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锂电池的一致性一致性的分类

大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研制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大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研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当前位置 & &
&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发展及供求现状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发展及供求现状
01:20:11&&出处:&&
编辑:快科技 &&)
让小伙伴们也看看:
阅读更多:
好文共享:
文章观点支持
当前平均分:0(0 次打分)
登录驱动之家
没有帐号?
用合作网站帐户直接登录动力锂电池组均衡技术研究--《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动力锂电池组均衡技术研究
【摘要】:为了满足电动汽车的性能需求,车载能量往往由串联成组的动力电池来提供。而电池组的一致性问题作为电池成组使用的核心问题,将随着电动汽车的广泛使用而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由于一致性问题的存在,成组电池在可用容量、使用寿命等方面远不及单体电池,所以电池组的均衡管理对电池的成组使用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就针对纯电动汽车车用动力锂电池的均衡技术进行了研究。
论文首先介绍了电池组一致性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指出均衡管理的重要意义。针对传统基于电池外电压差异的一致性评价方法存在的不足,从电池的直流内阻、极化电压、SOC和容量四个方面分析了电池组的一致性,研究了它们对电池外电压差异的影响,并指出了该评价方法出现不稳定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根据一致性问题对电池组可用容量的影响,提出了利用能量利用率来评价电池组的一致性的方法,为电池组均衡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围绕提高电池组容量利用率的目标,提出了基于容量均衡策略和基于SOC均衡策略,研究了两种均衡策略的判断方法,并指出了基于容量均衡策略不能满足在线均衡的要求。
然后论文研究了现有的均衡电路拓扑结构,指出了各均衡方案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选择了充放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均衡,并根据车载在线均衡要求设计了均衡硬件电路,该电路具有均衡效率高、体积小和成本低等优点。最后在硬件电路中嵌入了基于SOC均衡策略的控制算法,并搭建了实验平台进行测试,最终验证了所使用的均衡策略以及均衡硬件电路的有效性。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1【分类号】:TM912【目录】:
中文摘要6-7
ABSTRACT7-10
1 绪论10-17
1.1 研究背景10-13
1.1.1 车用动力锂电池概述10-12
1.1.2 电池的一致性12-13
1.2 均衡技术研究现状13-15
1.2.1 均衡技术研究意义13
1.2.2 均衡技术研究现状13-15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15-17
2 均衡策略研究17-35
2.1 一致性问题17-19
2.1.1 一致性问题产生原因17-18
2.1.2 一致性问题的影响18-19
2.2 电池组一致性分析19-25
2.2.1 直流内阻一致性问题19-21
2.2.2 极化电压一致性问题21-22
2.2.3 SOC一致性问题22-24
2.2.4 容量一致性问题24-25
2.3 电池组一致性评价25-28
2.4 均衡策略28-34
2.4.1 基于外电压均衡28-30
2.4.2 基于容量均衡30-32
2.4.3 基于SOC均衡32-34
2.5 本章小结34-35
3 均衡技术的实现35-53
3.1 总体设计35-37
3.2 测控电路设计37-42
3.2.1 主控制器37
3.2.2 电源电路37-38
3.2.3 电压测量电路38-39
3.2.4 电流测量电路39-40
3.2.5 温度测量电路40-41
3.2.6 其他外围电路41-42
3.3 均衡电路设计42-48
3.3.1 均衡方案比较42-44
3.3.2 充电均衡电路44-47
3.3.3 放电均衡电路47-48
3.4 软件设计48-52
3.5 本章小结52-53
4 均衡实验验证53-57
4.1 实验平台介绍53
4.2 实验验证53-57
5 结论57-59
5.1 论文总结57
5.2 研究展望57-59
参考文献59-61
附录A61-62
作者简历62-64
学位论文数据集64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洪;[D];郑州大学;2012年
彭潇丽;[D];湖北工业大学;2012年
黎忠萍;[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温家鹏;姜久春;张维戈;文锋;;[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王震坡,孙逢春;[J];车辆与动力技术;2002年04期
王震坡;孙逢春;林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7期
姜久春;文锋;温家鹏;郭宏榆;时玮;;[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0年01期
林成涛,王军平,陈全世;[J];电池;2004年05期
宫学庚,齐铂金;[J];电池;2005年01期
雷娟;蒋新华;解晶莹;;[J];电池;2007年01期
陈守平,张军,方英民,梁毅;[J];电池工业;2003年06期
胡信国;;[J];电池工业;2007年02期
