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配当代生活报数字报刊的数字科学吗

每天吃五份果蔬,每天喝八杯水,每周锻炼五次……这些数字深入人心,但是它们真的言之有理吗?
每天五份蔬果——这个数字到底有多现实?
上世纪60年代中期,心理学家Charles Hofling想深入研究医护之间的沟通方式。他为此设计了一个,并在一家真正的医院付诸实施。这家医院的值班护士们接到一名医生的电话,要求她们按20mg的剂量为一位病人给药。医生在电话中声称他到医院以后会补签处方。虽然药物包装瓶上的使用方法明确说明了20mg的剂量可能会要了病人的命,接到电话的22名护士中,有21名还是准备按医生电话中的指示为病人给药。而这些护士中,没有一个人见过打电话的医生。
Hofling的论文成了教科书上的经典案例。人们对护士如此轻信医生的权威感到震惊。但是其它类似的实验表明,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并不比这些护士高明,我们都很听话,尤其愿听专家的话。
从起床的那一刻开始,甚至包括起床在内,我们每天的生活其实就是在做一道道的选择题。吃什么,要不要去跑步,是不是该放纵自己来杯葡萄酒或是再来一份甜点,诸如此类的选择题,让我们总是在我们想要的和我们认为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之间纠结。怎么知道什么对我们有好处呢?答案是:据说……。
我们一个星期平均会收到123条各种各样的建议,其中来自官方的合理的指导,也有关于致癌物的种种耸人听闻的故事。而实际上,严格来说,这并不是真的:这个统计数据不过是我从网上找来的而已。而这,正好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我们可以给任何事物贴上数字的标签。数字之所以好用是因为它们容易吸引我们的注意,同时也可以轻而易举地让我们就范,唯其是从。本文将与您分享关于长期以来支配我们生活的那些数字背后的科学的最新研究发现。
每天五份果蔬
牛津大学纳菲尔德学院人口与健康系的系主任说:“‘每天五份果蔬’的口号比笼统地告诉人们要‘均衡膳食’有用多了,毕竟有几个普通人能知道所谓‘均衡膳食’的真正含义呢? 如果保健知识能够抓住公众的想象力,就更容易对他们产生影响。而将之用恰到好处的口号表达出来,则需要同时兼顾艺术性和科学性,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求得平衡”。
始于1994年的所谓的每天五份果蔬运动,正是这种艺术和科学结合的产物。“我们采用每天五份果蔬的口号是因为美国人也有一个类似的项目,是每天400克,比目前英国人均果蔬食用量高出大约50%”,雷纳说。但是世卫组织发现,那些由于饮食导致的心脏病和癌症发病率最低的国家,人均果蔬食用量要高得到——大约是每天十份——其它一些国家的建议食用量也更大:丹麦是600克;希腊则是六份蔬菜加三份水果。所以说,吃五份果蔬会有助身体健康,但也许多吃一些效果会更好。而据估计,。雷纳说:“按照这种增长速度,我们还得花几十年才能达到目标。”
然而,英国的加工食品业却受益于“每天五份果蔬”的宣传效果,取得了巨大的成长。,英国每年在食品上要花费540亿英镑,其中120亿英镑是花在那些我们以为其健康的食品上。SUSTAIN声称“人们总是迷信食品标签,选择那些自我标榜打着‘健康旗号’的食品 ”,然而,关于哪些加工食品可以用来补充我们的果蔬食用量,并没有相关的严格规定。当我们自以为是地吃着那些经过加工的水果和蔬菜时,每多吃一份,其实意味着我们可能吃下了更多的盐,糖和饱和脂肪。
妇女育龄上限是35岁
繁殖生物学专家在今年的上演讲时对听众说:“在时钟敲响12点之前生孩子,如果我女儿35岁还没生孩子,我会急死的”。
Herbert教授主张女人若想生儿育女就要趁年轻,并用灰姑娘的故事打比方说明其紧迫性,这可能会让一些人大吃一惊,但她并非唯一持这种观点的专家。“我读过一篇论文,文中提到‘卵子最佳使用期限是35岁’”,说,“多亏了这篇文章,我知道了自己的‘保质期’”。
Oster是在撰写一书时,开始对所谓的“生育悬崖”感兴趣的,该书对一些最普遍的(包括有争议的)怀孕建议中提到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她发现,关于生育率的主要研究使用的居然是19世纪基于妇女结婚年龄的数据。“夫妇最好一结婚就马上生孩子……在20岁到35岁之间结婚的女人,她们怀孕的概率非常接近。之后会有所下降:35岁到39岁结婚的有90%的机会怀孕。40岁到44岁结婚的,则只有62%的机会”。
是的,怀孕机会的确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但是40岁之前两组年龄段的差别只有10%,而且这还是在体外受精(IVF)技术出现之前一个世纪的数据。也许时钟并不会像我们所想的那么快就敲响12点。
每天八杯水
每天应该喝八杯水的主张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食品和营养委员会”于1945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根据这份报告,
“这就意味着每天要补充2.5升液体,相当于8杯水的量”,运动学家表示,“但是,液体并不一定非水不可。其中大约750毫升液体来自我们每天吃下去的食物”。
