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道人血沉是什么么

血湖池 - 施惠道人的主页
&&&&道人一行随判官过了黑水河,看见前面有一个很大的湖泊。
&&&&来带湖边一看,这里的湖水殷红殷红的,还散发着一股刺鼻的血腥气味。
&&&&道人问判官:“你们阴间的湖水怎么是这样的?就像血水一样。”
&&&&判官回答道:“不错,这湖水就是血水汇集而成的。”
&&&&判官继续说:
&&&&“这湖叫‘血湖池’,凡阳间杀戮所出之血,碰撞伤亡之血,产妇生产之血,等等,所有破皮流血之血都汇集在这阴间的血湖池里。
&&&&“这湖之所以叫‘池’,是因为地府开始设置血水池的时候,血水很少,只可用池来装,所以原先叫‘血池’。后来血越来越多,血池已经达到了湖那么大,所以叫‘血湖’。人们习惯了‘池’的叫法,所以就叫‘血湖池’了。
&&&&“这地府的血水也有干枯老化的。但是时代的发展,人口的增多,血水也越来越多。源源不断的血水流入血湖,就不得不使血湖一次又一次扩大。现在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湖泊了。”
&&&&道人抬眼向远处望去,只能隐隐约约看见对岸。
&&&&忽然,道人看见湖中有许许多多的鬼魂,在血水中时起时伏。仰着的,俯着的;惊恐的,痛苦的;高扬手臂的,耷拉脑袋的;低声抽泣的,大声嚎啕的;胡语的,尖叫的。姿态各异,状不忍睹。
&&&&道人问判官:“好多人在水中,你们地府为何无人去施救?”
&&&&判官答曰:“这些鬼魂都是在阳间犯了血湖之罪,死后合该在这血湖之中饱受血湖煎熬。这就是‘血湖地狱’。”&
&&&&判官接着说:“你们随我来。”
&&&&道人和二位城隍随判官来到一个去处。
&&&&这是一座宫殿样式的建筑,威峻而又庄严,高大的门楣上书有“判官四司”四个大字,两侧蹲着的两个石头狮子张开着大口,眼珠突出,露出逼人的凶光。
&&&&早有守门鬼卒迎了上来:“崔大人光临,需要禀报王大人吗?”
&&&&崔判官是地府判官部首席判官,总管判官部十个司,同时还兼职判官一司。时常巡查各判官司,所以各司大小鬼吏鬼卒都认识他。
&&&&崔判官说:“不必了。”遂带领道人一行进到了殿里。
&&&&只见这殿堂甚是高大宽敞,四根立柱又粗又高,正上方悬挂着“明镜高悬”的匾额,上首案后并排坐着几位判官。
&&&&自从地府设置了判官部,下辖判官司&,判官司便越来越多,现已经有了十个判官司。原来一个判官办案断案,后来便有了分工。按类型分,这判官四司主要负责女人的审判,同时接受别司转来的须入血湖地狱的男人的复审。所以这里特别繁忙。当然也有女鬼经初审转到其他判官司处理的,比喻女官吏是犯官场案的,则转至判官一司,女医生犯的医疗案,则转至判官八司。
&&&&判官司也不是一个判官能忙得过来的,每个判官司又有副判、助判、文书,当然还有一些值勤跑腿的鬼将鬼卒。
&&&&崔判官说:“这上首中间坐的就是四司王判官,又称白面判官。他的左右分别是一个副判和助判,两端坐的是两个文书。”
&&&&看见崔判官一行进来,王判官起身打招呼。
&&&&道人细看那王判官。但见他眉清目秀,皮肤白皙,带一顶软翅乌纱,着一件内白圆领,束一条犀角大带,难怪叫“白面判官”。
&&&&崔判官做了一个坐下的手势,示意王判官继续办案,“你忙你的,我带道人来你这里看看。”
&&&&王判官继续审案,“下一个------”
&&&&道人环顾了一下,判官案前跪着一个妇人。
&&&&再看大殿左侧,“呵!左厢房里还有十几个鬼魂呢。”他们有的颈带铁链,有的手带铐子,有的用绳索捆着,有的什么都没有,倒是很自由的样子。还有两个老妇人,分别由两个鬼卒扶着。
&&&&右侧厢房里有好多柜子,排列得整整齐齐,应该是档案柜吧。
&&&&忽然,道人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
&&&&“下一个,郭花花!”
&&&&道人看去,果然是在奈何桥上看见的郭花花,被两个鬼卒带到案前。
&&&&王判官问道:“郭花花,你可知道你在阳间犯下的罪行?”
&&&&郭花花早已没有了阳间的娇嗲和傲气,低声说:“小女不知。”
&&&&王判官又问:“你在阳间和几个男人同过床?”
&&&&郭花花想了一会儿说:“有十来个吧。”
&&&&王判官又问:“你和你丈夫离婚时,丈夫没有双腿,女儿才五岁,婆婆病卧在床,公爹年岁已高,身体很差,是吗?”
&&&&“是的。”郭花花低着头,用很小的声音回答着。
&&&&王判官又问:“你一共坠胎三次,是吗?”
&&&&郭花花回答道:“是的。”
&&&&王判官叫文书拿过记录,令郭花花按了手印。
&&&&王判官在文书下面写道:“判入血湖地狱六十年。”落款是“四司王判官”。
&&&&王判官又命旁边一鬼将:“你将记录速送四殿五官王处审批。”
&&&&鬼将领命而去。郭花花遂被两鬼卒带到旁边空椅子上等候结果。
&&&&王判官终于办完一个案子,有时间下座来和崔判官一行答话。
&&&&很快,郭花花的阎罗令来了。王判官随即复座升堂。
&&&&“郭花花!”王判官高声喊着郭花花的名字。
&&&&两鬼卒把郭花花再次带到案前。
&&&&王判官宣布:“经四殿五官王批准,判郭花花入血池地狱六十年”。
&&&&郭花花遂被鬼卒带出,押送血湖池。
&&&&判官约道人一行随鬼卒来到湖边看个究竟。
&&&&两鬼卒押着郭花花来到湖边,经过一个茶水摊那样的摊子,摆摊的老婆婆递给郭花花一碗汤水。
&&&&郭花花早就口渴的要命,接过汤水,几口就喝光了。
&&&&判官说:“这叫孟婆汤。凡被地府作出了判决的鬼魂都要喝一碗的。这汤和阳间的迷魂汤差不多,喝了这汤,便忘记了阳间的一切。”
&&&&道人说:“我在阳间也听说过孟婆汤,原来是这样的呀。”
&&&&鬼卒押着郭花花来到一个去处,只见案前坐着个将军模样的鬼将。
&&&&道人问判官:“那是个什么官吧?”
