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县同洲湖羌白初中宋冰

渭南大荔地图_大荔公路地图
当前位置: &
& 大荔地图
=== 大荔地图 ===
=== 大荔资讯概况 ===
名特物产:全县已形成了“沙苑108(黄花菜、红枣、花生)、黄洛果菜瓜、庭院上香菇、滩区鱼笋杂、牧业牛当家、实现产业化”的农业产业新框架。全县粮食总产25.8万吨、油料总产3.8万吨、苹果面积30万亩、红枣30万亩、塑棚设施农业10万亩、同州西瓜6万亩、芦笋6万亩、养殖水面2万亩畅销省内外,反季油桃全国领先,功能性的果蔬番茄椒全国独有,浓缩苹果汁、芦笋、紫香苏已出口西欧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是国内五大黄牛之首――秦川牛的主要发源地,全县饲养规模10万头,二零零二年被确定为全国唯一的秦川牛养殖加工为主的陕西渭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大荔核心区。红枣是沙苑地区的主要果品。其特点:弹性强、易漂浮、耐贮运。据大荔县旧志载:西汉时,大荔沙苑一带就栽植枣树,所产之枣以:个大、皮薄、核小、肉厚、富弹性、味脆甜、液汁多而扬名全国。1984年,县副食公司与浙江义乌县二十三里供销合作社联合兴办蜜枣加工厂,生产出金黄发亮的&金丝蜜枣&,畅销国内外,成为本县一项开发特产。2001年6月,国家林业局授予大荔县&中国枣乡&称号。大荔县也提出了建设&建设全国优质红枣第一县&,建设&全国最大的鲜食红枣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红枣加工基地&的目标。大荔西瓜,有“同州大西瓜”之称。走进古城西安,只要是吃过西瓜的人,提起“大荔西瓜”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大荔县志》中所记“西瓜出沙苑,味甘美,甲于秦中。”,为此,自古就有西瓜摊主真如“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豪情吆喝:“看看看,来来来,同洲西瓜甜的太。刀切哩,水流哩。吃一口,流一手。车拉哩,我卖哩。你不吃,见怪哩……”。月牙烧饼:大荔传统食品,因状如月牙而得名。原料为面粉、精盐、碱面、芝麻、小茴香,菜籽油,经和面、制坯、烙烤三道工序而成。特点外皮焦脆,内瓤酥松空软,热吃凉吃均可,吃水盆羊肉时,用此饼夹入羊肉,饶有风味。大荔人遗址:日,陕西省水利局刘顺堂在段家乡解放村(原名王家村)甜水沟东崖洛河三级阶地的砾石层(第三层)中,发现了一个较完整的古人头骨化石。经国家古人类学者多方考证,确定其为早期智人中的较早类型,时代为中更新世末期,具体时间约在20万年左右。是我国旧石器时代从猿人到古人过渡的一个代表,因发现在大荔境内,故命名其化石人为“大荔人”,具体发现地址为“大荔人”遗址,距县城西北23公里。1978年至1984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古脊所)、西安半坡博物馆(以下简称西博)、本县文化馆(以下简称县馆)、县文物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县文管会)和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班对遗址进行了两次发掘和一次野外调查。在“大荔人”遗址到育红村一带共发现12处与“大荔人”文化层相当或稍晚的石器地点,其遗址代号是:南区为d1、d2、d3、d4、d5、d6、d7;北区为d8、d9、d10、d11、d12、d13。南区在甜水沟以北,北区在育红村周围,东西长约7公里,南北宽约3公里,主要发现了大量石器和兽骨化石。行政区划:2011年7月,陕西省政府撤销大荔县石槽乡并入官池镇,撤西寨乡并入韦林镇,撤八鱼乡并入羌白镇,撤张家乡并入下寨镇,撤步昌乡并入安仁镇,撤户家乡并入许庄镇,撤沙底乡、伯士乡并入朝邑镇,撤苏村乡、赵渡乡、平民乡、埝桥乡、段家乡乡的建制,相应设立镇的建制。现大荔县辖18个镇:城关镇、许庄镇、朝邑镇、安仁镇、两宜镇、羌白镇、官池镇、冯村镇、双泉镇、高明镇、下寨镇、韦林镇、范家镇、埝桥镇、段家镇、苏村镇、赵渡镇、平民镇。城关镇辖8个居委会(东郊、北郊、西郊、东大、南大、西大、北大、十三厂)、36个村委会(北关、大巷、云棋、红楼、太平、屈家、西关、仁厚里、长安屯、畅家、邓营、邓庄、东婆合、高八、凌草、秦豫、泰山、王寨、西婆合、埝头、东平原、西平原、东长、东城南、东七、谷多、观音渡、南七、荣华、三中、西长、西城南、西七、下庙、中刘、埝城)。许庄镇辖40个村委会(许庄、小壕、西小坡、周家、黄家、柳池、下吕、叶家、上吕、张家党、王家党、冯家党、曹柳、八岔、东汉、坡底、西汉、西渠、尧头、义井、中汉、北寨、边章营、党家、东大壕、东石槽、东小坡、高章营、户家、刘官营、上石槽、西大壕、西坊、西顾贤、下石槽、夏家庄、谢家坡、袁官营、厮罗寨、晁邑坊)。朝邑镇辖1个居委会(朝邑)、35个村委会(朝邑、大一、大寨、北寨、连家、东堤、西堤、官庄、南午、民主、新关、广济、六合、紫阳、王玉、王谦、官东、刘家、官西、沙底、霸二、霸一、马家、新丰、平罗、高城、王家、蔡邓、赵家、安市、伯士、斗门、席家、吴王、辛旺)。安仁镇辖34个村委会(安一、安二、安三、东营、新华、石铁、龙门、黄都、殷官、三营、新义、上阿石、下阿石、顾贤、均庄、永安、上秦、下秦、西太平、东太平、通润、小荀、步一、步二、步三、小坡、上鲁、下鲁、南湾、伏坡、安昌、阿毗、保安、新豫)。两宜镇辖17个村委会(两一、两二、丰润、南健、北健、李旗营、定城、仁合、东太夫、太夫雷、西太夫、郭明、寄楼、南贝、北贝、周家寨、北社)。羌白镇辖1个居委会(羌白)、25个村委会(羌东、羌西、赵家湾、新桥、布头、留村、白村、梁家、户军、寺前、明水、焦家、太丰、南德、姚旗寨、石碑、小寨、八鱼、罗何、伴道、南庄、阿寿、东营、西营、小庄)。官池镇辖27个村委会(官池、帖家、沙里、北丁、中草、小元、西阳、北阳、东阳、拜家、石槽、东里、西里、龙泉、张家庄、九龙、新党、三教、孙家、成王、眭家、伍家湾、马一、马二、苏胡、南王马、北王马)。冯村镇辖13个村委会(冯村、杨家庄、贺家洼、张家洼、榆村、新庄、仁庄、雷寨、平王、严庄、党川、南堡、船舍)。双泉镇辖18个村委会(双一、双二、西庄、仁义、西一、西二、东一、东二、恩施、北石铁、南龙池、北龙池、南太奇、北太奇、蔡庄、相底、东泉、西泉)。高明镇辖22个村委会(北白池、北刘、曹家洼、东白池、东高城、东高明、葫芦庄、李家洼、龙贾、南刘、平罗党、平罗雷、平罗朱、洼底、王彦常、王彦雷、王彦任、王彦王、西白池、西高城、西高明、西张)。下寨镇辖23个村委会(下寨、合义、龙池、南潘、南营、庞家、清池、上寨、石家、毕家、新堡、赵家、郑家、张家、沙洼、新兴、朱家、李家、芟稼庄、老庄、马家洼、十里滩、朝阳)。韦林镇辖31个村委会(韦林、仓头、仓西、长城、会龙、火留、望仙、泊子、阳昌、迪西、东一、东二、东三、新合、迪东、柳园、仁东、仁中、仁西、西寨、马坊、兴旺、梁元、周堡、耿元、,田元、晨光、秦家、高洼、东池、西池)。范家镇辖28个村委会(范家、雷北、店干、南岐、结草、加西、南干、福佑、雷南、南乌牛、北乌牛、营西、西寺子、北岐、井庄、东寺子、建龙、北干、上辛、华原、金水、裕西、辛村、加北、加南、营北、营南、下辛)。埝桥镇辖18个村委会(韩壕、东埝、西埝、新兴、小营、白虎屯、阿河、南高迁、北高迁、同堤、北荣华、游斜、高墙、蒙家、黄营、南黄、北黄、新力)。段家镇辖20个村委会(段家、远志山、李家垣、白马、打虎、东高垣、南郭、垣雷、三合、雷宋、北湾、坊镇、北至、育红、北连、华城、翟家、似仙渠、老君寨、解放)。苏村镇辖8个村委会(洪善、陈村、三里、溢渡、堡子、苏村、槐园、沙南)。赵渡镇辖10个村委会(新市、朝阳、赵西、赵东、乐合、雨林、富民、春合、新安、新建)。平民镇辖10个村委会(平民、里仁、仁兴、严通、三民、鲁安、鲁豫、新鲁、豫安、新建)。工业发展:大荔科技产业园区是2002年5月国家科技部等六委批准建设的国家级科技园区。园区所在地大荔县沙苑地区是我国内陆最大的平原沙漠区,是陕西省政府确定的生态保护区。区域北有西禹高速,南有西潼高速,中有108国道穿境而过,拟建的沿黄旅游专线和罗韦高速南北贯通,铁路西韩线穿越境内,南距陇海线20公里,交通便捷,四通八达;周边韩城电厂、秦岭电厂、蒲城电厂以及配套的供电网络提供了充足的电力资,源保障;区域位于渭河二级阶地,地下水埋藏量大,品质优良,是陕西省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区域光热资源充足,名特物产丰富,以盛产l008(黄花菜、红枣、西瓜、花生)而名扬全国,是陕西省乃至西北地区最大的反季节瓜果菜生产基地;区域特有的十余万亩国有土地为园区建设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保障和发展空间。科技园区总体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设置“一区五园”,即“精细化工园、畜牧产业园、农业产业园、机械电子园、纺织工业园及综合服务区&。近年来,围绕“一区多园、一园一产”发展思路,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招商引资,全面加快园区建设。目前,已建成西北最大的农化生产企业恒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亚洲最大的驼鸟繁育基地英考驼鸟繁育中心,以及秦川牛良种繁育中心、绿奥秦川牛科技有限公司、陕西同兴纺织有限责任公司、三河木业有限公司等十四家规模以上企业,年工业总产值5亿元以上。科技园核心区已经成为企业投资的洼地和产业发展的平台。八鱼清代望族石墓群:大荔八鱼李氏家族石墓群,大型石墓22座,清理发掘11座,从已发掘的情况来看,墓葬结构、规模及出土实物,对研究清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官僚制度,乃至当时社会葬俗文化,特别是其书法绘画和石雕石刻等都具有重要价值。石墓群位于黄河流域华山脚下的渭洛河附近的沙苑边缘中段,距大荔县城仅12公里,这里一马平川,土地肥沃,地下物藏丰富。早在秦汉时期,这里就是皇家放马养鹿之地;史称&沙苑&。明清两代,同州辖治,商贸繁荣,文化生活灿烂多姿,据出土墓志记载,此清代李氏望族墓地群,最早可上朔到乾隆时期,最晚延续到民国末年,延续300余年。每座石墓和墓石构件上都雕刻书法绘画装饰图案,达400幅之多。雕刻手法应有尽有,圆雕、高浮雕、浅浮雕、减地刻、阴刻等巧妙运用构成一个和谐的统一体.充分表现出雕刻者精湛和娴熟的技艺,也说明了墓室主人李氏在当地的社会地位和文化修养。石雕、石刻中有山水、人物、动物、花草等图案及文字楹联。从已出土的五座墓葬形制、石雕看,一结构大体相同,一般由墓道、墓门、院落、庭堂、耳室、墓室等组成,多为一院一厅三室的庭院式结构。