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中国近代文化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对近代中国两个历史任务的认识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对近代中国两个历史任务的认识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1)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1)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1)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300字
  三大历史使命:  (1)、政治上,勇敢而持续地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民主.  (2)、经济上:发展社会生产力,促使封建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兴建和发展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建立民富国强、繁荣发达的新社会.  (3)、思想文化上:反对和批判奴化思想和封建复古思想,学习西方,引进科学技术,办学校,育人才,建设新文化.  一、中国的历史方位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判明中国的历史方位.  15世纪末叶至20世纪,西方社会由封建主义而资本主义,而帝国主义.19世纪中叶,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中国社会沦为半殖民.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专制君主政体,中国社会由封建主义而半殖民地、半封建主义.20世纪中叶,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社会结束了半殖民、半封建的历史,从新民主主义而社会主义.  当前,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跨入新世纪,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当今世界,经历了20世纪的两场世界大战和一场世界性的冷战之后,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日益突出,成为时代的主题.但是和平问题没有解决,发展问题更为严重.和平是世界的东西方问题,发展是世界的南北方问题.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的国家,由温饱而总体达到小康,但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中国是世界的政治大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但面对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的交织,国家的主权和安全仍是第一位的.国际上肆意干涉发展中国家内政的事件屡屡发生,企图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发展模式和价值观念强加于人的倾向还相当严重.世界南北关系的基本态势是北强南弱、北富南穷、北攻南守,这一态势将长期存在大国之间的既有的矛盾和利益冲突,已有了多方面的调整,但并未消失.世界各种力量的重新分化组合,各种利益的重新分配,正处于关键时期,对中国的影响将是相当深刻的.  当前,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作为世界均衡的全球性政治大国,正处于世界东西方、南北方的联结点上,同时又处于其矛盾的交叉点上,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历史方位.  当今人类经济,仍处于工业化时期,发展很不平衡.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使人类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开始进入信息化和智能自动化的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范围经济贸易发展和资金技术流动加快,各国经济和市场进一步相互开放、相互依存;随着虚拟经济的自然发展,一方面,已对实体经济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虚拟资本形式愈来愈多样化,资本虚拟化程度愈来愈高;另一方面其过度发展和自发性也对经济发生消极影响,在世界经济中,中国是正在兴起的贸易大国,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新成员国,入世一周年后,仍面临7年内每年一次的考核.中国会遇到经济全球化中被边缘化的严峻挑战,但也迎来了许多重要的历史机遇.进入21世纪初,包括信息技术、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等新一次的科技产业化正扑面而来,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交互推动日益增强.这为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当前,中国以中级阶段的工业化水平成为世贸组织中新兴的贸易大国,正处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联结点和交叉点的历史方位上.  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和产业化是两大潮流.而且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突出.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世界文化的多元化以民族文化的自导状态存在和发展着;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世界文化的多元化以一种多民族文化相互联系而又相互激荡的状态存在和发展着.文化的经济活动作为极少数人的某种谋生手段,早就存在,而在市场经济和高新科技的支持下,文化不仅以产业形态出现.而且新的文化产业群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迅速崛起,在发达国家成为支柱产业.一个突出的现象是,美国的文化产业,正在世界文化市场上建立和扩大霸权;其他国家也出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多样化,维护本民族文化,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加速发展自己的文化产业,全面展开以文化为重要组成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国文化从上古到中古的过渡是在历史上正常连续进程中实现的,中古文物、典籍的繁富为世界所仅有.其所开通的“丝绸之路’,把已连成三片的古代文明(地中海东部到印度河一片,印度河到恒河一片,中国一片)连结起来.四大发明西传,对欧洲历史起了重要影响.而从中古至近代的过渡,失去了历史进程的正常连续性,坎坷于半殖民、半封建的歧路.中国现代文化的奋起是在世界殖民体系的衰落中实现的,但又处于文化霸权主义的巨大压力下.  当前,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向社会主义大国的跨越,其文化发展,将因其历时性进程展开在共时性的俱进中而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文化历史方位.  鉴于上述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所处的历史方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清晰地展现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高扬民族精神之中.  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国的地域范围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地理条件的复杂造成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自古而然.由于地理条件在人类早期生产中的作用相当大,黄土高原上原隰相望,长江中下游膏壤湖汊间处.加上历史的平稳过渡,在上古到中古的生产发展中,中古到近代的生产发展中,依次递进的采集经济、狩猎经济、畜牧经济、农业经济于中国都有很高的成就.特别是经所谓“康乾盛世”,农业经济高度繁荣.据史家所推,1799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的40%以上.1830年,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总量的26%,中国工业产值3倍于英国,还是俨然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但秦汉以后的隋、唐、宋、元的外交主动已显逆转,明清两季闭关锁国,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发生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产业革命则基本完成于19世纪的30年代末,70年间打造出人类新的工业经济的平台.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农业经济的落日辉煌大大消退.  多数史家认为,明初资本主义已有萌芽,明中叶后,出现较多.清初以后有新发展,但终末能突破衰老的封建主义.经两次鸦片战争,同光年间,中国手工业衰落.一方面受洋务派的影响,另一方面因外国资本工业入侵,中国机器工业逐渐兴起,出现军工企业和民用企业.甲午战争后,外资企业在华迅速扩张,受此影响中国官办工业得到延续和扩充,民间机器工业则在“设厂自救”、“实业救国”的推动下有了初步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到1920年前,中国共有近代工厂1759家,总资本达500620万元.1927年国民党建立南京政权后,中国官僚资本走上从金融垄断到工业垄断之路.抗日战争胜利后,官僚资本接收了敌伪产业和20717亿美元的美援,资产高度膨胀.但蒋介石发动内战,官僚资本因战争而崩溃.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对官僚资本予以没收,事后按固定资产原值估算,没收其资产约为人民币150亿元,转为新中国的国有经济.1920年民族资本总额为39亿元,至1936年其资本总额增至7447亿元,另有东北境内的9.15亿元.抗日战争胜利后,民营工业1947年产量大部分仅为战前的70%,1948年民族资本只占全部产业资本总额的24.7%.总体说来,新中国成立时,旧中国留下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基础十分薄弱.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于1953年开始施行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揭开了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史帷幕.五年计划支出总额相当7亿两黄金,为中国历史上所未有.此后以五年计划方式推进中国工业化进程.