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利用潜意识学习谈语文学习作文

中心小学&&& 丁卫红& 应灵健
内容摘要:学习小古文,就像在孩子面前打开一扇窗户,让他们穿越时空,在阅读和思考中汲取古代优秀文化的精髓。但小学生学古文属启蒙阶段,还应做到&激趣为先、玩读为本、运用为辅&,老师可选择最好读、最有趣的&小古文&,用最好玩、最轻松的玩读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感知文言语言简洁、凝练,富有节奏、音韵的魅力。教学中还可利用文中的语言留白、内容情节、言语形式等进行初浅的文言表达,让语言的根,伸进经典汉语最肥沃的土壤里,源源不断地汲取营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关 键 词:古文教学& 激趣为先& 玩读为本& 运用为辅 &&
1、白话先行,亲近古文
小古文,对初学的孩子而言是新生事物,难免会生疏、排斥,为此拉近学生与古文的心理距离是很重要的。如教学《五官争功》:
我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五官争功》,嘴巴说:&主人啊,人们常夸你说话滔滔不绝,能言善辩,这不全都是我的功劳吗。&眼睛不乐意了说:&就你也敢夸自己,没有我把世间万事看清楚,你能说的滔滔不绝吗?&&&就这样,五官们争个不休。我问:喜欢这个故事吗?为什么?(学生讲得滔滔不绝)大家都喜欢这个故事,那我们再读读古文版的《五官争功》,话音未落,学生便兴趣盎然地读了起来。
孩子都是爱听故事的,且小学阶段学生可读的、爱读的小古文大多讲诉着一个个经典的、有趣的小故事,为了最简单、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尝试着把一篇篇小古文创编成一个个现代版的小故事,采用白话先行的方式,亲近古文,从而揭开古文神秘的面纱。
2、文白对读,触摸古文
台湾薛仁明曾说:&白话文中的&文&,出自文言。但同为一言,转相告语,必有愆误&。今天很多经典也被翻译成白话,如《狐狸和葡萄》、《曹冲称象》、《晏子使楚》等。以人教版《晏子使楚》和文言版《晏子使楚》为例:
①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什么样的国家?&
②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前一句话用了两组关联词,&这是&不是&&&只有&才&&,拖泥带水,唠唠叨叨,不像个使节在讲话,到像个迂腐的老学究。后一句寥寥18个字,字字有力,句句铿锵,极简洁,极质朴,极庄严。晏子那不怒自威,凛然不可侵犯的形象已然呈现眼前。
3、影视同行,走进古文
如教学《伯牙绝弦》:
在古音古韵的琴声和动画中,我款款介绍子期和伯牙:一身长袍、贵族打扮的,就是晋国的上大夫&&俞伯牙;旁边凝神静听、布衣打扮的,他是楚国的一个樵夫&&钟子期,他们俩人只为一曲《高山流水》成为了知音,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据资料记载:古人诵诗吟文必抚琴,弦动而辞发,甚有&咏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如此,古人吟咏诗文之快乐表达的情状可见一斑。而今学生初学古文,我想若也能快乐地玩读,直至读得津津有味,品味文言语言的无穷韵味,恐也是成功教学的奥秘。
1、标明节奏,吟咏演读
【案例】王菘舟老师教《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王老师说: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读得入情后还要摇头晃脑,甚至身子也跟着节奏晃动,然后就亲身示范起来。话音未落,孩子们早已开怀大笑。老师说:&你们别笑,读出滋味来的人都这样。试一试,看看你能读出滋味来吗?&学生迫不及待地效仿老师,读得不亦乐乎!
吟咏演读,果然奏效!其实读惯了常态语文课正襟危坐,一眼一板的常规朗读,如此标明节奏、手舞足蹈的吟咏形式颇让学生喜欢,且这样玩读古文,学生能直观形象地感受到朗读古文讲究&断句&,读出词句间的停顿和语气,从而品味文言语言的音韵、节奏之美。
2、联系上文,推断猜读
【案例】教学《猫捕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急跃起,全身皆湿。&我问:&一猫伏缸上&,把讲台当成鱼缸,谁来演演。一个男孩上来了,只见他以手代爪,趴在讲台,眼睛死死地盯着所谓的&金鱼&,作出垂涎三尺的样子,我顺势引导孩子们读:瞧,这就是&& 一猫伏缸上。再让一生上台,同学叫道:两猫伏缸上。赶巧我把头凑过去,学生笑说:三猫伏缸上。看学生那般兴奋便急问道:&欲何为?&聪明的学生稍加思考便猜读出来:&欲捕食之。&&&就这样,我们读读演演,在猜读到达兴奋处课堂已不像传统意义上的语文课了。
这节课我紧扣文本,字斟句酌,引领学生大胆想象,充分表演,以玩读促感悟,积累语言,感受小古文的情趣之美。教学小古文,合理地运用猜读的方式还可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语境寻求隐含的信息,推知疑难语句的意思,从而培养学生自读推断的能力和水平。
3、关注难点,趣味引读
【案例】教学《日月星》时,我采用引读的方式故意拖长音玩读《日月星》。 &日则&&有日,夜则&&有夜,夜&&又有星。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学生一读便懂,真有意思!
小古文中有些字词古今意思差别甚大,学生难理解,造成了学习困扰。如《日月星》中的&日&有两种不同的意思,若理解上难倒了学生,就会成为学生朗读的障碍。为了不露痕迹地在读中分辨,同时梳理情节,我采用趣味引读的方式,在关键时刻为学生的朗读搭起一架往上攀爬的扶梯,让学生轻松地化解困难。其实,这样的师生引读在很多小古文的学习上都很奏效,让学生在学习文言之初切实体会到&学习小古文,一点也不难。&
4、变换形式,多样玩读
俗话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时间一长,再好玩的玩读方法学生都会厌倦,为了使学生在古文朗读中保持兴趣昂然,就应该讲究方法的多样性,如教学《狐狸和葡萄》的时候可采用&文白对读&,教学《猫斗》时可采用&情景演读&,教学《伯牙绝弦》的时候可采用&影视配音读&,有些语言形式比较规整的小古文还可以用&趣味接龙玩读&等。当然依据古文的不同特点其朗读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所谓的好方法不过就是怎样让学生读的轻松一点,有趣一点,好玩一点,在玩读中品味文言语言的音韵、节奏、凝练之美。
三、运用为辅,尝试初浅表达
台湾张晓风曾说:&从汉语的特点来说,文言是好的白话的母亲。&在大量趣味玩读小古文的基础上,学生必能感知文言与白话相比,其语言更简洁凝练,质朴有力。在教学中可让学生仿照小古文进行简单的言语运用,尝试初浅的文言表达。
1、利用文言留白,想象拓展
文言留白指文中有意不写,或写得比较简略的内容。通过透彻领悟内容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一步想象、描写留白处,往往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以《伯牙绝弦》为例:
《伯牙绝弦》中的&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表达了子期听闻伯牙的琴音发出的由衷赞叹,难道伯牙的琴音中就只有这两种声音?为更好地理解子期与伯牙的知音难觅,我设计了想象拓展练习:提供&炊烟袅袅、清风徐徐、大雪纷纷&等词,出示&伯牙琴音,志在&&&,子期曰:&&&兮若&&&!&练习说话,学生无尽的想象说话把课堂带向了更高处、更广处。
学生通过补白想象说话,自然在脑海里闪现故事主人公高山流水般的情缘,同时更促进了学生对文本中两个句子的深入理解,一举两得也。
2、关注言语形式,适时表达
发现言语形式,关注言语形式,深入言语形式,从而把握它的奥妙,熟悉它的门径,学习它的艺术,这就是语文教学最主要的任务。文言小古文作为汉语言文化长河中一枝美丽的奇葩,其独特的言语形式,更是学习初浅表达的最好范例。如教学《日月星》:
&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一句,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我紧扣&最、次之、又次之&让学生说话训练。课件出示:&&&、&&、&&,三者之中,&&最&&,&&次之,&&又次之。&有学生说:爸爸妈妈和我,三者之中,爸爸最高,妈妈次之,我又次之。有的说:杨明、陈林和王毅,三者之中,杨明最淘气,陈林次之,王毅又次之&&
课,在意犹未尽的说话表达中结束了。这次成功的课例尝试告诉我,其实只要言语形式发掘得当,练习说话的方式引领得当、要求适切,小古文也适合学生进行初浅的言语表达。
3、对比内容情节,迁移仿写
小古文的可爱就在于她的&小&,短短的,浅浅的,读来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很好玩!当下学生虽离古文盛行的年代久远,可对这可爱的东西却似天生有缘,读起来毫不陌生,指导得当,写上一两个短篇,仿佛自己俨然成了那个年代的人一样自然、亲切。记忆忧心的莫过于那次教学《雨》的小古文创作:
&&今日天阴,晨雾渐浓,细雨如丝。傍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日日出。&一读学生便知这是写一日天气变化的。结合学生的朗读体会我试着让学生比照&天下大雨&的景象,继而播放几组大雨时的图片,让学生试着写写雨景。学生写得还真不赖:今日大雨,瓢泼而下,雷声大作,乌云密布,一切皆湿,出门忘伞,我,我汤鸡也!
