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挑山工工上山必须这样走的原因有两个

热门日志推荐
人人最热标签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常去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江西日报社主办?江西省发行最大的日报?打开江西暨南昌市场首选媒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挑山工:一根扁担挑起一个家[图]
  ◎ 本报记者凌晨随挑夫挑货上山
  ◎ 6公里险峻山道耗时近4小时
  ◎ 下山时中暑膝盖不能弯曲
  一根光溜溜的扁担
  一副黑黝黝的身板
  年复一年不辞劳苦
  他们穿梭于三清山险峻的山路上
  对于挑山工的印象,最早源于小学语文课本上一篇《挑山工》的文章。当时,对挑山工的认知很浅显,仅仅停留在纸上。
  多年以后,记者在黄山旅游时,才亲眼目睹了现实中的挑山工:一根光溜溜的扁担,一副黑黝黝的身板,喘着粗气,躬腰负重前行在险峻的山道上。至今,每当想起斯人斯景,心中仍会泛起酸痛和震撼。同时,又不禁疑惑:他们为什么要从事如此苦累的营生?他们身上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
  虽然如今的交通越来越发达,但挑山工仍因它的特殊性而存在,几乎每个开辟为旅游景点的名山大川,都闪动着这个人群的身影。
  国庆期间,记者来到上饶三清山,走近这个坚韧的群体,亲身体验了专属挑山工的艰辛生活,探听了他们的无奈和希望。
挑山工在人流中负重前行。
记者挑着货物紧咬牙关爬上&百步梯&。
为了节省时间和体力,即使歇息也不能弯腰。
  ●约定
  凌晨4时30分碰面
  作为一名新手,要体验挑山工,必须要和师傅同行。10月2日中午,在三清山管委会相关人员的帮助下,记者与挑山工王家义取得联系。王家义,今年46岁,家住三清山脚下的中村,离挑货的起点&&三清山南部的公路山庄约有15公里。都说靠山吃山,随着三清山景区的名声在外,之前在家做木匠的王家义,便在三清山上当起了挑山工,至今已整整15年,算是三清山上&资深&的挑山工。
  &我们每天都很早上山,你能起得来吗?&一番简单的交谈后,王家义和记者约定,3日凌晨4时30分在三清山宾馆门前碰面,然后再到一公里外的公路山庄拿货。&早一点凉快,人也少,便于挑担和歇息。&王家义说。
  ●出发
  大山里的夜行人
  3日凌晨4时30分许,一轮圆月斜挂山头,三清山宾馆门前空寂的山路上,传来了摩托车&突突&的声音,两束雪亮的灯光如约而至。王家义很准时,和他一起同来的还有其邻居王辉源,一个也挑了15年的&资深&挑山工。
  摩托车在蜿蜒的山道上兜兜转转,几分钟后,记者等3人来到公路山庄。王家义和王辉源要挑的货物就在山庄门口的门卫室里:1箱可口可乐、1箱红牛、3筐西瓜,总共有180多公斤。将货物搬到山庄门口后,王家义开始分摊打包。因天黑路陡,担心记者难以承受重担的王家义只给记者打包了小部分货物:3个西瓜和一箱可口可乐,总共有20多公斤。记者试挑了一下,觉得很轻松。凌晨5时许,3人挑上各自的担子,向着山顶的方向进发。
  挑货的大致路线是:公路山庄-梯云岭-西霞港管理站,全程约6公里,全是陡峭险峻的窄小山道。
  ●考验
  两小时歇了20多次
  刚开始时,记者等3人的步伐都比较稳健,速度也不慢,10余分钟才歇息一次。歇息时,与记者随意将扁担扔在一旁不同,王家义和王辉源用将装满西瓜的篮筐放在石阶上,扁担的另一头用一根木杵顶着,让担子稳稳当当地立着,人则只能弯着腰,屈身站在担子下,以节省时间和体力。每歇息一两分钟后,便又重新启程。
