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细胞基因下表为野生型和突变型性是否比突变性更难治愈

不吸烟才是当今时尚(4分)①刚看完一份最新的统计:我国现有13到18岁青年1.3亿,据测算,青少年现在吸烟者1400万,尝试吸烟者不下4000万。青少年中吸烟者以学生为主,吸烟学生中又以男生为主,近年来女学生的尝试吸烟率和现在吸烟率均呈上升趋势。②吸烟会诱发多种致命性疾病。科学实验证明:吸烟可以阻止人体对维生素丙的吸收,尼古丁对维生素丙有直接的破坏作用。人体如果长期缺乏维生素丙,可以诱发坏血病。吸烟者有癌细胞基因突变的,约为不吸烟者的3.5倍。吸烟可以导致约85%的肺癌患者死亡,导致约80%的喉、咽、口腔和唇癌患者死亡;导致约75%的食道癌患者死亡。吸烟不仅在直接接触部位引起癌症,还会在远处部位引起癌症。例如,几乎50%的男性膀胱癌和肾癌患者死亡是由于吸烟所致,吸烟者患膀胱癌和肾癌的危险性比非吸烟者高2~3倍。而被动吸烟也已经证实是非吸烟者患癌症的原因之一。③有人说吸烟提神,但我们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那只是短暂性的提神。吸烟会抑制中枢神经,长期的神经抑制导致睡眠质量差,不仅看上去疲惫不堪,还对心理健康造成影响。也有“烟民”说,吸烟就是一种时尚、一种潮流。我想,在健康与时尚、潮流之间,健康更值得我们珍惜和推崇。④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禁烟力度。自日起,饭店、餐厅、网吧等将取消吸烟区,一旦出现违规吸烟情况,经营者将受罚。禁烟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把不吸烟当成一种时尚。【小题1】第①段中加点词“不下”有何作用?(2分)【小题2】第②段划线句中为何要使用大量的数据?(2分)-乐乐题库
& 浙教版(2014上)语文九年级下学期知识点 & “不吸烟才是当今时尚(4分)①刚看完一份最...”习题详情
22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60.9%
不吸烟才是当今时尚&(4分)①刚看完一份最新的统计:我国现有13到18岁青年1.3亿,据测算,青少年现在吸烟者1400万,尝试吸烟者不下4000万。青少年中吸烟者以学生为主,吸烟学生中又以男生为主,近年来女学生的尝试吸烟率和现在吸烟率均呈上升趋势。②吸烟会诱发多种致命性疾病。科学实验证明:吸烟可以阻止人体对维生素丙的吸收,尼古丁对维生素丙有直接的破坏作用。人体如果长期缺乏维生素丙,可以诱发坏血病。吸烟者有癌细胞基因突变的,约为不吸烟者的3.5倍。吸烟可以导致约85%的肺癌患者死亡,导致约80%的喉、咽、口腔和唇癌患者死亡;导致约75%的食道癌患者死亡。吸烟不仅在直接接触部位引起癌症,还会在远处部位引起癌症。例如,几乎50%的男性膀胱癌和肾癌患者死亡是由于吸烟所致,吸烟者患膀胱癌和肾癌的危险性比非吸烟者高2~3倍。而被动吸烟也已经证实是非吸烟者患癌症的原因之一。③有人说吸烟提神,但我们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那只是短暂性的提神。吸烟会抑制中枢神经,长期的神经抑制导致睡眠质量差,不仅看上去疲惫不堪,还对心理健康造成影响。也有“烟民”说,吸烟就是一种时尚、一种潮流。我想,在健康与时尚、潮流之间,健康更值得我们珍惜和推崇。④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禁烟力度。自日起,饭店、餐厅、网吧等将取消吸烟区,一旦出现违规吸烟情况,经营者将受罚。禁烟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把不吸烟当成一种时尚。【小题1】第①段中加点词“不下”有何作用?(2分)【小题2】第②段划线句中为何要使用大量的数据?(2分)(2分)(2分)“不下”是不低于(或不少于,超过)的意思,强调了尝试吸烟者人数众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本题难度:较难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4-江苏省无锡市锡北片九年级4月中考模拟语文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不吸烟才是当今时尚(4分)①刚看完一份最新的统计:我国现有13到18岁青年1.3亿,据测算,青少年现在吸烟者1400万,尝试吸烟者不下4000万。