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 厚德载物水

上善若水是什么意思?
本文行家:
&“上善若水”这四个字,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第一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它的字面含义是:最善者的品行,如同水一样,&可以滋养与造福万物,却不与万物争任何东西……。说到这其中所涵盖的思想意义,那就需要多做些解释了。&&&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他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象水一样。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王。&&&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例如滴水穿石,这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说弱能胜强,柔可克刚。&&不见其形的东西,可以进入到没有缝隙的东西中去,由此我们知道了“不言”的教导,“无为”的好处。&&老子还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于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总根源,是先于具体事物而存在的东西,也是事物的基本规律及其本源。所以“道”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知与理解的。水的德行就是最接近于“道”的,“道”无处不在,因此,水无所不利。它避高趋下,因此不会受到任何阻碍。它可以流淌到任何地方,滋养万物,洗涤污淖。它处于深潭之中,表面清澈而平静,但却深不可测。它源源不断的流淌,去造福于万物却不求回报。这样的德行,&乃至仁至善……。
百科的文章(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
笔名,尧谷子。本人以人性为研究的根本出发点,试图建立一个更高层次的人格理论和哲学体系,主要观点有“相对均衡主义”和“18型人格”等,多年来一直钻研心理学、哲学领域。登录网易通行证
使用网易通行证(含网易邮箱)帐号登录
提交您的投诉或建议
视频画面花屏
视/音频不同步
播放不流畅
登录后才能查看我的笔记
暂时没有笔记!
确定删除笔记?
即将播放下一集,请您保存当前的笔记哦!
对字幕纠错要登录哦!
内容不能少于3个字
本讲从老子的生平及其著作《道德经》讲起,解读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包括:“道”不可道;“道”是虚中有实;“道”的本体和功用;“道”是万物产生的本源;“道”的运行规律以及修“道”者可以历久弥新。
本讲解读了老子“无为”思想的基本内涵。包括:“无为”的本质是顺“道”而为;统治者不恣意妄为才可使民富国安;为政之道的要点在于不可过度扰民;国家的治理出现问题的原因就是统治者虚伪的仁慈后面贪婪的欲望;真正高明的治国之道应该是百姓几乎感觉不到的统治者的存在。
[第3课]上善若水
本讲解读了老子“上善若水”的思想。包括:水的本性最接近于“道”;智者的品行也应该像水一样高洁;水之德行的一个很重要的特质就是宽容;水能够以自己的柔弱战胜刚强;只有那些不主动挑起冲突,善于韬光养晦,低调谦下者才能最终成为真正的王者。
本讲解读了老子“知足常乐”的思想。包括:知道适可而止,才会有更长久的富足;要做到安贫乐道,去除那些华而不实的欲望;要在名利场上保持一份宁静平和的心态,做到“致虚极,守静笃”。
本讲解读了老子“见微知著”的思想。包括:要小中见大,易中知难,细节决定成败;欲成大事者要先做好小事;做事要善始善终。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学校:东北大学
讲师:张雷
授课语言:中文
类型:哲学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 国内
课程简介:本课程既深刻解读深奥的道家思想文化又贴近现实生活,结合古今中外经典故事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课程受众面十分广泛,可以帮助人们体验生命价值、提升精神境界、感悟智慧人生,实现老子所言的“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宁静致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