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在实验课教学中应分别注意什么问题

解:探究1:(1)石蕊遇酸变红,废液呈红色,说明废液呈酸性,所以本题答案为:酸性;(2)石灰水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废液呈酸性,说明一定含盐酸,所以本题答案为:NaCl、CaCl2、HCl;探究2:(1)①要使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充分反应,需要不断搅拌,因为用到温度计测定,为防止碰坏温度计,所以可上下搅动,普通玻璃棒的搅拌效果不明显,做成环形易于搅拌,所以本题答案为:便于玻璃棒上下移动就能搅拌溶液,防止破坏温度计;②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客观准确性,需防止热量散失,而泡沫塑料具有隔热的作用,所以本题答案为:隔热,防止热量散失;(2)①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热,无法确定热量的变化是反应放出的还是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的,对实验结果有干扰,所以本题答案为:NaOH固体溶于水会放热,影响反应热的测定;②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热量,无法确定热量的变化是反应放出的还是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的,对实验结果有干扰,所以本题答案为:浓H2SO4溶于水会放热,影响反应热的测定;③用上述实验方法测得的中和热数值都会偏小,说明反应过程中有热量的散失,造成热量散失的原因可能与仪器装置有关,也可能与反应物的量有关,所以本题答案为:小烧杯未加盖,热量散失或反应物量太少(其他合理答案均可).分析:石灰水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石蕊遇酸变红,遇碱变蓝;氢氧化钠与稀硫酸的中和反应要放出热量,要设计实验证明,需排除干扰因素,氢氧化钠固体和浓硫酸溶于水都会放出热量,另外要注意减小实验误差,即实验过程中减少热量的放出.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方案的设计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在进行实验设计时,要注意某些变量的控制,同时需考虑药品的选择、仪器装置的选择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23、复习时,常用专题探究的方法学习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制取,课堂上老师引导我们回顾了几个探究实验.探究1:研究常见物质组成A、B、C都是研究物质组成的实验.从研究方法得知,A实验是利用可燃物消耗瓶内的,使瓶内压强减小来推测空气里氧气含量的.B实验是通过证明生成物的来推断水的组成的.而C实验与(填实验代号)实验的方法相同.探究2:研究常见物质性质--氢氧化钠与硫酸是否刚好完全中和(1)探索:用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发现该溶液的pH<7,说明硫酸过量.(2)验证:
解释与结论
取反应后少量溶液于试管中,
证明研究结论正确写出(2)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探究3:研究常见物质的制取--制取氢氧化钠溶液小京同学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后得到无色溶液,他说:“我制得了氢氧化钠溶液!”小欢同学却说:“这种无色溶液中不一定只含有氢氧化钠.”他提出了如下实验:
用试管取无色溶液少许,滴入2滴无色酚酞试液
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无色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小妮认为小欢的实验方案也不严密,不能证实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理由是.小妮设计了另一个实验:
无色溶液中确实含有氢氧化钠我认为:小欢和小妮的实验是为了证实小京结论的可靠性,小京的结论不可靠,原因是.显然小妮的实验可靠性比小欢的实验好,原因是.