青少年中吸烟者以学生为主,吸烟学生中又以男生为主,近年来女学生的...”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比较辨析有无此词语语意的变化,从而说明此词的作用,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个角度来概括,要使用评价语“准确说明”。本题结合数字即可理解说明吸烟人之多,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方面解释即可。试题分析:说明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从准确说明吸烟会诱发多种致命性疾病,有很大危害这一点解释即可。考点: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不吸烟才是当今时尚(4分)①刚看完一份最新的统计:我国现有13到18岁青年1.3亿,据测算,青少年现在吸烟者1400万,尝试吸烟者不下4000万。青少年中吸烟者以学生为主,吸烟学生中又以男生为主,近年...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不吸烟才是当今时尚(4分)①刚看完一份最新的统计:我国现有13到18岁青年1.3亿,据测算,青少年现在吸烟者1400万,尝试吸烟者不下4000万。青少年中吸烟者以学生为主,吸烟学生中又以男生为主,近年来女学生的...”主要考察你对“苏教版(2014上)语文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版(2014上)语文九年级下学期”“浙教版(2014上)语文九年级下学期”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苏教版(2014上)语文九年级下学期
语文版(2014上)语文九年级下学期
浙教版(2014上)语文九年级下学期
与“不吸烟才是当今时尚(4分)①刚看完一份最新的统计:我国现有13到18岁青年1.3亿,据测算,青少年现在吸烟者1400万,尝试吸烟者不下4000万。青少年中吸烟者以学生为主,吸烟学生中又以男生为主,近年来女学生的...”相似的题目: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8分)戴高帽俗以喜人面谀①者曰:“喜戴高帽”。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师曰:“外官不易为,宜慎之。”其人曰:“某备有高帽一百适人辄送其一当不至有所龃龉②。”师怒曰:“吾辈直道③事人,何须如此!”其人曰:“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师颔其首曰:“汝言亦不为无见。”其人出,语人曰:“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注释】①谀:奉承。②龃龉(jǔ yǔ):上下牙齿不齐。比喻意见不合,产生矛盾。③直道:直率的方式。【小题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1) 外官不易为&&&&&(2)适人辄送其一&&&&&(3)师颔其首曰&&&&&(4)语人曰&&&&&【小题2】 下面句子句读正确的一项是&&&&。(2分)某备有高帽一百适人辄送其一当不至有所龃龉A.某备有高帽一百,适人辄送,其一当不至有所龃龉。B.某备有高帽一百,适人辄送其一,当不至有所龃龉。C.某备有高帽,一百适人辄送,其一当不至有所龃龉。D.某备有高帽,一百适人,辄送其一当不至有所龃龉。【小题3】 这篇文章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2分)&&&&
学校志愿者行动队到某小区发放有关废旧电池危害的宣传单时,看见一位小伙子正把几节旧电池扔到草坪上,你赶忙上前劝阻。针对小伙子下面这句话,请你结合【相关链接】中的知识对其进行规劝,规劝时语言得体,内容恰当。(3分)【相关链接】电池主要成份为锰、汞、锌等重金属。被遗弃的废电池腐烂后,其重金属成份会随渗液溢出,造成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并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小伙子说:小毛孩管什么闲事!我只是扔个破电池而已,有什么大不了的! 你说:&&&&&&&&