&&&&判官回答说:“他叫血湖大将军,是负责看守血湖地狱的头领。”
&&&&血湖大将军看见崔判官一行来到,便起身相迎。崔判官一一做了介绍。
&&&&押着郭花花的两鬼卒来到案前,其中一鬼卒上前两步,单膝跪地,拱手低头:“报告大将军,鬼魂郭花花已经押来,请大将军签收。”鬼卒一边说着,一边递上郭花花的判决档案和签收回执单。
&&&&血湖大将军签了签收单,看了看郭花花的判决档案,最后在档案后面写道:
&&&&“分配到五十九区。”
&&&&大将军把档案递给旁边的文书鬼吏:“五十九区昨天走了一个,有个空位置。”
&&&&文书鬼吏做了有关记录,给了郭花花一个标记牌,上面写着“159——003。”
&&&&判官对道人说:“这血湖地狱现有三百六十五区,每区可容五百鬼魂。现在还够用,以后如果不够用了,就会增加新区的”
&&&&这时来了两个鬼卒,看来是血湖大将军的部下了。他们领了郭花花的号牌,将郭花花带出大殿,来到湖边。
&&&&道人一行也随后来到湖边。只见岸上到处都是湿漉漉的鬼魂,湖中一个鬼魂也没有了。原来这时正是血湖地狱放风的时候。
&&&&判官对道人说;
&&&“这血湖地狱,过几天就要放风一次,大约一个时辰。每次放风时,各鬼魂都要到岸上来领取各自家人寄来的袱钱,然后可以到店子里买一些吃的充饥,或者买一些衣物鞋袜之类的东西。也有鬼魂没有家人烧纸钱的,当然就是很穷的了。地府也会下发一些穷鬼补贴,将军部便把这些补贴分给那些无家人烧钱或者有家人而没有给烧钱的穷鬼。”
&&&&道人听了说,“这鬼坐牢也放风呀。”
&&&&判官说:“是的,这是平常放风。每年七月十五还放风一天,所有鬼魂都被放出牢狱,尽情地游玩、嬉戏。但时辰一到,都会各回其牢区。”
&&&&道人问判官:“刚才听见大将军说五十九区昨天才走了一个,是刑满了吗?”
&&&&判官说:“刑满了的当然要走。可昨天走的一个不属于刑满,而是减刑。”
&&&&“减刑?”道人觉得很奇怪,“这地府也可以减刑?怎么个减法?”
&&&&昨天——
&&&&血湖大将军刚刚把所有案事办完,正要离案休息。
&&&&忽然门将来报:“文通将军送来文表一章,请将军过目。”
&&&&大将军接过文表,其文曰:
&&&&&&&&&&&&&&&&血湖救苦文
丰都大帝、十殿阎君、诸位判官并血湖大将军
&&&&兹有大华国山北省崇岭县老山乡老山村黄山土地份下信士苏友娇,甲午八月十二子时生人,愿为其母李香芝救苦拔罪。其母生前有犯血湖之罪,死后当受血湖牢狱之刑。其女念母养育之恩,多方设法救母,还望冥府大开宏恩,放其母早出血湖。并购下三十六生,于二月十五日放生于山林,同时奉上黄钱九刀,散钱四斤,以犒劳冥军将士。
李香芝乃猎户之女,生于辛未腊月二十八卯时,卒于丁丑三月初六寅时,在世六十六年。嫁前随父打猎为生,杀戮动物,死后当入血湖地狱。今弟子奏明太上,因其后人愿为母亲续罪,太上恩准救苦。恳望冥府大开宏恩,为李香芝赦罪,放出血湖。
&&&&&&&&&&&&&&&&&&&&&&&&&&&&&&&&&&&&&&&&&&&&&&&&&&&&&&&&&&&&&&&&&&&&&&&&&&&&&&和济道人&&诚拜
&&&&&&&&&&&&&&&&&&&&&&&&&&&&&&&&&&&&&&&&&&&&&&&&&&&&&&&&&&&&&&&&&&&&&&&&是年吉月吉日榖旦
&&&&其文上首有两道批文。
&&&&一道是丰都大帝所批:“同意减刑。”
&&&&另一道是一殿秦广王批示:“请血湖大将军放人。”
&&&&于是,大将军也朱笔一挥:“同意放人,送往自由园。”
&&&&崔判官说,“这和济道人,我听东岳大帝说过,是你同届的太上弟子。”
&&&&道人“哦”了一声说,“我也听老师父说过,他排行第三,我排行第七,他还是师兄呢。”
&&&&道人一行随判官再次来到判官四处,意欲和王判官打个招呼,好继续往前赶路。
&&&&正待进入大殿,道人又听到一个熟悉的名字:
&&&&“下一个,张桂丫!”
&&&&只见张桂丫来到殿上,双膝跪下。
&&&&王判官问道:“来者可是张桂丫?”
&&&&张桂丫答道:“正是民女。”
&&&&王判官说:
&&&&“你在阳间孝顺老人,照顾子女,勤劳善良,和睦邻里;夫丧不再嫁,婆瞎不嫌弃;宁愿自己一人吃苦,也不让子女辍学。孝、贞、勤、善、爱,堪称女人楷模。但因你阳寿已尽,不得不将你带来地府。”
&&&&张桂丫连连磕头。
&&&&王判官继续说:
&&&&“你前世是人,此次是你第二次做人,你还要第三次投胎做人。三次为人之后,如果修得好,就可以升天了。因此经禀奏十殿转轮王批准,着你再托人生。”
&&&&张桂丫一边磕头一边说:“谢过大人。”遂由两鬼卒带往转世轮。
&&&&道人看得真切,这地府还真是善恶分明呀。
&&&&凝神之际,忽见门外两鬼卒押来一妇人。
&&&&妇人高声大喊:“冤枉!冤枉啊!”
&&&&鬼卒将妇人带进大殿,禀告王判官:
&&&&“这妇人一路高喊冤枉,不服冥规。”
&&&&王判官拿起案上的惊堂木,使劲一拍:
&&&&“大胆刁妇,既来地府,为何不守冥规?”
&&&&那妇人先是吓了一惊,然后又是高喊:
&&&&“大人,我冤枉啊。”&&&
&&&&王判官命助判翻开册子,问那妇人:
&&&&“你何方人氏,姓甚名谁?从实招来。”
&&&&妇人回答道:
“我叫万娇子。岭南省黄洞县岩前乡许庄人,今年三十五岁。正在乡卫生院做结扎手术,他们两个就把我抓来了。”
&&&&王判官说:“你叫汪娇子,许庄人氏,今年三十五岁,做结扎手术时抓来的。没错呀,抓的就是你。你还有什么冤枉的?”
&&&&万娇子哭着说:“大人啊,可怜我的儿子才三个多月,这怎么办啊。”
&&&&王判官惊了一下,说:
&&&&“什么?你的儿子才三个多月?不是三岁了吗?”&
&&&&“民女不敢说谎。”万娇子一边哭泣一边说,“我的儿子确实才三个多月。”
&&&&王判官又问:“你一共生了几个孩子?引产了几个孩子?”
&&&&万娇子回答说:“我一共两个孩子,大的是女儿,已经八岁多了;小的是儿子,才三个多月。”万娇子接着说,“我没有引产过。”&&&&&
&&&&王判官对两个鬼卒问道:“这是怎么回事?你们没有抓错人吧?”
