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期止血缺陷时,为什么FXⅢ缺陷,PT和aptt延长均正常?求指教~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血栓与止血检测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血栓与止血检测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23:37:52|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血栓与止血检测.PPT
官方公共微信血栓与止血检测诊断学第7版2012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血栓与止血检测诊断学第7版2012
诊​断​学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5.65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深入开展血栓与止血的实验室检查 ● ● ● ● ●& □ 资 料 搜 索关键字搜索范围所有内容仪器试剂新闻 □ 最 新 推 荐
● ● ● ● ● ● ● ● ● ● ● ● ● ● ● ● ● ● ● ●
当前位置:& > &&&正文深入开展血栓与止血的实验室检查发布时间03年06月26日 15时31分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多医院& 上海血液学研究所&& 王鸿利&&& 血栓与止血(thrombosis and hemostasis)是一门研究止血机制及其疾病的边缘学科。临床上,由于止血机制的亢进或减低,可分别引起血栓病或出血病。近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寿命的延长,血栓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日趋增高,已成为人类病死的头号杀手。血栓与止血的依断须以临床资料(病史、家族史、症状、体征)为基础,再借助于辅助检查(检验、超声、造影、病理)的结果,通过医师的积极思维 ,最后得出可靠的结论。因此,实验室检查对研究和诊断血栓与止血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也是不可缺少的手段。1&& 诊断出血病的思维程序&&& 根据止血机制的临床表现,出血病可分为一期止血缺陷性出血和二期止血缺陷性出血。1.1& 一期止血缺陷性出血& 也称血管壁-血小板型出血,临床上以皮肤紫癜和粘膜出血为特点。本型出血的诊断思维可用筛选试验、诊断试验和基在诊断三种实验室检查。&&& 1.1.1& 筛选试验& 选用出血时间(BT)和血小板计数(P1t)为筛选试验。筛选试验的检查可得出四种结果:①BT和P1t均正常提示可能为正常人;②BT延长伴P1t减少提示血小板减少症;③BT延长伴P1t基本正常提示血小板功能异常。&&& 1.1.2& 诊断试验& 对不同的一期止血缺陷性的疾病,需进行针对性和特异性好的实验实检测,便可得出正确诊断。例如,对血小板无力症的诊断,需作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和流式细胞术(FCM)检测。PagT示各种诱导剂均无反应,FCM示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CD41、CD61)明显缺乏。&&& 1.1.3& 基因诊断& 它是研究发病机制和确定诊断的最新方法。例召唤,血小板无和症患者血小板膜GPⅡb/Ⅲa(αⅡbβ3)的基因定位于17q21-22,是纤维蛋白原受体。αⅡbβ3基因缺失、插入及点突变均是导致血小板无力症发病的分子基础。1.2& 二期止血缺陷性出血& 也称凝血-纤溶型出血,临床上以关节、肌肉出血为特点。本型出血的诊断思维可用筛选试验、诊断试验和基因诊断三种实难室检查。