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能数码相机机的象素怎么理解?4/3象素换算成mm是多少乘多少?

高清文档---数码相机常用术语、参数解释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数码相机常用术语、参数解释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数码相机象素和图片质量的关系
打个比方,同样要冲洗4寸的照片,600万像素、300万像素,100万橡素它们冲洗出来的照片会有差别吗?
同样要冲洗4寸的照片,600万像素、300万像素,100万像素它们冲洗出来的照片用肉眼是观察不出差别的.只有将照片放大到7寸以上时,100万象素的照片就显得不够细腻了.但600万像素和300万像素的照片用肉眼仍然观察不出差别,而只有将照片放大到16寸以上时,我们才会观察到600万像素的照片比300万像素的照片层次更丰富,画面更细腻.简单的说,高象素和低象素的照片在小尺寸的照片上很难区别孰好孰差,只有在放大到一定尺寸时才能看出高象素照片的优势.当然,同样象素的照片如果使用相机采用的CCD尺寸的大小不一样,也会使所拍的照片的效果产生差别。一般情况下,采用1/1.8寸CCD比采用1/2.5寸CCD的拍照效果好。而采用2/3寸CCD比采用1/1.8寸CCD好。一般照片300-400万是足够了,如果专业一般500-600万像素就够了。除非你要放大很大,就需要像素高的照相机了,否则是浪费!
数码相机的性能优越,大部分与感光板大小有关,而象素只是与清晰度有关,当一台500万象素,感光板4平方厘米的相机拍摄的图片被放大到5寸时,就可以看到有马出现,而300万的8平方厘米机,放大到12寸也难看出马,只是有点暗,而使用软件加工后,绝对不失为一副好照片!
CCD指标以及象素的秘密
前面说到了数码相机一系列技术部件的知识,而现在我们回到最让普通消费者比较注意的地方那就象素的知识,很多朋友问的第一句话,你的数码相机是多少象素的,其实这一点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象素越高就能带来更高的清晰度,他只能带来在电脑上看更高的分辨率而已!接下来,让我了解下CCD和象素之间秘密吧!
  到底需要多少CCD像素?
  CCD,是英文Charge Coupled
Device的缩写,中文译名即“电荷耦合器件”。从功能上看,它负责将镜头传来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类似于普通光学相机的胶片。
  CCD光电转换是通过CCD上面布满的许多感光点(MOS电容)来实现的。一张图片,就是通过这一个个的感光点来描述其色彩、亮度与灰度的。
  对CCD感光点,我们通常的另一种描述是“像素”。理论上,像素越多,拍摄时就能使被拍摄物的影像分得更精细,对图像的描述也会更精细。也就是说,要提高图像的分辨率,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提高像素个数,即CCD感光点的个数。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CCD像素的个数,构成了数码相机成像质量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决定因素——甚至,被绝大多数人当作了唯一重要的参数,尤其是在普通消费者那里,“唯像素论”已经变成了主流消费观念。开头的例子中,那位同事,就是了为500万像素,甚至连变焦能力和镍氢电池都可以容忍。
  那么,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像素的个数呢?