该墓共有书画雕刻41幅,其中两石柱上刻楹联;&后嗣繁昌漫言钟秀,吾亲寿考是谓治谋&。石柱上楣额刻三幅图案,左右两幅被破坏,中间图案是一老者在健身,左右各有一对老年夫妇对座观看,身旁男仆、侍女、儿童相伴。院落石柱侧壁上刻&五蝠(福)捧寿&图案。庭堂南壁为,隶书石刻&得梅之青,与松俱古&的条幅,两侧有幅对联,&文华仙掌露、人品玉壶冰&。北壁雕刻内容为青竹四条屏画。东、西两壁刻有团扇画、方框画、杂宝图。中墓室石壁刻太极八封图。八鱼清代望族石墓群,魏长城,大荔魏长城,位于今大荔县西北,距今大荔县城约15公里,靠近洛河东岸。勘探表明,自大荔县西北党川村至长城村,即由南向北由党川村、党家窑、东高恒村至长城村南北长达7公里,均发现有魏长城的遗迹。大荔境内的魏长城大部份保留在地面上,现在保存在地面的计有12处,其中保存最长的为长城村至东高恒西北一段长城,计长2100米,墙的宽度16.25、高2.2―11.4米。这段长城保存比较完整,南北略呈直线。长城村东北一段长城计长120、宽0.75―9.35、高1―3.1米。东高恒西北一段长城计长100、宽0.4―1、高0.3―2.5米。东高恒以南一段长城计长1170、宽9.5―20、高1―2米。党家窑以南一段长城计长110米。党州村西北一段长城计长115、宽3.5、高1.85米。大荔魏长城的夯土为黄色,土质坚硬,夯层为4―7厘米。夯窝直径为5―7厘米。大荔境内的魏长城,基于地形条件,形状规整、南北略呈直线。自然条件: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4℃,降水量514mm,无霜期214天,境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条件优越,洛惠灌区、抽黄灌区、抽渭灌区、沙苑井灌区覆盖全县,有效灌溉面积占总耕地的80%以上。水资源3亿立方米以上,森林覆盖率28%以上,已负盛名的医饮兼用矿泉水,被誉为“中国之冠”、“世界罕见”,日开采量可达5万吨。
浏览人次:修改日期: 自助企业建站,完全免费!大荔县庆林灰钙粉厂-「自助贸易」免费网站...
[12-19]大荔县教育局关于高中学生学籍管理互查情况的通报[12-19]大荔县教育局关于高中学籍管理检查情况的通报...
大荔县安仁高级职业中学 安仁高级职业中学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大荔县下寨镇初级中学 下寨中学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欢迎光临云陕西的大荔县医院 大荔县医院是一家三级甲等医院,本院设特色专科:.本医院地址:大荔县东大街,联系电话:〓3222539。...
陕西省大荔县官池中学 官池中学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大荔县 数字渭南数字陕西数字中国数字地球中国城镇社区中国新农村申请超级自主网站 当前位置:渭南市大荔县 行业信息导航渭南市大荔县 乡镇村信息导航...
大荔县平民乡鲁安初中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大荔县中风医院-联系电话: 地址:陕西大荔县官池 所在省份:陕西省 所在城市:渭南市 所在地区:大荔县 分级:二级甲等*医保定点医院:医保*性质:...
友情链接:
关于网站 |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转载]大荔
大荔编年史(前720——-2009) <font COLOR="#11-04-26 22:42
周平王末年(前720)
大荔戎族部落侵入境内,灭据芮,于今朝邑老城遗址东筑王城。建大荔戎国。
周襄王七年(前645)
秦穆公与晋惠公盟于王城,晋献河西地八城于秦。
秦厉共公十六年(前461)
秦灭大荔戎国,取王城,筑高垒,以临晋国,设临晋县。
魏武侯十二年(前385)
魏乘秦内乱,尽夺河西地。
魏惠王十八年(前352)
自华县过渭河,沿洛河东岸北上,筑长城,以御强秦(今段家乡东高垣尚有残存遗迹)。
秦惠文王八年(前330)
魏因连战失利,尽献河西地于秦,临晋复属秦。
秦昭王二十年(前287)
在蒲津关(即临晋县)首建浮桥,名曰“蒲津桥”。
汉高祖二年(前205)
大饥,米斛万钱,人相食。
元狩元年(前122)
庄熊罴请开“龙首渠”。
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
雪深五尺,大寒,冻死多人。
献帝建安五年(200)
移临晋县治和左冯翊郡治于今大荔县城。此为郡、县同设一城之始。
晋、十六国
武帝末年(290)
改临晋为大荔,大荔县名从此始。
穆帝永和十一年(355)
秋,蝗虫大发,庄稼、百草食尽。牛马相互啖毛。大饥。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
迁设华州治于李润堡(今大荔县城北)。
北魏宣武帝景明元年(500)
又移华州治于今大荔县城。
西魏大统三年(537)
十月西魏宇文泰大败东魏高欢于沙苑,命士兵就地植柳七千,以旌战功。因地宜牧,置沙苑监。
西魏大统六年(540)
南五泉县改名朝邑县,朝邑县名从此始。
西魏大统七年(541)
夏,隋文帝杨坚诞生于冯翊般若寺内。
西魏元钦三年(554)
改华州为同州,同州之名从此始。
北周保定二年(562)
重开龙首渠,以资灌溉。
北周保定五年(565)
宇文护筑“长春宫”(在老朝邑城北寨子)。
大业三年(607)
改武乡县为冯翊县。
大业十三年(617)
八月,李渊起兵反隋,西渡黄河,驻朝邑“长春宫”。
武德六年(623)
跨朝邑、冯翊两县,设沙苑监,筑沙苑城。
贞观元年(627)
金龙塔建成。
永徽四年(653)
八月,同州冯翊郡降落陨石雨,声如雷,陨石十之八九有光。
开元七年(719)
同州刺史姜师度创建“引洛、堰黄”两项水利工程,灌朝邑河西地二千余顷,灌通灵陂地(今盐池洼)四百余顷。
开元八年(720)
十月,“引洛、堰黄”工程建成后,玄宗驾临“长春宫”。下诏加封姜师度为金紫光禄大夫,赐帛300匹,晋升为将作大匠。
开元十二年(724)
在蒲津关黄河渡建浮桥,铸铁牛铁人置河两岸,以揽浮桥。
开元十五年(727)
洛水大涨,洛河沿岸被淹,冲坏同州城,漂流居民二千余家。
贞元九年(793)
四月十三日,地大震,震中源于朝邑附近。属7级地震,波及秦、晋、豫。同、朝境内,坏城壁庐舍,地裂水涌,死伤人、畜不计其数。
中和二年(862)
黄巢起义军到关中,占据同州,以朱温为同州刺史。
乾德三年(965)
于沙苑置牧马监。
淳化五年(994)
别驾杨公在城北隅建“文殊阁”。
大中祥符六年(1013)
虸蚄食苗,田禾损失严重。
政和八年(1118)
敕赐朝邑崇祐观额。
至元二十六年(1289)
十一月,洛水绝流三日。
至正二十八年(1368)
因兵荒灾害,大荔人口锐减,由山西迁入大量人口。
洪武二年(1369)
黄河东西滚动无常,朝、蒲民争耕退河地,诏河东道(兼辖陕西的朝邑、合阳、韩城等县)调处,为秦、晋交涉滩地之始。
景泰二年(1451)
知县申润在朝邑西原下,筑县城,周长四里。
弘治十四年(1501)
十二月十五日朝邑5级大地震,震中源于朝邑城西,有声如雷,震撼大地,房屋倾斜,震裂墙壁,鸡飞犬吠,马蹦牛惊。
正德十四年(1519)
韩邦靖编撰的《朝邑县志》问世。后世誉为陕西八大名志之一。
嘉靖三十四年(1555)
十二月十二日(日)午夜渭华8级大地震,波及同、朝,烈度9度强。一昼夜余震二十余次,地声如雷,大地陷裂,一时城垣房屋尽圮,大树扑地,忽起忽倒;洛、渭可涉,井、泉俱竭,朝邑东滩地喷水丈余,为本省地震史上所罕见。
隆庆四年(1570)
黄河泛滥,水高数丈,淹死极众,浮尸盈野,生者攀树而栖,数日不得食。洪退后,河道由大庆关东五、六里,改道西移二十余里。
万历十四年(1586)
二月十二日夜,狂风自北起,摧毁房屋,根拔大树。
万历三十年(1602)
闰六月下旬,大雨如注数日,至七月三日尤甚,黄河大涨,坏运粮官船二十三艘,溺亡甚众,损米八千三百六十石。
万历四十七年(1619)
大饥,十岁孩童换粟一斗。
天启五年(1625)
马朴编撰的《同州志》问世。
崇祯十六年(1643)
李自成由西安领兵入同州。提出:“平买平卖,一民不杀”。令将街巷所有牌坊拆除,以挞富豪。唯对马自强牌坊和匾额保留,以表崇敬。
崇祯十七年(1644)
李自成率军东渡黄河,进攻燕京。
大旱,市绝粜,树皮食尽。
康熙三十一年(1692)
春,大旱,狂风数十日,麦苗尽枯,疫病大发,人死十之六七。
康熙三十七年(1698)
黄河大涨,崩没严王村等20余堡,积尸遍野。
康熙四十六年(1707)
同州知州俞卿重修“钟楼”(位今县政府大门口),高十余丈,宽九丈,后改名“望岳楼”,专役按时击钟,声闻全城。
雍正九年(1731)
朝邑创建西河书院。
雍正十三年(1735)
升同州为府,统制十城。附郭设大荔县。
乾隆五年(1740)
在大荔县署东,增修“常平仓”。
乾隆二十五年(1760)
同州知府李星耀,大荔知县王勋创建丰登书院(在今县人民剧院)。
乾隆三十四年(1769)
朝邑知县杨衍嗣,捐资创建华原书院(今朝邑南寨子)。
乾隆三十九年至四十五年()
同州梆子著名艺人魏长生先后三次入北京献艺,名震。
乾隆五十八年(1793)
年初,黄河大涨,水从朝邑城上过,溺死无数。
道光十六年(1836)
秋苗长至二三寸,蝗虫大作,农民持竿捕打,愈打愈多,飞则蔽天,落则满地,所到之田,禾苗殆尽。
道光二十年(1840)
武生王丕谋等人,在文殊阁旧址建成“文殊塔”,高四层。
道光二十三年(1843)
知县熊兆麟创建冯翊书院(在今大荔中学)。
道光三十年(1850)
知县熊兆麟,编撰的《大荔县志》问世。
咸丰三年(1853)
正月二十日,下土雨,从早到晚,天色昏暗,日无光。
同治元年(1862)
华县、渭南回民起义。四月二十五日,大荔县王阁村回民响应,二十六日,知府朱元庆,知县杨玉章,聚集洛河两岸群众,战于二郎庙,死近千人,后回军占羌白镇。
五月二十七日,回民军进入县城东北的高城、龙门村等一带地区。
十一月二十六日,清将多隆阿领兵到大荔,回民军在城北黄家庄、黄家营、长城村一带,被三面包围,遂大败。
同治二年(1863)
二月,清军攻下羌白,连克王阁村。激战月余,回军撤至渭南孝义镇一带。
同治六年(1867)
三月二十三日,捻回联军又入大荔境。县城周围三、四十里以内村落,皆为捻回联军占领。四月初被清军刘松山、郭宝昌部战败西移。
同治七年(1868)
四月二十四日下冰雹,平地积寸许,大如核桃,麦苗被伤。
光绪元年(1875)
大荔县扩修社仓,创办义仓。全县共储小麦6744石。各乡村分储小麦1500石。
光绪三年(1877)
大旱,麦豆亩仅收数升,秋无苗,麦未种,粮价奇贵。
八月,大荔设保赈局,开放义仓,以救饥荒。
九月,大荔开粥厂,散棉衣,掩埋尸体。
十一月,天极冷,饥民多冻死。
光绪四年(1878)
复大旱,又大疫,人相食,死大半,城东掘有万人坑,大、朝两县人口由41万多人,减到19.2万人。大荔县设茶厂五所,煮药施供行人饮用。
光绪五年(1879)
知县周铭旂续修的《大荔县志》付梓。