这样的比照内容情节,迁移仿写,我还在好些小古文中尝试运用,如学《猫斗》我鼓励学生写写你还见过谁在斗?调皮的男同学竟能把课下男女生玩斗重现得淋漓尽致,学支玉恒的《琢玉》也可让学生尝试用小古文介绍自己,学生竟也能介绍得有模有样。一次次的小古文的仿写,让我认识到文言是我们不能拒领的文化遗产,她比白话的表达更精妙,更有节奏和韵味,也让我的语文教学充满了情趣和快乐!
当然,以上只是个人在教学中尝试用文言进行初浅表达的个案。在我看来,孩子能不能写文言文,不重要,也不是目的,我要的,就是把经典汉语的美带进现代汉语中。就像李振村先生说的那样:让语言的根,伸进经典汉语最肥沃的土壤里,源源不断地汲取营养。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
>>《激趣 玩读 运用――扣开小古文学习的心趣之门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doc.doc》这篇教学文章来自[] 收集与整理,感谢原作者。
猜您喜欢:
&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潜意识到成功学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潜意识到成功学
潜​意​识​到​成​功​学​.​d​o​c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为什么我的语文能力上不去?我也学习各种资料,学的多但记不住,总是忘了,怎么回事呢,有什么办法解决.学习语文课本的内容,学习时总想睡觉,没有兴趣继续学习下去,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个问_百度作业帮
为什么我的语文能力上不去?我也学习各种资料,学的多但记不住,总是忘了,怎么回事呢,有什么办法解决.学习语文课本的内容,学习时总想睡觉,没有兴趣继续学习下去,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个问
为什么我的语文能力上不去?我也学习各种资料,学的多但记不住,总是忘了,怎么回事呢,有什么办法解决.学习语文课本的内容,学习时总想睡觉,没有兴趣继续学习下去,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是记不住东西,怎么回事------可能学习或工作压力增加影响记忆力.核桃,鸡蛋和鹅蛋是增强记忆力的食物记忆倍增训练将助你提高记忆力:一、满怀激情相信你有能力理解并记住所学知识.坚定的自信心能使大脑神经活动充满活力,激发大脑潜能,使大脑活动朝向你的目标努力.学习和记忆时最重要的就是满怀记忆的信心和决心.若没有这种自信,脑细胞活动就会受到抑制,记忆力便会迟钝,记忆效果大大降低.坚定自己大脑的智慧潜能有能力理解并记住所学内容,满怀信心地学习,效果定会好.二、渴望记住它,决心记就能记住渴望学习,愿望强烈,如饥似渴,能激活大脑的相关部位进行记忆,大大增强记忆效果.只要你下定决心记,就能牢牢记住任何事情,关键在于你有没有决心记,有没有这种渴求.渴望记的内容就能记住.有个记忆小窍门,人必须注意某件事至少 8 秒以上,才能记住那件事物.决心加上小窍门记得更牢.三、使之形象化能帮助记忆在头脑里将要记忆的内容以清晰的形象呈现出来,再念一、二遍.如此能激活整个大脑的活性,使意识和潜意识都对记忆内容有所察觉,把记忆材料直接安排到适宜的大脑部位,从而增强记忆效果.形象生活的内容也易于提取应用.如果能多所学知识概念理解准确,并使之建构成知识点按层次排列,有内在联系的整体知识网络结构,经常进行整体知识结构形象浮现,那将取得非常好的学习效果.四、有意识地命令自己记住它们学习时命令自己“我要牢牢记住它们!”“我要长期记住它们!”反复对自己说几遍,使信息在潜意识里留下特殊而深刻的印象,学习记忆效果好.五、及时而经常复习,或称为循环记忆法,遗忘前复习法仅有信心和决心而不去努力学习,那也是空的,无法把知识学好.在学习时还要讲究方法,好的方法能大大提高学习效果.好的方法有许多,及时经常复习就是其中之一.学习后尽快复述一次,当天晚上睡觉前再复习一遍并能回忆出来,第二天早上再复习回忆一下.所谓经常复习是指,过一周、一个月、二个月、一学期各复习和回忆一遍.如此能将所学内容牢固而持久地储存在大脑里.有人说,这一连串的复习,可以使记忆力增强四倍以上.可以说,以我一个过来人的经验看,没有什么很好的方法的,不过你却可以通过你的努力来创造方法.一,要背单词,但是你会说背了又得忘,的确,谁都会忘.但是没关系忘了也一定要背,第二,在背单词之后,你要尝试着去做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即使是你以前很少做这些,也没关系,逼着自己也要开始做,完形填空、阅读理解是一定要多做的,做到一定时候了效果就会出来了,但是你又会说,不认识单词,做不了,也没关系,准备好一本字典,把不懂得单词查出来,就算是整篇都得查都要认认真真的查,开始的时候会较慢,时间长一点你根本就不用担心了,想想在查单词时,你是不是完形填空、阅读理解也做了,然后单词也背了吗,再多做一些,单词不就记住了,一般一个单词你多见几次,自然而然的就会记住了,这就可以一举两得了,第三,在进行的差不多时,去写下作文,看下作文是怎么写的,多模仿,多写,就差不多了.第四,要买本语法书,学一下语法,考试不就是那么回事吗,及格那就是很容易的事了.最后,说了这么多,还是一句话,要坚持学,即使是方法也得要坚持,谁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胜者,本身学英语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好好学,你能行的!看下作文是怎么写的,多模仿,多写,就差不多了.第四,要买本语法书,学一下语法,考试不就是那么回事吗,最后,说了这么多,还是一句话,要坚持学,即使是方法也得要及格那就是很容易的事了.最后,说了这么多,还是一句话,
在前面的最关键的因素:锲而不舍,天道酬勤. 秩序和规律从听到理由:学习语言.如果你不学习任何语言的正确的声音信号首先被输入,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有了正确的声音信号作为标准或不知道的语言学习是有意义的.