&&& 1.2.1& 筛选试验& 选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为筛选试验。筛选试验的检查可得出四种结果:&&&&& ①APTT与PT均正常示因子ⅩⅢ缺乏症;&&&&& ②APTT延长伴PT正常示血友病A、血友病B和因子Ⅺ缺乏症;&&&&& ③APTT正常伴PT延长示因子Ⅶ缺乏症;&&&&& ④APTT与PT均延长示因子Ⅹ、Ⅴ、Ⅱ或Ⅰ缺乏症。&&& 1.2.2& 诊断试验& 对不同的二期止血缺陷性的疾病,需进行针对性和特异性好的实验室检测,便可得出正确诊断。例如,对血友病A(因子Ⅷ缺乏症)的诊断,需作因子Ⅷ活性(FⅧ:C)和抗原(FⅧAg)检测。其结果显示FⅧ:C减低,FⅧAg减低或正常。&&& 1.2.3& 基因诊断& 上海瑞金医院用Southern blotting法对血友病A患者和携带者进行因子Ⅷ内含子22倒位直接诊断,检出率达49%;对无内含子22倒位的受检者再用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作间接诊断,最后以DNA测序分析,准确率达95%以上。用上述基因诊断技术对5例宫内胎儿作产前诊断,准确率达100%。<FONT color="#&& 诊断血栓病或血栓前状态的思维程序&&& 根据血栓形成或栓塞的部位,血栓病可分为动脉血栓(如心肌梗死)、静脉血栓(如深静脉血栓)和微循环血栓(如DIC)。当血栓栓塞发生后,临床上有典型症状,此时可用心电图、CT、MRI造影和检验等辅助检查加以诊断;血栓在形成过程中尚未栓塞血管前,即血栓前状态(prethrombosis),需依赖实验室检查作血栓前状态诊断。它们的诊断思维是:2.1& 筛选试验&有人建议用①APTT和(或)PT缩短; ②PagT或自发性血小板聚集试验增高;③血浆纤维蛋白原(Fg)含量增高;④高切变力血粘度增高;⑤体外血栓形成试验血栓干重超过27mg等检查作为血栓前状态的筛选试验,虽不敏感和不特异,但可在临床实践中加以探索和改进。2.2& 诊断试验&许多试验可用于诊断血栓前状态或血栓病,但特异性均不理想,迄今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实验室诊断意见较为一致:&&&&& ①P1t减低或进行性减低,低于100×109/L(肝病和急性白血病低于50×109/L);&&&&& ②血浆Fg含量减低,低于1.5g/L或进行性减低(肝病低于1.0g/L,急性白血病低于1.8g/L);&&&&& ③3P试验阳性或血浆FDP超过20mg/L(肝病超过60mg),或D-二聚体(DD)水平较正常对照值增高4倍以上;&&&&& ④PT较正常对照值延长或缩短3秒以上(肝病超过5秒),APTT延长10秒以上或缩短5秒以上;&&&&& ⑤抗凝血酶活性(AT:A)低于60%(不适用于肝病);&&&&& ⑥血浆纤溶酶原(PLG:Ag)低于200mg;&&&&& ⑦血浆因子Ⅷ:C低于50%(肝病必备)。&&& 以上有3项或3项以上异常者,即结合临床作出DIC诊断。2.3& 基因诊断& 血栓病的基因诊断尚缺乏全面和系统的资料,但对遗传性血栓症(thrombophilia)也见有报道。例如,抗凝血酶缺乏症的丝394→亮、精393→组、精47→斗2胱等都可导致静脉血栓;蛋白C缺乏症的精147→色、精168→半胱、丝270→亮等也可导致静脉血栓等。对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西方白种人也见多种基因多态性变化,例如,因子Vleiden突变(Arg506→Gln)和凝血酶原G20210A的突变,但在东方黄种人非常罕见,此有种族差异。3&& 务必重视实验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 由于实验的结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或干扰,因此务必重视实验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3.1& 实验的标准化&由于实验的结果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要求在实验的检测过程中务必应用优质的试剂、公认的标准品、良好的仪器、可靠的方法,对经精心处理的样本进行多次熟练的操作,这样才能得出准确度高和精密度好的实验结果。