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t波异常怎么办 iii v5t异常 是怎么回事 怎么办

心电图T_V1T_V5T_V6平板运动分析_中华文本库
第2页/共3页
min、4min、6min连续同步监测十二导联心电图,同
时测量右上臂血压,以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J点后80ms处ST段水平型下移或下斜下移1mm,持续时间大于1min、运动试验中诱发典型的心绞痛为运动试验为阳性。
终止运动标准:(1)达到预计的极量心率;(2)出现典型的心绞痛;(3)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4)心电图出现阳性结果;(5)患者体力无法支持。1.3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两组运动前心率、血压差异无显著性(P&
0.05)。运动中到达运动终止时间实验组短于对照组,峰值心率实验组大于对照组,最大ST段下移幅度实验组大于对照组(P&0.05,P&0.01)。运动后实验组有19例阳性,占32.76%,对照组有5例阳性,占9.62%(P&0.01)。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
资料作t检验,计数资料作χ检验。
表1 两组平板运动试验各参数比较
 分 组实验组(n=58)对照组(n=52)
运动前心率
运动前血压
16.3±2.1/10.7±0.8
运动前年龄
()50.2±10.851.6±11.21.382&0.05
()506.45±119.3.49
2.061&0.05
91.84±6.51%81.48±12.53%
4.402最大ST段下移(mm)
1.20±0.500.70±0.40
80.运动试验阳性率
32.76%9.62%
73.4±10.016.8±2.1/10.8±1.60.577&0.05
1.04/0.182&0.05
3 讨T,而且主要是反映左心室
TV6。因此,这只是一种心室复极变化的反
复极情况,T波形成的机制是心外膜、中层和心内膜
三层细胞复极二位相,特别是三位相电位的代数和,心内膜(或/和中层)与心外膜的电位差为正,T波直
立;为负,T波倒置。正常人群中绝大多数V1的T波呈倒置或双向,有时亦可以直立,但振幅较小,TV1&TTV6。在临床工作中,TV1&TV5、TV6综合征V5、者却经常见到,其临床意义多有争论,有人认为是心肌缺血或高血压、心室肥厚的早期诊断指标,可能是冠心病最早的表现,AmalMattu称TV1直立为心前导联T波渐进性失衡,TV1直立是冠心病的明显标记,Manno等认为可能为回旋支和/或右冠状动脉病变,Marriott等认为TV1&TV5、TV6是前壁和/或侧壁病变。有学者对仅有TV1&TV5、TV6的中老年人而无其它异常者进行长期随访,记录血压等情况,发现高血压、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高于正常组。但也有人持相反的意见,认为当心室复极因某些因素的作用复极顺序发生改变,使T向量环最大向量向右前方移位,而QRS向量环最大向量的方位不变,QRS-T夹角变大,V1的T波变为直立,随着夹角的变大,直立的幅度越高,当夹角大于45°时,则TV1&TV5、TV6,出现所谓的TV1&TV5、
映,而这种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生理的、病理
的、电解质和药物等因素。因此仅凭TV1&TV5、TV6来作为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一个诊断指标是不适宜[5]
平板运动试验是无损伤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方法,当心肌的氧耗量增加,达到心肌最大或接近最大血液血流供应时,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就能显示出来,表现为心电图的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和出现缺血性的心绞痛。
本研究选择心电图TV1&TV5、TV6者进行平板运动试验,而且两组患者运动前心率、血压、年龄及ST段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加大心脏负荷后,实验组到达运动终点的时间较对照组短、峰值心率在较短的时间内接近或达到目标心率,表明随着运动负荷的增加,心率增加的速度加快,
到达目标心率的时间缩短,其原因是心率变化主要依赖于左室每搏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减少,则心率加快,反之则心率减慢,而每搏输出量的多少又依赖于身体状况和疾病所致心脏功能损害程度,如果每搏输出量被这些因素所限制,心率会随着运动负荷增加,相对较早
到达峰值,并且限制了最大运动耐量。ST段下移是运动诱发心肌缺血最常见的表现,通常代表心内
(下转第494页)
第2页/共3页
寻找更多 ""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电图低电压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