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线工人高温露天打工路上的报道

35℃以上室外工作可享受高温津贴你领了吗
  盛夏来临,劳动者的防暑降温等健康权利备受关注。日前,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卫生部、人社部、全国总工会联合发布了《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新办法规定日最高气温35℃以上室外露天作业者按照办法将可享高温津贴。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一线工人和劳动者根本就拿不到高温津贴,被问到高温津贴的相关问题也是非常迷茫,甚至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高温津贴。  高温津贴?不知道  上午九点,记者来到市商业步行街整建工地,工人们早已开始干活,砌水泥墩的,搭钢架的,搭围栏的&&各司其职,井然有序,现场气温很高,大部分工人都带着草帽,即使是上午,工人们也都汗流浃背。  当被问到在如此炎热的天气下作业是否有  高温津贴时,工人们都很茫然的回答&没  有&或&不知道&。  在螺丝港一拆迁工地,工人们面对是否有高温津贴的询问回答道:&这要问我们老板。&  昨天下午4点钟,圆通快递的一名工作人员正背着大包四处投送包裹,记者见到他时,他厚厚的工作服已经被汗水浸透。&我不知道有高温津贴,回去我问问其他同事。&这名小伙子说。  据天气预报显示,昨天的最高气温为36℃。  部分单位有高温补贴  在某家啤酒公司,当记者了解高温补贴发放情况时,其员工表示他们是有津贴的。因为夏季仓库里很热,并且没有空调电扇等降温设备,因此给仓库保管员提供高温津贴。标准为150元/月,发放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去年很热从5月份就开始发放了,今年是从6月开始发放,具体发放到几月也是视具体天气情况而定的。&我们每年都有高温补贴和防暑费的。&公交车司机张师傅说。张师傅还表示,在享有高温补贴费用的同时,他们还有白糖、花露水、风油精和毛巾等消暑物品。  没领到! 12333 可拨投诉  市劳动监察支队翁小震副支队告诉记者:新办法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湖南省的最低标准是150元/月。  据了解,近年来,劳动监察对于劳动者关于高温津贴的投诉案件,基本上是&零处罚&,即没有对用人单位进行过处罚。因为以前高温津贴只是一个非强制执行的政策法规,对企业不发或少发要怎么处罚并没有明确规定。&以前没有执法依据,职工即使投诉,我们也只能找相关单位以宣传教育协商为主。现在有了明确的法规规定,企业如果不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我们将依法进行处罚。&市劳动监察支队翁小震副支队表示,用人单位在满足高温津贴发放条件下不发放,是违规行为。劳动者在取得有效的法律证据后,可拨12333投诉。  本报记者 刘晓洁  实 习 生 张 栀
本文链接:
   /kjbl/1152.html。当前位置:---正文
高温下谁来保障一线工人权益?来源: 中工网分享到:
  广东佛山,烈日炎炎,上午下班后,在广佛地铁二期工地作业的工人朱国才向头上浇水降温。东方IC
  编者按
  进入9月,天已渐凉,然而回首今年入夏以来,高温天气持续不断,武汉、浙江、东莞等地相继发生一线工人因高温作业中暑致死事件。我们不禁发问,高温下一线工人生命安全何以保障?如何避免类似悲剧明年再次发生?
  尽管针对一线工人高温防护问题,国家曾三令五申要求各地加以重视。然而,记者调查发现,高温天气一线工人的防暑降温和津贴补助方面,从规定设计到执行落实,再到监管和问责,以及后期惩罚和维权等全链条环节都可能出现问题。目前,条例缺乏可操作性,违法成本偏低,监管明显不足,维权成本偏高等问题正严重阻碍着一线工人高温补助和防暑降温保障措施的落实。
  近期,四川成都44岁建筑工人陈德辉,顶着烈日在工地工作一上午后因中暑导致重症不幸去世。河南新郑市72岁劳模环卫工靳春波,在36℃高温下清扫马路时突然倒地离去。后经查死亡原因是患了热射病。有媒体报道称,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每月拿着微薄工资,每天需工作12个小时。
  今年入夏以来,各地持续高温,一线作业工人相继被曝出中暑致死事件。调查发现,高强度劳作和超高温工作环境正在威胁一线工人生命安全。防暑降温难题为何难以彻底解决?高温下工人生命安全何以得到根本保障?如何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措施并没真正落实到位
  尽管社会保障部门对一线工人高温防暑表示高度重视,并在防暑降温上做出相应部署,但调查发现,仍有不少工人处在“水深火热”中,并没得到相应保障。
