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色的操作步骤与结果判断。

问答题,抗酸染色的操作步骤与结果判断。_百度知道
问答题,抗酸染色的操作步骤与结果判断。
出现蒸汽即暂时离开。2)脱色3%盐酸酒精脱色30秒~1分钟,在火焰高处徐徐加热,分枝杆菌为红色。经过抗酸染色,水洗,切勿沸腾,就很难被酸性脱色剂脱色,用吸水纸吸干后用油镜观察。抗酸染色一般步骤(不同厂家出产的试剂盒会有不同,若染液蒸发减少,而其他细菌及背景中的物质为蓝色;用水冲洗,待标本冷却后用水冲洗抗酸染色的原理,它包围在肽聚糖的外面,主要是分枝菌酸,故名抗酸染色。3)复染用碱性美兰溶液复染1分钟,可见说明书)1)初染用玻片夹夹持涂片标本,应再加染液,加热3-5分钟,所以分枝杆菌一般不易着色,以免干涸,要经过加热和延长染色时间来促使其着色。但分枝杆菌中的分枝菌酸与染料结合后,滴加石炭酸复红2-3滴: 分枝杆菌的细胞壁内含有大量的脂质
微生物、临床检验师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问答题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检验士试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检验士试题
检​验​士​试​题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年高一上化学期末试题(附答案)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年高一上化学期末试题(附答案)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年高一上化学期末试题(附答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 w.5Y
&一、( 共 32 题 ,共 96 分) 1、& 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 日 是第17届世界水日(world water day)。自来水生产中通常使用少量氯气进行杀菌消毒,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之一是盐酸。市场上有些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蒸馏水)出售。为辨别真伪,可用下列一种化学试剂来鉴别,该试剂是 a.酚酞试液&&& b.氯化钡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 d.硝酸银溶液 2、长期吸食或注射毒品会危及人体健康,下列各组中都属于毒品的是 a.冰毒、黄连素&& b.海洛因、青霉素&& c.大麻、摇头丸&& d.黄曲霉素、尼古丁 3、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平时应多饮用很纯净的水,防止有毒物质进入体内 b.所有的天然水都不能饮用 c.人体内含有约2/3体重的水,故人每天不用喝水也可以 d.人类可利用的水只 占自然界水的极少量,我们应节约用水 4、近日,专家否认了“味精致癌”的说法。实验表明味精在 100 ℃ 时加热半小时,只有0.3%的味精(谷氨酸钠)生成焦谷氨酸钠,其对人体的影响甚微。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谷氨酸钠在加 热下生成焦谷氨酸钠是物理变化 b.实验是研究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c.谷氨酸钠受热不分解 d.大量食用味精有利于身体健康 5、下列物质可以作为食用商品添加剂的是 a.盐酸克仑特罗(瘦肉精)&&& b.苏丹红&&& c.甲醇&&& d.苯甲酸钠 6、加强食品检测是保证食品安全、保护公众利益的重要举措,下列物质不属于食品安全检测范畴的是 a.三聚氰胺&&& b.苏丹红&&& c.亚硝酸钠&&& d.葡萄糖 7、下列食品添加剂与类别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着色剂――胡萝卜素、苯甲酸钠 b.调味剂――亚硝酸钠、味精 c.防腐剂――氯化钠、柠檬黄 d.营养强化剂――酱油中加铁、粮食制品中加赖氨酸 8、中学生应该能够正确认识一些与化学有关的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铝锅炒菜比用铁锅好 b.为防止身体发胖,炒菜时不放油 c.为了使火腿肠颜色更鲜红,可多加一些亚硝酸钠 d.碘盐中的碘是防止人体缺碘而加的营养强化剂,能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 9、关于食物的酸碱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食物溶于水后的溶液中ph小于7,则为成酸性食物 b.由碳、氮、硫、磷等元素组成的蛋白质食物,习惯称为成酸性食物 c.蔬菜、水 果多含钾、钠、钙、镁等盐类,习惯称为酸性食物 d.柠檬酸是酸性食物 10、日 是世界卫生组织发起的第22届世界无烟日。据报道,目前全球有13亿吸烟者,中国就有3.5亿人吸烟,每年有120万人因吸烟而死亡,占全球与吸烟有关疾病死亡人数的1/4。为了你和他人的健康,要远离烟草,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香烟烟气中只有尼古丁有毒 b.市售香烟通常装有过滤嘴,所以吸烟对人体无害 c.吸烟只影响自己的健康,不影响他人的健康 d.香烟烟气中的一氧化碳比氧气更容易与血红蛋白结合 11、“苏丹红一号”实际上一般称为“苏丹一号”,是一种黄溶剂染料,按化学染料分类称为溶剂黄14(c.l.solvent,yellow14),分子式为c 16 h 12 n 2 o,其化学结构属偶氮类染料,是由苯胺重氮化后与2萘酚偶合制得的。有关“苏丹红一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苏丹红一号”在食品中能起到增色的作用,可在辣椒酱中用作添加剂 b.“苏丹红一号”的摩尔质量为248 c.“苏丹红一号”可用于溶解剂、机油、蜡和鞋油等产品的染色 d.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危害较大,因此应全面禁止使用 12、脑白金又名褪黑激素,据报道它具有提高免疫力、促进睡眠等功能。其结构简式为 &下列有关脑白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能发生加成反应 b.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c.分子式为c 14 h 16 n 2 o 2 d.不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 13、关于食品添加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为了让食品保存得更长一些,可以多加一些添加剂 b.