外祖母坐在窗户下快速地织着花边,线轴快乐地击打着,密密麻麻插满了铜针的枕头在春天的阳光下像金刺猬似的闪光。外祖母本人想铜铸的一般,-------一点儿没变。…… 有一次我偷偷地看她,她把我的五戈比放在手掌上,瞅着它们,默默地哭了,一滴浑浊的泪水挂在她那幅像海泡石似得大鼻孔的鼻尖上。【小题1】文段选自小说《&&&&&&&&&&&&&&&&》,作者&&&&。(2分)【小题2】小说中的外祖母是一个怎样的人?(1分)&&&&
“不吸烟才是当今时尚(4分)①刚看完一份最...”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不吸烟才是当今时尚(4分)①刚看完一份最新的统计:我国现有13到18岁青年1.3亿,据测算,青少年现在吸烟者1400万,尝试吸烟者不下4000万。青少年中吸烟者以学生为主,吸烟学生中又以男生为主,近年来女学生的尝试吸烟率和现在吸烟率均呈上升趋势。②吸烟会诱发多种致命性疾病。科学实验证明:吸烟可以阻止人体对维生素丙的吸收,尼古丁对维生素丙有直接的破坏作用。人体如果长期缺乏维生素丙,可以诱发坏血病。吸烟者有癌细胞基因突变的,约为不吸烟者的3.5倍。吸烟可以导致约85%的肺癌患者死亡,导致约80%的喉、咽、口腔和唇癌患者死亡;导致约75%的食道癌患者死亡。吸烟不仅在直接接触部位引起癌症,还会在远处部位引起癌症。例如,几乎50%的男性膀胱癌和肾癌患者死亡是由于吸烟所致,吸烟者患膀胱癌和肾癌的危险性比非吸烟者高2~3倍。而被动吸烟也已经证实是非吸烟者患癌症的原因之一。③有人说吸烟提神,但我们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那只是短暂性的提神。吸烟会抑制中枢神经,长期的神经抑制导致睡眠质量差,不仅看上去疲惫不堪,还对心理健康造成影响。也有“烟民”说,吸烟就是一种时尚、一种潮流。我想,在健康与时尚、潮流之间,健康更值得我们珍惜和推崇。④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禁烟力度。自日起,饭店、餐厅、网吧等将取消吸烟区,一旦出现违规吸烟情况,经营者将受罚。禁烟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把不吸烟当成一种时尚。【小题1】第①段中加点词“不下”有何作用?(2分)【小题2】第②段划线句中为何要使用大量的数据?(2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不吸烟才是当今时尚(4分)①刚看完一份最新的统计:我国现有13到18岁青年1.3亿,据测算,青少年现在吸烟者1400万,尝试吸烟者不下4000万。青少年中吸烟者以学生为主,吸烟学生中又以男生为主,近年来女学生的尝试吸烟率和现在吸烟率均呈上升趋势。②吸烟会诱发多种致命性疾病。科学实验证明:吸烟可以阻止人体对维生素丙的吸收,尼古丁对维生素丙有直接的破坏作用。人体如果长期缺乏维生素丙,可以诱发坏血病。吸烟者有癌细胞基因突变的,约为不吸烟者的3.5倍。吸烟可以导致约85%的肺癌患者死亡,导致约80%的喉、咽、口腔和唇癌患者死亡;导致约75%的食道癌患者死亡。吸烟不仅在直接接触部位引起癌症,还会在远处部位引起癌症。例如,几乎50%的男性膀胱癌和肾癌患者死亡是由于吸烟所致,吸烟者患膀胱癌和肾癌的危险性比非吸烟者高2~3倍。而被动吸烟也已经证实是非吸烟者患癌症的原因之一。③有人说吸烟提神,但我们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那只是短暂性的提神。吸烟会抑制中枢神经,长期的神经抑制导致睡眠质量差,不仅看上去疲惫不堪,还对心理健康造成影响。也有“烟民”说,吸烟就是一种时尚、一种潮流。我想,在健康与时尚、潮流之间,健康更值得我们珍惜和推崇。④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禁烟力度。自日起,饭店、餐厅、网吧等将取消吸烟区,一旦出现违规吸烟情况,经营者将受罚。禁烟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把不吸烟当成一种时尚。【小题1】第①段中加点词“不下”有何作用?(2分)【小题2】第②段划线句中为何要使用大量的数据?(2分)”相似的习题。癌症基因检测与预防手术:安吉丽娜·朱莉的选择适合你吗?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癌症基因检测与预防手术:安吉丽娜·朱莉的选择适合你吗?
