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阳性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可以真正的治愈吗?
我二十几,胃老是吃点油的就胃胀,持续好几个小时,很不舒服。前阵子查出幽门螺杆菌13C呼吸指数45。吃了一个月的抗生素指数反复。30又升到33。现在又开了一个月的药再吃。指数这样反复,胃也不见好,&img data-rawwidth=&1242& data-rawheight=&2208& src=&/fa69dcdaabda9f92aa437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42& data-original=&/fa69dcdaabda9f92aa437_r.jpg&&我对于治愈的信心几乎快没有了。&br&&br&想了解下幽门螺杆菌可以完全治愈吗?&br&对于生小孩有没有影响?&br&平时要注意什么?&br&我应该怎么处理比较好?
我二十几,胃老是吃点油的就胃胀,持续好几个小时,很不舒服。前阵子查出幽门螺杆菌13C呼吸指数45。吃了一个月的抗生素指数反复。30又升到33。现在又开了一个月的药再吃。指数这样反复,胃也不见好,…
本人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1年半病史,未根除HP。初患病是时是慢性胃炎的典型症状:无食欲,餐后腹胀,食道有噎塞感,排便不成型,严重的时候睡眠极轻,精神疲乏,多梦,无性欲。陆陆续续看几次医生,做过胃镜和CT后确诊是HP(幽门螺杆菌)感染,试过2个疗程三联用药和1个疗程四联用药,几次用药采用了不同的抗生素和胃酸抑制剂组合,但2次复查HP仍然阳性,近8个月未再就医,病征一直维持在较轻状态。
这1年半以来,我对HP是从不认识到了解到现在的接受。一开始时由于没有得过这个病,诚惶诚恐的想要摆脱它;后来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了如果不是胃溃疡、萎缩性胃炎和癌症的话,HP是建议根除,不是必须根除。再后来,大半年时间里,几次治疗和观察过程中病征反复了几次后趋于稳定,就没有再去就医,但我能感觉到HP未被根除,慢慢的,我已经能接受目前的状态了。关于你的疑惑:
幽门螺杆菌是可以完全治愈的,但是联合用药里选用的抗生素很重要。在不过敏的前提下,假设你对青霉素有耐药性,那么再采用以阿莫西林作为抗生素的三联/四联用药方案治疗HP的话,治疗成功率会大大下降。
我不知道你在哪看的病,治疗HP的用药方案包含了抗生素,连续1个月服用抗生素对肝脏等器官应该不好。我在三甲医院挂专家号时,医生还说过如果要多次用药,每个疗程之间要间隔一段时间,题主你的“现在又开了一个月的药再吃。”如果是连续两个月用药的话也是不可取的。
理论上HP对生育没有影响,它只存在于人的消化系统内。
我最开始描述的病征里有影响睡眠以致精神疲乏,多梦,无性欲,不知道这算不算影响。
战术上重视敌人。平时要注意的:
睡前少喝果汁和碳酸饮料,平时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尽量在家中就餐。避免烈性饮酒、浓茶、浓咖啡等刺激胃黏膜的东西,忌烟。有论文指出 西兰花 对HP有抑制作用,有条件的话可以多吃一些。听说大蒜也有帮助,我买过大蒜素片,用后没有明显效果。
睡前务必刷牙,牙刷勤更换,保持口腔清洁。HP不仅在胃里存活,在口腔里也可以。如果用药杀灭了大部分胃中的HP,但由于睡前未清洁口腔,晚上睡眠时唾液流进胃中可能造成HP复燃。
还有就是保持积极的心态,保持作息规律,规律饮食,养胃健胃。
战略上藐视敌人。
HP感染不同于感冒发烧,不是一天两天就痊愈得了的。胃病的病根一般都是长期埋下的,想要治好心急解决不了问题。
我在开始时也感觉特别虚,看医生时总是在想“要是胃癌的话怎么办?”,而医生会告诉你“感染个HP不算是事。” 后来想通了一些,20几岁的人身体得大病机率相对还是小的,真赶上了也只能认了,在大概率你没有大毛病的情况下,按着医生的建议调理和治疗就可以了。你离天塌下来还很远。附上一些我看过的书:
《挂号费丛书:专家诊治慢性胃炎》
《专家解答幽门螺杆菌感染》
《胃病诊治进展》
当然可以,人家Warren和Marshall的诺贝尔奖白拿了吗。。。J.