&&&&两鬼卒见此情况,已经吓得不知所措。听到问他们,鬼卒甲说:
&&&&“没,没有啊,是总判的商副判通知的我们。”
&&&&“是个什么情况,你们慢慢说。”
&&&&判官总部。
&&&&商副判翻开生死簿,呼来两鬼卒&:
&&&&“兹有岭南省黄洞县岩前乡许庄汪娇子,现年三十五岁。先生二女,后盼生子,人工引产两次,均系女婴,三年前生一男。该女阳寿已尽,正要在当地乡卫生院做结扎手术,你两去把她捉来地府。”
&&&&二鬼卒领命而去。
&&&&岩前乡卫生院。
&&&&二鬼卒守侯在手术室内。
&&&&做完一个手术,护士朝门外喊道,“许庄汪娇子进来。”
&&&&事也奏巧,这许庄有两个叫“娇子”的,一个叫汪娇子,一个叫万娇子,而且同庚,这天都来乡卫生院结扎。
&&&&更巧的是,汪娇子上厕所去了,万娇子以为是叫她,所以她进了手术室。
&&&&两个拿魂鬼卒也听到了叫汪娇子,许庄的,再看进来的女人也是这个年纪。两鬼卒也没有详细查证,等手术做完,便将其魂魄带走了。
&&&&见此情况,崔判官有些着急了。原来崔判官受命来陪道人,部里的事都交与商副判处理。
&&&&哪个环节上出了问题呢?
&&&&崔判官毕竟是老资格的首席判官,见多识广。他命王判官拿出纸笔,叫那妇人写出自己的名字。
&&&&那妇人写出了“万娇子”三个字,一行人这才恍然大悟。
&&&&崔判官又问万娇子:“你们村是否还有一个叫汪娇子的?与你同年的,一起在卫生院结扎?”
&&&&万娇子说:“是的,我结扎时,她还没有结扎。”
&&&&一切都明白了。
&&&&可这怎么办呐。必须把万娇子的魂魄迅速送回本体。问题是时间已经过了这么久,万娇子的本体可能已经冷了。
&&&&为难之际,道人说,“这事我来帮忙吧。”
&&&&判官说:“就有劳道人了。”
&&&&岩前乡卫生院,一片人的海洋。
&&&&看热闹的路人,万娇子的亲属,维持次序的警察,处理问题的领导。熙熙攘攘,川流不息。
&&&&道人一行在两鬼卒的带领下,径直来到卫生院。
&&&&四处一看,万娇子的本体还在太平间里。
&&&&万娇子的几个家属代表在办公楼上参加乡政府主持的协调会,太平间里,万娇子的丈夫、女儿、姐姐、母亲等亲人在陪伴着万娇子。婆婆抱着三个月大的孙子哭得死去活来。
&&&&道人一行进了太平间。
&&&&道人来到万娇子本体跟前,朝万娇子的本体吹了一口热气,万娇子的本体便有了温度。
&&&&道人从崔判官手里接过万娇子的魂魄,往她本体上一推,又用拂尘在本体上从头到脚扫了一遍。
&&&&伏在万娇子身上嚎啕大哭的母亲,忽然觉得女儿的手动了一下,再将耳朵贴在娇子胸前听了听,然后喜出万外的对娇子婆婆说:
&&&“娇子没有死,你听,她的心在跳!”
&&&&娇子婆婆说,“真的?”
&&&&婆婆正要来贴胸听心跳,娇子的眼睛睁开了。
&&&&万娇子活了。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的“扎格拉玛山”,黑色的山体下,埋藏着无数的秘密,也许真的和山脉的名字一样,扎格拉玛在古维语中是“神秘”之意,也有人解释作“神山”,总之生活在扎格拉玛周围的凡人,很难洞查到其中的奥秘。在远古的时代,那个曾经诞生过被尊称为“圣者”的无名部落,姑且称之为“扎格拉玛部落”,部落中的族人从遥远的大陆迁徙而来,在扎格拉玛山与世无争的生活了不知多少年,直到人们无意中在山腹里,发现了深不见底的“鬼洞”,族中的巫师告诉众人,在古老的东方,有一只金色的玉石巨眼,可以看清鬼洞的真相,于是他们就模仿着造了一只同样的玉石眼球,用来祭拜“鬼洞”,从那一刻起噩运便降临到这个部族之中。在那以后扎格拉玛部落,便被真神抛弃,灾祸不断,族中作为领袖的圣者认为,这必是和“鬼洞”有关,灾祸的大门一旦开启,再想关上可就难了,为了躲避这些可怕的灾祸,不得不放弃生活了多年的家园,向着遥远的东方迁移,逐渐融入了中原的文明之中。所谓的“灾祸”是什么呢?以现在的观点来看,似乎可以说是一种病毒,一种通过眼睛感染上的病毒,凡是亲眼见过鬼洞的人,过一段时间之后,身体上就会出现一种眼球形状的红色癍块,终生无法消除。生出这种红癍的人,在四十岁之后,身体血液中的铁元素,会逐渐减少,人的血液之所以是红色的,就是因为血液中含有铁,如果血液中的铁慢慢消失,血液就会逐渐黏绸,供应大脑的氧气也会降低,呼吸会越来越困难,最后死亡之时,血液已经变成了黄色。这一痛苦的过程将会持续十年,他们的子孙后代,虽然身上不再生有红癍,却依旧会患上铁缺乏症,最后和他们的祖先一样,在极端的痛苦中死去,由于他们并不是象后来的精绝国人,只有少数神职人员见过鬼洞,而是部族中的大部分人都亲眼看到过鬼洞,所以他们只好背井离乡。迁移到中原地区之后,他们经过几代人的观察,发现了一个规律,离鬼洞的距离越远,发病的时间就越晚,但是不管怎样,这种症状都始终存在,一代人接一代人,临死之时都苦不堪言,任何语言都不足以形容血液变成黄色凝固状的痛苦。为了找到破解这种痛苦的办法,部族中的每一个人都想尽了办法,多少年之后到了宋朝,终于找到一条重要线索,在黄河下游的淤泥中,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青铜鼎,该鼎为商代中期产物。此鼎深腹凹底,下有四足,威武凝重,并铸有精美的蝉纹,鼎是古代一种重要的礼器,尤其是在青铜时代,青铜矿都控制在政府手中,对青铜的冶炼工艺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强大程度,帝王铸鼎用来祭天地祖先,并在鼎上铸造铭文,向天地汇报一些重要事物,另外用来赏赐诸候贵族功臣的物品,也经常以青铜为代表,领受恩赏的人,为了记录这重大的荣耀,回去后会命人以领受的青铜为原料,筑造器物来纪念这些当时的重大事件。