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一位宣教士之后听觉感受器位于

西安的高全福牧师证道分享《回应呼召》(图片来源:基督时报/施迦南)
西安的高全福牧师证道分享《回应呼召》(图片来源:基督时报/施迦南)
锡安诗班为即将去往中东的宣教士献上一首诗歌。(图片来源:基督时报/施迦南)
北京与各地的牧师劝勉宣教士,图为李大勇牧师。(图片来源:基督时报/施迦南)
北京和各地的牧者劝勉宣教士,图为北京锡安教会的李相虎牧师。(图片来源:基督时报/施迦南)
北京和各地的牧者劝勉宣教士,图为北京橄榄树教会的周明牧师。(图片来源:基督时报/施迦南)
5月31日下午,就在许多中国家庭团圆准备欢度传统端午节之前,北京锡安教会的牧长和会友们再次藉着庄严的差遣礼正式差派了教会第三位前往中东宣教士的一个家庭。北京锡安教会的异象之一是“推进福音的西进”。2012年,该教会首次举行差遣礼差派了第一对前往中东的宣教士家庭,2013年,又差派了第二对家庭,今年这一幕又再次重演。每对宣教士家庭被差派时,教会都举行了庄严了差遣礼,并且都安排在教会每年的周年庆典上。5月31日是北京锡安教会的七周年庆典的第二天。高全福牧师挑战基督徒要回应呼召,而不要被囚在巴比伦此次被邀请证道的牧师是首次差遣礼上的证道牧师,来自西安的锡安之光的高全福牧师。他也是中国家庭教会推动回宣的重要领袖之一。高牧师以《回应呼召》为题证道。他首先清唱了一首自己曾被圣灵感动创作的歌曲:“天国万物不能吸引我,唯有耶稣基督是我爱,无人能夺取我的心…”他分享说,我们今天差派传教士出去,他们得到了呼召,最重要的是他们回应了这样的呼召。令人惋惜的是,事实上很多人得到了上帝荣耀的呼召,但却像被困在巴比伦一样没有回应。“只是说这地上有很多很多得到荣耀呼召的人被困在巴比伦,被困在巴比伦漂亮的、合情合理的价值观里。很多人只是有漂亮的宗教思想,却不能行在这样的路上。在我们的教会,我认识的很多的弟兄姐妹把荣耀的呼召放在地上,苟同了现世的价值观,被困在巴比伦的沼泽地,只是用这个地上得到的来衡量上帝爱不爱我…““如果我们是活在上帝给我们预备的道路上,那就是你的天堂了,而不是你在地上有怎样的荣耀。主让我思想:你们看主耶稣基督从地上带回了什么,你们就当如此。我们确实羡慕地上短命的富贵、荣誉和地上的人如何评价我们,我们要省察到底在我们心里面产生困扰的是什么,使我们不能顺服神给我们的呼召?“高牧师引出圣经新约里面大家熟悉的“彼得行在海面上”的故事邀请大家回想我们是否听到主的声音病回应了他和他的道路,还是顺从了环境掉在了海里。“彼得当年也在海面上行走,因为信心软弱掉在了海里。其实我们很多蒙召的勇士们就是在海里面游泳,甚至潜泳,那个海就是世俗的巴比伦。我们要问自己,我们到底是要行在海面上,还是要在海里游泳。我们是否要效法主,把很多像彼得那样的人从海里面拉出来?“他回忆说,给自己灵魂带来很大触动的是一位去世的西北灵工团的老姐妹,生前拥有的很少,死后墓碑也是非常简陋,“看上去好像她没有拥有什么,但却拥有天国。我们看上去拥有世界上很多东西,但却没有能力把人从海里面拉出来。 “高牧师感恩的是,十多位老一代的西北灵工团的老仆人们活到了现在或者刚刚离世不久,他们这个时代的牧者有机会看到他们,感受和继承他们的心志,也感动于他们服事主的力量。其中,一位姐妹因为他们的激励,从南方搬家到回宣的路上,这位姐妹说:“其实宣教很简单,不就是换个地方搬家吗?”高牧师说,“我想也是。亚伯拉罕也是搬家嘛,带着家产不断的搬家。”他鼓励时下的基督徒不要被困于巴比伦,而是要回应呼召。“神说我们要从巴比伦里面出来,那些看上繁华的东西最后有什么能留下来呢?他的盼望,是中国教会将来能够在哈兰城等这些回宣重要的路上建立据点,“西进不是我们发明的,是我们的父老领受了神的启示,一直撼动我们的民族向西走。我们盼望我们的民族举目望西,一定可以遇到很多神预备的灵魂。““我们说未来100年中国会转向这条路,许多人会在这条路上与耶稣相遇,中国也会在这条路上得着中东。“最后,高牧师祷告说:“天父,感谢你,爱了这块日出之地的百姓。你要在这地兴起众多的使徒和先知们,他们将要成为天国的号角,西进的勇士。