日出生于南澳大利亚州阿德莱德市,1961年获得阿德莱德大学理学及医学学士学位,年任墨尔本皇家医院病理科医师,1967年成为澳大利亚皇家病理学会会员,后在珀斯皇家医院任病理科医师直至退休。
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院10月3日宣布,200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简称诺贝尔医学奖)授予两名澳大利亚科学家,现年54岁的Barry
Marshall与68岁的J.
Warren,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及阐明了Hp在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病(包括和十二指肠溃疡)中的作用。
在这个以分子生物学和诸多前沿技术唱主角的时代,与往年听着就那么高深的诺贝尔获奖成果相比,Marshall与Warren的获奖结果显然没有那么“阳春白雪”——他们既没有用到什么高难度的技术,也未深入到什么学和蛋白组学层面。但就是他们23年前的这项发现以及他们多年来的坚持,实实在在地改变了人类对一类疾病的治疗理念和治疗方法,造福了全世界数以亿计的患者。消化性溃疡病也因此成为了一种可治愈的疾病。
“正统”观点遭遇挑战
在Hp被发现之前,广为世人所接受的“正统”观点是:应激状态、饮食习惯和胃酸的过多分泌是造成消化性溃疡病的主要原因,而“无酸就无溃疡(no
ulcer)”的观念更是深入人心。
1979年,时年42岁的珀斯皇家医院病理学家Warren在检测胃活检样本时观察到,约50%的患者的胃窦部都存在一种以前从未报道过的弯曲状细菌。不仅如此,Warren还观察到,炎症总是存在于邻近这种细菌的胃黏膜,因而意识到这种细菌可能与等疾病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联。但是,Warren的发现一公布,立即遭到了医学界的质疑:没有细菌可以在酸性如此强的胃液中存活。
在旁人的质疑声中,Warren独自研究了两年。虽然他对他的所见深信不疑,但是没有来自临床的帮助,他无法开展进一步研究,因为他既得不到更多更好的临床活检样本,也无法证实任何临床表现与病理表现之间的关联。很适时的,年轻的消化科医师Marshall出现了。
1981年,年仅30岁的Marshall对Warren的发现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并开始了与Warren的合作。他们以100例接受胃镜检查及活检的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再次证实了Warren两年前的结论——这种细菌的存在与胃炎相关。此外,他们还发现,这种细菌还存在于所有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大多数患者和约一半胃癌患者的胃黏膜中。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2年,Marshall成功地从数份活检样本中培养出了一种此前从未报道过的新细菌,其形态类似于弯曲杆菌,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Hp。Marshall与Warren由此提出:Hp感染可导致胃炎,并进一步引起溃疡。
医学界对该理论的反应与对Warren初次发现的反应毫无二致,而且这种不屑一顾的态度一直持续了很多年。尽管如此,Marshall和Warren仍然坚持不懈地寻找证据来支持他们的理论,处于极度无奈之中的Marshall甚至冒险“以身试菌”。随着时间的过去,Hp感染与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病之间的相关性被越来越多的人类志愿者研究、抗生素治疗性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所证实。
经典发现改变治疗
20世纪80年代,次枸橼酸铋是较常用的溃疡病治疗药物。Marshall发现,联合应用铋剂和抗生素可以完全根除Hp。于是,他开始着手验证又一个假说:根除Hp可以永久性治愈消化性溃疡病。在年期间,应用抗生素治疗溃疡病成为了Marshall和Warren的研究重点。他们发现,如果Hp被根除,那么80%的溃疡可以被永久性治愈。这项发现后来被证实是临床消化病学实践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彻底改变了溃疡病的治疗理念和治疗方法。
但是,仍然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Hp究竟是如何从胃液中存活下来的?
