车”,什么叫“常驭白牛车”呢?因为玉枕窍不容易通过,所以修道人在没有通过督脉,过不去的时候,就想象有一条带子绷在脑门上,拉着一辆牛车爬坡,这一爬坡,玉枕窍就通了,这就是窍门。为什么叫白牛车,黑牛车不行吗?白指的是西方庚辛金,在正统道家来看,人体的背后就叫西方,五行属金.人体正面五行属木,所以通玉枕是从后面用带子拉着牛车爬坡,所以修到这里的人,往前一感觉,往前一拉,牛车就上去了,所以叫“常驭白牛车”,这是通关通玉枕的,这也是窍门。而后修道的人就出现“神光”了,外国人叫“人体辉光”,它的奥妙是你打开了玉枕窍,所以要收颔藏额,后脑平了,玉枕也就开通了。四面放光的感觉,很妙。
◎玉枕者,玉者贵重也,枕者枕骨也。仰卧着枕,脑后之骨要保重,甚于执玉,故名玉枕。——《甲乙经》
大家都知道《西游记》,而修道的人应当读《西游原旨》,这是王重阳“全真七子”中的邱长春邱真人写的。里面讲到,观世音菩萨给了唐三藏三个紧箍咒。那么菩萨为什么给他紧箍咒呢?是怕孙悟空捣乱。孙悟空是什么?孙悟空是“心猿”,就是佛家讲的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识”里边的“意”,就是人的胡思乱想,所以孙悟空一个跟头就到西天了,我们一想纽约就到纽约了,一想月球就登月了。人的第六识没有修成正果的时候,就是胡思乱想。人胡思乱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大部分时间不过是个“性”,性欲的性。所以“心猿”孙悟空手里拿着个金箍棒,金箍棒是什么?原先叫“定海神针”。这枚针平时藏于海底,定住“东海”,一旦被孙悟空拿走,那就要它大就大,要它硬就硬,要它软就软,这都什么意思啊?男人的男根,平时缩在下阴(下阴也叫“海底”啊,佛教密宗叫“海底轮”,这是海的“底”,前后联系,其实就是“东海的底”),这“神针”在东海的底定住东海,可不就是“定海神针”吗!为什么定住“东海”而不是“西海”?因为太阳东升,东方主生气,生生不已,所以此“东海”又叫“气海”,储存“生气”的海嘛,就这么简单。然后孙悟空来了,人开始胡思乱想了,一想就想到性,于是“神针”就成“如意金箍棒”了;“如意”是大小软硬变化多端,“金箍”不过就是一圈包皮箍着。那么孙悟空不用它的时候怎么办?道书《西游原旨》说是“藏在耳朵里”了,肾开窍于耳,不过就是放到肾窍里。
◎《西游记》者,元初龙门教祖长春邱真君之所著也。其书阐三教一家之理,传性命双修之道,俗语常言中暗藏天机,戏谏笑谈处显露心法。古人所不敢道者,真君道之;古人所不敢泄者,真君泄之。一章一篇,皆从身体力行处写来;一辞一意,俱在真履实践中发出。其造化枢纽、修养窍妙无不详明且备,可谓拔天根而钻鬼窟,开生门户而闭死门户,实还元返本之源流,归根复命之阶梯。悟之者,在偏即可成圣,在释即可成佛.在道即可成仙,不待走十万八千之路而三藏真经可取,不必遭八十一难之苦而一斤斗云可过,不必用降妖除怪之法而一金箍棒可毕。——《西游原旨·刘一明序》
我们现在明白了,长春真人邱处机写的《西游原旨》其实全是写怎么修道的,但没有人给你们讲明白,你们只好当神怪小说看;即使讲明了,你们又“哈哈哈”——“下士闻道,大笑之”。学心理学的人知道,有个叫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家,他认为人类的潜意识、无意识总是离不开“性”,他一说就“科学”得不行了,其实我们的古人早知道人性是这样。