在国家卫生部门规定的范围内使用食品添加剂,一般认为对人体无害 c.染衣服的染料也可以用来给食品染色 d.某腌制的肉类颜色鲜红,说明该食品既新鲜又安全 14、阿司匹林又名乙酰水杨酸(& ),它不具有的性质是 a.与naoh溶液反应 b.与金属钠反应 c.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d.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 15、调味剂是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食品添加剂,有关其说法正确的是 a.味精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向其中加入盐酸适当处理可得谷氨酸,谷氨酸具有两性 b.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醋酸是一种强酸 c.食盐是咸味剂,工业上常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备氯气和钠 d.木糖醇(c 5 h 12 o 5 )是一种甜味剂,它属于多羟基化合物,与葡萄糖互为同系物 16、食用下列物质不会引起中毒的是 a.用三聚氰胺配制的奶粉 b.加有大量亚硝酸钠(nano 2 )的火腿 c.用碳酸钡做x射线透视的“钡餐” d.加碘盐(含碘酸钾的食盐) 17、下列对浓h 2 so 4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温下,浓h 2 so 4 与铁、铝不反应,所以铁质、铝质容器能盛放浓h 2 so 4 b.浓h 2 so 4 具有吸水性,能使蔗糖炭化 c.浓h 2 so 4 和铜片加热既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氧化性 d.浓h 2 so 4 与亚硫酸钠反应制取h 2 so 4 时,浓h 2 so 4 表现出强氧化性 &a.hcl和co 2 b.nh 3 和ch & 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 4 c .so 2 和co&&&&&& d.no 2 和no 19、近年来,我国某些地区出现了私自滥采黄金的现象,提炼过程一般要使用化学药品氰化物,其直接后果是( ) ①污染水体& ②破坏臭氧层& ③危害工人的生命与健康& ④破坏植被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20、日 是第34个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署确定2005年活动主题是“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我国环境总局确定的主题是“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回收废旧电池 b.加强燃放烟花爆竹法规 c.停止使用含铅汽油 d.将工厂烟囱加高,减少周围大气污染 21、为了保护臭氧层,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b.减少含铅废气的排放量 c.减少氟氯代烃的排放量 d.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22、用玻璃棒分别蘸取下列各项中的两种浓溶液,将玻璃棒的下端相互靠近,没有白烟生成的是( ) a.浓氨水和浓hno 3 b.浓氨水和浓盐酸 c.浓氨水和浓h 2 so 4 d.浓氨水和浓h 3 po 4 &a.①>②&&& b.①<②&& c.①=②&& d.不能确定 24、向盛有稀bacl 2 (aq)的甲、乙两试管中分别通入so 2 至饱和,若向甲试管中加入足量hno 3 (aq),向乙试管中加入足量naoh(aq)。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试管中都有白色沉淀生成 b.甲、乙两试管中都没有白色沉淀生成 c.甲试管中没有白色沉淀生成,而乙试管中有 d.乙试管中没有白色沉淀生成,而甲试管中有 25、下列溶液中,与cu不能发生反应的是( ) a.浓h 2 so 4 (热)& b.浓hno 3 (常温) c.浓盐酸(热)&&& d.稀hno 3 (热) 26、下列变化不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 a.n 2& nh 3 b.nh 3& nh 4 cl c.n 2& no&& d.no& no 2 27、下列反应中硝酸既能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氧化性的是( ) a.使石蕊试液变红 b.与铜反应放出no气体生成cu(no 3 ) 2 和h 2 o c.与na 2 co 3 反应放出co 2 气体生成nano 3 和h 2 o d.与s单质混合共热时生成h 2 so 4 和no 2 、h 2 o 28、密度为 & 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 0.91 g •cm - 3 的氨水,质量分数为25.0%,该氨水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 ) a.等于12.5%&& b.大于12.5%&& c.小于12.5%&&&&&& d.不能确定 29、下列关于碳和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最高价氧化物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b.单质在加热时都能跟氧气反应 c.氧化物都能溶于水生成相应的酸 d.碳和硅都有同素异形体 30、下列变化中可以说明so 2 具有漂白性的是( ) a.so 2 通入高锰酸钾酸性溶液中,红色褪去 b.so 2 通入品红溶液中,红色褪去 c.so 2 通入溴水溶液中,红棕色褪去 d.so 2 通入氢氧化钠与酚酞的混合溶液中,红色褪去 31、元素溴是1826年一位法国科学家发现的,它在研究海水制盐时,往剩余的副产物苦卤中通入氯气后发现溶液颜色变深,进一步提取,得到一种红棕色、有刺鼻臭味的液体,这种液体就是溴单质。只用溴水就可将下列各种溶液鉴别出来的是( ) a.水、汽油、酒精&& b.agno 3 、naoh、ki c.nacl、nabr、nai&&&&&& d.汽油、酒精、nacl 32、碳跟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x和铜跟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y同时通入盛有足量氯化钡溶液的洗气瓶中(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碳酸钡 b.z导管出来的气体中无二氧化碳 c.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硫酸钡 d.z导管口有红棕色气体出现 第II卷(非)试卷第二部分共有 27 道 试题。