&&& 实验的质量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主要来自实验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三个环节,因此务必对它们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①分析前质量控制:主要指检测结果受生理、人为和干扰物等因素的影响,务必尽可能地排除这些影响因素。&&&&& ②分析中质量控制:主要指检测结果受仪器、试剂、方法、操作和人员素质等的影响,务须用室内质控(IQC)和间室质评(IQA)加以控制。&&&&& ③分析后质量控制:指对所得结果,需紧密联系分析前和分析中的各种因素,还需紧密联系临床表现、患者状况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以求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达到最佳水平。摘自:《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2年第23卷第3期&  & 相关链接   BPCPTAPTT涓轰涔搴涓烘浜烘甯歌妫ラ」 - 涓村妫楠 - 涓楠诲缃锛妫楠诲涓涓ㄦ风绔
ㄧ浣缃 -=>
BPCPTAPTT涓轰涔搴涓烘浜烘甯歌妫ラ」
浣锛&& ユ锛&& 甯堕达 10:51:31&&瑰绘帮
稿绀猴&&&&骞村锛ㄩ甯浜充や娇ㄧ琛鸿堕达BT锛琛堕达CT锛虫规瑙瀹锛杩浣胯灏胯帮BPC锛琛跺堕达PT锛娲诲ㄥ琛娲婚舵堕达APTT锛涓烘浜烘甯歌妫ラ」ㄤ负浠涔瑕浣鸿椤硅瀹灏卞跺绠杩板涓锛鸿堕达BT锛虹寸よ跺鸿&
浠骞村锛ㄩ甯浜充や娇ㄧ琛鸿堕达BT锛琛堕达CT锛虫规瑙瀹锛杩浣胯灏胯帮BPC锛琛跺堕达PT锛娲诲ㄥ琛娲婚舵堕达APTT锛涓烘浜烘甯歌妫ラ」ㄤ负浠涔瑕浣鸿椤硅瀹灏卞跺绠杩板涓锛 鸿堕达BT锛虹寸よ跺鸿板鸿跺姝㈡堕淬藉婚㈠ㄧ娉锛Duke锛锛崇ㄤ娆℃ч琛ㄦh灏冲澶蹇轰娣辩害2-3mm浼ゅ锛浣胯娑茶舵猴绔诲ㄧ琛ㄨ讹姣30绉ㄦ护绾歌交杞昏稿琛婊翠娆$村拌娴姝负姝璁板姝㈠鸿堕达杩绉规界舵浣绠锛浣规骞寸瀹璺靛锛瀹搴甯稿樊锛浜哄6142渚浜鸿瀵锛浠涓渚浜哄鸿堕村欢匡瑙跺凡缁け浣涓轰椤规甯歌妫ラ」浣ㄣ浜涓瀹剁宠涓哄杩借捣拌瀵煎荤璐㈠奖浠ュ姝㈣涓规浣跨ㄦ甯稿瑕 琛堕达CT锛绂讳琛娑蹭╄〃㈡瑙拌娑茶跺烘瑕堕达瀹婧琛绯荤芥ョ绛璇楠藉骞挎浣跨ㄧ娉锛冲涓婊磋缃浇涓锛寮濮璁版讹姣涓娈垫堕达杞绘琛婊翠娆★璁板琛娑插烘堕淬杩绉规瀵规h琛界ゆ锛涔涓纭浜虹ㄦ规瀵 20渚琛h杩琛妫娴锛妫虹浠涓5%-10%锛充娇琛h锛舵虹涔16.6%锛瑙ㄥラ娴h腑鸿典涓瀵逛涓瑕h锛锋 ㄧ姝㈣藉藉甯搁瑕澶绉荤蹇椤诲ㄦ瀵规h姝㈣跺典板涓帮浠ラ叉腑 琛灏胯般琛跺堕村娲诲ㄥ琛娲婚舵堕寸娴瀹锛充负寰濂界h姝㈣界绛璇楠 琛灏挎娑蹭腑绾㈢界浠ュ绗绉琛缁锛琛灏挎瑕浣ㄦ涓琛ㄥ井琛绠′绠$存讹琛娑蹭腑琛灏夸板涓琛搴锛浠ユ存ㄤ琛灏垮涓琛杩绋璧堕惧淇淇浣胯剁缉绛芥ュ璋琛灏块琛灏跨存存浜绠$存澶缁缁锛璋琛灏胯寰涓琛灏垮榛板凡缁琛灏夸琛灏夸寸镐榛ㄨ绠$存澶褰㈡琛灏胯锛灏寰绠$瑁浼ゅㄥ版瀹ㄥ伴诲浠ラ绘琛娑叉澶憋杩ㄦ轰姝㈣杩绋涓О涓轰姝㈣褰琛灏跨 璐ㄦ寮甯告讹瀹杩浜介句互瀹锛杩涔灏变藉舵琛浣ㄣ涓h虹琛灏胯川寮甯哥告锛虹琛灏块寮甯哥撮ㄤ复搴宸ヤ涓翠负甯歌锛浠ヨ灏胯版浜哄瑕涓椤瑰楠瀹ゆラ」 琛娑茬辨ㄧ娑蹭舵杞涓轰娴ㄧ剁舵绉颁负琛娑插恒ㄨ绠$存杈澶ф讹琛绠″琛灏跨姝㈣浣ㄦ借揪板ㄦ琛锛椤诲ㄦ浼ゅㄨ娑插猴褰㈡琛锛杩琛宸╁烘х娆℃琛锛靛浼ゅ锛浠ヨ揪褰诲姝㈣琛娑插烘ф琛界瑕缁ㄥ锛ㄦ轰姝㈣杩绋涓琚О涓轰姝㈣姝わ濡琛绯荤瀛ㄥ甯革灏变藉瀹ㄦ琛琛杩绋互琛跺婵娲荤╁舰寮濮锛浠ョ氦缁磋藉绾ょ淮斤褰㈡琛缁渚琛ㄦ瑰婵娲X瀛寰涓锛灏琛绯荤涓哄婧у琛绯荤澶婧у琛绯荤锛瀹浠卞瀹琛ㄨ绋锛涓琛涓や釜绯荤瀛伴澶锛褰瀹浠弗缂轰璐ㄩ虹寮甯告讹h充虹琛哄堕纰 