那么人的意识,心猿孙悟空总往“性欲”这里跑,总要玩耍金箍棒,怎么办呢?观世音菩萨通过唐僧给他戴了一个紧箍咒。这什么意思呢?就是这条箍子在头上这么一紧,人是不是有头皮一张、两眉展开的感觉?如果这条紧箍咒越来越紧,人的头皮越来越张开,就能克服修道人的胡思乱想,这个就是修道的一个秘诀,就叫“展慧中”——慧中一展,胡思乱想就停住了,这就是奥妙,这就是降伏胡思乱想的办法。修道的时候胡思乱想怎么办?不要紧,抬头皮把头皮张开,别使劲,微微的,然后眉开嘴笑,展开“慧中”,一展开慧中,你的胡思乱想就断了。
前面我们讲过收颔藏颔开玉枕窍,也就是开神窍。这个办法是开上丹田窍,也叫开意窍,也叫“展慧中”,也就是展眉开颜,一展慧中,就把上丹田窍打开了;“展慧中”,眉开了,嘴自然是笑口常开。佛像是面带慈样的,如果佛像闭紧了嘴可就不是面带慈样了,所以修行人嘴不能紧闭,嘴要微张——除非你在“升阳火采药”的时候,要紧闭。嘴微张,牙轻扣,舌要卷,听耳韵;耳朵叫“听耳韵”,实际上就是返听,好像在听耳内的韵律。
在长春真人邱处机写的《西游原旨》里,观世音菩萨当时送给唐三藏三个紧箍咒,不是一个,但是《西游记》为了简化它,就只剩一个紧箍咒了。那么修道的人,这三个紧箍咒的用处在哪儿?第一个是“展慧中”,第二个是“展肩膀”,第三个紧箍咒用在胯上。
所以修炼的时候,修道人的身体就形成这样一个形状,背张开来像弓,这是弦;我们平时的脊背中间有条沟,这么一戴紧箍咒,这么一合手,背是平的,夹脊窍也就开了。肩戴紧箍咒,展开夹脊窍,感觉自己的背宽了,背圆了,背张开了。修炼的时候,一颔首,玉枕接通;夹脊也要通啊,气才能通过,否则它过不去啊。
这是肩一支。实际上还有胯一支,也得戴紧箍咒,这叫“敛臀”。这是第三个紧箍咒,带胯、上敛臀、挽胯,以后我细讲的时候告诉大家怎么修。&
我们再研究一下顶窍怎么开。张三丰讲过,开顶窍叫“全身轻利顶头悬”,它还有一个名字叫“虚灵顶劲”。其实做起来容易极了,就是收下巴,头轻轻往上顶,一顶以后,气沉丹田,气就下来了;气下来以后,你的手都麻,全身舒服极了,所以叫“全身轻利顶头悬”,就那么简单。太极拳里讲“虚灵顶劲”,打太极拳头要顶起来,可不能用力,不能僵硬,这么一顶,你的顶窍(阳窍)就开了。功夫高了以后,大家将来顶窍是出神的(出神就是出现身外身)。佛教叫“现法身”,道家叫出“身外身”,它是从哪儿出?从顶窍出。
◎九载功圆,则无为之性自圆,无形之神自妙。神妙则变化无穷,隐显莫测。性圆则慧照十方,灵通无破。故能分身百亿,应显十方,而其至真之体,处于至静之域,阗然而未尝有作者。此其神性形命,俱与道合真矣。——《悟真直指详说三乘秘要》
那么顶窍在哪儿呢?很多人都说就是百会穴。百会穴是两耳间,耳尖向上头上中间的一点,但顶窍并不是百会穴。它是哪儿呢?它是百会穴前那一点,再往前就是囟门,就是小孩子软塌塌的囟门,顶窍在两者的中间。练功的人,他这个顶窍(阳窍、灵窍)是软的,因为它可以出灵的,摸上去是软的,只有修道开了顶窍的人才会有,是这么一个道理。