2. 输入必要的输出或输入没有意义.你说什么?在后面,你是刚学的新闻材料.最重要的必须大量出生,这样既可以听到自己的声音和声学的差异,他们可以建立说英语的自信.如有条件,可去讲角接触小心一组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角的观众,当主角,怎么说呢?还是你只是学习新闻材料.既锻炼英语,还扩大通信递给最好的朋友.
3.读片段:学校可在网上国外媒体杂志(可关注的新闻,科学和技术,生命),如果英语学习的初始阶段,可以尝试书虫的一类材料.这一步是关键要记住的是原始的单词和表达,培养兴趣的角度谈论的话题可以是口语化的.当然,如果你为了通过考试和学习英语,阅读是更重要的.美国媒体文章总体结构的倒三角结构,是文章的主旨将出现在国内前端的大标题党(不想,让你阅读的文本不明白的文章东西).阅读可以使学习英语的长句,许多机构来处理这部分,只要明确 - 动词可以,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得到的底部,个人认为,是浪费时间,还不是很清楚.如果现在把「四书五经」用作中小学的语文教材,这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在中国很长一段封建历史上,四书五经都被奉为经典,更是儒家学子的必读之书。现在的语文教材除了教会学生认识几个汉字基本一无是处,而四书五经却可谓博大精深。但现在是个信奉科学,崇尚民主的时代,那些“老古董”又似乎显得与时代有点格格不入。如果现在把这些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列为必学教材,那会是一种进步还是倒退?
按投票排序
受邀题这得看怎么选、怎么教、选入的目的是什么。一、作为古文来选,如觉对学生了解曾经有过的古文文法式样来学,是知识,这没什么大问题。二、作为了解思想史发育过程的经典作品或资料来选,有助于了解中国思想发育过程,毕竟历史上曾经实实在在发生过并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过重大影响,这也属于知识的范畴,没什么大问题。三、作为一种思想教育、道德规范、行为标准、当今要遵从的方法论、认识论来选,会有大问题。四、不论怎么选,文以载道,这些东西客观上都会对中小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影响,所以还得看怎么教。四书五经中的思想,在封建时代,又经过不断的集注等方式解读、发挥,是维持封建社会秩序的经典,在今人看来,则是鱼龙混杂。例如《孟子》中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类,恐怕在任何一种社会形态下,都是普遍适用的。而《论语》中的“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之道,可谓孝也”整个意思是说,如果父亲不在了,长期不改变父亲的老规矩并按其行事,就是孝了。如果是这样,这个社会就没法前进了。五、四书五经以及其延伸的思想,主旨都是为封建社会服务的。它的博大精深,主要体现为封建社会服务的一套思想体系的博大精深。四书之首的《论语》中说得清楚,要克已复礼,恢复旧时代的周礼,而且要非礼勿听,非礼勿视。如果当今的人们要按这个原则遵从,还怎么接受新思想呢。曾有人提出,如果没有这套“博大精深”的东西的束缚,中国的历史进程很可能要快一些。而这套所谓“博大精深”的东西的禁锢,不知导演出了多少人间悲剧,所以鲁迅先生说,在封建礼教中,看见的就两个字:“吃人”。六、如果要列入,适量选一点,可以,以我个人的体会而言,知道一下,熟悉一下历史的进程,语文的流变,知道一些曾有过的经典文章及说法,有好处。但这对我们的当今的教学水平,提出了高要求。我们有没有本事去教好,去把握这个“博大精深”的东西,让学生成为能够懂点历史同时又能与时俱进的明白人?像现在一些地方,办所谓国学堂,让中小学生穿上古代服装,去背诵那些这规矩那规矩的经典古文,我都不知道他们到底要干什么?还有像一些所谓专家讲坛,把现在才有的许多思想,硬塞进孔子思想中去,实在是笑话,简直就是强奸,怕是连孔子本人也不答应的。七、古代的思想家及其经典作品,只是我们的研究对象。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胜旧人。当年毛泽东曾有过说法叫“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个说法,我认为是对的。
为什么要用“再”?过去四书五经可不是小学教材啊,过去小学学的是文字音韵等,用的教材是《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五言杂字》《声律启蒙》《幼学琼林》……至于四书五经是长大了的事情,起码得到初中以后,尤其是《诗》《书》《易》等几部,非得有些深厚的古文底子才能讲得通,高中再开讲也不为过。
这不是倒退和进步的问题,小学生也不应该这么早就接触这些,否则可能扼杀对学习的兴趣。读史是要建立在一定的读的书的数量上的。
首先我要申明的一点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很多人对待世界各地文化遗产的口头禅,但是我实话告诉大家,这个口号本身就有问题。我的观点是《四书五经》完全可以作为中小学的语文教材,而且不必大面积删减(可以让他们循序渐进的学习,直到成年后保持对祖先经典的兴趣以学习全部《四书五经》的内容),关键是怎么让小孩对传统文化遗产产生持久的兴趣。搞得好,可以直接加速中国文明的复兴(甚至四书五经本身就是中国文化复兴的关键环节),搞不好,只会让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这只是另外一种奥数选拔。
如果说读《四书五经》是种倒退,那我问诸位,欧美各国普通民众读《圣经》和翻译版本的希腊罗马古典著作可谓倒退?刚才楼上南山子说小孩不可以读这种两千多年前的经书,可是《圣经》本身就极难读,而且绝大多数的基督教徒(不论耶稣教徒、天主教徒还是东正教徒)读的都是翻译版本的圣经,难道你能说大多数基督教徒读的都是错误的圣经?他们理解希伯来文和共通希腊语原文的圣经比其中国人理解汉语文言文《四书五经》都要隔上好几层,若非神学、宗教和哲学专业出身的学者,一般阅读都得借助某些解经工具。
然而就是专业的解经层面,无论基督教还是伊斯兰教学术界,亦或是研究希腊罗马古典学、印度学这些专业的人士,都会因为见解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流派。古罗马基督教翻译家圣哲罗姆(耶柔米/热罗尼莫)精熟西塞罗的作品,北非柏柏尔裔古罗马神学家奥古斯丁利用柏拉图哲学思想来阐明基督教思想,也是为了建设基督教文明而疯狂往里面“夹带私货”,学术界不这么认为,而是说他借助希腊罗马文化与希伯来学术交融,构建新的基督教文化;到了中世纪,托马斯阿奎那利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体系来构建天主教经院哲学,伊本 西拿利用古希腊哲学哲学资源构建伊斯兰哲学,都是哲学史公认的事实,如果理解这一点,大伙也就不难理解朱熹利用佛教和道教思想来构建新理学这一事实了。到了近代(1500年以后)马丁 路德和加尔文各自按照自己的见解重新诠释了基督教(高呼要回到初期教会传统,实际上是不折不扣的“托古改制”),成立了基督教新教教派,推动了北欧、英国以及后来美国等地的近代文化建设。如果按照南山子的解释,那也是穿凿附会。是啊,如果那些马丁 路德和加尔文不那么“穿凿附会”,还是墨守天主教的陈规来解释圣经,那么西欧人的智商可能一直不如中国呢。