BRCA 乳腺癌 卵巢癌 安吉丽娜·朱莉
(文/黄婴)最近,安吉丽娜·朱莉在纽约时报上发表声明,声称自己上周接受了双侧卵巢输卵管切除术。在2013年接受预防性乳腺切除术后,她又一次震惊了世界。我们钦佩她的勇气,尊重她的个人选择,并且送上诚挚的祝福,希望她能健康平安。
在朱莉的带动下,预防女性癌症的话题再次赢得了公众的关注。不过,在铺天盖地“朱莉切除卵巢输卵管预防卵巢癌”的新闻中,我也要喊出一句“且慢”。无论基因检测还是预防性的手术,这些控制癌症风险的措施虽然有效,但并不适合所有人。相信朱莉个案经过了专家基于她个人、家族史的慎重评估,她自己也在手术的利弊和相应的风险的天平上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但每个人的情况很不相同。在称赞朱莉勇敢决定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对这一事件进行客观的解读,并作出属于自己的选择。
基因与卵巢癌、乳腺癌到底是什么关系?
朱莉通过基因检测发现自己是BRCA突变基因的携带者,进而选择接受了一系列的预防性切除手术。那么基因与卵巢癌、乳腺癌之间到底有怎样的联系呢?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大部分的卵巢癌和乳腺癌病例是散发型的。也就是说,大部分乳腺癌和卵巢癌并没有表现出家族遗传性,普通人大可不必为了远房亲戚中出现一个癌症患者而惊慌失色。尽管家族里面有乳腺癌或者卵巢癌的患者相对比较常见,但是,只有不到10%的乳腺癌和不到15%卵巢癌是呈现家族遗传性的。
在遗传性的卵巢癌和乳腺癌中,BRCA基因的突变是一个主要的发病因素。BRCA是人体内一种发挥抑癌作用的基因,正常情况下,它表达的蛋白质会帮助修复受损的DNA,减少组织癌变的风险[1]。而当这个基因出现特定的突变时,抑癌作用无法正常发挥,突变基因携带者的患癌风险就会随之上升。除了BRCA基因以外,TP53、PTEN等基因突变也与这些遗传性的癌症有关。在下面这个表格中总结了一些与乳腺癌、卵巢癌相关的基因:
虽说BRCA突变基因携带者发生卵巢和乳腺癌的风险增加,可这不代表有了这个基因突变就一定会得癌。下面的表格中列出的就是基因突变与癌症风险的对应关系。从中可以发现,有BCRA1基因突变的人发生乳腺癌的风险是55~65%,携带者还有40%左右的可能性不会发病。
何时需要进行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确实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一些癌症的高危人群,但它只是癌症风险评估和预防的一个方面,而且这些基因突变在人群中出现的频率并不高,在不同种族之间也存在差异。以BCRA基因为例,BCRA1的突变基因在非西班牙裔白人中的携带率大约为0.25%[2],而在犹太裔人群中突变基因更加常见,他们携带BRCA1或BRCA2高危突变的几率可达2%以上[3]。因此,基因检测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常规接受这样的检测。
在进行基因检测之前,医生需要首先了解种族、既往肿瘤病史、家族中近亲患有乳腺癌/卵巢癌的病史,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然后确定哪些人真正需要检测。基因检测不能提供一个绝对的癌症风险的结论。阳性的结果不代表一定会发生癌症,更无法说明什么时候癌症会发生。检测结果如果是阴性的(没有发现突变),或者发现一个或者多个意义不确定的突变,这时候也很难得出确定的结论。广泛的基因检测结果带来的社会心理影响以及基因测序结果的私密性也是不容忽视的。大家可以设想,如果未来社会求偶、求职双方都有基因数据,该引起多么复杂的波澜。
预防性切除:有效,也有缺陷
对于携带BRCA高危基因的女性来说,进行预防性的切除手术确实可以大幅减少癌症风险,例如卵巢和输卵管的预防性切除可使这些女性死于卵巢癌的风险下降约80%[1]。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手术并非十全十美。
首先,它并不能完全杜绝癌症的发生,因为预防性手术也不能保证将所有有癌变风险的组织全部清除。而且,除了乳腺和卵巢以外,BRCA基因也与其他癌症风险相关,高危基因的携带者输卵管、腹膜、前列腺、结直肠、胰腺等部位可能也有更高发生癌症的风险。
比如说,在做了预防性切除卵巢的患者中,仍然有2%的患者发生腹膜癌,而通过预防手术把腹膜完全清除掉是不现实的。换句话说,能切的器官切了,确实能预防这部分器官癌症的发生,但切不了的器官和组织依然会存在。
