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手术直系亲属包括哪些人到不了,怎么办?

漏斗胸女孩做手术需亲属签字 却找不到妈妈
来源:大洋网
  大洋网讯(广州日报记者伍君仪 通讯员邓爱文)清远女孩容容天生患有漏斗胸,出生后不久母亲就离她而去,7年来病情逐渐严重,家中奶奶和父亲相继病亡,最后没办法,近日只好由表哥带来广州做手术,但缺乏直系亲属签字同意,以及医疗费用巨大的问题,让容容命悬一线。  7岁的容容姓伍,家在清远市清新县浸潭镇独石村委会伍屋村民小组。她生下来后就被发现患有先天性凹胸,俗称“漏斗胸”。据容容的表哥陈启×新先生介绍,她的母亲叫“叶雪辉”,竟在女儿出生不到一个月就离家出走,据说到广州和佛山打工,再也没回家看过一眼。  母亲的出走以及治疗容容的医药费让这个家庭陷入贫困,每月仅依靠173元低保维系开销。2009年,作为家中主要劳动力的奶奶因肝病离开人世;2010年,身患鼻咽癌晚期的父亲无法支付10万元治疗费用,也撒手人寰。剩下93岁的爷爷也摔坏了一条腿,冲凉等生活无法自理,连大小便都无法走出房间解决,全靠陈启新和同村的疏堂兄弟照顾。  为了给表妹治病,陈先生曾带着容容到清远治病,但做手术需要直系亲属签字,而且需要6万元,无奈之下辗转来到广州,打算一边寻求治疗一边寻找容容的妈妈。陈先生称,容容妈妈在离家后改了手机号,又不知道其外家人住在哪里,只是听说她在佛山一家洁具生产工厂工作过,但目前没有更多线索了。
(0)(0)(0)相关搜索:..
星空热点热点频道......倾听失独母亲心声:做手术无家属签字差点轻生
晴到多云 最低19℃ 最高30℃
?????????????
&&&您所在的位置:&->->&&
倾听失独母亲心声:做手术无家属签字差点轻生
日期: 12:11:44 作者: 来源:西安晚报
  原标题:倾听失独母亲心声:做手术无家属签字差点轻生  她们命运相同,都是因为一场意外或者疾病失去了孩子。在遭受了如同晴天霹雳般的打击过后,面对生活她们选择了不同的方式:有的人陷入悲痛中无法释怀;有的人选择“傻傻地活着”,用她们的话来说就是“对一切无感”;还有的人将悲痛化为重生的力量,投身公益事业……母亲节当天,记者走近西安这些“失独”妈妈,倾听她们的心声。  悲伤  一家三口只剩自己  她把心关闭了近10年  我的家在心底 /我的家在梦乡/翻山越岭漂洋过海/依然把你来守望/小小一颗寸草心/让我梦里泪成行……这首《寸草心》是她最爱的歌,她也依此给自己取了个网名“三春晖”。记者见到“三春晖”是在东郊一家咖啡厅。“太破费了,我们到附近公园去坐坐,聊聊就行了,太花钱了。”一见记者,“三春晖”就说出这样的话。“三春晖”短发,戴着一副厚厚的近视眼镜。坐在记者对面,她递过来一张纸,上面用短短30个字简述了她的个人情况。2000年丈夫因肺癌病逝;2004年,当时只有24岁的儿子因一场意外去世。  “你不要问我儿子的具体情况,意外么,大家都想得来。”“三春晖”一提起儿子,泪水夺眶而出。  “三春晖”原本有个幸福的三口之家。丈夫在一家科研单位工作,儿子聪明孝顺。  从2000年起4年内连续失去两位至亲,双重打击让原本要强的她一蹶不振。“儿子去世后,别说收拾家里了,我连面对家里两个至亲遗物的勇气都没有。我只能彻底与以前的生活割裂,我搬到一个没人认识我的地方租了个房子住。5年来,我没有工作,饿了吃,渴了喝,大部分时间都在看书,一次都没有回过家。”“三春晖”说,除了买菜、购物等必须要出门的时候她才会出去。她想用看书来填满自己,逼迫自己不去想伤心的事。  书籍给了“三春晖”很大的心灵慰藉,也慢慢让她接纳了现状。“我想通了,我要好好生活,我在,我的家就在。我要回去,守着我们的家。”“三春晖”又搬回了自己的家,试图开始过正常的生活。然而,每个节日都成了她无法回避的煎熬,同龄人牵着孙子在小区里散步,也不时地撕扯着她心头的伤疤。“处处都在提醒我与别人的不同,我无法回避,也没地方逃避。”“三春晖”说,2011年秋天,她生病了,做手术需要家属签字,没有直系亲属签字。这件事极大地刺激了“三春晖”,她差点选择轻生。后来经过QQ群的朋友们劝导,她才打消了这个念头。但从那时起,深深的悲凉就一直萦绕在她的心头。  “谢谢你请我喝茶,还有这么精致的午餐,这是这么多年我头一次在这个节日吃饭。”“三春晖”说,儿子去世后每年的母亲节她都是蒙头大睡,盼望着这个节日赶快过去。这也是她在把心关闭了近10年后第一次打开心扉,向人倾诉。  “有没有哪个养老院需要义工?我能做饭,也能打扫卫生,我不要工钱,只要我以后老了让我有个地方住,我的生老病死有人能随时知道,我就满足了。”采访当中,“三春晖”不断地问记者。  坚强  从阴影中走出来  建立网络“失独”者群  “我一生命运多舛,从小母亲就去世了。有过婚姻,但是丈夫性情暴躁,动不动就打骂我和孩子,女儿3岁时,丈夫就跟我离了婚。我一个人边上班边抚养女儿。后来女儿病逝,我就剩下一个人了。”记者在网上联系到“失独”妈妈“忧伤母亲”后,见面后她对记者这样说道。  “忧伤母亲”是租房一族,没有固定的住所。几十年来,她辗转租房于20多个城中村,搬家是她几十年来不断重复的事,从北郊到东郊、从三桥到明德门,她带着女儿在一个个城中村之间漂泊。  “城中村房租便宜,我要省下来钱给女儿上学用,房租从几十元涨到五六百元,“忧伤母亲”应付的方法就是不断地打多份零工。  后来,孩子生病住院,突然增加的大笔开销令她几乎喘不过气来。“上班之余我曾经打过3份工,早上起来,手攥成拳头,我用牙齿咬才能掰开。“忧伤母亲”说,最累的一段时间,严重透支体力的她甚至出现过小便失禁的情况。  “孩子生病那年是2008年,我记得过完年就要填报高考志愿了。那时孩子很高兴,有空了就会跟我说她的理想是当一名教师。”她回忆,那段时间女儿总是觉得身体不适,经过第一次住院治疗后,一开始觉得恢复得不错,但是没多久女儿又出现了胸闷等症状。后来,她带着女儿辗转多家医院,最后确诊为恶性肿瘤。  “女儿第二次住进医院时,我一共只有600元钱。但那个时候我一点都不怕,我觉得自己每天精神饱满,为了给女儿治病,我借遍了所有的亲戚朋友,想尽了一切办法。“忧伤母亲”回忆,当时政府部门、社会各界以及很多好心人都向她伸出了援手。  “女儿最后的时光,我永远都不愿意回忆。当时,她住院需要全程陪护,我只好放下工作,24小时照顾她。白天我就买3个馒头,到外面卖菜的小摊上买几个青椒,渴了就在医院开水间打开水喝,有时候吃一点女儿吃剩下的饭。”她说,女儿同病房的病友看到了,买饭时经常也给她也买一份,但是大多数都被她拒绝了。“我也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后来病友们就改变了方式,偷着给我女儿的病床褥子下面压着一百或两百元,让我无法拒绝他们的好心帮助。”后来,女儿病情恶化,病逝前只给“忧伤母亲”留下一句:“妈妈你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  瞬间,生活中唯一的盼头和希望破灭,“忧伤母亲”一度想结束生命。“那个时候,我待在租住房里,看着女儿的遗物整夜整夜睡不着觉,躺在床上浑浑噩噩地度过20多天,大病一场。在此期间,几十年来发生的事如同影像一般,在我的脑子里清晰地又放映了一遍。”  “我得活着。用我的余生回报那些帮助过我们的好心人。”从那时起,“忧伤母亲”开始了生命中崭新的旅程。女儿同学的父母曾经多次资助她们,“忧伤母亲”便主动要求去帮他们打扫卫生、做饭。“他们坚持要给我钱,我推脱不过,就收一半。“忧伤母亲”说,得知一位曾经帮助过她的好心人患癌症去上海治疗,她又远赴上海去做义工照顾这位好心人。  “忧伤母亲”从报纸上看到外地“失独”者在网上建立“失独”家庭QQ群。她也立即与其他失独者一起着手创建了一个QQ群,目前已有90多位成员。“一直寄居在亲戚家,我觉得没办法感谢她,就每天包揽全部家务。我今年都61岁了,这样下去总不是个办法。真的希望能将我们这些失独者组织起来,给我们一个抱团取暖的空间,沟通互助的平台。“忧伤母亲”说。  担忧  “失独”之后高龄得子  身后孩子谁来抚养  与其他“失独”妈妈大致相同,“心声”的遭遇也非常令人同情,而她的坚强也让人为之动容。  她与丈夫都曾有不错的工作,婚后育有一女,天真浪漫,聪明可人。爱好音乐的丈夫与喜欢诗歌的“心声”一家人生活得十分惹人羡慕。  1996年,当时15岁的女儿不幸患了骨癌。爱女心切的“心声”倾其所有为女儿治病。