南山子口口声声说语言变迁使得诗歌失去了固有的音韵美,那么无数的西方人还是捧着翻译版本的《诗篇》和古希腊罗马诗歌诵读(当然喜欢阅读原始文本而苦修希腊语、拉丁文以及世界各国其他语种的人也大有人在,但是大多数人还是要依靠翻译来阅读理解外国文学,包括研究A语种文史哲资料但需要B语种文史哲资料的专业研究员和教授);历代的解经家和翻译家不也顺应他们所处的时代需要在翻译和注释当中渗入了自己的见解吗(当然是建立在高度严苛学术训练上的独到见解)?尚书固然分今古文(复旦大学已故经学史教授朱维铮先生指出甚至连《论语》这样的经典著作都经过了二次整理)今文诘屈聱牙,古文以被无数学者证明造假。但是伪书不一定没有用,相反无数的文化遗产是借助伪书来保存的(这一点是出乎人意料,请参考百度百科当中伪书的历史文献学概念),在西方哲学史上伪狄奥尼修斯也是非常重要的人物,而荷马注疏集很长一段时间也将整个古希腊诗谱归入荷马的名下(荷马本人是否确有其人还是说,荷马是无数古希腊诗人的集体名词这一点本身西方学术界就争论了不少),很多人疑古丝毫不能动摇希腊罗马经典在西方传统文化谱系的地位。南山子指出三礼是古人托古改制的东西,周易拿来做学问也很勉强,春秋三传中的《公羊传》和《谷梁传》一般人赌不下去,其实在西方《圣经》中的《摩西五经》里面一文笔不是出于一人之手(绝对是托名摩西的伪作)里面关于犹太人的禁忌规章(???"? ??????)有613条,现在除了信仰犹太教徒以外,基督徒和非犹太教犹太人都不遵守这些规定了。那《雅歌》、,《诗篇》分别是当时的爱情歌谣和当时的经验训诫,也可以被搞出一大堆学问,西方人和犹太人以此来证明上帝的存在。朱熹指出了《诗经》中不少诗歌是男女打情骂俏甚至带有色情意味的作品,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雅歌》也是被删节的,中世纪到近代以来,西方的家长很害怕子女学坏,偷食禁果(这可不是我瞎编的,你可以买来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基督教作家余杰的盗版散文大全集看看),不让女孩看《雅歌》的。
如果南山子认为我们不必通过阅读诗经之类的古代典籍来获得熏陶,那么请你先去说服欧美高校关闭神学院和希腊罗马古典学学院。稍微有点高中文化程度的读者不难理解以下一个历史细节:公元476年以后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进入了中世纪,以拉丁文为主要载体的古典文化虽然在基督教会(主要是天主教会,东罗马帝国形成的东正教会保存了以希腊语为主要载体的西方文明)下得以继续发展,但是天主教会也再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希腊罗马古典学术,导致古希腊罗马的文明遭到了眼中那个摧残和篡改(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早期中世纪西欧学者大部分不懂希腊文学术,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从拜占庭来的学者才使这种情况得到根本扭转,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彼得拉克开始研究西塞罗的著作,并且对中世纪的教会拉丁语大加嘲笑,认为那种拉丁语是蛮族人的语言,不纯正。本例子详情可以参看瑞士德语学者雅各布 布克哈特著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商务印书馆版)。文艺复兴的实质就是托古改制,通过从希腊罗马文化汲取营养,比如近代政治学鼻祖马基雅维利有史学名著《李维史论》,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安东尼与克里奥佩特拉》(俗称《埃及艳后》)、《凯撒》。拉伯雷的《巨人传》中所贯彻的人文主义理念(比如在教育领域受古希腊雅典城邦教育,强调人的身心多方面发展,这与中世纪强调顺服《圣经》和教权形成对比)等等不一而足。
很多西方的经典著作都有刚才南山子所言的“参考价值”,而且情况比较复杂。即便是同一古代经典学者的作品,也往往出现两极分化的评价。比如亚里士多德的《雅典政制》是研究雅典为代表的古希腊城邦的著作,虽然说古希腊民主是西方民主的摇篮,但相对于现在的西方政制还是很原始的,不过还是有一大批学者不断研究;至于他的《天象论》、《物理学》、《灵魂论》、《动物志》之类的科学著作在科学真理上已经是错误百出,没有多少现代读者了,但是从这些过往的科学著作当中可以洞悉当时人们的思想状况和精神面貌,对于研究西方人思想演变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毕竟在雅典城邦,女性是没有投票权的,女性投票权的大面积普及也是20世纪以后的事。那么雅典的民主是如何转变为现代西方的民主?这一过程如何?一方面我们必须考察现在的境况,另一方面我们必须上溯源流。同样西方的科学理性精神是如何由古希腊时期的混沌不清的状态到现在出现科学主义这样的极端情况,也是经历了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没有一样事物从开始时就是完美的,也不可能变得完美无缺,只是不断地走向完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东西用现在的眼光看,很多都是非常原始和粗陋的(比如柏拉图在《理想国》里提到的三重等级和财产公有,被后世认为是共产主义和极权政治的先导),但也正是这些原始和粗陋孕育了无数可能(有无数被解释的可能,根据解释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学派)。如果古希腊文明就天下第一NB了,那么早就可以打遍天下无敌手,甚至可以不把犹太人的上帝放在眼里,但正因为不完善,所以要进化,才有了后来的什么洛克、霍布斯、托克维尔、卢梭等人的努力。但问题是这些后来者也是对西方的希腊罗马古典文明和基督教文明进行创造性的发展,要不发展的话,基督教都成了整天用宗教裁判所整人的宗教,维护君主专制的宗教,那才不叫奠定西方现代文明的宗教呢。
“ 至于四书五经中的原始民主思想、民本思想、大同思想之类,现在早就有成熟的政治理论和公民社会理论取代了。晚清学者之所以要到四书五经里去找民主、民生,是因为实在黔驴技穷,当时的西方经典著作翻译引进和研究都很不够。一百多年过去了,洛克、霍布斯、卢梭、孟德斯鸠、托克维尔等西方思想家的书都引进了,古希腊、古罗马和古希伯来的经典著作也都能读到了。要知道现代文明的基石,是建立在这些著作上的;要寻找民主、民生、市场经济、公民社会之类的理念,大可不必绕一个弯子,到已经失传的中国上古文化里面去找。”南山子原话如是说,请允许我在这里引下来,仔细分析。“至于四书五经中的原始民主思想、民本思想、大同思想之类,现在早就有成熟的政治理论和公民社会理论取代了。”第一句,西方成熟的政治理论和公民社会理论是建立在西方的文化土壤之上,很多亚洲国家(特别是印度)移植过来以后水土不服,虽然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政治理论制度,但是要想在当地生根发芽,还要经过本土化改造。举个不恰当的例子,麦当劳、肯德基等美国快餐现在是全世界快餐行业的代名词,但是每到一地,这些美国快餐巨头还是必须根据当地人的文化、宗教、地理情况推出符合当地人口味的快餐(他们总不能让印度教徒吃牛肉汉堡,也不能让犹太人吃到猪肉制成品吧)。如果不研习《四书五经》就无法真正找出中国人国民性的症结,从而对症下药,把西方式的民主中国本土化。现在麻烦的是,中国人的国民性是数千年来封建积习形成的,但是绝大多数中国人并没有察觉,他们中的多数继承了儒家文明的缺点(这也是对传统儒家文明的误读的基础上形成的,更是没有将儒家文明进行现代化转型),而没有继承儒家文明的优点。这必须返本溯源,从中国的经典当中找寻答案(而且是相当重要的答案),人性是永恒的,但是不同国家和民族在相当长得一段时期内有各自稳定的人性表达。如果用未经考察的中国国民性来驾驭西方民主制度,可能会造成比现行体制还要惨痛的灾难性后果。这是其一。
“晚清学者之所以要到四书五经里去找民主、民生,是因为实在黔驴技穷,当时的西方经典著作翻译引进和研究都很不够。一百多年过去了,洛克、霍布斯、卢梭、孟德斯鸠、托克维尔等西方思想家的书都引进了,古希腊、古罗马和古希伯来的经典著作也都能读到了。”