  而随着山路越来越陡峭,记者歇息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有时上六七级台阶就要停下来,喘气擦汗。早晨7时许,已无力观看沿途美景的记者只想早点到达目的地。&快到了吗?&爬上梯云岭下面的&百步梯&后,记者瘫倒在地。&远着呢,还有一半路。&王辉源笑着回答。&我的天!&记者不禁暗叫了一声,挑了两个小时,歇息了20多次,竟然只走了一半的路程。
  ●艰辛
  裤腰上冒出了盐渍
  从梯云岭开始,山道上的游客陡然增多,人挤着人。或许是担心记者吃不消,也或许是担心记者肩头上的扁担会撞到游客,王辉源建议记者改挑为背,把可口可乐给他,他给记者一个西瓜。就这样,稍作停留后,记者背着4个西瓜又重新开始了&爬行&。而王辉源肩头的担子,也增加到了近90公斤。越到山顶,山道越陡峭,王家义和王辉源两人也越来越疲惫,每上一个坡就要歇息一下,两人深色的裤腰上,汗水蒸发后留下的白色盐渍也越来越明显。
  上午8时50分许,记者和王家义、王辉源两人终于到达了挑货的终点&&西霞港管理站。
  ●无奈
  一家七口全靠一根扁担
  将货物交给山顶&红旗小木屋&的老板后,老板便开始给王家义和王辉源算工钱。
  事实上,挑山工的收入并不因为劳动强度大而丰厚。王家义告诉记者,因体力原因,一天只能挑一趟,平均一趟货75公斤,一个月可以挑20多天。挑山工的工钱是按货物的重量来计算的。平时,每公斤货物仅1.7元,节假日才会提高到3元。一年下来,平均每月的收入不到3000元。
  这般收入,远不及工地上小工的收入。&你们为什么不选择别的行业?&记者问,&我没法出去,不挑不行。&王家义叹气说,自己是上门女婿,要供养岳父岳母和3个小孩。岳父岳母年岁大了,不能干活。特别是岳父,因为中风,常年卧床。妻子也体弱多病。3个小孩中,老大17岁,老二13岁,最小的女儿今年才3岁。一家七口人,全指望肩头的一根扁担。家里至今仍住着土坯房,还指望身体好,能多挑几年,攒点钱建个新房子。
  ●中暑
  腹痛头晕浑身无力
  上午9时30分许,在红旗小木屋里吃过老板提供的早餐后,王家义挑起了两只空液化气罐开始下山。上午11时40分许,快走到山脚的记者突然感觉腹中疼痛难忍,紧接着头晕,浑身无力。
  &你这是中暑了,快坐下来。&走在前面的王家义,听到记者的呻吟后,赶紧放下担子,教记者浸湿双手,用力捏鼻梁、扯脖子和拉手指关节。一番捏扯拉后,痛苦的感觉竟奇迹般慢慢减轻了,但小腿却酸胀得厉害,走几步路就不停地打抖。&晚上睡觉时用热水泡一泡脚,要不然明天就走不了路了。&
  中午12时许,将空液化气罐放到公路山庄后,王家义和王辉源便匆匆跨上摩托车绝尘而去。望着两人远去的背影,山庄的门卫同情地说:&他们太不容易了。&其实,记者早已明白其中之意。整整15年,大山改变了他们的容颜,而他们也改变了大山的模样。冬去春来,雨雪飞霜,他们不辞劳苦的往返于山路上,用肩膀在险途中挑起生活的重担。
  文/图 记者石鹏
大江网-江南都市报
[5079788]大江网友:好&<font color="#12-10-10 20:38 发表评论:
好新闻,我学新闻专业毕业的
[ 网友留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大江网立场 ]
大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大江网讯”或“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大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大江网讯[XXX报]”或“大江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江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大江网新闻中心 电话:5
江南都市报
新参政文摘
江南都市报
新闻排行榜
江南都市报