光绪七年(1881)
十二月二十四日,大风雪,霎时沟壑皆满,车行不及避,埋没雪中,家家门口被雪堵塞,人不得出。
光绪十一年(1885)
朝邑丰图义仓建成(由东阁大学士阎敬铭倡议,始建于光绪八年),慈禧太后朱批“天下第一仓”。
光绪十五年(1889)
喉症大发,伤人无算,甚至有全家病死者。
光绪十八年(1892)
九月十四日,大雪,积雪尺许,冬季极冷,河、池、渠水结坚冰,车马经过,如行平路。
光绪二十六年(1900)
大饥,夏、秋不雨,麦歉产,秋无收,县开义仓放赈,按口散粮,并设粥厂。
光绪二十七年(1901)
考试改制,废科举,倡新学,大荔丰登书院改为丰登中学堂。
光绪二十九年(1903)
大荔县始设水利局,修坊舍镇渠。
光绪三十年(1904)
七月二十九日,朝邑设邮寄代办所(地址西大街)。八月二日,大荔设同州府邮局(地址李家巷)。
光绪三十一年(1905)
大荔县试改学署为劝学公所。
大荔县绅赵松泉祖母,捐巨款重修毁于火灾的文庙大成殿。清帝诰封“一品夫人”,并在东大街东口路北,树立石牌坊,上刻“圣旨”和“深明大义”四字,以彰其功。
大荔县商务会成立。
光绪三十二年(1906)
秋,淫雨五十余日,黄、洛、渭水大涨,沙苑遍地汪洋,禾苗尽被淹没。
光绪三十三年(1907)
朝邑县进行人口清查,计有21773户,94972人。其中男45821人,女49151人。
宣统二年(1910)
大荔县设立农业学堂(地址今县电力局)。
宣统三年(1911)
九月二十二日晚,新军排长邢林盛和徐少南、高致堂等人联合当地学生、群众,在朝邑起义,逮捕县令李焕墀,朝邑光复。
十月初,新军什长蒙平发和白天赦入城举义,大荔光复。
元年(1912)
朝邑县创办女子小学。
朝邑县设立乙种农业学堂。
二年(1913)
废同州府制,改府衙为县署,改知县为知事。
大荔尚镇圭、曹国瑞、郭文俊当选为中华民国众议会议员。
朝邑王仙屏当选为陕西省第一届议会议员。
大荔县始设电报局(地址亦陋西巷)。
三年(1914)
大荔县城东街设立女子小学(今县文化馆)。
在同州实业中学堂(府贡院)旧址,设立陕西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今县人民武装部)。
四年(1915)
大荔县农会成立。
大荔县开始征收烟、酒公卖税。
七年(1918)
六月,陕西督军刘振华的陈树藩部集中兵力,围困驻在羌白镇的陕西靖国军第一路司令郭坚,郭被围困57天,最后于七月下旬一日夜率部突围。
七月,大雨如注四昼夜,洛水涨至城南崖下村。
八年(1919)
黄河于大庆关北决口,分成东、西两河。遍地汪洋,淹没农田数百余顷。
九年(1920)
十一月初七日亥时,宁夏海源大地震,震级8.5级,波及本县,如疾风,如迅雷,房屋颠簸,井、池沸腾,人、畜有伤亡。
十年(1921)
陕西省立第二师范附属小学成立(地址今县人民武装部)。
十二年(1923)
吴尊三等人,集资创办大荔织袜传习工厂(厂址在亦陋巷)。
十三年(1924)
四月,镇嵩军第四旅旅长麻振武部八九千人进驻大荔。
朝邑县设立孤儿院。
十四年(1925)
二月十九日,朝邑县乌牛、安仁两地农民,不堪苛税赋重,聚集数百人,各持农具,赴县“缴农”。
五月,麦收时,大暴雨,麦车被吹如转蓬,大树倒,屋瓦乱飞,继以冰雹,麦、豆损失惨重。
共产党员李志谦等一些进步人士,先后在《西安评论》、《国民日报》等报刊,发表《朝邑通讯》、《大荔人民之苦状》等文章,揭露军阀、贪官污吏罪行。
大荔县在农村始设高等小学。
大荔县设立孤儿院。
十五年(1926)
八月间,麻振武横征暴敛,强迫农民预交后三年粮赋,农民苦不堪言,在叶雨田率领下,城周围六千多群众,围城“缴农”,要求减轻农民负担。
十月,国民联军驻陕总司令派人来县劝麻起义,麻拒绝,冯玉祥于同年十一月即派刘汝明、耿端方部围攻大荔,麻守城顽抗,久围不克。直至次年七月二十九日联军张维玺部,以棺木装炸药轰开北城墙二十七丈,城始克,麻死于突围乱马军中。
冬,中共党员李志谦(化名纪朝纲),在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形势下,受党组织派遣回朝邑,以筹备国民党朝邑县党部为掩护,开展党的工作。
十六年(1927)
朝邑各地相继成立农民协会组织。
四月,国民党筹备成立朝邑县党部。
改县署为县政府,改知事为县长。
五月,朱晦生主持,在朝邑城内,召开了“追悼李大钊大会”声讨北洋军阀杀害李大钊的滔天罪行。
六月,朝邑县派党文伯参加在西安召开的全省农民代表大会。
七月,在中共渭阳(渭南固市)特别支部领导下,中共大荔县的第一个支部在芟家庄(今张家乡)成立。
大荔县设立通俗图书馆。
十七年(1928)
中共党员张重义、朱晦生组建“哀鸿剧社”,成为东府第一个共产党领导的剧社。
二月,中共陕西省委派张质平、罗承运分别为党、团特派员来大、朝、澄一带活动,在朝邑县西高明村成立东府特委(地址张重义家)。
自闰二月起大旱,夏、秋、冬连旱,秋粮歉收,麦未种好。七月十四日,气温高达44 &#8451;。
大荔县城内“敬义和”生产的织绒、栽绒毯、毛缠子,参加西安工、农业产品展览会,获一等奖;又在上海参加工商部中华国货展览会,获优等奖。
十八年(1929)
大荔、朝邑两县国民党基层政权改为区、乡(镇)、闾、邻多级行政制。
大年馑。二月二十二日,暴风骤起,咫尺不辨,天色忽赤忽黑,从朝至暮始息。洛、渭沿岸,麦、豆都被拔起,村中沙厚一二尺。
秋,又遭虫害,种麦时,因籽种、畜力缺乏,未种之田占十之七八。饥民觅食,致树无完皮,草无完叶。
十一月十八日大风。又连降大雪,厚二三尺。下龙霜十八天,树木房屋,到处皆白,两月不见地面。据朝邑县212个村统计:这年因缺食饿死9479人,外逃甚多。大荔县有灾民66000多人,俗称“十八年年馑”。
中共陕西省委于当年夏派王芾南到大荔联系中共党员张质平、许永平在陕西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建立中共特别支部,许永平兼任书记。
中共陕西省委派薛晓幽来大荔,在第一高等小学(今大荔中学),举办暑期讲习会,组建国民党大荔县党部;并成立农协组织,发展农协会员。
置平民县,县政府设大庆关。
十九年(1930)
大荔县工会成立(地址设奓巷)。
九月十六日,李璞玉以南乡民团名义,率众进城,大肆抢劫掠夺,翻箱倒柜,拷打勒索。十七日杨虎城辖属孙蔚如部进大荔接防,下令严捕流匪,李璞玉就地伏法。
十二月,杨虎城部四十二师师长冯钦哉率部进驻大荔。
二十年(1931)
“九一八”事变后,省立第二师范在共产党员姜炳泰领导下,联合第一高等小学师生,成立大荔县学生抗日救国会,掀起抗日救国高潮。
大荔至朝邑、蒲城、渭南的三条简易公路建成。
二十一年(1932)
春,大荔少数绅士为劣迹累累的县长陈少岩“歌功颂德”树“德政碑”,中共组织发动学生游行,推倒“德政碑”。并在西安《秦风日报》发表声讨贪官陈少岩檄文。
刘振刚在大荔第一高等小学任教,发展组织成立“红军之友社”(后改为“反帝大同盟”),发动学生闹学潮,发行《向导》、《共进》、《新青年》等进步刊物。并介绍韩增友、王致远入党。
六月上旬,霍乱瘟疫(虎列拉)流行,患病之人,上吐下泻,腹痛筋抽,流传之速,朝人暮鬼,两日之间,大荔城内军民死亡达干人,乡间不计其数。人人自危,不敢往来,估衣棺木,被购买一空。
七月初十日,洛水大涨,沿河两岸村庄,尽被淹没。
整理田赋,去里归村,清理积弊。正供加附,统称田赋,县成立田赋整理委员会,村清理造册具报(新红册),按地交粮,废两改元,即一两,折合一元五角征收。杂项每两银折合一元二角,两项合计二元七角,全部解缴省库。二十二年(1933)
大、朝、平三县,始行联保制,经过整编后,大荔编为20个联保;朝邑编为14个联保;平民编为5个联保。
省水利局在大荔设引洛工程处(后改为泾、洛工程局洛惠渠工务所)。
十月,在中共陕西省委工作的共产党员樊振恒来东府工作,在澄城县醍醐组建中共大、朝、澄三县工作委员会。并成立中共大荔特别支部,樊任书记。
十二月初八日午间,日带大、小两环,每环各背一弓,形各不同,两旁有箭,由小环射出大环,次日仍见原形。
二十三年(1934)
三月,洛惠渠工程动工。
六月,洛惠渠五号隧洞开始施工。
夏,极热,无昼夜之别,门、窗、箱、柜,热可烫手,因热而死者日有所闻。
电报支局移入邮政局内,改为报话营业处。
二十四年(1935)
大荔县城内设立戒烟院(指鸦片烟)。
省立第二师范改为同州师范,并设女子简师班。
大荔县整修城内旧常平仓,十月共收谷子700石。
秋,大荔县民教馆创办《新闻简报》。
冬,大、朝两县进行户口调查。
二十五年(1936)
大荔县进行土地丈量,所有正、附税税目,一律取消,改征新赋。
驻军四十二师师长冯钦哉在“文殊塔”旧址重建“文殊新塔”;并创办私立尚勤小学(今城关初级中学)。
十二月十二日,“西安事变”爆发,冯钦哉背叛杨虎城,投向蒋介石。
“芮公鼎”(民国十八年在赵渡镇出土)参加英国伦敦举办的“中国古物展览会”,一去不返。
二十六年(1937)
七月七日,大荔县创办《前线周刊》。
九月,同州师范因校长马凤岗克扣学生膳费,闹起学潮。后经学生代表赴省教育厅请愿,马被撤职查办,退出赃款。学生从中捐献1000元,慰问抗日将士。
朝邑县设立县卫生院。
二十七年(1938)
春,因本县地处抗日前线边缘,时受日寇炮击、空袭之害,同州师范学校迁往泾阳。
三月,中共朝邑特别支部成立,六月组建朝邑县工作委员会,九月成立朝邑县委员会。王博任书记,张重义、张正德、刘钟谐、党文伯分别任组织、宣传、军事、农运委员。
六月二十六日,共产党员朱晦生、王奋生、张重义、张殿臣等集资办起“七七”书报社,发行进步书刊得到广大群众和当地驻军旅长孔从周支持。
十二月十七日(农历十一月二十六日),日寇飞机四架首次轰炸大荔,炸死女学生二人。
大荔县成立抗日救国动员委员会,由驻军军长陶峙岳任总指挥。县设总队,乡设大队,向群众进行抗日宣传和捐献钱物、支援前线的活动。
朝、大、平三县,分别编为第二、第三、第四防空监视队。在卿避(今段家乡育红村)、阳村、安仁、上辛等村,设防空监视哨。
二十八年(1939)
六月,全县整顿保、甲组织。
秋,朝邑县初级中学成立。朝邑县绅朱绍堂资助建校。
大荔县农场培育出“四强麦”、“大荔52号”小麦良种。
大、朝、平三县改联、保制为乡、保制,联保处改称乡(镇)公所。
二十九年(1940)
五月,大荔县创办《大荔民报》。
暑假期间同州师范由泾阳迁回大荔,址在东关娘娘庙(现物资局)。
七月十一日洛河大涨,洪水流量4420立米/秒。
共产党员张殿臣、马子健等,受党组织派遣,给陕甘宁边区送棉籽、土布、医药等。
秋,大荔县初级中学成立,姚一征任校长。县绅赵松泉为建校资助五万元。
三十年(1941)
正月,县政府清查户口,登记民间枪支。
五月,因通货膨胀,货币一再贬值,改农业税征钱为征实(以小麦为主)。
九月二十一日正午,日全食,天黑如夜,星满天,鸟雀乱飞,鸡犬乱撞。
秋,黄河大涨,全滩淹没,水深数尺。
三十一年(1942)
国民党朝邑县党部创办《朝邑报》。
共产党员王博、侣瑞庭创办朝邑县《实验简报》。
三十二年(1943)
农历六月二十三日,一架轰炸西安返航的日机,在朝邑西寨南的榆村北被击落坠毁。
十月四日,大荔中学学生王怀堂在壁报上以“秦桧复活”为题揭露县长王昭旭贪污罪行为导火线,发起学潮,赶走校长(CC特务)王子宜。