不错,像魏源、林则徐那样的人致力于经世致用,倡导实学,为西方近代工业文明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当中找到一个锲子。但是他们不是单纯的“黔驴技穷”。那些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种种学科萌芽来源于希腊罗马古典文明和基督教文明的母体,后来脱离了神学学科母体逐渐走向成熟成为一个个独立的学科体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上述两种知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了。只不过希腊罗马古典文明和基督教文明直接工作领域开始缩小,更多的退居幕后继续发挥着深远作用,换句话说是制度、器物和文化各有分工,文化影响制度,从而促进器物的进步与完善。早期的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在沉重的官僚系统当中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另外当年西方文艺复兴至宗教改革时期的知识分子为了能够反抗封建教权,他们从古希伯来文和古希腊文原本《圣经》直接翻译,探求“自由”、“真理”,从而与罗马天主教会对抗(注意,人文主义者和罗马天主教会上层用的都是《圣经》和亚里士多德等人的古典著作,但用法和解释大相径庭)而且还要注意的一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学者同时运用了从阿拉伯世界来的翻译成果和自身的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传统(殊不知相当数量的希腊罗马古典文学通过阿拉伯人的保存和翻译重新回到了西方视野)自然当时的晚清学者一方面从《四书五经》当中寻求民主、民生,一方面也不忘从西方翻译各类著作。值得一提的是,将亚当斯密、穆勒、孟德斯鸠、赫胥黎最早带入中文世界的学术泰斗严复先生自身也经历了剧烈的思想转变,一方面严复认识到把西方先进的近代思想安插到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当中是多么的不合时宜,并且对中国传统的文化造成的国民性造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另外一方面他长期浸淫西方学术,一场第一次世界大战让他从对西方世界的迷思当中清醒过来,开始逐渐反思西方文明,并且在主政北京大学的一年里,提出要成立独立的经学系,全力以治旧学,在这里他敏锐地感受到如果把以儒家文明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机械地套搬到西方学术乃至西方文明的体系当中也是一场灾难,当时没有多少人支持他这一点,但事实上经过一百年中文系的发展,中国传统的文明反倒严重边缘化。而单纯的中文系学科构建无法回答中国文化在当代挑战中的种种问题,故此到现在读经运动、私塾以及各种形式的国学运动层出不穷,可能现在有人认为这是作秀,但是时间一长会逐渐形成气候。接下来的一句“古希腊、古罗马和古希伯来的著作也能读到了”此话欠妥,其实大部分著作都没有翻译成中文,而要想顺利地进入中文语境,还是必须对传统文化有着极为精深的造诣,能够让这些著作化为一般学者乃至一般老百姓的常识。顺便再提一个极端的例子,纳粹德国元首的著作不可不谓”经典“(在这里我就不提著作名字了,免得落人口实),该书能够让人从反面理解民主、自由和真理的真谛,天朝当局是万万不让出版的,还有《东方专制主义》一书,哈耶克等人的著作一般情况下翻译出来以后限量发行,不怎么大规模流散。遑论西方每年出的新书呢,所以说能看得到,那是言之过早。
”要寻找民主、民生、市场经济、公民社会之类的理念,大可不必绕一个弯子,到已经失传的中国上古文化里面去找“
这些理念也是后世无数西方学者将古希腊罗马以及基督教的东西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现代化以后才真正成型的。何况实践过程中因为国情不同而产生了种种模式(在这里没有必要对中国模式大加宣传,这是在中国土地上经过长期实践自然形成的,如果是非常好的实践,自然有国外学者甚至外国政府仿效)。现在流行”重新发明“这个概念,不妨这样说,通过对中国典籍的研习和对西方文明的参考,我们发现了一种符合中国发展道路的模式(注意,不管有关部门提不提中国特色、中国模式,中国有着独特的发展道路,这一点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我们又向人类普世价值贡献了某些概念。如果说中国上古文化已经失传,那么何以影响中国当代的国民性呢?比如好面子,讲排场等(这些东西别指望靠一两个从海归人士搞一两场新生活运动来解决,没准他们和来华生活的老外一样又被中国当地文化同化了呢)。
”有些文盲,自己明明没读过什么四书五经,却非要撺掇别人读,还宣传说不读古书、不读经书就不配做中华儿女,文化传承就不够,云云。这种谬种流传,害了很多年轻人,拿宝贵的少年时光去读那些晦涩不明、不知道有什么文化价值的古书原文,所得者甚少,所费者甚多。五四时期的著名学者,都是从小读古书出来的,深知古书不可读、经书不可恃、上古文化不可取,当时的观点几乎是一边倒的希望学生多读外国书、少读中国古书。有些逆流经常掀起读经运动,每次都被当时的大学者取笑一番。你别看胡适、鲁迅、顾颉刚、郭沫若、吕思勉这些学者彼此的观点有很大区别,但是在不鼓励年轻人读古书、不提倡在学校里教古书这一点上,是高度一致的。“
接下来的这些话实在是让我笑掉大牙,我是否可以说”某些人,明明不懂外文,没有仔细读过几本外文原本,却非要撺掇别人来学习西方某某,还宣传不读西方某某,不配做现代人云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当中相当一部分也是有留学经验的。鲁迅、郭沫若是留日的,间接地受到欧洲大陆文明的影响,主张比较激烈;胡适留美,受到美国实用主义思潮影响;吕思勉基本上是在本土文化成长的,不同的文化背景自然自然让他们彼此之间见解差异很大,但是从盎格鲁撒克逊、欧洲大陆文明以及中国本土自身文化三种视角都谈到了中国文明的危机,问题是他们只有彻底系统研读了《四书五经》之类的中国传统典籍,才敢发出大量批判性声音,但是中国翻译引进了一些著作,并没有完成思想启蒙和政治体系现代化转型,相反在某种程度上问题更加严重了。晚清至民国初年言论比现在还要自由(这也不是我瞎编的,辛灏年在加拿大、美国等地开设辛亥革命讲座时讲到过这点,不信你们可以到某些境外网站看看),在晚清那是的儒家意识形态可比现在浓厚啊(所以也别简简单单地将中国一切问题归罪于儒家,还是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现在进入49年以后因为种种大家不便明说的原因,中国的传统文化遭到了严重打击,而且伴随着这些打击的主要是一轮又一轮的政治风波。马克思主义追根溯源里面的血统还是来自柏拉图的《理想国》、苏格兰学者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黑格尔的哲学、法国大革命(值得一提的是很多西方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的除了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古典哲学以及英国古典经济学,第四个来源就是高呼自由、平等博爱的法国大革命),是的,那个时候我们很长一段时间告别了儒家,但是思想潜意识里还有不少中国传统文化的痕迹(而且是永远消除不了的,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其消极作用),尽管肇源于地中海地区的希腊罗马——基督教文明认定人性本恶,与黄河——长江流域的儒家文明认定的人性善(儒家主要认为人性善,当然荀子认为人性恶)不同,但是两者还是主张用柔性的措施来施加长久的影响。。当前社会问题很多,尽管当局提出某某思想、某某发展观,努力改善施政绩效,但是毛泽东时期的政策任然在某一部分人心中有着超级吸引力(不厚也自然能够一定时期在重庆呼风唤雨)。以上这些还真不能归罪到儒家头上,相反对西方文明的误用和中国法家手法的极端化让一部分人有恃无恐。