扎格拉玛部族的后人们,发现的就是这样一件记录着重大事件的青铜鼎,当年商代第三十二代君主武丁,曾经得到一只染满黄金浸的玉石眼球,据说这只玉石眼球是由一座崩塌的山峰中找到,同时发现的还有一件赤袍。商王武丁认为这只古玉眼是黄帝仙化之后留下的,无比珍贵,将其命名为“雮尘珠”,于是命人铸鼎纪念,青铜鼎上的铭文记录仅限与此,再也没有任何多余的信息。(雮尘珠、避尘珠、赤丹,是自古多次出现在史书中的中国三大神珠,其中雮尘珠是类似玉的神秘材料制成,相传为黄帝祭天所得,传说后来被用来为陪葬,后茂陵被农民军破坏,至今下落不明,避尘珠有可能是全世界最早发现的放射性物质,该珠在中国陕西被发现,发现时由于发生了恶性哄抢事件,隧就此失踪。赤丹则最据传奇性,传说该丹出自三神山,有脱胎换骨之神效,始终为宫廷秘藏,失落于末年。)扎格拉玛部落的后人,有不少擅长占卜,他们通过占卜,认为这只染满黄金浸的古玉眼球,就是天神之眼,只有用这只古玉眼球来祭祀鬼洞,才能抵消以前族中巫师制造那枚玉眼窥探鬼洞秘密,所惹出的灾祸,而这枚曾经被武丁拥有过的古玉,在战乱中几经易手,现在极有可能已经被埋在某个王室贵族的古墓地宫中,成为了陪葬品,但是占卜的范围有限,无法知道确切的位置。此时的扎格拉玛部落,已经由迁徙至内地时的五千人,锐减为千余人,他们早已被汉文明同化,连姓氏也随汉化,为了摆脱恶疾的枷锁,他们不得不分散到各地,在古墓中寻找“雮尘珠”,这些人,成为了当时四大盗墓体系的一个分支。自古职业盗墓者,按行事手段不同,分为四个派系,发丘、摸金、搬山、卸岭,扎格拉玛部族的后裔,多半学的是“搬山分甲术”,平时用道士的身份伪装,以“搬山道人”自居。“搬山道人”与“摸金校尉”有很大的不同,从称谓上便可以看出来,“搬山”采取的是喇叭式盗墓,是一种主要利用外力破坏的手段,而“摸金”则更注重技术环节。扎格拉玛部落后代中的“搬山道人”们,在此后的岁月中,也不知找遍了多少古墓,线索断了续,续了断……在这种筑篱式的搜索中,“雮尘珠”依然下落不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搬山术”日渐式微,人才凋零,到了年间,全国只剩下最后一位年轻的“搬山道人”,此人是江浙一带最有名的盗墓贼,只因为使得好口技,天下一绝,故此人送绰号“鹧鹄哨”,久而久之,所有的人都忘了他本名叫什么,只以“鹧鹄哨”称呼,会使轻功,最擅长破解古墓中的各种机关,并且枪法如神,不仅在倒斗行,即使在绿林之中,也有好大的名头。“鹧鹄哨”尊照祖宗的遗训,根据那一丝丝时有时无的线索,到处追查“雮尘珠”的下落,最后把目标着落在国的某个藏宝洞里,传说那个藏宝洞距离废弃的古西夏黑水城不远,原是作为西夏国某个重臣修建的陵墓,然而西夏国最后被蒙古人屠灭,当时那位王公大臣还没有来得及入敛,就将宫廷内的重要珍宝,都藏在了里面,有可能“雮尘珠”也在其中,但是地面没有任何封土等特征,极为难寻。“鹧鹄哨”这种“搬山道人”,不懂风水星相,在技术上来讲是不可能找到藏宝洞的,这时他的族人,已经所存无多,再找不到“雮尘珠”,这个古老的部族血脉很可能就此灭绝了,眼见自己的族人临死之时的惨状,“鹧鹄哨”不得不求助于擅长风水分金定穴的“摸金校尉”。可是当时天下大乱,发丘、摸金、搬山、卸岭这四大派系,几乎都断了香火,还懂“搬山术”这套内容,可能就只剩下“鹧鹄哨”一个人,发丘、卸岭更是早在多少朝之前就不存在了。而当时做“摸金校尉”的人也不多了,屈指算来,全国都不超过十位,那个年代,从事盗墓活动的,更多的是来自军阀统率的“官盗”,或者是民间的“散盗”。“鹧鹄哨”千方百计找到了一位已经出家当和尚的摸金校尉,求他传授分金定穴的秘术,这个和尚法号上“了”下“尘”,了尘长老曾经也是个摸金校尉,倒过很多大斗,晚年看破红尘,出家为僧。了尘法师劝告“鹧鹄哨”说:“世事无弗了,人皆自烦恼,我佛最自在,一笑而已矣,施主怎么就看不开呢,老僧当年做过摸金校尉,虽然所得之物,大都是用之于民,然而老来静坐思量,心中实难安稳,让那些珍贵的明器重见天日,这世上又会因此,多生出多少明争暗斗的腥风血雨,明器这种东西,不管是自己受用了,还是变卖行善,都不是好事,总之这倒斗的行当,都造孽太深……”“鹧鹄哨”无奈之下,把实情托出,了尘法师听了原由,便动了善念,准备将“摸金”的行规手段都传授给“鹧鹄哨”,但是按规矩,“鹧鹄哨”先要立一个投命状,才能授他摸金符。历来倒斗的活动,都是在黑暗中进行,不管动机如何,都不能够暴光,所以行规是半点马虎不得,了尘法师告诉“鹧鹄哨”:“我在此出家之时,曾经看到这附近有座古墓,还没有被人倒过斗,地点在寺外山下,西北十里,有片荒山野岭,那里有块半截的无字石碑,其下有座南宋时期的古墓,外部的特征只剩那半截残碑,石碑下是个墓道,那座墓地处偏僻,始终没被盗过,但是的穴位选得不好,型如断剑。你按我所说,今夜到那墓中取墓主一套大敛之服来,作为你的投命状,能否顺利取回,就看祖师爷赏不赏你这门手艺了。”随后了尘法师给了“鹧鹄哨”一套家伙,都是“摸金校尉”的用品,并嘱咐他切记,摸金行内的诸般规矩,“摸金”是倒斗中最注重技术性的一个流派,而且渊源最久,很多行内通用的唇典套口,多半都是从摸金校尉口中流传开来的,举个例子,现今盗墓者,都说自己是“倒斗”的手艺人,但是为什么管盗墓叫做“倒斗”?恐怕很多人都说不上来,这个词最早就是来源于摸金校尉对盗墓的一种生动描绘,中国大墓,除了修在山腹中的,多半上面都有封土堆,以秦陵为例,封土堆的形状就恰似一个量米用的斗,反过来扣在地上,明器地宫都在斗中,取出明器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斗翻过开拿开,所以叫倒斗。