在西藏,上师会先让徒弟练功,等过一个月两个月,会摸摸你的顶,看“熟没熟”,“熟”就是”顶开了”,这里是软的了;然后上师用的方法,叫灌顶。佛教密宗里,当老师的每传一个法都要摸顶、灌顶,不过以后要开顶。为了早出功能,用开顶的方法,他们开顶,真的是拿钻头打一个小孔,然后用吉祥草(吉祥草是一种软中带硬的草),从这儿扎进去,避开左右脑(这个得有技术,有本事才行,因为不能扎在脑组织上),探到脑垂体,刺激那个垂体,然后这根草放里面十七天。弟子在黑屋子里要坐十七天,出来以后拔掉这根草以后,能开发他的眼通等神通,这就是密宗的奥妙。
那么阴窍怎么开啊?简单,“松密处”——放松你的二阴;其实你腰一直,自然就“松密处”了。
我们道家修炼,在“无为法”阶段之前,“开三丹通三关”,开上、中、下三个丹田窍,然后“打通三关”——就是通玉枕、夹脊和尾闾三个窍。到了“无为法”的高级阶段,就是开顶窍、阴窍、意窍和总窍。阴窍在肛门前口,它有很多名字,也叫虚窍,也叫会阴窍,也叫“牝门”。然后开顶窍,也叫灵窍;然后开意窍,就是通过展慧中开的两眼两眉间的窍——这三个窍开了以后,就叫“神意相会冲泥丸”。总窍在间脑那儿,相当于松果体,也叫泥丸宫,会有一种神意出现,这就叫“真气”。真气是这么出现的,一般人看武侠小说,以为任督二脉一通,然后真气就怎么怎么着,其实小说家不知道真气怎么来的。
《悟真》云:“竹破须半竹补宜,抱鸡当用卵为之。万般非类徒劳力,争似真铅合圣机。”真铅即先天真一之气也。观此一切,认凡药为仙药者可以悟矣!——《象言破疑》
那么在“神意相会冲泥丸”之后,得真气了,然后是“真气归中”——这里边有个“玄关一窍”的奥妙。就是开这三个窍,头一顶,一收颔,展慧中,“神意相会,真气归中”(归脉),这时候,你就不要管它,在无为的状态里让它自动运行。那么人的中脉,前有任脉,后有督脉,中脉也有九个窍,这九个窍在无为的状态里,它自己会把真气停在某个位置上,这个位置就是“玄关一窍”。
◎不识阳精及主宾,知他那个是疏亲。房中空闭尾闾穴,误钉阎浮多少人。
缘督子曰:“一点阳精,秘在形山,不在心肾,而在乎玄关一窍。”所谓阳精者,以其至阳至精,而无一毫阴浊之气也。即本来刚健中正纯粹之精,藏之则为真空,发之则为妙有,所谓秉彝之良心,又谓道心,非后天至阴至浊之精可比。夫阳精在人身中,主宰造化,却除诸邪,古人名之曰真一之精,又曰真一之气,其实皆道心阳精之一物耳。阳精者,先天地所生,为主;阴精者,后天地所生,为宾。主者与我相亲,宾者与我相疏。错认阴精为阳精,行房中御女之术,闭尾闾,勒阴精,妄想结丹,焉能成之!阳精虽是房中得之,而非房屋之房,乃是一身之房,如仙翁所谓“家家有”、“家园种”同一寓意,岂得认为房屋之房乎?——《悟真直指》
中脉上有九个窍,一般的道书上都不告诉你。这九个窍就是最上边有顶窍(灵窍),人的间脑里面有“泥丸”(总窍),泥丸下面有悬膺,下面是十兰重楼,然后是绛宫,然后是黄庭,黄庭下面是炁穴,下面是玄关,最下面是阴窍,也就是海底。阴窍和炁穴之间往往是“玄关”,炁穴跟任脉的气海相对;玄关的位置是自动出现的,你不要管它,等它自己来,你就知道了。这条线,上为顶窍,下为海底,是道家的中脉,道书丹书上一般叫“冲脉”;佛教密宗里讲三脉七轮,七轮也在中脉上。
