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博士面试之后 可以给面试官发邮件怎么写询问吗

&& 查看话题
有多少人没有面试就直接拿到offer?导师人怎么样?
首先说明,本人背景还是不错,双985,绩点高,文章若干。
前阵子套一个老师,professor,查了文章,做得很不错,方向非常一致。
然后套磁说要申csc攻博,发cv。过了一两天就回复说方向很吻合,很愿意支持你。
我就跟他要邀请函,CV之类的。
过了几天有回复说,可以的准备好就给你。言谈之中还夸了一下我,邮件思路清晰什么的。
过程中完全没有面试,也没有要我的成绩单,发表论文等。
看到网上有说没有面试就要的导师得小心点。大家觉得靠谱不?有多少人是没有这么简单就拿到offer的?导师怎么样?
主要担心过去三四年的 万一遇到一个不好的老师就惨了。
如果大家有什么可以了解导师人品的方法,也可以提供一下~谢谢
导师也许比较忙 没空见你
你自己可以要求见面或者skype聊聊的
毕竟是双向选择…
还有就是可以问问导师的学生 邮件地址网站应该能找到的 我的最开始没有面试,申请到csc之后面了一次,因为当时我的学校英语成绩较高,导师才面试的,不面试的应该很多,你不要多想。难道办事很顺利,你还不舒服吗? 同样没面试拿到offer~没什么担心的吧 我也没面就给offer了。另外一个想面的总找不到合适的时间,现在不知道怎么办了。 我也没面试,外导说好给我发offer了 机会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只有自己努力去争取才有可能得到自己满意的结果,祝好运…… 面试只是导师评估的手段之一,不一定都要面试。 没有面试,老师通过CV什么的都能看的差不多了,面试应该大部分就是对你的英语不太放心吧 我的也没有面试,直接给的邀请信,写的可正规了。我觉得应该可以吧,主要是方向太切合了,估计老师也嫌麻烦。我的老师是荷兰的,英、加、美、澳的好像都要面试一下的,我个人觉得,年轻老师爱面试。 : Originally posted by gzc_life at
我的也没有面试,直接给的邀请信,写的可正规了。我觉得应该可以吧,主要是方向太切合了,估计老师也嫌麻烦。我的老师是荷兰的,英、加、美、澳的好像都要面试一下的,我个人觉得,年轻老师爱面试。 我的也没面试 连做的课题双方都没有讨论下再确定下 他就直接把写的研究计划发给我了 我就改了改格式之类的 这种情况看来还是挺多的 我对这个比较担心的是对方广发offer : Originally posted by ZYoung at
我的也没面试 连做的课题双方都没有讨论下再确定下 他就直接把写的研究计划发给我了 我就改了改格式之类的 这种情况看来还是挺多的 我对这个比较担心的是对方广发offer
... 你这一说我也有点担心,应该不会的吧,外导应该注重诚信才对,我跟其中的一个小导师联系过十封邮件,你联系的那边学校啊? 应该是你自身的优势打动了他。不过如果可能我建议你去见见他。了解下更具体的情况 还是更好。心里有底 我拿到邀请函也没有面试的,而且外导很忙,后面都是让助理跟我联系的。 很多。特别是文科的。 说明那个教授比较看好你,或者他研究室比较确认,楼主申请的哪个国家的? : Originally posted by wxyinjp at
说明那个教授比较看好你,或者他研究室比较确认,楼主申请的哪个国家的? 他研究室比较缺人 CV 面试都没有 直接拿到大牛offer 老板人超nice&& 查看话题
海外博士后面试会问什么问题?
如题,最近申请了个海外的博后,华人老板。 CV发给他后,隔天给了我回信,说XXX将会和我面试,然后XXX会和他讨论面试的情况。
已经过了好几天了,XXX都没联系我面试,该怎么办?不会忘记了吧:sweat:
还有,面试都可能问些什么问题啊?担心,是不是先得看几篇他们实验室的文章?以前没关注过他们组里的文章:o。
都不知道这个组是干嘛的,怎么当初也去申请了呢
在面试的时候,至少也要说你想过去做什么吧,而且不能是一个全新的方向吧:shuai: 总结一下自己的工作,熟悉一下对方的工作 唠唠家常。。。自己发的论文,主要研究的是什么内容,创新点,如果是合作者的话,你主要参与什么工作;你认为最好的一篇paper是。。。。等等。。。。 肯定要先介绍一下你自己。
你为什么选择他们组?