二、实验题( 共 2 题 ,共 16 分) 1、味精是烹制菜肴时常用的调味品,其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化学式为C 5 H 8 NO 4 Na)。谷氨酸钠有鲜味,易溶于水。某品牌味精包装上标注:“谷氨酸钠含量≥80%,NaCl含量<20%”。 某学校化学科研小组对此味精中NaCl的含量进行测定。 Ⅰ.查阅资料:谷氨酸钠的存在不影响NaCl含量的测定。 Ⅱ.设计实验方案: (1)实验原理:通过味精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的质量计算该味精中NaCl的质量分数。 &①操作(Ⅰ)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通过计算判断该味精中NaCl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判断该味精中NaCl ____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其包装上标注的标准。 ③若溶液A的体积为50 mL,则其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一瓶无色气体,可能含H 2 S、CO 2 、HCl、HBr、SO 2 中的一种或几种。将其通入氯水中,得无色透明溶液,将这种溶液分为两份,向一份中加入用盐酸酸化的BaCl 2 溶液,出现了白色沉淀;向另一份中加入用硝酸酸化的AgNO 3 溶液,产生了白色沉淀。据此推断:肯定有__________,肯定没有__________,无法确定的是__________。 三、( 共 4 题 ,共 27 分) 1、某抗酸药每片含碳酸钙534 mg,氢氧化镁180 mg,每片该药可中和多少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2%的盐酸?(保留到 0. 01 g ) 2、大家都知道 6月1日 是国际儿童节,但或许绝大多数人并不了解这天同时也是“世界牛奶日”。20世纪50年代,法国的促进牛奶消费协会提出了庆祝“牛奶日”的设想,并做出了每年5月第三周的周二为“国际牛奶日”的决定,2000年经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提议,兼顾到某些国家已经确定的日期,并征得了世界700多位乳业界人士的意见,把每年的 6月1日 确定为“世界牛奶日”。人体中的钙元素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以羟基磷酸钙晶体〔Ca 10 (PO 4 ) 6 (OH) 2 〕形式存在。牛奶含钙丰富又易吸收,且牛奶中钙和磷比例合适,是健骨的理想食品。下图是某乳业公司纯牛奶包装标签的部分文字。请仔细后回答下列问题: & 纯牛奶 配料:鲜牛奶 保质期:8个月 净含量:250 mL/盒 营养成分(每100 mL) 钙≥ 0.11 g 脂肪≥ 3.3 g 蛋白质≥ 2.9 g (1)羟基磷酸钙中 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保留到 0. 1 g ) (2)包装标签上脂肪≥ 3. 3 g ,是指100 mL牛奶中含脂肪至少 3. 3 g 。那么一盒牛奶中含钙至少__________ g。(保留到 0. 01 g ) 3、标准状况下,某氨水的密度为 0.960 g •cm - 3 ,质量分数为10.0%,试求形成该氨水所需要的水与标准状况下氨的体积比(已知水的密度为 1.00 g •cm - 3 )。 4、有NaCl和NaI的混合物共 26.7 g ,溶于水,通入足量氯气后,蒸干、灼烧,固体质量变为 17.55 g 。求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四、解答题( 共 5 题 ,共 50 分) 1、试样X由氧化亚铁和氧化铜组成,取质量相等的两份试样按图6所示进行实验: &&& 图6 (1)请写出步骤③中所发生的全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若全部的溶液Y和全部的粉末Z充分反应后,生成的不溶物W的质量是m,则每份试样X中氧化铜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用m表示)。 2、聚苯乙烯快餐盒、一次性塑料包装袋和聚氯乙烯农用地膜被视为危害环境的三大“白色公害”。为解决一次性快餐盒所带来的“白色污染”问题,国家已于2000年11月禁止使用泡沫塑料饭盒,取而代之的是用纸浆、植物纤维等易循环利用原料制成的一次性“纸饭盒”。据报道,德国Danone公司现已开发出的六十天能自行降解的绿色食品盒(杯)――聚乳酸(分子式为C 3n H 4n+2 O 2n+1 ,分子结构中含有支链)包装材料。为解决农用地膜所带来的“白色污染”问题,我国武汉大学张俐娜教授提出了“以甘渣浆、麦秆、芦苇浆”为原料来生产“再生纤维素共混膜”的研究课题,已获成功。使用“共混膜”不但能使农作物增产20%,而且使用到最后,其成分的30%可被微生物吃掉,剩余部分也会在40天内自动降解,对土壤无副作用。请完成下列问题: (1)人为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有两大类:一是生态破坏;二是_______。 A.环境污染&&&& B.水土流失 C.土地沙漠化 D.水质差,缺水 (2)环保专家预言,废弃的地膜最终将成为祸害,你认为会造成什么祸害? (3)有人建议焚烧处理这些一次性快餐盒和农用地膜等普通塑料废弃物,你认为是否可行?为什么? (4)张俐娜教授的研究课题有什么积极的环保意义? (5)德国公司生产的绿色食品杯所用的原料乳酸可以从甜菜发酵的糖液中提取,然后通过_______反应可生成聚乳酸。聚乳酸的降解可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纯化学反应水解成乳酸单体,然后是乳酸单体在微菌的高温下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这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铁路提速为鲜活水产品、新鲜水果和蔬菜的运输提供了有利条件。在鲜活鱼的长途运输中,必须考虑以下几点:水中需要保持适量的O 2 ;及时除去鱼排出的CO 2 ;防止细菌的大量繁殖。现有两种在水中能起供氧灭菌作用的物质,其性质如下: 过氧化钠(Na 2 O 2 ):易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O 2 ; 过氧化钙(CaO 2 ):微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Ca(OH) 2 和O 2 。 根据以上介绍,你认为运输鲜活水产品时选择哪种物质加入水中更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元素的核素X,用XCl 2 1.11 g 配成溶液,在溶液中加入1 mol•L -1 的AgNO 3 溶液20 mL恰好完全反应生成AgCl沉淀。已知该核素的原子核中含有20个中子。