其次,预防性手术也会带来风险,并且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一些负面影响。为尽可能杜绝癌变,一般会建议选择做预防性切除的高危患者尽早手术,往往在35~40岁之前就要进行切除,年龄愈大做切除手术,预防效果越差。而较早的乳腺和卵巢切除就带来了个人形象改变和提早绝经的问题。在切除卵巢之后,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下降,从而带来提早绝经的症状,骨质疏松等健康风险也随之而来。对于预防性切除卵巢输卵管的病人是不建议进行激素替代治疗的,因此潮热、烦躁、阴道干燥、皮肤松弛等等问题就成了这些女性的一大负担。
勇敢的朱莉和现实的我
在此,我们向勇敢的朱莉致敬,同时也要提醒大家,应该正确地解读她的这一举动:
只有小部分乳腺癌/卵巢癌是遗传性的
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进行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不能绝对确定预防性手术的需要
预防性手术不能完全杜绝未来恶性肿瘤的发生
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进行这些检测,预防性的切除手术也未必是适合所有基因检测阳性者的选择。不过,关注自己的健康,并在充分了解信息的基础上做出选择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做的事情。正如朱莉所说,“做出这些决定是困难的。但是,我们可以掌控和面对任何健康问题。你可以寻求建议,了解各种选择,然后做出对你来说正确的决定。知识就是力量。“[4](编辑:窗敲雨)
本文作者:黄婴。原载于微信公众号“健康不是闹着玩儿” (微信ID: jiankangkp) 。作者个人妇科癌症公众号:globeathonchina。
参考资料:
http://www.cancer.gov/cancertopics/genetics/brca-fact-sheet
http://cebp.aacrjournals.org/content/13/12/2078.long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9145676?dopt=Abstract
//opinion/angelina-jolie-pitt-diary-of-a-surgery.html?referrer=
你可能感兴趣
引用 的话:为了预防而切这儿切那儿的,这跟勇气无关,是吓破胆了好不好?看史书上说古时候斯巴达娘们因为嫌拉弓碍事,愣是把自己一侧的乳房给割了。我是负责给人办残疾证的,确实有不少因做乳腺癌切除致残的人,但残疾人占总人...amazon和sparta除了都有两个a和长度上都是6个字母之外相同之处不多吧。。
生理学博士
文章不错,我针对的是评论里面一些说这个那个的人:你们真以为以朱莉的家产和人际网络,她从黄页上随便翻了个医生然后咨询了五分钟就切了?图样图森破。不仅不懂科学,还不懂社会。
为了预防而切这儿切那儿的,这跟勇气无关,是吓破胆了好不好?看史书上说古时候斯巴达娘们因为嫌拉弓碍事,愣是把自己一侧的乳房给割了。我是负责给人办残疾证的,确实有不少因做乳腺癌切除致残的人,但残疾人占总人群的多少?而因乳腺癌致残的又有多少?可能癌症基因检测证实有些人就是风险大,但那又如何?难道手术没风险么?术后就没风险了么?说句比较二的话,走马路上就没有被酒驾撞飞的风险么?癌症是夺走了很多人的生命,但是夺走人命的因素太多了,要是为了预防就先自断股肱,这就自相矛盾了,有个奇葩的死亡案例就是某君一生行事谨慎,结果不小心摔了一跤,下巴触地导致自己咬掉了舌头而死。真正有科学精神的应该明白这世界上是不存在概率和绝对的随机的,概率只是在一个领域中人们的探索研究未能达到圆满程度的时候才存在。也就是说人得癌症一定是有原因的,基因检测只能证明一部分相关性,如果做了检测就要切这儿切那儿的话,这是对检测结果的误读。说到这儿我得吐槽一下名人效应,我估计换个普通人做这种决定,八成就被笑成傻瓜,而没人谈什么勇气了。
显示所有评论
全部评论(35)
这种除根儿式的预防方法还是觉得略激进~
为了预防而切这儿切那儿的,这跟勇气无关,是吓破胆了好不好?看史书上说古时候斯巴达娘们因为嫌拉弓碍事,愣是把自己一侧的乳房给割了。我是负责给人办残疾证的,确实有不少因做乳腺癌切除致残的人,但残疾人占总人群的多少?而因乳腺癌致残的又有多少?可能癌症基因检测证实有些人就是风险大,但那又如何?难道手术没风险么?术后就没风险了么?说句比较二的话,走马路上就没有被酒驾撞飞的风险么?癌症是夺走了很多人的生命,但是夺走人命的因素太多了,要是为了预防就先自断股肱,这就自相矛盾了,有个奇葩的死亡案例就是某君一生行事谨慎,结果不小心摔了一跤,下巴触地导致自己咬掉了舌头而死。真正有科学精神的应该明白这世界上是不存在概率和绝对的随机的,概率只是在一个领域中人们的探索研究未能达到圆满程度的时候才存在。也就是说人得癌症一定是有原因的,基因检测只能证明一部分相关性,如果做了检测就要切这儿切那儿的话,这是对检测结果的误读。说到这儿我得吐槽一下名人效应,我估计换个普通人做这种决定,八成就被笑成傻瓜,而没人谈什么勇气了。
没想到她的心理负担这么大,她家医生是怎么做教育的啊?