  有人说,如果要达到普通35mm光学相机的画面质量,数码相机的像素至少要到千万以上。这句话的另外一层意思好像是,即使如600万像素级的高档家用数码相机,其成像质量也无法与普通的光学相机相比。
  但事实并不完全如此,上面的比较是不公平的,因为所有的一切皆取决于我们的应用。在一些特殊的行业,比如出版、影像、广告行业等,它们经常需要将图片放得很大。对这种应用,即时目前最先进的千万像素级数码相机,与传统光学相机相比,也捉襟见肘。而在家用领域,却极少有把照片放大到7寸以上的需求——即使7寸照片,200万像素也完全满足需要了。
  下面列出一组分辨率、像素与实际成像大小的关系:600&800=48万像素=3寸照片
  700&1000=约80万像素=5寸照片(3.5&5英寸,毫米规格89&127);
  800&1200=约100万像素=6寸照片(4&6英寸,毫米规格102&152);
  =约150万像素=7寸照片(5&7英寸,毫米规格,127&178);
  =约200万像素=8寸照片(6&8英寸,毫米规格152&203);
  =约310万像素=10寸照片(8&10英寸,毫米规格203&258);
  =约400万像素=标准照片(8&12英寸,毫米规格203&304);
  =约400万像素=宽幅照片(8&14英寸,毫米规格203&356)。
  (注:以上分辨率是相应尺寸照片所需要的分辨率,可能与数码相机所能调节的分辨率档次略有不同。一般地,图片的分辨率乘积就是所需像素的个数。在同一相素数情况下,所能成像的最大尺寸也大致相差无几。比如,300万像素产品,其可调节的分辨率档次在数码相机中可能表现为,也可能表现为。)
  从上面的对比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普通家庭,如果没有特殊的放大需要,那么,300万像素应该是一个性价比都比较好的产品档次,甚至,200万像素也说得过去。如果在一种较低价位上,片面追求高像素值,那就极有可能损失相机的其他功能,而这些功能,比如变焦能力、微距拍摄能力、镜头质量、芯片处理速度等,对数码成像的质量而言,同样是极其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有些300万甚至4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所拍摄的画面质量倒不如部分200万像素级产品高的原因。现在的一个市场趋势是,许多厂商正利用用户对像素的盲目崇拜,玩起了像素升级的游戏。当然,升级的代价是成本的迅速增高。即以索尼的P系列看,其P52、P72与P92相比,除了像素由300万增加到500万外,功能几乎没有其它质的改变,然而,就是这个像素的变化,就引起了价格从2500元到3500元的变化——几乎增加了1000元!
  为了迎合用户对像素的偏好,有些厂商还在插值像素上大做文章,比如说富士的SuperCCD技术。而插值像素的真面目是,通过软件运算得到新的像素数,从而提升画面的分辨率。由于新像素不是CCD的物理感光点产生的,也即不是对画面的真实描绘,虽然画面可以翻倍地增大,但画面质量必然有所降低。因而,购买时一定要搞清楚光学像素与插值像素的值到底是多少。
  被人忽视的CCD大小
  如果拿索尼的MVC-CD300与P92这两款产品放在一起比较,我们就会发现,前者是300万像素,而后者是400像素,但前者价格却比后者高了近2000元!个中原因在于,除了镜头的不同外,CCD面积的大小也是影响数码相机成像质量的一个极重要的因素。MVC-CD300是300像素,CCD面积为1/1.8;而P92是400万像素,CCD面积才只有1/2.7英寸——像素多的面积小,像素少的面积反而大。
  在选择数码相机时,只关注CCD像素数的消费者可能忽略了CCD面积这个更为重要的参数——可能,还有人把CCD的大小理解成了显示屏LCD的大小。而有的产品似乎也不太愿意告诉消费者这个参数,干脆不标明自己CCD的大小。
  CCD面积的增大意味着什么?
  在同样的像素条件下,CCD面积不同,也就直接决定了感光点(MOS)大小的不同。感光点的功能是负责光电转换,其体积越大,能够容纳电荷的极限值也就越高,对光线的敏感性也就越强,描述的层次也就越丰富。相反,如果感光点的体积过小,就容易出现电荷溢出的现象,使画面出现噪点。
  不仅如此,CCD的大小还直接决定了焦距的长短。数码相机由于CCD面积远小于传统光学相机的35mm胶片,因而,它的镜头焦距就可以做得很短。如果增大了CCD面积,则必然要带来镜头焦距的变长,这自然会提高生产的成本。同理,如果CCD小一些,那么,相机的在焦距变短的情况下,也能做出类似长焦的效果,当然,其拍摄图片的景深也会大打折扣的——这也是家用数码相机拍摄景深无法与专业相机比美的一个重要原因。
  基于这一点,有些数码相机玩家并不看好那种仅升级像素个数却不改变CCD大小的做法,他们认为,如果CCD面积相同,倒不如去买像素值低的产品。如果再联系上面对照表中的数据,在CCD像素处于一种浪费的状态时,这种说法不无道理。
  对于专业数码相机,其CCD面积往往做的比较大,比如尼康D1x,其像素仅为547万,但价格却高达3万元左右,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CCD面积高达23.7mm
15.6mm。与之相较,我们前面说过的索尼P92,尽管其像素为400万像素,比D1x仅少100多万像素,但其CCD面积却只有1/1.8英寸(即8.1mm
x 6.64mm),远远小于D1x。
 对于300万级的家用数码相机,一般CCD的大小为1/2.7英寸——即使400万像素级产品(如索尼的P92)达到了1/1.8英寸,但考虑到100万像素的增加,其MOS的体积并没有增加,CCD的相对面积也没有发生变化。但如果300万像素级的产品,其CCD面积却只有1/3.2英寸,那么,其成像质量肯定要打折扣;而有的虽然标称像素值很高,比如部分国产300万像素级产品,但却不肯标明其CCD大小。对于这两种情况,消费者在购买前一定要问个清楚。
  想必大家看完了这个文章,对象素和CCD有了一定的了解吧,那么走到卖场或者和其他玩家交流时,就不要光说“你象素是多少啊”这样话了拉!至少,可以把玄机帮助大家学习摄影的前4篇文章总结起来,那么我想下次你和其他人聊摄影时,也能说出点点道理拉!