琛跺堕存瀹涓昏娴澶婧у琛绯荤纰瀹杩澶婧у琛寰冲瀛琚娲伙浣垮琛跺涓哄琛讹杩浣跨氦缁磋藉涓虹氦缁磋斤瀹琛娑插烘瑕堕淬褰澶婧у琛绯荤瀛ゃ°╁绾ょ淮藉缂轰琛娑插惊涓╄川澧澶讹h灏变虹涓绋搴姝㈣介纰锛姝ゆ讹PT浼惧欢裤姝わPTヤ姝㈣涓澶婧у琛绯荤界涓椤瑰濂界绛璇楠 娲诲ㄥ琛娲婚舵堕存ヤ姝㈣婧у琛绯荤界涓椤瑰绛璇楠APTT寤堕挎甯歌剧锛拌锛澶у戒浼锛朵腑渚灏辨涔涓绾ㄨ卞界瀹ゆ韬鸿х剧锛剁灏辨变h浣婧у琛瀛сㄦ己涔缂洪枫瀹涓锛ㄤ汉缇や腑琛h骞朵灏瑙锛界2.5-2.9/10涓浜哄锛惰绫荤剧藉杞诲井锛娌℃剧鸿锛璧蜂汉浠瑙剧鸿ㄨ交寰浼ゅ杩澶鸿骞朵崇浼涓ラ鸿锛杩绫荤浜哄浜2-3澶╋娣遍ㄧ缁涓ラ鸿涓姝涓杩琛ㄨ╂琛涓浣炽杞昏褰卞h棰浼浜虹藉遍┿APTT妫娴95%琛h锛涓规绠蹇 缁间杩帮PTAPTT浣涓轰姝㈣缂洪风绛璇楠锛涓涓姝㈣界琛灏胯帮宠藉寰濂界浜烘姝㈣琛跺碉濡娌℃寮甯哥锛涓浣妫涓规锛澶绉腑涓ラ鸿芥у氨灏濡杩涓椤规ヤ腑浠讳寮甯革搴杩涓姝ユユ惧锛瀵圭娌荤锛寤舵浠ヤ璇『┿浜瀹涓h妫ュ绾7.1%hPT寤堕匡2-9%hAPTT寤堕匡姣渚骞朵浣姝BPCPTAPTT搴涓烘h甯歌妫ラ」
锛剧ず10°璇璁哄瀹瑰浠h〃缃瑙癸涓腑楠诲缃绔烘筹锛
[璇璁哄5琚革璇疯蹇绛寰]
娉ㄣ 琛ㄨ璁哄靛浠ヤ′锛
灏缃涓寰凤靛涓汉姘卞界椤规虫寰娉瑙
挎涓ㄧ琛涓鸿存存瀵艰寸姘浜浜娉寰璐d换
绠$浜哄淇ゅ剁杈瑷涓浠绘瀹
ㄧ绔杞浇寮ㄦㄧ璇璁
涓璁哄宠〃ㄥ凡缁璇诲苟涓杩版℃742第二章 血液一般检验 02 血栓与止血、血型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742第二章 血液一般检验 02 血栓与止血、血型
第四节;血栓与止血一般检查;血液凝固是由凝血因子按一定顺序相继激活而生;成凝血酶,最终使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的过程;在生理情况下,人体的凝血、抗凝血与纤维蛋白溶解;(纤溶)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并受神经-体液;的调节,使血液既不溢出血管壁而出血,也不在血管;内发生凝固而导致血栓形成; 一、血栓与止血常用筛检试验;(一)出血时间;在特定条件下,皮肤小血管被
第四节血栓与止血一般检查血液凝固是由凝血因子按一定顺序相继激活而生成凝血酶,最终使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的过程。在生理情况下,人体的凝血、抗凝血与纤维蛋白溶解(纤溶)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并受神经-体液的调节,使血液既不溢出血管壁而出血,也不在血管内发生凝固而导致血栓形成。但在病理情况下,凝血 功能亢进、抗凝血或纤溶功能降低,可引起血栓前状 态或血栓形成;反之,则可导致低凝状态或出血。 一、血栓与止血常用筛检试验(一)出血时间在特定条件下,皮肤小血管被刺破后,血液自行 流出到自然停止的时间称为出血时间(BT)。BT异 常与血小板数量和功能、血管壁完整性、某些凝血因 子缺乏等有关。 【检测原理】 1.出血时间测定器法 (TBT)2.Ivy法 【方法学评价】BT测定属于体内试验,操作较为复杂,即使是TBT也难以获得真正的“标准切口”,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因此,BT目前不作为常用筛检试验。BT测定方法有Duke法、Ivy法和TBT法,其方 法学评价见表2-70。 【质量保证】 【参考区间】TBT:(6.9±2.1)min。 【临床意义】1.BT延长主要涉及血小板和血管壁的一期止血缺陷。① 血小板数量异常,如血小板减少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② 血小板功能缺陷,如血小板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综合征。③ 某些凝 血因子缺乏,如血管性血友病(vWD)、低(无) 纤维蛋白原血症和DIC。 2.BT缩短 某些严重的血栓性疾病。 (二)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PT)是在体外模拟体内外源性凝血的全部条件,测定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PT是常用的外源性 凝血途径和共同凝血途 径的筛检指标之一。 