  一些地方甚至出现补贴发放“冷热不均”、露天作业换班难、防暑食品用品替代高温津贴等问题。调查发现,对于不少一线工人来说,35℃以上停止户外露天作业,获取高温津贴仍较困难。有工人对记者抱怨,“听说在办公室里吹空调的人都有高温补贴,我们顶着太阳干活的却享受不到,不公平。”
  这其中,马路上作业的环卫工,头顶烈日的建筑工,高温车间忙碌的检修工首当其冲。与能否享受高温补贴相比,那些奔波在大街小巷的快递员更担心送货不及时遭顾客投诉。  有调查显示,一线工人从事的工作多属提供基础性服务、维持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环节,即使遇到高温等恶劣天气,也很难随便终止工作或任意削减工时。
  尽管每年夏季一线工人防暑降温问题都会出现,但并没得到一些相关领域真正重视。高温津贴在一些地方很难落实。
  据了解,目前,国家将高温作业分为4级。分级标准有两方面,一是根据气温,另一是根据作业时间。时间越长说明员工岗位作业标准越高。1级是最低级,4级为最高级。不同级别相应有不同防护保健标准。也就是说,在不同高温作业条件下,要有相对应劳动防护措施保障。主要包括高温作业的综合保障措施、保健措施及管理性措施三方面。
  业内人士表示,一些地方类似措施并没真正落实到位。据媒体调查,有些地方应急系统、保障措施甚至“形同虚设”。
  监管不力日益凸显
  调查发现,针对一线工人的高温防护问题,从规定设计到执行落实,再到监管和惩罚,以及后期问责和维权等全链条环节都可能出了问题。
  去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卫生部、人社部、全总联合出台《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其中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但从实施情况看,效果并不理想。
  与此同时,有数据显示,近年来劳动部门收到劳动者关于高温权益被侵的投诉很少,不少环卫工人、快递员等一线工人对没有高温津贴习以为常。
  其中部分原因是媒体传播普及力度不够。
  在一些企业误导下,不少劳动者认为高温津贴属福利,其好坏由单位决定,并没有意识到享受高温津贴属应有权益。
  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条例缺乏可操作性,违法成本偏低。相关管理条例和办法对高温天气户外工作时间没有明确规定,高温津贴也没有具体细则要求。发不发津贴、发多少津贴完全凭企业和用工单位“自觉”。
  这导致企业即使违反条例规定,也很难获得有效惩罚。客观助长一些企业有意“省”掉高温津贴。一些职工反映,企业为提高利润,会刻意降低劳动保护,压低工资水平,更不用谈高温津贴的落实。
  背后是监管不力日益凸显。
  据经常给打工者提供咨询和调解的沃兴伟律师介绍,他时常碰到因没有签订劳动合同,难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的案例。他认为,就目前高温维权状况来说,如果各企业单位都能严格执行相关管理办法,工人权益基本能得到保障,所以最大的问题还是监管。
  维权成本偏高也是重要原因。法律界人士表示,社会保障相关部门“踢皮球”现象严重,处理手续繁琐,工人维权成本很高。有些时候碰到同类事件积压,可能七八个月甚至几年得不到实质解决,这也是许多工人宁愿忍气吐声,不愿为几十元津贴补助维权的重要原因。
  统筹规划形成合力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一线工人高温维权不能寄希望于用人单位的“良心发现”,再好的政策也不能“纸上谈兵”。有关部门若执法不到位,对违规用人单位很难形成威慑力,高温法规落实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专家建议,劳动监察部门应加大宣传和执法力度,转变执法观念,由劳动者投诉为主的被动执法方式转变为主动监察、主动帮助维权。相关政府部门和工会组织应经常深入企业、工地、厂矿等地方,主动了解情况,解决问题。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王江松指出,不管工人与用人单位有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只要劳务关系真实存在,工人就应受到相应帮助。这是法律赋予工人的合法权益。
  公益律师李晓均认为,相关法律条文还需做出更加具体和细致的调整。同时,法律条文调整后,在贯彻执行上仍需及时有力,并监管到位。
  针对一些建筑公司为了规避责任、降低成本,没有给员工提供高温保障措施的问题,相关法律人士建议,政府应加强监督惩处力度。
  这其中单靠某个部门显然很难完成,统筹规划与各部门配合都很关键。
  上述业内人士认为,高温劳动保护不仅靠法律,还涉及卫生、气象等多个部门,需相关主管部门统筹规划,明确各部门职责界限,加强联动,形成合力,才能保证高温作业保护措施的高效合理落实。
编辑:中工网
·相关文章
&&&&&&&&&&[
]&&&&&&&&&&&&&&&&&&&&&&&&&
新闻排行榜“说好的”高温津贴为啥总是难寻其踪?