此乃“斩脚趾,避沙虫”也~
引用 的话:为了预防而切这儿切那儿的,这跟勇气无关,是吓破胆了好不好?看史书上说古时候斯巴达娘们因为嫌拉弓碍事,愣是把自己一侧的乳房给割了。我是负责给人办残疾证的,确实有不少因做乳腺癌切除致残的人,但残疾人占总人...amazon和sparta除了都有两个a和长度上都是6个字母之外相同之处不多吧。。
朱莉的选择难道不是皮特吗
必须不适合我,因为我是男的。
且看朱莉切子宫
果壳网作者,人类营养学硕士
随着人类基因组的研究越来越进步,基因方面的检测结果也越来越有参考价值。10年内一定会普及。
为了预防脑癌,我决定切除大脑 ~( ̄▽ ̄)~
引用 的话:amazon和sparta除了都有两个a和长度上都是6个字母之外相同之处不多吧。。哈哈哈,是这样的。不过这也只能算是古希腊人的脑洞吧!那年头这种大面积伤口就是个死啊,而且亚马逊娘们天天为打仗训练,体脂肯定低,多半是飞机场啦!不排除少数天赋异禀脂肪往胸口聚集的……这样的卖出去给外国男人当老婆不就行了,咱亚马逊只能有飞机场当妈……喔,这样几代下来,不就行了?
引用 的话:哈哈哈,是这样的。不过这也只能算是古希腊人的脑洞吧!那年头这种大面积伤口就是个死啊,而且亚马逊娘们天天为打仗训练,体脂肯定低,多半是飞机场啦!不排除少数天赋异禀脂肪往胸口聚集的……这样的卖出去给外国男...瞎说,亚马逊娘们的美貌可是相当有名的
引用 的话:amazon和sparta除了都有两个a和长度上都是6个字母之外相同之处不多吧。。我想表达的意思的是二者的行为都很奇葩。
这。。。。。。。。。。。。。。。。。。。。。。。。。。。。
引用 的话:没想到她的心理负担这么大,她家医生是怎么做教育的啊? 据说她老妈就是死于乳腺癌,而且医生告诉她有很大几率遗传下来,于是她就决定切了~ 其实最重要的,人家有钱。
足以支付切除手术费用和之后的整形手术费用。
引用 的话:此乃“斩脚趾,避沙虫”也~深思熟虑,有科学指导还能这样评价?
突然很好奇:人腹腔内被切掉一些东西之后,术后痊愈后会感觉肚子里少了点啥,或者异样感吗?