诸如此类典故,以及种种禁忌讲究,“鹧鹄哨”以前闻所未闻,搬山道人可没这么多名堂,听了了尘长老的讲解,大有茅塞顿开之感。了尘长老最后再三叮咛的,就是倒斗是的行规,要在墓室东南角点上蜡烛,灯亮便开棺摸金,倘若灯灭则速退,另外不可取多余的东西,不可破坏棺椁,一间墓室只可进出一个来回,离开时要尽量把盗洞回填……“鹧鹄哨”当天夜里,独自一人找到了那块南宋古墓的残碑,这时天色正晚,天空阴云浮动,月亮在团团乌云中时隐时现,夜风吹动树林中的枯枝败夜,似是鬼哭神嚎。“鹧鹄哨”这会不再使用自己的“搬山分甲术”,而是依照了尘法师的指点,以摸金校尉的手法打出了一条直达墓室的盗洞。当下准备了墨斗、捆尸索、探阴爪、蜡烛、软尸香、黑驴蹄子和糯米等物,吃了一粒避尸气的“红奁妙心丸”,将一把德国二十响镜面匣子枪的机头拨开,插在腰间,又用湿布蒙住口鼻。那了尘长老说这墓穴形势混乱,风逆气凶,形如断剑,势如覆舟,在这种标准的凶穴,说不定会酿出尸变,不过“鹧鹄哨”身经百战,再凶险的古墓也不再话下,那些古墓种的精灵鬼怪,粽子阴煞,黑凶白凶,这几年曾经干掉了没有一百,也有八十。“鹧鹄哨”心想:“这回是了尘长老考验自己的胆色和手段,绝不能坠了鹧鹄哨三个字在倒斗行内响当当的字号。”于是做好了准备,抬头看了看天上的朦胧的月亮,提着马灯,深吸一口气,钻进了盗洞。“鹧鹄哨”凭着敏捷的身手,不多时便钻进了主墓室,这座墓规模不大,高度也十分有限,显得分外压抑,地上堆了不少明器,“鹧鹄哨”对那些琐碎的陪葬之物看也不看,进去之后,便找准墓室东南角,点燃了一只蜡烛,转身看了看墓主的棺椁,发现这里没有椁,只有棺,是一具铜角金棺,整个棺材都是铜的,在“鹧鹄哨”的盗墓生涯中,这种棺材还是初次见到,以前只是听说过,这种铜角金棺是为了防止墓主乍尸而特制的,之所以用这样的铜角金棺来盛敛,很可能是因为墓主下葬前,已经出现了某些尸变的迹象。不过“鹧鹄哨”艺高人胆大,用探阴爪启开沉重的棺盖,只见棺中是个女子,面目如生,也就三十岁上下,是个贵妇模样,两腮微鼓,这说明她口中含有防腐的珠子,头上插满了金银手势。身上盖着一层绣被,从上半身看,女尸身穿九套大殓之服,只扒她最外边的一套下来,回去便有交代,“鹧鹄哨”翻身跃进棺中,取出捆尸索,在自己身上缠了两遭,于胸口处打个结,另一端做成一个类似上吊用的绳圈,套住女尸的脖子。“鹧鹄哨”秉住呼吸趴在棺中,和女尸脸对着脸,在棺中点了一块软尸香,软尸香可以迅速把发硬的尸体熏软,顺手就放在南宋女尸的脸侧,向后坐到棺中女尸腿上,调整好捆尸索的长度,一抬头挺直腰杆,由于受到脖子上捆尸索的牵引,女尸也同时随着他坐了起来。(摸金校尉用捆尸索一端套在自己胸前,一端做成绳套拴住尸体的脖子,是为了使尸体立起来,而且自己可以腾下手来,去脱尸体身上的衣服,由于摸金校尉是骑在尸体身上,尸体立起来后,就比摸金校尉矮上一块,所以捆尸索都缠在胸口,另一端套住尸体的脖颈,这样才能保持水平。后来此术流至民盗之中,但是未得其详,用的绳子是普通的绳子,绳上没有墨,而且民盗也没搞清楚捆尸索的系法,自己这边不是缠在胸前,而也是和尸体那端一样,套在自己的脖子上,有不少人就因为方法不当,糊里糊涂的死在这上边。)“鹧鹄哨”用捆尸索把女尸扯了起来,刚要动手解开女尸穿在最外边的敛服,忽然觉得背后一阵阴风吹过,回头一看墓室东南角的蜡烛火苗,被风吹得飘飘忽忽,似乎随时都会熄灭,“鹧鹄哨”此刻和女尸被捆尸索拴在一起,见那蜡烛即将熄灭,暗道一声:“糟糕”。看来这套“大归敛服”是拿不到了,然而对面的女尸忽然一张嘴,从紧闭的口中掉落出一个黑紫色的珠子。“鹧鹄哨”看了看近在咫尺的女尸,女尸的脸上正在慢慢地长出一层极细的白色绒毛,看来只要墓室东南角的蜡烛一灭,这尸体要变成白凶了,不过纵然真的发生尸变,自己这“捆尸索”也尽可以克制于她。不过按照“摸金校尉”的行规,蜡烛灭了就不可以再取墓室中的任何明器,“鹧鹄哨”十五岁便开始做“搬山道人”,十二年来久历艰险,遇上了不知多少难以想象的复杂场面,这时候如果就此罢手,自是可以全身而退,然而知难而返,不是他行事的作风。“鹧鹄哨”的打算,是既不能让蜡烛灭了,也不能给这古尸尸变的机会,女尸身上穿的大敛之服(寿衣)也必须扒下来给了尘长老带回去,若不如此,也显不出自己的手段。“鹧鹄哨”瞄了一眼女尸口中掉落的深紫色珠子,便知道大概是用“朱砂”同“紫玉”混合的丹丸,这是种崂山术里为了不让死者产生尸变而秘制的“定尸丹”,中国古代的贵族极少愿意火葬,如果死后有将要尸变迹象,便请道士用丹药制住,依旧入土敛葬,但是这些事除了死者的家属知道,绝不对外吐露半句。墓室东南角的蜡烛火苗,不知被哪里出现的阴风,吹得忽明忽暗,几秒钟之内就会熄灭,“鹧鹄哨”坐在女尸身上,左手一抻捆尸索,那女尸被软尸香熏得久了,脖颈受到拉扯,立即头向后仰,长开了嘴。“鹧鹄哨”用右手立刻捡起掉落在棺中的“定尸丹”,塞进了女尸口中,抬脚撑住女尸的肚腹,再次扯动“捆尸索”,把女尸头部扯得向下一低,闭了上嘴,那枚“定尸丹”便再次留在了她的口中。随后“鹧鹄哨”腾出右手抽出腰间的匣子枪,回手便是一枪,“啪”的一声,将墓室中的一面瓦当打落在地,这间墓室是砖木结构,为了保护木橼,修建之时在木橼处都覆以圆柱形的瓦当,瓦当被子弹击中,有一大块掉落在地上,刚好落在蜡烛附近,被上面的风一带,蜡烛只呼的一闪,竟然没有熄灭,这一枪角度拿捏的恰到好处,半截空心圆柱形状的瓦当,如同防风的套桶,刚好遮住了蜡烛的东南两侧,东侧是墓道入口,这样一来,就把外边吹进来的气流尽数挡住,只要不把瓦当吹倒,蜡烛就不会熄灭。