八杯水的概念看上去可能没什么坏处,但是它向我们灌输了一个信念,那就是我们都应该多喝水,而且“在口渴之前主动喝水”才是养生之道 。在体育界,这种理念目前正被广为推广。但是,正如Noakes在他的书中所写到的,上世纪70年代后期之前,并不鼓励运动员在训练时过多补充液体。也正是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起,各种运动饮料纷纷问市,更多的资金被用于研究推广“饮水科学”。实际上,迄今为止,从未有过体育运动中由于脱水致死的报道,但却发生过几起由于低钠血症或水中毒导致死亡的事件。尽管这些个案并不多见,但却表明了,我们已经糊涂到连自己的身体需要都搞不清了。感觉口渴了,再去喝东西吧。反之,则没这个必要。
女人每天2000卡路里,男人2500
在纪录片中,的摄影团队走上大街随机采访行人关于“卡路里”的定义。大多数受访者给不出答案。正如和在他们的著作,Spurlock的工作人员“甚至找不到一个人可以想出一个合理的定义”。
实际上,卡路里作为一个能量单位,有着五种不同的度量方法。我们最常说的每天卡路里,是所谓的小卡。一个人每天所需的卡路里总量中约有三分之二取决于其基础代谢率(BMR)——也就是仅仅为了维持生命:呼吸、大脑功能,血液循环功能所需消耗的能量。除此以外,不论做什么,打个哆嗦或者坐立不安,都会增加我们需要的卡路里的数量,更不用说走路或跑步了。
基础代谢率受体重和身高的影响(不同的计算公式会得出不同的结果),而且我们每个人每天的活动量都千差万别。既然如此,平均卡路里的准则真地适用任何人吗?“不进行包括非放射性同位素在内的各种花费不菲的试验,是很难得到任何精确的结果的”,Nestle承认。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到网上去买个卡路里计算器之类的软件来算出适合我们自己的数字呢?“天哪,千万不要”,她说。“如果你一定要买点什么,买台体重秤并坚持使用就好了。对成人来说,他们其实非常清楚自己是不是长膘了。如果是,就需要控制饮食,少吃点儿。这不是什么错综复杂的事儿。只需要知道如何平衡食物摄入与卡路里需要,有一台体重秤足矣”。
既然如此,我们到底为什么还要不厌其烦地推荐平均值呢?Nestle表示,这是因为大多数人都会严重低估食物中的卡路里含量,对于一份食物到底是多大也完全没有概念,她说,“我只知道一点,那就是大份的食物卡路里比小份的多,可惜的是,这听起来好像很直观,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女人每周不超过14单位,男人不超过21单位
大部分到了喝酒年龄的人可能都了解每周14/21单位的饮酒标准,不过,现在官方的说法已经略有不同了。最新的说法是,。Drinkware的说,作出这个调整是为了纠正人们 以为可以把所有的单位攒到周末一次喝个够的错误观念。
Jarvis博士相信,如果人们能够坚持照做的话,官方的推荐仍是目前最好的建议。“问题是,人们对酒精的短期耐受性和长期危害之间的区别存在根本性的误解。如果一个人每天都喝酒,而且喝六个单位可能都不觉得醉,这并不代表长期而言,这个人的健康不容易受到酒精的伤害”。
Jarvis博士说,尽管人人都知道一杯酒早就不再等于一个单位,大家还是倾向于低估自己喝了多少,尤其是在家的时候。“一单位葡萄酒是110毫升,看起来只有一点点。谁都不会那样倒酒”,她说,“在家喝两大杯葡萄酒,很可能差不多有六个单位,而六个单位已经达到了饮酒过量的标准。当饮酒量达到六个单位时,饮酒者会出现血压升高等生理现象,同时暴力行为倾向也会增加”。
每晚八小时
那些对撒切尔夫人每天只睡四小时津津乐道的人们有必要了解,研究表明普通人每天要睡七到九小时才能保持正常状态。如果一个人睡眠时间总是少于七小时,会更容易感觉情绪低落,患糖尿病和心脏病的风险也会大大提高。但是,每天睡眠时间超过九小时,同样会引发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问题。
关于睡眠的奇谈怪论比比皆是。半夜12点前的睡眠比12点之后的睡眠更重要?几乎没有证据支持这个说法。有人就此做过一项研究,发现那些在后半夜睡得更多的人第二天的表现反而更好,驳斥了这个谬论。是否一定要在凌晨一点之前睡觉?答案还是:未必!一些历史学家相信“分段睡眠”在过去属于正常现象。在他的著作一书中对古往今来有关睡眠的研究进行了分析,他发现很多不同语言的文献资料中都提及“第一次睡眠”和“第二次睡眠”。人们会在两次睡眠之间,起床、做祷告、回想刚刚做过的梦、做爱、甚至去拜访邻居。美国精神健康研究院的Thomas Wehr博士要求他的患者度过一个月夜间没有任何人工光源的生活。实验结束时,所有参与这项实验的患者都养成了一种相同的睡眠模式:睡三到四个小时,醒一个小时左右,然后再接着睡四个小时左右,根据他们的反馈,此之前他们从来没休息得这么好。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是很重要的,那就是要完成睡眠周期的各个阶段,从浅睡眠,到慢波睡眠,再到快速眼球运动睡眠(REM )(普通人一个晚上通常约有四到五个睡眠周期,每个周期约持续90-120分钟)。如果睡眠总是被打断,身体就很难达到修复其状态所必须的相应睡眠阶段。
每次锻炼五次,每次三十分钟
根据,尽管刚刚主办了2012夏季奥运会,英国参加足球、橄榄球和壁球等传统热门体育项目活动的成年人数量在去年居然有所下滑。
你可能听说过推荐运动量是每周至少五次,每次半小时的适度有氧运动。卫生部的官方建议是,并建议分成五次进行,每次半小时。但是,在此基础上,还有其它的建议。比如:每周两天或两天以上进行主要肌群强化训练;可以用75分钟的剧烈运动(如跑步,网球单打等)加肌肉强化训练代替150分钟的适度运动。当然,如果你愿意,也可以是两种运动一起上。不好记,对吧?