神啊,赞美你,复兴中国的教会,成为这个国家的祝福。主啊,赞美诗,摸我们,亲吻我们,向我们中国的教会问安。叫我们谨慎迈向耶路撒冷。”差派牧者团对宣教士三个问答确认信心并共同按手差派证道之后,北京锡安教会的主任牧师金明日代表差派牧者团向宣教士家庭提出三个问答确认他们的信心,如下:1.你们确实的相信我主耶稣基督是上帝的独生子,是唯一的拯救者,是要赐给我们生命的那一位吗?2.你们确实的相信上帝呼召你们成为传扬基督福音到未得之民的族群、国家、地区,原意一生持守这样的宣教士的呼召、传扬福音、建立教会、服事差派你们所到的地方的人群吗?3.你们原意在你们的宣教工场服事那里的弟兄姐妹和还未信主的人时不是作为一个治理者,而是原意成为服事的仆人,把你所得到的祝福分享给他们吗?之后,锡安诗班献诗《主耶稣走过的十架路》,众多牧师一同为宣教士按手祷告差遣他们。众多牧者劝勉宣教士 呼吁母会的弟兄姐妹不要忘记他们恒切祷告支持按手差派之后,众多牧者和宣教领袖也都一一上台祝福和劝勉。首先是北京的一位宣教领袖李大勇牧师,他说:“向西走,我们首先遇到穆斯林,然后是印度教徒,犹太教徒,福音最大的未得人群都在西边。中国教会真正开始向西迈进的步伐。这200年间,很多传教士的血留在了这个地方。用血奠基的教会神会让它成为祝福的管道。没有使命的教会不是基督的教会,耶稣基督就是带着使命来到地上,他的教会也是有使命的,基督徒在地上也是有使命的。我相信,他们的差派也会给锡安教会带来复兴。”他也鼓励弟兄姐妹们要为宣教士每天祷告:“我们(后方的人)有使命,我们也要祷告,那里不是平安的土地,有很多的危险。所以,我请求锡安教会的会友为这个家庭每天祷告,也为中东这些国家和人民祷告。那里有很多争端和恐怖的事件,是因为中国教会不为他们祷告。上帝是听祷告的上帝,我们中国教会为他们祷告的话,会带领众多西部的群体回归到上帝的怀抱中来。”北京橄榄树的周明牧师在劝勉中也强调家庭教会的概念对于中东宣教非常重要。他说:“西方国家很难理解家庭教会的概念。我希望我们依然保持家庭教会的概念。家庭教会的概念不要忘记,这样的概念已经上帝给我们了。几个家庭一起差派出去,就是一个教会了。他同时也建议说,除了宣教士家庭彼此配搭之外,医疗团队和商业团队和宣教的配搭也非常重要。一位国际宣教领袖祝福说:“特别的祝贺你们,我也相信做宣教士是多么荣耀的事情。我现在能够保证的是宣教绝对不对很沉闷或很呆板,但一般来说财政不是很充足的,但生活会丰富多彩。“这位宣教领袖曾经做过18年的宣教士,他继续分享说:”宣教是上帝差派我们要做的工作。虽然我们很高兴,但更重要的是上帝原意差派我们。宣教士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和计划,这些要开始放弃,要全力的寻找上帝到底借着你们要做什么样的工作。还有一个劝勉是希望你们效法耶稣基督。耶稣虽然是上帝,却成为人的样子。你们从中国到中东服他们,是要放弃是中国人;成为当地人,放弃中文,讲中东语言;不穿中国人的服装,穿当地的服装,不吃好吃的中餐,吃中东的饭菜。实际上,你成为像的当地一样的人,就是成为像耶稣的人。“他也再次向会友强调后方祷告的重要性,“那里不是很好的宣教地,希望你们多祷告。虽然今天是个美好的日子,但是他们离开,你们很容易忘掉,所以希望你们多祷告纪念。“宣教士分享:曾经一块宣教士的墓碑给我带来的深深激励最后,此次被差遣的宣教士分享差派感言。他说:“今天是我服事生涯的分水岭。“他也感恩说,他们家庭带着负担去那边服事是他们的荣幸。之所以踏上宣教路,他分享说曾经看到一个宣教士墓碑上的文字深深刺痛了他,上面没有其他的文字,只是写了”这个人来的时候没有一个是基督徒,这个人死的时候这里没有一个人不是基督徒“。”我相信他不仅仅是用口传,而且是用生命影响了周围的人。这也是我所要效法的。“关于为何要去中东艰苦的地方传福音,也是因为曾经有句话深深的烙在他的心里,“为什么有人听过两次福音,为什么有人连一次的机会都没有?”他看到那里有很多的需要,虽然我们能做的很少很少,但是很希望能够摆上让那边的人有机会听到福音。他也呼吁会友中为他多多祷告,他也表示在艰苦孤独、没有人认识自己的宣教士要常常提醒自己是谁,自己的使命是什么。