“鹧鹄哨”由于要扯着“捆尸索”,左手不敢稍离,又怕蜡烛随时会灭掉,这才兵行险招,凭借着超凡脱俗的身手,开枪打落瓦当遮风。只要蜡烛不灭,就不算破了“摸金校尉”的规矩,即使真的发生尸变,也要倾尽全力把这具南宋女尸身上的“敛服”取到手。这时天色已经不早,必须赶在金鸡报晓前离开,“摸金校尉”的各种禁忌规矩极多,“鸡鸣不摸金”便是其中之一,因为不管动机如何,什么替天行道也好,为民取财,扶危济贫也好,盗墓贼终究是盗墓贼,倒斗是绝对不能见光的行当,倘若坏了规矩,天亮的时候还留在墓室之中,那连祖师爷都保佑不了。此时了尘长老虽然传了“鹧鹄哨”种种行规及手法,并给了他一整套的“摸金器械”,但是并没有授他最重要的“摸金符”,如果不戴“摸金符”,而以“摸金校尉”的手段去倒斗,是十分具有危险性的,假如这样仍然能从古墓中倒出明器,才有资格取得“摸金符”。打盗洞通入墓室便已用了很多时间,迟则生变,越快把敛服倒出来越好,“鹧鹄哨”估摸着时间所剩无几了,便摆了个魁星踢斗的姿势,坐在南宋女尸腿上,用脚和胸前的“捆尸索”固定住棺中的南宋女尸,让她保持坐姿,身手去解罩在她最外层的敛服。忽然“鹧鹄哨”觉得脖子上一痒,似乎有个毛绒绒的东西趴在自己肩头,饶是胆大,也觉得全身寒毛倒竖,急忙保持着身不动、膀不摇的姿势,扭回头去看自己肩膀上究竟是什么东西。只见有只花纹斑斓的大野猫,不知何时,从盗洞中悄无声息的溜进了墓室,此刻正趴在“鹧鹄哨”的肩头,用两只大猫眼恶狠狠地同“鹧鹄哨”对视。“鹧鹄哨”暗骂一声“晦气”,倒斗的不管那一门,都最忌讳在墓室中遇见猫、狐、黄鼠狼之类的动物,尤其是野猫,传说猫身上有某种神秘的生物电,如果活猫碰到死尸,是最容易激起尸变的。这只不请自来的大野猫,一点都不怕陌生人,它趴在“鹧鹄哨”的肩头,同“鹧鹄哨”对视了一下,便低头向棺中张望,它似乎对棺中那些摆放在女尸身旁的明器极感兴趣,那些金光闪闪的器物,在它眼中如同具有无比吸引力的玩物,随时都可能扑进棺中。“鹧鹄哨”把心悬到了嗓子眼,他担心这只野猫从自己肩头跳进棺材里,一旦让它碰到女尸,即便是女尸口红含着“定尸丸”,也必定会引发尸变,真要是变做了白凶,自己虽然不惧,但是一来动静闹得大了,说不定会把蜡烛碰灭,二来时间不多,恐怕来不及取女尸的“敛服”回去拿给了尘长老了,鸡鸣不摸金的行规,同灯灭不摸金的规矩一样,都是“摸金校尉”必须遵循的铁则。虽然凭“鹧鹄哨”的身手,即使坏了这些摸金行规,取走这套“敛服”是易如探囊取物,但是道上的人最看重信义承诺,把这些规则看得比性命还要来得金贵,“鹧鹄哨”这样的高手,更是十分珍惜,倒斗的名头本就好说不好听,如果再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规则,那么就会沦落成民间散盗一样的毛贼。说时迟,那时快,这些想法在“鹧鹄哨”的脑中,也只一转念,更不容他多想,那只条纹斑斓的大野猫,再也抵受不住明器亮晶晶的诱惑,一躬身,就要从“鹧鹄哨”的肩头跃将下去。“鹧鹄哨”想伸手抓住这只大野猫,但是惟恐身体一动,惊动于它,反而会碰到南宋女尸,这时眼瞅着野猫就要跳进棺内,急中生智,连忙轻轻的吹了一声口哨。“鹧鹄哨”这绰号的由来,便是因为他会使诸般口技,模仿各种动物机器人声,学什么象什么,有以假乱真的本领,这功夫为了吸引野猫的注意力,撮起嘴来轻吹两声口哨,然后模仿起猫的叫声,喵~喵~叫了几下。那只准备跳进棺材里的大野猫,果然被同类的叫声吸引,耳朵一耸,在“鹧鹄哨”肩头寻找猫叫声的来源,野猫大概也感到奇怪,没看见有别的猫?躲在哪里?听声音好象还就在附近。“鹧鹄哨”一看这只大野猫中计,便盘算着如何能够将它引离棺材,只要有这么一丁点时间,把女尸的敛服扒下来,便可大功告成,那时候这只臭猫愿意去棺材里玩便随它去好了,但是如何才能把它暂时引走呢?为了分散野猫的注意力,“鹧鹄哨”又轻轻地学了两声鸟叫,野猫可能有几天没吃饭了,听见鸟叫,便觉得食指大动,终于发现,那鸟叫声,是从旁边这个家伙的眼睛下边发出来的,这个人脸上还蒙了块布,这黑布下面定有古怪,说不定藏着只小麻雀。大野猫一想到小麻雀,顿时饿得眼睛发蓝,抬起猫爪一下下的去抓“鹧鹄哨”蒙在嘴上的黑布,“鹧鹄哨”心中窃喜,暗骂:“该死的笨猫,蠢到家了。”“鹧鹄哨”利用大野猫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他遮嘴用的黑布上的机会,用手悄悄地抓住棺中陪葬的一件明器,那是一只纯金的金丝镯子,为了不惊动野猫,他保持胳膊不动,只用大姆指一弹,将那金丝镯子弹向身后的盗洞。金丝镯子在半空中,划出一条抛物线,掉落在墓室后的盗洞口附近,墓室里始终静悄悄的,连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到,那镯子一落地,果然引起了野猫的注意,“鹧鹄哨”这时也不在使用口技,野猫以为那只小麻雀趁自己不注意,跑到后边去了,“喵喵”一叫,追着声音跳进了盗洞,想去捕食。“鹧鹄哨”等的就是这个机会,野猫刚一跳离自己的肩头,便立刻掏出二十响带快慢机的德国镜面匣子枪,想要回身开枪把那只大野猫打死,以免它再跳上来捣乱,却不料回头一望,身后的墓室中,除了初时那只花纹斑斓的大野猫,竟又钻进来七八只大大小小的野猫,有一只离半罩住蜡烛的瓦当极近,只要随便一碰,瓦当就会压灭蜡烛。“鹧鹄哨”的额头涔涔冒出冷汗,大风大浪不知经过多少遭,想不到再这小小的墓室中,遇到了这种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诡异情况,难道是刚才自己做的口技,引起了附近野猫们的注意,猫的耳音最灵,听到洞中传来麻雀的叫声,便都钻进来想要饱餐一顿,天色随时会亮,这可如何是好?