【检测原理】 凝血酶原时间检测原理(图258)。图2-58 PT检测原 理 目前,PT测定已普遍使用血液凝固仪,它是通过仪器连续记录血浆凝固过程中的一系列变化,并将这些变化信号转变成数据,用计算机收集、处理数据后得出检测结果。血液凝固仪对 PT测定的3种方法与检测原理见表2-71。 【方法学评价】PT测定的方法学评价见表272。 【质量保证】血液标本采集和处理、仪器 和试剂、检测温度等各种因素都对PT的检测结 果产生影响。因此,全面质量控制对保证PT检 测结果的准确性十分重要。 1.检测前 包括患者准备、血液标本采 集、转运和处理等,其要求见表2-73。
2.检测中(1)测定:无论是手工法还是仪器法,都要严格按照规 程规范操作。 (2)组织凝血活酶的质量:PT的灵敏度依赖于组织凝血 活酶的质量。必须使用标有国际敏感指数(ISI)的PT试剂。 (3)ISI和INR:WHO将人脑凝血活酶标准品作为标定不 同来源组织凝血活酶ISI的参考品,其ISI确定为1.0。ISI值越接 近1.0,表示其灵敏度越高。 (4)正常对照值:商品化参考血浆常用100名健康男女 各半的混合血浆作为正常对照用的标准血浆。 (5)IQC:反映测定结果的准确性。EQA的结果可作为评价实验室检测质量的客观证据。 3.检测后 (1)PT报告方式:PT(s)、INR、凝血 酶原比率(PTR)、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其评价见表2-74。 (2)PT结果审核与复查:应该结合标本质量和临床诊断等对结果作出综合判断后,才能发出正确的检验报告。重视异常结果的复查,必要时重新采集标本进行复查,并加强与临床沟通,及时掌握反馈信息。【参考区间】每个实验室必须建立相应的参考区间。①PT:成人11~13s,超过正常对照值3s为异常。②INR:因ISI不同而异。③PTR:成人0.85~1.15。④PTA:70%~130%。 临床意义】PT变化的临床意义见表2-74-1。 (三)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APTT是在体外模拟体内内源性凝血的全部条件,测定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以反映内源性凝血因子、共同途径是否异常和血液中是否存在抗凝血物质,APTT是常用而且比较灵敏的内源性凝血系统的筛检指标之一。【检测原理】 APTT检测原理见图2-59。 图2-59 APTT检测原理 【方法学评价】与PT试验相同。【质量保证】 1.检测前 的灵敏度。 2.检测中 其室内质量控制与PT试验相同。 APTT试剂是激活剂和部分凝血活酶的混合物。因其来 与PT试验相同。但应注意冷冻血浆 可降低APTT对狼疮抗凝物(LAC)与FⅫ、FⅪ等缺乏源及制备方法不同,可影响APTT测定结果。3.检测后 与PT试验相同。 【参考区间】25~35s,超过正常对照值10s为 异常。但每个实验室必须建立相应的参考区间。 【临床意义】APTT是检测内源性凝血因子是 否缺乏的比较灵敏的试验(表2-74-2),而且检测FⅧ、FⅨ的灵敏度比FⅪ、FⅫ和共同途径中凝血因子更高,能检出FⅧ∶C小于25%的轻型血友病,故已替代试管法凝血时间(CT)。但是,单一因子(如FⅧ)活性增高可使APTT缩短,其结果则可能 掩盖其他凝血因子缺乏。
(四)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Fg)是由肝脏合成,是血浆浓度最高的凝血因子。Fg浓度或功能异常均可导致凝血障碍。 因此,Fg是出血性疾病与血栓性疾病诊治中常用的筛 检指标之一。Fg检测方法有多种,有的准确性较差, 已趋向淘汰。目前常用的方法有Clauss法、PT衍生 法等。 【检测原理】Clauss法、PT衍生法等方法的检测原理见表2-75。
