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胶是否口交不会传染艾滋病病

今天去地坛医院看了艾滋病人
如何判断男性同性恋者?突然发现这是一个好的内科医生要掌握的技能,因为当一个人来找你看病,如果你能一眼看出他是个同性恋,考虑的病原就会相当不一样。比如说考虑肛交会传染的病原体。
地坛医院那个主治医生很不屑地对我们说,一眼就能看出来。
怎样看出来?是看他们看你的眼神么?当时这样问了老师,可是并没有得到答案。况且,我又不是那个有着冷漠迷人眼神和健硕身材的男主治医生,相信男同性恋看我的眼光不会有甚异样。
倩说,看一个人面对一群人,眼神最后落到哪里。比如说在医生办公室,一般男人眼睛最后都会落到漂亮的护士身上,可是同性恋的眼睛最后会落到帅的主治医生身上。
可是姚林说他对漂亮的护士只会偷偷看两眼,不会老看。
然后姚林说,比如跟一个人说,你鞋底粘了香口胶,看他怎样看。男孩子一般都会把腿朝内提上来看鞋底,女孩子会把腿向后外踢上来看鞋底。
可是男同性恋里扮演女的那一方可能会像女生那样看,扮演男的那一方呢。
唉,到底我不是帅的男医师。说起来,今天老师说是同性恋的那位大叔果然有异样,我们的帅老师问他病史时相当的态度恶劣,不耐烦且不客气(问其他病人时虽然冷淡,可并没有这样)。更奇怪的是,那位大叔脾气很好,对待我们老师十分温柔,回答轻声细语。啊,连看老师的眼神也温柔似水,几乎含情脉脉。
呀呀呀。到底怎么看一个人是不是同性恋?
我不歧视艾滋病人。无论是输血还是异性交感染上艾滋病的都不歧视。可是我受不了同性恋,受不了同性恋肛交,受不了一个十七岁的小孩为了当艺人,被他的经纪人肛交了以后感染了艾滋病。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舌吻口交会不会感染艾滋病?
我们之前有舌吻,但是他的口腔似乎没有破损,没有出血,我的也没有出血,我们舌吻的时间很短,大约就几秒钟,但是我的口腔有龋齿,有时候会出血,算不算破损,感染几率有多大?然后我给他口交,我有龋齿,但是他没有射到我的嘴里,感染几率有多大?然后有套肛交,他的套没有破损,我会感染麽?已经过去快一个月了?期间没有出现任何不适的症状,艾滋病急性期出现症状的概率是多少?
按投票排序
原来写过一篇科普文章,转贴过来。“我会不会得艾滋病?!”如果要根据提问次数把关于HIV/AIDS的问题排一个序,关于“会不会得艾滋病”这类问题无疑能够荣登“冠军”宝座。从开始研究HIV到在一些公益机构从事HIV相关咨询工作,笔者已记不清楚回答过多少次类似的问题——“接吻会不会传播艾滋病”“口交会不会得艾滋”“万一安全套破了怎么办”……提问者往往是和他人发生了亲密行为后出现了“恐艾”情绪,虽然大多人都知道HIV主要通过性、母婴、血液三种方式传播,但“性”传播是日常生活中最为人关心的。那么,如果一个人“不小心”和他人发生了高危性行为,他得艾滋病的几率到底有多大?研究HIV性传播的确切概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研究者们需要招募一群正常人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跟踪随访他们进行性行为的方式、次数、安全套使用情况以及他们性伴侣的HIV感染情况等。可想而知,无论是因为时间太久记不清还是故意隐瞒,这样的研究结果并不准确,而且不同研究得到的结果可以差别很大。除此之外,普通人很难清楚其性伴侣到底是不是HIV感染者,特别是性伴数比较多的情况。要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需要招募一批有固定阴性伴侣的HIV感染者,一段时间后检查阴性性伴的感染情况,并通过统计学手段把各个研究结果进行合并,以此来估计出性传播HIV的大致概率。如果把性传播HIV的风险根据无保护性行为方式进行排序,大致结果是这样的:1肛交(被插入方,“受”),2肛交(插入方,“攻”),3 阴道交(被插入方),4阴道交(插入方),5 其他性行为方式(口交、手淫等)。但即使是感染风险最高的 “小受”,其单次传播概率也仅为1.4%左右(每71次暴露行为1次传播),男、女结果相近[1]。而阴道交的插入者感染概率只有0.04%。你可能会奇怪了,不是有很多病例“一次就中标”么?如果HIV的传播风险真的那么低的话,那为什么现在感染HIV的人越来越多了呢? 在评估某种行为是否会传播HIV的时候,除了一般的概率,还有很多其他因素需要一起进行考量。传播风险是对群体而言的,对个人来说那就是1或0的关系。确实有人一次不小心就感染了,同时也有人“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的。概率就像是上帝在掷骰子,丢到你头上了,也是无奈的事情。另外,还有很多因素并没有包括在这些“平均”数字里头,比如患有其他性传播疾病,感染者体内病毒含量很高,男方没有割包皮,女方处在月经期,性交过度激烈,性交时间过长,肛交之前灌肠,口交前后刷牙或者口腔有溃疡破损等,都会明显增加HIV传播的风险。比如细菌性阴道炎会导致女性感染HIV的风险提高8倍,而感染者体内病毒含量每高10倍,传播风险会增加2~3倍。虽然单次性行为传播风险看起来不高,但多次暴露无疑会使传播风险上升。