“你去到的那个地方没有人认识你,你就是卑微到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虽然那里很喜欢中国人,热爱中国人,拥抱中国人,但究竟你是谁,没人管。所以我们要常常提醒自己,我们到底是谁。切切的盼望大家为我们祷告。”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电话(010-)或微博(),微信(jidushibao2013)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艾伟德宣教士信仰人生——伟大的小妇人 - 信仰人生 - 基督教讲道视频|基督教电影|基督教见证|圣经|福音|十字架|灵修|基督徒|基督网|讲道集|赞美|基督教讲章|牧师讲道|中国基督教|基督分享网|传福音|
||||||||||||&&
10 秒后将自动跳转到新主页,你可以通过搜索功能找到这篇文章。
艾伟德宣教士信仰人生——伟大的小妇人
分类:| 发布:| 查看: | 发表时间:&&&&&&&&
&艾伟德宣教士信仰人生&&伟大的小妇人  &  介绍第一个加入中国国籍的内地传教士艾伟德的传奇人生。她的事迹被英格丽&褒曼在《六福客栈》中演绎。&  &  她只是名普普通通的宣教士,但她的经历却充满传奇色彩;她虽然身躯娇小,却以常人难以企及的勇气和毅力作出了不平凡的事业。将近半个世纪前,英格丽&褒曼在《六福客栈》中那光彩照人的演绎使我们对这位&small woman&有了一些了解,但这远不是事实的全部。这只真实的&伦敦的小麻雀&远《比一千头水牛更够力》。&  &  格里蒂丝&艾伟德(Gladys Aylward)日出生在伦敦北郊一个邮差的家庭。因为家境贫寒,她不得不从小就到富贵人家做女佣以维持家庭生计。27岁那年,她悔改重生,极想服侍主,到中国传。&  &  于是,1929年7月,她来到伦敦的中国内地会总部,要求到中国传教。下面是她和教会负责人的一段对话:&  &  &中国很需要宣教士,请问你是哪家神学院毕业的?&&  &  &对不起,我没读神学院。&&  &  &中国的教会大学需要理工科的老师,请问你大学读的是什么?&&  &  &对不起,我也没读过大学。&&  &  &这样吧!中国的女子中学需要舍监,你有高中文凭吗?&&  &  &对不起,我也没读过高中。&&  &  &那就抱歉了,我想你并不适合去中国。&&  &  &先生,我爱神,我喜欢儿童,我会比其它人更努力。Let I go。&&  &  &求求你,回去吧!你连英文都不会讲,什么&Let I go&,是&Let me go&。你连英文都说不好,去中国能教人什么呢?&&  &  &我是去啊!不是去教英文。好几亿中国人终其一生,都没有机会认识那爱我们的神。我知道神要我去中国,我不能不去啊!&&  &  此时,她的确不具备传教士的基本素质,但她的赤诚却深深打动了老先生。他告诉她,中文是一种非常难学的文字,而且方言众多。&如果你真的想去中国的话,我就安排你先去照顾两位返国养老的传教士,他们在中国呆了几十年。你跟他们先学一点中文,然后再等待机会。&就这样,艾伟德被介绍去照顾年迈的扬何斯本爵士(Sir Francis Younghusband)夫妇。爵士夫妇住在富人区,工资自然较高,更重要的是扬何斯本家中有许多珍贵的藏书。因为他自己就是个颇有名气的作家,写过不少有关东方的书。如果能够借阅,可以增进自己对东方的了解,为做宣教士做好准备。她很痛快就答应下来。&  &  虽然家贫失学,但她却很有语言天赋,几年下来,她已练就了一口高雅的牛津英语。1930年初,在卫理公会的一次聚会中,她偶然听说中国山西有位老宣教士珍妮&罗森(Jeannie Lawson)已经73岁了,欲退而不能休,因为苦苦寻觅,却无人接替。听到这个消息,艾伟德如获至宝,她马上写信给罗森说:&那人就是我!&&  &  在等候回信的当口,艾伟德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探听前往中国的走法。当时,去遥远的中国有两条路:一是直接坐船到天津,这最方便,费用很高;另一条路比较经济,但却很艰苦,就是先乘横穿西伯利亚的铁路,再转中东铁路南下,由大连乘船到天津,再到目的地,这样费用会省一半。