生理学博士
文章不错,我针对的是评论里面一些说这个那个的人:你们真以为以朱莉的家产和人际网络,她从黄页上随便翻了个医生然后咨询了五分钟就切了?图样图森破。不仅不懂科学,还不懂社会。
引用 的话:突然很好奇:人腹腔内被切掉一些东西之后,术后痊愈后会感觉肚子里少了点啥,或者异样感吗?切阑尾的表示没感觉
为朱莉的举动点赞,其实做任何一种选择都某些理由可以支持。客观上我是偏向她的选择,但若真实发生在我身上,我可能不会这样做,或许是缺乏勇气,觉得没十足的把握我怎么敢拿生命开玩笑?或许因为其他原因,我愿意放弃远离病魔的机会,等等。每个人的心态,生活状况都不同,选择也会不一样,但最终的结果都一样,不如放好心态,微笑面对眼前的世界,至少让自己的心是舒服的。
引用 的话:文章不错,我针对的是评论里面一些说这个那个的人:你们真以为以朱莉的家产和人际网络,她从黄页上随便翻了个医生然后咨询了五分钟就切了?图样图森破。不仅不懂科学,还不懂社会。这种问题会有人像你说的那样从从黄页上随便翻了个医生然后咨询五分钟就切了?文章说BRCA突变会导致患癌风险上升,但是BRCA发生突变肯定是有原因的,只有不知道这种原因才会产生图表中说的那种概率问题。如果知道原因的话,说不定就会有更针对的应对方式,而不是直接切。我不反对个人选择,谁爱切谁切,自己选择自己承担,但是把因为一种概率就去搞切除称之为勇气,我不敢恭维。这已经超出预防的范围到了把一种风险转化为另一种风险的行为了,文中也说到了导致骨质疏松的风险,不惜这么大代价也要进行预防性切除,如果八卦一点儿的话我完全可以推测说这行为也许本身不是预防性的,而是必要的,亦或者检测数据说明有切的必要了。可八卦这个毫无意义,毕竟这与文章呈现的内容不符,文章末尾带标记的四句话大概就是在说这是多么没有必要的事了。只有一小部分的乳腺癌、卵巢癌是遗传性的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进行基因检测基因检测不能绝对确定预防性手术的需要预防性手术不能完全杜绝未来恶性肿瘤的发生那么为什么还要做检测,做切除呢?
生理学博士
引用 的话:这种问题会有人像你说的那样从从黄页上随便翻了个医生然后咨询五分钟就切了?文章说BRCA突变会导致患癌风险上升,但是BRCA发生突变肯定是有原因的,只有不知道这种原因才会产生图表中说的那种概率问题。如果...具体检测基因突变位点,可以更精确的看几率到底有多高,而不是只有文章中的笼统估计。朱莉自己说了医生(猜测应该是这个领域的权威医生,而且牵扯到基因的问题,美国的惯例是不光是有医生,还有专门研究病人基因的遗传学家参与)认为她患癌症的几率高达80%,而不是只有50%。而且结合她的家族病史(整个家族有三位女性死于乳腺癌,五十岁左右即死亡),和她个人情况(卵巢中发现早期癌变),她的决定是对的。上面是理性原因,你还要考虑她反复目睹亲人去世对她造成的心理影响,她认为这样使她减少孩子要目睹她去世的恐惧,是出于一个母亲的角度选择。
引用 的话:具体检测基因突变位点,可以更精确的看几率到底有多高,而不是只有文章中的笼统估计。朱莉自己说了医生(猜测应该是这个领域的权威医生,而且牵扯到基因的问题,美国的惯例是不光是有医生,还有专门研究病人基因的遗...原来是这样,非常抱歉,那是我曲解原意了。文章中没提到这些,我也不知道事情竟然能和我八卦的一样,所以才长篇大论地进行讽刺和反驳。
引用 的话:具体检测基因突变位点,可以更精确的看几率到底有多高,而不是只有文章中的笼统估计。朱莉自己说了医生(猜测应该是这个领域的权威医生,而且牵扯到基因的问题,美国的惯例是不光是有医生,还有专门研究病人基因的遗...顺便问一句,基因突变几率的高低是由什么因素影响的?这些因素能够具体到什么程度(比如精神压力影响,辐射影响什么的)?
引用 的话:原来是这样,非常抱歉,那是我曲解原意了。文章中没提到这些,我也不知道事情竟然能和我八卦的一样,所以才长篇大论地进行讽刺和反驳。这个答案是否相对正确?