求: (1)X的质量数; (2)指出X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3)把X的单质放入水中,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5、叶绿素在光的作用下可将CO 2 和H 2 O转化为葡萄糖(C 6 H 1 2 O 6 )和O 2 ,6CO 2 +6H 2 O& C 6 H 1 2 O 6 +6O 2 ,葡萄糖可进一步合成淀粉〔(C 6 H 1 0 O 5 ) n 〕。 科学家预言,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将模拟生物体内的这一变化过程,从工厂中由CO 2 和H 2 O直接生产出淀粉。这样,合成优质叶绿素将十分重要。 叶绿素有a、b两种,已知某种叶绿素中仅含有C、H、O、N、Mg五种元素,且知该叶绿素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是: w(C)=73.99%& w(H)=8.072%& w(O)=8.969%& w(N)=6.278%& w(Mg)=2.691% 经测定该叶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 000,试确定该叶绿素的分子式。 五、题( 共 16 题 ,共 114 分) 1、下表是某食品包装袋上的说明: 品名 &浓缩菠萝汁 配料 &水、浓缩菠萝汁、蔗糖、柠檬酸、黄原胶、甜蜜素、维生素C、菠萝香精、柠檬黄、日落黄、山梨酸钾等 果汁含量 &≥80% 生产日期 &标于包装袋封口上 从表中的配料中分别选出一种物质填在相应的横线上。其中属于着色剂的有__________,属于调味剂的有__________,属于防腐剂的有__________,属于营养强化剂的有__________。 2、某同学欲检验抗酸药中是否含有Al(OH) 3 ,操作如下:取药剂3~4片研碎,向样品中加入过量的盐酸,过滤,得澄清溶液,向澄清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继续加过量NaOH溶液,白色沉淀又溶解。你能得出该抗酸药中__________(填“含”或“不含”)有Al(OH) 3 ,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病,人患了感冒会咳嗽、流涕、发烧,多喝开水多休息,适当服用一些治疗感冒的药,可以舒缓症状,减轻病情。 (1)药物阿司匹林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感冒发烧的老药,从分子结构上看,它可以看作是乙酸酯,其结构简式如下图: &作为一种解热镇痛药,对于感冒发烧,它有较好的疗效,但大剂量长期空腹服用,容易对胃肠道产生刺激,原因是阿司匹林在胃中会发生酯的水解反应,生成_________和_________(用结构简式表示),阿司匹林分子水解后,能电离出氢离子(H + )的官能团增多,增大了对胃肠道的刺激。 (2)为减小副作用,一般宜饭后服药,并同时服用少量辅助药物,在①硫酸镁、②氢氧化钡、③碳酸钙中选取哪一种? 4、大麻酚及它的衍生物都属麻醉药品,并且毒性较强。吸食大麻使人的脑功能失调、记忆力消退、健忘、注意力很难集中。吸食大麻还可破坏男女的生育能力,而且由于大麻中焦油含量高,其致癌率也较高。大麻酚分子结构为 回答下列问题: &(1)大麻酚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 (2)写出大麻酚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麻酚属酚类化合物,写出大麻酚与NaOH及足量溴水的反应产物__________。 5、下表是某食品包装袋上的说明,从表中的配料中分别选出一种物质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品名 &××× 配料 &鲜鸡蛋、精面粉、白砂糖、精炼植物油、奶油、奶粉、碳酸氢钠、柠檬酸、柠檬汁、食盐、甜蜜素、菠萝香精、柠檬黄、日落黄、山梨酸钾等 保质期 &240天 生产日期 &标于包装袋封口上 (1)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_____; (2)富含糖类的是__________; (3)富含油脂的是__________; (4)富含维生素的是__________; (5)属于着色剂的有__________; (6)属于调味剂的有__________; (7)属于防腐剂的有__________; (8)属于疏松剂的有__________。 6、我国政府以国家标准的方式规定在食盐中添加碘酸钾(KIO 3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碘是合成下列哪种激素的主要原料之一__________。 A.胰岛素 B.甲状腺激素 C.生长激素&&& D.雄性激素 (2)长期生活在缺碘山区,又得不到食盐供应,易患___________。 新$课$标$第$一$网A.甲状腺亢进&&& B.贫血症&& C.地方性甲状腺肿&& D.糖尿病 (3)可用盐酸酸化的碘化钾淀粉溶液,检查食盐中是否含碘酸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KI+KIO 3 +6HCl====6KCl+3I 2 +3H 2 O。 此反应的氧化剂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7、抗酸药物的种类很多,其有效成分一般都是碳酸氢钠、碳酸钙、碳酸镁、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等化学物质。 (1)抗酸药物具有抗酸作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品牌抗酸药的主要成分有糖衣、碳酸镁、氢氧化铝、淀粉。 ①写出该抗酸药发挥功效时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淀粉在抗酸药中作填充剂、黏合剂,淀粉在人体内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最终转化为(写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科学家把药物连接在高分子载体上,要制成缓释长效药剂,阿司匹林是常用解热镇痛药物,其结构简式如A;把它连接在某化合物上,形成缓释长效阿司匹林,其结构简式如B。 &(1)缓释长效阿司匹林中含酯基的数目是__________。 (2)阿司匹林连接在高分子载体上的有机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3)此高分子载体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服药后,在人体内发生反应,释放出阿司匹林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9、实验证明铜在低温下不能和O 2 发生反应,也不能和稀H 2 SO 4 共热发生反应,但工业上却是将废铜屑倒入热的稀硫酸中并不断通入空气来制取CuSO 4 溶液的,铜屑在此状态下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铜和浓H 2 SO 4 在加热条件下也能制备CuSO 4 溶液,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以上方法前者好还是后者好?