Warren发现,Hp生长在表面覆盖了一厚层黏液的胃黏膜表面上皮上,因此它们只需要经受住上皮细胞同样的生存环境就能存活。此外,Marshall还发现,Hp能分泌大量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和二氧化碳,从而在Hp周围形成一层保护性的碱性层。也正是该发现触发了Marshell的又一个灵感,他因此发明了Hp尿素酶快速诊断试验。不仅如此,Marshall此后还发明了一种无创性的Hp诊断方法——尿素呼气试验。
自Warren与Marshall
1983年在Lancet[1983,
1273]上发表第一篇关于Hp的论文以来,全球研究者对Hp这个小小细菌的兴趣和文章便络绎不绝地涌现。至今,Hp研究已经自成一个产业。仅仅从这一点,就足以说明Warren与Marshall的发现对临床消化领域所起的重要作用。
Warren与Marshall的发现所带来的最深远的意义是:消化性溃疡病不再是一种病史漫长、久治不愈且频频复发的致残性疾病,而成了一种仅用短疗程抗生素和抑酸剂治疗即可痊愈的疾病。对于全世界的溃疡病患者来说,他们是幸运的。他们之所以幸运,是因为Warren与Marshall身上兼具了杰出科学研究者的所有品质:才能,遭遇质疑与挫折时的忍耐、坚持甚至固执,说服力,团队精神…… 透视2005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相左于传统的医学 瑞典罗林斯卡研究院委员会的一位成员诺马克评论说,澳大利亚人的细菌致溃疡理论是“完全相左于传统的知识和教条”,因为大多数医生都坚信溃疡源自压力和胃酸。 现为弗吉尼亚大学医学教授的美国胃肠病学协会主席普拉博士指出,两位获奖者的研究“革新了我们对溃疡性疾病的理解”并且“给千百万人带来了希望”。普拉回忆说,1983年他作为一名胃肠病学家还在军队服役,当时读到沃伦和马歇尔关于胃肠病的新观点时完全不赞同,“我认为这简直就是发疯。”但是,他承认他和他的同事对这个理论很感兴趣。很快他们就发现,按沃伦和马歇尔的理论对病人使用针对幽门螺旋杆菌的抗生素,就能治愈他们的病人的溃疡。 沃伦现年68岁,如今已经退休。他说长期以来标准的医学讲义都是,“胃是无菌的,由于胃内有腐蚀性的胃液,因此任何东西都不可能生长。所以每个人都相信胃里没有细菌。”他补充说,“当我说胃里的细菌时,没有一个人相信。”但是,经过十多年的时间检验,他的发现终于获得别人的接受。 1979年4月,在澳大利亚佩思皇家医院工作的42岁的沃伦在一份胃黏膜活体标本中,意外地发现一条奇怪的蓝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的结果是有无数的细菌紧粘着胃黏膜上皮。以后沃伦又在其他活体标本中发现了这种细菌。由于这种细菌总是出现在的标本中,沃伦便认为它与等疾病可能有密切关系。 由于受“正统的”观点影响,同在佩思皇家医院的马歇尔一开始也对沃伦的假说没有什么兴趣。后来马歇尔碍于情面,为沃伦提供了一些胃黏膜活体样本,并进行了相关试验。经过几次尝试后,马歇尔成功地从几个生物活检组织中培养出了当时尚不知晓的细菌菌株,即后来被命名为幽门螺旋杆菌的细菌。他惊讶地发现,沃伦的观点是正确的。 再后来,为了获得更多的证据证明这种细菌致病的作用,马歇尔和一位名叫莫里斯的医生还自愿进行了人体试验。他们服用经培养的细菌后都患了胃炎。马歇尔很快就痊愈了,但莫里斯则费了好几年时间才治好。 由于马歇尔和沃伦的发现,对幽门螺旋杆菌的研究才加强了,隐藏于疾病之后的病理机制持续地得到揭示。世界各大药厂也陆续投巨资开发相关药物,也就为后来治疗人类最普通的疾病之一——消化性溃疡疾病奠定了基础。 人类的其他慢性炎症疾病,如节段性回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类和动脉粥样硬化也是起因于慢性炎症。幽门螺旋杆菌的发现已引起人类对慢性感染、炎症和癌症之间可能存在联系的深入认识,这也是沃伦和马歇尔成果的重要意义之一。 今天已经可以确认,幽门螺旋杆菌导致了90%以上的十二指肠溃疡和80%以上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后来的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疾病之间的关系也已通过志愿者的实验、抗生素治疗的研究和流行病学的研究得以证实。 以身试菌