辛克伟;周宗祥;卢国良;;[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8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单毅;[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温家鹏;姜久春;张维戈;文锋;;[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王占国;金新民;孙丙香;龚敏明;曹雪铭;;[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魏跃远,林逸,林程,王震坡,何洪文;[J];车辆与动力技术;2005年02期
徐贵宝,王震坡,张承宁;[J];车辆与动力技术;2005年02期
尉庆国;苏铁熊;宁功韬;;[J];车辆与动力技术;2010年02期
张彦琴;周大森;;[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周大森;么居标;吴斌;;[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吴红杰;齐铂金;郑敏信;刘永喆;;[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7年08期
王震坡;孙逢春;林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7期
毛文刚;吴森;;[J];北京汽车;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军;李爱魁;杜涛;刘飞;;[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电动汽车充放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傅尧;潘博;郑百祥;;[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电动汽车充放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崔玉峰;张林山;杨晴;王骏;;[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入选部分)[C];2011年
崔玉峰;张林山;杨晴;王骏;;[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优秀论文部分)[C];2011年
桂长清;;[A];2011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张国红;崔纳新;樊娟娟;;[A];2011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廖连莹;赵兴福;王仲范;;[A];电动车及新型电池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王健;廖红英;李冰川;杨光;王磊;孟蓉;;[A];第二十八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鲁基春;邓世建;白传海;;[A];第十六届全国煤炭自动化学术年会、中国煤炭学会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张生文;刘志远;刘海峰;;[A];第13届中国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铁洲;[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张鼎;[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何磊;[D];吉林大学;2011年
刘新天;[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李文成;[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1年
李正明;[D];江苏大学;2011年
伍凌;[D];中南大学;2011年
高宏权;[D];中南大学;2010年
刘海晶;[D];复旦大学;2011年
武国良;[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余熠;[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赵庆川;[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赵平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林俊;[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黎继刚;[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庄益诗;[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胡雯心;[D];苏州大学;2010年
刘英男;[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陈洪图;[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陈严君;[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温家鹏;姜久春;张维戈;文锋;;[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林成涛;李腾;陈全世;;[J];兵工学报;2010年01期
王震坡;孙逢春;林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7期
张传喜;;[J];船电技术;2009年04期
戴永年,杨斌,姚耀春,马文会,李伟宏;[J];电池;2005年03期
胡杨;李艳;钟盛文;李培植;王茹英;刘庆国;;[J];电池;2006年03期
黄坤;[J];电池工业;2001年01期
胡信国;;[J];电池工业;2007年02期
郭鑫;袁海文;黄进安;;[J];电力电子;2006年04期