【方法学评价】Fg检测的方法学评价见表2-76。 【质量保证】 【参考区间】成人:2.00~4.00g/L。新生儿: 1.25~3.00g/L。 【临床意义】 (五)凝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TT)是反映血浆中纤维蛋白原转 变为纤维蛋白的筛检指标之一。TT延长主要反映Fg 浓度减少或功能异常以及血液中存在相关的抗凝物质 (肝素、类肝素等)。【检测原理】37℃条件下,在待检血浆中加入“标准化”凝血酶后,直接将血浆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使乏血小板血浆凝固,其凝固时间即为 TT。 【方法学评价】与PT试验相同。 【质量保证】与PT试验相同。 【参考区间】16~18s,超过正常对照值 3s为异常。由于试剂中凝血酶浓度不同,其检 测结果存在差异。因此,每个实验室必须建立 相应的参考区间。 【临床意义】1.TT延长①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和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其中更多见于获得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②肝素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如肝素治疗、肿瘤和SLE等。③原发性或继发性纤溶亢进时(如DIC),由于FDP增多对凝血酶有抑制作用,可导致TT延长。 2.TT缩短 一般无临床意义。 (六)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纤维蛋白原、可溶性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多聚体和交联纤维蛋白均可被纤溶酶降解,生成纤维蛋白 (原)降解产物(FDP)。血液FDP浓度增高是体内 纤溶亢进的标志,但不能鉴别原发性纤溶亢进与继发 性纤溶亢进。FDP中X、Y、D和E等片段具有纤维蛋 白原的抗原决定簇,用其免疫动物可获得抗 FDP抗体。 因此,通过免疫学方法可检测血浆FDP浓度。 【检测原理】 【方法学评价】 FDP测定的方法学评价见表277。 【质量保证】 【参考区间】阴性(<5mg/L)。 【临床意义】 FDP阳性或FDP浓度增高 见于原发性纤溶亢进,或继发性纤溶亢进,如 DIC、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恶性肿瘤、 肝脏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和溶栓治疗等。 (七)D-二聚体D-二聚体(D-D)是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 产物之一。因为继发性纤溶中纤溶酶的主要作 用底物是纤维蛋白,生成特异性FDP即为D-D, 所以D-D是继发性纤溶特有代谢产物。用D-D 免疫动物可获得抗D-D抗体,因此,通过免疫 学方法检测血浆D-D浓度。 【检测原理】DD检测原理见表2-77-1。 【方法学评价】与FDP测定相同。 【质量保证】DD检测的质量保证见表2-77-2。
【参考区间】阴性(<250 μg/L)。 【临床意义】健康人血液D-D浓度很低,而在血栓形成与继发性纤溶时D-D浓度显著增高。因此,D-D是DIC实验诊断中特异性较强的指标,并在排除血栓形成中有重要价值。 ①DIC、深静脉血栓等。 ②D-D是诊断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主要筛检指标之一。 ③继发性纤溶亢进D-D浓度增高,而在原发性纤溶亢进早期D-D浓度正常,可作为两者的鉴别指标之一。 二、血栓与止血常用筛检试验的临床应用 (一)止血缺陷筛检 1.一期止血缺陷筛检试验的临床应用 一 期止血缺陷是指血管壁和血小板缺陷所致的出血性疾病,常用筛检试验有BT和PLT,其临床应用见表2-78。
2.二期止血缺陷筛检试验的临床应用二期止血缺陷是指凝血因子缺陷或存在病理性抗凝物质所 致的出血性疾病,常用筛检指标有PT、APTT,其临 床应用见表2-79。 另外,APTT、PT均延长时,可进一步选用Fg 作为其筛检指标,若Fg浓度降低,则多见于继发性 纤维蛋白原减少,少见于原发性纤维蛋白原减少或结 构异常。