大(荔)华(阴)公路建成,于右任题写“大华公路纪念碑”,梁益堂书写碑文。
省立大荔农业职业学校成立(校址今县物资局)。
三十三年(1944)
苏、英、美等同盟国新闻记者代表团,赴延安访问,途经大荔,受到大荔各界群众欢迎。
秋,大荔中学增设高中部。
大、朝、平三县分别成立县临时参议会,次年各自成立正式参议会。
十二月,国民政府号召十万知识青年从军抗日,大、朝、平三县共367名知识青年应征参军。
三十四年(1945)
平民县初级中学成立。
八月十五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至此,八年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大、朝、平三县分别举行庆祝大会,万民欢腾。
三十五年(1946)
九月,成立中共平、朝工作委员会,韩增友为书记,刘钟谐为副书记,地址在朝邑下鲁坡村。
三十六年(1947)
春,国民党为了反共、防共,大、朝、平三县政府分别整顿全县户口,实行国民身份证制。
九月,朝邑中学增设高中部。
十月,进行“国大代”选举,大荔叶雨田、朝邑王汝南、平民刘荫远,当选为国民代表大会代表。
十二月十二日,在义井举行洛惠渠放水典礼,国民党南京政府水利部长薛笃弼到会剪彩。
中共大荔西小坡村支部成立,董周温任书记。
三十七年(1948)
国民党第五兵团司令裴昌会率部驻大荔。
八月,国民党政府进行币制改革,发行“金圆券”,与旧法币的比率为1:3百万。
十月五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为配合全国战略形势需要,发动荔北战役。至十月十四日战斗结束,共歼蒋军及地方武装25300余人,俘蒋军师长万又麟以下官兵一万一千多人。
由共产党领导的商颜、朝邑、荔北游击队先后成立,开展武装斗争。
十月六日,国民党朝邑县“保警队”、“常备队”在中共平、朝工委具体领导、策划下,在朝邑举行起义,逮捕了朝邑县长卜儒英和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刘映南。因是日是农历九月初三日,故称“九三起义”。
十月七日,平民解放。
十月九日,朝邑县人民政府成立,地址设东高城。
3月4日,大荔解放。人民政权相应建立。
4月,大、朝、平三县,废止国民党货币“金圆券”。废除国民党时的保、甲制,建立区、乡政权。
7月,县人民政府登记国民党人员,收缴民间枪支、弹药。
25日,黄、渭河大涨,朝邑县仁义村120户房舍崩入河中。
秋,淫雨成灾,三县均成立救灾委员会,组织干部下乡,开展生产自救。
9月16日,中共大荔县委派出清匪、反霸、肃特工作团,先后赴许庄、商颜、华至三区开展减租、减息和反霸工作。
同月,大荔县成立剿匪委员会,清查出匪徒34名,侦破匪案12起,抓获匪徒24名。大、朝两县侦破国民党军统、中统等特务组织27个,特务分子303名。
25日,大荔县召开首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讨论生产救灾、扩武、反霸、改造基层政权,建立人民武装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县城内隆重举行庆祝大会,并表演文艺节目,群情沸腾,盛况空前。
1日、2日,平民、朝邑两县分别召开首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会议讨论发展生产、救灾支前、扩武、反霸、改造基层政权、建立人民自卫武装,巩固地方治安等工作。
3日、23日、26日,中共大、平、朝三县委分别召开党员代表会议。
11月,大、朝、平三县分别召开农民代表大会,成立县农民协会。主要任务是:发动群众,进行反霸,清匪、肃特、土地改革准备等。
12月13日,平民县召开公判大会,处决特务分子何德全。
1月7日,国家发行胜利折实公债,大、朝、平三县人民踊跃认购,超额完成任务19222份(每份人民币5元)。
华至区召开群众大会,处决民愤极大的土匪党森儒(绰号党老六)。
18日,大、朝两县,分别召开首届第二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4月10日,洛惠渠正式开闸放水,本县开始灌溉受益。
5月1日,平民县并入朝邑县,撤销平民县制。
同月,调整行政区划:朝邑县设8区,73乡;大荔县为6区,49乡。
10月4日、21日,大、朝两县,分别召开二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并设立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
大、朝两县分别抽调大批干部,组成工作团、队,分三期开展土地改革。
改组“大荔县群众合作社”为“大荔县合作社联合社”。“朝邑县合作社联合社”成立。
开展取缔反动会道门活动,着重打击一贯道。
2月,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至5月底,大、朝两县先后共判决处理各类反革命分子547人(其中处死88人)。
陕西省土地改革检查、验收、视察组韩兆鹗、孙蔚如等人来大荔视察。
4月1日,大荔所属渭河南的南胡村,东、西、南吊庄等村划归华县、华阴管辖。将华县、华阴所辖渭河北的王家庄、薛董等村分别划归大荔、朝邑管辖。
5月底,土地改革结束。大荔县共没收(含征收土地)土地125120亩,朝邑县共没收(含征收土地)土地149937亩;分给无地和少地的雇农、贫农及部分中农。
6月5日中午,大荔四区(羌白)、五区(苏村),气候突变,风雨交加。降冰雹一小时许,雹大如枣,小如杏仁,受灾7个乡,2717户,受灾面积17158.91亩。
秋,大荔县八鱼乡黄甫村马廷海,在自愿的基础上将全村30户农民,率先组成了12个临时互助组。扈家乡谢家坡张星斋,朝邑县王玉村杨辛卯,五里铺徐忠信,亦相继建立互助组。
10月,大、朝两县工商界为支援抗美援朝战争分别开展捐献飞机、大炮活动。
同月,召开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传达陕西省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精神和农运方针、政策,改选县农民协会委员。
11月,大、朝两县分别成立查田定产委员会(查清田地,定实产量)。
12月24日,大荔县将披着宗教外衣,进行反革命活动的天主教神甫,意大利籍穆继文、倪秉谦驱逐出境。
12月26日,大荔县卫生院接管天主教会办的“广慈医院”。
同年,大、朝两县分别成立人民武装部和扫除文盲协会(后改为扫除文盲委员会)。
朝邑“群众剧团”成立。
1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友好慰问团来大荔,慰问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一预备学校(校址今县物资局)。
县级机关开展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工商界开展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运动,4月底结束。
5月,大、朝两县分别召开第三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7月下旬,大荔县在扈家、八鱼乡进行民主建政试点工作,历时5个月。
8月,大荔秦腔剧团成立。
9月27日、10月30日,中共大荔、朝邑县委分别召开第一届党员代表大会。
10月,朝邑群众剧团副团长、著名秦腔老艺人李正敏代表朝邑群众剧团,参加西北戏剧演出代表团出席全国第一届戏剧观摩会演。
11月,大荔县抽调干部410人,同渭南专区派来的华县干部55人,开展“查田定产”工作,历时70天结束。
12月,大荔县工会成立。
2月,大荔县在皇甫村马廷海互助组、朝邑县在王玉村杨辛卯互助组基础上分别办起了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3月,朝邑县工会成立。
大、朝两县抽调干部622人,下乡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宣传月活动。
3日,陕西、山西两省达成以黄河主流为界耕种滩地的协议。
4月4日,大壕营村西北建立荔北战役烈士陵园,并树碑纪念。
7月1日,大、朝两县进行第一次人口普查,核实大荔县33590户,147288人。朝邑县42967户,181350人。
12月,实行粮食、油料“统购统销”。
同月,洛惠工程管理局改为陕西省洛惠渠管理局。
大荔汽车站成立,地址在县城内集圣巷。
大荔县农业技术推广站成立。
春,国家发行首批经济建设公债,大、朝两县人民认购353716元,此后,、1957年相继发行公债3次,认购总额1412657元。
2月,大、朝两县分别进行普(遍)选(举)工作,核实大荔县选民82562人,朝邑县选民103054人。两县选出县人民代表259人,乡(镇)代表2896人。
6月8日~15日,中共大荔、朝邑县委分别召开第二届党员代表大会。
同月30日~7月1日,大、朝两县分别召开首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学习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粮食征购工作;选举赴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8月19日,渭河暴涨,最大洪水流量7660立米/秒,大荔的苏村、张家、官池和朝邑的韦林、仓西等乡三十多个村庄遭受严重灾害。
9月5日,大荔、朝邑两县均实行棉花、棉布统购统销。
国营大荔“七一”拖拉机站成立(地址在现农机供销公司)。
3月1日起,国家实行币制改革,开始发行人民币。人民币与农币值比为1:1万元。
6月21日、7月1日,大、朝两县人民政府统改称为县人民委员会。
实行粮食“三定”(定产、定购、定销)政策,一定三年不变。
同年,朝邑县修筑华原至北鲁安村的华鲁堤。
洛惠渠管理局在中、苏(联)、越(南)大型灌区灌溉管理工作会上,就计划用水经验,进行了技术交流。
3月底,大、朝两县实现农业合作化,由初级社转为高级社。并开展撤区并乡工作。
4月1日,依据国务院《关于工资改革的决定》,大荔、朝邑两县在国家机关干部中,进行工资改革,实行货币工资制。
19日,中共大、朝县委分别召开第三届党员代表大会。
大、朝两县广播站先后建成,对全县开始有线广播。
6月,大、朝两县完成对私营工、商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7月,在国家机关干部中开展肃清反革命分子的工作。
10月1日,《大荔报》创刊问世。
同月,大、朝两县分别进行普(遍)选(举)工作,大荔县登记选民91028人,选出县人民代表125人,选出乡(镇)人民代表959人;朝邑县登记选民108007人,选出县人民代表130人,选出乡(镇)人民代表968人。