“后来孩子的病情恶化,癌细胞转移,最终没有留住她。”“心声”说不下去了,掩面抽泣。  为女儿看病花了30多万后,几乎将他们的家底全部掏空,丧女之痛则令他们丧失了生活的勇气。  “用一句形容的话就是,我们傻傻的活着。麻木到身心都无法调整到正常状态。而丈夫由于极度的悲伤,肝胆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心声”说,无法逃避的伤痛却找不到宣泄的出口。她一头扎进工作中,用工作的成绩来安慰自己,用获得的奖项来证明自己的人生价值。  “根本不与人沟通。大家聊天都会说到孩子,说到家,我说什么?”“心声”说后来在亲友的劝说下,他们又生了个女儿,他们的生活也由此充满了新的希望。  后来,“心声”与丈夫为了照顾读书的女儿,一家人在高新区租了一套房子,日子过得很拮据,他们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节衣缩食,但这些生活的琐事似乎也逐渐磨平了他们的伤痛。  2011年,丈夫因病去世。时年61岁的“心声”将要独自一人抚养十多岁的小女儿,娘俩每个月只靠“心声”的退休金生活,除了生活的艰辛以外,她与女儿年龄的巨大差距也时时让她陷入尴尬的境地。  “我去送孩子上学,就会有家长问我,是不是送孙女来的,我哭笑不得,幸亏女儿理解,让我心里有所安慰。像我这样后来领养孩子、或者自己又生第二个孩子的“失独”家庭很多,希望社会对我们能多一些理解和关爱。我现在已经60多了,孩子还很小,我老了她怎么办?据我所知,有的“失独”家庭领养的孩子年龄更小,甚至有的人现在已经60岁了,领养的孩子才3岁。”“心声”说,我们无法责备这些家长的责任心,他们也是出于一片拳拳爱心,自己身后孩子谁来抚养,则是这个群体最担忧的事。  采访中,长期关注“失独”家庭的志愿者小张表示,他长期与这些失独者相处发现,除了物质上的扶助以外,失独者最渴望的就是能有个“抱团取暖”的平台。共同的命运让他们相互之间更能多一些理解,有个倾诉的平台,心情能够得到释放,通过这个平台再多组织些活动,对他们恢复身心健康有极大的帮助。  “其实社会各界都在关注“失独”群体,每个“失独”QQ群里都有很多志愿者,但是失独者都很敏感,志愿者素质又良莠不齐,他们也担心会受到欺骗和伤害。”小张说,有的志愿者一进群就与失独者攀亲,甚至提出赡养老人的想法。这些想法都很好,但是希望能有一个具备公信力的平台来组织、监督,让大家都以合理的形式关爱、扶助失独者。(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延伸阅读  我国年增7.6万个“失独”家庭  根据致公党发布的调查报告,目前我国15岁至30岁的独生子女总人数约1.9亿,这一年龄段的年死亡率为万分之四。我国每年新增 “失独”家庭7.6万个。至少有200万老年人因无子女而面临巨大的养老、医疗、心理等方面的困难。(记者 任娜)     声明: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东方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
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沪ICP备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47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做手术一定要直系亲属签字的,(除了法律规定以外)不能委托代理人的另一重要潜在因素?
“做手术一定要直系亲属签字的,(除了法律规定以外)不能委托代理人的另一重要潜在因素?”
—— 似乎是人为因素:现在有些医生喜欢“红包”啊,唯“直系亲属”才会为亲人的安危“不惜代价”啊.....!
大家还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丧假直系亲属包括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