“有时候,为了使一些保健信息更准确,会对它们进行改进和完善,但是这样一来就不方便人们记忆了”,纳菲尔德学院的Mike Rayner说。“所以,通常只在这些信息极其过时的时候,才会对其进行轻微的调整”。
即使你的运动量达到了推荐的标准,可是接下来你却开着车去上班,并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九个小时,那运动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美国临床营养学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发表的一份评论指出:“每天平均运动30分钟,
孩子的屏幕时间每天不超过2小时
在对孩子们沉迷于看电视、玩电脑游戏或上网普遍担忧的今天,关于屏幕时间的长期影响的研究却少得惊人。并不是说这个领域的研究完全空白,只是这些研究过于分散,样本大小和数据质量也良莠不齐。这也是那些耸人听闻的研究结果更容易大行其道的一个领域(比如说,2009年,)。
久坐会影响身体健康,这一观点已被广泛接受——虽然没人会担心孩子们每天看书时间超过2小时——所以,更大的难题是:为了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我们是否应该限制他们的屏幕时间?
今年八月,一个名为的政府组织,发布了一份简报。该简报对现有的关于儿童身心健康情况的大量数据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该研究收集了来自11000名五岁英国儿童的母亲的报告,并在两年后也就是当这些孩子七岁时再次收集报告,从而取得了目前最大的数据样本之一。:在五岁时看电视达到或超过3小时的儿童,在他们七岁时出现行为问题的比例比看电视时间少的孩子高出1.3%,但研究并未发现玩电脑游戏与行为问题之间存在关联,而且“没有发现看电视或玩电脑的时间与情绪问题、多动症/注意力分散,同伴关系问题或亲社会行为之间存在关联”。
因此,我们是否不用再为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断缩短而忧心忡忡,而是应该对新一代的数字原住民们用手机轻松地解析信息的方式以及他们掀起的改变世界的网络起义击掌惊叹呢? 现在就下定论,还为时尚早。
“这个领域太新了,关于因特网将如何改变我们的大脑,现在下任何结论,无论是一棍子打死还是盲目乐观,都是轻率的”,新近出版的(Smart Than You Think)一书的作者Clive Thompson说。别着急寻找确切的答案,运用我们自己的智慧和判断,找出于孩子于我们自己都最理想的解决之道。
原文来源:
原文标题:
原文地址:
相关译文来自无觅插件
发表于: 00:02:48
他为此设计了一个实验,并在一家医院实地进行。
按:“进行”后面一般是有后接成分的
发表于: 10:26:24
chunfengqiushui:他为此设计了一个实验,并在一家医院实地进行。
按:“进行”后面一般是有后接成分的
谢谢,我改成:并在一家真正的医院付诸实施了。
发表于: 10:35:01
【我们还得花十几年的时间才能达到目标】it will take decades before we're hitting the target,【十几年】应该是“几十年”。
【对一位“如果我女儿35岁还没生孩子,我会急死的”】 told an audience at the British Science Festival this year. &I would be getting worried about my daughter if she hadn't had a child by 35.&,译句不完整。注意an audience不是【一位】。
【小卡】The guideline we most commonly think of – 2,000, or 2,500 a day – is in calories with a small c,如原文之后的评论(the 2,000-2,5000 guideline refers to Calories with a large c),这个数值(2,000, or 2,500 a day)的单位应该是“大卡”或“千卡”。但这是原文的错误,不是译文的问题。
【英国公共健康中心(Public Health England)】其中England应该用“英格兰”,即不包括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
发表于: 12:08:42
passerby98:【我们还得花十几年的时间才能达到目标】it will take decades before we\'re hitting the target,【十几年】应该是“几十年”。
【对一位“如果我女儿35岁还没生孩子,我会急死的”】 told an audience at the British Science Festival this year. \&I would be getting worried about my daughter if she hadn\'t had a child by 35.\&,译句不完整。注意an audience不是【一位】。
【小卡】The guideline we most commonly think of – 2,000, or 2,500 a day – is in calories with a small c,如原文之后的评论(the 2,000-2,5000 guideline refers to Calories with a large c),这个数值(2,000, or 2,500 a day)的单位应该是“大卡”或“千卡”。但这是原文的错误,不是译文的问题。
【英国公共健康中心(Public Health England)】其中England应该用“英格兰”,即不包括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
非常感谢。除了小卡那儿,我都改过来了,您看看还有其它需要修改的吗?再次感谢!