从1956年到1966年,为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虽有探索上的曲折,但仍奠定了以后继续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积累了经验,培养了骨干力量.即使在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中,也仍然取得一批工业交通.基本建设和科学技术(包括氢弹、卫星)方面的重要成就.1980年同实行五年计划前的1952年相比,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增长26倍多,达4100多亿元.在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党逐步确立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其主要点源之于对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所总结的十条基本经验.党的十二大确定这条道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十三大比较系统地论述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过程中,实现了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十三届四中全会是一个转折,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达于关键阶段.  1992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十四年伟大实践作了基本总结,带有某种历史决议的性质,核心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基本路线.同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容做了九点概括.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根本在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十四大为标志,新时期的历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从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召开,13年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举世瞩目.十六大对这13年做了总结,归纳出10条基本经验.10条基本经验归结起来就是,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的必然结论.这在新世纪新阶段打开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伟大历史篇章.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中国近代的两大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反帝是为了求得民族独立,反封建是为了人民解放.反封建是反帝的基础,只有取得政权,才能更彻底的反帝:反帝是反封建的外部条件,只有反帝,才能切断封建王朝的外援,取得民主革命的真正胜利.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以及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以及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
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以及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特点.1、主要矛盾.半殖民地半封建近代中国社会的矛盾是错综复杂的,既有内部的、又有外部的,既有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又有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近代中国社会由于出现了资本主义民族工业,也就产生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样的两个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对立的阶级,产生了这两个阶段之间的矛盾.当然,在诸多矛盾中,必然有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近代中国社会的民族民主革命,就是在这些矛盾斗争及其尖锐化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2、基本特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社会,是一种特殊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进行了科学分析:(1)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是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着显然的优势.(2)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中国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是,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它的力量是很软弱的,它的大部分同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的封建主义有或多或少的联系.(3)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在沦陷区,则是日本帝国主义及其傀儡的统治.(4)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并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在沦陷区,则一切被日本帝国主义所独占.(5)由于中国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和半统治之下的,由于中国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又由于中国的土地广大,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6)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进攻,中国的广大农民,尤其是贫民,日益贫困化乃至大批破产,他们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有的.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矛盾,构成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认清近代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规定了: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主要对象是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主要任务是反对外国帝国主义,求得民族的独立和反对本国封建主义的统治,求得人民的解放;革命的动力应该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之相互关系: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与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是相互联系而密不可分的.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要改变中华民族遭压迫、中国人民受剥削的境遇,是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统治秩序,是要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文化落后的境遇,是要解放和发展以近代工业为主的社会生产力,实现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是要解决生产力的问题.这两大历史任务的主题、内容与实现方式都不一样,不能互相替代;但又息息相关,不能分割,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同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要完成的反帝反封建任务,就是要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面对的第一个历史任务,从而为实现第二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前提.
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最大历史任务:一是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二是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就是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之间关系如何理顺,简而言之,就是统治集团内部如何利益均衡的矛盾。近代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第一就是如何实现国家现代化,第二就是如何实现民族独立。哈哈,十年之后,你会相信我说的是对的。...高考中国近代史: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_新东方网
您好,欢迎来到新东方
& 文章正文
09:52&&作者:&&来源:新东方网整理&&字号:|
  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时代的转折,也是高考历史考点重中之重。新东方网之前汇总了中国近现代史大事记年表,分类解析重大历史事件考点,本系列为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些规律总结,帮助大家树立中国近代史考点。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①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②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责任编辑:贾志超)
更多&&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导读
精彩是人生持续一辈子的过程,绝对不是高考和中考一锤子就可以定下来的,这一锤子只是你的精彩之一!
学而时习之1
奇奇怪怪很古怪
简单生活123
丨丨丨丨丨
丨丨丨丨丨丨丨
丨丨丨丨丨丨丨
丨丨丨丨丨丨丨
嬉皮光头仔
Oo槑小雅oO
briarglacier
briarglaci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