真气出现的奥妙,就是开阴窍,开顶窍,开意窍,然后“神意相会,真气归中”。有些人的真气会自动走到炁穴,也有的就停在玄关。玄关,每个修道的人位置各有不同,玄关一窍怎么找?怎么知道你的玄关一窍在哪里?几乎所有的丹书都不会告诉你玄关一窍的奥妙。
怎么找到玄关一窍呢?你要先用“定海神针”意守海底,先守肛门前口的阴窍,守在这儿,这儿肌肉就跳;跳了以后,大约三个月,这个气就往上走,到了中脉的这个位置,它就不走了。这个位置大体上离肛门半尺以上,相当于关元穴的后位,每个人不太一样,有的高有的低,这里就是玄关一窍了。它极其重要,以后采药结丹了,结胎、脱胎、沐浴、得药、炼丹全在这里。
历史上,不少人倾家荡产到处访道,询问玄关一窍在哪儿。修金丹大道的人如果不知道玄关一窍,采药以后就没法修炼了。我们要知道,人身有大的经脉二十四条,二十四条脉通了,你身体什么病都没了。这二十四条脉是,十二正经再加上奇经八脉,这就二十条了;然后是人体中间的中脉,道书上叫“冲脉”,还有左右二脉(佛教密宗里讲中脉的粗细相当于中指,两边的左右二脉的粗细相当于小指),这二脉起于左鼻孔、右鼻孔,然后跟中脉的下面会合,这个会合之地密宗称之为“生法官”,也就是我们修道的人说的“玄关一窍”。那么这总共是二十三条。还有一条昵?密宗里边就叫“海螺脉”。
玄关一窍找到了,是最快乐的时候,也是最快意的地方——这个就是真气的奥妙,有的人练了一辈子,也没有出现真气。方法非常简便:展慧中、松密处、收颔、头轻顶,然后意气神气冲击泥丸,真气出现,然后真气归中,也就是进入中脉,这都是自动的,不要管它,这就是到了无为法阶段了。
◎元关一窍少人知,恍惚杳冥含两仪。顺去流归烦恼路,逆来便是圣贤基。——《象言破疑·破疑诗》
现在我已经把修道里面三个最秘密的“诀”告诉大家了,一个叫做“玄关一窍”,包括如何找法;一个叫“饮刀圭”;还有一个“抽坎添离”,我不能在这儿讲,只能个别的人练到一定程度我来告诉你。这是修炼里最保密的三个,因为提早说了,会心生追求,必须保密,到时候我会单独告诉你。没有一本书这么明确地告诉大家,丹书上只是这么说:玄关一窍就是玄牝之门。什么叫玄牝之门呢?就是机去则隐,机至则现。什么叫机呢?又说天机不可泄漏。什么叫天机不可泄漏?天机者,肾气也,肾气就是性气,不可泄漏。这一圈下来,再聪明的人都晕了。现在的人只知道个“天机不可泄漏”了。
现在你们知道了,不要哈哈笑,也不要骂!要真正修道,修大道,不是我保密不漏天机给你们啊。
◎须要不先不后,不将不迎,不可太过,不可不及,坎来则离受之,彼到而我待之,阳复以阴接之,大要不失其时,不错其机。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食其时者,趁时而吞服先天之气也,动其机者,随机而扭转生杀之柄也。食时则后天之气化,百孩皆理,可以全形;动机则先天之气复,万化俱安,可以延年。时也,机也,难言也。要知此时即天时,此机即天机,苟非深明造化、洞达阴阳者,乌能知之。噫!八月十五玩蟾辉,正是金精壮盛时。若到一阳才起处.便宜进火莫延迟。——《阴符经注》&
学生:“展慧中,就开心”,李老,这个我没有听太懂。