我的数码相机是600万像素
尺寸有6M:M:
VGA:640x480
如果拍照我选择模式600万像素2816 X 2112尺寸,在调整影像大小到
1024 X 768尺寸,是不是就变成100万像素的吗?还是像素还是原来的只是尺寸变了?
象素就是长*宽得出得出的一个数值,比如,就表示长上有2896个点,宽上有1944个点,这个的实际象素是5629824,所以,你把选择的变成,像素当然就变了,但是你还可以冲印原来那么大尺寸的相片,只是清晰度会下降
/index.htm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多少像素够用? 教你认识相机——像素
 作者: 相机笔记:滕飞 编辑:
  【IT168 应用】编者注:ET滕飞是微信号“相机笔记”的作者,每天都在相机中耕耘,盼望在摄影界飞上枝头变凤凰,做一个权威的相机专家。今天小编经过ET滕飞的允许转载了老生常谈的相机像素问题分析,告诉大家相机像素多少够用。  什么是像素  首先,像素是感光元件记录光信号的基本单位,通常来说1个像素对应1个光电二极管。同时,像素也是照片文件的最小单元。▲感光元件上的1个光电二极管▲把照片文件放大到300%时看到的小框框  像素和画质  像素高并不意味着画质一定好。一款相机的画质是由感光元件尺寸、像素数量、图像处理算法、等共同决定的;同时,【画质】本身就是分辨率、动态范围、色彩深度、色彩准确性、噪点等诸多指标的集合。像素高低只对分辨率这个单一指标影响较大。  再通俗一点,ET用一个水族缸养100条孔雀鱼,宁老湿用一个池塘养100条鲤鱼,卓巨湿用一片海养100条鲨鱼。数字都是100,但是价值和大小完全不一样。  总像素与有效像素  ET在老家有块农田。额,纯打比喻,家里有地就不用天天吭哧吭哧写文章了。农田里挖了100个坑,其中98个坑种上了庄稼。所以100个是总坑数,98就是有效坑数。  同样的,对感光元件来说也有总像素和有效像素的区别。通常来说,总像素和有效像素的差别不大——地价不便宜,谁也不想浪费。特例是LX100,它的总像素约1684万,而有效像素只有1280万。所以,LX100虽然采用了4/3英寸的感光元件,但实际上有效面积只有大概1.2英寸。  感光元件的像素与照片的像素  感光元件上的像素与照片上的像素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我们知道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而在照片文件中,我们也经常会用红、绿、蓝3个数值来表示一个像素的颜色。比如红255、绿0、蓝255就能得到紫色;红0、绿255、蓝255就能得到青色。  但对感光元件来说,问题则会有些不同。绝大多数相机(也包括、)的感光元件上,每1个像素只能记录1种颜色。机智的科学家们发明了马赛克算法,让这些分别记录的颜色最后能还原成为我们看到的照片。▲绝大多数相机所使用的马赛克型感光元件。  这里,ET并不想讨论技术细节(说深了其实ET也不懂)。只想告诉大家一个结果:对绝大多数相机来说,如果感光元件的像素是1000万,那么分布在上面的红色像素有250万个,绿色像素有500万个,蓝色像素有250万个。  多少像素够用  像素是否够用,主要取决于观看照片的方式。在、、电视上观看照片,全高清()规格大概是207万像素,稍高一些的是369万像素,4K最高规格()则是约885万像素。苹果最新推出的5K屏iMac是一个挑战,它的分辨率达到了,约1475万像素——只有1200万像素的A7S哭晕在厕所。  那如果是打印照片观看呢?这里就会涉及到另一个概念【打印精度】。打印精度用dpi表示,1dpi代表1英寸(2.54cm)打1个点。