您已经赞过此文了。修武县实验二中
圈子点击43次 | 博客点击1492次 | 评论10次
(转)支配生活的数字科学吗
发表时间: 07:59:51
&支配生活的数字科学吗参考消息网11月25日报道 英媒称,实验表明,大多数人都太容易轻信别人的建议,特别是当这一建议来自专家的时候。英国《卫报》网站11月16日报道称,平均而言,人们每周会听取123条建议,从明智的政府指导方针到可怕的致癌故事不一而足。事实上,这个数字未必一定正确:这是互联网上找到的统计数字,但它其实证明了一点,那就是你可以给任何东西附上一个数字。数字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们能引起注意,但它们也很容易被操纵。以下是有关支配人们生活的数字背后的最新科学理念。每天吃5份果蔬牛津大学医学部纳菲尔德人口卫生系主任迈克·雷纳说:“这比‘注意均衡膳食’的建议实用多了。”每天吃5份果蔬的宣传始于1994年。雷纳说:“我们采纳了每天吃5份果蔬的建议,因为美国人有一个类似的计划,而且世界卫生组织当时建议每天摄入400克果蔬,比一个普通英国人的摄入量高出约50%。”但是世界卫生组织发现在与膳食有关的心脏病与癌症发病率最低的国家,人们的果蔬摄入量远远高于这一水平——每天大约要吃10份果蔬。而另外一些国家建议的果蔬摄入量更高:丹麦的建议摄入量是600克,希腊的建议摄入量是6份蔬菜和3份水果。所以,尽管5份果蔬有益于健康,但也许多多益善。35岁前生孩子生殖生物学专家玛丽·赫伯特教授今年在英国科学节上对台下的听众说:“在午夜12点的钟声敲响前生孩子吧。如果我女儿到35岁还没要小孩,我会着急的。”赫伯特借灰姑娘的故事打比方可能会让一些人意外,但奉劝想要孩子的女性早作打算的专家无疑不止她一个。经济学家埃米莉·奥斯特说:“我读过的一篇论文中提到,卵子的‘最佳有效期是到35岁’。多谢,知道自己的保质期真够令人欣慰的。”奥斯特是在创作《更好地怀孕》一书时对所谓的“生育力悬崖”产生兴趣的,该书探讨了一些最流行(也是极具争议)的孕期建议背后的数据。她发现,对生育率最主要的研究是建立在19世纪收集的数据基础上的,而这些数据是基于女性的结婚年龄。这一理论是这样的:“新婚夫妇几乎很快就会要孩子……研究人员发现,在20岁至35岁之间结婚的女性,她们的生育率非常接近。而在年纪更大时结婚的女性,生育率开始呈下降趋势:在35岁至39岁之间结婚的女性,其生育率约相当于20岁至35岁这一年龄段的90%。而在40岁至44岁之间结婚的女性,其生育率仅大约相当于20岁至35岁这一年龄段的62%。”所以说,没错,生育率确实会下降,但前两个年龄段的生育率差距仅有10%,这还是试管婴儿技术面世前一个世纪的数字。或许,12点的钟声并不会像你想的那么快敲响。每天喝8杯水人们普遍认为,有关我们每天应该喝8杯水的说法来自美国国家科学院食品和营养委员会在1945年发表的一份报告。该报告估计,我们每摄入一卡路里热量的食物就需要喝一毫升水。运动学家蒂莫西·诺克斯说:“这意味着,我们每天的液体需求量为2.5升,相当于8杯。但是,液体不一定是水。大约750毫升液体来自我们每天摄取的食物。”8杯水的说法似乎完全无害,但它使人们相信,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多喝水,而且“在还没感到口渴前就喝水”是健康的。这种理念目前在体育界相当时兴,但是正如诺克斯在他所著的《饮水过量》一书中详述的那样,在上世纪70年代末以前,就连运动员也没有真的被鼓励在训练中多喝水。上世纪70年代末是运动饮料首次出现的时候,当时提倡“水合作用学”的研究获得了更多的资助。目前还没有人在运动中脱水而死的报道,但确实有若干例因低钠血症(即水中毒)而死亡的情况。这些情况非常罕见,但这说明我们对自己的身体到底需要什么已经糊涂到什么地步。如果你口渴的话,就喝水;如果不渴,你大概就不需要喝水。每天需要2000卡热量人们最常想到的热量指导方针认为,女人和男人每天分别需要2000卡和2500卡热量。你所需卡路里总量的大约三分之二是由你的基础代谢率决定的。基础代谢率是指人体仅维持生存——包括呼吸、保持脑功能、血液循环——所需的能量。除此之外,你做的任何运动(包括发抖或烦躁不安,更不用说走路或跑步)都将增加你所需卡路里的数量。基础代谢率会因体重和身高而不同(因此每个人的数值都不一样),而且人们每天的运动量也大不相同。那么,每天所需卡路里的平均指导数值到底适用于什么人吗?《为什么卡路里有意义:从科学到政治》一书作者玛丽昂·内斯尔承认:“如果不使用非放射性同位素进行昂贵的试验,就很难得出任何接近正确值的数字。”那么,网上那些给出个人数值的计算工具是不是更准确呢?内斯尔说:“天哪,不是这样的。