科目:初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复习时,常用专题的探究的方法学习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制取,课堂上老师引导我们回顾了几个探究实验.(1)探究1:研究常见物质性质-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刚好完全中和.①探索:用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发现pH<7,说明盐酸过量.②验证:
解释与结论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
&&&&&&&&&&&&&&&&&&&&&&&
证明研究结论正确写出②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2)探究2:研究常见物质的制取-制取氢氧化钠溶液.甲同学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后得到无色溶液,他说:“我制得了氢氧化钠溶液!”乙同学却说:“这种无色溶液不一定含有氢氧化钠”他提出了如下实验:
用试管取无色溶液少许,滴入2滴酚酞试液
无色酚酞变红
无色溶液中有氢氧化钠丙同学认为乙同学实验方案也不够严密,不能证明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理由是.丙同学设计了另一个实验:
&&&&&&&&&&&&&&&&&&&&&&&&& &&&&&&&
无色溶液中确实含有氢氧化钠我认为:乙同学和丙同学的实验是为了验证甲同学结论的可靠性,甲同学的结论不可靠,原因是,显然丙同学的实验可靠性比乙同学的实验好,原因是.(3)经过实验发现,某同学取53g&10%的碳酸钠溶液与152g饱和澄清石灰水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科目:初中化学
24、复习时,常用专题探究的方法学习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制取,课堂上老师引导我们回顾了几个实验.探究1:研究常见物质性质--氢氧化钠与硫酸是否刚好完全中和.(1)探索:用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发现该溶液的pH<7,说明硫酸过量.(2)验证:写出&&(2)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探究2:研究常见物质制取制取氢氧化钠溶液.甲同学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后得到无色溶液,他说:“我制得了氢氧化钠溶液!”乙同学却说:“这种无色溶液中不一定含有氢氧化钠.”他提出了如下实验:丙同学认为乙的实验方案也不严密,不能证实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理由是.丙同学设计了另一个实验:我认为:显然丙同学的实验可靠性比甲、乙的实验好,原因是.
科目:初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2010?天河区模拟)复习时,常用专题探究的方法学习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制取,课堂上老师引导我们回顾了几探究实验.探究1:研究常见物质组成.A、B、C都是研究物质组成的实验.从研究方法可知,A实验是利用可燃物消耗瓶内的氧气,使瓶内压强减小来推测空气里氧气含量的.B实验是通过证明生成物的元素种类(或组成或成分或氢气、氧气或H2、O2)&来推断水的组成的.而C实验与B(填实验代号)实验的方法相同.探究2:研究常见物质性质--氢氧化钠与硫酸是否刚好完全中和.(1)探索:用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发现该溶液的pH<7,说明硫酸过量.(2)验证:
解释与结论
取反应后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锌粒.
有气泡产生
证明硫酸过量写出(2)出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Zn+H2SO4═ZnSO4+H2↑.探究3:研究常见物质制取--制取氢氧化钠溶液.小京同学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后得到无色溶液,他说:“我制得了氢氧化钠溶液!”小欢同学却说:“这种无色溶液不一定就是氢氧化钠.”根据小欢同学的质疑,你认为所得溶液中还可能含有碳酸钠或氢氧化钙.请你设计实验证明所得溶液中只有含氢氧化钠.
①将所得溶液分成两等份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向第一只试管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②向第二只试管溶液中加入氯化钙溶液
①无现象;②无现象
①没有氢氧化钙;②没有碳酸钠;所得溶液中只有含氢氧化钠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0年广东省广州市华师附中四校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复习时,常用专题探究的方法学习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制取,课堂上老师引导我们回顾了几探究实验.探究1:研究常见物质组成.A、B、C都是研究物质组成的实验.从研究方法可知,A实验是利用可燃物消耗瓶内的______,使瓶内压强减小来推测空气里氧气含量的.B实验是通过证明生成物的______&来推断水的组成的.而C实验与______(填实验代号)实验的方法相同.探究2:研究常见物质性质--氢氧化钠与硫酸是否刚好完全中和.(1)探索:用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发现该溶液的pH<7,说明硫酸过量.(2)验证:实验内容实验现象解释与结论取反应后少量溶液于试管中,______.______证明硫酸过量写出(2)出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探究3:研究常见物质制取--制取氢氧化钠溶液.小京同学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后得到无色溶液,他说:“我制得了氢氧化钠溶液!”小欢同学却说:“这种无色溶液不一定就是氢氧化钠.”根据小欢同学的质疑,你认为所得溶液中还可能含有______或______.请你设计实验证明所得溶液中只有含氢氧化钠.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从图象上看,表示的函数为一次函数,是平行于轴的线段,为双曲线的一部分,设出解析式,代入数值可以解答;把自变量的值代入相对应的函数解析式,求出对应的函数值比较得出;求出相对应的自变量的值,代入相对应的函数解析式,求出注意力指标数与相比较,得出答案.
设,把,代入函数解析式解得,由图象直接得到,设,把代入函数解析式解得;把代入,得,把代入,得,因为,所以第分钟时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不合理.因为分钟,把代入,解得所以这样的课堂学习安排不合理.故答案为:分钟,分钟.