你的职业生涯的长期打算?
你有啥别的经验(项目上)
blablabla。。。。。再唠唠家常 跟华人老板是用中文还是英文呢? 突出自己的能力,做出的成果,未来的计划!&& 查看话题
荷兰莱顿大学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申请博士的问题
本人小硕一枚,今年7月毕业。目前没有接到offer还在套磁中。其中荷兰的莱顿大学研究生院告诉我,托福成绩不够109就不要申请博士(好强硬的说!!)澳大利亚的悉尼大学说,由于你只能今年7月份毕业,目前拿不到硕士毕业证,所以只能申请2015年的博士。这是神马情况,请各位友友支招!!重谢!!
1.我应该向荷兰的莱顿大学教授帮我去院里说托福成绩可以放松吗?但是申请博士流程是先网上申请,然后根据我的资料选择合适导师。等于说,如果我托福成绩不够,基本他们就不会走第二步,也就不会有任何教授看到我的资料!!可是我看到帖子上很多人讲只要是教授支持,语言神马都不是问题。应该怎么办呢?
2.悉尼大学嫌弃我7月份才毕业,但是为什么我不能够出示7月份正常毕业的证明吗?难道大家不是硕士最后一年申请培养博士么?那么申请时候肯定没有拿到硕士学位的啊。
1.貌似莱顿的语言要求是比较高。有同学套到热心的老师后,老师支持他,然后给他邀请函的,上面没有说英语要求不够学校要求(因为他的英语已经有6.5)。所以,你可能要老师强烈支持才行。
2.这种情况下,会不会他们认为你申请全奖的?或者你去学校或者学院开一个证明,说明你会在7月拿到硕士学位,然后最重要的是,你一定在提醒他们你申请的是CSC免学费,而且你需要的offer可以有“拿到硕士毕业证和CSC的生活费之后才能够换成unconditional的”——这个也是CSC认同的。
还有,它家的是月末截止。你按照他们的规定来做即可。
http://sydney.edu.au/scholarships/prospective/uos-csc-scholarships.shtml
USYD-CSC scholarship applicants must register to be considered for tuition fee support by 5.00 pm AEST (2.00 pm Beijing time) on 31 January 2014.
祝福~ : Originally posted by jugeojugeo at
1.貌似莱顿的语言要求是比较高。有同学套到热心的老师后,老师支持他,然后给他邀请函的,上面没有说英语要求不够学校要求(因为他的英语已经有6.5)。所以,你可能要老师强烈支持才行。
2.这种情况下,会不会他们 ... 谢谢亲! 但是悉尼大学我没有做网上申请的第一步,这一步截止日期:PhD applications must be lodged no later than 15 December 2013 for commencement in Semester 2 2014. 所以悉尼大学就洒泪放弃吧!
我要赶紧争取莱顿大学,谢谢!! : Originally posted by putinjanew at
谢谢亲! 但是悉尼大学我没有做网上申请的第一步,这一步截止日期:PhD applications must be lodged no later than 15 December 2013 for commencement in Semester 2 2014. 所以悉尼大学就洒泪放弃吧!