如果你非要买什么计算工具的话,就买台秤吧。成年后,人们都清楚自己是否有增重过多的问题。如果增重过多,他们就得少吃点。”每晚8小时睡眠对于那些告诉你玛格丽特·撒切尔每晚就睡4个小时的人来说,一项研究显示,普通人需要7至9个小时睡眠才能保证身体正常运转。如果睡眠长期少于7个小时,患上抑郁症、糖尿病和心脏病的风险就会加大。但每晚睡眠超过9个小时也会增加出现身体和精神健康问题的可能性。关于睡眠的说法有很多。午夜之前的一小时睡眠抵得上午夜之后的数小时吗?没有什么证据支持这种说法。而一项研究表明,人们在午夜后的睡眠越多,其白天的状态就会越好,这与之前的说法恰恰相反。你需要睡整觉吗?这种说法可能也是错的。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研究所的托马斯·韦尔博士要求病人在没有人造光的环境下生活一个月。在实验结束时,病人们都养成了睡三四个小时、醒一个小时左右、然后再睡四个小时左右的睡眠模式,他们都说从未感到休息得如此充分。每周5次中等运动你可能听说过,专家推荐每周至少做5次中等的有氧运动,每次半小时。但在这个范围内还有其他的建议。在每周两天或更多的时间,身体运动应该包括锻炼所有主要肌肉群的强化练习。你可以做75分钟的剧烈运动,“例如跑步或一场网球单打比赛”(加上肌肉强化练习),而不是150分钟的中等运动。或者如果你愿意,可以两者都做。即使你达到了推荐的运动量,但如果你接着开车上班以及坐在电脑前9个小时,它的作用也就仅此而已了。《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的一篇评论承认,“对一些人,也许是许多人,但可能不是所有人来说”,平均每天30分钟的锻炼“可能不足以预防不健康的体重增长”。儿童每天看屏幕少于2小时虽然儿童看电视、玩电脑游戏或上网造成了大量的担忧,但令人惊讶的是,关于看屏幕带来的长期后果却鲜有研究。并不是说没有这样的研究,而是只有零星的研究,并且样本的数量不等,收集的数据也不同。人们普遍接受的是,久坐会影响身体健康——尽管没人担心儿童是否每天读书超过两个小时——而更难回答的问题是:我们应该限制看屏幕的时间来保护孩子们的情绪健康吗?今年8月,政府机构英格兰公共卫生局发表了一份简报,分析了许多关于儿童健康的现有数据,其中包括对1.1万名英国儿童的母亲所作的调查。研究发现,5岁时每天看电视3个小时或以上的孩子在7岁时出现行为问题的几率增加了1.3%,但玩电脑游戏和行为问题之间不存在联系。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千真万确的一句话。
16:17:06& [来自:博客圈(武陟县新教育读书会)]
科学的支配生活,对身体有好处。学习了。
14:38:45& [来自:博客圈(数学乐园)]
很多好的知识
13:47:15& [来自:博客圈(数学乐园)]
学习老师的文
12:26:28& [来自:博客圈(书香文苑)]
【书香文苑】12月份征文——《冬日的温情》&冬天,就这样翩然而至,北风吹来了阵阵寒意,树枝变得光秃秃的,人们开始穿上厚厚的冬装,到处弥漫着冬的气息。然而,博友们一句句温馨的提醒,老师、同学和亲人们一声声关切的叮咛,或者在电视上,在社会上看到一个个感人的场面,经常给我们带来阵阵暖意。让我们敲击键盘以《冬日的温情》为主题写一篇作文。征文时间11月20——12月20日奖励办法:根据文章质量设如下奖品&&&&1、《家长会》一本。&&&&2、众享优惠卷30元。温馨提醒:参赛的朋友,把文章发到文苑来,同时要把文章的网址发到文苑论坛相应的征文下面,以便我们管理员统计整理。&&&&&&&&&&&&&——文苑首席评选老师才华如花
12:26:11& [来自:博客圈(书香文苑)]
有用的建议!
11:06:02& [来自:博客圈(数学乐园)]
优秀用心的老师~
10:14:49& [来自:博客圈(书香文苑)]
【书香文苑】12月份征文——《冬日的温情》&冬天,就这样翩然而至,北风吹来了阵阵寒意,树枝变得光秃秃的,人们开始穿上厚厚的冬装,到处弥漫着冬的气息。然而,博友们一句句温馨的提醒,老师、同学和亲人们一声声关切的叮咛,或者在电视上,在社会上看到一个个感人的场面,经常给我们带来阵阵暖意。让我们敲击键盘以《冬日的温情》为主题写一篇作文。征文时间11月20——12月20日奖励办法:根据文章质量设如下奖品&&&&1、《家长会》一本。&&&&2、众享优惠卷30元。温馨提醒:参赛的朋友,把文章发到文苑来,同时要把文章的网址发到文苑论坛相应的征文下面,以便我们管理员统计整理。&&&&&&&&&&&&&——文苑首席评选老师才华如花
09:59:04& [来自:博客圈(书香文苑)]
优秀用心的老师,向您学习!