如果去的话,也只能走第二条路。几个月如坐针毡的漫长等待之后,罗森回信欢迎她去。并告诉她,只要她到天津,写信过去,就会有人去接她到罗森所住的地方。&  &  日,艾伟德告别了亲人,只身踏上了梦寐以求的传教之路。她随身只带了两个箱子,一个箱子里是她的衣物,另一个箱子是简单的食物和路上做饭用的酒精炉。她的盘缠是二英镑和几枚铜币。前来送行的只有她的父母和姐姐葳兰。依依不舍地和家人惜别后,她先乘船到达荷兰的海牙,然后再转铁路到达苏联。她乘的是三等火车,条件相当艰苦,没有一个相识的人,也没有懂英语的人可以交谈,她只有靠默默的祷告来打发无聊的时光。&  &  有一天夜里,火车停下来以后,就不再继续往前走了。原来这趟列车只运载劳改犯到当地,如果要继续往东走,就必须自己拿着行李步行到下一站赤塔(Chita)换乘。艾伟德咬着牙,孤苦伶仃地行走在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荒原,几经周折,总算又找到火车站。但不承想,麻烦又来了,官员检查她的护照后就把她留在当地的旅馆,不准她上车。一句俄国话也不会讲的艾伟德,在西伯利亚的小镇上,除了祷告外再也没有别的办法。&  &  天无绝人之路。这一天,一个妇人拍了拍她的肩膀,轻声用流利的英语告诉她:&不要回头,往前走,到前面拐弯的地方等我。&不明就里的艾伟德也只好向这个妇人求助,当她知道艾伟德是要去中国的宣教士后,很惊讶地要求艾伟德出示护照,才发现原来艾伟德工作栏里的宣教士(missionary)被写成机械师(machinist),而当时苏联非常需要机械师,这大约就是艾伟德被扣留的原因吧。至于宣教士为什么会摇身变成机械师,我想肯定不是笔误,其中定有原委。&  &  那个妇人了解到艾伟德的遭遇后,就告诉她一定要想方设法赶快逃走,否则就会被扣留在西伯利亚。可是一句俄国话也不会讲的艾伟德,怎样才能离开这人迹罕至的鬼地方呢?那个妇人告诉她:因为你是要去中国宣教的,那就是神所差派的,没人可以阻拦你。今晚有人会去敲你的门,你就跟着他走,上火车后到海参葳下车,接下来有人会安排。&  &  艾伟德不知该不该相信这妇人,因为苏联实在环境险恶,之前还有官员企图强奸她未遂。可是她在祷告后,还是决定听从妇人的劝告。当晚果真有个男人来接她,她就顺服他的安排,被塞上了火车。下车后又有一个男人接她到港口,被一艘货轮送到日本的神户,几天后又被转运到天津。一路风波,总算来到了中国。&  &  到达天津后,艾伟德已身无分文,而且一句中文也不会说。奇怪的是,一个人力车夫为了拉生意,坚持要她上车,可是语言不通,车夫又不识字,她准备将自己那条又脏又旧的领巾拿来抵账。岂料这文盲车夫也很精明,看这外国小妇人衣着破旧,就把她往天津宣教中心送,果然他让艾伟德少走了许多冤枉路,自己也从宣教中心那里得到了该得的车钱。&  &  到了宣教中心后问起罗森的情况,宣教士摇头说:&她一向独来独往,在山西行踪无定。不如等在这里,有适当可靠的人来,带你直接去那里。&在等待的日子里,艾伟德四处游走,找机会学些中国话。她对中国最初的印象,就是到处都是墙:城有城墙,镇有镇墙,家家户户有院墙。她不免自问:&到底怎样才可以打开这些围墙,进到中国人心里?&&  &  后来等到一个姓路的商人要去山西,可以带艾伟德去目的地。经过长途跋涉,她坐火车转长途汽车来到泽州的内地会宣教站。在那里,年老和善的女宣教士司米德夫人(Mrs. Stanley Smith)接待了她,她是个寡妇,是那一带硕果仅存的资深宣教士,丈夫是著名的&剑桥七子&之一。司米德夫人对她非常体贴爱护,简要地向她介绍了山西的情况,并告诉她,西式的装束在此已不适宜,帮她预备了高领的中国旗袍。休息几天之后,艾伟德坐上骡车,再改乘搧子,经过两天的路程,终于到了阳城。&  &  珍妮&罗森住在城门外骡队往来的大道上。艾伟德发现,那是一座大房子,有个大院,堆着两大堆脏乱的物件。珍妮说,那是她新租下的房子,因为说是&鬼屋&,没人敢住,所以租价特别低廉,每年只一英镑。工人正在那里进行清扫修建,只有一个房间算得整洁可住。珍妮在中国生活已超过五十年,浓重的苏格兰口音,有时候不知不觉搀杂着中国话,性情也有些怪癖。