生理学博士
引用 的话:顺便问一句,基因突变几率的高低是由什么因素影响的?这些因素能够具体到什么程度(比如精神压力影响,辐射影响什么的)?文章中说基因突变一般有两种含义,一种含义说这个人身上好的基因,因为DNA复制出现问题,突然变成了没有功能甚至有害的基因,这种突变发生就是在那些没有明确家族病史的癌症患者和其他一些罕见病等等的病人身上。另一种是一个基因的DNA序列本身跟好的基因就不一样,这也是由于某个时间发生了突变造成的,但是这种突变不是发生在这个人身上,而是发生在好几代之前的某个人身上,比如朱莉的这个基因,是她继承来的,这就是造成那些家族病史的基因突变。有这样的基因突变存在,具体有多高的几率,现在只能通过统计来进行判断,而不能具体判断这个人如何。但是癌症的确有一部分是环境因素造成的,比如英国的这个统计,蓝色的是因为可以避免的因素(也就是环境、饮食等等)造成的癌症。但是这也只是一个统计数据,也不能确切地说每个人到底是不是抽烟就一定得肺癌,或者不抽烟就一定不得肺癌。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难道乔布斯还得全身切除?
引用 的话:文章中说基因突变一般有两种含义,一种含义说这个人身上好的基因,因为DNA复制出现问题,突然变成了没有功能甚至有害的基因,这种突变发生就是在那些没有明确家族病史的癌症患者和其他一些罕见病等等的病人身上。...谢谢,抽烟那个。。。呵呵,我觉得还是保持现在的概率上的不确定性好,永远不要知道怎样抽烟还能避免肺癌,那样烟民会更多(我讨厌烟味)。
生理学博士
引用 的话:看漏了这条。差不多是这么回事。只是体细胞的突变具体现在也很难说到底是因为环境还是因为随机性事件。
据说白种人得皮肤癌的概率还是比较高的,是不是还得再切皮肤去预防?据医书说上皮细胞来源的称为癌,可存在上皮细胞的脏器也太多了,想要预防性切除怎么切?据医书上说结缔组织来源的称为瘤,肉瘤是恶性的,可要想把人的结缔组织给切光进行预防,是的大大降低得肉瘤的概率了,可人还能活下去吗?怎么看都觉得癌与瘤的细胞来源都是干细胞。癌瘤恶性程度的分级分型实质上是在表明越幼稚的干细胞其恶性度就越高。问题是为什么幼稚的干细胞就不再向着成熟细胞发育分化了呢?目前主流认为是干细胞的基因出问题了,是基因癌化了,可是正常人体根本就离不开癌基因。癌基因表达偏低会得心脏病,离开了癌基因,人体的损伤修复就根本不可能发生。可以说人人都是癌基因携带者,可是却不能说人人都是癌症患者。这是基因是万金油用语派所存在的最大的毛病。细胞癌瘤化的目前主流解释存在严重的问题,那么是到了应该重新认识癌瘤的成因方面的问题了。干细胞的主要来源是目前所认为的结缔组织。骨髓就是结缔组织,白血病目前的有效治疗方式就是骨髓移植。上皮细胞的幼稚干细胞也是来源于皮下结缔组织,可问题目前所认识到的癌瘤细胞却停留在发育的幼稚干细胞阶段不再分化成熟。在个人主观看来,微观细胞世界并非医书图片所描绘的纯血统的某类细胞集群在独居,而是多血统细胞的杂居。干细胞本来就有多方向细胞分化成熟的能力,所谓的癌瘤病并非目前所认为的是癌瘤细胞是主因,而是杂居在一起的成熟细胞与幼稚细胞的细胞数目比例出现了问题。由于历史医技术的局限性,切片诊断的病理具有点的属性,因此医学认知便不再具有动态的连续性。在静态的观点下,很容易产生癌瘤细胞是疾病的主因,可是动态的观点之下,不是癌瘤细胞彻底地丢失了分化成熟的能力,而是仍然可以分化成熟只是各种杂居在一起的各类细胞的成熟细胞与幼稚细胞的比例出现了问题。官颈癌的好发部位可以很好的说明问。腺上皮与表皮移行边界上所出的错误官颈糜烂的病态现在已经被更名代替成正常的生理健康态。官颈口与阴道细胞的生存PH值环境的错构肯定会导致结缔组织来源的具有多向分化的幼稚干细胞在分化成熟与功能状态方面发生严重的变异。癌细胞培养的纯血统性集群独居的表象根本就没有考虑到培养液的PH值大环境。胃癌的好发部位似乎也存在此种胃液酸性PH与小肠液PH值错构出形态在医图片里变异的静态癌瘤细胞。
显示所有评论
(C)2015果壳网&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下表为野生型和突变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