09:08:53& [来自:博客圈(作文连线)]
专家的建议也要适合才行!谢谢分享
08:28:24& [来自:博客圈(作文连线)]
&&&&&&未登录,您可以&&后再评论
500字以内:
您已经输入
&&&&&&&&&&&&&&&译言:支配我们生活的那些数字背后的科学
关键字:&科学数字每天至少吃五份果蔬育龄每天八杯水卡路里运动饮酒每天睡眠八小时趣读
上世纪60年代中期,心理学家Charles Hofling想深入研究医护之间的沟通方式。他为此设计了一个实验,并在一家真正的医院付诸实施。这家医院的值班护士们接到一名医生的电话,要求她们按20mg的剂量为一位病人给药。医生在电话中声称他到医院以后会补签处方。虽然药物包装瓶上的使用方法明确说明了20mg的剂量可能会要了病人的命,接到电话的22名护士中,有21名还是准备按医生电话中的指示为病人给药。而这些护士中,没有一个人见过打电话的医生。
Hofling的论文成了教科书上的经典案例。人们对护士如此轻信医生的权威感到震惊。但是其它类似的实验表明,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并不比这些护士高明,我们都很听话,尤其愿听专家的话。
从起床的那一刻开始,甚至包括起床在内,我们每天的生活其实就是在做一道道的选择题。吃什么,要不要去跑步,是不是该放纵自己来杯葡萄酒或是再来一份甜点,诸如此类的选择题,让我们总是在我们想要的和我们认为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之间纠结。怎么知道什么对我们有好处呢?答案是:据说&&。
我们一个星期平均会收到123条各种各样的建议,其中来自官方的合理的指导,也有关于致癌物的种种耸人听闻的故事。而实际上,严格来说,这并不是真的:这个统计数据不过是我从网上找来的而已。而这,正好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我们可以给任何事物贴上数字的标签。数字之所以好用是因为它们容易吸引我们的注意,同时也可以轻而易举地让我们就范,唯其是从。本文将与您分享关于长期以来支配我们生活的那些数字背后的科学的最新研究发现。
每天五份果蔬
牛津大学纳菲尔德学院人口与健康系的系主任雷纳Mike Rayner说:&&每天五份果蔬&的口号比笼统地告诉人们要&均衡膳食&有用多了,毕竟有几个普通人能知道所谓&均衡膳食&的真正含义呢?如果保健知识能够抓住公众的想象力,就更容易对他们产生影响。而将之用恰到好处的口号表达出来,则需要同时兼顾艺术性和科学性,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求得平衡。&
始于1994年的所谓每天五份果蔬运动,正是这种艺术和科学结合的产物。&我们采用每天五份果蔬的口号是因为美国人也有一个类似的项目,世卫组织的建议是每天400克,比目前英国人均果蔬食用量高出大约50%。&雷纳说。但是世卫组织发现,那些由于饮食导致的心脏病和癌症发病率最低的国家,人均果蔬食用量要高得多&&大约是每天十份&&其它一些国家的建议食用量也更大:丹麦是600克;希腊则是六份蔬菜加三份水果。所以说,吃五份果蔬会有助身体健康,但也许多吃一些效果会更好。而据估计,大部分英国人果蔬平均食用量只有三份。雷纳说:&按照这种增长速度,我们还得花几十年才能达到目标。&
然而,英国的加工食品业却受益于&每天五份果蔬&的宣传效果,取得了巨大的成长。根据该项运动的组织方SUSTAIN提供的数据,英国每年在食品上要花费540亿英镑,其中120亿英镑是花在那些我们以为其健康的食品上。SUSTAIN声称&人们总是迷信食品标签,选择那些自我标榜打着&健康旗号&的食品&,然而,关于哪些加工食品可以用来补充我们的果蔬食用量,并没有相关的严格规定。当我们自以为是地吃着那些经过加工的水果和蔬菜时,每多吃一份,其实意味着我们可能吃下了更多的盐、糖和饱和脂肪。
妇女育龄上限是35岁
繁殖生物学专家Marry Herbert教授在今年的英国科学节(British Science Festival)上演讲时对听众说:&在时钟敲响12点之前生孩子,如果我女儿35岁还没生孩子,我会急死的。&
Herbert教授主张女人若想生儿育女就要趁年轻,并用灰姑娘的故事打比方说明其紧迫性,这可能会让一些人大吃一惊,但她并非唯一持这种观点的专家。&我读过一篇论文,文中提到&卵子最佳使用期限是35岁&。&经济学家Emily Oster说,&多亏了这篇文章,我知道了自己的&保质期&。&
Oster是在撰写《期待更好》(Expecting Better)一书时,开始对所谓的&生育悬崖&感兴趣的,该书对一些最普遍的(包括有争议的)怀孕建议中提到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她发现,关于生育率的主要研究使用的居然是19世纪基于妇女结婚年龄的数据。&夫妇最好一结婚就马上生孩子&&研究人员发现在20岁到35岁之间结婚的女人,她们怀孕的概率非常接近。之后会有所下降:35岁到39岁结婚的有90%的机会怀孕。40岁到44岁结婚的,则只有62%的机会。&
是的,怀孕机会的确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但是40岁之前两组年龄段的差别只有10%,而且这还是在体外受精(IVF)技术出现之前一个世纪的数据。也许时钟并不会像我们所想的那么快就敲响12点。
每天八杯水
每天应该喝八杯水的主张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食品和营养委员会&于1945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根据这份报告,我们每吃一卡路的食物就需要补充一毫升的水。
&这就意味着每天要补充2.5升液体,相当于8杯水的量。&运动学家Timothy Noakes表示,&但是,液体并不一定非水不可。其中大约750毫升液体来自我们每天吃下去的食物。&
每天八杯水是否真的有必要?