符晓玲;商云龙;崔纳新;;[J];电力电子技术;2011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林俊;[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朱洪波;[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周柱;[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华梦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杨春雷;[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彭颖;[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乐浪;[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6年
胡建红;[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王磊;[D];厦门大学;2007年
劳力;[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子敬;[D];浙江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震坡,孙逢春;[J];车辆与动力技术;2002年04期
王小磊;[J];城市公共交通;2001年01期
唐海波,韩伟,李来水;[J];电池;1999年01期
麻友良,陈全世,朱元;[J];电池;2001年01期
王志福,彭连云,孙逢春,张承宁;[J];电池;2003年03期
王震坡,孙逢春;[J];电池;2004年04期
蒋新华,冯毅,解晶莹;[J];电池;2005年02期
张华辉;齐铂金;袁学庆;郑敏信;;[J];电池;2007年04期
赵健,杨维芝,赵佳明;[J];电池工业;2000年01期
宋清山,吴长征;[J];电池工业;2003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明辉;[D];重庆大学;2003年
张金灵;[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宋杨;王彩娟;魏洪兵;赵永;;[J];电池工业;2009年01期
孙庆;沙树勇;代云飞;周寿斌;;[J];电动自行车;2010年05期
施嘉;;[J];轻型汽车技术;2010年Z1期
马福民;[J];水雷战与舰船防护;1998年04期
钟胜蓝;张榆平;;[J];电子质量;2010年10期
汪洋;;[J];制造业自动化;2010年14期
荣新华;;[J];现代通信;2009年04期
黄学杰;;[J];电动自行车;2009年03期
王琦;汪淳;;[J];工矿自动化;2010年07期
马猛;;[J];通信世界;2010年4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陆志刚;刘怡;雷金勇;陈满;陈磊;李达;;[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5分会场-大规模储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吴讯驰;阮蔚桐;;[A];2011下一代自动测试系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陈立;卢雪梅;方明杰;何耀;刘兴涛;;[A];第13届中国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刘兴涛;何耀;陈立;张陈斌;陈宗海;;[A];第13届中国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吴福保;杨波;叶季蕾;薛金花;;[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5分会场-大规模储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吴一帆;;[A];核工业第七届可靠性研究成果专刊论文集[C];2004年
王琦;汪淳;;[A];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第19届全国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学术会议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百年校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何耀;刘新天;刘兴涛;陈立;张陈斌;陈宗海;;[A];第13届中国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侯福平;姬春华;邓志国;;[A];通信电源新技术论坛——2010通信电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熊兰;何友忠;宋道军;刘勇;何为;张占龙;;[A];重庆市电机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鲍志华;[N];太行日报;2011年
蔡绮芝 DigiT[N];电子资讯时报;2007年
王辉;[N];中国质量报;2011年
刘德胜;[N];电子报;2004年
武跃;[N];国际商报;2011年
杜悦英;[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安丽敏;[N];中国商报;2011年
陈美华;[N];中国包装报;2008年
何芳 实习记者
马林;[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珠海·罗建明;[N];电子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饶睦敏;[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张金龙;[D];天津大学;2012年
刘新天;[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赵胜利;[D];复旦大学;2003年
刘明良;[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刘明良;[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宫云辉;[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徐国祥;[D];天津大学;2004年