11月,三门峡库区开始外迁移民。大、朝两县移民迁往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平罗、惠农、陶乐、中宁等县安置。
6日~11日,大荔县召开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会议作出坚决贯彻党的“八大”路线,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保护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决议。
12月3日,《朝邑报》创刊问世。
22日~25日,朝邑县召开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会议作出认真贯彻党的“八大路线”发展生产力的决议。
朝邑剧团以《金沙滩》剧目参加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摩会演,荣获9项奖励。
朝邑红星皮影剧团代表陕西省,参加文化部主办的全国木偶皮影观摩演出。
春,洛惠渠管理局与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水利专家就灌溉管理和计划用水进行技术交流。
4月,大、朝两县,在机关单位开展反对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宗派主义的整风运动。
9月,中共大、朝两县县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在全县国家机关、中等学校,组织开展整风运动。大荔县划定“右派分子”52人,朝邑县为12人。
4月1日~5月10日,进行普(遍)选(举)工作,大荔县登记选民75621人,选出县代表155人,公社代表1021人。朝邑县登记选民106597人,选出县代表141人,公社代表916人。
同月,大荔县广播站,作为陕西省代表之一,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第五次广播会议。
5月,大、朝两县分别召开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会议以整风精神,在批判所谓“右倾保守思想”的基础上检查在“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中的“错误思想”。
大荔城内莲花池、双双潦池两个引洛蓄水库建成,解决了城内人、畜饮水问题。
7月21日,洛惠渠东一干改线工程动工。大、朝两县日上劳两万余人,扩大灌溉面积111200亩。
8月25日,羌白梁家抽水站建成,灌溉面积3万亩。曾获国务院奖状。
9月,国务院秘书长习仲勋和陕西省省长赵寿山等人来大荔视察。
同月,羌白、八鱼、下寨、石槽四个公社动员民工1000多人,赴彬县修大佛寺水库,后因工程下马民工撤回。
8、9月份,大、朝两县先后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分别并为7个和11个人民公社。实现了人民公社化。
10月,大、朝两县组织两万余人,在澄城尧头“大炼钢铁”,所炼钢铁大部分无用,影响秋收,棉花、秋粮损失严重。
同月,苏联专家纳达尔丘可,带领在西安举办的全国水利培训班学员,来大荔引洛灌区东于11斗考察计划用水。
12月,大、朝两县合并,撤销朝邑县制。
同月,大荔县财政局出席全国财政系统支农先进会议。
县工人俱乐部建成。
1月16日,蒲城县的永丰、澄城县的寺前、醍醐、业善、韦庄等五个公社,划归大荔县。全县共划为14个人民公社,辖20个管理区,389个大队,1880个生产队,后又并为7个人民公社。
本县各人民公社办公共食堂2163个,实行吃饭不要钱,用粮没标准,后因脱离客观实际而解散。
春,三门峡水库拦洪后,渭河北岸东起拜家,西至渭南县孝义镇,动工修筑全长27.86公里的防洪大堤。
6月,实行统一衡器,改一斤16两为一斤10两。
飞机在洛灌区喷洒农药,防治棉花害虫,本县首见此举。
8月3日,突降暴雨,洛惠渠输水咽喉工程——五号隧洞北口361米处塌陷。抢修中9月13日又遇暴雨,洞内淤积严重,经突击抢修,于10月1日竣工通水。
16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陕西省大荔县委员会正式成立,并召开第一届全体委员会。
9月,在国家机关进行“反右倾”整风运动。后又召开三级干部会议,批判所谓“右倾思想”,在干部中拔“白旗”,一些干部无辜受到批判与处分。
抽调专人,彻底清查一平(均)二调(用)三收款的“共产风”。
10月,大荔县晏科运、任子常、崔忠义三人,出席全国财贸、文卫、工交战线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代表参加的“群英会”。
12月,全县抽调民工5500多人,去洛川县南城里修水库。后工程下马,民工撤回。
秋,本县在三门峡库区的移民工作全部结束,计移民共22642户,107005人。其中在本县内迁安置8343户,41601人。所剩西寨、官池两地区部分群众,并入沙苑农场。
城关公社新庄大队民办教师董存娣,出席全国教育系统先进会议,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受到国家主席刘少奇的接见。
4月,业善、许庄公社民兵团及张家公社朱家、安仁公社下秦民兵营代表,出席全国第一次民兵代表会,各获奖“65型”自动步枪一支。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朱德总司令的接见。
5月,机关、农村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6月,羌白公社党委书记姚伟川,参加出国访问团,先后访问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三个国家。
同月,大荔县1500千瓦火力发电厂建成发电(地址东关)。
7月1日,国营大荔棉纺织厂在县城东关建成投产,后数易其名,现为陕西省第十三棉纺织厂。
8月11日,中共大荔县委召开第四届党员代表大会。
同月,本县农民赵新喜(北荣华村人)、刘丙生(上吕村人)参加国家水电部组织的以张建丰为首支援蒙古人民共和国水利专家团,帮助修建水利工程,传授灌溉技术。
秋,出席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召开的节约粮食会议的全国27个省市的党政领导来本县参观。
冬,对1959年在“反右倾”斗争中,受到错误批判、处分的干部,全面进行甄别。
中共陕西省委扩大会议与会成员,来大荔眭家、张家、凤式(蒲城县永丰公社,当时归大荔)视察节约粮食和卫生绿化工作。
12月,进行普(遍)选(举),全县登记选民211128人。选出县人民代表268人,公社人民代表1400人。
1月27~30日,召开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会议讨论贯彻中央“大办农业、大办粮食”及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4月,县人民剧院落成。
5月,全县7个人民公社调整为18个人民公社。
8月27日,永丰、寺前、业善、醍醐、韦庄五个公社,复归蒲城、澄城县。
9月10日~10月20日,县碗碗腔剧团,赴京汇报演出。受到周恩来、朱德、陈毅、习仲勋等中央领导同志接见。
12月22日,政协大荔县委员会召开第二届全体委员会。
同年,全县精减国家职工5061人。
春,全县人民公社实行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核算制度。
4月19日,《大荔报》停刊。
8月,增设扈家、沙底两个人民公社。
本县自1960年至本年由于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农业薄收,人民以“低标准,瓜菜代”,安全度过灾荒。
春,汉村公社坡底大队,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试点工作(简称社教)。
3月15日,全县进行普(遍)选(举)。登记选民191650人。选出县人民代表360人,公社人民代表2776人。
4月,县级机关,开展增产节约和五反(反铺张浪费、反贪污盗窃、反投机倒把、反官僚主义、反分散主义)运动,并开展“兴无灭资”斗争。
29日,山西永济农民与本县原富民村农民因种库区滩地发生纠纷,经两省会议协商,在1953年协议的基础上,达成“关于解决黄河滩种地等问题的决定”。
5月23~26日,召开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会议对当时农村出现的分田到户、包产到户、扩大自留地、弃农经商等问题进行了错误的批判。
24日,县政协召开第三届全体委员会议。
9月26日,中共大荔县委召开第五届党员代表大会。
10月,城关、许庄公社,开展第一批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1月,调整行政区划。全县设5个区,28个人民公社。其中东七、婆合、城关和城市公社系县直属社。
春,双泉、安仁、扈家、步昌四个公社,进行第二批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国家水利电力部部长钱正英来大荔视察水利工作。
7月1日,进行第二次人口普查,全县共有75592户,387162人。
中国人民银行大荔县支行,将1961年底以前社、队集体和贫下中农个人,所欠贷款10960.30元,按照国务院文件精神全部进行豁免。
开展“农业学大寨”活动。
10月,抽调干部赴长安县参加省“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试点”工作。
开展“工业学大庆”活动。
12月,县召开第一次贫下中农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大荔县贫下中农协会。公社、大队、生产队,相继成立贫协组织。延至1981年撤销。
7月20日~21日,历时12小时降特大暴雨,总降雨量151.4毫米,全县倒房9854间,死9人,伤23人,死牲口15头,城内大街水深1米多,全县31个村庄,被水包围。
国家水利部副部长、水利专家张含英来大荔视察。
12月18日~22日,召开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会议提出进一步贯彻“以粮为纲,粮、棉并举,多种经营”的方针,提出奋战一年,粮、棉跨过《会国农业发展纲要》指标。
县政协召开第四届全体委员会。并列席县人民代表大会。
全县撤销5个区建制,各人民公社归县直辖。