3.纤溶亢进性出血筛检试验的临床应用纤溶亢进性出血是指纤维蛋白(原)等被纤溶酶降解所引起的出血,常用筛检指标有FDP、D-D,其临床应 用见表2-80。 另外,也可选用TT作为其筛检指标,纤维蛋白原降低、FDP阳性或FDP浓度增高,TT延长,但要排除存在肝素或类肝素抗凝物质的可能。
(二)手术前止凝血功能筛检 手术前止凝血功能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病史(出 血史和家族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3方面资 料进行综合判断的。其中,实验室检查一般要联合 应用APTT、PT和PLT。如临床有出血史时,另加 出血时间测定器法进行BT检测。 (三)DIC实验诊断DIC的实验诊断既是诊断DIC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治疗DIC的重要参考依据。DIC常用筛检指标有PLT、Fg、FDP和PT,同时具有其中3项以上异常即可实验诊断DIC(表2-81)。DIC实验诊断中必须采用筛检试验进行动态观察,当PLT和Fg进行性降低,而FDP或D-D浓度进行性增高时,则更有诊断意义。
(四)监测抗凝与溶栓治疗 1.抗凝治疗监测 常用的监测指标为INR、APTT。INR是口服抗凝剂(如华法林)治疗监测的 首选指标。口服抗凝剂抗凝治疗的INR监测结果及其 治疗评价见表2-82。APTT是监测普通肝素治疗较灵敏的指标,通常以APTT维持在其基础值的1.5~2.5倍为宜,不宜超过2.5倍。
2.溶栓治疗监测常用的监测指标为Fg、TT。使用链激酶、尿激酶等溶栓治疗,一般认 为Fg维持在1.2~1.5g/L为宜,若低于1.0g/L, 则有出血的可能;TT维持在其基础值的1.5~ 2.5倍,则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第五节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血型是血液各种成分抗原的遗传性状,是 血液的主要特征之一。 血型系统是指由单个基因座或多个紧密连 锁的基因座上的等位基因所产生的一组抗原。 ①红细胞血型系统:红细胞表面抗原有400多种,分为30个血型系统(如ABO、Rh、MNS、P等)、4个血型集合和高频及低频抗原组,其中ABO和Rh血型系统与临床输血密切相关。②白细胞抗原系统:包括红细胞血型抗原、白细胞本身所特有的血型抗原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③血小板血型系统:包括血小板相关抗原(如 红细胞血型抗原和HLA)和血小板特异性抗原。 一、ABO血型系统190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学者发现了 人类第一个血型系统,即ABO血型系统,红细 胞ABO血型系统主要有A型、B型、O型及AB型四种基本血型,其抗原、抗体组成见表2-83 。
(一)ABO血型系统抗原1.抗原存在部位 ABO血型系统主要有A、B和H三种抗原(ABH或HAB抗原),在人体中普遍存在,不仅存在于红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上皮细胞等细胞膜上(完全抗原),而且还存在于除脑脊液以外的各种体液或分泌液中(半抗原)。 血型物质的概念与特点、血型物质的作用见表2-83-1、表2-83-2。
2.抗原结构红细胞ABO血型系统抗原主要结构见表2-84。ABO血型系统抗原的基本物质是多聚糖类血型前体Ⅱ型链,几乎所有红细胞膜上都表达H抗原(亦称H物质),故H抗原是形成A、B抗原的结构基础。 3.抗原基因 因。与ABO血型系统抗原合成有关的主要基因有H(FUT1)、ABO和分泌Se(FUT2)基 (1)H基因:位于第19号染色体上,H基因频率 是99.99%,编码产生岩藻糖基转移酶,该酶将岩藻糖 连接到血型前体Ⅱ型链末端的半乳糖上,形成H抗原。 红细胞膜上H抗原表达强度依次为:O>A2>A2B >B >A1>A1B。H抗原性很弱,血清中一般无抗H。 (2)ABO基因:位于第9号染色体上,ABO表型受A、B、O三个等位基因控制,A和B基因为显性基