唐玉宝;[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于洁;[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牛萌;[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李索宇;[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林国发;[D];重庆大学;2011年
裴媛;[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魏五星;[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张彦峰;[D];北方工业大学;2010年
梁昌杰;[D];重庆大学;2010年
杨红华;[D];山东理工大学;2012年
王晓亮;[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刘文杰;[D];湖南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动力电池技术与应用 -
  作 者: 等 著 丛 书 名:电池材料与应用系列 出 版 社:化学工业出版社ISBN:8 出版时间: 版次:1 页 数:290 装 帧:平装 开 本:16开 所属分类:图书 & 科技 & 化学工业
动力电池技术与应用 -
  《动力电池技术与应用》为推动我国车载动力电商业化进程,着重介绍了各种动力电池的原理、制造技术及其应用,包括铅酸蓄电池、碱性蓄电池、锌-空气电池、锂离子蓄电池和燃料电池等,充分反映了国内外动力电池研发的最新成果。《动力电池技术与应用》可供从事车用电池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和使用人员参考,也可供相关领域如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行业人员参考,还可供大专院校师生作为教学参考书使用。
  随着石油资源面临的枯竭,我国新能源汽车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政策扶持力度也不断加大,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新能源汽车包括电动车(EV)、混合电动车(HEV)、燃料电动车(FCV)等。目前,新能源汽车开发的最大瓶颈就是车载动力电池,车载动力电池的成本占到全部电动汽车制造成本的30%以上。
动力电池技术与应用 -
  第1章 动力电池概论
  1.1 动力电池的发展历史
  1.1.1 引言
  1.1.2 动力电池的研发历史
  1.2 动力电池的类型与性能比较
  1.3 动力电池的市场
  1.3.1 电动自行车
  1.3.2 混合电动车
  1.4 动力电池的要求
  参考文献
  第2章 动力铅酸蓄电池
  2.1 概述
  2.2 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2.2.1 电极电势和电池电动势
  2.2.2 的充放电反应
  2.2.3 VRLA蓄电池的负极反应机理
  2.2.4 VRLA蓄电池的正极反应机理
  2.2.5 VRLA蓄电池的副反应
  2.3 氧的复合反应(原理)——VRLA蓄电池的关键技术
  2.4 动力铅酸蓄电池的板栅合金
  2.4.1 概述
  2.4.2 板栅合金对正极板性能的影响
  2.4.3 板栅合金对负极板性能的影响
  2.4.4 板栅材料的选择
  2.4.5 铅合金板栅
  2.4.6 轻型板栅
  2.4.7 泡沫铅板栅
  2.4.8 板栅的设计原则
  2.4.9 正极板栅/活性物质界面结构和性能
  2.5 动力铅酸蓄电池的活性物质
  2.5.1 正极活性物质二氧化铅
  2.5.2 负极活性物质海绵状金属铅
  2.6 动力铅酸蓄电池的电解液
  2.6.1 硫酸电解液
  2.6.2 硫酸的电导率
  2.6.3 硫酸的冰点
  2.6.4 电解液分层
  2.6.5 硫酸电解液的固定化
  2.6.6 电解液水损失
  2.6.7 电解液配方对高倍率VRLA蓄电池放电性能的影响
  2.7 动力铅酸蓄电池的隔板
  2.7.1 隔板的作用和要求
  2.7.2 VRLA蓄电池的吸液式超细玻璃纤维隔板
  2.7.3 AGM隔板的性能
  2.7.4 采用管式正极板的电池隔板
  2.7.5 不同使用情况下的电池隔板
  2.7.6 VRLA蓄电池隔板的研究进展
  2.8 动力铅酸蓄电池的制造工艺
  2.8.1 工艺流程
  2.8.2 板栅制造
  2.8.3 铅粉制造
  2.8.4 的配制(和膏)
  2.8.5 涂板
  2.8.6 固化和干燥
  2.8.7 极板化成
  2.8.8 电池的装配
  2.9 动力铅酸蓄电池生产的一致性
  2.9.1 生极板的一致性
  2.9.2 化成极板的一致性
  2.9.3 电池电解液的一致性
  2.9.4 安全阀的一致性
  2.9.5 电池组装的一致性
  2.10 动力铅酸蓄电池的性能与检测
  2.10.1 电压
  2.10.2 充电特性
  2.10.3 放电特性
  2.10.4 电池内阻
  2.10.5 VRLA蓄电池的荷电保持能力与自放电
  2.10.6 VRLA蓄电池的早期容量损失与深循环
  2.11 动力铅酸蓄电池的应用
  2.11.1 电动自行车
  2.11.2 电动牵引车
  2.11.3 电动车和混合电动车
  参考文献
  第3章 动力碱性蓄电池
  3.1 概述
  3.2 动力碱性蓄电池的类型
  3.3 动力Cd-Ni蓄电池
  3.3.1 动力Cd-Ni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3.3.2 动力Cd-Ni蓄电池的正极材料
  3.3.3 动力Cd-Ni蓄电池的负极材料
  3.3.4 动力Cd-Ni蓄电池的制造工艺
  3.3.5 动力Cd-Ni蓄电池的性能
  3.4 动力MH-Ni蓄电池
  3.4.1 MH-Ni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3.4.2 动力MH-Ni蓄电池的材料
  3.4.3 动力MH-Ni蓄电池的负极材料
  3.4.4 动力MH-Ni蓄电池的制造工艺
  3.4.5 动力MH-Ni蓄电池的性能
  3.5 动力Zn-Ni蓄电池
  3.5.1 Zn-Ni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3.5.2 动力Zn-Ni蓄电池的制造工艺