其实在五四时期还有另外一批文化保守主义者,他们的声音当时很微弱,但现在也开始得到重视,比如学衡派的吴宓、
、还有甲寅派的章士钊等人,这些人不少都有留学背景。很长一段时间文化保守主义都被贴上负面的标签,被不断污名化。特别是中国人没有宗教情怀(信仰宗教不一定有宗教情怀,相反我个人认为中国的宗教信仰无论基督教还是佛教等教都带有浓厚的世俗功利心),过去崇拜某伟大领袖,现在崇拜某些公知,一看到王小波论述的国学的文章,就奉为反对国学复兴的依据。不过最近这十年的情况是不管学术界对辜鸿铭研究的如何,普通公众开始增加对他的了解,连他当年翻译的《论语》也重新上市了。所以五四并不只有一味反对读中国书的人,也有一直倡导读中国书的人,甚至连胡适自己都收回了青年时期对儒家偏激的言论,而是融合西方自由主义真谛,重新研究国学使其发扬光大。
“ 差不多一百年过去了,没想到又有僵尸遗毒出来坑害年轻人,把古书熬成有禽流感的心灵鸡汤,逼着年轻人喝,逼着他们读出大道理来,不读就不是中国人云云。这是断子绝孙的恶劣行为,绝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所谓读古书、教古书运动,生于不义,必将死于耻辱,绝不会给古书增添什么光彩,更不能培育下一代新人,只会让本来就已经失传绝种的中国传统文化,再蒙受一次现代人的滥用与侮辱。”最后这一段话,可以说是对以儒家经典为代表的国学著作的无目的攻击,情绪话和口水话非常严重,我懒得批评。
下面我具体谈谈如何将《四书五经》纳入中小学生语文课本里。
总而言之,这是件非常艰巨的任务,不是我们想让小孩读书就可以的。相反,还是要循序渐进。
西方上古时期,古希腊教育围绕《荷马史诗》展开,中世纪教会学校的主要教学内容围绕《圣经》展开,什么语法、逻辑、修辞等七艺项目都是为了培养合乎基督教会统治需要。有意思的是在英语里大学博雅教育和七艺是同一个单词liberal arts(拉丁文原文为artes liberales),我在南京大学文学院看到的该院系官方翻译是(school of liberal arts),其实南大中文系用这种译名是名不副实。考虑到今天的话题,我着重谈谈中国中小学的儒家经典教育。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展开了各种古典教育,不过到了近代,欧洲为了能够培养现代科技人才,中小学教育中宗教教育和古典教育的比例急剧下降,所以西方人也不会把希腊罗马经典和基督教《圣经》直接当做中小学语文教材来学,但却是最主要的业余读物。同样现在把儒家经典的全部直接作为中小学语文教材的主导也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应该明白以下几个事实:49年以前的民国白话文中小学语文教材固然经典,但是只适合一般意义上的儿童启蒙,并不能保证他们终身教育和文化资本。所以我对读库为代表的一些民间机构致力于发觉民国教育精神的做法表示理解,但并不支持,虽然天朝的很多方面不如意,但是很多地方还是胜过了民国(就拿大陆电视台的字幕用字,还是要比台湾要大气一些,更符合一个大国的审美规范),而49年以后的语文课本非理性爱国课文比比皆是,也就是说我们自诩用现代文明武装未来下一代,其实还是害了孩子。倒不如这样,仿照人家美国的《美国语文读本》来个《中国语文读本》作为学校语文课的一般教材,培养现代公民,以此同时鼓励民间办周末私塾和小型私立读经学校,更需要声明的一点是这应该转变为公民自身的习惯,考试招生指标不以此为标准,但大学文科专业可以作为录取参考依据,用人单位招收员工培训员工可以用这种方式。只有做到这点,才能使儒家经典重回中国国民生活,而不是沦为另外一种政治宣传工具和奥赛工具。
最后说一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一口号的问题。儒家经典是一个整体,不能随随便便删削,否则会破坏思想的整体结构,造成很懂误解。明朝科举士人读的《孟子》是经过删削的,凡是孟子言论当中反对君主专制的言论都在朱元璋的授意下删除了,从这点上来说,儒家是可以推到出中国式的民主道路的。有机会我还会撰文论述如何将儒家经典重新教材化以及其他相关系列文章,结集成书。
暂时只想到这两个。朝闻道,夕可死以。小学翻译:早上听到了道理,晚上就可以安心的死了。后来明白:早上听到了道理,经过的实践,过去的你就死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小学翻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是智慧呀。后来明白:跟知道的人说知道,跟不知道的人说不知道,是智慧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和做是统一的。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不是学不学的问题,这是学不学的会的问题。
行有余力则学文。古人在小学、中学阶段学习的是“洒扫应对”,学好了这个,再谈学四书五经。
私以为,先说清楚“传统文化”是什么,再讨论进步倒退不迟吧?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四书五经不只是儒家思想的体现,以及总结;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想所谓的四书五经用作中小学教材这个问题本身就存在问题。四书五经所传达的是中国思维里面的政治哲学,道德哲学;而非简单的文字。所不同的他采用的是古时候的语言作为载体,所以今人在学习,阅读的过程中在很多时候都是纠缠于表面的语言,而非文字背后的内涵与本质。加上后人在阐述四书五经时往往是先入为主的解释,又往往为当权者所使用,成为加强统治的工具。因此,两千多年以来,四书五经的思想已经从孔夫子为代表的达人们的人生精华变成了五四运动所唾弃的东西。我想作为学历史的,我相信任何一个可以存在50年以上的事物都是有存在的合理性,必要性的。比如中国的科举制,我们不能够因为一本《儒林外史》就否定了存在了一千多年的事物;毕竟我们看一下中国历史,在隋唐实行科举制以后,中国历史上基本上都是大一统的王朝,老百姓更多的是以盛世的享受者,乱世的受害者存在;而非在之前的春秋战国,三国,两晋,南北朝那样,老百姓即是乱世的受害者,也是乱世的参与者存在于中国历史上。相信从这一点上,四书五经居功至伟。《孟子》上所说的,君子,登高而自卑!讲的是一个人越是居于高处,越是需要谦虚。这在那个时代都是最先进,最适用的思想。我想,就是否作为中小学教材来说,我个人不是很同意的。毕竟,再好的内涵,本质总是需要良好的语言文字作为载体的。四书五经的语言载体是文言文,已经不是现代人能够完全掌握,应用的。当然中国文字独有的魅力——必要的对仗,押韵还是可以存在的。如果我们能够用更好的翻译,把四书五经翻译过来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当然是倒退。这相当于是说:有一套超越时间超越地域适合所有人的教科书(这是宗教圣经)。国人喜欢唯古、唯上,喜欢灌输,囫囵吞枣。所以也不奇怪。
这个问题下的各种反对儿童读经的观点,早已经被王财贵批驳过了。你可以说王财贵的观点不对,但把人家已经批驳过的观点重复一遍,毫无意义。我的观点:四书五经完全可以用做教材,选用或者全文用都可以,但前提是:你必须允许学生有不学它们的权利。学生可以上四书五经的课,也可以上哈利波特的魔法课,他们应该有选择的权利。你不能剥夺他们学哈利波特魔法的权利,也不能剥夺他们学习四书五经的权利。有人因为自己对古代文化不感兴趣,就想当然认为儿童对此也不感兴趣,只能说你并不了解古代文化,也并不了解儿童。我觉得应该向那些让孩子读经的家长致敬,在当前环境下,给孩子多一个选择,功莫大焉。至于那些认为逼孩子读经会让孩子很痛苦的人,请你们实际接触一下读经的孩子再做结论。