我要赶紧 ... 我觉得悉尼大学的,纵然没有进行第一步,也可以试试的。因为很多学校也是直接递交然后统一评审的。
或者argue看看罗。
祝福! : Originally posted by jugeojugeo at
1.貌似莱顿的语言要求是比较高。有同学套到热心的老师后,老师支持他,然后给他邀请函的,上面没有说英语要求不够学校要求(因为他的英语已经有6.5)。所以,你可能要老师强烈支持才行。
2.这种情况下,会不会他们 ... 还有一个问题请教~但是悉尼大学的人告诉我,可以申请2015年2月份入学的,但是我不知道CSC支持的只能是今年9月份出去的人,还是可以2015年2月出去的呢?谢谢亲! : Originally posted by putinjanew at
还有一个问题请教~但是悉尼大学的人告诉我,可以申请2015年2月份入学的,但是我不知道CSC支持的只能是今年9月份出去的人,还是可以2015年2月出去的呢?谢谢亲!... 可以到2015年3月。就是今年3月申请,5月出结果,一般下一年3月31号之前出去即可,CSC的资格保持到那天的。
祝福! 请问楼主,莱顿的雅思要求那么高么?我只有6.0啊。打算再考,但是,明天就要面试了 : Originally posted by
请问楼主,莱顿的雅思要求那么高么?我只有6.0啊。打算再考,但是,明天就要面试了 加油啊~亲,面试顺利~我也不知道到底英语要求是针对所有博士申请还是只是他们自己出钱的researcher.但有导师顶你估计是最有用的!加油!目前我联系的supervisor还木有回我信,也没有问我面试,神马情况~~桑心 : Originally posted by putinjanew at
加油啊~亲,面试顺利~我也不知道到底英语要求是针对所有博士申请还是只是他们自己出钱的researcher.但有导师顶你估计是最有用的!加油!目前我联系的supervisor还木有回我信,也没有问我面试,神马情况~~桑心... 我今天中午刚面完第一轮,说一个星期内出结果,自我感觉一般般,但是准备了ppt ,给他们传了过去,反正等消息吧&& 查看话题
欧洲的博士职位申请(一)——德国与荷兰
后面我还会补充其他国家的相关信息,未经本人同意,不得转载。另,祝大家新年快乐!
------------------------------------------------------------------------------------------------------
&&就好像许多喜欢拖延的人一样,对于一件没有明确时间期限的事情,我总喜欢找各种理由拖下来,即使每天都会牵挂着,告诉自己要去完成了,但是还是总会找各种理由拖下去,譬如记录下自己申请博士职位这件事情。从确定好要去的学校到下了飞机来到这个漂亮的西欧小城,忙硕士论文忙答辩忙签证种种事情就成为不同时期拖延的借口。
&&申请的中间得到很多人的帮助,很是感动,有些从未谋面的前辈会给我寄材料过来,可是现在却找不到任何的联系方式,非常内疚和遗憾。而很多人写在网上的经历对自己也很有启发。所以我想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是一种很好的方式,算是对帮助过我的人的一种致谢吧。
&&这些年国内的研究水平进步得非常快,有些人会在国内国外之间犹豫不决,留学成为一件性价比越来越低的事情,于是写申请学校经验这种事情被越来越多人不屑,毕竟海外镀层金回来后呼风唤雨的时代已经完全过去。可是,事情为何要考虑得这么功利,尤其是在年轻还没有太多牵挂的时候,如果你真想出国看看,想体验几年真正的科研风气,为什么要考虑如此之多呢。从小到大的教育告诉我们要做得更优秀,考更好的成绩去更好的学校,而这些成绩和学校似乎又是获取下一个更好的砝码,结果一个接着下一个而来。可是啊,看到有些人,他们总会让你感觉,其实他们的优秀只不过是让他们能自由地选择,当你有这些选择的时候,不一定非得要选择一个薪水最高的公司或者排名最高的学校。那些即使不是最好,但是自己又是满心憧憬的未来,只要不至于让你将来生活太过窘迫,那为何不一试呢。
&&好吧,言归正题吧。因为我的研究方向与光电子,微电子和材料相关,所以后面举的例子大部分与这些有关。