E-mail推荐:&&
近日,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与河南省总工会下发了《关于做好高温作业劳动者高温津贴支付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切实做好今年的防暑降温工作。为防止用人单位“偷奸耍滑”,《通知》中明确,用人单位应当向从事高温作业劳动者提供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防暑降温饮料及必需药品,但防暑降温饮料不得冲抵高温津贴。网络搜索发现,此类通知,近年来在各地甚至在国家部委层面经常下发。有网友戏称,关于高温作业劳动保护及高温补贴津贴的文件几乎成了季节性文件,夏天到了,又是下发高温通知的最佳时节了……
发现问题需要解决,下发通知文件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手段之一。然后同一个问题或同一类问题需要周而复始地发文件,则说明此前的文件没起到该起的作用,或者效率不高。
回到河南省关于高温作业的文件上,其实早在2008年,河南省就已发布高温津贴标准:规定劳动者在日最高气温35摄氏度以上的天气下露天工作,可享受企业发放的每人每工作日10元的高温津贴。
且不说区区10元的高温津贴到底能起到多大作用,单从这10元津贴的落实情况而言,笔者调查发现,目前河南只有一些大型企业或效益较好的企事业单位执行了这一规定,而在民营小微企业或真正需要津贴的露天工作岗位,能拿到高温津贴的寥寥无几。
在城市中从事露天作业的,大部分是进城务工人员,多数是建筑工人、环卫工人、绿化工人等简单体力劳动者。这些一线职工大多对“高温津贴”表示不知道,少数表示“知道了也不敢要”。至于对10元的津贴标准太低提要求,一位60多岁的老环卫工人的回答更是代表了一线职工无奈的心声:“如今找个活也不容易,老板能按时发工资就不赖了,有时候我们也能领几斤白糖、两包茶叶的,知足吧!谁还敢给老板提出提高高温津贴的要求?”
为什么通知年年下,文件年年发,口号年年喊,而文件里白纸黑字“说好的”高温津贴却年年不能落实?这实在是我们应该认真反思的问题。
没有可操作性的处罚标准,是用人单位敢以身试法的主要原因,虽然河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2008年发布的《关于发布河南省高温津贴标准》的通知,明确了高温津贴标准和适用范围,却没有明确规定违反标准应该受到什么样的处罚。没有具体的、细化的、可操作性的处罚条款,不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发不发这10元钱,很大程度取决于用人单位的效益和管理者的社会责任,这便给了某些不良企业主以可乘之机,使得“高温关怀”在现实中遭遇难监管、难落实的尴尬。
有人说了,今年发的《通知》里面不是给劳动者指出了明路吗?“当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就工作时间、工资津贴等劳动保障权益发生争议时,双方应向当地县级以上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而残酷的现实是:劳动者较真去争取高温津贴的话,往往会被无良企业一句“你去告吧!”噎得半死。如果横下一条“秋菊打官司”的心,把维权坚持到底,就要经过举报、调解、劳动仲裁、法院强制执行等程序,完全按程序走下来估计要3个月,等到真正拿到高温津贴的那一天,早已是“天凉好个秋”了。
把“说好的”高温津贴真的送达一线职工手中,为炎炎烈日下流着汗水辛勤劳动的职工带来哪怕一丝清凉,是企业的良心,也是政府的责任。
切实发挥政府文件的权威作用,让这一问题彻底得到解决,必须加强监管,加大处罚,同时简化劳动者维权程序,使劳动者在最短时间内能得到法律援助,而不是让劳动者被逼无奈去冒丢工作、砸饭碗的风险。&
(责编:王泽、盛卉)
&&&播客?视频
&&&时政要闻
&&&人民日报重要言论库
&&&重要理论
&&&时政资料
& & & & &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一线特写:高温下的劳动者
 作者:张鸣岐
 编辑:侯静
  天津北方网讯:七月津城,骄阳似火。炎热、酷暑、高温考验着从事露天工作的职工们。昨天,记者走近他们,“零距离”感受高温下劳动者的风采。
  河西区平江道上一位女扫道工正在俯身清扫停在路边汽车底下的杂物,她站起来后,汗水顺着脸颊往下直流。记者上前询问得知,她叫李凤娇,是河西环卫五队扫道工。“俺是山东聊城农村的,来天津已经7年了,每天负责扫这条马路。”李凤娇边说着边俯下身捡起路人丢下的垃圾,放到了随身携带的果皮箱里。这时,马路上有过路汽车掉下塑料袋,她赶忙将工具放在道牙边,气喘吁吁小跑拾了回来。
  在南开区绿水园施工现场,园林职工正在进行绿化和铺路工作。热气袭面的高温沥青让工人们汗流浃背,而此时的室外温度高达35℃以上。李师傅对记者说:“铺路要求高,特别是对地表和室外温度,所以这样的高温天气是最适合的。虽然热,但是为了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马虎不得。”在公园的另一处施工工地,到处是头戴草帽、手戴尼龙手套以及被长衣长裤包裹着的绿化人。他们有的蹲在草丛边整理花草,有的修剪枝叶。
  炎炎烈日下,在外环线与洞庭路交口附近的河西区中心小学建筑工地,钢筋、钢板建筑材料露天曝晒,摸着烫手,记者看到这里的一些工人正忙碌着吊装建筑材料,只见他们脚蹬厚重的防砸劳保鞋、身着长袖的橙色工作服,头戴安全帽、手戴手套。因为全副武装作业,额头上冒着汗珠,衣服已被汗水粘在了背上。项目工长告诉记者说:“为了避免焊花溅到皮肤上等安全伤害,工人们得‘全副武装’地工作。但为了工人的健康,每天最热的中午我们都安排休息,避免高温作业。”
我来说两句
热点新闻排行榜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 | 举报邮箱:jubao@ |
(C) 2000-.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产工人战高温报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