5月,中共大荔县委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即五·一六通知),组织全县干部、工农兵群众,纷纷举行报告会、座谈会、声讨会,批判所谓“三家村”反党言行,拉开了“文化大革命”(简称文革)的序幕。
28日,县委成立“文化大革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7月26日,对全县2461名中、小学教师,集训40余日,深挖所谓“三反分子”。制造了大量的冤、假、错案。
27日,洛河暴涨,头出现2700立米/秒洪峰,县域洛河洪水漫溢,水深一二米。县组织干部、教师和非灾区群众6.6万多人,赶赴灾区抗洪抢险,使沿河21个遭灾村庄无人、畜伤亡。
8月下旬,造反派组织的“战斗队”、“红卫兵”蜂拥而起。进行所谓“革命的打、砸、抢”,“破四旧”。凡古书、古画、古物、古装、房屋脊兽、古建筑等均被视为“封、资、修”,被查抄、焚毁、砸碎。焚毁古字画约26万多件,宝石、首饰近万件。
9月,各中、小学校,停课“闹革命”,“红卫兵”开始大串联,数千名师生组成“长征队”,“串联队”。奔赴延安、北京、上海、井等地进行“革命串联”。
11月3日,全县组织了728名“红卫兵”赴京参加毛泽东主席第六次接见全国“红卫兵”大会。
当年停止考试升学制度。
1月,在上海“一月风暴”的影响下,各机关、学校、单位的“造反派”普遍夺了党、政、财、文大权。
春,全县两大对立的“造反派”组织——大荔地区六总司总部(习称六总司),大荔地区无产阶级文化革命派联合指挥部(习称联指)成立。从此,机关、单位、学校、社会形成势不两立的对立局面,矛盾愈演愈烈,发展到围攻、殴打,以至武斗。
3月,省、地、县抽调21名医务人员,组成大荔地区“热热病”防治工作组,深入埝桥、安仁等14个公社,进行普查、普治。
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荔县人民武装部和驻军,介入大荔县“文化大革命”,7月成立了大荔县“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负责领导全县工作。
8月11日,黄河大涨,最大洪水流量24000立米/秒。全滩淹没,塌房646间,倒墙2500多堵,淹没秋、棉田10.9万亩。
11月3日陕棉十三厂,打响了武斗第一枪。
11月,县人民武装部、县公安局、县中队许多枪支多次被“造反派”抢走。
12月15日,羌白发生武斗。
28日,朝邑发生武斗。
同月,县百货、五金、药材、副食等公司和北关粮站的黄布、汽油、药品、烟酒、大肉、面粉等部分商品、物资被“造反派”抢走。
3月18日,洛河新桥渡口发生武斗。
8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大荔县人民武装部,对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和邮电部门实行军事管制。
29日,在县城内召开万人大会,成立“大荔县革命委员会”(简称革委会)。下设办事、生产、政工、政法四个组,实行党、政合一。此后各公社、学校、单位“革命委员会”相继成立。
9月1日,渭河大涨,淹没苏村、官池、张家三个公社滩地。
同月,全县开始进行“清理阶级队伍”,889名党、政、财、文、农业系统干部无辜被审查受害。
县“革命委员会”,设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安置办公室,接待安置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插队落户。自1968年至1979年全县共接收、安置来自西安等地知识青年7685人,其中本县初、高中毕业生1771人。
春,改革学制。初、高中学校,改秋季始业为春季始业,改修业3年为2年;小学改6年为5年。推行所谓贫、下中农管理学校。
5月,“县革委会”决定,将全县小学公办教师,全部转回本大队任教,改工资为工分补贴,改市民户为农户,打乱了教学正常秩序。
6月,按照黄河水利委员会设计安排,修筑黄河围堤(即黄河北干流工程),全长17公里。
10月,县成立人防办公室,进行三防(防空袭、防原子、防化学武器)教育。
12月,全县以生产大队为单位,建立合作医疗站,从医人员称赤脚医生。
西(安)韩(城)铁路建成通车,路经大荔县段家乡境11.4公里,并建成大荔火车站。
1月28日,大(荔)渭(南)公路新桥洛河桥建成通车。
洛河两岸修筑防护大堤,全长63公里。
春,开展“一打”(打击现行反革命破坏活动)、“三反”(反贪污盗窃、反投机倒把、反铺张浪费)运动。
6月,县自来水厂建成通水。开始供应城关部分地区用水。
9月15日,保护在城关中学碑亭里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上调运往西安碑林。
华县至大荔石槽3.5万伏输电线路和变电站建成投运。
2月,县广播站实现载波化。
3月14日,由“县革委会”中共核心小组主持,召开了中共大荔县第六届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县委。
8月23日,省广播载波化会战指挥部,在大荔召开经验交流会。
10月,全县开展批林整风运动。
2月,全县实行“社会主义大集”,各集镇传统插花会期,一律改为星期日,严重影响物资流通。
县城至大荔火车站公路通车,全长20.7公里。
5月,县委成立审干领导小组,认真落实党的干部政策,解放使用干部。
12月,全县各地段医院和县中医院,由集体单位转为全民单位。
北京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专柜陈列了“沙苑文化”石器,作为中国中石器时代的文化代表,正式对外展出。
3月,全县开展批林批孔运动。
7月3日,段家、埝桥、冯村、东七、石槽等10个公社,88个大队,465个生产队,遭受百年来罕见的大风和冰雹,受灾面积长30公里,宽10公里。棉叶全被打落,秋粮歉收。吹断电杆922根,广播杆1250根。塌房126间,伤60人。
8月,渭河发生特大洪水,流量10800立米/秒。
中国农业科学院在大荔召开棉花丰产栽培座谈会。全国植棉劳模、专家、学者、棉花科技工作者,汇聚一堂,研究总结棉花丰产栽培经验。
11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石槽公社张家庄大队郏腊香参加中国赴伊朗通航友好访问团访问伊朗。
10月,县地震领导小组成立。1976年10月改为防震抗震指挥部,继又改为大荔县地震办公室,并筹建地震台。
冬,关中东部抽黄工程大荔工区开工。
洛惠渠西干、中干改线工程建成。
5月1日,大荔县氮肥厂建成投产。共投资430万元,后因管理不善,经济效益差,于1985年停产。
同月,国家商业部副部长安发乾,来大荔蹲点考察。
9月9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同志逝世。16日,数万人冒雨在县城内北大操场开追悼大会。各机关、公社分别举行悼念活动。
10月6日,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的消息传来后,全县人民欢欣若狂,顿时红旗招展,鞭炮齐鸣,热烈庆贺伟大胜利。
同月,县组成救灾医疗队,赴河北省唐山抢救震后伤员;同时抽调160名医务工作者,抢救唐山送到渭南的伤员。
县上对25个公社的妇女病进行普查、普治。
7月6日,黄河暴涨,两宜、范家等地在黄河滩种地群众有41人遇难溺亡。
7日,大荔观音渡11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运(秦岭电厂~大荔~韦庄)。
3月21日,在段家公社解放村(原名王家村)甜水沟东壁洛河三级阶地砾石层中,发现一具较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因在大荔发现,故命名“大荔人”。据考证距今约20万年左右。
5月26~29日,召开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揭批“四人帮”篡党夺权的罪行为动力,动员全县人民尽快发展生产。
12月,全面落实政策,平反冤、假、错案,对错划的“右派分子”平反,恢复了公职;撤销对3724人的管制,批准给予社员称号,恢复其政治权利。并对2109名地、富、反、坏四类分子摘掉帽子,恢复公民权利。
同年,恢复考试升学制度,择优录取。
全县各集镇恢复传统插花会。
同年,历经四年多时间,本县承建的抽黄东雷一级站竣工,引水量60立米/秒。县境内的加西、南乌牛两个二级抽水站也相继建成。
国家卫生部副部长黄树则,来大荔考察氟水中毒情况。
实行以克、毫克为单位的戥秤,废两、钱计量旧戥秤,中医处方改钱为克。
2月,在洛河以南部分生产队,搞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试点工作。
4月,县法院实行律师、陪审员、公开审判与辩护制度。
8月,大荔殡仪馆建成。
9月20日,中共大荔县委召开第七届党员代表大会。
10月,建成市内准电子交换机自动化设备,总容量500门。
11月15日,大荔县高明330千伏变电站(韩城~高明)建成投运。
12月,大荔县南乌牛11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运(韦庄~高明)。
当年全县发放残疾金25640元,以解决残疾人生活困难。
1月,全县进行普(遍)选(举)工作,登记选民307925人,选出县人民代表342人。公社代表2809人。
14日,召开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撤销“县革命委员会”,恢复“县人民政府”。
同时,召开县政协第五届全体委员会,并列席县人民代表大会。
全县普遍实行各种作物统一经营,联产到劳责任制。
大荔县被陕西省列为五个棉花基地县之一,棉田面积由27万亩扩大为35万亩。
2月27日,以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教授德伦雷为团长的法国古人类学者代表团一行四人来大荔考察“大荔人”遗址。
3月,大荔县被陕西省卫生局评为妇女“四病”(浮肿、干瘦、子宫脱垂、闭经)防治先进县。
6月,国家发行国库券,大荔超额完成380000元任务,至1989年全县发行9次国库券及一次特种债券和一次保值公债,除1983年外,年年超额完成任务。
8月8日,日本成城大学教授铃木尚等一行二人来大荔考察“大荔人”遗址。
9月25日,陕西省在本县召开儿童保健经验交流现场会,副省长谈维煦到会讲话。
秋,县长毛明华随中国棉花考察团到土耳其考察棉花。
11月25日,日本别府大学亚洲历史文化研究者访中团,以别府大学教授二宫淳一郎为团长,一行四人来大荔考察“大荔人”遗址。
5月17日,美国密执安大学古人类学家渥尔波夫教授,来大荔考察“大荔人”遗址。