新参政文摘
江南都市(第56期)
|&江西大江传媒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运营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备案号:
江西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陕西·华山】生死线上的挑山工,华山道上的先烈路【2011陕晋豫中原行31】
P1. 华山——仙掌崖
(本文始发博客地址:)&
在解放战争时期的1949年,当时残部想借华山北峰之险负隅顽抗,解放军八勇士在当地老乡指点下,用竹杆和绳子从绝境处登上北峰,歼灭华山守敌。这个神奇故事后来拍成电影《》。现在在悬崖峭壁上修凿出的基本以当年解放华山侦察分队勇士们经过的原路为路线,全长2公里左右,约4000级台阶的一条登山道,这就是有名的“智取华山路”。
P2. 智取华山路
华山以险峻称雄于世,我们这些普通的游客则以登上华山,挑战了自己的胆量和体能为自豪。而气势磅礴、巍峨壮丽的华山在吸引人们奋勇征服它的同时,也养育着世世代代陪伴它,与它一起共度风雨的一群人——挑山工。这些为了生活而常年累月在华山生死线上挥洒汗水的人们,可谓是华山上一道亮丽而撼动人心的风景,也是我们不常见到的这个社会底层人民艰苦生活的真实写照。
P3.华山上的挑山工
星期六(完)
D8 华山中峰-东峰-南峰-西峰-北峰-智取华山路下山-洛阳
离开华山西峰不久,我和方方来到金锁关。依稀记得昨天也到过铁栏杆上挂满红色同心锁的景点,但名字又似乎不是金锁关。华山上挂同心锁的地方很多,但金锁关只有一个。今天是周六,游客明显比昨天周五多了很多,尤其是当我们来到金锁关的时候,和昨天来到这附近的时候对比,那就是两个世界了。
昨天在山上走的时候,感觉华山虽险,但道路不小,这种陡峭的带铁索护栏的路,基本很少有两个人同时并肩走的情况。而今天的情况,就不是两个人的问题了,而是几个人的问题!人多的时候,走在华山上确实还更觉得危险,时不时就会被逼到一个角落里,铁索的旁边便是刀削峭壁。
华山上许多的景点,我都不记得,只有有名字的,拍下来,才能回忆。这个仙掌崖,便是有个牌子介绍,远观这山形确实很特别。仙掌崖在华山东峰,是指东石楼峰的面东崖壁。大自然的风剥雨蚀在崖壁上造化b
一手掌形石纹,高数十米,五指分明,形象生动逼真,人称华岳仙掌。因它奇瑰壮观,被列为陕西的“关中八景”第一景。关中八景,所在地长安,又名,是八处著名的文物风景胜地。碑林中有一块碑石,用诗和画的形式描述了关中地区的锦绣河山。这块碑石刻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作者,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碑面书、画、诗为一体,分十六格,一景一画,即:、骊山晚照、、曲江流饮、、咸阳古渡、、太白积雪。
关于华山,这是我写的最后一篇博文,也是华山的第六篇。这篇里我的两个重点,一个是挑山工,一个是智取华山路。从昨天登山之时,我已经陆陆续续在路上碰到许多的挑山工,但是那时因为拍风景和体力的关系,并没有怎么拍摄过他们,直到今日下山,也许因为是周日的关系,碰到的挑山工比昨天还要更多。上图是在金锁关的时候拍到的挑山工。其实我一直不敢拍他们,因为每次看到他们都会觉得十分辛酸,我害怕拍摄会让他们感到不愉快。2013年初,我在电视上看到关于华山挑山工的采访和纪录片,更想起当时在华山看到的情景。请看看下图这位老爷爷,光着膀子,瘦骨嶙峋,头发花白,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下一一道道年轮。他经过我们的时候,一边唱着小曲,一边把搭在扁担上的手放下,做了一个抬手抬腿的动作,说自己的身体健壮的很。很多游客给他鼓掌助威,也有好心的游客偷偷的塞给他钱币......