&  &   艾伟德问:&这是你的宣道所?&&  &   &也许是,也许不是。&&  &   这样一座大房子作甚用?&  &  二人想到可以开一间客栈,接待往来的骡夫住宿,向他们传福音;他们的行脚,是福音的媒介,把好信息传遍各处。他们的厨子老杨,可以负责供应饮食。&  &  珍妮说:&我已经想好了名字,叫&八福客栈&。&(The Inn of Eight Happinesses),这&八福&源自《》里的《登山宝训》: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  店是开了,名字也吉利,可就是没人来住。当地的人看到她们就喊&洋鬼子&,怎肯来同住!客人哪里来?珍妮想出方法:让艾伟德去门口,看到经过的骡队,就拦住勉强拉他们进来。&  &  起初,这使艾伟德有些难堪,骡夫们也不甘愿。但看到房间清洁,饮食可口,而且收费便宜,他们也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了。每天晚间,艾伟德工作告一段落后,就一定要用还不流利的中文,说圣经故事给骡夫们听。习惯了聚赌喧闹的骡夫们哪有心思听她的宣讲,不时冷嘲热讽。然而艾伟德不灰心,慢慢地骡夫们受到感召,一个又一个的信了主。最后骡夫们自己定了公约,客店旅客不准吸烟、饮酒、赌博与喧哗,以免影响艾姑娘说故事。骡夫们真的变了,现在再也听不到他们用脏话呵斥骡子前进了;他们哼唱的那些淫秽的地方小调,也被优雅的圣歌所代替。&  &  有一天,阳城县监狱发生了一起惨案。一个囚徒突然发狂似地挥刀砍死了好几个狱中的同伙,无人能制服他。监狱长只好召艾伟德到场,希望她能借着神的大能,感化这个杀人凶徒。监狱长对她说:&如果神保佑你,你一定不会遭害。&艾伟德不慌不忙,大着胆子踏过地上的尸首,走近这个红了眼的狂徒,温柔地劝他放下屠刀。他迟疑片刻后,终于垂下头来,把利刃交给艾伟德,让狱卒把他押走。艾伟德这下可立了大功了,监狱长同意让她到狱中向囚犯传福音,并听从她的建议改善狱舍的环境。&  &  这两件事,对当地人触动很大,他们都对艾伟德另眼相待,把她誉为&福星&。县长很奇怪,以艾伟德的能力,即使要宣教,为何不选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而要待在这小地方,对骡夫与囚犯说故事。艾伟德沉静地回答说:&请从这窗口望出去,那身背重担,走起来摇摇欲坠的苦力;再望过去那田野的农夫,茅屋内的女人;还有赤身露体饥饿的孩子。啊!这些穷苦、忧伤、饥饿的人们,绝不是上帝的意思,上帝要每一个中国人都充满了希望和快乐。&被她深深感化的县长,当着同席的人郑重宣布:&儒家的教导存在我头脑里;但我看出基督活在艾伟德的心里。我要作个基督徒。&艾伟德恭喜他,做了这关乎永恒的决定。&  &  宣教活动虽然得以顺利开展,但罗森的健康状况却每况愈下。孤寂的生活,艰苦的环境,义和团和毓贤(山西巡抚)的迫害,所有这些都使她身心俱疲。1932年11月的一天,她不慎从高处坠地,不治身亡。此时,距离艾伟德到来也只有一年多的时间。&  &  有一天,县长忽然来到八福客栈,告诉艾伟德中国正在推行&天足运动&。政府明令要妇女放脚,并挨户检查,以改正多年的旧风气,希望艾伟德能够出力。这件事,艾伟德当然是最好的人选,她可以现身说法,示范天足的好处。艾伟德经过考虑,感谢神给她这特别的机会,就接受了,附带条件是不能限制她讲福音。就这样,艾伟德借助这天赐良机,周游于村庄,挨家挨户地讲解福音。&  &  这一天,她正走在大街上,忽然看见路边有个妇人要出卖一个病弱的女孩子,讨价两个银元。艾伟德没有两块钱,就把仅有的九角钱给了她,领着那瘦弱的女孩回到八福客栈,并给她取名&九毛&,学名&美恩&。在艾伟德的爱心和祷告下,毛毛恢复了健康。这之后,她又先后收养了四个孤儿。&  &  1936年,Gladys Aylward 归化为中国籍,取名艾伟德。第二年,芦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大举入侵中国,僻远的阳城也在劫难逃。有一次,一个炸弹击中了八福客栈。艾伟德被压在瓦砾堆下,失去知觉,醒来时,发现只受了点轻伤。