&&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我申请了差不多七八个国家的博士职位,从北欧的瑞典到西欧的德国瑞士,甚至还套过日本东京大学的教授。大部分国家都拿到了正式或者口头的offer。自己的条件不是很好,本科时候因为贪玩,搞得GPA并不是很好看,硕士期间还是对跟着老师上课考试不感兴趣,所以GPA还是不好看,做的也并不是实验室的主流方向。但是我明白我很喜欢科研这个世界,经常会跟人谈起领域的进展和科研界的八卦,硕士期间最有成就感的时候就是站在台上做Presentation,回答结束之后各种好奇的提问。后来做了些擦边球的工作发了两篇文章,幸运地“解决了几个问题”(导师语),很感激导师和实验室老师的认真,无论是平常修改文章还是后来写推荐信,文章后来还被选为Research Highlight。
&&因为并不擅长考试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准备GRE和TOEFL,所以没有去美国,虽然一开始准备出国的时候我就想着去美国宾州州立或者UC Davis这种学校,但是后来还是调整了方向把目光放在欧洲。欧美最大区别在于美国本科生就可以申请博士,而欧洲基本需要硕士学位,所以美国对本科的GPA和毕业的学校很看重,这就完全不是我的强项了,虽然学校并不差,还算是985/211, 可是GPA拿不出手啊。而欧洲对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以及你的研究经历和技能与他们课题组的需求是否Match更看重。另外欧洲的博士申请不需要交申请费。
&&下面我针对各个国家过来来谈:
& &一)德国。这大概是很多人欧洲大陆留学最感兴趣的地方,尤其是博士阶段,虽然欧洲二战之后科技和教育被美国超越和拉开了,但是德国在很多领域还是很有吸引力,像是机械方面。德国的大学水平差异不大,虽然近些年德国政府也希望将部分大学精英化,如慕尼黑工业大学、慕尼黑大学和卡尔斯鲁厄理工等,但是总体而言学校跟美国和中国完全不一样,德国排名高的学校里的Faculty的水平并不一定比排名低的学校的强到哪去,高排名也许仅仅是因为这所大学的学科全,规模大或者有很好的医学院,像是我以前关注过的一个领域的大牛,就在一所世界排名500开外的学校,但是做的工作却非常重要和耀眼,而且每年都会在Nature和Science上发两三篇文章讲他们的最新进展。德国的大学基本有非常明确的划分,而且工科大学非常突出,这其中有个TU9联盟,就是德国一些最好的工科大学联盟,像是亚琛工业大学和柏林工业大学都在其中。
德国除了大学之外有几个非常有名的研究所系统:
(1)马普所(Max Planck Institute, MPI)。类似于以前的中科院,基本集中在基础研究领域,例如有名的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Solid State Research (在斯图加特),Max Planck Institute of Quantum Optics(在慕尼黑),这两个所教授基本分两种,一种是拿过诺贝尔奖的,一种是拿过德国(基础)科研领域最重要奖项Leibniz Prize(对一定要跟大牛做研究的可以在维基百科上看这个奖的List)。因为所有的研究非常基础,跟工业界基本不搭边,申请的学生最好是做基础研究的,如果以前进行的是(偏)应用研究,可能过不了简历筛选的关,通过简历筛选之后会统一去研究所参加面试,对于上面两个研究所能参见面试的比例大概在2%-5%之间。大部分Max Planck Institute每年会有一两个时间段开放博士的申请,他们称为International Max Planck Research School(IMPRS),你可以在感兴趣的马普所的网站上看到他们所IMPRS的链接,里面有申请的截止时间和对申请材料的要求。例如,马普固体所的IMPRS信息你可以在这个链接发现:http://www.imprs-am.mpg.de/。马普所是可以招收特别优秀的本科生攻读博士的,每年清华北大都有几个学生去马普所直接读博士,但是可能在你开始研究之前需要在相应的大学上一段时间的课。你可以在马普所的网站上看到他们研究所的列表,找到感兴趣的所:http://www.mpg.de/institutes。