李老:这个是要你打开意窍的方法,就是展慧中。什么叫展慧中?比如我们高兴的时候,就眉开眼笑;如果你一天到晚眉开眼笑,就长不出烦恼纹——就是这样,如果你经常心情开朗,眉心就展开了,你的这个窍就开了,这叫展慧中,就是展开意窍的意思。为了让你更进一步理解,邱处机在《西游原旨》里形容观音菩萨给了唐三藏一个紧箍咒,唐僧于是就给孙悟空戴在头上,他一调皮呢,就念咒,这紧箍咒就会收紧,就能降伏杂念,孙悟空就不敢胡思乱想了。你想,这个紧箍咒这么一收紧,是不是眉头就不由自主地展开了?立刻把那些胡思乱想镇住了,这就是展慧中。嘴呢,你就笑,要笑口常开,你才能开心,对不对?面上要和善,你老愁眉苦脸的,你就烦恼多多,缠在里面就不容易开这个窍了,人会变得阴冷、死板、固执,一点都不可亲,还觉得自己楚楚可怜,但不是我见犹怜,而是人见人烦,这个就不好了。
◎凡人轮回生死不停,只为有心。得山云: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若一气不生,则脱生死。——《水云集》
这里的心即是种种杂念妄想,若能降伏胡思乱想,则成道可期。
展慧中,就是展开眉头。气开了,眉展了,舒心了,嘴笑了,开心了,这就是开这个意窍的秘诀。这个意窍,对我们在群体中活动,尤其重要。这个窍呢,叫出死入生——注意,不是出生入死,念,是从这里出入,也就是说发射和接受的;人的情感也是从这里发出的,人的七情六欲等,就是从这里进进出出,所以你才能“通感”,很直接地感受到别人的情绪,也能让别人感受得到你的情绪。所以,我们在群体中,要进出开心的、快乐的信息,大家也欢迎你,你也就开心了;如果不是这样,不是展慧中,而是皱眉头,这个样子的自哀自怜,虽然看上去美得像林黛玉,其实是相当愚蠢,因为谁都怕这么一个提也提不起来的人,真正无可救药,也就没人理这个人了。所以为什么叫慧中,就是智慧的中庸之道,要让情绪“引而不发谓之和,发而皆中谓之节”,要“和”、要“节”,就是要恰恰好,符合中庸之道,这才是聪明人;相反自我可怜得没完没了,不仅不美,还丑得要死,似乎智商都有问题了,没有智慧。所以古人将此精确地称为“展慧中”。
◎出生入死,生之徒(途)有三,死之徒(途)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有三。——《道德经》
老子这段话说明人类的生命非常有限,并且时常处于危险的状态。
学生:老师,身体放松还有其他的诀窍吗?
李老:可以吐气放松。轻轻地缓慢地吐气,但不要长时间地吐气,吐久了会很累的;吐的时候可以有声音,也可以没声音。
还有一种方法是观想全身像蓬松的软面包,又有点像喝醉酒,又有点好像傻掉的感觉,如醉如痴——注意千万别拿劲,别弄得身上绷得紧紧的,绷着劲的身体不会放松。但也不要落入困的状态,否则就会很想睡觉;保持放松,但也要保持一颗清明的心,不要变成昏昏沉沉的,有所定,也有所觉。
好,大家试一下。身体放松,嘴巴放松,舌头不碰到牙齿,上牙床和下牙床分开,开始吸气……不要紧张,自然地吸气……不要想着吸,也不要想着呼。宁肯少呼,宁肯慢呼,不要太用力,身体松弛,呼得自然一点;呼的时候,身体可能会发胀,脚心有感觉,脚心中央的穴位好像有气串来串去,有的时候好像脚心在“嘬”气。
累了可以停一停,不呼不吸,可以张嘴放松,口水太多就整个咽下去;鼻子有病的人,会流鼻涕;有的人会打哈欠,不用理会这些情况。老年人坐不住的,可以垫个垫子靠着墙练,可以靠着直背的椅子练,但是背一定要直,不能躺着练。
学生:在打坐过程中鼻子痒,可以挠挠吗?如何守下丹田?