此题属于分段函数,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图象,求出相对应的函数解析式,计算出数值,代入相应的函数解析式解决问题.
3814@@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254@@Math@@Junior@@$254@@2@@@@反比例函数@@@@@@51@@Math@@Junior@@$51@@1@@@@函数@@@@@@7@@Math@@Junior@@$7@@0@@@@初中数学@@@@@@-1@@Math@@Junior@@
求解答 学习搜索引擎 | 心理学研究发现,一般情况下,在一节45分钟的课中,学生的注意力随学习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开始学习时,学生的注意力逐步增强,中间有一段时间学生的注意力保持较为理想的稳定状态,随后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经过实验分析可知,学生的注意力指标数y随时间x(分钟)的变化规律如下图所示(其中AB,BC分别为线段,CD为双曲线的一部分).(1)求注意力指标数y与时间x(分钟)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开始学习后第5分钟时与第35分钟时相比较,何时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3)某些数学内容的课堂学习大致可分为三个环节:即"教师引导,回顾旧知___自主探索,合作交流___总结归纳,巩固提高".其中重点环节"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一过程一般需要30分钟才能完成,为了确保效果,要求学习时的注意力指标数不底于40.请问这样的课堂学习安排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3)Na2SO4、NaNO2(4)NaNO2、Na2SO4,NaCl(5)Ⅱ(6)AgNO3+NaCl=AgCl↓+NaNO3(7)过滤
试题分析:(3)猜想Ⅲ:只含有 Na2SO4、NaNO2;(4)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说明一定有NaNO2,加入氢氧化钡无明显现象,说明无硫酸钠;硝酸银能和氯化钠反应产生氯化银白色沉淀,加入硝酸银后有白色沉淀,说明含有氯化钠.(5)通过实验,猜想Ⅱ成立;(6)步骤二中发生的反应是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gNO3+NaCl=AgCl↓+NaNO3.(7)粗盐提纯的基本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西崇左市卷)化学(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青少年摄入锌不足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缺锌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来补锌.已知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为C12H22O14Z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是纯净物
B.葡萄糖酸锌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6:11C.葡萄糖酸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4.3%D.葡萄糖酸锌是由12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14个氧原子和1个锌原子构成的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西玉林、防城港卷)化学(解析版)
题型:计算题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将废液过滤,得到含有氯化钙和稀盐酸的混合液,20℃时,取混合液141.2g于烧杯中,向其中逐滴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所产生的沉淀与所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当滴入碳酸钠溶液至图中A点时,通过计算确定所得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提示:20℃时,氯化钠溶解度为36克。)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西贺州卷)化学(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一部分,括号里对应的金属应该是(  )A.Al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西贺州卷)化学(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回答问题:(1)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甲 
 乙(填“>”、“=”或“<”).(2)若想从甲的饱和溶液中获得甲晶体,常采用 
 方法.(3)t2℃时,将15克甲放入装有50克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4)A点状态中乙溶液属于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南通卷)化学(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物质的名称、化学式、分类均正确的是A.硫酸钠
氧化物C.烧碱
无机物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南通卷)化学(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有助于认识物质的性质。(1)下图表示核电荷数为11~17的元素最高和最低化合价。①从图中可以看出,氯元素的最高正价是____________。②若某元素既可显正价,又可显负价,则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的代数和为__________。③写出图中元素的化合价随着核电荷数递增的一条变化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通常排在前面的金属更易失去电子。回答以下问题:①某金属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则最外层电子数x=_____________;若最外层电子失去,达到相对稳定结构,该带电粒子的符号为_______________。②我国古代发明了“曾青(即硫酸铜)得铁化为铜”的湿法炼铜法,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反应中,更易失去电子的金属是________。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常州卷)化学(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过氧化氢消除矿业中氰化物的原理为:KCN+H2O2+H2O=X+NH3↑,X是A.K2O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扬州卷)化学(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材料属于复合材料的是A.陶瓷
D.汽车轮胎 浅析探究性实验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浅析探究性实验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探​究​性​实​验​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课时分层教学方案探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