甘为“荷兰猪”的Marshall
在Marshall获得诺贝尔奖之后,与他的名字一起被广为流传的还有他当年“以身试菌”
的“壮举”。即使是在21年后的今天,Marshall也还清楚地记得当年喝下幽门螺杆菌(Hp)培养液的情形:“我喝得很快,就像喝一杯龙舌兰酒一样一饮而尽。”
当年,“Hp导致胃炎及溃疡病”的理论受到医学界的强烈抨击,因为即使医学生也知道,没有细菌可以在酸性如此强的胃液中存活。眼看着那么多的溃疡病患者还要继续忍受痛苦,Marshall坚信:简单的治疗方法远在天边,近在眼前,那就是——抗生素。在极度的挫折感和不被认同感的驱使下,同时也是别无他法,Marshall萌生了一个念头,他打算让自己先患上溃疡,再自行施治。1984年7月的一天,他喝下了一瓶含有数以亿计Hp的培养液。一周之后,他开始出现恶心、呕吐和胃部疼痛等急性胃炎症状,其后的胃镜检查证实他感染了Hp并发生了严重的急性胃炎。幸运的是,他并未发生溃疡。在应用类似于今天的Hp根除方案(抗生素及抑酸剂)治疗后,Marshall很快恢复了健康。
终于,他的坚持和付出有了回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于1994年批准抗生素作为消化性溃疡病的标准治疗药物,他也因此获得了许多荣誉,包括具有至高权威的诺贝尔医学奖。当然,数以亿计的溃疡病患者也因此重获健康,这才是最令他感到欣慰的。 同事眼中的Marshall
才华横溢的良师益友
今天,Marshall终于苦尽甘来,被包围在了鲜花和掌声之中,而他以前的老同事、现年48岁的美国胃肠病学家Dye忆起往事,还是忍不住发出一番感慨。
在Dye的描述中,时光似乎倒流到了20年前。那是这样一个场景:1986年,当Marshall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从事研究工作时,没有人愿意到Marshall手下工作,其中也包括Dye。当Dye刚得知他被分配到Marshall的实验室工作时,他非常不高兴。
那时候,Marshall的名气已经很大了,但是他的理论还远远没能得到医学界的认可。Dye沉浸在回忆中:“那时候,人人都认为他是个疯子,而在他‘以身试菌’之后,人人都认定了他就是个疯子。”
但是,Marshall对其理论的狂热和坚持仿佛具有传染力,很快就征服了Dye。他说:“Marshall是狂热的,他一点都不怀疑他的理论的正确性。仅仅跟他在一起呆了十分钟,我就被他说服了。”从此,与Marshall一起工作对于Dye来说,就成为了一种冒险与乐趣,尽管他们的工作仍受到质疑和非议,当他俩在医学上展示他们的发现和成果时,总有人会谴责他们是“骗子”和“江湖郎中”。
多年的合作使Dye与Marshall建立起了荣辱与共的友谊。随着时间的过去,Marshall的理论得到医学界越来越多人的认可。Dye说:“与以往总是受到责难不同,我们开始赢得掌声。”
日,当Dye在上班路上听到他昔日的老板也是老朋友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时,他一点都没有感到意外。Dye说,
Marshall可能是他认识的人里面最有才气的一个了,他早在数年前就被列入了诺贝尔医学奖候选人名单,而且早就获得了Lasker奖(1995年,Dye认为该奖项相当于美国的诺贝尔奖)。
幽门螺旋杆菌大多数是可以治愈的,很多胃部胃部疾病都和它有关,要坚持治疗,要有信心,这种疾病对生小孩没啥影响。
我也深受HP困扰,胃痛胃酸胃胀不消化,都是没有根治HP造成的。我想说,这个病必须根治,因为它会【传染】!可是,根治很难。因为你必须做到1.洗牙。口腔中的牙菌斑含有HP2.分餐。这直接挑战中国人的生活传统3.外出就餐自备碗筷(可能吗?)主要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成了HP的温床,导致它很难根治,治好了一次,又不得不因为生活习惯被他人传染。而且抗生素三联疗法又贵又有副作用(拉肚子),真希望未来能有疫苗。
my family doctor (a Chinese) asked me to do the test and had anti-biotics for 3 weeks.