李老:打坐当中会出现很多种情况,比如腿疼啦,鼻子痒啦,腰痛啦……一句话,再难受都要忍!第一次坐下来,要忍,以后才能坐下来;腰要挺直,弯了马上要挺直,背痛要扛过去;流鼻涕,不能擦鼻子,擦了以后,手会痛;腿盘久了也会疼,麻胀、酸痛,一定要忍过去;身上痒、流眼泪,都不要用手去碰。
守下丹田的方法是:降阴后,手护着下丹田位置,前后、左右、上下斜着转,用心念守这一动;要慢,不要用力,孩子似的轻轻呼气,如果死死地抱住守的念头反而守不住。从背后守效果比较好,如果不从背后守,从前面守,有些人需要用儿天时间来慢慢把握。守你的腹腔,小肚子里头,好像气在转,甚至于带动全身都转。
◎所谓“降阴”,丹书中也叫“降阴符”,方法采用象坐的姿势(见P135图),张口呼气,重呼不重吸,意守脚心(血压高者)或中丹田(血压正常或低者),“呼呼呼吸”,即为降阴。
学生:老师,我们现在可以开始打坐了吗?
李老:好,现在第一步,盘腿。腿收进去,能盘到什么程度尽量盘。
第二步,两只手掐“子午诀”放在腿上,右手的食指和大拇指掐左手的无名指,左手的大拇指掐右手的中指。
第三步,手臂轻轻放在腿根上,胳膊不要贴着胸部,贴着胸部内侧会导致呼吸困难。
第四步叫搭桥。搭桥就是舌头要卷,用力来嘬舌头,牙齿要咬紧,头要直,不要低头,这样子才不会胡思乱想,才不会昏沉。咬紧牙,嘬紧舌,不能张口,轻轻地吸气,别管呼——吸长,吸短,腰直,这样才能“三阴内收”。如果阳举,吸几口气就倒了,一会儿就会出汗的。嘬舌头——把吃奶的劲都使出来,嘬舌头能起到治病的作用。咬紧牙嘬舌头,吸气,别考虑呼,同时意守丹田,把手放在大腿根部;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掐左手无名指指根,子午诀的好处是防漏精,防止出现幻觉.
◎《道法会元》中将搭桥之法称为“山泽通气”,讲炼丹静坐时,卷舌顶腭,慢慢调息,做到外无所入,内无所出。
然后吸,稍微一忍,别想着呼,不能吸长,就吸短,吸两下也行,停一下,接着又吸;千万别松牙,别松舌,如果松了都要从头来,口水多了才咽。痒痒,难受,忍一忍,刚开始练打坐,是有困难的,不好受;吸,忍一忍,别考虑呼,吸……这个吸,有点像吸痰似的,可以不出声,也可以出声,自动呼气。
吸的时候,有一个全身都在收缩的感觉,你不要管它,这是自然出现的;腰要坐直,痛要忍一忍,累了也要忍一忍,会出汗。第一次难受,弯腰是气不通,气不通身体肯定痛;忍一忍。吸,停一下……吸,收一下,慢慢地就不吃力了,自然了。用力嘬舌,始终不能松,这样思想才集中,才能采药。有些学员因为从来没有盘腿打过坐,就觉得难受,腰疼,背疼,腿疼,要忍一忍。人体本身能治病的,腿要尽可能盘紧,效果才好;坐直,一定要坐直,不直气就不通了,效果就差了。
别考虑痛,咬紧牙,嘬紧舌头。是不是很难受啊?是难受,这儿疼,那儿疼,这儿痒,那儿痒,尽量别动,千万别拿手去抓痒,流鼻涕随它流,流眼泪随它流。咬紧牙嘬紧舌头,咽吐沫的时候也不能松开;不能把嘴松开,你要松开就得从头来了。我们初炼丹不容易啊。
◎元代陈致虚在他的《金丹大道》中说,所谓内丹之道.就是在于逆万物顺行之道,忍尽辛苦,诚信向道,专一精修,竭力使万象万念合而为三(精、气、神),三复化为二(气、神),二复归一(神)。一归于道。并认为这是“夺尽天地冲和之运,阴阳化机之妙”,最终重返本源,常住永生。