6月3日,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太平洋研究院高尔森教授为团长的古人类学小组一行五人,来大荔考察“大荔人”遗址。
7月1日,零时为准,进行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结果:全县有113461户,536116人。
10月,大荔畜牧良种场与陕西省柳林滩马场合作育成关中挽马。
12月10日,副省长李连璧来大荔视察苏村公社沙南大队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
国家机械工业部将县电机厂定为专项生产电动机企业。
同年,全县35万亩棉花首创百斤皮棉关(亩产54公斤)。受到陕西省人民政府物质奖。
大荔被国家农牧渔业部定为全国商品渔业基地县。
春,国务院总理赵紫阳来陕西视察工作,路经大荔,县委书记高仰岳谒见,并汇报工作。
4月29日,县政协召开对台工作会议。
5月,县人民医院住院部大楼建成使用,设病床156张。
8月19日,联合国世界银行考察团来本县安仁等地考察饮水含氟量情况。
本县农村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2月7日,大荔县人民政府公布了以“大荔人”遗址为代表的20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荔县被国家林业部评为“平原绿化先进县”。两年相继保持这个称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签订“合作建设大荔县妇幼卫生示范县协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投资120万元,为县妇幼保健院增设医疗器械。
2月7日,国家文化部、省文化厅、省电视台来大荔进行电视录相。录有:九龙大队的“八仙鼓”、沙底村的“地游子”、汉村乡的“锣鼓”和县文化馆改编的“金鱼戏莲花”等节目。
3月5日,县委召开台属座谈会。
同月,全县行政体制改革,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改为乡(镇)人民政府。生产大队、生产队分别改为村民委员会、村民组。
4月,进行普(遍)选(举)工作,登记选民338987人。选出县人民代表379人,乡(镇)人民代表2799人。
夏,联合国粮农组织给南乌牛灌区田间配套工程无偿支援粮食1850万公斤,食油309500公斤。
8月25日,中共大荔县委召开第八届党员代表大会。
9月15日,县政协召开第六届全体委员会。
16日~20日,召开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主要讨论深入改革、狠抓经济建设和本县1984年各项改革任务完成情况。
10月,从大荔农场接引蒲城温汤泉水工程建成,县城区饮用和工业用水得以解决。
同月,汉村乡初级中学工人杨少民(后为体育教师)在全国首届伤残人运动会上,以1.6米的成绩,打破亚太地区伤残人跳高纪录,荣获金牌一枚。以后在远东及太平洋世界伤残人运动会上多次获得金牌。
4月,埃塞俄比亚以吉佐为团长的一行4人,来本县引洛灌区中干一斗、西一支分渠二斗视察计划用水。
5月9日,世界银行执行董事会正式批准《中国农村改水项目开发信贷协定》,向本县农村改水项目在三年中给予软贷款980万元人民币。
25日,省精神文明建设座谈会在雷北村召开,省委副书记周雅光到会并讲话。
6月25日,县政府给国民党投诚、起义人员,颁发证明书。
7月9日,在距县城西北20公里的段家乡育红村洛河滩,发现优质矿泉水自流喷泉井,深282.76米,水温高达41C,经专家鉴定水质优良,可解决全县人、畜饮水问题。
9月10日,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在人民剧院召开首届教师节慰问大会,并组成慰问团,赴各地慰问教师。
23日,世界粮食计划署驻中国代表布郎小姐和布雷一行来县视察,并参观“丰图义仓”。
12月30日,县人民政府四层办公大楼建成使用,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
同年,由丹麦引进产奶量高、肉乳兼用的黑白花奶牛21头。分布于许庄镇的黄家村、石槽乡的伍家湾、婆合乡的太山渡繁殖。
8月,开展移民返库安置工作,并筹建鲁安、平民、雨林、赵渡、韦林、迪村六个乡,共返迁移民13200户,65000人。
30日,县医院门诊大楼建成使用。建筑面积3054平方米。
10月15日,朝邑镇农民刘三合,6月27日为抢救落水儿童而献身,被省军区授予“舍己救人模范民兵”光荣称号;省民政厅追认为烈士。省、地、县联合在朝邑镇召开追悼会,号召全县人民学习。
12月,大荔电视差转台建成,高68.8米,塔体总重量22.51吨。
1月2日,为了表彰双泉乡南太奇村农民马文、马郁文兄弟二人在北京旅游期间协助公安干警智擒歹徒,避免了一场严重爆炸事故,北京市和省、地派人来大荔,在人民剧院召开表彰大会,并给予物质奖励。
2月,县、乡人民代表进行换届选举,登记选民355340人,直接选举赴县人民代表292人,乡(镇)人民代表1300人。
4月,本县改水咽喉工程远志山隧洞打通,全长1647.5米。
5月3日,县政协召开第七届全体委员会议。
4日~8日,县召开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9月,大(荔)华(阴)公路石槽洛河桥建成。
10月,中共范家乡雷北村总支,被评为全国模范党支部。
12月22日,大荔县电影院建成,设计1070个座位,建筑面积1690平方米。
26日,由国家地质矿产部和陕西省科委主持,有第四军医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及省、地、县有关方面专家、学者、教授等参加的大荔矿泉水鉴定会在大荔召开。认为大荔矿泉水,属优质医饮兼用型天然矿泉水,四眼井,日总流量为5.5万吨,被誉为中国之冠,世界少有。
当年,本县播种28.8万亩棉花,亩产皮棉85公斤,总产公斤,收购407270担,三超历史最高纪录。省政府特来电祝贺。
大荔县棉花基地育种协作组,选育成“秦荔514”(全国编远2号)和“秦荔534”(全国编远3号)优良品种,已推广全国。
开展“三打击、两整顿”斗争(打击盗窃、打击赌博、打击扒手,整顿公路交通、整顿旅店、特种行业),抓获犯罪分子106名,缴获赃款15800多元。
1月,大荔县两宜镇的腊牛肉远销北京、上海、乌鲁木齐等16个省、市,两宜镇成为牛肉之乡,丰润村成为“腊牛肉村”。
31日,中共大荔县委召开第九届党员代表大会。
同月,范家乡雷北村被陕西省政府命名为“文明村”,党总支书记张有耀出席全国文明村经验交流会。
2月5日,大荔县生产资料公司,严守国家价格政策,销售各种化肥5万多吨,被商业部命名为“全国生产资料供应先进单位”。
27日,县委召开表彰会,表彰安仁敬老院院长成坤定同志荣获“全国民政系统劳动模范”称号。
全县123名植棉能手(植棉3亩以上,亩产150公斤以上)由县组织赴北京旅游。
3月28日~29日,世界银行考察组官员斯维格先生和古腊先生,对华原鱼场、埝桥鱼种场、段家育红矿泉水源地进行实地考察。
5月14日,县政府召开会议,部署颁发居民身份证工作。经过试办,从1988年冬至1990年,全县共发居民身份证422171份。
6月4日,本县矿泉水开发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采矿许可证》,有效期20年。
23日,陕西省副省长徐山林一行30多人,来大荔视察矿泉水。
亚洲开发银行由埃比蒂、斯摩尔、盛世赞三位博士组成灌溉考察组,来大荔洛灌区进行考察。
28日,安仁镇下秦村入伍战士李文敏,在北京军区第一通讯总站服役,3月31日,为抢救落水儿童光荣献身,被所在部队授予“无私奉献好战士”的光荣称号。
7月1日,省委副书记牟玲生来大荔视察工作。
15日,大荔县政府在西安召开西瓜交易信息发布会,省政府副秘书长张世卿等领导参加,当会成交25万多公斤的订购合同。
8月2日,大(荔)华(阴)公路渭河阳村大桥建成。
25日,大荔县农业银行,被全国总行命名为“全国农村金融系统一级县支行”并奖铜牌一枚。
27日,大荔县许庄、朝邑、城关、两宜、埝桥、伯士、段家七个棉绒厂,荣获商业部“优质产品轧花厂”和“文明棉花收购站”光荣称号。
10月23日,省人大副主任余明等一行8人,来大荔视察司法、检察工作。
12月,按现代化城、镇规划标准,先后完成城区西库道的330米道路拓宽改造工程,东环路北段440米黑色路面铺设工程。同时完成西环路(土产公司~电视塔)1.2公里的拓宽改造综合工程。
1月31日,名列亚洲农村改水第一位的洛北改水工程,举行通水典礼。洛北18个乡(镇)26.89万人用上医、饮兼用型优质矿泉水。
4月13日,陕西省人民政府表彰大荔县为“粮食生产、交售先进县”。
14日,陕西省政府确定大荔县为“改革试验区”,决定从体制改革、财政、基建、审批、资金、融通等11个方面扩大权限。
全县各乡(镇)普遍建立“合作基金会”。
6月10日,中共大荔县委、县政府,召开县级机关全体党员、干部大会,对中共中央、国务院果断平息“六四”北京反革命暴乱,表示坚决拥护支持。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告全体共产党员和全国人民书》。以实际行动和中央保持一致。
7月15日,县招待所大楼建成,建筑面积2227平方米。
同月,开始全面清查整顿书刊市场,共没收带有淫秽和色情内容的书刊1000余册(份),有力地打击了文化市场的非法活动。
23日,省委书记张勃兴冒雨来大荔视察黄河滩抗洪抢险工程。并到雷北村视察新村风貌。
26日,县派出6个工作队,整顿村级卫生组织,取缔105名无证游医,处理了21种价值11000多元的伪劣药品。
8月2日~6日,陕西省农业生产会议在大荔召开,参观了一些粮、棉套种田块。
29日,全省首家良种棉加工厂,在大荔婆合乡建成,年加工能力为35000担良种棉。
9月,从8月下旬至9月上旬开展的“三打击、三查禁”(打击盗窃、打击流氓滋事、打击抢劫;查禁赌博、查禁卖淫、查禁淫秽物品)的专项斗争,共破获案件46起,抓获赌棍40余人,查获卖淫窝2起,收缴各种黄色书刊6000多册,收缴赃物折款6000余元,查缴不宜播放音像制品1000多盘,查获裸体挂历300多套。
10月1日,新建的同州商场开始营业。
14日,全国政协委员白纪年来大荔视察洛北改水工程。
15日,古人类学国际学术讨论会、地质旅行考察团(南朝鲜、西德、美国、英国、马来西亚、捷克斯洛伐克、日本)一行14人,来本县考察“大荔人”遗址。
27日,世界粮食计划署驻京代表孔雷佩,组织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教授奥斯兰、布兰德来南乌牛灌区参观访问。
12月10日,省政府授予大荔县“农村保险先进县”光荣称号。
15日,县委办公大楼建成使用,建筑面积4165.5平方米。