根据我个人经历回答下,首先三联用药不贵,我用的是奥美拉唑加阿莫西林加克拉霉素,一共才一百多,题主那个处方开法算贵的也才三百多,这种药都有报销,我在社区医院开的药报销80%。第二,题主说吃了一个月,而你的处方应该是两周的,题主依从性太差,没按医生要求吃,治疗幽门螺旋杆菌依从性最重要,一定要按照要求足量连续用药10天或14天,口腔清洁啥的也重要但相对依从性是小问题。本人三联用药之后两三个月再去做C13呼气试验,已经是阴性了。
之前胃镜活检3+,五月初用四联药持续两周,今天上午去呼吸测试数值是6!感觉还是有用,目前没有分餐,也没有洗牙!唯一头疼的就是当初刚吃四联药那几天人太难受了,浑身发抖!不过题主,今天医生说呼吸测试小于100数值都是正常的,为什么你都是几十几十的还在担心?
1、一般来说,根除疗法不会超过2周。2、包含阿莫西林的根除疗法成功率最高。3、首次根除失败由于细菌耐药问题,再次根除成攻率会下降。4、可以做药敏实验来选择抗菌药物。5、呼气试验有假阳性现象。6、最重要的一点,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传染病!建议家庭成员也检查是否感染,饮食用具严格消毒、分餐、不共用洗漱用具。
你治好了,就算个人卫生做到再好,聚餐免不了的吧?中国感染率相当高,聚餐不传染就像中大奖彩票,还是做好个人卫生的同时聚餐时多吃些大蒜等杀菌的吧。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第15版:医院
往期回顾 &
他喝下了幽门螺杆菌
健康时报记者
  受访专家:巴里·马歇尔(Barry&J.&Marshall),澳大利亚著名学府西澳大学(the&University&of&Western&Australia)临床微生物学教授,因揭示幽门螺杆菌与胃炎的关系,2003年获得澳大利亚联邦建国百年特殊贡献奖,200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近日,马歇尔教授来到中国,参加了2015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
  新闻背景:近日,2015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举行,峰会由两个分论坛组成,分别是8日在北京召开的“院士医学论坛”和9日在天津召开的“国际肿瘤研究高峰论坛”。5位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获得者、16位中美院士、三十多位知名医院院长以及1500余位参会者在北京、天津两地,利用三天的时间研讨交流、碰撞思想,共同探讨“中西医优势互补与融合发展”“肿瘤研究的前沿与方向”“中国诺奖之路”等话题。健康时报作为“首席顾问媒体”参与了全过程。
  本届峰会由中国抗癌协会、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总医院肿瘤研究中心、诺贝尔奖得主国际科学交流协会共同主办,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担任大会主席,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获得者杰克·绍斯塔克担任峰会学术委员会主席。
  大会组委会供图&&
  精彩阅读
  当时的主流观点认为,胃痛是由刺激性食物、胃酸过多或压力过大引起的。当一位饱受胃痛折磨的患者去看医生,医生往往只会询问患者最近的生活状况,以改善胃酸的药物来治疗,效果并不好。马歇尔发现了这一问题,开始产生质疑。
  1984年,马歇尔跑到实验室,吞服了大量的幽门螺杆菌培养液。两周后,胃痛、呕吐、进食困难、头晕冒冷汗、口臭等症状接踵而至。胃镜检查时发现,马歇尔的胃黏膜上长满了细长条的、弯弯曲曲的细菌——正是幽门螺杆菌!
  虽然发现了幽门螺杆菌和胃炎的关系,可是这一病菌的感染率仍不容乐观。食物和饮用水不洁净是导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主要因素,马歇尔观察到,中国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为50%,农村地区尤为严重。而他所在澳大利亚,这一比例还不到5%。
  2009年,世界上第一支幽门螺杆菌疫苗在重庆问世。这一疫苗主要是预防人们受到幽门螺杆菌感染,而对于已经感染的人群,马歇尔一直致力于寻找更好的、更天然的疗法。“也许以后这种制剂可以在超市里就能买到,比如添加在酸奶里”。
  “马歇尔疯了!”