咬紧牙,嘬紧舌,吸气,这也是采药的功夫,也是升阳的功夫,这也是升气的功夫。刚才我们降阴,降了20分钟;现在升阳,升阳应该是40分钟。慢慢地吸,如果累了,吸不动了,停一停,不吸不呼,放松;一会儿又想吸了,接着又吸,身上的气好像收缩了,人的身体好像也在缩小,全身都有麻胀感;你也可以观想后头,最好观想后头,想后腰,想脊柱,它微微在动。吸气这个过程让它养成习惯,不理它,自然就会形成条件反射。好……现在开始观想你身体好像在抽紧,你就不想呼吸了,身体好像收缩了,就已经吸了;身体一抽,你就想着后头,想肛门,从后头想肛门。
不要意守吸气,意守吸气血压就上来了,头晕。让这种呼吸方式形成条件反射,可以观想全身在抽紧——吸的时候,你全身都抽紧了,你就不至于只想口鼻了(全身包括背、肩、肚子全都缩小了,然后再松开)。想着全身都在收缩,轻轻吸,一收缩,它就吸了,不要故意去想口鼻;放松……放松的时候,有一点点抽紧。放松……抽紧……好像全身都抽紧了,这时全身都麻了,有快乐了。
肛门窍(会阴窍)性感来了,好像要尿了,有时候全身都会颤动、麻,有时候还阳举,有时候就阳倒了。全身麻,全身缩,自然一点,不要猛,不要快,要柔和,非常好……现在大家腰要直,咽吐沫时,随着吸,咕咚一下子就咽下去,一直咽到胃里;如果咽的很多,一口去,胃里面会出现咕噜咕噜的响声,不是胃发酵,是小肚子里会有响声,这个就叫坎离交,就是情与性的相交混合,这时候心理上会产生非常开心的感觉,有一种感动,有一种慈悲心,有一种爱心。温热温热的,咽下去的时候,就把这个情带下去了,当你咽口水的声音,就把这个清带下去了;情通过口水,咽下去以后,与性棍合,就叫抽坎添离、离卦变乾卦。
◎名者以定情,字者缘性言,金来归性初,乃得称还丹。——《周易参同契》
魏伯阳这句话指明了只有情来归性才是还丹。
◎托黄婆,媒媲女,轻轻地,默默举。——《入药镜》
崔希范这句话说明,想要“情来归性”、“抽坎添离”,需要柔和地咽下口水这个“黄婆”,并将“情”轻轻带下去,“性”默默举,自然情性混合,大功告成。
好,全身在收缩,缩到哪儿呢?缩到丹田,缩到后背;后背再缩,咬紧牙,嘬紧舌……再抽紧,这一抽紧就自然吸气了。这个吸不是用鼻孔吸,用鼻膜、鼻根吸,好像擤痰似的,但是不要用力;放松……再吸,身体抽紧了……收缩,就吸了,这也是全身的呼吸,全身在收缩,放松。全身难受,别动,因为一动,气就散了。
好了,现在时间到了,先把舌头和牙齿打开;第二步把手打开,放在膝盖上。如果牙咬太紧打不开,你哼哼两下就打开了。把两手放在膝盖上,把腿打开,摆成“象坐”的姿势。有些学员的腿打不开,旁边的人可以一点点帮助他打开;如果很疼,可以用两个手捧着大腿,摇——向下摇,也可以这样慢慢地伸一伸,脚腕子也可以转一转。
现在不怎么疼了,脚跟挨着放。两个手扶着小肚子也可以,男的左手在下,女的右手在下,摁住肚脐眼下面,摁住气海的位置。轻轻摁住以后,轻轻地哼气,观想气回丹田,好像全身的气都回到丹田了。我们刚做的一系列动作叫“还原”,叫“引气归海”,也叫“温阳”,或叫“沐浴’。它的目的就是把散在全身的气都收回来,收回来以后,我们的精神、气力才好:如果不做还原,打坐做完了会感到累、身体疲劳。所以我们必须要做还原,想着全身的气,回到气海,鼻子用“哼”的方法,与吸的方法相反。哼气,不要费力,轻轻地用鼻子出气,用鼻子哼气——还原这套动作,短的可以做七分钟,长的十二至十五分钟都可以。“还原”过程的特点是出的汗会收进去,原来身上带着汗,都被收进去了。