华山上的物价很贵,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山上500ml的矿泉水卖价10元/瓶,方便面卖十几块一碗,红牛十几块一瓶!当时上山的时候,我们看到挑山工挑着这么重的物资上山,便以为,这东西卖得贵,自然是有理由的,因为运费贵嘛!可是,后来我才恍然大悟!你以为矿泉水方便面红牛的高价是给挑山工赚去了吧?如果是那样,我愿意买,真的。可是事实是,经营买卖的商户们给挑山工的报酬计价是:运上山的货物以0.5元/斤计算;运下山的垃圾以0.3元/斤计算。挑山工早上把货物挑上山,下山时把山上的垃圾带下山,这样一天下来,年轻力壮的可以挣上100多元,而年老体弱的只有几十元,甚至更少。这个令人惊愕的数字让我很难接受,劳动力竟然可以如此的廉价!因为不忍心,我拍摄的挑山工并不多,从网上又找了一些图片,来向大家展示华山挑山工的艰辛。
西岳华山在五岳中以险峻著称,“自古华山一条道,峭崖绝壁沟千丈”。通往华山峰顶的道路除了可供人攀登的人工凿成的石阶便道外,再没有其它道路可走!山上所需生活物资除了人挑肩扛,也没有别地运送途径,故多年来自然形成了一支以往山顶运送物资谋生的华山挑山工队。穿梭在游客中登山的挑山工大部分年龄在四五十岁左右,但有好些过年过6旬,也有很多体弱多病者,甚至还有残疾人!我当时就看到一位老大爷,看着身子骨弱得很,累的不行了,游客们赶紧让他说停下来歇息一下,也有好心人给了他钱。看着他风烛残年的躯体,本应在家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却还走着如此险峻的华山赚着这廉价到极点的辛苦钱,大家心里都不是滋味。
一副扁担、一根长绳,或者一个背篓、一根杵拐就是华山挑山工挣钱养家的家当;强健的身体,良好的体能,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心态平和,则是挑山工们必备的素质。华山有多险,爬华山有多累,走过的人都清楚。作为游客,走过千尺幢百尺峡的时候,是什么感受,我们都知道。我还清晰记得自己走那段路的时候如何的小心翼翼胆颤心惊,我无法想象挑山工们如何一天几趟的走着这艰险的道路,说挑山工们挣的钱是用汗水换来的,还不够真切,那甚至是用生命在换取的血汗钱啊!
挣“血汗钱”的挑夫,华山上共有200多人。他们大都来自陕西、四川等地的贫困山区,没有文化,也没手艺,就凭一身力气吃饭,这里头甚至有女挑夫,尽管我并没有看到。前面说到自古华山一条路,物资除了靠挑山工挑上去外也别无选择,可是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我想说的是,现如今从山底到北峰已经有缆车了不是么?为什么挑山工连山底到北峰这段路,也必须徒步爬上去?为什么就不能开放缆车让这部分人乘坐到北峰后再把物资挑到各峰?我其实清楚的很,我这个问题是多么的多余!或许这也不是一个受挑山工们欢迎的方案吧?从山底下挑到峰顶,尚且一趟只能挣几十快,若是先乘坐缆车到北峰再运送到各峰,只怕他们能拿到的钱就更加微不足道了吧,那样生活该怎么过?而且缆车资源用于运送游客使用的收益,绝对大于运送挑山工的收益不是么?挑山工付不起这昂贵的缆车费吧,游客付得起!
挑山工们时常一边挑着担子一边哼唱当地名曲,既给自己打气也娱乐了游客,他们有时候似乎看起来挺快乐的。我相信他们内心有一种肩挑重担的幸福感,靠自己的能力赚取生活,永远值得钦佩。但是我心中的疑团一直无法解开,我也明白那永远解不开。在澳洲,在欧洲,我们常说的多劳多得这种常识是可以看的见的,以体力劳动为主的人,只要肯干,就可以获取可观的收入,而脑力劳动者,未必就比体力劳动者赚取更多。在中国,多劳多得是什么?劳动者人人平等是什么概念?为什么山上卖那么贵的东西,给挑山工的报酬却连零头都不如,那大头的是谁赚了去?没钱入货到山上卖的人,在华山的地界只能当挑山工赚取微薄劳务费,而有钱经营的人,便是钱赚钱,这不是社会的缩影么?有钱的人越来越有钱,没钱的人越来越穷困,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差距就如此产生的。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脑力劳动者,我虽然庆幸自己的劳动获取了可供生计的报酬,但是我一直对于这种财富分配极度不均的社会现象感到愤慨。华山上的挑山工,长年累月在生死线上战斗着的劳动者们,我敬佩你们,感谢你们,也真诚地希望,未来有一天,你们的生活会得到真正的改善!同样的祝福献给千千万万在各种艰苦工作岗位上劳动的人们!