如果这么干,绝逼是倒行逆施,大开历史倒车。
..........某人主动找黑了么........台湾现在的国文教材三分之二都是先秦诸子百家,当然其中大多数都是出自四书五经。康有为讲托古改制,讲的是古为今用。把古代的道理拿到现在来用,结果你跟我说古代的道理你读不懂?读的是古文,学的是现在的道理啊......本来就不是整本整本的读,是要挑选,有引导的读,这不比大陆的古文读本强多了?
谢谢邀约。基于知识教授的主观性与非精确性,加之现今对古代文本解读的分歧化,单就“四书五经”内容本身试图作出回答已不太可能。在互联网上搜索“论语”关键字相关的解读书籍,不下数百上千条结果。于丹的论语、南怀瑾的论语、校园保安的论语、语文老师的论语…可谓百家争鸣,各执一词。甚至于孔子改头换面重返世间再作一遍解读,也不见得能够服众。历史上这些典籍,尤其儒家相关的几部,一旦被推至一定高度,更多的是作为可随意曲解的变形工具而使用:封建王侯将相视之为河蟹法宝、精神大旗,反古斗士化之为标靶、糟粕。古往今来,大红大紫之事物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其争议性,有效地为充满鸡血而无法进行个体发泄的众生清晰划分了阵营并各自凝聚,然后便是捧的捧,杀的杀,旗子或靶子一旦树立成功,剩下便是两方开战,至于说其事物本身的原始意义,倒反而被冷落到了一旁,只剩下被无限拔高的人造符号。所以,如果要较真进步或倒退,优或劣,其实不得不探讨入选的动机,或者说相当程度上,动机直接决定了让你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四书五经。假如真是为了推广国学,个人以为,首先还是得把经典从历史上各种的人为拉大的符号中还原回来,不宜于上纲上线式的放大,动辄说是为这个阶级那个阶级服务,其实倒不如说是被这个阶级那个阶级所利用。当然,里面存在着一些时代局限的产物,但不意味着一定是孔子错了孟子错了,马克思理论还说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呢。原始社会有原始社会的方式,奴隶社会有奴隶社会的方式…社会主义还有初期阶段呢,总不可以说当了孙子使电脑就嘲笑爷爷拔算盘、有了爱因斯坦相对论就鄙视牛顿力学。从这点上看,教育应该引导向理解和解读为何当时会产生如此的观念,其取舍又是如何适应当时的历史条件、推动历史发展的。毕竟要相信,孔子若生在今天,肯定不会原封重写一部当时的论语。世俗聪明是随着世道改变的,但智慧则是共通的。如果教育只停留在表面结论而无法深入到超越时空的智慧层次,那么充其量只能是技术培训。说到此,我同意目前的世界,科学技术等世俗聪明(知识)比以往发展了许多,但人的智慧并不见得比当年的老子、孔子、牛顿来得高明。各个时代都有智慧的闪现,从这个意义上讲,不一定要学四书五经才称得圆满,也不一定非要抛弃四书五经才谈得上进步。如何挖掘出属于任何时代的智慧财富并延续,才是根本问题。
孩子应该有自己的童年。在中小学时期,美感的教育还是应该重于道德的教育。中小学是玩的时候,四书五经是大人世界的东西,你让小孩子过早的为融入大人世界做准备,其实是扼杀了他们的天性。修齐治平什么的还是交给大人吧,那种文化太沉重,让人窒息。
圣经在指导今天的西方社会,你信吗?钟南山自古都是个好地方,出头快。
古书古文都是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用当时的文字书写的我们既不知晓历史也不能验证历史所以古代书籍的真正价值只有在现今通过实践验证才能体现出来而且其中很多道理可能需要一个人用一生去验证敢问如何让未成年的孩子通过几个学期的时间去学习这些深奥的知识更何况研究透了之后 实践起来是否有价值还是另一码事我更偏向让孩子们用没有墙的搜索引擎学习理由很简单 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当然有人会说孩子们容易被一些消极内容腐蚀 但消极也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误入歧途不至于 要不然父母的监管义务不就没意义了 电脑的家长模式不让孩子知道的时候还是挺好的
四书五经有点多了。拿出大学中庸全篇,论语孟子选篇就差不多了,然后强烈推荐古文观止。
-“但现在是个信奉科学,崇尚民主的时代,那些“老古董”又似乎显得与时代有点格格不入”。----但,事实上,科学的发展到今天量子力学才认识到宇宙是个有机的整体,发现易经的宇宙观最好解释。----Tao of Physics by Fritjof Capra。庄子提倡的民主是超越时代的,汉初“无为而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文化上提倡清静淡薄,宁静致远;二、政治上逐步削弱诸侯藩王的政治势力,对处在北方的匈奴采取无作为的防御与“和亲”政策;三、经济上不采取竭泽而渔政策,提倡勤俭节约,轻徭薄赋,以减轻对劳动人民的剥削,让人民有一个休养生息的社会环境。----这不是我们现在追求的和谐社会吗?四书五经却可谓博大精深,不仅教育我们如何爱人爱社会,和管理社会的知识。并且教育我们对自然的认识和与其和谐相处,给了和谐的宇宙观,并揭晓真神的道。他们不是封建社会的产物。秦始皇“焚书坑儒”,就是想自称皇帝,僭用自古“皇矣上帝”的尊号,自视为神,把上帝从超越的世界拉下来,统治者变成神。汉武帝进一步利用儒家,把这种权力变成一种伦理的地位。皇帝不但有无限的权力,而且还有伦理上三纲五常中的最高位,皇帝永远在伦理上处于不能替换的,像父亲一样的终身高位。这样,中国政治权力的转移只能靠农民革命,革命成功者成为新皇帝,二千年来连民本精神都消灭了。具体请看
我答案的评论4.尽管如此,我仍然觉得应该作为选修课。课本里只要提出一些精华文章,老师在简单的对话中突然加入一些名言,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意境。然后和学生,家长沟通。沟通中,老师可以指出四书五经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的可行性,如,可以先用现代活泼的教育如菜根谭的漫画,让学生慢慢进入其中的意境,如果学生有兴趣,加上家长的肯定和支持,就可以进入选修课程。不然的话,硬要每个学生考试过关,怕对有些学生是很大的负担,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语言天赋,而有数学天赋。 所以要因材施教,不能一个教材每个人都要接受。另外,你认为要加在教材上,也说明了中国教育的一个很多人没想到的问题----就是中央教材的独裁性! 在美国,老师可以自己选择教材。这样,中央教材要想成为大多数学校使用的教材就必须编出好的,有真正教育质量的教材。不然,只能沦为二三流教材。因为,在教育上有“消极的自由”和“深度的自由”,俩则的分别是,“消极的自由”假设人只是高等动物,“深度的自由”假设,人具有无限的多样性潜能。只讲“消极的自由”,什么都不教孩子,他反而没自由,因为他很可能随波逐流跟随各种潮流文化走,很长时间都走不出自己的路。若讲积极自由,教给他多种东西,启发他的各种潜能,然后由他自己决定,才会有真正的自由。如果不是靠强制,而是用启发手段,深度的自由不会导致压制。其哲学基础是认定人有多样性的人性,人本质上是“创新人”。不断面临许多可能的创新,有许多条路,让他了解这许多条路,给他充足的文化素养供他作选择,由他自己作自律的决定,就并不会成为他律的简单政治导向。这一切的理论基础在人和社会的互为目的,一方面个人自己是一目的,不是政治的工具。另一方面人人在自由创造时,以社会国家为目的,不以社会国家为工具,这种创造最终对社会、国家有利。在这里,不是以社会、国家为目的来界定人,也不是以人为目的来界定社会、国家,而是互为目的。现在问题是怎样用中庸和谐的思想来调和俩则自由。平衡的原则是自由思想,独立人格,在个基本点。著名的德国哲学家费希特指出:"教育必须培育人的自我决定能力,而不是培养人去适应传统的世界,不是首先着眼于实用性,不是首先要去传授知识和技能,而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的自我学习的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以便使他们能在目前还无法意料到的种种未来局势中自我作出有意义的选择。