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某学生课外活动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分别做如下实验: &(1)在试管中注入某红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冷却 后恢复红色,则原溶液可能是________溶液;加热时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在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变为红色,冷却后恢复无色,则此溶液可能是________溶液;加热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11、将还原性铁粉分别放入冷的浓H 2 SO 4 、浓HNO 3 中,开始都有大量气泡生成,后来反应不再发生。已知生成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H 2 SO 4 中生成的气体呈无色,HNO 3 中生成的气体呈红棕色;剩余的固体经检验有磁性。试回答: (1)Fe的氧化产物是________。(写化学式,下同) (2)浓H 2 SO 4 的还原产物是________,浓HNO 3 的还原产物是________。 12、(1)在硝酸生产过程中所排放出来的废气中含有NO和NO 2 ,它们污染环境,现用氨催化还原法将它们转化为无毒气体________(填化学式)直接排入空气中,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假设NO和NO 2 物质的量之比恰好为1∶1,则两者的混合物相当于一种酸酐,写出由烧碱溶液吸收这种酸酐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通常情况下,下列物质只能作氧化剂的是________(填选项编号,下同);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的是________。 ①浓H 2 SO 4&& ②稀H 2 SO 4&& ③H 2 S& ④SO 2&& ⑤S& ⑥HCl& ⑦浓HNO 3&& ⑧稀HNO 3 14、根据下列变化进行推断: &且已知对A加强热产生的气态物质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6.3。 (1)推断A、B、C、D的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写出①②变化的离子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常温下A和B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A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B的相对分子质量),经分析混合气体中只含有氮和氢两种元素,而且不论A和B以何种比例混合,氮和氢的质量比总大于14/3。由此可确定A为________,B为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上述混合气体的氮和氢的质量比为7∶1,则在混合气体中A和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A在混合气体中的 体积分数为________。 16、将 3a L NO 2 气体依次通过盛有下列物质的容器:饱和NaHCO 3 溶液、浓硫酸、固体Na 2 O 2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最后用排水法收集残余气体,收集到的气体是 ________,体积是________L。
答案解析部分&3、 D 解析: 经常饮用很纯净的水,会导致体内无机盐的过度流失,对人体健康不利,A项不正确;对于无污染、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天然水是可以饮用的,B项不正确;人体每天通过汗液、尿液等排出大量的水,因此每人每天需补充2.5~ 4 L 水,C项不正确;地球上水虽然很多,但人类可利用的淡水只占极少量,应提倡节约用水,D项正确,故答案为D项。4、 B 解析: 谷氨酸钠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焦谷氨酸钠是化学变化,A项不正确;通过实验研究问题很有效,B项正确;谷氨酸钠受热能分解,C项不正确;味精可以由蛋白质水解产生,可作为调味品,但不宜多食用,D项不正确。故答案为B项。5、 D 解析: 瘦肉精、苏丹红和甲醇均不能作为食用商品添加剂,苯甲酸钠可以作为食品防腐剂,D项正确,故答案为D项。6、 D 解析: 三聚氰胺、苏丹红都对人体有害,不能用于食品,亚硝酸钠可用作防腐剂,但需严格控制用量,这三种物质都属于食品安全检测范畴。葡萄糖对人体无害且属于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D项正确,故答案为D项。7、 D 解析: A项中苯甲酸钠属于防腐剂,B项中亚硝酸钠属于防腐剂,C项中柠檬黄属于着色剂,只有D项正确,故答案为D项。8、 D 解析: 长时间用铝锅炒菜会摄入过多的铝,可能会导致老年痴呆症,用铁锅可以补铁,因此用铁锅炒菜比用铝锅好,A项不正确;人体需营养均衡,不能为防止身体发胖,炒菜时不放油,B项不正确;亚硝酸钠应适量,不能随意多加,C项不正确。食盐加碘能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D项正确,故答案为D项。&11、 C12、 D 解析: 脑白金的分子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具有烯烃的性质,能发生加成反应,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A项正确,而D项不正确;脑白金的分子结构中含有苯环,属于芳香族化合物,C项正确;脑白金的分子式为C 14 H 16 N 2 O 2 ,C项正确。故答案为D项。13、 B 解析: 食用食品添加剂要适量,不应盲目大量使用,A项不正确;在国家卫生部门规定的范围内使用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无害,B项正确;染衣服的染料具有一定的毒性,不能用于食品染色,C项不正确;腌制肉类一般添加了亚硝酸盐,所以颜色鲜红,该食品不一定新鲜,若亚硝酸盐量过多,对人体是有害的,D项不正确。故答案为B项。