(2)夫琅和费所(Fraunhofer Institute)。这个有点类似于中科院最近这些年成立的一些研究所,例如微电子所和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跟工业界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例如因为AMD在德国的德累斯顿(Dresden)有个很大的工厂,所以在Dresden就可以发现很多个与微电子和材料相关的研究所,像是Institute&&of Nanoelectronic Technologies,而这些研究所的学生可能会直接在企业做相关研究。所以偏工程研究的同学可以申请这个研究所系统的博士职位。与德国的大学类似,夫琅和费所采用当教授拿到相应职位时开放申请,你可以在这个链接发现最新的职位:http://www.fraunhofer.de/en/jobs-career.html。
(3)莱布尼茨研究所(Leibniz Association)。这个研究系统有点介于马普所和夫琅和费所的味道,你在这个研究系统的所发现与国内很多相似的地方,许多不太基础但也不马上会被工业界采用的方向是他们的研究课题,但是那些也可以比较快地向企业做一些转化。譬如在德累斯顿的Leibniz Institute for Solid State and Materials Research,申请职位的方式与夫琅和费所相同,例如Leibniz Institute for Solid State and Materials Research的博士职位可以在http://www.ifw-dresden.de/offers/job-offers找到。
&&另外德国还有个亥姆霍兹联合会(Helmholtz-Association),这其实才是德国最大的研究系统,主要从事一些很大的国家性课题,譬如能源研究和航天中心,这个研究系统有中文网页(/),所以能很方便地让大家找到信息。这个研究系统下面的研究所有些跟国内有很多合作,也非常有影响力,譬如位于亚琛工业大学附近的于利希研究中心,它好像是欧洲最大的研究所,跟亚琛工业大学的合作也非常紧密,亥姆霍兹联合会算是招中国学生去做博士最积极的德国科研单位,每年都跟国家留学基金委(CSC)合作招学生(可以在其中文网站看到信息),如果不希望走CSC,你可以在这个链接发现他们的职位:http://www.helmholtz.de/en/working_at_helmholtz/job_vacancies/。
&&要注意的是,德国在历史上和现在都和日本有很多相同点,这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都是单一民族,而且这两个民族又非常勤奋和认真,作风很严谨。在教育上类似的是他们的国际学生并不多,博士的职位国际学生不易拿到(相对而言德国以北的国家开放程度更高),在CSC普及之前很多人去德国和日本留学(博士)分别要通过德国DAAD奖学金和日本文部省奖学金来资助,与之相同的是博士后的,国内很多水平不错的学者通过洪堡或者JSPS的资助在这两个国家开展研究,并不是德国课题组没有单独的博士或者博士后职位,只是这些职位他们很偏向于给本国人。所以与荷兰瑞士这些国家相比,在德国大学网站不易发现博士的职位,而且即使贴出来他们也更愿意给本国人。这种情况在以上提到的研究所要好些,由于他们没有本科生(德国主要以本硕连读的Diploma为主),所以给国际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但是这些年德国大学为了提高他的国际化水平和竞争力,在许多基础学科开始了类似于马普研究所式的International Research School。下面谈谈德国的部分大学:
(1)慕尼黑工业大学(TUM)和慕尼黑大学(LMU)。这两所大学是德国排名最高的大学,都是首批“精英大学” (三所,还有卡尔斯鲁厄理工)。欧洲大陆的学校基本有一个特点,综合大学基本没有太多的工程学科,主要是自然科学和神学等,工科大学基本基础学科则很少。像在LMU就很难找到一个电子工程的课题组,而在TUM你就可以发现很多非常有名的微电子或者材料学实验室,例如有名的Walter Schottky Institut, 这是欧洲做半导体研究非常著名的一个研究所,进入这个研究所的网站,点开每个课题组的网页,你就可以发现是否有博士职位。
(a)慕尼黑工业大学的职位信息可以在这个网址找到:http://portal.mytum.de/jobs/wissenschaftler。你也可以进入自己感兴趣的院系网页找到感兴趣的课题组,很多时候他们的职位信息不一定贴在学校的网站上。
