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把《陈袆莎》的三个字的公司名称画成一幅画怎么画

一幅画,助莎姐破译少年们的犯罪密码·重庆晨报数字报
第028版:重庆新闻法治
一幅画,助莎姐破译少年们的犯罪密码
江北、渝北区检察院通过图画心理分析技术,对涉嫌犯罪的未成年人进行帮教、挽救
江北区莎姐检察官为李迪进行心理辅导。
重庆晨报记者 陈翔 摄
重庆晨报记者 陈翔 王梓涵 报道 对涉嫌犯罪的未成年人,莎姐检察官们都会进行帮教、挽救,但最重要的是对其进行社会调查,找出他们犯罪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调查内容包括: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成长经历、家庭环境、性格特点、社会活动等背景情况,最终形成《调查报告》,作为是否批准逮捕、是否起诉、是否对未成年被告人适用监禁刑的参考依据。 前天,江北、渝北检察院的莎姐检察官们,分别对一位未成年嫌犯作了一次特别的心理测试。让两人各画一幅画,然后解析绘画,找到了他们犯罪背后的原因:都是来自家庭。 对此,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应用心理系主任王卫红教授表示,这种方式是有效可行的,符合心理学原理,即投射这个概念。这种帮教方式本身是不错,方向没有问题,但需要时间来摸索,找专业的人来协助更好。另外,这种方法不能保证对所有人适用,因为任何方法都有匹配问题。 目前,江北、渝北区检察院已经开始推行这种帮教机制,用于挽救未成年人犯罪。 李迪画的是三口之家一起吃饭,说明他潜意识里渴望家庭的温暖与和睦。 名词解释> 图画心理分析技术又可以叫作房树人绘画心理分析,这是一种投射测验。即要求被试者作画,然后根据绘画的内容即可对被试者的性格、成长、心境等作出比较客观的分析。 在投射测验中,给受测者一系列的模糊刺激,要求对这些模糊刺激做出反应。如抽象模式,可以作多种解释的未完成图片绘画。分别要求受测者叙述模式,完成图片或讲述画中的内容。从受测者的解释会带有自己潜意识的思想,这种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被试者内心。 家庭美满的他,为爸爸画上笑脸 个案一 下午3点,江北区检察院,李迪(化名)和母亲肖梅(化名)坐在会议室里,坐在对面的是莎姐检察官罗慧和唐倩,四人之间并不陌生。去年9月2日凌晨,因为跟父亲斗气,已经离家近4个月的李迪在江北观音桥附近抢夺了一部价值1500余元的手机。目前,本案正处于审查起诉期间,李迪被取保候审。 一张A4纸,几支不同颜色的笔,画画没有任何要求,全凭此时此刻的心情和想法。“随便画呀,那我还是画家里吧。”李迪选了一支黑色签字笔。大约5分钟后,李迪完成了一幅画:纸张正中间只有一所房子,里面是三个人正在吃饭,家具不算多,但有电视、窗户,挂在墙上的钟显示的时间是中午12点15分。李迪解释,他画的正是自己一家三口吃饭的场景:身材最胖的是爸爸,其次是自己,长头发的是妈妈。 莎姐检察官唐倩想要仔细看看这幅画,“等一下。”李迪拿起笔又在“爸爸”的脸上加了一笔,拉长了笑脸。他说,这下对了,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吃饭。 “为什么要给爸爸加上笑脸?”唐倩问。 “现在我和爸爸的关系好了很多。”李迪说,从小到大,一家三口一起吃饭的场景出现了很多次,很温馨,但最近几年,吃饭时父亲和自己时常发生争吵,闹得不愉快。自己还是希望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吃饭。 “爸爸从当棒棒起家,是我的榜样。”李迪说,父亲在自己心中是有闪光点的。 初步看了李迪的画,唐倩表示,画面很干净,可以看出孩子的内心很单纯、很纯净。希望下次心理辅导,可以将孩子和父亲一块叫来,真正打开父子间的心结。这幅画也可以带回家给孩子父亲看,相信他会有所感触。 解析 内心向往美好,期盼家庭和睦 唐倩对李迪的画进行了详细解读:三口之家一起吃饭的画面反映了他的内心状态,他的潜意识里希望感受家庭的温暖与和睦。 他将自己的身材画得比父亲小,说明他尊重父亲,视父亲为权威;画得比母亲大,又说明他作为男性有担当,勇于承担责任,保护母亲。在这个家庭里,他将自己的责任定位在父亲与母亲之间,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画中的父亲有笑脸也有动作,很活跃,孩子用心听父亲讲话,希望看到父亲的笑脸。在这个家庭中,孩子正值青春期,还不懂得宣泄情绪,可以跟妈妈讲。父亲忙于工作,承受的压力比较大,但与孩子相处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尤其是要控制情绪,不要将工作上的情绪带到家里,更不能带给孩子。 找不到父母的他,画出的是凄凉 个案二 下午2点,渝北区看守所内,17岁的赵阳(化名)坐在提讯室里,稚气未脱的他一脸茫然。因为盗窃,他已经在看守所里待了一个多月。莎姐检察官一直没能联系到他父母。 “你来画一座房子、一棵树、一个人。”心理咨询师协会的冯海容递给赵阳铅笔和A4纸,并将手机调成秒表状态,记录他绘画的时间。只用了3分20秒,赵阳画下了他在拿到这个命题后,第一印象中的“房树人”。 随后,冯海容又问了赵阳树下人的情况。“这是个少年,十七八岁吧。”赵阳看了看冯海容的眼睛,说了一句。 “这个房子,一共有几层呢?门是打开还是关着的?”冯老师指着橡皮大小的房子。“关着的,是个二层小楼。” “那屋里有没有人呢?”冯老师追问。“没人。” “那如果有人呢?他们在哪一层?”冯老师接着问。“有两三个人,都在一楼。”赵阳进一步说,家里有四五十岁的父母,以及一个孩子,他们都坐在沙发上看电视。 离开提讯室后,冯海容问记者,“这幅画在你看来,感觉如何?”听到记者说出“有些凄凉”,冯海容点了点头,“他的心理防御有些重,画面能够反映出一定的东西,这幅画其实不是凭空而造,实际上说的是他自己。” 解析 心理防御重,缺安全感、不自信 冯海容说,赵阳创作的房树人,最大的特征就是紧凑、较小,这表现出他没有安全感、不太自信,心理防御较重,具有攻击性和抵抗性。而将A4纸进行对折,可以发现整个画面偏向纸张左侧(画面偏左是缺少母爱的表现,而画面偏右则是父爱缺失)。 而类似素描式的画法、线条模糊的表现,体现了一种有点强迫、又心存不安的倾向。 赵阳画的门比窗子要小,先是说“家中没人”,后设想是“一个三口之家”。而赵阳的父母正好就是四五十岁。通过这个最先起笔的东西,可以看出他内心还是有所封闭,而如果内心丰富的话,这幅画呈现的面积不会是一块橡皮的大小。 树木仅用两条反复描绘的线当作树干,树杈则是乱笔添加,没有树叶,也没有落叶。这是一种缺乏活力和自身能量的情况,他或许看不清自己的未来。 对于指甲盖大小的人,而且躯干全部是黑色,说明赵阳有些不够自信。而在追问是否需要增加内容时,赵阳并没有追加,他所画的人也没有耳朵和鼻子,从这一点可以推测,他或许是不喜欢听从和接纳别人的意见。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个字的游戏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