14、 C 解析: 阿司匹林结构中含羧基,故能与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与金属钠发生置换反应,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但不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故答案为C项。15、 A 解析: 谷氨酸的酸性较弱,谷氨酸钠中加入盐酸适当处理可得谷氨酸,谷氨酸是一种氨基酸,具有两性,A项正确;醋酸是一种弱酸,B项不正确;电解饱和食盐水得到的是氢气、氯气和氢氧化钠,电解熔融氯化钠可得氯气和钠,C项不正确;木糖醇是一种多元醇,葡萄糖是一种多羟基醛,两者非同系物关系,D项不正确。故答案为A项。16、 D 解析: 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工原料,食用会引起肾结石等,A项不正确;亚硝酸钠若过量食用会致癌,B项不正确;碳酸钡能溶于胃酸,转化为有毒的可溶性钡盐,C项不正确;加碘盐是为了补碘,预防碘缺乏症,不会引起中毒,D项正确,故答案为D项。17、解析: (1)常温下浓H 2 SO 4 与铁、铝接触,能使金属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阻止内部金属继续跟硫酸反应。这就是金属的钝化现象。金属钝化现象是浓H 2 SO 4 与这些金属发生反应引起的。所以说常温下浓H 2 SO 4 与铁、铝不反应的说法是错误的。 (2)浓硫酸从蔗糖中夺取与水分子组成相当的氢和氧,使蔗糖炭化,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而不是吸水性。 (3)铜与浓H 2 SO 4 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其方程式为: Cu+2H 2& O 4 (浓)& CuSO 4 +& O 2 ↑+2H 2 O 反应中浓H 2 SO 4 为氧化剂,铜为还原剂,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因每反应掉2 mol浓H 2 SO 4 ,其中1 mol作氧化剂,还有1 mol起酸的作用。 (4)在实验室中是用浓H 2 SO 4 与固体亚硫酸钠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硫的: &在反应物中硫元素处于相邻价态,根据规律知,它们之间是不可能发生的,应为复分解反应,其原理是用难挥发性酸制易挥发性酸,强酸制弱酸。因而在此反应中浓H 2 SO 4 体现的是难挥发性和酸性。 答案:C 18、解析:只要能使烧瓶内外产生一定的压强差,气体与液体的组合就能形成喷泉。只要充入的液体能使瓶内气体溶解或与之发生反应,且使瓶内气体处于低压状态,就可形成美丽的喷泉。 A中,HCl极易溶于水,CO 2 能完全溶于NaOH溶液中: 2NaOH+CO 2 TTNa 2 CO 3 +H 2 O,或 NaOH+CO 2 TTNaHCO 3 B中,NH 3 极易溶于水,但CH 4 难溶于水,也难溶于NaOH溶液。 C中,SO 2 能完全溶解在NaOH溶液中: 2NaOH+SO 2 TTNa 2 SO 3 +H 2 O,或 NaOH+SO 2 TTNaHSO 3 但CO不能溶解在NaOH溶液中。 D中NO 2 能溶于NaOH溶液: 2NO 2 +2NaOHTTNaNO 3 +NaNO 2 +H 2 O 但NO能溶解在NaOH溶液中。 答案:A19、解析:氰化物是剧毒物质,所以严重污染水体,危害工人的生命健康,同时它的酸性也会造成植被的破坏。 答案:D20、解析:回收废旧电池、加强燃放烟花爆竹法规、停止使用含铅汽油,均可减少环境污染,符合“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及“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的活动主题.而工厂烟囱加高不能减少大气污染。D符合题意. 答案:D21、解析:臭氧层被破坏主要是因为排放到空气中的氟氯烃所造成的。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二氧化硫是产生酸雨的主要原因。二氧化硫主要造成温室效应。含铅废气可污染空气。 答案:C22、解析:白烟是两种挥发性气体在空气中相遇生成的白色固体颗粒。浓H 2 SO 4 和浓H 3 PO 4 没有挥发性,它们都不能在空气中与NH 3 相遇,因而都不会生成白烟。NH 3 能挥发到蘸有浓H 2 SO 4 (或H 3 PO 4 )的玻璃棒上,并与它们发生反应,但只在玻璃棒上生成白色固体。 答案:CD23、解析:(设“ 1” 法)为方便计算,设烧瓶容积为 1 L ,则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氨水)=& =& mol•L - 1 NO 2 溶于水并与水发生反应:3NO 2 +H 2 OTT2HNO 3 +NO n(HNO 3 )=& n(NO 2 ) HNO 3 溶液的体积为: 3NO 2 ~ NO ~ ΔV & 3 L&& 1 L 2 L & 1 L&&& V〔HNO 3 (aq)〕 V〔HNO 3 (aq)〕=& L HNO 3 溶液浓度为:c(HNO 3 )=& =& mol•L - 1 c(氨水)=c(HNO 3 ) 答案:C 24、解析:BaCl 2 (aq)与SO 2 不反应 向溶有SO 2 的BaCl 2 (aq)中加入HNO 3 (aq),SO 2 被HNO 3 氧化: 3SO 2 +2H 2 O+2HNO 3 (稀)TT3H 2 SO 4 +2NO↑ H 2 SO 4 与BaCl 2 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H 2 SO 4 +BaCl 2 TTBaSO 4 ↓+2HCl 向溶有SO 2 的BaCl 2 (aq)中加入足量的NaOH,则溶液中会发生下列反应: SO 2 +2NaOHTTNa 2 SO 3 +H 2 O Na 2 SO 3 +BaCl 2 TTBaSO 3 ↓+2NaCl 所以也有白色沉淀生成。 答案:A25、解析:浓H 2 SO 4 (热)、浓HNO 3 (常温)、稀HNO 3 (热)都能与Cu反应。而浓盐酸( 热)却不与Cu反应,因浓盐酸没有强氧化性。 答案:C26、解析:固氮是将游离态氮转化为化合态氮。B、D都是化合态氮转化为化合态氮,不合题意。 答案:BD27、解析:能使指示剂显红色,说明这种物质具有酸性。反应中能使其他物质的化合价升高,自身中某元素化合价降低,表现出氧化性。依次考查四个选项得: 备选项 &A &B &C &D HNO 3 表现出的性质 &酸性 &酸性+氧化性 &酸性 &氧化性 答案:B28、解析:将两种溶质相同的溶液(或一种溶液与水)等体积混合,求所得混合溶液的质量分数可用所谓的求中偏移法。所谓“求中”,就是求出两溶液质量分数的中间值,如本题:& =12.5%。所谓“偏移”是指混合溶液的质量分数并非上面所求的中间值,而是介于中间值和混合前密度大的溶液的质量分数之间(形象地说,叫做从中间值向混合前密度大的溶液的质量分数偏移)。如本题,水的密度大于25.0%的氨水的密度,故w混介于0和12.5%之间。& 答案:C29、解析:CO 2 、SiO 2 都是酸酐,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单质在加热时都能跟氧气反应生成相应的正四价氧化物(CO 2 、SiO 2 )。