八杯水的概念看上去可能没什么坏处,但是它向我们灌输了一个信念,那就是我们都应该多喝水,而且&在口渴之前主动喝水&才是养生之道 。在体育界,这种理念目前正被广为推广。但是,正如Noakes在他的书《水肿:耐力运动中饮水过量的严重问题》(Waterlogged:The Serious Problem of Overhydration in Endurance Sports)中所写到的,上世纪70年代后期之前,并不鼓励运动员在训练时过多补充液体。也正是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起,各种运动饮料纷纷问市,更多的资金被用于研究推广&饮水科学&。实际上,迄今为止,从未有过体育运动中由于脱水致死的报道,但却发生过几起由于低钠血症或水中毒导致死亡的事件。尽管这些个案并不多见,但却表明了,我们已经糊涂到连自己的身体需要都搞不清了。感觉口渴了,再去喝东西吧。反之,则没这个必要。
女人每天2000卡路里,男人2500
在纪录片《超码的我》(Super Size Me)中,Morgan Spurlock的摄影团队走上大街随机采访行人关于&卡路里&的定义。大多数受访者给不出答案。正如Marion Nestle和Malden Nesheim在他们的著作《为什么卡路里如此重要:从科学到政治》(Why Calories Count:From Science to Politics),Spurlock的工作人员&甚至找不到一个人可以想出一个合理的定义&。
实际上,卡路里作为一个能量单位,有着五种不同的度量方法。我们最常说的每天卡路里,是所谓的小卡。一个人每天所需的卡路里总量中约有三分之二取决于其基础代谢率(BMR)&&也就是仅仅为了维持生命:呼吸、大脑功能,血液循环功能所需消耗的能量。除此以外,不论做什么,打个哆嗦或者坐立不安,都会增加我们需要的卡路里的数量,更不用说走路或跑步了。
基础代谢率受体重和身高的影响(不同的计算公式会得出不同的结果),而且我们每个人每天的活动量都千差万别。既然如此,平均卡路里的准则真的适用任何人吗?&不进行包括非放射性同位素在内的各种花费不菲的试验,是很难得到任何精确的结果的。&Nestle承认。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到网上去买个卡路里计算器之类的软件来算出适合我们自己的数字呢?&天哪,千万不要&,她说。&如果你一定要买点什么,买台体重秤并坚持使用就好了。对成人来说,他们其实非常清楚自己是不是长膘了。如果是,就需要控制饮食,少吃点儿。这不是什么错综复杂的事儿。只需要知道如何平衡食物摄入与卡路里需要,有一台体重秤足矣。&
既然如此,我们到底为什么还要不厌其烦地推荐平均值呢?Nestle表示,这是因为大多数人都会严重低估食物中的卡路里含量,对于一份食物到底是多大也完全没有概念,她说,&我只知道一点,那就是大份的食物卡路里比小份的多,可惜的是,这听起来好像很直观,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女人每周饮酒不超过14单位,男人不超过21单位
大部分到了喝酒年龄的人可能都了解每周14/21单位的饮酒标准,不过,现在官方的说法已经略有不同了。最新的说法是,男人每天不超过3到4单位,女人不超过2到3单位。Drinkware的Sarah Jarvis博士说,做出这个调整是为了纠正人们以为可以把所有的单位攒到周末一次喝个够的错误观念。
Jarvis博士相信,如果人们能够坚持照做的话,官方的推荐仍是目前最好的建议。&问题是,人们对酒精的短期耐受性和长期危害之间的区别存在根本性的误解。如果一个人每天都喝酒,而且喝六个单位可能都不觉得醉,这并不代表长期而言,这个人的健康不容易受到酒精的伤害。&
Jarvis博士说,尽管人人都知道一杯酒早就不再等于一个单位,大家还是倾向于低估自己喝了多少,尤其是在家的时候。&一单位葡萄酒是110毫升,看起来只有一点点。谁都不会那样倒酒。&她说,&在家喝两大杯葡萄酒,很可能差不多有六个单位,而六个单位已经达到了饮酒过量的标准。当饮酒量达到六个单位时,饮酒者会出现血压升高等生理现象,同时暴力行为倾向也会增加。&
每晚八小时睡眠时间
那些对撒切尔夫人每天只睡四小时津津乐道的人们有必要了解,研究表明普通人每天要睡七到九小时才能保持正常状态。如果一个人睡眠时间总是少于七小时,会更容易感觉情绪低落,患糖尿病和心脏病的风险也会大大提高。但是,每天睡眠时间超过九小时,同样会引发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问题。
关于睡眠的奇谈怪论比比皆是。半夜12点前的睡眠比12点之后的睡眠更重要?几乎没有证据支持这个说法。有人就此做过一项研究,发现那些在后半夜睡得更多的人第二天的表现反而更好,驳斥了这个谬论。是否一定要在凌晨一点之前睡觉?答案还是:未必!一些历史学家相信&分段睡眠&在过去属于正常现象。Roger Ekirch在他的著作《夜幕降临》(At Day&s Close)一书中对古往今来有关睡眠的研究进行了分析,他发现很多不同语言的文献资料中都提及&第一次睡眠&和&第二次睡眠&。人们会在两次睡眠之间,起床、做祷告、回想刚刚做过的梦、做爱、甚至去拜访邻居。美国精神健康研究院的Thomas Wehr博士要求他的患者度过一个月夜间没有任何人工光源的生活。实验结束时,所有参与这项实验的患者都养成了一种相同的睡眠模式:睡三到四个小时,醒一个小时左右,然后再接着睡四个小时左右,根据他们的反馈,此之前他们从来没休息得这么好。