(b)慕尼黑大学有一个生物和纳米的国际研究计划(Center for NanoScience,相关方面很强的一个研究中心,http://www.cens.de/careers/phd/),每年会在第一季度进行招生(2013年的截止时间是1月17号),通过类似于北美的网投系统投递相关材料后,然后挑选部分申请人进行电话面试,电话面试通过后再在慕尼黑进行面试。另外,慕尼黑大学有与CSC进行合作的项目。
(2)亚琛工业大学(RWTH Aachen),卡尔斯鲁厄理工(KIT),柏林工业大学(TU Berlin)。除了慕尼黑工业大学以外,这三所大学应该是德国名气最大的工科学校,其中亚琛工业大学进入国内较早,在教育科技界有不少知名的校友,例如中科院的前院长路甬祥先生等。相对而言,亚琛工业大学在机械方面的实力很强,而且跟国家留学基金委有合作项目,这个项目不限人数,每年的申请人数都没有达到亚琛的默认上限,所以竞争相对较小。虽然经常可以看到在德国的学科排名榜单上亚琛在电子领域排在前列,但是我发现相对于慕尼黑工业大学,卡尔斯鲁厄和TU Berlin,RWTH Aachen在科学研究方面并没有明显的优势,这是我一直奇怪的点,但是它的课程难度却是很出名。我拿到过RWTH Aachen电子工程系的口头博士offer。以我熟悉的光电子领域而言,卡尔斯鲁厄理工在德国乃至欧洲都是非常强的学校,欧洲在光通信方面许多很前沿的技术是由KIT所完成,有许多很有名的研究组,例如:Institute of Photonics and Quantum Electronics。另外,柏林工业大学在光电器件,微电子器件和半导体研究方面的水平都很强,感兴趣的可以搜索一下。但是这三所学校向国际学生开放的博士职位并太多,竞争比较激烈。而在柏林,许多高水平的研究所是通过TU Berlin来招收博士生的,像在半导体研究方面比较出名的Paul-Drude-Institut,大家可以进入这些研究所的网站寻找职位。
二)荷兰。
&&如果你看过世界上三个最主要的大学排行榜,例如上海交大或者Times的排名榜,你会发现几乎所有的荷兰学校都在世界500强以内,于是这成为一些人攻击这些大学排行榜的理由,想想,怎么可能一个这么小的国家有十几所全球500强大学,数量在几年前比我们中国还多。其实可以注意下荷兰的企业,这个人口1600万的国家有能源巨头Shell和日化巨头联合利华,在金融业有ING银行,科技企业有飞利浦,光刻机算是全球最核心的科技领域半导体产业的最核心技术,而世界上最优秀光刻机企业ASML就在荷兰。在我的整个申请过程中发现,在欧洲大陆的大学中,荷兰的学校国际化是做的最好的,而且很多领域的研究水平也是非常高,丝毫不亚于德国和法国这两个科技大国,我拿到过这个国家大学的offer,虽然最后没去。
& &荷兰的大学不多,可以分为两类,工科大学,主要是代尔夫特理工(TU Delft),埃因霍温理工(TU Eindhoven)和屯特大学(U Twente),另外一类学校包括莱顿大学、乌得勒支大学和格罗宁根大学等。前者主要包括工程研究和物理等工程和理科研究为主,后者主要是生物学、法律和语言学等文理学科,基本没有工学科。与德国大学不同的是,荷兰的大学如果有博士职位,很多都会在学校的网站或者研究组的网站上公布,你可以在Google中输入这个学校的名字+Vacancies,就可以发现很多信息了,例如输入TU Delft&&Vacancies,你就可以进入学校的网站发现很多博士职位了。
&&下面谈下我了解的一些学校:
(1)代尔夫特理工(TU Delft)。TU Delft是荷兰和欧洲最好的理工大学之一。它的中国学生也特别多,因为教育质量很高,也不像英国很多学校就是一年学制,所以当硕士申请者的GPA达到一定要求,能够承担起学校的学费(还蛮贵的吧)基本能够进入TU Delft进入硕士阶段的学校,当然,如果想硕士阶段拿到奖学金,那水平要求蛮高,我知道的这类学生基本也能在美国拿到TOP 50学校的PhD offer。很多中国学生在完成TU Delft的硕士学业后会选择在荷兰继续攻读博士或者在当地找一份工作,相对欧洲其他国家来讲,留学生在荷兰找工作算是比较容易的。TU Delft在电子工程和航天研究方面非常有名气,例如它的微电子研究非常成系统,水平也非常之高,从材料,器件到集成设计有很多有名的研究组,丝毫不亚于美国微电子TOP 10的学校。搜索TU Delft Vacancies就能在学校的网站上找到职位的信息,但是注意很多课题组的职位也有可能不挂在学校的网站上。另外,TU Delft与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有专门的合作项目。