SiO 2 不溶于水,C选项错误。碳和硅都有同素异形体,碳的同素异形体有金刚石、石墨、C 60 等,硅的同素异形体有晶体硅和无定形硅。 答案:C 30、解析:SO 2 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溴水褪色,是因为SO2能被强氧化剂氧化,表现了SO 2 的还原性。SO 2 通入氢氧化钠与酚酞的混合溶液,红色褪去,是因为发生了如下反应:SO 2 +2NaOHTTNa 2 SO 3 +H 2 O,表现了 SO 2 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可推知选项B正确。 答案:B31、解析:A、D选项,只能通过分层检验出汽油。B选项中,溴水与AgNO 3 作用,生成淡黄色的AgBr沉淀;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无色的溴化钠、次溴酸钠和水,会观察到溴水褪色;与KI反应,置换出I 2 ,溶液颜色加深,所以B选项可以鉴别。C选项只能鉴别出NaI。 答案:B32、解析: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硝酸将二氧化硫氧化成硫酸,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硫酸钡沉淀。NO 2 与H 2 O反应生成NO,NO遇空气被氧化为NO 2 。 x k b 1 . c o m答案:CD二、实验题1、 (3)①烧杯、漏斗、玻璃棒 ②23.4% 不符合 ③0.4 mol•L -1 解析: ①过滤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 ②& m (NaCl)=0.02 mol× 58. 5 g • mol -1 = 1.17 g NaCl的质量分数为:& 不符合其包装上标注的标准。 ③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解析:氯水具有强氧化性,气体通入氯水中,得无色透明溶液,说明气体中无还原性气体H 2 S、HBr,否则溶液中会有沉淀或溶液有色。加盐酸酸化的BaCl 2 溶液有白色沉淀,说明有白色BaSO 4 沉淀生成,原混合气体中一定有SO 2 气体,被氯水氧化成硫酸,SO 2 +Cl 2 +2H 2 O====2HCl+H 2 SO 4 ;另一份加硝酸酸化的AgNO 3 ,有白色沉淀AgCl,但因是气体通入氯水形成的溶液,氯水中 本来有Cl - ,不能以此确定HCl气体的存在,CO 2 在整个过程中无现象,故无法确定。 答案:SO 2&& H 2 S、HBr& CO 2 、HCl三、1、 9. 94 g 解析:& 2、 (1)39.8% (2) 0. 28 g 解析: (1)Ca 10 (PO 4 ) 6 (OH) 2 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 (2)一盒牛奶中含钙至少为:& 3、解析:为方便计算,假设所取水的体积为 1.00 L ,则: &=10.0% V(NH 3 )= 146 L 答案:1∶1464、解析:NaCl和NaI的混合物中通入氯气后,只有NaI发生反应,NaCl不反应,所以,固体的质量变化是由NaI变为NaCl引起的,且生成的I 2 蒸干、灼烧时升华,最后的固体只有NaCl。 2NaI+Cl 2 TT2NaCl+I 2 Δm 300& 183 x&&&&& 26.7 g - 17.55 g x= 15 g 则NaCl的质量为m= 26.7 g - 15 g = 11.7 g NaCl的质量分数w(NaCl)= 11.7 g / 26.7 g ×100%=43.8% 答: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43.8%。 四、解答题1、解析:(1)Y含FeCl 2 、CuCl 2 、HCl,Z含Fe、Cu,Y与Z混合时,Z中的Fe优先与CuCl 2 按Fe+Cu 2+& Fe 2+ +Cu反应完了后,Fe再与HCl按Fe+2H +& Fe 2+ +H 2 ↑反应。 (2)两份试样中铜元素均已经移到了不溶物W中,且W只含Cu,则每份试样中生成的Cu的质量为& m,根据关系为“CuO―Cu”可进一步算出每份试样含CuO的质量为& m。 答案:(1)Fe+Cu 2+& Fe 2+ +Cu&&& Fe+2H +& Fe 2+ +H 2 ↑ (2)& m 2、(1)A (2)废弃的地膜不溶于水,又很难被生物降解,长期留在农田会影响土壤透气性,阻碍水分的流动和农作物的根系发育,使农作物减产 (3)不行。焚烧时不但会产生大量难于燃尽的烟尘、HCl气体,还会产生强毒性、致癌的“二f英”,污染大气 (4)充分利用农作物废弃物,改善了农村的卫生条件,生产出的薄膜可被生物降解,使农作物增产 (5)缩聚 &3、解析:按下列三个要求选择化学物质:①缓慢持续供氧,②除去CO 2 ,③消毒。 答案:过氧化钙(CaO 2 );Na 2 O 2 与水反应剧烈,生成的NaOH溶液的碱性太强(或CaO 2 在水中逐步溶解,与水缓慢反应不断提供O 2 )4、解析:(1)设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 &&&& XCl 2 + 2AgNO 3& 2AgCl+X(NO 3 ) 2 (M+71) g&&& 2 mol && 1.11 g& 1 mol•L -1 × 0.02 L &解得& M=40 又因为核素的原子核中含有20个中子,所以其质子数为40-20=20。 (2)该元素位于第4周期第ⅡA族。 (3)Ca+2H 2 O& Ca(OH) 2 +H 2 ↑ 答案:(1)40& (2)第4周期第ⅡA族& (3)Ca+2H 2 O& Ca(OH) 2 +H 2 ↑ 5、解析:(设1法)由于叶绿素中Mg的质量分数最小,因此可设叶绿素分子中只有1个Mg原子。则: M(叶绿素)×2.691%=24 M(叶绿素)=891.9 若叶绿素分子中有2个Mg原子,则叶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 783.6,大于1 000,不合题意。可见叶绿素分子中只有1个Mg原子,该分子中其他原子个数分别是: N(C)=& =55 N(H)=& =72 N(O)=& =5 N(N)=& =4 故该叶绿素的分子式是C 5 5 H 7 2 O 5 N 4 Mg 评注:已知物质的组成元素和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求物质的分子式,常用设“1”法。含有多种原子的分子,质量分数与相对原子质量比值越小,所含原子个数越少,可先设其个数为1,求出相对分子质量,再与题给条件相比较,从而可求出分子式。 答案:该叶绿素的分子式是C 5 5 H 7 2 O 5 N 4 Mg五、题1、 柠檬黄(日落黄) 柠檬酸(甜蜜素、菠萝香精、蔗糖) 山梨酸钾 维生素C2、 含 (1)Al(OH) 3 +3HCl====AlCl 3 +3H 2 O (2)AlCl 3 +3NaOH====Al(OH) 3 ↓+3NaCl (3)Al(OH) 3 +NaOH====NaAlO 2 +2H 2 O3、 (1)& (2)③碳酸钙。 