换句话说,你和HIV走得越近,接触越频繁,HIV黏上你的概率自然也就越大。如果一个女性和HIV感染者进行了100次无保护阴道交,其累积感染概率可高达10%,这还不考虑其他“加分”因素。有“加分”因素,自然也有“减分”因素:治疗其他性传播疾病,通过服用抗病毒药物来降低体内病毒载量,包皮环切,充分润滑,进行有效的暴露前预防和暴露后预防(具体参看其他资料)等,这些措施都被证明能够有效降低感染的风险。在实际情景下讨论艾滋的感染风险,需要综合以上因素进行考量。对艾滋而言,造成传播必须有一定的病毒量进入体内,虽然科学家们可以在唾液、泪液等体液中检测到HIV病毒,但含量是很少的,接触这些体液并不会导致感染。如果接吻要传播艾滋,除非你满嘴溃疡,还吃了别人一杯左右的口水估计才有可能。再不然就是两个人亲的太猛以致鲜血淋漓。这也是为什么说唾液是“安全体液”的原因。至于“安全套破了怎么办”,其实这是关于安全套为什么不能百分百阻挡艾滋的问题。套套质量不可靠,不正确佩戴套套,错误使用油性润滑剂,带两个(或者多个)安全套,性交过程中安全套则更可能破损、滑脱,这样就有可能感染HIV。总结一下:1、 要明确性行为传播HIV的确切概率并不容易,研究给出的平均结果显示单次暴露感染风险并不高,最高的行为方式是肛交(接受方);2、 一次暴露也有可能感染,多次暴露风险增加,还有包括其他性病等因素会加大传播风险;3、 没有一种方式能够保证把HIV性传播风险降到0,所以如果你不了解那个即将和你“亲密接触”的朋友,请把他(她)当做潜在的感染者,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比如正确使用安全套,明确对方感染状态等)来降低传播风险;4、 艾滋传播需要一定的病毒量进入人体,唾液含病毒量极小,是安全体液,日常接触不会传播艾滋。 最后提醒一句,如果怀疑自己可能感染,唯一的确认办法是到当地医院或疾控中心进行检查,不要根据任何症状瞎猜瞎想。艾滋病只是万千疾病当中的一种,可防可治,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请记住,只有“小心”爱,才能“放心”爱。参考文献1、Baggaley RF, White RG, Boily M-C. HIV transmission risk through anal intercourse: systematic review, meta-analysis and implications for HIV preven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1048-63.
来怒答一个,HIV没有想象中传播比例高,即使和HIV携带者不戴套发生性行为比例也不算高。感染AIDS只是一个概率问题。艾滋病患者体液中也含有HIV病毒,所以体液接触也是有可能传染的,不过体液中HIV含量特别低,感染的概率也可以低到忽略不计,当然也是有感染的可能的。下面附一张“估计通过各种感染途径(单次行为)获得HIV病毒风险机率(以美国为例)”数据来源于wiki的HIV词条最后,还是那句话,担心自己有啥病了,别各个论坛的跑着去问,把自己吓的不行,如果真怕感染的话,去医院检查一下真比自己在那瞎猜好多了,一般如果感染HIV的话6周以后就能在医院查出来了
不会。除非你们口腔有大面积出血然后你还喝下去了…画面太美敢想象么
没有血液交换就不会。
唾液里的艾滋病病毒,可以简单理解为病毒的浓度,是非常低的。感染艾滋病需要一定数量的病毒才可以。想感染艾滋病的话要将近20升唾液,所以可想而知~kj的话风险会高出很多诶建议带套套~毕竟不能赌几率这种东西,个体作为一个样本,只有0和1,只有感染和不感染两种情况
3个月前我无套kj而且我有口仓问题及蛀牙.过后时常感冒不舒服。到最近我发烧。过后平时又腹泻。又莫名的感觉痴呆。而且又很疲倦和感觉体力很差。而且肛门又觉得是淋巴发炎。而且之前颈部淋巴也肿。发烧了3还是4天过后皮肤又出现红点不能忍了就去验血。血小板低下白血球也很低。。。。。。医生告诉我是骨痛热症。但是我还是不放心因为症状太多康复后更要命的是口仓又白色真菌感染。上网看hiv都会得真菌感染。焦虑了很多天终于买了hiv试纸。而且打算中了就去跳海。因为口仓已经出现真菌感染。经过辅导员的帮注终于完成了测验。那10分钟是我最难熬的一次。好彩遇到这个辅导员一至开导我。安慰我。我的症状都和患上hiv很一样。但是往往都是自己吓自己。结果是阴性(1条线)。为了放心我又去看了医生口仓的问题。结果是骨痛热症导致免疫力低落和发热才出现的白色斑点。所以我想分享我个人的经历不要自己乱上网看病并吓自己搞到自己压力和焦虑并无心做工生活。平时的症状都是自己生活不规律和有坏习惯导致的。抽烟迟睡和饮食不平衡又不运动。去检验最实际。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并祝大家健康安康。
哎....我觉得也不太可能会感染,但是好多往往是心魔,他说他的精液好恶心,给他KJ射了之后,他就不让我再口了?为啥?还有就是,原来我也曾有过一个HIV的男友,他射了之后,总会说,咋射这么多,这个男的也是,他也说咋真么多?但是想想又觉得不会,心魔啊心魔....发个消息,舒缓一下,大家谅解~
理论上有可能,实证至今没发现,当初铜陵发现过一例,据说可能是口交感染,不能确认。