于是,艾伟德带着她的孤儿们和几名基督徒,疏散到山地的北柴庄。在窑洞里,她用仅有的几样急救药品救助伤员。直到日军离去后,他们才返回阳城。&  &  1939年2月,日军撤离泽州,回城过冬。原来泽州的宣教士大卫夫妇,收留了上百名孤儿,分成男院与女院。一天夜里,有个日军排长带着30几个士兵闯入女院,企图轮奸这些小女孩。艾伟德这天刚好在女院,立刻冲上前去制止。那个日军排长用枪托不断殴打艾伟德,艾伟德尽管满头鲜血,却依然挺立,对着那群衣衫不整、在恐惧中尖叫挣扎的小女孩喊道:&赶快祷告,大家赶快祷告!&日军官恼羞成怒,但奇怪的是无论如何他都无法用枪托打晕这外国小妇人。一气之下,他干脆拉起枪机,发疯似的猛扣板机,但奇迹出现了,咔嚓了好几次,这枪竟然都无法击发。于是他从士兵手上抢来一把枪,拉了枪机再击发,还是卡弹。艾伟德还是喊着:&赶快祷告,大家赶快祷告!&有些日本士兵以为这洋女人会念咒,吓得逃了出去。这个日本军官既愤怒又惊讶,只好到屋外集合收队离去。我们宁愿相信这只是一个传说,但我们还是相信,主的力量是可以战胜邪恶的。&  &  此时,司米德夫人已经离世,戴维斯(David & Jean Davis)夫妇在那里的宣教站继续工作。他们是英国人,宣称保持中立,得以平安。艾伟德与他们相见甚为欢喜。在泽州,有二百名孤儿。1940年初,她的助理晋本光,带领一百名孤儿去了西安。现在,经过戴维斯同意,依照艾伟德的建议,将剩下的一百名孤儿,迁往阳城山区。艾伟德则暂时留在泽州,帮助照顾宣教站约一千名难民。&  &  艾伟德在泽州时,《时代》杂志(Time)创办人鲁斯(Henry Luce)&&他是美国长老会宣教士路思义的儿子,出生在中国,很同情中国对日抗战的艰难处境&&派了记者专访第一个入籍中国的宣教士艾伟德。艾伟德在接受访问时说:&我代表的宣教团体是中立的,但我恨恶日军的暴行,也不能缄默不言。当然,我是中国人,也会把所知道的日军行踪,报告中国方面。&&  &  艾伟德的这番话通过《时代》杂志报道后,激怒了日本军方。当时,在有些人看来,因为那时的中国根本不是一个现代国家,日军攻打这个城镇,也许杀戮造成仇恨;但另一个没遭战火波及的地方,根本不会有抗日的情绪,甚至还有人认为日军比起中国各路军阀,就只是一批&官军&而已,也许军纪还更好一点。但艾伟德的说法,让日军在中国的行动,受到各国的质疑与非难。另一方面,她的故事也让美国人深深震撼,无数年轻人志愿来中国从事最危险的飞行员任务,阻止日本空军在中国内地的滥炸屠杀,她可说是影响美国对中国抗日战争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  几天后消息传来,这年春季来&清乡&的日军,距离泽州只有一天的路程。报信的人手上还拿着一张告示,写着&悬赏捉拿小妇人艾伟德&。她只得仓皇逃回阳城,路上又遇到日军飞机低空扫射,她觉得肩头上仿佛被猛打了一拳,后来发现是受了枪伤。&  &  回到阳城,大家劝她赶紧离开山西去大后方,艾伟德决定先去西安。行前她向刚刚成为基督徒的县长告别。县长好心地提醒她,日军到处悬赏捉拿她,路上千万要小心。但当艾伟德告诉县长,她要带八福客栈现在收留的一百名孤儿一起去时,县长吓坏了,劝她千万别做傻事;但艾伟德坚持,这一百个都是神赐给她的孩子,一个也不能丢下。县长苦劝无效,只好多为她预备一些粮食,并派了两个已信了基督的士兵跟她一起上路。&  &  他们要翻山越岭,穿越日军的封锁,还要渡过黄河才能搭上火车。艾伟德所带的一百个孩子中,最大的是刚放了脚的16岁女孩素兰,还有九毛、兰香、少少、宝宝四个大一点的孩子,其他孩子最小的只四岁。他们衣衫褴褛,大的背着小的在崎岖的山间缓慢前进,艰难的山路似乎没有尽头。连日的行走加上疾病,行进的速度越来越慢,箩筐中的食物却越来越少,只好装进生病走不动的小孩。这苍凉的出山西之路,是艾伟德做梦都没有想到的,也是她无论如何都不能退却和放弃的。&  &  五天之后,食物都吃完了,依然荒无人烟。可艾伟德每天还是一休息就给孩子们讲圣经里的故事,说来也奇怪,孩子们听完故事,总能忘掉疲累与饥饿,鼓起勇气,继续前进。也许,这就是主的召唤,就是信仰的力量!&  &  两天之后,他们终于遇到了一支国军部队,不但给了孩子们食物,还护送他们走了一段路。