解析: 该酯水解后的产物为& 和CH 3 COOH。由于水解后的产物都是酸,能电离出的氢离子的官能团是原来的三倍,增大了对胃肠道的刺激。为了减小其副作用,若服硫酸镁则不能降低酸度;服用氢氧化钡虽然降低了酸度,但钡离子引起中毒;服用碳酸钙既减小副作用,又能补钙,因此选择碳酸钙。4、 (1)C 21 H 26 O 2 (2)& (3)&& 解析: 观察大麻酚的结构,可得大麻酚的分子式。在大麻酚的分子结构中含有酚羟基,能与NaOH及溴水反应。5、 (1)鲜鸡蛋(或奶粉) (2)白砂糖(或精面粉) (3)精炼植物油(或奶油) (4)柠檬汁 (5)柠檬黄(或日落黄) (6)白砂糖(或食盐、柠檬酸、甜蜜素、菠萝香精) (7)山梨酸钾 (8)碳酸氢钠6、 (1)B (2)C (3)KIO 3  溶液显蓝色7、 (1)与胃酸反应,消耗了胃酸 (2)①Al(OH) 3 +3H + ====Al 3+ +3H 2 O&& MgCO 3 +2H + ====Mg 2+ +H 2 O+CO 2 ↑ ②CH 2 OH(CHOH) 4 CHO8、 (1)3 n (2)酯化反应 (3)& (4)& &9、解析:在稀H 2 SO 4 中,Cu与O 2 反应后的生成物CuO迅速溶解在热的稀H 2 SO 4 中生成CuSO 4 ;第二种方法,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也产生CuSO 4 ,但同时产生SO 2 ,H 2 SO 4 的利用率降低,生成了污染环境的有毒气体。 答案:2Cu+O 2& 2CuO& CuO+H 2 SO 4& CuSO 4 +H 2 O Cu+2H 2 SO 4 (浓)& CuSO 4 +SO 2 ↑+2H 2 O& 第一种方法好。原因:①这种方法节约原料(硫酸) 。②清洁,无污染,后者有SO 2 气体生成。③节约能源,加热温度比第二种方法低。10、解析:观察装置特点,有一气球可知变化过程中有气体。(1)中红色溶液随温度升高而颜色逐渐变浅,可能是碱的酚酞溶液,且随温度升高而碱性减弱,只能是NH 3 •H 2 O的酚酞溶液。(2)中加热变红色,冷却为无色,受热变红恰好符合SO 2 漂白的品红溶液的性质,故可判断为溶有SO 2 的品红溶液。 答案:(1)NH 3 •H 2 O的酚酞& 碱的酚酞溶液随温度升高而碱性减弱& (2)溶有SO 2 的品红& SO 2 具有漂白品红溶液的性质11、解析:(1)铁被氧化可能得到FeO、Fe 2 O 3 、Fe 3 O 4 等,有磁性的只有Fe 3 O 4 。 (2)浓H 2 SO 4 被还原的产物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应为SO 2 ;浓HNO 3 被还原的产物呈红棕色,为NO 2 答案:(1)Fe 3 O 4&& (2)SO 2&& NO 2 12、解析:(1)用NH 3 催化还原NO x 的结果,只能是高价氮化合价降低,低价氮化合价升高,所以生成的无毒气体是N 2 ,同时NH 3 中的H原子与NO x 中的O原子结合成H 2 O分子。即6NO+4NH 3& 5N 2 +6H 2 O, 6NO 2 +8NH 3& 7N 2 +12H 2 O。 配平时,先根据H 2 O的组成确定NO与NH 3 (或NO 2 与NH 3 )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3和2(或3和4);然后根据原子守恒得出 N 2 和H 2 O的化学计量数& 和3(或& 和6);最后各化学计量数同时扩大2倍即得答案。 (2)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NO和NO 2 形成的混合物相当于NO•NO 2 ,即N 2 O 3 ,N 2 O 3 是亚硝酸的酸酐,根据酸酐的概念可知其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则N 2 O 3 +2NaOHTT2NaNO 2 +H 2 O(或NO+NO 2 +2NaOHTT2NaNO 2 +H 2 O) 答案:(1)N 2 6NO+4NH 3& 5N 2 +6H 2 O 6NO 2 +8NH 3& 7N 2 +12H 2 O (2)N 2 O 3 +2NaOHTT2NaNO 2 +H 2 O(或“NO+NO 2 +2NaOHTT2NaNO 2 +H 2 O”)13、解析:& H、S元素达到最高价,H 2 SO 4 和HNO 3 (不论浓稀)有氧化性,虽然O元素处在最低价态,但没有物质能将其氧化。 &H元素达最高价,H 2 S和HCl有氧化性;S或Cl元素达最低价,H 2 S或HCl有还原性。 &S元素处在中间价态,SO 2 和S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答案:①②⑦⑧&& ③④⑤⑥14、解析:由遇HCl冒白烟,可知B为NH 3 。 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为CO 2 ,逆推知C中含有& (或& ),结合C是在BaCl 2 条件下生成的白色沉淀知C为BaCO 3 。 结合A受热分解生成的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6.3,由B、C逆推可知A为NH 4 HCO 3 。 答案:(1)NH 4 HCO 3 NH 3 BaCO 3 CO 2 (2)①& +& +Ba 2 + +2OH -& NH 3 ↑+BaCO 3 ↓+2H 2 O ②BaCO 3 + 2H + TTBa 2 + +CO 2 ↑+H 2 O15、解析:将氮和氢的质量比总大于14/3,变为氮和氢的质量比总等于14/3,寻找符合此要求的化合物,显然NH 3 符合要求。这样,只要在NH 3 中掺入N 2 ,氮、氢质量比就会总大于14/3;只要在NH 3 中掺入H 2 ,氮、氢质量比就会总小于14/3。 设混合物中NH 3 、N 2 物质的量分别为x、y,则& =& ,解得& =& 。 答案:N 2 NH 3&& 纯NH 3 中氮和氢的质量比为14/3,在纯NH 3 中混入任何比例的N 2 ,都将使氮和氢的质量比大于14/3& 1∶4& 20%。16、解析: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1)3NO 2 +2H 2 OTT2HNO 3 + NO (2) HNO 3 + NaHCO 3 TTNaNO 3 +H 2 O+ CO 2 (3)2Na 2 O 2 +2CO 2 TT2Na 2 CO 3 +O 2 由方程式可看出:3NO 2 ~2HNO 3 ~2 CO 2 ~O 2 3 NO 2 ~NO 3a L&&&&&& a L 3a L&& a L 排水法收集:4NO+3O& 2 +2H 2 OTT4HNO 3& a L&& a L 由方程式可知:O 2 剩余 0.25a L 答案:(1)3NO 2 +2H 2 OTT2HNO 3 + NO (2)HNO 3 + NaHCO 3 TTNaNO 3 +H 2 O+ CO 2 ↑ (3)2Na 2 O 2 +2CO 2 TT2Na 2 CO 3 +O 2 & O 2&& 0.5a&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 w.5Y
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