研究表明普通人每天要睡七到九小时才能保持正常状态。总是少于七小时或超过九小时,都会引发健康问题。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是很重要的,那就是要完成睡眠周期的各个阶段,从浅睡眠,到慢波睡眠,再到快速眼球运动睡眠(REM )(普通人一个晚上通常约有四到五个睡眠周期,每个周期约持续90-120分钟)。如果睡眠总是被打断,身体就很难达到修复其状态所必须的相应睡眠阶段。
每周锻炼五次,每次三十分钟
根据Sport England的一份报告,尽管刚刚主办了2012夏季奥运会,英国参加足球、橄榄球和壁球等传统热门体育项目活动的成年人数量在去年居然有所下滑。
你可能听说过推荐运动量是每周至少五次,每次半小时的适度有氧运动。卫生部的官方建议是每周至少150分钟,并建议分成五次进行,每次半小时。但是,在此基础上,还有其它的建议。比如:每周两天或两天以上进行主要肌群强化训练;可以用75分钟的剧烈运动(如跑步,网球单打等)加肌肉强化训练代替150分钟的适度运动。当然,如果你愿意,也可以是两种运动一起上。不好记,对吧?
&有时候,为了使一些保健信息更准确,会对它们进行改进和完善,但是这样一来就不方便人们记忆了。&纳菲尔德学院的Mike Rayner说,&所以,通常只在这些信息极其过时的时候,才会对其进行轻微的调整&。
即使你的运动量达到了推荐的标准,可是接下来你却开着车去上班,并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九个小时,那运动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发表的一份评论指出:&每天平均运动30分钟,对于某些甚至是大多数人而言,也许并不足以预防不健康的体重增加,但可能也有些人是例外。&
孩子看屏幕时间每天不超过2小时
在对孩子们沉迷于看电视、玩电脑游戏或上网普遍担忧的今天,关于屏幕时间的长期影响的研究却少得惊人。并不是说这个领域的研究完全空白,只是这些研究过于分散,样本大小和数据质量也良莠不齐。这也是那些耸人听闻的研究结果更容易大行其道的一个领域(比如说,2009年,Aric Sigman教授声称社交网站导致的社交隔离可能诱发癌症)。
久坐会影响身体健康,这一观点已被广泛接受&&虽然没人会担心孩子们每天看书时间超过2小时&&所以,更大的难题是:为了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我们是否应该限制他们的屏幕时间?
今年八月,一个名为英格兰公共健康中心(Public Health England)的政府组织,发布了一份简报。该简报对现有的关于儿童身心健康情况的大量数据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千禧世代研究&(Millennium Cohort Study)。该研究收集了来自11000名五岁英国儿童的母亲的报告,并在两年后也就是当这些孩子七岁时再次收集报告,从而取得了目前最大的数据样本之一。这项研究发现:在五岁时看电视达到或超过3小时的儿童,在他们七岁时出现行为问题的比例比看电视时间少的孩子高出1.3%,但研究并未发现玩电脑游戏与行为问题之间存在关联,而且&没有发现看电视或玩电脑的时间与情绪问题、多动症/注意力分散,同伴关系问题或亲社会行为之间存在关联&。
因此,我们是否不用再为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断缩短而忧心忡忡,而是应该对新一代的数字原住民们用手机轻松地解析信息的方式以及他们掀起的改变世界的网络起义击掌惊叹呢?现在就下定论,还为时尚早。
&这个领域太新了,关于因特网将如何改变我们的大脑,现在下任何结论,无论是一棍子打死还是盲目乐观,都是轻率的&,新近出版的《比你想的更聪明》(Smart Than You Think)一书的作者Clive Thompson说。别着急寻找确切的答案,运用我们自己的智慧和判断,找出于孩子于我们自己都最理想的解决之道。
(原文发表于《卫报》网站,作者:Rosie Ifould,原标题:Do the maths: the science behind the numbers that govern our lives;译者:jxncmouse)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源:译言网
责任编辑:张苗凤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人表态
o&最热新闻&o
o&最热评论&o}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腾翼数字生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