按往常的经验,野猫这种动物生性多疑,很少会主动从盗洞钻进古墓,“鹧鸪哨”望着身后那些大大小小的野猫哭笑不得,今夜这是怎么了,按倒葫芦又起来瓢,想不到从这古墓中摸一套敛服,平时这种不在话下的小事,今夜竟然生出这许多波折。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成也箫何,败也箫何了”,用贯绝天下的口技,引开了一只野猫,却招来了更多的大批野猫。凭“鹧鸪哨”那套百步穿杨的枪法,完全可以用快枪解决掉进入墓室中的野猫,但是稍有差迟,奔蹿或者受伤的野猫很可能会把蜡烛碰灭。如果在“鸡鸣灯灭”前拿不到这套敛服,就学不到“摸金校尉”的分金定穴之术了,想到部族中的人临死前苦不堪言的惨状,“鹧鸪哨”便觉得世界上所有的困难都挡不住自己,当下一咬牙,这种情况就不能求稳,必须以快制快,在那些该死的野猫惹出事端之前,便把女尸的敛服扒下来。“鹧鸪哨”出手如电,将女尸身体固定住之后,将她的敛服搭袢扯掉,用脚抬起女尸的左臂,想把敛服的袖子从女尸胳膊上褪下来,然而刚一动手,忽见两只野猫跳上了铜角金棺的棺梆,那野猫为何不怕人呢?只因长期从事倒斗活动的人,身上阴气重,阳气弱,再加上一袭黑衣身手轻盈,又服食了抑制呼吸心脉化解尸毒的“红奁妙心丸”,所以在动物眼中,这种盗墓贼和死人差不多,野猫们觉得死人并不存在危险。一黑一花两只大野猫,被金角铜棺那黄澄澄的颜色所吸引,纵身跃了上来,两只野猫互相在打架,你冲我呲呲猫牙,我给你一猫爪子,两只野猫翻翻滚滚的同时掉进棺中。眼看野猫就要碰到古尸了,此时女尸口中含住“定尸丹”,尸身上的白毛已经减退,恢复如初,但是如果被野猫碰到,肯定立刻就会发生尸变,“鹧鸪哨”心里十分清楚,一旦尸变,那白凶极是猛恶,不是一时三刻所能制得住的,估计再过小半柱香的功夫,就该金鸡报晓了,虽然金鸡一鸣,白凶也发作不得,但是女尸身上这套敛服是无论如何都取不下来了。这也就是“鹧鸪哨”的身手,在野猫碰到女尸之前的一瞬间,“鹧鸪哨”扯动“捆尸索”,一挺腰杆儿,腾空而起,从金角铜棺中向左边跳了出去,把那南宋女尸也一并从金角铜棺中扯出,一人一尸都落在墓室的地面上。这时已经有三四只野猫,都进了棺材里,在“铜角金棺”中互相追逐着嘻戏,“鹧鸪哨”暗道真是险过剃头,既然已离了铜角金棺,更不敢耽搁,把女尸从自己身上推起来,仍是抬脚架起女尸的胳膊,想把女尸的敛服扒下来,然而借着忽明忽暗的烛光,发现那女尸的嘴不知什么时候又张开了,大概是由于带着女尸从铜角金棺中跳出来,动作幅度太大,又把女尸的嘴颠开了。只见那女尸身上又开始浮现出一层白色绒毛,就如同食物变质发霉生出的白毛一样,眼看着越来越长,张开的尸口对着“鹧鸪哨”喷出一团黑雾,“鹧鸪哨”心中一惊,倒吸了一口冷气,好浓的尸气,若不是事先服了“红奁妙心丸”,喷这尸气一熏,立刻就会中尸毒身亡。对于古尸黑雾一般的尸气,“鹧鸪哨”不敢大意,低头避让,只见原本含在南宋女尸口中的深紫色“定尸丹”,正落在半罩住蜡烛的瓦当旁,面对即将尸变的南宋女尸,如果不管不顾的继续扒她身上的敛服,女尸被活人一碰,一秒钟之内就会变为白凶,“鹧鸪哨”只好把抓住女尸身上敛服的手松开,不管怎么说,趁现在尸变的程度不高,先把这粒定尸丸给女尸塞回去。于是“鹧鸪哨”着地一滚,他与南宋女尸之间被“捆尸索”连在一起,那具正在慢慢长出白色细毛的南宋女尸,也被“鹧鸪哨”扯着拖向墓室东南角。墓室的东南角,是整座墓室中处照明的死角,现在墓室中的光源一共有两处,一处是挂在“铜角金棺盖子上的马灯,另一处便是被瓦当半遮住的蜡烛,瓦当与铜角金棺形成的阴影交汇在墓室的东南角落,而那粒“定尸丹”,就刚好落在光与暗的交界线上,随着烛光摇栧,时而瞧得见,时而又被黑暗吞没。“鹧鸪哨”滚到近前,伸手去拿地上的“定尸丹”,忽然从光线死角的阴影中蹿出一只大猫,正是最初进墓室捣乱的那只野猫,那猫可能饿得狠了,见什么想吃什么,张口便咬地上的“定尸丹”。“鹧鸪哨”对这只野猫恨得牙根儿都痒痒,但是这时候伸手取“定尸丹”已经晚了,“鹧鸪哨”情急之下,只好故计重施,以天下第一的口技学了两声老鼠叫,那只花纹斑斓的大野猫果然再次中计,稍稍一愣神,瞪着一双大猫眼盯着“鹧鸪哨”,只是没搞明白对面这只大老鼠怎么与平常的老鼠长得不一样,所以没有立即扑上来。“鹧鸪哨”趁着野猫一怔的时机,用手抄起地上的定尸丸,顺手塞进南宋女尸口中,跟着飞出一脚,把大野猫象个皮球一样,踢了出去,“鹧鸪哨”这一脚何等凌厉,加之无声无息,那野猫猝不及防,只把它踢得一头撞在墓室墙上,骨断筋折,脑袋碎成了数瓣,哼都没哼一声便一命呜呼了。“鹧鸪哨”踢死了大野猫,心中暗道:“非是要取你性命,只是你这谗猫一而再,再而三的坏我大事,留你不得,你成佛吧。”(成佛,在道门的人称“死亡”为成佛,是升天的意思,并不是庙里的那种佛,有解脱之意。)“鹧鸪哨”有掐心思点儿的功夫(掐心思点儿:能够掌握极精确的生物钟。掐:算。点儿:钟点),凭直觉这么一算,附近村落的大公鸡,不出半只纸烟的时间,就会啼鸣报晓,再也等不得了,当下一扯捆尸索,把南宋女尸拽起,南宋女尸罩在最外边的敛服,已经完全解开,只剩下两只衣袖,女尸身穿九套敛服,衣服套得非常紧,但是只要顺着敛服及身体的走势,使用的手法得当,用不了费太大力气便可全扒下来。“鹧鸪哨”扶正南宋女尸的尸体,准备把她的尸身转过去,这样不用抬死尸的胳膊,只要从南宋女尸背后顺势一扯,那就算完活了。