  30年前的一天,巴里·马歇尔走进实验室,吞下了含大量幽门螺杆菌的培养液,试图让自己患上胃溃疡。所有人都为他的行为感到惊诧。
  而正是这位勇敢的实验者,改善了全球数以亿计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状况,并因此获得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一开始遭到了嘲笑
  “人们不相信酸性环境的胃里会有细菌。”
  马歇尔在研究之初,遭到了不少科学家和医生们的嘲笑。64岁的马歇尔回忆起当时的研发情景,仍是记忆犹新。
  当时的主流观点认为,胃痛是由刺激性食物、胃酸过多或压力过大引起的。当一位饱受胃痛折磨的患者去看医生,医生往往只会询问患者最近的生活状况,以改善胃酸的药物来治疗,效果并不好。
  马歇尔发现了这一问题,开始产生质疑。
  1981年,马歇尔在皇家佩斯医院做医学生时遇到了罗宾·沃伦,他日后的合作伙伴,一位病理学家。二人一起研究了100例接受胃镜检查的胃病患者,发现在大多数胃溃疡患者和胃癌患者的黏膜中都有幽门螺杆菌的存在。
  这是一种螺旋状的微生物,最早在1983年由意大利病理学家Bizzozero发现存在于哺乳动物的胃里。直到1989年,这个细菌才被正式命名为幽门螺杆菌。
  马歇尔给这些胃炎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发现症状明显好转。它们因此提出一种假说,幽门螺杆菌导致了胃炎和胃癌。
  此后大量的实验也证明了这一假说,80%左右的胃溃疡和90%左右的十二指肠溃疡,都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所导致的。
  可在当时,因为与传统观念截然相反,马歇尔和沃伦的假说刚一提出就遭到了反对和质疑。
  第二年,马歇尔把他们的研究发现写成论文,投递到西澳大学一个学术论坛,期待得到学术界的关注,结果却收到了一封拒绝信。当时的评审委员从67篇论文中选出56篇,马歇尔的论文没有在内。
  不过,马歇尔并没有因此放弃,他似有预见地收藏好这封信,继续坚持着自己的试验。
  以身试菌的科学狂人
  由于动物不会出现幽门螺杆菌症状,马歇尔和沃伦无法进行动物实验。马歇尔想,必须亲眼看到有人因为细菌感染得了胃炎。
  1984年的一天,马歇尔跑到实验室吞服了大量的幽门螺杆菌培养液。两周后,胃痛、呕吐、进食困难、头晕冒冷汗、口臭等症状接踵而至。
  母亲和妻子为他的症状担忧不已,而马歇尔却格外兴奋,这些正是他所期待的。胃镜检查时发现,马歇尔的胃黏膜上长满了细长条的、弯弯曲曲的细菌——正是幽门螺杆菌!他成功地染上了胃炎。
  自此之后,马歇尔和沃伦正式向胃炎宣战,开始在更多人身上做试验,之后再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最终证明了他们的假设。
  二人在《柳叶刀》上发表了论文,逐渐受到学界的关注,不少人开始引用他们的结果。到了1992年,全球又进行了几组大规模的临床试验。1994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召开大会,基本认可了马歇尔和沃伦的研究结果,即幽门螺杆菌是胃溃疡的罪魁祸首。
  马歇尔和沃伦的发现,使人们长期以来对胃溃疡的错误认识被打破,胃溃疡也由一种复杂的、反复的、难以治愈的疾病变成了一种使用抗生素就可以治愈的疾病。
  经过了二十几年的考验,2005年的诺贝尔奖递到了马歇尔和沃伦的手中,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说:“幽门螺杆菌的发现加深了人们对慢性感染、炎症和癌症之间关系的认识。”
  而当年那一封拒绝信,现在被马歇尔挂在西澳大学办公室的墙壁上,以纪念那一段难忘的科研时光,也提醒自己,科学家永远要勇于向传统挑战。
  还有很多事要做
  时间回到2015年,此时的马歇尔两鬓斑白,但依然神采奕奕,侃侃而谈,和许多严肃、内向的科学家截然相反。多年来,他一直保持着如年轻时的科研热情。
  “还有很多事情要做”,马歇尔说,虽然发现了幽门螺杆菌和胃炎的关系,可是这一病菌的感染率仍不容乐观。
  大部分时间里,马歇尔在西澳大利亚大学的实验室里从事科学研究,但只要一有机会,他就会走访各国,关注全球关于幽门螺杆菌的流行病学研究。
  “在中国,两个人中就可能有一个人胃里有幽门螺杆菌。”
  食物和饮用水不洁净是导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主要因素,马歇尔观察到,中国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为50%,农村地区尤为严重。而他所在的澳大利亚,这一比例还不到5%。
  如果家庭中有一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很容易传染给其他家庭成员,日常的饮食、亲吻、打喷嚏都可能造成传染。
  对于一个携带幽门螺杆菌的人而言,可能在前几十年身体都不会表现出任何症状,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抵抗力下降,就有可能患上胃炎,甚至胃癌。