从金锁关沿着原路返回,不久我们便来到了北峰。妈呀,总算是到北峰了!至此我们已经走过了华山五峰:东西南北中!在北峰顶小憩,我和方方于是开始思考下山的问题。下山有三种方式:第一,从北峰顶走缆车下山,好处自然是节省体力,坏处是周末排队人很多,而且费用不菲。第二,从北峰顶沿着昨天上山的路下山。好处是昨天走过,心里有底,不用等缆车排队,坏处是风景不佳,而且走回头路不是俺的风格。第三,从北峰顶走智取华山路下山,好处是可以把整个华山走个遍,不留遗憾,坏处呢,自然是让人听着有些闻风丧胆的这条"智取华山路“之艰险!纠结啊!这三种方案各有优缺点,该怎么办呢?方方小年轻,没一会就决定要走智取华山路下山了。我继续纠结,在北峰顶上洗手间时,又一次看了北峰顶上排缆车的队伍,被这阵势吓到了,又想到昨天上来时走的千尺幢百尺峡的惊险,其实那段路也未必比智取华山路要容易走,况且我还真的不想留遗憾......最后我还是决定和方方一起走智取华山路下山。做出这个决定我还是有些忐忑的。于是,本来以为到了北峰就可以宣告革命成功的计划宣告失败,如今到了北峰只能是宣告另外一次革命的开始!于是我们开始了又一次征途。
其实,智取华山路走下来,并没有想象中难走。智取华山路和昨天上山的路比起来,阶梯更多,基本是一路直下,并没有太多缓冲的地方,但是并不是想象中那种到处是垂直90度的悬崖峭壁的攀岩状态。大部分时候,走的也就是普通石阶罢了。“自古华山一条路”就是当地人所说的“华山峪”登山道,包括了自古以来华山唯一登山道上的沿途各景点,连起来就是通常所说的“自古华山一条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从古至今都大名鼎鼎的登华山唯一“一条路”。直到上世纪90年代黄甫峪的“智取华山路”凿通之后,华山才有了第二条登山道。
1949年6月,由山民王银生引路,于黄甫峪攀上华山北峰,进而解放了,创造了“神兵飞越天险、英雄智取华山”的奇迹。
我个人认为,与其说智取华山路以险著称,不如说它的历史意义更加突出。登华山的时候,我穿的是这种老掉牙的绿色解放鞋,突然觉得穿它走智取华山路还挺应景的。智取华山路本来就是解放军先烈们走过的路,当年先烈们肯定穿不上我这么好看的军鞋,但也大同小异吧,穿着它走华山,也算是走过先烈们走的路,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了。
方方的步伐很快,我很快跟不上她,为了安全起见,我决定不紧跟她,按照自己的步伐来走。智取华山路让我不太喜欢的地方是铁索太少,虽然很多地方阶梯也挺宽的,但是没有铁索总归觉得不方便的。刚开始下山走了一段,累的气喘吁吁之时,碰到一对父子上山来,他们看到弱质芊芊的我,那个爸爸便把手上戴着的一对增加摩擦力的手套脱下来给了我,他说他们就快到顶了,给我用,扶着栏杆的时候抓的更稳,虽然只是一对用过的脏手套,但却体现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友爱,我心里十分感动。实际上智取华山路,真正危险的路段,也就两三段,也是如千尺幢百尺峡那样几乎90度的斜坡,但是那样的路段却不如千尺幢百尺峡那么长,也没有那么频繁出现,所以我认为这条路的危险性其实大大小于上山的路。但是下山走这种阶梯也是令人十分抓狂的。阶梯,阶梯,没完没了,走完一个又有一个,似乎永远都走不完一样。我觉得这种方式下山太龟速,于是我尝试着跑下山,竟然发觉跑下去比起一步一步走还觉得省力气,且速度也快了许多。于是智取华山路的60%部分,我最后是以跑下去的姿态完成的,除了个别阶梯较窄的部分需要谨慎通过,其他都是跑下去的。