(2)埃因霍温理工(TU/e)。相比于TU Delft,TU/e在国内的名气要稍微小一些,但水平和研究设施一点不逊色,甚至在很多领域有更好的条件和课题组,只是大学的规模相对于TU Delft要小一些。埃因霍温是荷兰和欧洲的一个科技重镇,飞利浦的总部就在埃因霍温(虽然很多人是因为足球知道的这个城市),TU/e和这些企业有着非常良好的合作,很多大学教授就是博士毕业之后在这些企业(e.g., Phillips Research)进行了十几年的前沿研发后回到TU/e,这点与日本美国有很相似的地方。TU/e有个很有名的研究中心叫做COBRA Research School,里面有十来个课题组,是这所学校在半导体、电子和光子领域研究的精华,每个课题组研究水平都非常不错,例如Opto-Electronic Devices Group和Photonics and Semiconductor Nanophysics Group就是两个欧洲光电研究方面非常出色的课题组。研究方向与之相关的同学可以直接搜索进入这个研究中心的网站,了解各个课题组的方向和职位信息。搜索TU/e Vacancies就能在学校的网站上找到职位的信息。
(3)屯特大学(U Twente)。与TU/e一样,U Twente也是一所二战之后建立起来的大学,虽然非常的年轻,但是在很多领域研究水平也非常不错,而且与工业界结合也非常紧密。据说U Twente在化工领域的水平在欧洲和世界都有不错的声誉。这所大学有一个蛮有名的研究中心叫MESA+,全名叫MESA+ Institute for Nanotechnology,虽然名字与纳米有关,但是基本上方向包括了微电子、光电子和生物等很多领域,例如Complex Photonic Systems组,这个组在光电领域的研究水平很高,也产生了很多高水平的文章(Nature,Science,PRL之类的),于是funding充足,经常能看到他们组招人信息,在我已经开始准备出国的行李时候问我要不要面试下。。。。。还有个Semiconductor Components的研究组,他们与欧洲著名的芯片公司NXP有很多合作。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直接进入这个MESA+的网站了解各个课题组的方向和职位信息。
(4)莱顿大学、乌得勒支大学和格罗宁根大学等。这些学校我了解的并不太多,他们的世界排名基本都在TOP 100,其中莱顿大学和国内合作的比较多,与前面三所工科大学相同,在Google中输入大学的英文名字+Vacancies就可以在学校的网站上找到职位信息。荷兰在法律和语言学领域的研究在世界蛮有地位,所以经常可以在这些学校的网站上看到相关的博士职位,比理工科的还要多,这在德国或者其他欧洲国家的大学网站上是不容易看到的。格罗宁根大学有一个不错的研究中心叫Zernike Institute,研究方向定位与U Twente的MESA+很相似,许多课题组的研究水平也很高。
(5)FOM Institute AMOLF。这是荷兰一个做前沿研究的中心,主要做纳米光电子和生物物理学等方向的研究,可以说这个研究中心集结了这些方向荷兰最好的研究组,例如Albert Polman教授领导下的Photonic Materials组。与欧洲的其他研究中心一样,这个中心的职位也与当地的大学联合提供,最后的博士职位由当地大学颁发。对这些研究方向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FOM Institute AMOLF的网站查看,职位还是蛮丰富的。
感谢你,我和你情况差不多 很好很好的帖子,谢谢楼主哦·····认真的看下啦的 :hand::hand::hand: 拜读了,真是好贴啊 详细又清楚,必须顶 谢谢楼主,很详细的介绍 写的很好,收藏了哦 赞一个:D:D:D:D:D:D :D
非常感谢~ 写的很好,有帮助赞:tiger37::tiger28: 不错,就是德国的研究所,除了4个大学会,Max-planck,helmholtz,fraunhofer,leibniz,每个学会都像中科院系统一样,有大量子研究所,但是各有侧重。另外还有很多各专业的研究所,有些在领域内甚至强于4大学会研究所。 感谢,获益良多 不错的经验&&要是有英美加澳的经验就更好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发邮件问面试结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