然而还没等“鹧鸪哨”把南宋女尸转过去,就觉得一阵阵腥风浮动,钻进墓室的其余野猫,都听到了刚才有老鼠的叫声,而且那老鼠叫是从“鹧鸪哨”身上发出来的,野猫们都饿得久了,此刻听到老鼠叫声,便纷纷蹿向“鹧鸪哨”,要在他身上找找老鼠在哪。十几只大小野猫同时扑了上来,便是有三头六臂也不可能把它们同时解决,“鹧鸪哨”心中一片冰凉:“罢了,看来天意如此,老天不容我学这套摸金校尉的分金定穴秘术。”但是这种气馁的念头,在心中一闪即逝,野猫们来得快,“鹧鸪哨”的口技更快,先前听那些野猫们的叫声,已经完全可以模仿了,“鹧鸪哨”学着野猫的叫声:“喵~~嗷~~~喵~~嗷。”野猫们哪想得到“鹧鸪哨”有这种本事,本来在他身上有老鼠叫,这会儿又有野猫的叫声,一时搞不清状况,野猫本就生性多疑,一时都停住不前,瞪着猫眼盯住“鹧鸪哨”。野猫们的眼睛在漆黑的墓室中,就如同数十盏明亮的小灯,散发出充满野性而又诡诈的光芒,“鹧鸪哨”不管野猫们怎么打算,立刻把南宋女尸的尸身转了过去,用“捆尸索”定住女尸,扯她尸身上的敛服。几乎在这同时,饥饿的野猫们也打定了主意,好象是事先商量好了一样,不管是老鼠还是死人,都是可以吃的东西,这回不管再有什么声音,也要先咬上一口再说,一只只野猫都象是离弦的快箭,骤然扑至。“鹧鸪哨”也知道,这个诡异漫长的夜晚,现在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刻了,最后能不能成功,就要看这最后几秒钟的短暂时间,在这短短的一瞬间,必须同时做到,第一,不能让野猫们碰到南宋女尸,激起尸变,第二,也不能让任何一只野猫碰熄了墓室中的蜡烛,第三要赶在金鸡报晓前扒下南宋女尸的敛服,绝不能打破鸡鸣吹灯不摸金的规矩。“鹧鸪哨”向后退了一步,踏住脚下的瓦当,用脚把瓦当踢向扑在最前边的野猫,激射而出的瓦当刚好打在那只黑色野猫的鼻梁上,野猫“嗷”的一声惨叫,滚在一边。这时“鹧鸪哨”也抱着南宋女尸倒地,避过了从半空扑过来的两只野猫,顺手抓起地上的蜡烛,右手擎着蜡烛,用蜡烛的火苗烧断自己胸前的“捆尸索”,左手抓住南宋女尸敛服的后襟,“鹧鸪哨”和南宋女尸都是倒在地上的,此时抬脚把背对着自己的南宋女尸,向前一脚蹬出,将女尸身上的敛服扯了下来,这一下动作幅度稍稍大了些,“鹧鸪哨”一手抓着敛服,一手举着的蜡烛也已熄灭,远处的金鸡报晓声同时随着风传进盗洞之中,猫吃死人是很罕见的情形,而这墓室中十数只疯了一般的野猫,同时扑到南宋女尸身上乱咬……鸡鸣灯灭,敛服拿到手,几乎是都是在同一时间完成的,很难判断哪个先哪个后,“鹧鸪哨”把蒙在嘴上的黑布扯落,只见那些饥饿的野猫们,都趴在南宋女尸的身上乱抓乱咬,还有数只,在墓室另一端,争相嘶咬着先前撞死的野猫死体,“鹧鸪哨”看得暗暗心惊, 这些哪里象是猫,分明就是一群饿着肚子的厉鬼。狗和猪饿急了都会吃死人肉,此时鸡鸣三遍,已经不会再发生尸变了,这古墓中的女尸,嘴中含着“定尸丸”,受到药物的克制,把尸毒都积存在尸体内部,没有向外扩散,所以女尸至今仍然保存完好,这些饿猫们吃了她的肉,肯定会中尸毒而死。“鹧鸪哨”心想如此也好,这具南宋的女尸,尸毒郁积,多亏“定尸丸”与“铜角金棺”压制住她,如果让她继续深埋古墓,迟早酿成大害,为祸一方,让这些该死的野猫把她吃个干净,最后同归于尽,倒也省去许到麻烦。于是“鹧鸪哨”把取到的敛服叠好,提了棺板上的马灯,从盗洞中钻了出去,此刻虽已鸡鸣,天色却仍然黑得厉害,“鹧鸪哨”趁黑把盗洞回填,将野猫以及古墓中的一切都封在里边,又把那半截无字石碑放回原位,再一看,没有一丝动过的痕迹。这才回转“无苦寺”,见到了尘长老,把敛服奉上,将一夜中的经过原原本本的叙述一遍,最后对了尘长老说道:“鸡鸣灯灭的同时,才把古尸的敛服拿到手中,已经无法分辨哪般在前,哪般在后,不敢断言没有破了行规,想必弟子无缘得吾师传授,日后如得不死,定再来聆听吾师禅理,弟子现下尚有要事在身,这便告辞了。”了尘长老也曾在江湖上闯荡多年,曾是摸金校尉中出乎其类,拔呼起粹的顶尖人物,听“鹧鸪哨”这番话,如何不省得他的意思,想那“鹧鸪哨”也是倒斗行里数得着的人物,他这么说是以退为进。了尘长老看着跪在地上的“鹧鸪哨”,这让了尘长老想到了自己年轻时的样子,几乎和现在的“鹧鸪哨”一模一样。了尘长老自从听了“鹧鸪哨”做“搬山道人”的原由,便已打定主意,一者因为救人出苦海,乃是佛门宗旨,既然知道了扎格拉玛部落的秘密,便无袖手旁观的道理,再者是爱惜他身手了得,为人坦荡,并没有隐瞒灯灭鸡鸣同时才扒到敛服的细节,在这个人心不古的社会里,当真是难能可贵,自己这一身分金定穴的秘术,尽可传授于他。了尘长老把“鹧鸪哨”从地上扶起来,对他说道:“快快请起,虽然在鸡鸣灯灭之时,才摸得敛服,也并不算坏了摸金行规,祖师爷只是说鸡鸣灯灭之后才不可摸金,可没说过同时二字。”“鹧鸪哨”闻听此言,心中不胜欢喜,纳头便拜,要行拜师之礼:“承蒙吾师不弃,收录门墙,实乃三生有幸,恩师在上,请受弟子三拜。”了尘长老急忙拦住:“不必行此大礼,摸金校尉,自古以来便只有同行之说,从无师徒之承,不象那搬山卸岭,由师传徒,代代相传。凡是用摸金校尉的手段倒斗,遵守摸金校尉的行规,便算是同行,老纳传你这些秘术,那是咱们二人的缘分,但也只是与你有同门之宜,没有师傅之名份。”“鹧鸪哨”虽然受到了尘长老的阻拦,仍然坚持行了大礼,然后垂手肃立,听候了尘长老教诲,了尘长老对“鹧鸪哨”这次倒斗摸得敛服的经过甚为满意,稍后要把那南宋女尸的敛服焚化了,念几编往生咒,令尸变者往生极乐。
您可能对这些帖子感兴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熊猫血是什么血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