  在澳大利亚、美国以及日本,任何一个家庭医生都可以随时对人们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澳大利亚政府还会对这一检测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而这一工作在中国做得并不好。
  “是否会传染给家人?”“是否会得胃炎?”“是否可能患胃癌?”马歇尔说,这三个疑问已经被确认,一旦被检测出幽门螺杆菌,就需要马上采取积极的治疗。
  可以喝的疫苗
  治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马歇尔对他这位病毒老朋友的“脾气”十分了解。
  “这是一种非常聪明的细菌”,马歇尔说,幽门螺杆菌会藏在上皮细胞里以躲避胃酸,抗生素也不能完全消灭它们。部分细菌还会产生耐药性,长期存活在人们的胃里。
  一个小孩子很可能从母亲那里感染到幽门螺杆菌,由此引发胃部炎症。终其一生,这些细菌不断地折磨着人的胃黏膜造成损伤。同时,人体血液的干细胞会努力去修复这些损伤,干细胞不断地分裂复制,这个过程又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这一风险也得到流行病学数据的支持,在幽门螺杆菌普遍存在的地区,胃癌的发病率的确相对较高。
  2009年,世界上第一支幽门螺杆菌疫苗在重庆问世,由第三军医大学与重庆康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制的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获得国家食药局监颁发的新药证书。马歇尔也曾在数年前去到重庆,他评价说:“对于高感染率的中国,这个疫苗很划算。相对于针剂,口服疫苗也更方便于儿童使用。”
  这一疫苗主要是预防人们受到幽门螺杆菌感染,而对于已经感染的人群,马歇尔一直致力于寻找更好的、更天然的疗法,通过在食物中加入某种物质,就能替代抗生素疗法。
  “也许以后这种制剂可以在超市里就能买到,比如添加在酸奶里”,马歇尔目前正在与北京、天津、深圳、青岛、南京等城市的机构进行合作,进行这种天然制剂的研发。他表示:“很喜欢中国,和西澳大利亚没有时间差,年龄大了,更愿意来中国交流。”
  而平时的马歇尔,更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永远对生活保持好奇心,他喜欢收集一些老物件和“古董”计算机。谈及诺贝尔奖,马歇尔说,一个科学家一定要保持独立的兴趣,全心投入,这样你才可能成为唯一。热爱自己的研究,追随自己的心灵。
  相关阅读
  50岁后做次Hp检查
  除了引起胃炎,幽门螺杆菌还可以促进人体分泌叶酸,让人精神充沛。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一些实验表明,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儿童过敏率降低了30%~50%,哮喘发病率也明显降低。
  幽门螺杆菌能够让人的免疫系统处于更加平静的状态,保护人体免受免疫系统过激反应的伤害。因此,目前已有科学家在进行相关的研究,考虑消除幽门螺杆菌损害的同时,从中提取出有益物质来治疗过敏反应。
  对于一个携带幽门螺杆菌的人而言,可能在前几十年身体都不会表现出任何症状,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抵抗力下降,就有可能患上胃炎,甚至胃癌。马歇尔教授建议,一旦过了50岁,都应该去做一次幽门螺杆菌的检查,以减小将来可能患胃部疾病的风险。现有的检查主要是呼气试验、血液检查、排泄物化验等方式。
  (徐&瑶)&
  有症状的Hp感染
  要根除治疗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一般不会有什么症状,但随着细菌在体内长期破坏、寄生、繁殖,幽门螺杆菌会使菌群失调,引起一系列症状,比如餐后嗳气、恶心、腹胀、腹部不适的胃肠疾病等等,情况严重者会逐渐破坏胃肠道壁。
  重庆市肿瘤医院胃肠肿瘤外科主任医师孙浩提醒,如果本身属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同时还伴有消化性溃疡、胃MALT淋巴瘤、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缩、糜烂等,肯定需要进行根除治疗。目前临床上,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多采用质子泵抑制剂+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联合疗法,以确保根除成功率。
  预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关键是把握好“病从口入”这一关。一定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饮食尤其是进食生冷食品要讲究卫生,集体用餐时采取分餐制,如果家里有幽门螺旋杆菌病患者时应该暂时采取分餐,直至完全治愈,并不需采取特殊的隔离措施。
  (程风敏)&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幽门螺杆菌三联疗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