这里是智取华山路的最后一段。跑下山虽然带给我快速下山的优秀结果,但是我却不知道这给我给的膝盖无形中或许造成了损伤。我平时缺乏运动,对于登山不了解,后来才听说,这种跑下去的方式最伤膝盖!不知道是否因为这样的方式,总之在我从华山回来之后一个月后,我发现我的膝盖有疼痛趋势,并且治疗了几个月无法康复,如今已成为旧患。借此机会给广大登山爱好者提个醒,千万别跟我一样,爬山还是要注意保护腿脚尤其是关节部位,护膝护踝该戴就戴,东西能少背就少背,腿是要用一辈子的,大意不得!
从北峰顶出发是中午11:40,下到山脚是下午1点10分,用了1小时30分钟,这速度和网上牛人有的一拼哦。下到山脚,我累得人都有些变形了,看看如下照片便知。这是智取华山路前解放军的雕像,拍照留念的时候,这状态和在华山顶上也是差得远啊!
和方方jk在山脚碰头休息了一下,在这里要把这对陪伴我走智取华山路的脏手套丢弃,拍个照片留念。
在智取华山路旁边有个车站,这里有车把游客送到东门,一个人居然收10元,真够坑爹的,才一点路。
到东门以后,我们三个人打车回到了西门附近我们存包的那个旅馆,拿了行李,又在对面吃了个简单的午餐。这里的饭菜还真心不贵,四菜一汤才30块,虽然是普通菜肴,但这价格够便宜了!接着我们在这附近的邮局寄了明信片,然后又打车到了华山的火车站,乘火车前往下一个目的地洛阳。
就这样,我们此行的陕西之旅宣告结束,坐上去洛阳的火车,我们很快将进入河南省。因为今天是周六的关系,坐火车的人奇多,但我们幸好还找到了座位。车上的卫生很糟糕,给我们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因为爬华山太累的关系,大家在这拥挤肮脏的火车上也都能睡得着。
从华山到洛阳三个半小时的火车,到洛阳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之前在网上已经电话订好了火车站对面的一家旅馆,下了火车就直奔那里去了。这家洛阳一运金谷园招待所,卫生条件一般般,但胜在离车站近,虽杂了点但是适合我们这样只在洛阳短暂停留便要坐车的人,价格也算实惠。晚上在附近找吃的东西,竟然找不到什么,或许因为太晚,结果就随便吃了一顿面,话说河南也是面食为主,我一直吃不习惯。
招待所最满意的是有煤气炉烧的热水洗澡,晚上好好地洗了一个热水澡,洗掉了这两天来登华山的疲惫,倒头睡下,想不入睡都很难!明天是行程的最后一天,我们将参观洛阳最著名的龙门石窟,然后从郑州结束此次中原之旅。
星期六(完)
-------------------------------------------------------------------------------------
广西桂林阳朔
北京/意大利
我的更多文章:
( 21:10:02)( 21:09:40)( 21:00:34)( 22:19:56)( 23:11:34)( 19:38:49)( 23:38:06)( 21:17:04)( 20:44:04)( 19:12:29)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泰山挑山工挑东西上山时,走的不是直线,而是走之字形路线、可以省力、运用了简单机械的什么原理
泰山挑山工挑东西上山时,走的不是直线,而是走之字形路线、可以省力、运用了简单机械的什么原理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和蛇一样。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手机领域专家
当前分类官方群讨论、解答、交流电脑数码相关的疑难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山挑山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