十二天过去了,走在前面的孩子,终于欢呼地喊着:&黄河!&艾伟德谢过伴送他们的军人,目送着他们回去,自己率领孩子们,向河边走去。但黄河波浪滚滚,却没有渡船,只有忍着饥饿无奈地等待。又过了四天,来了几名跟随这些小难民好几天的士兵,帮助他们渡过了黄河。&  &  过河后又走了两天,孩子们搭上了火车。因为桥梁被炸毁,火车停在一个小山村就再也不能前进了。艾伟德带着孩子们,只好一路摸索着前进。这时,艾伟德真的想躺下来,什么都不管,但她不能啊!哭过之后,还得往前走。此时此刻唯一的希望,就是神的怜悯。在绝望之中,他们跋涉到了潼关!&  &  现在有铁路了,却没有客运火车。他们哪里顾得上这些,爬上拉煤的火车,乘过了一段,再转搭客车,终于到了西安古城。他们又从西安到扶风。所有的孩子们,一个都没有短缺地被安置在宋美龄所创办的孤儿院内。&  &  艾伟德终于倒下了。在医院里医生对她说:&你现在好了。我是西安浸会医院的主任医生。你发高烧,营养不良,伤寒,加上肺炎,过度疲劳。还有一颗子弹穿过你的肩头,幸而不深。现在你会活下去了。&&我的孩子们在哪里?&&我有一百个孩子。&医生以为她的呓语又来了,喊护士拿镇定剂来&  &  艾伟德对过去约一年的记忆,仿佛一片空白。她能够活下去是一个奇迹。在医院里又过了几个月后,1941年底她出院了。&  &  1942年初,艾伟德在眉县的难民营工作,那里距扶风和西安不远,她也有机会经常去看看她的孩子们。后来,她开始了四处游走的传教活动。年,艾伟德又在兰州和四川的成都,在贫穷者和麻疯病人中传福音。她也曾往喜马拉雅山麓去,那里的隐修者,竟然预先知道她要来,准备接待,也准备了心接受福音。成都的一个教会,给她安排教堂后面的一间屋子住,她也教青年人英文。&  &  到了1948年,艾伟德几乎快垮了。这时,司陶卫医生(Dr. Olin Stockwell)劝她回英国去休养,并探望父母,她离家已经十七年了。因为艾伟德一文不名,司陶卫为她筹措路费。只是她已经不是回家;因为她是中国籍,不是回国,而成了出国。在去上海申请签证的时候,她意外地找到了当时已经结婚生子的美恩,而艾伟德自然也成了&祖母&。&  &  1949年春,艾伟德到了英国自己的家。战争几经浩劫,但家人依然很好,然而重逢很快就被深深的忧虑和深切的牵挂所打断。她为多灾多难的中国忧伤,为她死去的孩子们忧伤,以至于她常常不自觉地说出中国话。不久,有个叫莱得梧(Hugh Redwood)的新闻记者采访了艾伟德。博格斯又把她在中国的传奇经历改编成广播连续剧在英国广播电台BBC播出。这之后,博格斯还把她的故事写成《小妇人》(The Small Woman)。艾伟德俨然成了家喻户晓的英雄。&  &  1957年,56岁的艾伟德准备再出发去香港工作。美国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20th Century Fox)要同她签约,把她的故事拍成。&竟然有这种傻子,把好好的钱,用来作小小使女的故事&&&她想,只要是传福音就好,她签约了。后来,她才知道,电影公司既不是傻子,也无意于传福音;而她,艾伟德,才是只知传福音的傻子。那部电影把原著改得面目全非,十足的一部英雄美人的爱情传奇。事实上,艾伟德终其一生,既没有任何花前月下的爱情经历,更没有和任何男人接过吻。本来的&八福客栈&,也不知何故变成了&六福客栈&。这使艾伟德羞愧难当,她再也不愿提及这件事。&  &  到了香港,艾伟德才发现要进入中国大陆工作已难以实现。她找到了从前收养的孤儿,他们已经做了传道人。她立即想到开办一个&希望会&(World Mission)的宣教团体。但她是中国人,居留签证申请被拒绝。到这个份儿上,她唯一的去处也只有台湾。&  &  1959年,&希望会&邀请她到美国作旅行布道。听众这才惊奇地发现,她不是电影中亭亭玉立的美丽女星,而是一位矮小苍老的小妇人!但有机会传扬福音,帮助&希望会&的孤儿工作,那正是她所爱的。这之后,艾伟德也曾受邀请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后来,她又回到英国。