24日,县召开扫除“六害”动员大会,在全县展开除“六害”(卖淫嫖娼、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拐卖妇女儿童、私种吸食贩运毒品、聚众赌博和利用封建迷信骗财害人)活动。共抓获赌博、流氓分子80余人,查出卖淫窝点3处,赌窝11处,抓获卖淫嫖娼不法分子37人,铲除罂粟1300株,破获拐卖妇女儿童案3起,解救被拐卖妇女儿童5人,公开处理嫖娼分子19人,没收不少赌具、物款等。
12月31日,县档案楼落成投入使用。
7月7日 全国高考语文、数学两科开始实行分卷考试。
11月18日 大(荔)华(阴)公路(秦202)沥青碎石路面竣工,全线正式通车。
7月 国家农业部综合开发领导小组批准大荔县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
7月25日 全县第一条群众自筹资金铺修的柏油路--官池镇小元村通村油路竣工。
4月 全县在各企业开展破“三铁”(铁饭碗、铁交椅、铁工资)为主的三项制度改革。
4月20日 丰图义仓被陕西人民政府列入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5月 大荔县邮电局开通BP机无线寻呼业务。
中国人民银行大荔县支行成立。
1月1日 大荔县全面推行新税制改革,增值税成为大荔征收的主体税种。
3月22日 大荔县电信局117天气预报、121报时、123音乐台开通。
5月 全县实现乡乡通油路。
6月 《大荔县志》出版发行。
9月20日 大荔县税务局分设为大荔县国家税务局和大荔县地方税务局。
两(宜)朝(邑)公路北段、下(寨)张(家)公路改建、大(荔)蒲(城)路船舍洛河桥东引道3项工程竣工。
7月26日 大荔二级汽车客运站落成。
7月29日 中共大荔县委、县人民政府发出《关于延长土地承包期稳定土地承包关系若干问题的通知》:“明确所有权、落实经营权,搞好使用权”的原则,农户经营的责任田在原有的耕地合同到期之后,再延长30年不变。
黄河小北干流发生严重凌汛,近20万亩耕地被淹,1.3万村民被困。空军西安基地出动飞机31架次,投弹576枚,排泄凌水,疏通河道。
3月1日 大荔县人民政府作出《关于恢复和发展棉花生产的决定》。
4月15日 大荔县广播电视局价值200万元的MMDS发射机开始运转,10套电视节目一次发射成功。
5月 大荔县人民武装部收归军队建制。
8月 雷志锋任中共大荔县委书记;王焕有任大荔县人民政府县长。
9月16日 国务院批准将本县列入全国300个节水增产重点县。
9月20日 中共大荔县委、大荔县人民政府作出《关于实施万棚日光温室设施农业和大力发展红枣生产的决定》。
11月2日 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大荔县“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县”称号。
12月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大荔支行成立。
12月27日 《大荔报》社恢复。
1月25日 农业发展银行大荔县支行成立。
4月21日 中共大荔县委、大荔县人民政府作出《关于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的决定》。
6月30日 东雷二期抽黄工程试运行成功。
7月1日 大荔县各界群众欢庆香港回归祖国。
9月26日 大荔县旧城改造一期工程开工建设。
10月31日 大荔110报警台开通运行。
中共大荔县委、大荔县人民政府作出《关于放开搞活县属企业的决定》。
1月1日 大荔县石油公司实现股份合作制改造,拉开了本县国有企业改革的序幕。
5月17日 大荔县供销联社股金服务中心因挤兑停业整顿引起“股金风波”,部分社员阻塞108国道、围堵党政机关,赴省上访。
5月25日 大荔县人民政府发出《关于在全县建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
8月28日 中共大荔县委、大荔县人民政府作出《关于切实做好延长土地承包期工作,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的安排意见》,延长农户责任田承包期30年不变。
10月8日 大荔县旧城改造首批建设成果---西大街第一商业街开业。
10月25日 洛河下游堤防加高培厚工程启动,总长度27.1公里。
11月 王焕有任中共大荔县委书记;刘天运任大荔县人民政府县长。
4月1日 陕西省大型富民项目---仓西抽水站工程在本县韦林乡开工建设,设计灌溉面积1.9万亩。
4月14日 “渭南市沙苑蜜枣协会”在本县下寨乡成立。
5月13日 大荔县城市公交有限责任公司成立,结束了大荔城内无公共交通设施的历史。
8月20日 大荔县旧城改造二期工程---南北大街拓宽改进工程启动。
大荔皮影团赴法国萨尔布吕肯市参加中国文化周活动。
9月28日 同州广场落成。
10月27日 房龙山任中共大荔县委书记。
12月20日 大荔县各界群众欢庆澳门回归祖国。
2月21日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投资促进办事处复函同意本县关于建设黄河小北干流大荔县绿色产业示范区的申请。
4月3日 中共大荔县委、县人民政府作出《大力发展畜牧、果业、红枣、设施农业的决定》。
8月30日 全国人大常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彭佩云一行来荔视察婆合乡畅家村、城关镇云棋小学的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妇女工作。
11月2日 大荔县医院高科技日本螺旋CT机等八大医疗设备开通运行。
11月30日 大荔县被国家农业部批准为秸秆养牛示范县。
省考古所、大荔县文管会、八鱼村等单位联合对八鱼李氏家族墓地5座石室墓进行抢救性挖掘。
4月30日--5月2日
大荔县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举办“陕西·大荔首届瓜果节”,成交贸易2.11亿元。
5月25日 大荔县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全面展开。
7月8日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莅临大荔县考察“三农”工作。
11月22日 大荔县红十字会成立。
2月5日 陕西省重点项目---陕西大荔国家粮食储备库工程在段家乡开工,设计库容4000万公斤。
4月26--28日 ‘2002’中国·大荔瓜菜节举行,合同引资2.89亿元。
5月10日 大荔县开始实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
8月16日 大荔县全面启动县乡机构改革工作。
12月1日 大荔县名特优绿色产品展销中心开业仪式在上海举行。
3月 中共大荔县委、大荔县人民政府作出《关于印发大荔县
‘工业强县’发展规划(年)的通知》。
8月下旬---10月中旬,渭河流域先后出现了6次强降雨过程,降水过程持续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强度之大,为1961年以来之最,本县张家、苏村、官池、韦林等乡镇滩区20余万亩良田被淹。
11月30日 大荔县羌八供水工程竣工,受益人口3.1万。
4月28—30日
第三届中国·大荔瓜菜博览会在同州农贸市场举办。冯村黄瓜、羌白西瓜、双泉哈密瓜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无公害食品。
8月7日 国家民政部在大荔县黄河滩区举办救灾演练,这是我国在黄河流域举行的首次洪水灾害应急求助演练。
3月 开始扩建荔北战役烈士陵园。
国家科技部、农业部、水利部、林业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银行批准建设渭南农业科技园,大荔被确定为核心区。
4月28日—30日
第四届中国·大荔绿色瓜菜暨渭南市建市十周年农业成果博览会在同州农贸市场举办,展会引资额8.48亿元。
5月31日 20时许,本县遭受大风、冰雹、暴雨袭击,最大风速达25.4m/s,经济损失约1328万元。
8月 王春阳任中共大荔县委书记;孙云峰任大荔县人民政府县长。
9月19日--10月2日
渭河流域出现大范围连续降雨,华县站洪峰流量为4820m3/s,1981年以来最大洪水。
大荔县农业税全部取消,实行退耕还林、粮食直补政策,全县教育系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
大荔县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老城区、开发新城区”帷幕拉开,洛滨大道市政工程开始施工。
大荔县突遭百年不遇暴风雨,瞬间风速最高达11级,全县26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40.3万亩,成灾人口14.5万,因灾受伤38人、死亡8人,直接经济损失2.49亿元。
7月15日 大荔县城东排碱清淤覆盖工程启动。
8月7日 大荔县应急委员会成立。
10月27日 5时30分许,大华公路北阳村北段发生翻车事故,造成6人死亡13人受伤。
大荔县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活动全面启动。
荔北战役烈士陵园纪念碑落成。
首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大荔县镰山果品专业合作社成立。
大荔县被国家财政部列为国家级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县。
1月2日 大荔县城区污水处理工程启动。
5月12日 中国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受此震影响,本县普遍有明显震感。
5月13日 大荔县人民政府网站(新网)开通。
5月22日 渭南沿黄二级公路开工典礼在大荔举行。
6月17日 “同州梆子”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月17日 韩国军浦市市长卢戴荣一行五人在大荔县考察访问,两市县达成交流合作协议,签订了姊妹关系城市意向书。
10月30日 省道202线大荔科技产业园过境段拓宽改造工程开工。
11月9日 本县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县城专家考核组验收。
11月11日 本县遭受特大雪灾,受灾农作物16675亩,直接经济损失5452万元。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荔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