艾滋病感染者的行为不能探究清楚,你的这行为是有感染几率的,但是很小。
如果说舌头下面起皮 在感染者的嘴里那样会不会感染
根据你所说情况,感染可能性小于0.01%。
一切皆有可能,概率的问题而已。这根本不是性行为的方式问题,而是对象问题。作为一个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只要存在血液交换的可能,就存在感染的可能。当然暴露程度的不同,风险也不同。但只要存在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在某些人身上发生。如果真的在意,那就管住自己。
其实很多人在没有彻底认识艾滋病的传播方式时,会认为接吻这是没什么可以传染的,认为口交也不是性交,不觉得有风险。这种意识是错误的,因为舌吻涉及到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血液接触,你在接吻时无法排除嘴唇破损流血的可能,也无法得知对方是否有嘴里出血的可能,如果对方嘴里出血,她还是艾滋病患者,你就有感染的风险。同样口交如果是无套行为,会有体液上的接触,同样体液和血液都含有艾滋病毒的,最好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艾滋病真不是闹着玩的,一旦传染上,在国内目前也只能靠药物维持,不能治愈的。所以对于担忧恐艾的朋友来说,艾滋检测非常重要,美国唾液检测的技术是比较前沿值得信赖的,像某卫还是很靠谱的。
会,概率比较低而已
去检查啊!问多少也不能最终确定。还有以后还是尽可能少约,尽量注意安全。观察几会出现什么反应呢
有没有红肿的情况
当时就去洗澡了还传染吗
相似问答推荐
挂号科室性病科、感染科
哪些症状不明原因发热、免疫力降低、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鹅口疮
检查项目脑脊液β2微球蛋白、抗艾滋病抗体、抗中性粒细胞抗体
并发疾病不明原因发热、免疫力降低、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鹅口疮
常用药物齐多夫定、更昔洛韦、注射用胸腺肽
相关医院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0 —— 100000元)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护士家园推荐文章
猜您可能关注的疾病
Copyright & 2011 粤ICP备号-3 
提示:本网站旨在提供医患咨询互动服务,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医生门诊时间也请最终以医院当日公布为准。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状态:就诊前
咨询标题:阿维A胶囊影响HIV的窗口期吗?
a***提交于
副主任医师
阿维A胶囊不会延长窗口期。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张宏伟大夫本人 发表于
状态:就诊前
感谢您在此时此刻原因为我解答,谢谢您,是这样的张主任, 我患有手指上的脓疱型银屑病,我目前6周抗体初筛为阴性,请问主任我是否已经可以排除HIV感染的可能?亦或者目前我排除了多少?还需要去检查吗
副主任医师
基本排除了,最好三个月后再复查一次。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张宏伟大夫本人 发表于
状态:就诊前
谢谢张主任。
科室: 感染中心
职称: 副主任医师
擅长: 艾滋病、病毒性肝炎、感染性疾病
张宏伟,男,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英国牛津大学留学三年,长期从事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工作,擅长艾滋病...艾滋病病源首次被确认
来源:新华网
  中新网3月4日电据外媒报道,多国科学家研究发现,艾滋病毒已知的4种病株,均来自喀麦隆的黑猩猩及大猩猩,是人类首次完全确定艾滋病毒毒株的所有源头。
  目前已知艾滋病毒毒株共有4种,分别是M、N、O、P,每种各有不同源头,其中传播最广的M和N早已证实来自黑猩猩,但较罕见的O和P则一直未能证实源头。
  研究员透过分析喀麦隆及邻近地区的黑猩猩及大猩猩基因资料,终于证实O和P均是来自喀麦隆西南部的大猩猩。
  全球至今只有两宗P型病例,O型亦只有10万人,主要集中在中西非。
(责任编辑:un649)
原标题:艾滋病病源首次被确认:来自喀麦隆的黑猩猩和大猩猩
&&&&&&</div
数字之道:
独家策划: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社区热帖推荐
简直无语了……[]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艾滋病口交会传染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