我觉得语文其实教的主要有三部分:1,汉语作为一种语言很明显,在这方面用四书五经作为主要教材是不合时宜的。因为它无法教会我们正常滴使用现代汉语的结构、修辞、文法等等,因为它只是文言文。它可以作为补充教材,但不适合做主要教材。2,基本的文学素养文学素养大致包括对文字组合的敏感度、使用文字的技巧、组织篇章的技巧、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好的情感表达等等。在这方面,我相信古代的诗词比四书五经更适合作为教材。毕竟“歌以咏志”。当然即便如此,现当代作家的作品,我相信又是更好的选择。3,思想道德的塑造四书五经里面所表述的儒家思想真的适合当今这个多元化的社会吗?我个人觉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以血统为纽带,以阶级为结构的儒家思想是不适宜这个普遍认同平等、自由和民主的世界趋势的。相反,我相信好的西方译作以及国内作家的创作,以及网络合作社区(维基或知乎这类网站)的产出,更能给我们带来“活”而“健康”的知识。个人浅见,欢迎指正。
Let us look at the situation in the western thinking trend.1.The natural environment is treated as if it consisted of separate parts to be exploited by different interest groups. ------the philosophy of Descartes that was importa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lassical physics.The fragmented view is further extended to society which is split, into different nations, races, religious and political groups.2.Quantum theory thus reveals an essential interconnectedness of the universe. It shows that we cannot decompose the world into independently existing smallest units. As we penetrate into matter, we find that it is made of particles, but these are not the 'basic building blocks' in the sense of Democritus and Newton. They are merely idealizations which are useful from practical point of view, but have no fundamental
the words of Niels Bohr, 'Isolated material particles are abstractions, their properties being definable and observable only through their interaction with other systems.'3. Now we come to believe that the mechanistic, fragmented view of the world, is the under-lying reason for the widespread dissatisfaction in our society.That all these fragments-in ourselves, in our environment and in our society-are really separate can be seen as the essential reason for the present series of social, ecological and cultural crises. It has alienated us from nature and from our fellow human beings. .It has brought a grossly unjust distribu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creating economic an an ever rising wave of violence, both spontaneous and institutionalized,and an ugly, polluted environment in which life has often become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unhealthy.------In China today, we see people are preditors both to the enviroment and to his fellow people4.The organic, 'ecological' world view of the Eastern philosophies is no doubt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immense popularity they have recently gained in the West, especially among young people.去看看电影阿凡达吧,看看我们人类应有怎样,“无为而治”,顺天,顺物,顺性,顺其大道而行。人类彼此,人和自然,人和神灵和谐相处。而科学技术,犹如人类,疯狂占有,竭泽而渔。到不可发展的地步,才知道要和谐。认真的读了@松清
答案的评论的第四条, 认真的想了好几天。 也许可以用下面这个比喻东西方的哲学处事。我认为渔夫是,“无为而治”,顺天,顺物,顺性,顺其大道而行,海里的鱼怎么也够用。而经济学家是竭泽而渔。一个经济学家到海边散心,看到一个渔夫悠闲地躺在沙滩上晒太阳,好奇地走过去,于是便有了下面的一段对话。
经济学家:“你没有出海打鱼吗?”
渔夫:“已经打回来了。”
经济学家:“为什么不乘天气好多打一些呢?”
渔夫:“多打一些干什么,吃不了也浪费。”
经济学家:“多打一些你可以去卖钱呀。”
渔夫:“卖了钱干什么?”
经济学家:“卖了钱你可买大船啊。”
渔夫:“买大船干什么?”
经济学家:“买了大船你可以打更多的鱼。”
渔夫:“打更多的鱼干什么?”
经济学家:“打更多的鱼你可以卖更多的钱。”
渔夫:“有更多的钱又干什么?”
经济学家:“有了更多的钱你可以买更大的船,打更多的鱼。”
渔夫:“买更大的船,打更多的鱼干什么?”
经济学家:“你买了更大的船,打了更多的鱼,就可以卖更多的钱。有了更多的钱,你就可以盖漂亮的房子。”
渔夫:“我出海打鱼,盖漂亮的房子干什么?”
经济学家:“有了很多很多的钱,你就不用出海打鱼了。”
渔夫:“那我做什么?”
经济学家:“到时候你什么也不用做了,就可以天天晒太阳享清福了。”
渔夫:“我现在不是已经在晒太阳,享清福了吗?” 现在,反而有很多西方人在读易经,和周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谈语文学习作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