英国广播电台BBC 的电视节目&This Is Your Life&播出她的真实故事后,坎特伯雷大主教接见了她。伊丽莎白女王也邀请她到白金汉宫,同她在花园里倾谈。她自然不会错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请求女王帮助在台湾的孤儿们。&  &  由于早年与宋美龄相识,艾伟德来到台湾后,常与她在中华妇女祈祷会,一同为中国人祷告。后来,艾伟德在台北市郊的北投,租用了一所停业的旅馆,成立了&艾伟德孤儿院&,孤儿院得到了&希望会&(World Mission)的资助。由于艾伟德年迈不能治理,就把院务交给她的干女婿管理。她的干女婿管理不当,收支无据,财务混乱,&希望会&要求孤儿院成立董事会,有效地监督院务。于是由中外董事八人,组成了&艾伟德孤儿院董事会&,由艾伟德担任董事长,她的干女婿为院长。1963年,她的干女婿把大批款项骗去,这是艾伟德一生所遭受到的最沉重的打击。她起初给他机会,竭力劝他认罪悔改,但全属徒然。这起案件的诉讼,前后拖了两年时间,这两年是她一生中心情最坏的时刻。除了神以外,还能够信靠谁?她孤单,失望,觉得自己真是这世界不配有的人。&  &  事情总算有了转机,艾伟德需要一位同工,她为这件事祷告了33年。此时,凯慈琳&司密慈(Kathleen Smith)的出现,是艾伟德一生最难逢的际遇之一,她们两人很多思想意见几乎完全一致。司密慈原来在英国诺丁翰市当女邮政局长大约有二十多年,在伦敦的电视节目里看到艾伟德的故事后,她把英国的房子卖掉,放弃安逸的生活,跟随艾伟德在中国孤儿院工作。如今,孤儿院在台湾虽三易其址,但初衷不改。目前有33位孤儿,十个工作人员。&  &  &不要耽心你所受的教育,上帝不要你呈验毕业文凭,只要你对蒙召的事,凡事忠心。&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长期持续的劳累,使她积劳成疾。日,辛劳了一生的艾伟德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六十八岁。&  &  位于台北的艾伟德墓地和墓志铭&  &  安葬时,她的头朝向大陆,表达了她对那片土地的眷恋。&小妇人&的去世,在全世界引起极大反响。蒋介石也以&弘道遗爱&表达了对她的嘉许。&  &  平凡如我者,很难在心底构筑起坚实的信仰。因为我知道,信仰需要坚强的毅力来支撑,需要不懈的进取去实践。因此,我总是以一种近乎卑微的虔诚来仰视那些笃志不移的忠实信众。天生愚钝,我无从体察福音的奥妙,更不敢冒昧揣度任何一位传教布道者的心态,但长久以来,我一直为他们的人格所感染。艾伟德的故事,教给了我以无畏看待恐惧,以坚韧面对困苦,以平淡睥睨诱惑,以敬畏的心靠近信仰。&  &  一个时期以来,褒曼的风彩曾让艾伟德黯然失色。但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岁月的积淀,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知道艾伟德和她的故事。&&你愿意接受耶稣基督吗?你若愿意,请作以下祷告:天父上帝,我从心里承认你是独一真神。你爱人类,曾差遣神子基督耶稣降世代罪,为我们钉死上,第三日复活,救我们脱离罪和死的权势。我相信耶稣基督是人类唯一的救主,是道路、真理、生命,只有借着祂,人类才可以回到天父那里,认识真理,得着永生。我明白以往我因为不认识真神,我的人生方向和路线都错了。我决定从今以后回头,不再走自己的路,一生跟随耶稣,遵行天父上帝的旨意。求你帮助我明白真理,使我信心坚定。奉主耶稣基督的名祷告,阿们!&如果你作了以上祷告,请你在下面留言处写上你此刻的心情,并写上你的联系方式(邮箱、QQ等),我们想分享你的喜悦,并给你一些建议和支持。
更多精彩见证:
上一篇:&&| 下一篇:
原创文章如转载,请注明:转载自全球基督徒见证分享网 
本文链接:
我要信耶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光晕宣教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