  3.5.3 动力Zn-Ni蓄电池的正极材料
  3.5.4 动力Zn-Ni蓄电池的负极材料
  3.5.5 动力Zn-Ni蓄电池的现状与改进
  3.6 动力碱性蓄电池的应用
  3.6.1 动力Cd-Ni蓄电池的应用
  3.6.2 动力MH-Ni蓄电池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4章 动力锂离子蓄电池
  4.1 概述
  4.2 锂离子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4.3 动力锂离子蓄电池的特点
  4.3.1 动力锂离子蓄电池的主要优点
  4.3.2 动力锂离子蓄电池的主要缺点
  4.4 动力锂离子蓄电池的安全性
  4.4.1 正极活性物质热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4.4.2 负极活性物质热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4.4.3 黏结剂对电池热稳定性的影响
  4.4.4 电解液成分的热稳定性
  4.4.5 正、负极材料比
  4.4.6 电池结构
  4.4.7 选择热关闭性能好的隔膜
  4.4.9 动力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性检测项目
  4.5 动力锂离子蓄电池的正极材料
  4.5.1 尖晶石锰酸锂
  4.5.2 镍钴锰三元材料
  4.5.3 磷酸亚铁锂
  4.6 动力锂离子蓄电池的负极材料
  4.6.1 碳基材料
  4.7 动力锂离子蓄电池的电解液
  4.7.1 动力锂离子蓄电池对电解质的要求
  4.7.2 动力锂离子蓄电池用有机液体电解质
  4.7.3 动力锂离子蓄电池用固体电解质
  4.8 动力锂离子蓄电池制造工艺
  4.8.1 动力锂离子蓄电池制造工艺流程
  4.8.2 正、负极片的制造
  4.8.3 电池的装配封装
  4.8.4 电池的化成与分容
  4.9 动力锂离子蓄电池的性能与检测
  4.9.1 充放电性能
  4.9.2 安全性
  4.9.3 自放电与储存性能
  4.9.4 使用和维护
  4.10 动力锂离子蓄电池的保护电路
  4.10.1 动力电池的特点
  4.10.2 电池组参数
  4.10.3 失效机理
  4.10.4 监控电压的作用
  4.10.5 保护方法
  4.10.6 保护芯片
  4.10.7 保护板
  4.11 动力锂离子蓄电池的组装
  4.12 动力锂离子蓄电池的管理
  4.12.1 充电技术
  4.12.2 均衡方法
  4.12.3 电池组管理
  4.13 动力锂离子蓄电池的应用
  4.13.1 电动车、混合电动车和
  4.13.2 电动自行车
  4.13.3 电动工具
  4.13.4 后备电源
  4.13.5 航天和军事领域
  参考文献
  第5章 动力
  5.1 概述
  5.2 锌空气电池工作原理
  5.2.1 电池电动势
  5.2.2 正极反应
  5.3 动力锌空气电池的空气电极
  5.3.1 空气电极氧还原催化剂
  5.3.3 空气电极的结构及制造
  5.3.4 电化学可充式锌空气电池中的空气电极
  5.4 动力锌空气电池的锌电极
  5.4.1 锌电极材料与添加剂
  5.4.2 锌电极的结构与制造
  5.5 动力锌空气电池的再生
  5.6 动力锌空气电池的应用
  5.7 动力锌空气电池的问题与改进
  参考文献
  第6章 燃料电池
  6.1 概述
  6.1.1 燃料电池概述
  6.1.2 燃料电池的分类
  6.1.3 燃料电池的特点
  6.1.4 燃料电池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6.2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6.2.1 燃料电池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6.2.2 双极板
  6.2.3 催化剂
  6.2.4 质子交换膜
  6.2.5 膜电极三合一组件
  6.2.6 制造工艺
  6.3 直接
  6.3.1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6.3.2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电催化剂
  6.3.3 DMFC用质子交换膜的渗透问题
  6.3.4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制造工艺
  6.3.5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商品化要解决的问题
  6.4 燃料电池的应用
  6.4.1 车载用燃料电池
  6.4.2 其他动力用燃料电池
  参考文献
动力电池技术与应用 -
  进入21世纪以来,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两大焦点,过度开发和依赖石油化学资源,给人类自身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地球上的石油储藏量,按现在的消耗速度预测,未来40多年后,石油资源将面临枯竭。石油消耗最大的工业部门是交通运输,越是发达的国家,各种车辆,包括载人汽车、货运汽车等占石油总消耗量的比例越高。如美国,被称为汽车轮子上的国家,交通车辆的石油消耗量占本国总消耗量的70%以上。大量燃油车辆排放的汽车尾气碳氧化物、氮氧化物等严重污染了大气环境,地球的温室效应正在使人类生活的环境恶化,为此,世界各国都共同承诺了“节能减排”,其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就是开发新能源汽车,包括电动车(EV)、油电混合动力的混合电动车(HEV)、太阳能为动力的汽车、生物化学燃料(如甲醇、乙醇等)替代汽油的汽车等。这些众多解决方案中,EV/HEV是最受各国关注,也是最有希望商业化的方案。而实际上HEV已经大规模地成功应用。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次
参与编辑人数:1位
最近更新时间: 07:37:35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锂电池一致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