(3)分泌Se基因: Se基因位于第19号染色体 上,编码产生岩藻糖基转移酶,该酶将岩藻糖连接到体液或分泌液中血型前体Ⅰ型链末端的半乳糖上,形成分泌型H物质,分泌型H物质又可转化为A或B血型物质。 4.抗原表达37d的胎儿就可以产生A、B及H抗原,5~6周胎儿红细胞已可测出抗原的存在, 出生时红细胞所带的抗原数量大约为成人的25%~ 50%,以后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加,到20岁左右 达高峰,进入老年期逐渐减低,大多数个体每个红 细胞有200万个以上的抗原,ABO血型抗原的抗原 性终身不变。 (二)ABO血型系统抗体 1.抗体产生 婴儿出生时,通常无血 型抗体,出生3~6个月后才能查出抗体,5~ 10岁时抗体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65岁 以上者抗体水平较低。由于环境中A型物质较 多,故B型人中抗A的效价高于A型人中抗B 的效价。 2.抗体特性ABO血型系统抗体为免疫球蛋白,按其产生原因可分为天然抗体和免疫性抗体(表2-842)。血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应用写作文书、各类资格考试、文学作品欣赏、高等教育、中学教育、外语学习资料、幼儿教育、小学教育、生活休闲娱乐、742第二章 血液一般检验 02 血栓与止血、血型等内容。 
 第三章 血栓与止血一般检验 实验一 【目的】 【原理】 血小板计数 掌握血小板(...【试剂】 【标本】 【操作】 1.吸取稀释液 2.采血及加血 准确吸取 10g/L ...  02.血液一般检查-完成 14页 1下载券 02 第二章 ...5.血液凝固与止血。 6.ABO 及 Rh 血型系统及临床...(1)血小板粘附、聚集形成松软止血栓,防止出血。 (2...  2财富值 02.血液一般检查-完成 14页 1财富值 02 第二章 血液页 ...(3)促进血液凝固,形成牢固止血栓。 八、ABO 血型系统 1.血型:血细胞膜外表面...  第二章血液 1 体液与内环境 1.1 体液概念:细胞...内含蛋白收缩→血凝块回缩→坚实血栓 ●纤溶作用...2)加温 3)维生素 K3 6 血型 6.1 有关血型的几...  H02 第二章 血 液 49页 免费 第二章 气 血 ...熟悉血 液的组成;各种血细胞的生理组成;ABO 血型...由于此法不 能保全血细胞,临床血液检验不适用,派出...  2.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同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3...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血液对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3.输血时为什么要检查血型? 4.输血的原则是什么? ...  学检查,血栓与止血的检测,血型、血库、交叉配血,排泄物、分泌液及体液检验,...【参考价值】: 1.动态观察病情 2.良、恶性肿瘤鉴别 (三)减慢:一般临床意义...  2页 免费 第2章4_坐标变换 ,结构力学... 11页...A 型血,没有发生凝集反应,该人血型一定的 A 型...C.形成止血栓? D.促进血液凝血? E.对血管壁的...  ◇生理止血 正常时小血管损伤出血,经数分钟后出血...2.黏着、聚集形成松软的血小板止血栓。 3.在血液...④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第四节 血型――红细胞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ptt临床意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