你可以想象自己手里攥着一把小米,然后把它均匀的撒在地上。撒的越密集,最后覆盖的区域就越小;撒的约松散,最后覆盖的区域就越大。  目前,常见的打印精度有150dpi、300dpi和350dpi。ET目前工作的杂志社,开本为16开(260×185mm),印刷精度是350dpi。算下来,一张单页整幅照片需要913万像素,跨页则比1800万像素稍小一些(因为中缝部分要做排版处理)。记得刚推出7D的时候,ET的最大感触就是APS-C画幅相机拍摄的照片也能做跨页印刷了。  说了这么多,对于普通拍摄者来说,目前市面上销售的万像素的相机都是足足够用的。3600万或是5000万像素,对于没有打印、输出需求的用户来说,往往就是一种负担——毕竟像素越高,文件越大,对、以及后期处理时电脑的配置要求就更高。  Q:对于常规排列的感光原件,两个绿一个蓝一个红的光电二极管到底应该算一个像素还是四个像素?  A:按照的理论,决定分辨率高低的是记录亮度信号的像素数量。常规排列的感光元件(1红2绿1蓝),由绿色记录亮度,所以亮度信号是总像素的50%;而则由首层感光层记录亮度信号。所以:  - D8x0、A7R(采用3600万像素普通感光元件),亮度信号是1800万像素;  - 适马DP Merrill系列(采用X3感光元件,每层1536万像素),亮度信号是1536万像素;  - 适马DP Quattro系列(采用X3感光元件,首层1940万像素),亮度信号是1940万像素。  当然,这只是一个理论计算,实际情况还要根据拍摄环境,所使用的感光度、等综合考量。  Q:照片的默认分辨率是240还是300还是?我用acdsee看raw文件属性每英寸是300,导入ps和lr就默认成240,是不是导入软件后默认做了处理?  A:首先,必须要说明的是,你看到的这个分辨率并不影响照片的画质、细节。在【像素】一文中,ET提到了打印分辨率的概念,原文是:  打印精度用dpi表示,1dpi代表1英寸(2.54cm)打1个点。你可以想象自己手里攥着一把小米,然后把它均匀的撒在地上。撒的越密集,最后覆盖的区域就越小;撒的约松散,最后覆盖的区域就越大。  所以,你看到的分辨率其实只影响打印时的大小。假设你的相机是1200万像素(),不同分辨率下的打印大小为:  - 72dpi 约141×106 cm  - 150dpi 约68×51 cm  - 300dpi 约34×25 cm▲在Photoshop中调整文档大小(打印大小)时不影响照片像素。  Q:到底什么是画质?A:这个问题其实真的很难回答。ET试着说说  首先,我们应该理解对一张数码照片来说,什么是后期能够改善的,什么是后期无法改善的。  基本上除了分辨率和模糊外,绝大多数方面都是可以通过后期改善的。只不过改善的难易程度不同:白平衡校正只需要用点两下,而动态范围的扩张则需要借助HDR或堆栈操作。  所以,如果在意画质,那么分辨率应该是你最最最应该在意的。想要提高分辨率,就需要大尺寸感光元件、高像素、高分辨率镜头,通俗的说就是贵贵贵。  顺便说一下,锐度或者反差并不等于分辨率。后期只能加强锐度,却不能真正提高分辨率。
相机类型:单反(全画幅)
有效像素:5060万
屏幕尺寸:3.2英寸
影像处理器:DIGIC 6
传感器尺寸:36×24mm
大学生分期购物销量榜
相机类型:单反(全画幅)
有效像素:5060万
屏幕尺寸:3.2英寸
影像处理器:DIGIC 6
传感器尺寸:36×24mm
重量:930g}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相机焦距换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