◎《西山群仙会真记·修法入道》中点明:居静正坐,闭目冥心,定息住气,手兜外肾(睾丸),搓脐下,举二足等方法,而道无所不包,无所不通,不泥于伎艺之能,治疾病之功。
这里的搓脐下的方法,即是用于“引气归海”的“沐浴”之功。搓脐下,兜外肾(睾丸)二者一起做,便是“九九还阳术”,是道家祛病健体很重要的方法。
用鼻子哼气的时候,舌不能碰牙,牙不能碰牙;腰要坐直,慢慢地哼气;嘴不要闭,因为一闭嘴就紧张了,身体就紧张了。用鼻子轻轻地哼气,不用力,不能想嘴巴,想着哪儿呢?想着丹田,想着哼气。这样子把全身的气储存在气海,然后你做完了功,就非常有精神了,后面的四五个小时之内,非常舒服,如果不收功,不做还原,就会疲劳。
摁住肚脐眼下面,摁着气海的位置的两只手,可以轻轻地转,不转也可以,刚开始时是有意地转,到后来的手是自动转的。注意一点:男的是右手在外,左手在内;女的是右手在内,左手在外,双手重叠按着肚子,轻轻地……小螺旋转……慢慢转,这样子可以加快还原;男性应该向逆时针转,女性应该是顺时针转。现在不要求那么复杂,你搁在那儿就可以了,或者你爱怎么转,就怎么转,将来它自动会转的,可不要瞎揉一气,这不是按摩啊。对……就搁在上头,慢慢地轻轻地揉,这样就把全身的气储存在气海了。
这时候呢,如果腿还不舒服.还可以再抱着腿摇一摇。摇一摇,可以缓解腿的疼痛。然后慢慢站起来,别使劲踏地,慢慢扶着站起来……也别用手用力摁地,用手摁地手要疼的。站起来后散散步,慢慢走,看着脚散步,也可以同时搓搓脸,揉揉头,做一些辅助动作。
一定要散步,不要让腿带着疼,如果疼,下次就更疼了,散步散到腿很舒服了,不疼了才行(血压高的,看着脚散步)。在庙里,和尚都是排着队,沿着大雄宝殿散步,他们一般都要散步20分钟。咱们不需要那么长时间。但是刚坐完,不能去大小便,起码要过半小时以后才能上卫生间,因为打坐后半小时内身体在吸收精华,这时候去大小便会把精华排出去的。别喝凉水,可以吃东西,但别吹风,因为这时候毛孔都开着呢。活动到脚很舒服了、不再疼了为止;疼也治病,因为我们的关节,气不通,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这个疼在开始是有一个规律的:它这个规律就是现在疼,明天也许比现在还疼,后天还疼,然后大后天就缓解下来了。疼——更疼——疼——不疼。打坐时疼也有规律的:开始不疼,到2O分钟疼,然后不疼了,40分钟又疼,它们都是有规律的,像波浪一样起伏。
学生:李老,为什么我是大腿根疼,别人是脚疼?
李老:每个人不一样,有的人屁股疼,有人腿疼,有的人脚腕疼,那疼本身也是好事儿,要忍一忍。练功的时候,手不要乱动,别一会儿抓痒痒,一会儿擦眼泪,千万不要,因为你这个时候神经非常集中,你做这些动作,一会儿手就要疼了,或者发木;收功后,如果脸上发皱,头上难受,就搓手,干洗脸。今天咱们能做到这程度,这是不容易的,很多人都做不了,你们能坚持下来,很好,回去要坚持,要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的抬重物小腹不舒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